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抗生素服用的误区

抗生素服用的误区
发表人:吴桐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同样地,一旦见效就停药,症状复发再次用药,如此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正值炎夏,同事小张却感冒了。

     

    不仅咽喉肿痛,喷嚏也是接连不断。

     

    小张妈妈见状忙从医药箱里拿出药,说:“来点消炎药吃吃,明天就好了。”

     

    好啦,Dr.京要问你们一个小问题:

     

    以下两种药品,哪种属于消炎药?

    A.头孢

    B.布洛芬

     

    有多少人答对?

     

    是的,布洛芬才是消炎药。准确的说,布洛芬属于消炎止痛药,而头孢类属于抗生素

     

    必须强调的是,消炎药≠抗生素。

     

    消炎药≠抗生素

     

    ● 什么是消炎药?

     

    首先,消炎药肯定是为了消炎。

     

    炎症是从何而来?

     

    当身体受到外界有害“生物”袭击的时候,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瞬间感应,开启“战斗模式”,白细胞同志就会吹响号角来组织「同胞」们一起对抗敌人,张开嘴去大口吞噬有害的微生物。

     

    被吞噬的细胞会在身体里产生炎症介质,可以说,炎症其实是人体对刺激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一般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症状。

     

     

    临床上,消炎药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很多人“闻之色变”的激素,比如说糖皮质激素或者甾体抗炎药,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过敏性鼻炎常会选用激素类的鼻喷雾剂,其实就是消炎药。

     

    另一类是消炎止痛药,医学上称为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当身体出现关节炎、跌打损伤或其他疼痛时,消炎止痛药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 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为了抗击或者抑制各种细菌、真菌、支原体等病原体,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菌,阻止它们继续感染身体。

     

    通俗来说,当我们皮肤有伤口,或者免疫力下降时,容易受到细菌侵犯,引发感染,抗生素就是被派来杀灭细菌的。

     

     

    临床上,抗生素指的是头孢类或青霉素之类的药物。

     

    用专业术语来说,抗生素就是抗菌药物,但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抗生素,只是抗菌药物大家族中的少数成员。

     

    ● 如何区分消炎药和抗生素?

     

    1. 看名称

    一般药名中含有“西林”“头孢”“沙星”“霉素”“硝哇”等字样的,都属于抗生素。

     

    比如说阿莫西林、头孢地尼、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等。

     

    2. 看说明书

    一般写着“适用于 XX 细菌引发的感染”,大概率是抗生素。

     

     

    切记抗生素不可乱用

     

    事实上,很多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吃抗生素没有用。

     

    但有不少人误以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喜欢在感冒发烧时来一颗,抗生素一旦滥用,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不正确使用抗生素,比如说,感冒时吃一颗,上火了吃一颗,不定期小剂量的使用,使体内细菌对吃下去的抗生素逐渐产生耐药性。

     

    相比起人类的繁衍速度,病原体等微生物繁殖的速度极快,久而久之,这些耐药性细菌的后代中可能出现了“超级细菌”。这种细菌不仅强大又耐药,一旦出现,如果没有对抗它的药物及时被研发出来,将会是人类的灾难。

     

     

    因此,正确使用抗生素,人人有责。

     

    引起炎症的因素有很多,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外伤或过敏等。

     

    如果身体出现了红肿热痛等症状,只有经过医生确诊为细菌感染时,才应使用抗生素,即使病情好转,也请按照完整的处方和医嘱进行服药。

     

    用药四步原则请谨记

    1. 不随意买药。

    2. 不自行选药。

    3. 不任意服药。

    4. 不随便停药。

     

    参考文献:
    张敏. 抗生素≠消炎药,请慎用抗生素[J]. 科学生活, 2019(3):2.
  • 请大家看一篇耐人寻味的以色列作家小说故事,这对我们目前监管抗生素滥用很有启发。

     

