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心血管病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导致死亡人数达400万,占总死亡的40%以上,也是伤残和寿命损失的重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死亡在总心血管病死亡中所占比例从1990年的40%上升至2016年的61%。同期年均死亡人数从100万增至240万,防治形势日益严峻。
既往实践证明,一级预防措施可有效延缓或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从而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发展和临床事件的上游措施,是心血管病预防的基石。我国人群的一些生活方式指标已有改善,但食盐摄入量仍为14.5g/d,是我国相关指南推荐摄入量的2倍以上;20岁及以上人群经常锻炼率为 14.7%,30~39岁人群只有12.4%;男性吸烟率高达50.5%,仍属于全球吸烟率最高的人群之一。
患者一级预防干预内容:
1. 合理膳食建议,体重管理,身体运动,控制饮酒,戒烟,保持健康睡眠及良好的心理状态。
2.具有以下任意2个或以上危险因素者心血管病余生风险为高危:
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非HDL‐C≥5.2mmol/L(200mg/dl);
HDL‐C<1.0mmo/L(40mg/dl);
体重指数BMI≥28kg/m2;
吸烟。
3.指南推荐强化降压,将血压将至130/80mmHg以下,心血管获益更显著。血压 130~139/85~89mmHg且合并糖尿病和/或CKD3/4期的高危患者,可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降低胆固醇的目标推荐:糖尿病合并ASCVD高风险的患者LDL‐C目标为<1.8mmol/L(70mg/dl)或较基线下降>50% ;非HDL‐C 目 标 为 <2.6mmol/L(100mg/dl);ASCVD中危患者LDL‐C目标为<2.6mmol/L(100 mg/dl)。
4.合并其他ASCVD危险因素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和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即便血糖已控制,也可考虑选择有心血管获益的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或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5.阿司匹林曾广泛用于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现有证据提示ACSVD的一级预防应基于临床获益和风险比,进行个体化治疗。强调具有ASCVD高危且合并至少1项风险增强因素但无高出血风险的40~70岁的患者,可考虑应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进行ASCVD一级预防。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数据显示,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
总体上看,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依旧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心血管病死亡率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农村和城市心血管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分别为45.5%和43.16%。
除了吃药,我们日常生活中还能做什么来降低心血管病的风险呢?《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一项研究发现,喝茶有助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为你介绍一天最佳喝茶时间表,并提醒大家8种茶不能喝。
受访专家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 江用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处处长、研究员 林 智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中医科主任医师 郭志红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发表一项研究,用大数据证明了喝茶可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研究分析了8万多名中国人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与喝茶的关系,随访了6年的时间。结果显示,长期坚持饮茶的人HDL-C水平下降得更慢,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8%。
HDL-C是一种“好胆固醇”,它对应着“坏胆固醇”——LDL-C。LDL-C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HDL-C则正相反,对血管有保护作用。
除了关注HDL-C的水平外,研究人员也采集了志愿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水平,计算TC/HDL-C、TG/HDL-C的比值。TC/HDL-C的比值越小,说明HDL-C在TC中占的比例越大,LDL-C占的比例越小,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才越低。TG/HDL-C也是类似的道理。
而TC/HDL-C和TG/HDL-C的比值则是在喝茶频率≥4次/周的时候才会有明显的改善。这个结果是针对所有类型的茶叶,如果细分一下茶种的话,效果最好的还是绿茶,其次是红茶,最弱的是花果茶等其他类型的茶。
