当前位置:首页>
物质条件更加丰富的今天,很多人发现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出现上升的趋势,好像缺钙的人也多了,胃癌的患病率也高了,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地高发,与饮食结构失衡有着很大的关系。骨质疏松、缺钙、胃癌,这些情况的发生就与饮食有着重要的关系,其中食盐的“贡献”更不能忽视。
盐与钙的缺乏
食盐摄入量多会引起血压出现问题已经众所周知,但是食盐与钙的缺乏却知之甚少。食盐摄入量多,自然会引起饮水量增加,钠离子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但是在这个排泄的过程中,身体中的钙离子也会随着尿液流失,也就会引起钙的缺乏。
盐与胃癌
胃癌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有数据显示在河南林县的胃癌发病率居全国首位,这与当地居民食盐摄入量高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仅仅偶尔一次吃盐多了,随着食物被吸收,胃内环境恢复正常,胃黏膜重新开始正常工作,损伤的地方也会很快修复。但如果常年累月吃的口味都很重,胃黏膜处于受伤状态得不到修复,就会引起慢性炎症,最终可能会引起癌变。
盐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发生有着多种因素,比如钙的缺乏或者蛋白质的缺乏。但是食盐摄入量也与骨质疏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盐与钙的缺乏中讲解了两者的关系,钙离子的流失会引起骨量减少,久而久之骨质疏松就会找上门来。
盐是百味之王,饮食中既不能缺少食盐,但更应该注意食盐的摄入量。中国人大部分存在食盐摄入量超标的问题,很多地方已经起到减盐控盐活动,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是食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同时也要注意食物中隐形盐。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很多人说夏季不适合运动,毕竟气温那么高,随便一动汗水就吨吨吨吨吨地流下来,再给热中暑就不值得了。
偶尔等到晚上有凉风时夜跑,也不是非常明智,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拐到路边的烧烤摊。运动打卡没完成,美食打卡倒是没落下。
但是,也不是说所有的运动都不适合夏季,有的运动就可以把燃脂和凉爽合二为一,比如游泳。
炎炎夏日在游泳池里翻滚,不仅消暑,还运动了,真是一举两得。
不过游泳时也常常会碰到令人头疼的问题——抽筋。
抽筋的“酸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游泳游得正欢,一伸腿,却抽筋抽到不能动;半夜睡得正香,脚心突然就酸疼了起来,哪还睡得着?
如果只是“酸爽”,那抽筋还没有那么可怕。水下抽筋可不止是疼那么简单,它还会让人活动受限,严重的甚至会引发溺亡。
那抽筋到底是什么呢?
简单点说,它就是肌肉痉挛,即肌肉突然、不自主地强制收缩。
肌肉痉挛也分全身性和局部性。大部分人抽筋都是脚趾、腿部或手等身体局部,个别人则会全身抽搐。不管是哪里抽筋,家人都会认为是缺钙造成的,然后让我们疯狂补钙。
那么抽筋真是因为缺钙吗?
先来说说缺钙会不会导致抽筋。
钙是维持人体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比如钙及其钙化物是组成人的骨骼及牙齿的重要成分。
除了骨骼及牙齿,钙元素也存在于人的血液中,比如离子钙。虽然离子钙占人体钙元素的总量比例很低,却起着不小的作用:
它可以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维持心肌传导系统的兴奋性和节律性、参与肌肉收缩及神经传导等。如果血液中的离子钙含量过低,肌肉功能就可能出现紊乱,甚至引起抽筋。
所以说,缺钙与抽筋是有相关性的。但是除了缺钙,引起抽筋的因素还有很多:
病理因素
有些疾病,比如癫痫、高热、狂犬病、破伤风等,本身就可能伴随着抽筋状况。
不过由疾病引发的抽筋也很好辨别:病理性抽搐多为全身性,发作急且一般患者还会出现其他症状:如口吐白沫、神志不清等。
运动因素
人如果运动强度过大或运动较为剧烈,就有可能使肌肉收缩过快。肌肉收缩过快,又得不到放松,就可能会造成抽筋现象。运动前不注意肌肉拉伸,也会引发抽筋。
电解质失衡
人在大量运动时,会产生过多的汗液,这可能会使体内电解质失衡(失盐过多)。如果没有及时补充,电解质含量太低,肌肉的兴奋性就会升高,发生肌肉痉挛的概率也就大点。
寒冷刺激
人在寒冷的状态下,往往更容易抽筋,因为温度低了,肌肉的兴奋性会升高。
大家可能会以为夏天不会存在这一现象,但若长时间在游泳池中,水温长时间低于体温,或是夜晚睡觉时空调温度长时间过低,在炎炎夏日里,也可以因 “寒冷刺激”而抽筋。
因此,长时间游泳或是吹空调,更容易腿抽筋。
疲劳过度
不管是久坐久站,熬夜搬砖,还是运动过量造成的疲劳过度,都可能使肌肉过度疲劳。
身体局部堆积了过多的乳酸,又没有及时代谢出去,就可能会影响肌肉功能,导致肌肉痉挛。
姿势不对
坐姿、睡姿不好也会导致肌肉痉挛,身体长时间保持一个不良的姿势,致使肌肉紧张或过度放松,影响了肌肉正常的收缩与舒张,于是身体就会“抽筋”,这就是提醒你该换姿势啦!