    下面就是这篇寓言一样的故事。“我在楼梯间的时候,忽然觉得左耳一阵微痒。妻子非要我去看医生,她说人们往往不够谨慎,最后造成重疾。医生查看我的耳朵,花了大约半个小时才抬起头来,告诉我“您服用6粒青霉素片,这将马上清除您左耳的污垢。”

     

     

    我呑下药片。两天后,痒痒没有了,我的左耳像是获得新生。唯一影响我心情的是,腹部起了红斑,奇痒无比,让人无法忍受。我马上找一位专家。他只瞥了一眼,就跟我说:“有些人不适合服青霉素,因此会有过敏反应。您别担心,服用12粒金霉素药丸,几天之后一切就会正常。”金霉素取得预期效果:斑点消失。可是,我以发现膝盖浮肿,还伴有高烧。我踉跄着拖着身子去一位资深大夫那里。“我们对这些现象并不陌生,”他安慰我,“它们往往与金霉素的疗效亲密相关。”

     

    他给了我32粒土霉素药片。奇迹发生了:高烧不见了,膝盖的浮肿也消失。不过,我的肾脏出现致命的疼痛。专家被传唤到我的床边,他断定,致命疼痛是服用土霉素的结果,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肾脏毕竟是要害部位。于是,他让一名女护士给我打了64针金霉素,将我的体内的细菌通通消灭光了。在现代化的医院实验室里,众多检查和测试明白无误地表明,虽然在我的体内连一个活着的细菌都不存在了,但我的肌肉和神经束也遭到与细菌同样的命运。

     

    只有大剂量氯霉素才能挽救我的小命。我服下大剂量的氯霉素。敬仰我的人们纷纷前来参加我的葬礼,许多游手好闲之徒也混杂其中。犹太教法师在他那感人的悼词中,叙述我与疾病顽强斗争的经过,可惜还是医治无效,我不得不死于青春年少时,令人遗憾。只是到了阴间我才在无意当中知道,我左耳的痒痒是由一只蚊子的叮咬引起的。”这篇小说名叫《药物接力赛》。

     

     

    这则小说提示人们,滥用药物的危害非常之大,作为一名三甲医院临床药师,亲历了医院参与全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过程,对滥用抗生素问题我想谈谈我的看法和体会。

     

    抗生素未进入临床之前,致命的感染中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如今,临床各个专科,抗生素仍然在发挥作用对抗感染,立下汗马功劳。但由于在医疗卫生领域和动物卫生领域的过度使用或误用,这些不可或缺的抗生素正迅速失去效力,这种现象被称为抗生素耐药性。我国政府在2011年开始采取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就是针对抗生素滥用采取的紧急行动。

     

    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加剧了耐药性发展和传播的速度,而我们又缺少新的药物来应对这些新出现的超级细菌。事实上,青霉素的发明者弗莱明在1945年的诺贝尔奖获奖演讲中就曾警告说,无知的人类滥用药物会带来耐药性的问题。

     

    抗生素耐药不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也会导致经济损失。仅在美国,每年就有200多万起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这些细菌至少对一线抗生素治疗已产生了耐药,美国医疗系统每年需要花费200亿美元解决耐药问题。英国经济学家奥尼尔预计,到2050年全球抗生素耐药可累计造成10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抗生素滥用对未来的挑战非常巨大!随着现有抗生素逐渐失效,许多依赖于抗生素的治疗将会面临更大风险。如癌症化疗或器官移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受到细菌感染,通常依靠抗生素预防感染。如针对感染的治疗方案穷尽,相关的死亡风险将进一步上升。

     

    作为普通人,我们需要知道,只有诊断为细菌感染,才需要使用抗生素,普通感冒不需用抗生素的。您的这一个行为,其实就是拒绝抗生素滥用!