爱喝茶的朋友可能会特别钟情某一种茶。其实,根据一天中身体的不同状态,喝不同种类的茶会更健康。
早晨喝红茶
睡眠期间肠道处于半休息状态,晨起后它需要时间恢复到最佳工作状态,有些人早上吃一点寒凉的东西就会拉肚子,所以晨起后很适合喝性温的红茶。
宜在早饭后8点半到9点半之间饮用,可以起到提神、抗疲劳的作用,助你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一天的工作。
提醒:红茶是所有茶中咖啡因含量最高的茶,其咖啡因含量是乌龙茶的2倍,绿茶的3倍,空腹喝易引起心慌、尿频等,胃肠虚寒者更应注意。
午后喝绿茶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其茶多酚含量比其他茶都高,抗氧化能力最强,能更好清除体内自由基(活性氧),让身体轻松。
下午2点到3点之间饮用最适宜,此时大脑容易昏昏沉沉,眼睛疲惫不堪。清代黄宫绣的《本草求真》称,茶能治“头目不清”,所以从中医角度讲,下午来杯绿茶也能提神清目。
提醒:喝的时候要一口一口地慢饮,不要一口气喝完。
晚上喝黑茶或乌龙茶
由于过量摄入咖啡因会让人神经兴奋,影响睡眠,所以很多人晚上都不敢喝茶。其实,不同品种的茶叶中咖啡因含量不同,后发酵的黑茶咖啡因含量较低。
常见的黑茶中,咖啡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六堡茶砖、云南普洱熟茶、雅安藏茶。爱茶的朋友可以先试试这几种茶,睡眠浅的朋友可尝试咖啡因含量更低的乌龙茶。
宜在晚上6点到7点之间饮用,茶水切忌过浓,能够起到降血脂、助消化的作用。
提醒:晚上9点后不宜再喝茶,否则睡眠质量会受到影响。
并不是只要喝茶就对健康有益,有些茶或喝法不对甚至会损害健康,尽量不要喝。
1.浓茶
浓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茶碱等,对肠胃的刺激性很强,饮用后可引起失眠、头痛等不适,有的人还会产生呕吐感。
喝浓茶久了,还会伤骨。美国科学家发现,每天饮5杯浓茶的人,髋骨(骨盆处)骨折的危险较不饮浓茶者高70%;每天饮浓茶超过7杯者,其相对危险性达80%以上。
2.霉变茶
茶叶发霉是因为受了青霉、曲霉等微生物的污染,霉变茶泡出的茶汤已经没有了茶香,喝了对人体会有一定的损害,如导致头晕、腹泻,甚至引起重要器官坏死。
受潮发霉的茶,一般可以在表面看到白色的霉斑,深嗅多有潮湿阴霉的气味,尤其冲泡时这种气味更为明显。茶叶应该放在干燥处保存,以防霉变。
3.串味茶
茶叶含萜类物质,结构多孔,极易吸收异味,和其他有味道的东西放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变味。有的味道含有毒素,如油漆味、樟脑味等,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茶叶存放时要尽量隔绝有异味的食物,防止串味。特别注意的是,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茶叶,也应分类存放。
4.久泡茶
冲泡时间过长,不仅茶汤色暗、味差,失去品尝价值,而且由于茶叶中的维生素、氨基酸等因氧化而减少,使茶汤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另外,茶汤搁置时间太久,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茶汤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多,很不卫生。
5.生茶
生茶是指杀青后不经揉捻而直接烘干的烘青绿茶。这种茶所含的成分与鲜叶所含的基本相同,带有严重的生青气。
老年人饮了这种茶,对胃黏膜的刺激性很强,容易产生胃痛;青年人饮后也可能会觉得胃部不适,即通常所说的“刮胃”。
这种生茶,最好不要直接泡饮,可放在无油的铁锅中,用文火慢慢地炒,烤去生青气,待产生轻度栗香后即可饮用。
6.过烫茶
茶一般都是用沸水冲泡的,但是不能在过烫时饮用。否则会烫伤口腔和食道黏膜,造成溃疡,久而久之可能诱发口腔癌、食道癌。
《国际癌症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指出:与那些几乎不喝茶或喜欢喝凉茶的人相比,每天喝两杯以上、温度为60摄氏度茶水的人,患上食道癌的几率高出90%。
7.焦味茶
茶叶在制作过程中烘烤过度就会产生焦味,这种茶叶的有效营养成分和决定茶叶滋味的某些成分受破坏较多,并且还可能含有一定的致癌物。因此,无论从营养角度还是食品安全角度考虑,焦味茶是不宜饮用的。
8.隔夜茶
隔夜茶因放置时间过久,其中微量的氨基酸、糖类等物质会成为细菌、霉菌滋生的养分,不仅如此,茶水中所含的茶多酚、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也会因放置时间过久发生氧化反应,导致茶水中所含的抗氧化成分下降,令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大打折扣。
一个鸡蛋,约含有7克蛋白质,17种碳水化合物、钙、铁等成分,拥有最适合人体需求的氨基酸比例,尤其含有现代人缺乏的磷脂和胆碱。在营养专家眼里,鸡蛋堪称“最接近完美”的食物。
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鸡蛋含有大量胆固醇,对血管很不友好。
不过,近日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对1980年至今共763项有关鸡蛋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结果显示:吃鸡蛋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无关;在亚洲队列中,每天增加一个鸡蛋反而降低了心血管疾病风险。
《生命时报》结合这一大型研究,并邀请专家,教你吃鸡蛋的科学方法。
受访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主任 高键
上海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营养师 陈霞飞
为了评估鸡蛋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Jean-Philippe Drouin-Chartier教授及其团队,对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