虽然抽筋一般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但我们还是应该知道抽筋的应对策略。
半夜抽筋的话,可以坐起来对抽筋部位缓缓按摩,直到痛感消散。
如果是游泳时抽筋,第一反应是不要慌,同时深吸一口气,使自己身体尽可能浮在水面上,然后尽量牵拉抽筋部位的肌肉,等疼痛感缓解后,再上岸求救。
病理性抽搐一般比较剧烈,建议身边人不要轻举妄动,可以拨打120等待救援。
抽筋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预防工作非常有必要:
补钙
跟大众认知一样,补钙可以预防肌肉痉挛。但是如何补钙,剂量多少还是应该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不可盲目补钙。
运动前热身
不管要进行什么运动,运动前的拉伸都必不可少。
它不仅能唤醒我们的运动细胞,还可以减少肌肉痉挛、运动损伤。
及时补水
夏季天气炎热,人会出大量的汗,因此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不仅可以预防肌肉痉挛,还能预防夏季中暑,维持机体正常运行。
注意保暖
在夏季谈“注意保暖”似乎是笑话,但这里的保暖是指避免长期、过低的温度,如在水里待时间过长、吹空调过久等。
注意休息
过度疲劳会使肌肉长时间处在一个紧绷的状态,引发肌肉痉挛。
因此,适度工作,注意休息很有必要,比如在工作的间隙起来活动一下,或者简单的睡前拉伸都有可能使你远离抽筋烦恼。
最后,Dr.京想提醒大家,抽筋虽然常见,但也不可忽视,一定要把抽筋的危害和应对及预防手段传达给身边的人。
春天的脚步临近,减肥塑形正当时。黑咖啡不仅是打工人的「续命神器」,更是健身房和体育场上的「新宠」,运动前来上一杯黑咖啡,更是不少减肥达人的常规操作。
黑咖啡虽然广受喜爱,但总有传言说常喝咖啡会缺钙,这是真的吗?
咖啡本身是一种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的时尚饮品,但由于咖啡因的利尿和促进交感兴奋作用,抑制了肾脏对钙离子再吸收,因而加速了体内的钙随尿液排出体外。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布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指出,饮过多含咖啡因的饮料、营养失衡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那么,究竟饮用多少咖啡才算过量呢?
既往研究普遍认为,对于普通人群咖啡因摄入量≤ 300 mg是相对安全的(需包括茶、可乐、功能饮料等所有咖啡因来源)。也就是说,每天喝1~2杯咖啡问题不大,把握好量很重要。
但是,如果生活中习惯把咖啡当水喝,或者在减肥中过度节食、营养素摄入不足,补钙就需要尽早安排起来。
钙在身体中扮演重要角色
钙是人体必需常量元素之一,也是维持细胞生理功能、新陈代谢和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的关键物质。此外,钙还参与调节体液酸碱平衡、凝血功能和激素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
长期缺钙可引起儿童佝偻病、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等异常骨代谢疾病,以及孕期妈妈营养缺乏、胎儿生长发育不良等健康隐患。
体内的钙库早补早受益
缺钙是老年人的专利,与年轻人无关,所以上了年纪再补,相信不少人会陷入类似的健康误区。
事实上,儿童和青春期的骨骼飞速发育,也是体内「钙库」骨峰值达标的关键时期。在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需要通过膳食和生活方式调节,尽早在「钙库」里多存些钙储备。
当然,如果在中青年时期重视不够,从此刻开始重视钙健康也不算晚,越早开始补充获益越多。
不能一次性大量补钙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元素钙推荐摄入量为800 mg/d,50岁及以上人群增加至1000mg/d。
但当前,我国仍存在钙摄入不足的问题——营养调查显示,我国部分居民每日膳食约摄入元素钙400 mg/d,故尚需补充元素钙 500~600 mg/d。
需强调的是,超大剂量、单次补充不可取。这种方式不仅不利于钙吸收,还会引起胃肠道不适,无形中增加肾结石、心血管疾病风险。
建议采用分次适量、合理分配的原则,更有助于体内血钙水平维持稳定。
维生素D与钙同补:1+1>2
维生素D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维生素,帮助促进钙磷的主动吸收并减少流失,更高效地改善骨代谢。
生物活性形式的维生素D包括胆钙化醇(维生素D3)和麦角骨化醇(维生素D2),人体获取维生素D主要来源为日常饮食和阳光照射(后皮肤内合成)。
因此,提醒爱喝咖啡、又很少机会晒太阳的小伙伴们——维生素D跟不上,补钙效果注定会大打折扣。
这些食材不是补钙首选
科学补钙,事半功倍
奶及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和绿叶蔬菜(需焯水去草酸)等都是优质的膳食来源钙,但如果正处于减重期进食量不够、食欲欠佳或者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建议额外补充钙制剂。
坚持户外运动有助于改善骨密度、维持骨结构,反之,运动强度本身也为钙的补充提出了更高要求,钙和维生素D含量达标才能为安全运动全程保驾护航。
婴幼儿、孕产妇、围绝经期女性、老年人等都是用钙大户。在给家人选择钙补充剂时,要多多关注不同制剂的特点。
1. 碳酸钙:含钙量和吸收率都很优秀,但对于部分敏感群体易出现消化道不适、便秘等问题;
2. 枸橼酸钙:水溶性较好,同时能降低肾结石发生风险。
骨质疏松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我们经常说的骨质疏松,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一些其他原因,导致我们骨骼中的有机基质和钙盐从骨骼当中流失,从而使得骨量减少,微观结构逐渐退化,使得我们骨头的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那么,很多人不仅会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骨质疏松呢?其实年龄的老化、长期抽烟喝酒、以及营养不良、运动不足等等原因都会造成骨质疏松,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越早进行越好。
患上骨质疏松,会出现哪些症状?