  • 报道显示,在1945年开始大规模生产青霉素后的2年内,患者开始出现对青霉素的耐药,自那时起,众多抗生素都出现了耐药性。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是主要原因。如果不加以管理, 预计到2050年将有近1000万死亡是由于耐药感染。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对癌症患者的诊疗会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感染在癌症患者中很常见,他们依赖有效的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癌症患者抗生素治疗无效会增加败血症发生率、败血症相关死亡率和败血症相关诊疗费用。英国最近的一项研究称,46%的肿瘤科医生担心,由于耐药性感染的出现,化疗将变得困难。

     

    2021年9月21日,著名肿瘤学期刊《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影响因子:508.702)刊登了一篇文章,着重介绍了 抗生素耐药的ESKAPE病原体感染的管理和预防策略(ESKAPE是由数个细菌名称的首字母组成,包括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属)

     

    抗生素耐药与癌症患者的结局

    抗生素耐药对癌症患者有不利影响,因为癌症患者依赖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感染。随着现代癌症诊疗策略的成功,癌症患者的存活率有所提高,但目前的治疗方法仍然使得这些患者容易受到感染。Teillant等人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 在化疗后感染中,26.8%的病原体对处方中的标准预防性抗生素方案存在耐药性

     

    多项研究表明,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对癌症患者的结局有广泛影响。Bodro等研究者报告说,与其他细菌病原体相比,耐抗生素的ESKAPE病原体感染的癌症患者,其菌血症(25% vs 9.7%)、转移性感染(8% vs 4%)和早期病死率(23% vs 11%)显著增加。与抗生素耐药性感染相关的风险因素包括 患者的合并症、先前的抗生素治疗、有导尿管和尿路感染源

     

    在109名接受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中,分析了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患者的30天总生存率。在由耐多药细菌(MDR)引起的感染患者中,生存率明显低于非MDR引起的感染患者。最近的许多研究支持 抗生素耐药与恶性血液肿瘤和实体瘤患者的不良结局存在相关性。在一家儿童三级医院开展的研究显示,2010年到2014年,在有血液恶性肿瘤且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患儿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感染相比碳青霉烯类敏感性感染,前者的菌血症持续时间更长(3.8天vs 1.7天)、入住ICU风险更高(44.4% vs 10.1%)、死亡率更高(33% vs 5.8%)。

     

    预防抗生素耐药的策略

    抗生素预防性使用是预防癌症患者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下发生感染和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常见做法。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情况下,患者很容易出现发热(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提示可能存在感染。癌症患者中,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死亡率可高达11%,在严重败血症情况下可高达50%。

     

    根据一些研究的结果, 预防性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以减少发热、潜在感染、住院率和总死亡率。但这些益处必须与以下情况相平衡:接受长期抗生素的癌症患者有可能发生抗生素耐药性感染。既往使用过抗生素已被认为是一些癌症患者发生抗生素耐药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在肿瘤学领域, 对一些癌症患者使用喹诺酮类药物预防的总体使用策略或持续时间仍然存在争议,因为一些研究显示,其并未能降低总体死亡率,并增加了耐药感染的发生率。

     

    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的发生,为癌症患者或手术患者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了机会。美国癌症协会和NCCN为防止癌症患者感染提供了一些指导意见,包括教育患者和护理人员学习良好的日常实践,以防止感染的发生或早期发现感染。

     

    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领域是认识到抗生素耐药性存在着地域差异。对抗生素的耐药经常起源于一个地区,然后扩散到其他地区。例如,1987年在欧洲发现了耐万古霉素肠球菌,10年内,它已经占据美国住院患者中血液感染相关肠球菌的25%以上。Arcilla等人在201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1847名来自荷兰的旅行者中,有34.3%的人在国际旅行期间感染了ESBL肠杆菌,并有在家庭中传播的例子。

     

    抗生素治疗所需的持续时间并不明确,在肿瘤学领域一直存在争议,导致抗生素疗程过长,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使用存在差异。应进行全面研究,制定明确的指南,确定抗生素的最佳使用时间,从而减少抗生素在肿瘤科的过度使用。例如,万古霉素就已被证明是不合适的经验性抗生物治疗处方。

     

    美国传染病协会发布的发热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指南指出, 不建议将万古霉素作为发热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初始抗生素治疗方案。此外,这些指南还强调了在没有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情况下停用万古霉素的重要性。