数据来自三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包括来自护士健康研究的83349名(1980-2012)女性、90214名(1991-2013)女性,42055名来自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的(1986-2012)男性。
他们在基线时均没有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癌症。主要研究结局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包括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和卒中。
在长达32年的随访中,有14806名参与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大多数参与者每周摄入1-5个鸡蛋。
表1. 鸡蛋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
研究结果:
在汇总的多变量分析中,校正与鸡蛋摄入量相关的更新后的生活方式和饮食因素后,每天至少摄入一个鸡蛋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无关。
在更新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1720108名参与者,139195个心血管疾病事件,33个风险估计)中,每天增加一个鸡蛋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无关。与鸡蛋摄入量低的组相比,吃鸡蛋最多的组,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并未增加。
按地理位置进行分层分析,作者发现,在亚洲队列中,每天增加一个鸡蛋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存在相关性;而在美国或欧洲的队列中则没有这种相关性。
简单来说,适量食用鸡蛋(平均每天最多一个鸡蛋)与总体心血管疾病风险无关,然而,在亚洲人群中却降低了心血管疾病风险。
水煮蛋、荷包蛋、蛋炒饭……鸡蛋征服了我们的餐桌。但不少人也有疑惑:怎样吃最健康?红心鸡蛋更营养?以下细节帮你做个最会吃蛋的人。
1.简单水煮是最佳吃法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曾根据各种研究与实验数据,列出3个有益健康的鸡蛋吃法排行榜。
水煮蛋在各营养榜单上均居榜首,原因在于烹饪温度低、不加油,营养保存最好↓↓
鸡蛋营养排行榜
“有益心脏排行榜”
1.水煮蛋
2.水煮荷包蛋
3.蛋花汤
“蛋白质最好消化排行榜”
1.水煮蛋
2.煎荷包蛋
3.摊鸡蛋
“维生素保存排行榜”
1.水煮蛋
2.蒸蛋
3.水煮荷包蛋
2.吃鸡蛋,每天1~2个即可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蛋类的摄入量为40~50克/天。
水煮蛋每天吃1~2个,煎鸡蛋含油较多,一周吃1~2次即可;
孕产妇、手术病人没必要吃太多鸡蛋,每天吃1~2个即可;
患有过敏、胆结石、胰腺疾病的人,最好不要吃太多,尤其是煎鸡蛋,容易使血脂升高,不利于治疗和康复。
3.不要丢掉蛋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主任高键表示,人体合成的胆固醇与遗传、代谢异常等相关,跟食物中的胆固醇没有太大关系。
蛋黄虽然胆固醇含量较高,但也含降胆固醇成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已经取消了每天饮食对胆固醇的限量,普通人每天吃1~2个鸡蛋不会导致胆固醇升高。
4.煮鸡蛋,3~5分钟最佳
无论热水煮还是凉水煮,在煮沸的状态下保持3~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状态比较理想。
煮鸡蛋时间不宜过短:生鸡蛋的消化吸收率仅50%左右,鸡蛋还容易受沙门氏菌等污染,生吃存在安全隐患。
煮的时间也不建议过长,以免脂肪酸、胆固醇发生氧化,使好脂肪变“坏”。
5.营养跟蛋壳颜色无关
鸡蛋的营养与蛋壳颜色没关系,而与鸡的品种有关。认为红心鸡蛋更营养,同样没有科学依据。
如果在鸡饲料中加入添加剂,可使蛋黄颜色更深。选购时若发现蛋黄过于鲜艳,反而需警惕。
6.早餐最该吃鸡蛋
经过一个晚上,人体需要补充营养,鸡蛋能迅速补充消耗掉的营养。早上吃鸡蛋,全天的热量摄入更低,有利控制体重。
7.存鸡蛋,要尖头朝下
建议把鸡蛋放冰箱,这样可以储存一个多月。购买有包装的鸡蛋时,记得看标签,一周以内的鸡蛋,相对来说品质更好。
存鸡蛋时,不能横着放,应该大头朝上小头朝下、直立竖放。
这是因为鸡蛋会“呼吸”,而蛋壳大头的部分有一些圆形小孔,是空气进出的地方(称为气室),掌管蛋的“呼吸”,即使蛋白变稀,蛋黄上浮,也不会使蛋黄贴在蛋壳上。
如果把大头部分朝下放,呼吸作用就会变差,从而降低新鲜度。
8.不要相信“鸡蛋+豆浆”相克
未煮沸的豆浆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会抑制蛋白质的消化。但只要豆浆充分煮开,这种物质就被破坏,不会影响鸡蛋的营养吸收,所以不要相信鸡蛋与豆浆相克这类说法。▲
本期编辑:郑荣华
说起坚果界的王者,核桃一定榜上有名。
《Food & Function》杂志曾刊登美国化学学会的研究,将核桃、杏仁、花生、开心果、榛果、腰果等9种坚果对比发现:
核桃因含有的抗氧化成分比其它同等量的坚果多两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膳食纤维的含量也很高,被授予“坚果之王”称号。
最近,“坚果之王”又被冠上了新的健康益处,研究表明,核桃可能是心血管健康的最佳拍档。
《生命时报》邀请营养专家,解读这颗小小的核桃怎样守护你的心血管健康。
受访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朱毅
这项发布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5月刊上的研究显示,将饮食中5%的饱和脂肪换成核桃的人,血管舒张压读数比没有改变的人要低。
研究人员给参试者提供了几种有助改善心血管健康的餐食,其中,吃核桃替代餐的参试者血压数值更低。
宾州州立大学著名营养教授、该研究作者Kristina S. Petersen表示:让参试者吃核桃,得到的好处比不吃核桃的更大。
1.听说核桃补脑,是真的吗?