骨质疏松症在开始时并不明显。有些病人即使失去了很多骨质,也可能是没有察觉的。许多人直到骨折或者发现自己的姿势有明显的变化,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有了骨质疏松。
1、经常骨痛
严重的骨质疏松症,会引起全身不同部位的骨骼、肌肉疼痛,以腰背痛最为常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当坐或仰卧时疼痛减轻。久站会加重坐姿,弯腰时,咳嗽,用力排便时也会加重疼痛。
2、骨折,尤其是脊柱或髋关节骨折:
跌倒常导致髋部骨折。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有时候甚至在没有摔倒的情况下,也会发生脊柱骨折,出现这些情况要当心,这往往是骨质疏松的征兆。
3、心肺功能受损
这主要是因为,骨质疏松症患者一一旦发生胸、腰椎的骨折,就会出现驼背现象,胸廓活动受到限制,胸腔容积变小,导致肺活量出现明显得到下降,患者常感到心慌、憋气、气不足等,以爬楼、拧重物比较明显。
4、变矮、驼背
其实,我们都知道,人老了之后会出现缩水现象,比如牙齿松动,头发也变稀疏。其实这是衰老的自然过程。
但是,也有可能是骨质疏松引起的,骨质疏松会导致骨强度较差,易压缩变形,特别是弯腰等动作时,容易造成椎体前部分压缩扁平,这是由于短缩性高通常大于3厘米,且有驼背的表现。
纠正骨质疏松,到底哪几种方法管用?
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吃钙片,虽然食用钙片对治疗骨质疏松症有一定作用,但不能仅靠食用钙片来矫正。矫正骨质疏松症,还应该坚持做下面4件事。
(1)营养充足
足够的营养包括充足的钙,维生素D,C和蛋白质。男性,65岁以上,有骨质疏松危险者,建议每日摄取1500毫克钙,400~800单位维生素D。
(2)晒太阳
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食物中的钙吸收和钙骨结合,太阳紫外线照射皮肤后,能在体内引起一系列反应,生成活性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最好的日晒时间为上午8点到10点,下午3点到5点,避免暴晒。
(3)运动
锻炼帮助保持骨量。调节神经内分泌,促进钙的吸收与利用。可以选择跑步,跳绳,打太极,骑自行车等运动方式,都能增强骨骼耐力,提高骨骼密度。
(4)吃相关药物
药物是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它能减轻疼痛,缓解疼痛。如果其他方式都不管用,建议最好采用吃药预防和缓解。
胆结石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胆结石是在胆囊内形成的,它会引起胆绞痛,让人难以忍受。
关于胆囊,很多小伙伴就比较陌生了,胆囊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重要器官,里面储存胆汁,可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等。
如果你对胆囊的印象只有长结石,那你真的对胆囊一无所知。
胆囊属于消化系统,里面储存的胆汁来源于肝脏,非消化期间,肝脏产生的胆汁就会流到胆囊里,等到进食或食物进入消化道时,通过神经或激素的作用,就会刺激胆囊排出胆汁,进入到小肠,与小肠内的胰液、肠液混合,共同消化肠内的食糜。
只有30-50ml大小的胆囊,却能储存大约500ml的胆汁,是不是不可思议?
原来,胆囊可通过吸收胆汁中的水和无机盐将其浓缩4-10倍,小小的胆囊,竟有大大的容量,真是让人惊叹。
经常能听到这种说法——“不好好吃早饭就容易得胆结石”,然而,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不吃早饭会得胆结石。
但是有医学研究显示,吃早饭会减少过夜空腹时长,促进胆囊排出胆汁,一定程度能预防胆结石的发生。
所以,是空腹时间过长,增大了胆结石发生的风险,而吃早饭,只是缩短了空腹时间,降低了胆结石发生的可能。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就像有些人喜欢吃宵夜,一样也能降低胆结石发生的可能。
此外,早饭的类型,对胆结石也有影响。如果早餐只有碳水化合物,比如面包、馒头之类,会增加胆结石发生的可能。
高蛋白食物最能促进胆汁排出,其次是脂肪类混合食物,所以要适当吃点肉、蛋类食物,如果一天只喝点蔬菜汁,就不能很好的促进胆汁排出,胆结石的风险就会增加。
胆结石容易诱发急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胆囊坏疽、穿孔、肠梗阻等疾病,表现为发热、腹痛等症状,这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待医生根据病情和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处理。
胆囊息肉是由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起形成的,又称“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息肉是个形状的判断,并不能根据这个名字来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的。
胆囊息肉有不同的病理类型,但在B超检查中有相似的特点,不易区分。首先要确定是否有癌变风险。直径≥1cm的胆囊息肉均具有手术指征,建议切除,预防癌变。因此,胆囊息肉的治疗决策和胆囊结石是不同的。
胆囊对于储存、浓缩、规律地排出胆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切除了胆囊,虽然肝脏还会源源不断地产生胆汁并进入肠道,但此时的胆汁不是浓缩的,缺少了胆囊的浓缩作用和规律地排出,容易引起脂肪泻、消化不良等。
胆囊癌时,肿瘤堵塞胆管,胆汁不能进入胆囊,会出现消化不良,经常恶心、呕吐的症状。
这是因为胆囊中没有胆汁,不能及时乳化脂肪、促进脂肪代谢,导致患者消化不良,看见油腻的食物想吐,如果反复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要及时进行检查。
如果你发现皮肤、眼内巩膜、尿液开始变黄,并伴有右上腹部疼痛,这种情况要警惕,可能是胆囊癌。
肿瘤阻塞胆管,胆汁回流到肝脏,而肝脏还在继续产生胆汁,造成胆汁过高,从而通过皮肤、巩膜、尿液排出,这些部位的颜色就会变黄。
当发现右上腹出现包块时,可能是胆囊癌,这个时候癌症可能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因为胆囊是慢慢变大的,如果开始的时候没有注意,等到肿瘤扩散到其它部位,手术的难度会大大增加。
所以当出现上述信号的时候,一定及时去医院做相关检查,排除相关的风险,及时接受治疗。