     

    当患者病情稳定或确定了致病菌后,应考虑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或停止使用。在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中,早期停止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已被证明是安全的,新出现的数据表明, 继续使用经验性抗生素直到中性粒细胞计数完全恢复是不必要的。在患有癌症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高风险患者中,抗生素降级和停药策略已被证明是可行的,可明显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管理

    抗生素管理是指以最佳剂量和持续时间选择最佳的抗生素治疗,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感染的最佳临床效果,同时尽可能减小毒性,且对后续耐药性的影响最小。

     

    抗生素管理对癌症患者和/或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尤为重要,这些人容易发生严重感染,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需接受多个疗程的抗生素治疗。这些患者最有可能从抗生素管理中受益,因为既往使用过抗生素是发生抗生素耐药性感染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如上所述,抗生素耐药性感染的癌症患者比抗生素敏感性感染的患者预后更差。Rosa等人评估了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抗生素管理相关的患者结局,特别是血液恶性肿瘤和实体瘤患者的死亡率。研究表明, 坚持抗生素管理与患者死亡率降低存在相关性。然而,根据Pillinger等人在2020年发表的综述,癌症患者群体经常被排除在抗生素管理的研究之外,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不同管理策略对这一患者群体的广泛影响。

     

    参考文献:

    CA Cancer J Clin. 2021 Sep 21. doi: 10.3322/caac.21697.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卢秀玲,毕业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在某知名医学网站担任医学总编辑,负责过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等多个频道的内容产出。

  • 无论到了什么年纪,爱美都是女人永恒追求的话题,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也有越来越多先进、科学的方法来帮助人们达到“消除”岁月痕迹、“留住”青春的愿望。

     

    补充雌激素也是当下比较时髦的一个方法,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雌激素分泌的减少,女性不单单会逐渐失去吹弹可破的皮肤、凹凸有致的身材,还可能因为体内激素的紊乱而招致各种疾病的侵扰,更年期综合征就是其中最典型、最普遍的问题,这就让不少女性“慌不择路”的选择了----补!

     

    但雌激素究竟应该什么时候吃、怎么吃等等这些问题,在这随大流的跟风里中还是暴露出了不少误区。

     

     

    1、什么年龄段都可以用雌激素

     

    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激素疗法是有时限性的,需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开始,也就是60岁以前或者绝经后的10年内,在这个阶段使用雌激素可有效缓解更年期不适,预防和延缓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特别不建议60岁以后才开始使用。

     

    2、别人怎么吃自己就怎么吃

     

    不少女性都有这样一种习惯:看到身边的朋友吃什么,自己就吃什么,觉得别人吃着好,那一定错不了,但其实不是所有的更年期女性都适合绝经激素治疗。

     

    在治疗前,一定要进行子宫、乳腺的筛查和全身的健康体检,根据检查结果,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并认真定期地做好复查,适时进行个性化调整。

     

    3、自行服用营养、保健品治疗

     

    数据显示,有高达25%的女性选择在出现更年期症状后,自行服用营养品、保健品治疗,而这些所谓的“有效”产品可能本质为激素,但因其具体成分、具体剂量不明,无法检测,长期服用的风险无法评估。

     

      

    4、皮肤差、脂肪多,就是雌激素过低

     

    正常情况下,不建议额外补充雌激素打破原有的平衡,因为雌激素在女性体内本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诸如皮肤差、脂肪多、不能怀孕、月经第三天雌激素值很低等等现象不一定是雌激素过低的原因造成的。

     

    在没有任何明确症状、疾病的情况下补充雌激素,反而有可能引起子宫肌瘤、内膜癌、月经失调等疾病。

     

    5、消极对待更年期症状

     

    绝大部分女性知道已经进入更年期,却并不重视,61%的女性选择忽略或消极对待,而寻求专业指导、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的,仅占14%。

     

    6、雌激素治疗易患癌

     