所谓“补脑”并不是科学概念,“以形补形”的说法也毫无科学依据。
但不能完全否认,核桃与其它坚果相比,可能在神经系统健康方面略有优势。
核桃中含有少量欧米伽3脂肪酸,这种脂肪酸能在体内转化为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有助大脑健康。
核桃中含有神经鞘磷脂,它是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物质之一。
核桃还富含多酚类物质,它的摄入对降低大脑细胞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方面均有帮助,与记忆力、认知灵活性、信息处理速度以及整体的认知功能改善有关,有利预防中老年人的认知退化。
但对于疲劳的年轻人而言,吃核桃是否能够加强脑力,目前还没有研究证据。
只能说,核桃等坚果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而健康的饮食可以帮助人们发挥更好的工作效率。
2.听说核桃有利预防糖尿病,是真的吗?
虽然很少有人提及,但这个说法并非捕风捉影。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员伦诺·阿拉布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对3.4万名18~85岁的参试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观察研究。
结果显示,与不吃坚果的人群相比,经常吃核桃的参试者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明显更低。
尽管核桃的脂肪含量较高,但它仍适合糖尿病患者每天少量摄入。
3.便秘的人适合吃核桃吗?
坚果有益肠道健康,和其中富含油脂和膳食纤维的特点有关,这对肠道运动有益;
另一方面,和坚果中富含的各种营养有关,比如多酚类物质和植物固醇等,它们都有利调整肠道菌群。
在各种坚果中,核桃多酚类含量排名靠前,特别富含总酚、酚酸和固醇类,抗氧化作用更强。所以,便秘者适合食用核桃。
需要提示的是,吃坚果时不要烤得太干,或加太多盐,否则可能影响健康效果。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显示,每周吃两次核桃,能让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降低24%,尤其对女性的数据更积极,罹患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核桃摄入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国际脂肪酸和脂类研究学会推荐,成年人每天应摄入500毫克欧米伽3脂肪酸,从这个建议出发,一天应该吃2~3个核桃。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坚果摄入量为每周70克左右,也就是一天10克坚果仁,如果只吃核桃,大约相当于2~3个。
如果超过这个量也没关系,但需要适当少吃点炒菜油,或用核桃替代其他含有油脂的点心零食,以便避免膳食中热量过高而造成肥胖。
只要遵循替代原则,总热量不过高,减肥者也可把它纳入食谱,特别是在早餐食量不太够的时候增加两个核桃,既有利于健康,也能耐饿。▲
本期编辑:徐梦莲
超市里各种各样的零食、玩具都吸引着孩子购买,作为家长想满足孩子的愿望,可拿起一袋零食,配料表上可以看到几种甚至十几种添加剂。
对于仍处在生长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健康更容易被有害添加剂干扰或损害,因此尤其需要警惕。
近日,美国儿科学会(AAP)发布的一项声明提醒,一些食品添加剂会干扰儿童的荷尔蒙,影响生长和发育,有些还可能增加儿童肥胖的风险。美国儿科学会建议,这些化学物质最好避免使用,尤其是儿童。
声明原文
同时,美国儿科学会(AAP)还发表了《食品添加剂与孩童健康》的研究报告,分析了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对孩童健康产生的危害。
报告原文
《生命时报》采访国内专家为你详细解读。
受访专家
广西营养学会理事、食品安全卫生专家 方志峰
在诸多添加剂中,美国儿科学会提醒大家特别注意其中的六种,包括:双酚类物质、邻苯二甲酸盐、全氟烷基化合物、高氯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人工食用色素。
双酚A等双酚类化合物主要用于硬化塑料容器和金属罐的内衬,常见含有此类添加剂的物品包括塑料奶瓶、塑料水杯、外卖饭盒、罐装食品内壁涂层、桶装水容器等。
危害:双酚A具有潜在生殖毒性,与人体内雌激素作用相似,会干扰孩子正常性发育,容易导致性早熟,并会影响到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目前,中国和欧盟国家已明令禁止儿童奶瓶、吸管杯、矿泉水瓶使用双酚A。
专家建议:最好选择玻璃、硅胶等材质更安全的奶瓶和水杯;不用塑料餐具装食物及微波加热;罐装婴幼儿食品也应尽量少吃。
这种化合物具有防油、防污和防水作用,常用于食品包装、不粘锅、防水手套等产品中。
危害:降低免疫力、出生体重和生育能力。研究表明,全氟化合物还可能影响甲状腺、代谢、消化等系统,对肌肉控制、大脑发育和骨骼强度也不利。
长期接触该物质还会增加肥胖儿童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另外也会降低接种疫苗的药效。
专家建议:少用防水和防油食品包装,尽量少用含全氟化合物的用品。
该物质是工业生产中使塑料和乙烯基管变得更柔韧的增塑剂。含邻苯二甲酸盐的物品包括玩具、食品包装材料、洗发液、沐浴露、摩丝、指甲油等个人护理用品。
危害:影响男童生殖器正常发育,导致女童过早发育,增加儿童肥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接触过多还会增加男性睾丸癌和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几率。