根据统计的建议,成年人每天应该摄入1000毫克的钙。但根据调查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变化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平均每日乳制品摄入量约为0.4-0.7杯,远低于1.5杯的推荐量。另外,也有研究也显示,国人骨密度不合格,50岁女性达到92%,男性达到80%。因此,缺钙危机得到了解决。
老年综合护理部的主治医师说,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是老年人迅速残疾的一个重要原因。
“跌倒是老年人骨折的常见原因,但事故往往是不可预测的”。老年人经常因为钙摄入不足和运动不足而缺乏维生素D,这导致骨骼逐渐流失。一旦跌倒,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不仅限制了他们的健康,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负担。
预防跌倒致残的最好方法是早期识别骨质疏松,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正确使用骨松弛药,以减少骨折的遗憾。
牛奶和芝麻麦片一杯可以达到推荐摄入量的40%。
饮食如何补钙?营养师说,牛奶富含钙,以及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等优质营养素,对不同年龄组有益。
此外,由于钙只有通过维生素D的转化进入人体后才能储存和吸收,所以平衡的饮食结合阳光可以帮助钙的摄入。
如果想在生活中补钙,可以自己做高钙饮料“芝麻牛奶燕麦片”当早餐。1汤匙约15克黑芝麻,3汤匙谷类,1杯约240毫升牛奶简单而有营养。
谷类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容易产生饱腹感,可以作为主食。这种芝麻牛奶麦片含钙量高达400mg,占推荐日摄入量的40%。它还含有蛋白质和油。这种饮料很好吃,不胖,很饱,很有营养。
户外活动和负重运动不能少,要知道自己有没有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建议可以在早上或者晚上晒太阳。身体需要通过适当的阳光照射,激活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配合剧烈运动,如慢跑、跳舞、爬山、养哑铃等。增加骨密度和肌肉力量,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降低骨折风险,并尽量避免吸烟、酗酒、熬夜等生活方式。
如果父母有过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骨质疏松的风险会增加。此外,服用类固醇的人或绝经后的妇女,45岁前做过卵巢切除或早期绝经的妇女,要注意自身的骨骼健康,避免骨骼脆弱。
根据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骨质疏松[1]做了定义: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以这些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病 [1]。大量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和缺钙密切相关,因此,补钙一向被视为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方针”。
那么,具体来说,补钙究竟是怎么“挽救”骨质疏松的呢?为什么补钙时常常要联用维生素D?又如何才能做到科学补钙呢?今天,我们来一一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骨质疏松是怎么“发病”的。血钙浓度偏低,会引起一种叫做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分泌增加,PTH又能激活破骨细胞,破骨细胞增生并活性增高,就会使骨质溶解,让“储存”在其中的骨钙释放入血,从而“弥补”丢失的血钙[2]。
机体通过这种代偿反应维持了血钙的平衡,却引起了骨质疏松;通过补钙,能从源头上阻止这一过程,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维生素D对于预防骨质疏松也大有好处。首先,它能增加肠道对于钙的吸收,从而促进钙盐在骨质中的沉积,也就是骨的矿化,让我们的骨骼更加坚硬;其次,还对骨细胞有直接作用,能刺激骨的形成[3]。
钙盐能在维生素D的帮助下更多地吸收入血,血钙水平高了,PTH的分泌就会减少,骨质的丢失也就能得到延缓。可见,钙剂和维生素D属于“强强联手”,联合使用能起到“1+1>2”的效果。
1. 选择合适钙源
食物和非食物性钙剂是钙离子的两大来源。牛奶是非常理想的食物性钙源,它富含乳糖、酪蛋白等成分,这些成分能促进肠道对于钙离子的吸收[4]。无机钙剂如纳米钙、钙尔奇D等的含钙量较高、易于吸收而且价格低廉,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钙剂[5]。
2. 注意补充时机
最好在睡前补钙,这是因为骨质的吸收主要发生在晚上空腹时[6]。晚上入睡后,机体处于长时间空腹“缺钙”状态,此时甲状旁腺会分泌更多的PTH,溶解骨质以升高血液中的钙水平。可见,我们会在梦乡中不知不觉丢失大量钙,睡前补钙是十分有必要的。
3. 控制补钙剂量
补钙并非越多越好,根据我国的日推荐量,成人每天应补充600~800mg钙[4]。补钙过多,可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疾病,不利于人体健康。所以补钙不能“一蹴而就”,而应采用少量多补的方法。
近年来,一些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过量补钙不利于骨骼健康[7]。尽管存在一些争议,“钙”的重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选择钙源、把握时机、控制剂量,科学补钙这三点一定要做好!
科学审核:
京东全职医生-中医骨科-邓春明
众所周知,人到了一定的岁数,身上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我们也称之为“衰老的征兆”。虽说人人都无法避免衰老这一过程,但衰老迹象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很多人还是会吓一大跳,比如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长了几颗老年斑,又或者在某次起身的时候,腰部的骨骼突然“咔嚓”一声响。
衰老不是突然而至的,它隐藏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些“信号”早就通过腿脚给我们“提过醒”了。
为什么上了年纪以后,腿脚会越来越不利索?