    乳腺癌可从20岁左右开始出现,在绝经期即45-50岁之前保持快速上升势头,大约年龄每增长10-20岁发病率上升1倍。所以就算不进行雌激素补充,更年期也是乳腺癌发病的高峰时段。

     

    目前,更年期激素补充治疗使用的基本都是天然的雌孕激素,初次使用雌孕激素补充治疗的患者在5-7年内不会增加患乳腺癌风险。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千万不要因此而盲目的跟风,一定要选择合适自己、安全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美貌、健康双丰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人们对抗生素的信念赋予医生独特的权力,对于有侵犯性的细菌感染的危险,抗生素是极其重要的治疗。

     

    但是抗生素绝非万灵药,它的许多副作用和疾病的症状相似,任何过高估计抗生素的利益和危险,都将导致过度使用。

     

     

    然而,不少医生并不知道,滥用抗生素可能造成的后果,甚至促使感染复发,而且以难以治疗耐药性细菌的形式出现,病人和医生也不了解这种趋级细菌引起的感染,正是先前使用抗生素所结下的苦果。

     

    抗生素并非安全

     

    也许很少有人会想到,治病的良药能伤害或致人死命,即使通过临床试验的药物,有时也并不安全,只有在药物上市大范围使用后,才知道它是否危险,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但有时候情况也难以判断对错,一般的医生认为多数病人使用抗生素是必要的,例如,咽喉炎无需用青霉素,但其中如有病人是链球菌引起,漏用抗生素,可能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因此有理由认为治疗的危险将大于预期的利益。

     

    那么,医院还为何使用抗生素?

     

    第一,是病人希望或要求使用抗生素,也很难说服病人,既然是感染为何不使用抗生素?

     

    第二,医生也考虑门诊病人不能随时观察,怕有意外。

     

    第三,如病人得到某种治疗,即使症状未好转,一般也不会再找医生,对于医生来说,时间和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西方,抗生素属于处方用药,多数医生也很难抵御来自病人或家属的压力,医生虽有良好的愿望,但事与愿违。

     

    医生可能会想,即使抗生素不起作用,至少是无害的,为了提高疗效,甚至给予更大剂量和更长时间。

     

    真的有可以替代抗生素的中成药吗?

     

    中药一直是我国经典文化流传至今的一个重要体现,中药之间的组成配伍能够治疗疾病,而哪些中成药可以用来代替抗生素呢?

     

    治疗感冒类的药物

     

    1. 银翘解毒片,具有清热解表,疏风退热的功效,主治流行性感冒,有恶寒发热,四肢酸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2.羚翘解毒片,具有疏风散热,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及风温肺热引发的恶风,发热头痛,咽痛咳嗽等等。

     

    3.双黄连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并且用药简单效果显著,主治风热感冒引发的发热咳嗽咽痛等等。


    清火泻火类的药物

     

    1. 黄连上清丸,具有清热通气,散风止痛的功效,主治内热火盛引发的头昏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大便干燥,小便色黄。

     

    2. 牛黄解毒片,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火热内盛引发的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清热解毒类药物

     

    1. 板蓝根颗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

     

    2. 抗病毒口服液,具有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流感。

     

    医生提醒:不要滥用抗生素,即使中成药,也需要遵照医嘱用药。

  • 痛风这个病,自古有之。古时候哪些生活条件好的王公贵族容易得这个病。但是近年来,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高嘌呤的食物进入寻常百姓家中,导致痛风的发病率也是越来越高。得了痛风之后,除了需要注意生活习惯之外,在适当的时候服用药物控制疾病也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

     


    但是现在人无论是得病时间长的,还是得病时间短的。都对于痛风的用药存在一定的误区,这里跟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1、没有明确诊断就用抗生素


    很多人在第一次痛风发作的时候,往往会被误诊为关节扭伤。再加上痛风发病的时候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和活动障碍。一些经验不足的医生会在没有详细询问病史,检查血尿酸的情况下误诊为局部感染。这时候常规用药是青霉素,这种误诊误治在临床上非常常见。