2017年,美国已禁止在宝宝长牙期牙咬胶等儿童护理产品中使用邻苯二甲酸盐。
专家建议:玩具要选择更有安全保障的正规厂家的婴幼儿产品,尽量减少儿童接触劣质塑料玩具和文具等用品。
这种化学添加剂是一种新型污染物,主要是防止茶叶、果蔬、谷物、肉制品、某些奶粉或米粉等干性食物产生静电。
危害:扰乱甲状腺功能,严重影响婴幼儿大脑正常发育。过多摄入此类添加剂容易导致发育迟缓,智商偏低。
专家建议:确保孩子饮水健康,不让孩子接触未彻底清洗的果蔬,选择质量安全的大品牌婴儿奶粉和婴儿米粉。
人工合成着色剂(人工色素)比天然色素更鲜艳,不易褪色,价格更低,因而广泛使用于果汁、饮料、甜点和饼干等多种加工食品中。
危害:多项研究发现,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等多种常用人工色素会加重儿童多动症症状。而饮食中严格控制人工色素之后,多动症儿童病症明显减少。
专家建议:购买食品时,应仔细阅读食品标签,尽量避免食用含有人工色素的加工食品。
此类化合物多用于保存食物和给食物增色,罐头、香肠、热狗、咸肉、火腿、熏肉等腌制和加工肉类中含量最多。
危害:过多食用会干扰甲状腺激素的产生,影响体内血氧传输能力,还会增加胃癌、肠癌风险。
专家建议:孩子平时少吃罐装食品和加工肉食;为了母婴健康,怀孕期间要尽量少吃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食物。
美国儿科学会还总结出避开添加剂的五条重要建议:
多买新鲜果蔬或冷冻果蔬,减少加工肉食摄入量;
尽量避免使用塑料容器盛食品或饮料,避免微波加热,防止有害物质进入食品。同理,也要尽量避免将塑料制品放进洗碗机;
尽可能使用玻璃或不锈钢替代塑料制品;
避免使用回收代码为3(邻苯二甲酸盐)、6(苯乙烯)和7(双酚)的塑料容器;
拿取食物前后应彻底洗手,彻底清洗所有不削皮的水果蔬菜。▲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单祺雯 本期编辑:邓玉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只有老人身体健康,年轻人才能把更多精力以及时间放在自己的事业上,而这两年,因为生活越来越富足,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所以很多人平时都会采取各种措施对身体进行保养,有人吃各种滋补品,有人坚持各种民间偏方,还有分疯狂的进行身体锻炼,可是身体健康并没有任何的变化,反而还经常出现各种莫名其妙的麻烦。
其实决定长寿的因素有很多,而关乎长寿的要素也有很多,比如身体各器官充满活性,身体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血管年轻,可是大部分人的血管年龄都要比实际年龄更大,这就导致长寿注定与你无缘。
其实我们的身体健康并不能靠吃任何保养品进行滋补,最关键的还是要依靠日常的生活习惯进行调养,好习惯比任何的保养品都有用。
山西太原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位106岁的刘奶奶,但是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以及身体状况都非常好,眼不花耳不聋,甚至连自我行动能力都没有太大的问题,有时候还可以完成一些家务,而通过她的体检报告我们发现,她能够长寿的关键就是血管保养得好,经过我们的仔细询问,她才说出了自己的保养之道。
到点就睡,从不熬夜
按时睡觉对很多来说都不是难事,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尤其是工作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早就已经把熬夜晚睡当成了习惯,即使早早就下班,可是依然会等到12点以后才上床睡觉,有人熬夜打游戏,也有人参加各种朋友聚会,可是长期睡眠不足,会大大增加各器官的运行负担,而且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甚至可能加速身体衰老。不过熬夜伤害最严重的还是血管,会导致血管代谢紊乱,大量垃圾长期存在于血管内,很容易导致血管老化、动脉堵塞以及血栓等问题。而刘奶奶从60岁就一直坚持一到9点就上床睡觉,每天都保证身体能得到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一天一壶水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身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水分循环,而且各器官运行都需要消耗水分,可是很多人因为工作忙就忽略了喝水,可如果长期补水量不足,不仅会增加肾脏的运行负担,还会影响学业的循环,时间一长,会让血管弹性越来越差。
刘奶奶不管一年四季,每天早上都会开一壶热水,等晚上睡觉的时候这壶水正好喝完,从容量上来看,一壶水大概有2000毫升。因为多喝水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保持血管弹性。
每天一个西红柿
刘奶奶介绍,自己每天都会吃一个西红柿,无论是生吃还是煮汤都可以,而西红柿里边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不仅能够增强各器官活性,而且还能延缓衰老,同时西红柿里还有大量的果胶以及酸性成分,不仅可以增强血管弹性,还可以清洁血管内的垃圾。
其实西红柿只是一个选择,像西蓝花、茄子或者山药都是保护血管的不错选择,建议各位平时可以多吃点。
最近几年来,心血管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加,这除了和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关,还和摄入的能量增高有关,特别是油脂性食物。在这些油脂性食物之中,争议比较大的就是猪油,有人认为吃它容易引起血脂升高,但是现实中也有不少人吃植物油的血脂自然升高,照样得心血管疾病。那到底猪油到底能不能吃呢?今天医者良言为您解答这个问题,让您做到心中有数。
猪油到底能不能吃?