腿脚是人体最末端的部位,虽然是血液循环最难“照顾”到的位置,却肩负着重要的作用,承担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它们可能比人体的任何部位或器官都劳累,所以在成长过程中,腿脚也是最先显露“老态”的部位。
支撑身体重量的,主要还是骨骼,而骨骼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坚强,如果不给它充足的钙质的话,骨骼就会慢慢变脆。青少年发育时期,如果没有补充足够的钙质的话,骨骼发育没有营养,生长缓慢,就会出现身高较低的现象。而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因为体内激素变化,钙质流失的速度也会加快。
如果没有及时补充骨骼生长所需要的大量钙质的话,就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别以为这种疾病离你很远,可能下一秒就会发生在你身上!所以,一旦发现自己腿脚不灵活了,就要立马反应过来,其实是身体缺少钙质的“信号”。
3种“偷钙”食物,劝你少吃,管住嘴才能腿脚灵活
盐分含量高的食物
很多中老年人平时特别爱吃腌制食物,因为他们经常被食欲不振所困扰,这个时候重口味的咸菜、腊肉等食物就发挥出它们的价值了,能勾起人的食欲。而且上了年纪以后,味觉也会有所退化,清淡的食物对于他们而言可能是“味同嚼蜡”。
但含盐量越高的食物,对健康的影响也越大,除了会导致血压升高、影响心血管的健康之外,还会阻碍身体吸收钙质,导致骨骼缺少滋养。所以,上了年纪以后,大家也要尽量避免一些重口味的食物,控制每天的盐分摄入。
大鱼大肉
如果说以前大家日子不好处,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那么现在就不一样了,大家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在食物上也更舍得花钱了,有些家庭为了保证家人每天的营养,顿顿大鱼大肉。
其实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有限的,经常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并不会给身体带来更多的好处,多余的营养只能转化为热量,还会影响身体对钙质的吸收。
浓茶
喝茶是许多中老年人的爱好,他们出门必带的东西就是茶杯,而喝茶也确实对健康有一定的好处,但我们不能光看好的一面,也要了解一下喝茶的坏处。喝茶之所以对人体有益,关键在于这里说的“茶”是淡茶水,而不是容易伤身的浓茶。
经常喝浓茶会让身体吸收过量的咖啡碱,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让大脑兴奋,加重血管的负担,还会降低身体对钙质的吸收和利用率,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总结:过了50岁以后,体内钙质的流失速度越来越快,除了要远离以上3种“偷钙”食物之外,大家平时也要注意额外补充钙质。像牛奶、大豆、豆制品、虾等食物中都含有丰富的钙质,可以适量食用,而骨头汤这种嘌呤和脂肪含量极高的食物,大家也要尽量避开,以免痛风找上门。
骨质疏松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我们经常说的骨质疏松,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一些其他原因,导致我们骨骼中的有机基质和钙盐从骨骼当中流失,从而使得骨量减少,微观结构逐渐退化,使得我们骨头的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那么,很多人不仅会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骨质疏松呢?其实年龄的老化、长期抽烟喝酒、以及营养不良、运动不足等等原因都会造成骨质疏松,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越早进行越好。
患上骨质疏松,会出现哪些症状?
骨质疏松症在开始时并不明显。有些病人即使失去了很多骨质,也可能是没有察觉的。许多人直到骨折或者发现自己的姿势有明显的变化,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有了骨质疏松。
1、经常骨痛
严重的骨质疏松症,会引起全身不同部位的骨骼、肌肉疼痛,以腰背痛最为常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当坐或仰卧时疼痛减轻。久站会加重坐姿,弯腰时,咳嗽,用力排便时也会加重疼痛。
2、骨折,尤其是脊柱或髋关节骨折:
跌倒常导致髋部骨折。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有时候甚至在没有摔倒的情况下,也会发生脊柱骨折,出现这些情况要当心,这往往是骨质疏松的征兆。
3、心肺功能受损
这主要是因为,骨质疏松症患者一一旦发生胸、腰椎的骨折,就会出现驼背现象,胸廓活动受到限制,胸腔容积变小,导致肺活量出现明显得到下降,患者常感到心慌、憋气、气不足等,以爬楼、拧重物比较明显。
4、变矮、驼背
其实,我们都知道,人老了之后会出现缩水现象,比如牙齿松动,头发也变稀疏。其实这是衰老的自然过程。
但是,也有可能是骨质疏松引起的,骨质疏松会导致骨强度较差,易压缩变形,特别是弯腰等动作时,容易造成椎体前部分压缩扁平,这是由于短缩性高通常大于3厘米,且有驼背的表现。
纠正骨质疏松,到底哪几种方法管用?
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吃钙片,虽然食用钙片对治疗骨质疏松症有一定作用,但不能仅靠食用钙片来矫正。矫正骨质疏松症,还应该坚持做下面4件事。
(1)营养充足
足够的营养包括充足的钙,维生素D,C和蛋白质。男性,65岁以上,有骨质疏松危险者,建议每日摄取1500毫克钙,400~800单位维生素D。
(2)晒太阳
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食物中的钙吸收和钙骨结合,太阳紫外线照射皮肤后,能在体内引起一系列反应,生成活性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最好的日晒时间为上午8点到10点,下午3点到5点,避免暴晒。
(3)运动
锻炼帮助保持骨量。调节神经内分泌,促进钙的吸收与利用。可以选择跑步,跳绳,打太极,骑自行车等运动方式,都能增强骨骼耐力,提高骨骼密度。
(4)吃相关药物
药物是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它能减轻疼痛,缓解疼痛。如果其他方式都不管用,建议最好采用吃药预防和缓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半夜熟睡中迷迷糊糊听到“咯吱~咯吱~咯吱咯吱咯吱”的声音此起彼伏,就像房梁上的老鼠一样络绎不绝。
醒来仔细一分辨,居然是家里的孩子、身边的爱人、同宿舍的舍友在磨牙!磨牙这个事儿,说是病吧,好像也不算,如果说没有病,可这个咯吱咯吱的声音传来,还真是让旁人痛苦万分,难以入眠。
其实,磨牙还真是一种病,而且还不轻,今天,Dr.京带大家了解一下,磨牙究竟是一种什么病?