    因为痛风这个病,本身有一定的自限性。即便我们不用药物治疗,在一周左右患者的红、肿、热、痛症状也会自行缓解。这种缓解往往反过来会让医生或者患者更加确信这些症状是由于感染、炎症引起来的。

     


    但是,在临床上,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类药物,对于痛风的急性发作非但没有效果,还有可能加重病情。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抗生素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和尿酸一样,都需要经过肾脏的过滤和重吸收,在尿液中被人体排泄出去。而抗生素的代谢产物显然与肾脏有更强的亲和力,这就导致肾脏会有限排泄抗生素的代谢产物,导致尿酸在体内的蓄积。进而出现血清尿酸升高,加重病情。所以一旦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服用抗生素时需慎重。


    2、急性发作期单用降酸药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分不清楚各种痛风治疗药物的作用。简单归纳一下,痛风急性期用药分为3大类。第一类是抗炎药,这里的抗炎药物指的是以秋水仙碱为代表的,针对痛风性急性关节炎有特异性治疗效果的药物。第二类是止痛药,这类药物主要是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类药物除了止疼效果好之外,还能缓解痛风急性期的炎症。所以在临床上,医生也经常给痛风患者开这个药。第三类是降酸药,这类药物以别嘌醇、苯溴马隆和非布司他为代表,主要用来降低血清尿酸的浓度。很多人不清楚各类药物的疗效,误认为非布司他、别嘌醇和苯溴马隆都是痛风治疗药,所以在痛风发作期,有的患者只是服用降酸药物,这也是不对的。

     


    因为降尿酸的药物会让体内的尿酸指标骤然降低,尿酸忽高忽低会诱发痛风急性关节炎的发作。所以,降酸药物在急性发作期可以小剂量使用,配合中药和特异性抗炎药物一起使用,能有效的减少尿酸盐结晶对肾脏的影响,但如果单独使用则弊端大于益处。

  • 什么是抗菌药?


    抗菌药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的药品,包括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药品等都属于抗菌药。

     

    抗菌药和抗生素有什么联系?

     

    抗生素是指的由微生物发酵而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包括天然抗生素(比如青霉素)后期经过半合成的抗 生素(比如阿莫西林)。抗 生素绝大多数都属于抗菌药,但是有一小部分,如抗肿瘤作用抗生素(比如柔红霉素、正定霉素、博莱霉素等)和抗免疫作用的抗生素(比如环孢霉素)不属于抗菌药部分。

     

     

    当然抗菌药中也不全都是抗生素,还有一部分是人工合成抗菌药,比如磺胺类(如SMZ)、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硝基呋喃类(如痢特灵)、硝基咪唑类(如替硝唑)、恶唑烷酮类(如利奈唑胺)抗菌药。


    滥用抗菌药有何危害?


    滥用抗菌药危害又多又大,轻者危害个人,重者危害人类,主要的危害有诱发细菌耐药、损害人体器官、导致二重感染、浪费医药资源。因此,一定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

     

    要做到合理用药须注意哪些问题?

     

     医生给病人治疗疾病时如何合理用药是专业性很强的问题,这里不作讨论,那么病人在使用药品时,要做到合理用药须注意哪些问题呢?

    (1)没有明确的诊断,病人不要擅自盲目用药。医药知识浩如烟海,就是临床医务人员也须不断学习,才能正确使用药物。因此,患病后一定要请医生诊断明确,切勿因是“小病小痛”而擅自用药,造成病情的延误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2)严格遵照医嘱用药。药品治疗方案是根据病情及病人的生理特点等诸多因素综合后决定的,切不可随意更改,以确保药品的治疗效果。
    (3)不要迷信某些药品,譬如过分地迷信新药、进口药、贵重药、滋补保健药品等等,这些错误的用药心理会导致滥用药物。
    (4)用药后要密切注意病情的发展。医生配给药物后,病人要按医嘱用药,并随时注意观察、体验病情的变化,及时反馈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供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对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的要及时停药就诊。

     

    为什么青霉素使用前要作皮试?