在回答猪油能不能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先来介绍一下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这两个词语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从分子结构来看,这二者的最主要的区别是饱和脂肪酸没有不饱和双键,不饱和脂肪酸有不饱和双键。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什么是不饱和双键,这个不太好解释,大家只需要记住,不饱和双键是不稳定的,容易发生过氧化反应,而饱和脂肪酸不含有不饱和双键,所以它更稳定,不容易发生变化。
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这个,我来举个例子吧。不饱和双键就像一个没有吃饱的人,不管谁给它食物,它就会听命于谁,所以它不忠心、不稳定,容易变节。饱和脂肪酸就像一个吃饱的人,无论谁给它食物都很难收买它,所以它不容易变节,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角色。
饱和脂肪酸摄入多了以后,容易造成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对于人体而言,这三种脂质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它们的存在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像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都和摄入太多的的饱和脂肪酸有关。目前有大量的证据证明饱和脂肪酸还能增强脂肪合成酶的活性,更容易造成血脂升高。
不饱和脂肪酸对于人体来说具有比较多的好处,首先人家能调节血脂代谢、不让血小板聚集、抑制或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聚集可能很多不太清楚啥意思,不管不需要管这么多,只需要知道血小板聚集的多了,在血液中容易形成堵塞血管的物质,所以能增加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风险。现实中很多人吃阿司匹林的目的就是为了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脑梗死、心肌梗死等血栓性疾病的风险。
虽然不饱和脂肪酸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缺陷。不饱和脂肪酸自身就不稳定,所以容易发生变化,特别是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大家不太清楚脂质过氧化的严重性,这里需要介绍一下。脂质过氧化以后,会形成过氧化脂质,这种脂质已经从好人变成了坏人了,它们能破坏人体结构,比如生物膜、遗传物质等,这样的话能加速衰老、降低人体免疫力,增加脑梗死、心肌梗死、癌症等疾病的发生率,我们平时看到的老年斑其实就和脂质过氧化有一定的关系。
不过需要注意,大多数的油都是混合性的,不太可能都只含有饱和脂肪酸或者不饱和脂肪酸,只不过它们是以哪一种脂肪酸为主罢了,要区分这个其实也不难。单纯从外观上来看,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油类在常温下是固态的,而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油在常温下是液态的。
一般来说动物油都是饱和脂肪酸,比如牛油、猪油、羊油等,不过这个也不是绝对的,有一些植物油是饱和脂肪酸,比如椰子油、可可油、棕榈油等。
既然猪油是不饱和脂肪,那吃它肯定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更容易得心血管疾病。不过需要注意,猪油虽然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但是也不是不能吃,吃少点也是可以的。
猪油到底能否引起心血管疾病?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应该知道猪油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既然是不饱和脂肪酸,那就容易引起血脂异常,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我们的传统文化讲究中庸之道,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太过。猪油虽然吃多了不好,但是也可以适当吃一点的。饱和脂肪酸本身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人家比较稳定,比较忠心、不容易被收买。
现实中很多人喜欢吃油炸食物,大部分人用的都是植物油。但是用植物油油炸食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要知道植物油是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它不稳定,在高温的条件下,它容易变节,容易裂解变质,容易产生致癌性的物质。所以如果油炸食物的时候,可以优先选择动物油。
可能会有朋友觉得奇怪,既然植物油能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那在今天大家都很少吃动物性的情况下,为什么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升高的趋势?其实这个也好理解,当今的社会生活节奏比较快,大家的活动量和过去真的没法比。现在的食物能量比较高,而且摄入的不饱和脂肪酸也比较多,根据我国的膳食指南,一个人每天摄入的油应该控制在30mg以内,但是很明显,大多数人都是超标的,这些多余的饱和脂肪酸进入人体以后也会变成脂肪储存下来,也会引起高脂血症。
过去的人虽然主要的油脂来源是猪油,但是那个时候大家的经济条件都不怎么好,不可能吃太多的猪油,而且大家都经常干重活,吃进去的多余脂肪都被消耗掉了,所以不容易引起血脂升高,自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就不会高。
平时大家在选择油的时候,尽量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大多数植物油含有的都是不饱和脂肪酸,比如豆油、菜籽油、橄榄油、花生油等。像动物油、清香油、奶油、棕榈油、椰子油、白油、烤酥油等这类饱和脂肪酸,应该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即便是饱和不脂肪酸,也需要控制每天的摄入量在25mg左右,否则一样对身体不利。