磨牙,又称为磨牙症,是一种口腔病症。它是指人体在无意识状态下咀嚼肌产生的不自主性收缩,从而使我们的上下牙齿咬紧或者摩擦,产生间断性的咯吱咯吱声。
简单来说呢,是病,就是上下牙控制不住的来回磨动。一般来说,磨牙症绝大部分发生在夜间,当然偶尔也有白天发作的,其中发病群体以青少年比较多见。
例如大家家里的孩子、同宿舍的舍友,并且儿童磨牙症的发病率高达20%,远远高于成年人的3%[1]。
磨牙症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咀嚼肌的异常抽动,而咀嚼肌抽动后,就会带动上颌骨、下颌骨的异常开关,而上下颌骨的表面就是我们的上层牙齿、下层牙齿,因而就出现了磨牙。
然而看似磨牙症发生的原因十分简单,但其中的道理非常复杂,病因机制目前还不是非常清晰,不过基本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原因[2]:
1 精神原因
发生磨牙症的人可能由于处于精神紧张状态,长期焦虑、压力过大、情绪波动明显等因素导致,例如学生时代的考试时期、学习压力过大等等,会造成夜间不自主磨牙。
2 神经原因
精神原因可能是精神压力过大导致,但神经原因看似简单,但实际更加严重。
这种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紊乱导致,例如癫痫、帕金森、精神分裂等各种神经系统疾患会严重破坏我们的中枢神经以及周围神经系统,使神经功能紊乱,神经电生理活动的信号异常。
通俗来说就是乱放电,乱放电就造成了咀嚼肌的非自主性活动,也就是咀嚼肌总是接到上级指令:“给我动!”,所以咀嚼肌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而出现抽动,因此导致磨牙的发生。
3 局部刺激原因
例如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炎症时,炎症因子聚集后也会刺激局部的咀嚼肌发生不自主抽动,产生和神经因素一样原理的磨牙行为。
当牙周炎、牙龈炎得到良好治疗后,很多人的磨牙症也就随之消失了。
4 内分泌原因
内分泌紊乱、失调也可能导致磨牙症的发生,例如血压、血糖、血钙、血钾浓度的改变、过度吸烟、酗酒等原因会导致身体电解质失调、胃肠道功能紊乱。
长期的内环境紊乱也是刺激因素的一种,将会刺激周围神经出现异常活动,诱发磨牙症。
不过!再次有一点值得特别说明的是,目前并没有直接科学证据表明磨牙和缺钙有关。
很多孩子家长或者磨牙患者自身都误以为磨牙是缺钙、缺锌了,或者肚子里有蛔虫了,因此就开始盲目补钙、补锌、吃蛔虫药。
其实不然,虽然缺钙、缺锌或许对磨牙症有一定的促成作用,目前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们之间有直接联系。
因此盲目的一通乱补反而会引起其他不良症状,盲目服用驱蛔虫药物就更加对身体有害了。
我们的身体是否缺钙、缺锌、有蛔虫,是需要到医院经过科学检查才能确定的,简单的磨牙并不能说明什么。
并且,只要保持正常健康饮食,不挑食、不偏食,现在国家繁荣富强了,全面小康的生活条件下一般不会出现营养不良的。
4 遗传原因
这一点就不多讲了,遗传性因素也会导致磨牙症的发生哦。
那么大家该如何自我诊断是否患有磨牙病呢?读者内心:“我当然知道要看是否有磨牙。”
但是除了磨牙,还有其他很多表现值得我们用来参考。
牙齿的表现
磨牙,顾名思义,磨嘛,磨久了,牙齿就会有明显的磨损,参与磨牙症的牙齿会明显比其他牙齿长度短、断面粗糙。
因此可以仔细观察一下牙齿,如果有明显的上述表现,也说明有磨牙症的发生。
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的表现
还记得上面说到,各种精神、神经、局部刺激、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导致咀嚼肌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而抽动嘛,抽动久了,咀嚼肌自己也会疲倦、酸痛。
道理就像我们跑了一个马拉松一样,小腿肚子的肌肉会酸痛难忍,当经过一晚上的磨牙长跑后,咀嚼肌过度疲劳。
因此早上醒来我们会感觉到面部咀嚼肌、下颌关节的部位十分酸痛,这也可以提示半夜有磨牙症的发生。
咀嚼肌又分为:咬肌、颞肌、翼外肌和翼内肌4块,简单来说,位置如图所示,只需要观察这几个位置的肌肉是否酸痛就可以啦[3]。
其他表现
有些重度磨牙症患者,也会出现长期睡眠质量不佳、精神萎靡、抑郁、头痛等症状,这也是可以成为诊断磨牙症的原因。
那么,当我们已经自知半夜有磨牙发生,同时还有上述几个表现时,这说明确实患上了磨牙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别急,往下看!
如果患上了磨牙症,轻微的磨牙症是不需要特别治疗的,可以舒缓一下心情,调整生活节奏,让自己摆脱高压力、高焦虑、高紧张的生活状态,可能磨牙症就会随之而解。
但是如果磨牙症反复发作、经久不消甚至越来越严重时,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就医了。此时,磨牙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这几种[4]:
心理治疗
顾名思义,还是从精神原因和神经原因出发,来聚焦下药。
通过心理医学干预的方法让磨牙症患者得到放松、缓解焦虑,同时结合镇静药、抗惊厥、抗焦虑的药物让磨牙症患者镇静、舒缓。
人体进入镇静状态后,咀嚼肌就不会接收到异常神经刺激信号了。再结合按摩、热敷咀嚼肌,使咀嚼肌也摆脱高紧张状态,咀嚼肌得以舒缓不再抽动,自然磨牙的情况就会好转啦。
肌肉松弛治疗
前面说到,磨牙症的发生是由于咀嚼肌的异常抽动而发生的,因此出现严重的、难以控制的磨牙症时,普通按摩、热敷可能无法缓解。
这时可以通过咀嚼肌松弛法来治疗,例如:理疗、咀嚼肌喷雾、肌肉封闭、生物反馈疗法、肌肉松弛剂疗法等等,使紧张的咀嚼肌彻底松弛下来。
咬合板
咬合板疗法也是常用方法之一,当发生严重磨牙症而患者又不能自控时,可以通过这个办法来治疗。
顾名思义,咬合板就像一个牙套一样,让磨牙症患者咬住,可以有效减轻甚至阻止磨牙症发生,同时,上下牙之间放置咬合板后,也可以有效避免上下牙咬合面的磨损及牙齿受伤。
但是咬合板的种类有很多,佩戴方式也不同,如果需要佩戴咬合板,一定要去正规三甲医院的口腔科根据自己的情况定制哦。
刺激因素的治疗
如果患有牙周炎、牙龈炎等局部口腔疾病时,积极治疗这些刺激性问题,磨牙症也会得到一定缓解。
同时,如果身体存在全身性的内分泌紊乱、电解质失调,经过调节后,也会减轻磨牙症的发生。再次强调一下,不要盲目乱补钙哦!