     

     

     因为青霉素容易引起过敏反应,轻的如发热及皮疹,重的出现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并可伴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最可怕莫过于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应该了解是不是过敏体质和有没有药物过敏史。可能许多人对这些都不清楚,所以,用青霉素前都必须作皮试,皮试有阳性反应的不能用青霉素。当然,皮试只能反映大部分患者情况,少数人虽然皮试为阴性,但也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

  • 如果说有种成熟,叫做主动穿起秋裤;有种成长,叫做主动关注健康……那么接种疫苗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

     

    我国实施免疫规划以来,已消灭了天花等疾病,并让麻疹、百日咳等 6 种疾病发病人数减少了约 3 亿人。尽管如此,关于疫苗的谣言和误解仍频繁出现。

     

    今天,特为大家总结了一些接种疫苗常见误区,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1、推迟接种,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推迟接种一般不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也不会影响之前的接种效果。因为推迟接种只是延迟了疫苗开始起效的时间,所以并不会影响其整体的保护效果。

     

    但接种疫苗就是在和疾病「赛跑」,而我们要做到应该是「领跑」。所以,不建议推迟任何一剂疫苗。

     

     

    2、流感疫苗、肺炎疫苗能预防感染新冠病毒?

     

    答案,当然是不行。每种疫苗都是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的,比如流感疫苗就是预防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流脑疫苗就是预防流脑感染的疫苗。而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无论是接种哪种疫苗,只要不是新冠疫苗,对新冠病毒都没有作用,不能保护我们免于新冠困扰。

     

    不过,现在新冠疫苗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发中,大家再耐心等一等估计就等到啦~

     

     

    3、进口疫苗和国产疫苗怎么选?

     

    衡量一个疫苗的质量,关键要看两个指标:一个是安全性,一个是有效性,都要基于大量的临床数据才能体现。

     

    进口疫苗,在上市前,不仅要经过几千例甚至几万例的临床观察病例检验,完全符合标准之后,才能够被批准上市,而且想要进入中国,还必须经过国家权威机构的检验后才能进入市场。

     

    国产疫苗也同样需要多轮临床试验才能核准上市。

     

    因而,对于绝大部分疫苗来说,进口疫苗、国产疫苗只是生产工艺不同,所以大家可以放心挑选。

     

    4、打疫苗有副作用,所以不打?

     

    首先要知道疫苗是非常安全的。其次,如上题所述,疫苗在上市前需要经过严格的动物试验、临床研究以及签发制度;而在接种的过程中,也有相应的、科学的、规范的要求,保证接种疫苗的安全性。

     

    其中大多数反应,如胳膊酸痛或轻度发热,通常都是轻微和暂时的。只有极少数人由于个体原因,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并且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接种后 30 分钟内。因此,接种疫苗后应该留观 30 分钟,并回家后继续观察。

     

    5、打疫苗是小朋友的事,成人不需要?

     

    对于传染病的威胁,只要体内没有产生过抗体,任何年龄阶段都可能受感染,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尤其成人作为社会及家庭的支柱,在某种意义上,更需要受到保护。

     

    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疫苗对我们的重要性,千万不能因为上述这些类似的误区而放弃接种疫苗,这才真的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自从疫苗事件发生后,大众对疫苗的担心是多种多样,以至于对疫苗产生了很多“误解”,有时甚至会影响疫苗的正常接种,那么我们先来带大家走出这些误区吧。

     

     

    误区一:母乳喂养的儿童无需接种疫苗

    母乳中含有婴儿所需的天然抗体,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少患感冒,但母乳并不像疫苗那样可以预防传染病,尤其是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等这样的严重疾病。

     