入冬后,天气越来越冷,很多中老年人朋友感觉身体越来越僵硬。确实,在低温天气,人体的血液循环也会受到影响,中老年人的新陈代谢速度本来就慢,血管也逐渐老化,更容易出现手脚冰凉、血流不畅等问题,冬天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节,若不提高警惕,很容易酿成大祸。
养生,是中老年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词汇,但大部分人却没有“吃透”这个词,也不知道如何养生。相信大家在与同龄人沟通、看养生节目的时候,都多多少少了解了一些养生方面的知识,但这些知识都是片段式的、不完整的,按照这些方法养生,恐怕对健康毫无益处,甚至会危害健康。
冬季养生,记牢5句话,为“增寿”打好基础
绿色蔬果是健康“卫士”,每天吃一点,助力健康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每天一苹果,疾病远离我”的说法,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苹果的营养价值。其实不止是苹果,很多水果都含有超乎我们想象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都是人体所需的。蔬菜也一样,可能很多朋友都比较爱吃肉类,但蔬菜中所含有的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也是肉类给不了的。
水果和蔬菜的价值一直被大家低估了,人们一想到美食,就会想到红烧肉、炸鸡等荤菜,但其实身体所需要的,是更加丰富、全面的营养,只有让各个器官都得到了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机体才能正常运行,才能降低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
热水泡脚,暖身又活血
如果大家有养生的想法,那么对泡脚的方式、泡脚的时间一定都有所了解。泡脚不是单纯的洗脚,在泡脚的过程中,我们脚部的多个穴位以及腿部的经络都会受到刺激,血液循环加速,身体快速回温,改善手脚冰凉的现象,提高新陈代谢。
活了几十年,其实我们体内也存在大量毒素,这些毒素可能是抽烟、喝酒等习惯带来的,也可能是长期便秘所致,又或许是体内寒气、湿气堆积而成,但无论如何,这些毒素都在威胁我们的健康。坚持每天泡脚,疏通经络,排出体内毒素,身体会更健康。
重视每一顿早餐,不糊弄,不凑合
很多人对待早餐的态度,就跟早餐可有可无一样,虽然我们吃饭是为了缓解饥饿,但食物的主要价值却不仅于此,不同的食物中含有不同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都会被身体有效利用。早上刚起来时,身体十分虚弱,需要清淡的食物、丰富的营养来“激活”各个机能。
虽然很多人每天都比较赶时间,来不及准备早饭,但长期不吃早饭,所带来的可不止是胃病,还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影响血液循环,增加心梗的患病风险。所以,不论是为了什么,大家都应该重视早餐,吃好每一顿早餐。
早睡早起,不熬夜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熬夜是很难完成的事,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晚睡,晚上十点半放下手机他们也睡不着。而且很多朋友白天都要上班,只有晚上才能好好玩一会儿手机,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舍不得直接睡觉了。
但大家也得明白,睡觉比玩手机可重要多了,人在熟睡的时候,各个器官也没有“闲着”,它们依然在进行自我修复工作,调整自己的状态,如果我们总是熬夜的话,它们就只能被迫“加班”了,最终损害的还是自己的健康。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才能让体内脏器规律工作,既能提高代谢,又能增强免疫力。
每天运动半小时,增强体质,保持活力
运动不仅会作用于我们的生理,还会作用于我们的心理。现代人长期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无法释放情绪,在运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尽情释放负面情绪,在运动过后,我们会感觉一身轻松。
不良情绪积压的时间久了,就会成为伤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利刃”,为了避免身心受损,我们要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规律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让人体力充沛、活力四射。
总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看到很多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许多的人,他们可能都在坚持以上5个好习惯,若你愿意尝试,可能也会成为其中一员,让健康常伴左右,全身上下都洋溢着活力和激情。
盐文化最早起源于中国。
古人调味,先要用盐和梅,《尚书》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酸、苦、甘、辛、咸这五味之中,以咸为首,所以盐也是"百味之首"。
有了盐之后,我们的食物才变得有滋有味。可是,我们在享受味蕾刺激的同时,也被食盐中的“钠”悄悄伤害了健康:“钠”元素摄入过多,让我们更容易患上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
怎样在兼顾美味的情况下,让自己吃得更健康?《生命时报》结合权威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的一项研究,教你健康吃盐。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 陈燊
北京朝阳医院营养师 宋新
《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了一篇模型研究,评估在中国用低钠盐取代普通盐(在餐桌上或在烹饪过程中使用的任意一种盐)的干预措施,对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Matti Marklund联合北京大学的科学家,分析了中国食盐替代与中风研究(SSaSS)的数据,发现如果在中国使用含25%氯化钾的低钠盐替代食盐,将能每年减少45万例心血管死亡,减少了11%[1]。
低钠盐是一种含钠较少的盐,一般使用25%~67%的氯化钾替换掉食盐中的氯化钠。
使用低钠盐大约能降低5mmHg的收缩压和2mmHg的舒张压。在中国台湾进行的一项研究也显示,使用低钠盐与较少的心血管死亡相关[6]。