大家是不是对磨牙症有了新的认识呢?Dr.京希望大家都能牙齿好好,不再磨牙!
参考文献:
[1] 白慧慧.夜磨牙[J].健康向导,2020,26(06):14.
[2]李建社.磨牙症的病因研究与治疗进展[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6):52-53.
[3] 刘燕,杨连平.磨牙症发病机制中压力因素的研究进展[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9,33(04):243-245.
[4] 张清彬,谭乐成.磨牙症的病因研究与治疗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8,45(05):497-50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骼强度减弱,容易发生骨折。男性骨质疏松症虽然发病率低于女性,但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对于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化三醇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药物。
骨化三醇是一种活性维生素D,它能够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加骨骼的钙沉积,从而增强骨骼强度。对于年龄在65岁以上或合并肾功能不全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化三醇是一种推荐的治疗药物。对于绝经后和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化三醇同样适用。
骨化三醇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与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推荐骨化三醇的剂量为每天0.25-0.5微克。在用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除了药物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骨骼强度,预防骨折。此外,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也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就诊,接受专业的检查和治疗。同时,患者还需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骼强度减弱,容易发生骨折。男性骨质疏松症虽然发病率低于女性,但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对于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化三醇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药物。
骨化三醇是一种活性维生素D,它能够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加骨骼的钙沉积,从而增强骨骼强度。对于年龄在65岁以上或合并肾功能不全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化三醇是一种推荐的治疗药物。对于绝经后和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化三醇同样适用。
骨化三醇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与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推荐骨化三醇的剂量为每天0.25-0.5微克。在用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除了药物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骨骼强度,预防骨折。此外,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也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就诊,接受专业的检查和治疗。同时,患者还需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那天,阳光正好,我带着80岁的奶奶来到了市医院。奶奶最近背部疼得厉害,手还时不时地抽搐。医生详细询问了奶奶的症状后,为她拍了片子。结果出来后,医生告诉我们,奶奶的结论是骨质疏松。
我们有些失望,但医生却耐心地告诉我们,虽然结论是骨质疏松,但奶奶的症状并不严重。他建议我们可以考虑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以减轻奶奶的不适。
我有些犹豫,不知道是否该给奶奶开药。于是,我向医生提出了我的疑问。医生告诉我,他可以开药,但在此之前,他需要先了解奶奶的具体情况。于是,我们详细地聊了奶奶的生活习惯、饮食状况等。
在充分了解了奶奶的情况后,医生开出了处方,并告诉我们处方已送达药师审核。虽然我没有看到具体的处方详情,但我知道,医生一定是根据奶奶的情况,为她选择了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让我非常感动。他不仅关心奶奶的病情,还关心奶奶的生活质量。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奶奶的病情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骨质疏松症,曾被视为中老年人的专属疾病,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那么,年轻人为什么会患上这种疾病呢?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首先,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年轻人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容易导致钙、磷等矿物质摄入不足,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此外,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以及过量摄入高盐、高糖、高脂食物,也会加速骨骼中钙质的流失。
其次,生活习惯不佳也是年轻人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长期熬夜、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导致骨密度降低,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尤其是剧烈运动或长期处于寒冷环境中,更容易导致局部骨质疏松的发生。
针对年轻人骨质疏松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有助于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的建议:
1. 优化饮食结构:多吃富含钙、磷、镁等矿物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坚果、绿叶蔬菜等;适量摄入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等。
2. 增加户外活动: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以上的户外活动,充分晒太阳,有助于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提高钙的吸收率。
3. 适量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骨骼强度,提高骨密度。
4.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5. 定期体检:关注骨密度变化,及时发现并治疗骨质疏松。
总之,年轻人应重视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阳光,这个看似平常的自然现象,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奥秘。进入秋季,天气转凉,阳光不再像夏日那样炽烈,反而成为了最天然的养生妙方。
中医认为,晒太阳具有“三补”功效:一补骨头,二补阳气,三补正气。
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有利于钙的吸收。对于儿童而言,晒太阳有利于骨骼发育;对于成年人来说,可以减缓骨骼中钙的流失;对于老年人来说,晒太阳不仅可以防治骨质疏松,还可以改善抑郁情绪。
中医有“采日精”的说法,即采集阳光以生发清阳之气,驱散体内的浊气,这就是所谓的补阳气。
正气是相对于外邪而言的,晒太阳可以增强免疫力,有利于机体对抗病邪。
因此,晒太阳对男女老少都有益处。
那么,如何科学地晒太阳呢?