    误区二:接种了疫苗还是会感染上相关疾病,所以疫苗不起作用

    “接种有效”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全世界已有数以万计的儿童获得了对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等疾病的免疫。疫苗确实对绝大多数人起作用,但也有极少数人可能对疫苗没有任何反应。但总体来说,接种疫苗获得免疫率为85%以上,不接种疫苗获得免疫率为零。此外,即使有些人对疫苗没有反应,全民覆盖的免疫接种也可间接保护那些不能接种疫苗或对疫苗没有反应的人。因为他们周围的人都接种了疫苗,所以他们感染上传染病的几率就会降低。

     

    误区三:有些传染性疾病已经绝迹,因此儿童无需接种相关疫苗

    由于免疫接种的长期实施,多数疾病在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发生率可能已经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传染那些疾病的细菌及病毒已经绝迹,可能在其他国家或某些地区还很普遍,人口的流动很有可能将这些病菌传播,并引起蔓延。因此,还是很有必要获得对这些疾病免疫的。

     

     

    误区四:有新闻报道某些批号的疫苗不太安全

    为了保障疫苗接种的安全有效,政府专门成立了疫苗事故汇报系统( VAERS),专门接受疫苗不良反应的报告,所有疫苗都是在食品与医药管理局(FDA)的监管下生产出来的,生产设备定期接受检查,每批疫苗都要经过生产厂家的安全测试。我国上市疫苗总体上是安全的,近年报道的多起“接种事件”均没有证据表明与疫苗质量有关。因此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疫苗安全问题。

     

    误区五:百白破疫苗可导致婴儿猝死综合征

    将注射百白破疫苗与婴儿猝死综合征联系起来,这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不切实际的说法,可能是因为婴儿在接受第1次疫苗注射时的月龄为2个月,而这时也正好是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高发期。事实上,这两者之间并无内在联系。

     

    误区六:接触过麻疹患者后再接种麻疹疫苗就没用了

    对己接触麻疹患者的小儿必须接种麻疹疫苗,并且接种得越早,效果越好。对麻疹潜伏期或感染后2天内的孩子接种麻疹疫苗能控制发病。即使接种较晚未能控制发病,亦可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

  • 什么叫抗生素?


    抗生素以前被广泛称为抗菌素。因其药用范围广,不仅对细菌、霉菌等“菌”类致病微生物具有抑杀作用,而且对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等其他致病微生物及恶性肿瘤细胞也有良好的抑杀作用,故而近年提倡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系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的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及部分人工合成(称半合成抗生素)的。

     

     

    抗生素的种类有哪些?

     

    抗生素的种类非常多,临床使用的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中也是很常见的。抗生素按照分类,青霉素类的有很多种,还有大环内酯类的。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是以红霉素为代表的,另外还有阿奇霉素、克拉霉素都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另外还有氨基糖甙类的,比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另外还有喹诺酮类的,喹诺酮类的抗生素有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喹诺酮类的抗生素药物进展较快,比如一代的喹诺酮类,二代的、三代的,现在已经在使用的是四代喹诺酮类抗生素。总之抗生素的种类非常多。另外一些抗真菌的抗生素,原则上也属于抗生素这一大范畴之内,如治疗真菌感染的制霉菌素、酮康唑等,这些都属于抗真菌感染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抗生素是当今控制各种感染的有效药物,是最为常用的药物类别之一,已经使用的有近百种。它们与其他药物一样,也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过敏反应。青霉素、链霉素、先锋霉素等可使人产生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常见的为药疹、皮炎和药热等。
    (2)毒性反应。抗生素引起的常见的毒性反应包括听觉神经损害、造血系统障碍、肾损害、肝损害及胃肠道反应。毒性反应的性质和程度,因药物种类及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3)二重感染。老年人、婴幼儿、体弱者、腹部手术者及滥用抗生素者较易发生。二重感染一般较难控制,具且有很大的危险性。
    (4)耐药性。大多数细菌对抗生素可产生耐药性。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不合理用药导致的抗生素滥用,致使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会因无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而产生严重后果。
    (5)局部刺激。抗生素肌肉注射,多数可引起局部疼痛,静脉注射也可能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由此可见,抗生素一定要合理使用,千万不可当“万能药”随意乱用。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