首先,选择合适的时间。早晨八九点钟,阳光温和,适合晒背部,有助于活血化瘀。此时,可以站在开阔的地方,面朝东方,闭上眼睛,张开双臂,掌心朝向太阳,手指微微收拢,想象温暖的阳光洒满全身。配合深呼吸,重复这个动作,晒15~20分钟后,可以搓热双手、暖脸部,再散散步,有清心安神、舒缓疲劳的效果。
其次,重点晒头部。午饭后,太阳当头,让阳光晒在头顶,温煦百会穴,可以通畅百脉、养脑补阳。
最后,傍晚时分,阳光柔和,适合晒背部。人体背为阳,很多经脉和穴位都在后背,多晒晒能调理五脏气血;最好能边晒边拍打按摩,以一刻钟为宜。
晒太阳还可以治疗一些疾病。例如,患有老寒腿或长期腰膝酸软的老年人,可以多晒晒腿脚,有助于驱走体内寒气。同时,配合按摩小腿上的足三里穴,还能抗衰老、延年益寿。
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可以利用“太阳灸”来调理身体,边晒边用手反复按摩肚脐、中脘穴以及关元穴,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此法对于宫寒的女性也有好处。
当然,晒太阳也要注意方法。秋冬阳光和缓,晒的时候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体弱的人不要暴晒,容易虚脱。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也要量力而行,想晒太阳最好戴个遮阳帽。白内障患者需要戴防护镜,以防紫外线直射眼睛。
总之,晒太阳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养生方法,但也要注意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骨质疏松症,这个看似陌生实则常见的疾病,已经成为中老年人健康的一大隐患。它不仅会导致腰背疼痛、驼背、骨折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骨质疏松症呢?本文将从疾病成因、治疗方法、日常保健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骨质疏松症。
一、骨质疏松症的成因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其成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雌激素水平下降: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导致骨密度降低。
2. 钙摄入不足: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对钙的吸收能力下降,导致钙摄入不足。
3. 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是钙吸收的重要促进因子,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钙的吸收。
4.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开具相应的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等。
2. 钙和维生素D补充:补充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骨健康。
3.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
三、骨质疏松症的日常保健
1. 适量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有助于增强骨骼强度。
2. 注意饮食: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等。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了解自己的骨骼状况。
四、结语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并非不可预防。通过了解病因、积极治疗和做好日常保健,我们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保持健康的生活。
关节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许多患者试图通过家用磁疗产品来缓解症状,但效果并不理想。
市场上充斥着各种磁疗产品,如腰带、鞋垫、内衣、床单等,声称具有养生保健和治疗效果。然而,许多购买过这些产品的人表示,使用后并没有明显改善。
专家指出,磁疗确实具有一定的医疗效果,如镇痛和镇静,但家用磁疗产品的磁场强度较弱,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对于关节炎患者来说,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关节的保护,避免过度劳累。
以下是一些针对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建议:
1.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以缓解关节炎症状。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缓解疼痛。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关节炎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4. 日常保养:注意关节的保护,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5. 医院科室:关节炎患者可以咨询风湿免疫科、疼痛科等科室的医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骨折的风险逐渐增加,这主要与骨质疏松症、肌肉萎缩以及关节囊韧带松弛有关。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老年人骨折,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 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导致老年人骨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钙元素流失加快,骨密度下降,骨骼变得脆弱,外力作用下容易出现骨折。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使用二磷酸盐类药物,如利塞膦酸、唑来膦酸等,这些药物可以防止骨丢失。同时,补充活性维生素D3和钙剂也有助于提高骨密度。此外,甲状旁腺激素的片段(特立帕肽)也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增加骨密度。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注意饮食,多摄入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瘦肉、牛奶、蔬菜和水果等,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晒太阳,以预防骨质疏松症。
2. 肌肉萎缩: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容易出现肌肉萎缩,这会导致肌肉力量减弱,骨关节的保护作用减弱,从而容易发生骨折。此外,部分老年人由于病理因素(如肿瘤)导致肌肉萎缩,也容易发生骨折。特别是脊柱骨折患者,应引起重视,及早进行干预。
3. 关节囊韧带松弛:关节囊韧带松弛会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容易发生骨折。韧带松弛的症状包括腿部发软、容易摔倒、肿胀等。当患者出现关节囊韧带松弛时,应及时就医,明确具体部位和情况,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随着关节囊韧带松弛的治愈,老年人骨折的风险也会降低。
4. 医院就诊:当老年人出现骨折时,应及时就医。骨折的部位不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手腕骨折、髋关节骨折等需要手术治疗,而肋骨骨折、锁骨骨折等则可能只需要保守治疗。在就医过程中,医生会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5. 科室选择:老年人骨折后,应选择合适的科室进行治疗。例如,骨科、急诊科、康复科等。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6. 康复训练:骨折后,康复训练对于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和肢体功能至关重要。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等。在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尽快恢复健康。
7. 日常保养:为了预防老年人骨折,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那天,我如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处理着日常的工作。突然,一个陌生的对话框跳了出来,是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助理,她告诉我主任正在忙碌中,如果有任何健康问题或者开药需求,都可以留言给她。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写下我的疑问。
骨质疏松一直是我担心的问题,听说饮食中有很多禁忌,我不禁想起了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一些信息。我想知道,哪些菜草酸高,不能和钙高的食物一起吃呢?我小心翼翼地敲出了我的疑问。
很快,医生助理就回复了我。她说,菠菜、茭白、苋菜等都含有较高的草酸,最好单独食用。她还告诉我,为了预防骨质疏松,可以适量补充钙和维生素D3,比如多喝奶、多吃乳制品,多晒太阳,适当运动都有助于钙的吸收。
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以前我并不知道这些细节。医生助理又告诉我,牛奶是很好的钙源,不会导致结石,只是需要注意不要空腹饮用。她还提醒我,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水果等,与钙片一起食用会影响钙的吸收,建议少喝碳酸饮料、茶、咖啡。
在咨询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医生助理的耐心和专业。她不仅解答了我的问题,还提供了一些健康生活的建议。我感到非常满意,也为能在互联网医院得到如此贴心的服务而感到幸运。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医院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就可以轻松咨询医生,获得专业的健康建议。我相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会有更多的患者享受到这种便捷的医疗服务。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会导致骨骼变薄、易碎,增加骨折的风险。针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护理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家庭护理的要点:
1.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通畅:老年人由于肺功能下降,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因此,家属应定期帮助老人翻身、拍背,并鼓励他们进行深呼吸运动,保持呼吸道通畅。
2. 预防泌尿道感染:老年人因卧床时间较长,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家人应鼓励老人多饮水,保持尿道清洁。
3. 关注心理健康:骨折后,老年人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人应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老人树立信心。
4. 营养支持:保证老年人摄入充足的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有助于骨骼健康。可以适量食用牛奶、豆制品、鱼类等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食物。
5. 预防关节挛缩:鼓励老年人进行适度的床上运动,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6. 预防褥疮:定期为老年人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褥疮发生。
7. 预防便秘: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必要时可使用缓泻药。
8. 定期复查:老年人应定期进行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以上家庭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症状,降低骨折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