中国疾控中心的调查发现,每3名成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据估计,中国大约1/7的心血管死亡可归因为高钠摄入,也就是盐吃多了[3]。而因此减少钠的摄入十分必要。
“低钠盐”,即在氯化钠(NaCl)、碘酸钾(KIO3)或碘化钾(KI)的基础上,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钾和硫酸镁,低钠盐适当降低了食盐中的钠含量,增加了钾含量。
正常成人每天钠需要量为2200毫克,我国成人一般日常摄入的食物本身大约含有钠1000毫克,需要从食盐中摄入的钠为1200毫克左右(大约3克食盐)。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一天摄入食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的上限是6克,而我国居民的摄入量远高于这一标准。因此,在营养师看来,即使吃低钠盐,也尽量控制在6克以内。
虽然食用低钠盐可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不是人人皆宜。
低钠盐中钠的含量减少了,为了不降低咸味,会添加钾。大多数情况下摄入钾离子是安全的,但以下三种情况除外。
1.肾功能不好的人
钾离子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
当肾功能受损时,人体内的钾离子不能顺利排出,会在体内蓄积,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血钾升高。当血钾超过5.5毫摩尔/升,就会对心血管造成威胁。
2.服用“普利”及“沙坦”类降压药物
高血压患者常用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氯沙坦、缬沙坦等降压药,会抑制了体内的激素——醛固酮的作用,导致钾离子排出受阻,血钾也就自然升高。
因此服用上述两种降压药物的同时,再食用低钠盐,高血钾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3.服用螺内酯的人
螺内酯是一种常用的利尿剂,也同时是一种降压药物,它也会抑制醛固酮发挥作用。
因此,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也不宜多吃低钠盐。
这个问题应该分为两部分来回答:
一种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突然有一天有事或者太忙,或者说真健忘了,漏服了,这种无意停用的,有什么影响?
另一种是阿司匹林到底能不能马上停药,突然停药真的不好吗?
首先,大家要注意:但凡提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都指的是小剂量服用,即75-150mg。对于大剂量的阿司匹林我们肯定是不提倡长期服用的,而且大剂量阿司匹林一般是用于解热抗炎镇痛的作用。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才是我们经常说的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二级预防大家都很好理解,就是我们已经发生过了心梗、脑梗等心血管事件了,而一级预防则不一样,是还没有发生过心血管事件的人服用来预防发生,这时候大家就要注意了,实际上关于阿司匹林的作用已经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慢慢被弱化了,阿司匹林绝对不是可以有病治病,没病强身的药物。
目前推荐服用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药物的前提是患者必须要经过专业医生评估,未来十年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10%,高危的人才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不然是不建议服用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对于哪怕一些已经做了心脏支架的病人,我们也没有说必须要让他终身服用阿司匹林,而是因人而异,根据实际病情来决定,可能有一些患者服用个三五年就可以停止服用了,只要定期随访即可。
其次,阿司匹林并不会像高血压药物那样不吃会反弹,再吃会无效的药物,我们之所以建议阿司匹林长期服用,最主要的是一旦有了心血管风险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时候阿司匹林作用是为了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而突然停药随时都有可能让患者重新陷入在心梗、脑梗等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危险之中。
最后,关于自己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某一天不小心漏服,实际上大家并不用特别担心,偶尔口服一两次没有多大的危害,也一般不建议第二天加倍剂量补服,因为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其疗效是不一样的。像更大剂量如 375-500mg一般用于退热,1-2g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抗炎等,所以切勿漏服后盲目追加剂量,尤其是前后服用时间间隔在12小时内,禁止补服,漏了就漏了,第二天正常服用即可!
但注意,我完全没有建议大家可以随意停药的说法,只是告诉大家,偶尔不小心漏服了,不要过于担心,第二天及以后记着服用即可。因为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物,随时都有可能遇到需要阻止这个过程发生的机会。别不信邪,临床上真有不少患者侥幸心理,某几天没有服用,就突然发生脑梗的导致瘫痪的教训!
所以,一定要记住阿司匹林要坚持吃,吃吃停停是起不到预防心脑血管事件效果的,切勿过分担心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擅自停用。因为我们人体的血小板在血循环中的寿命大概是7天,随着体内新生血小板的不断诞生,当产生足够多的血小板后,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就会恢复,而只有每天坚持服用有效剂量的阿司匹林,才能抑制新生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
我们身边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了。
一项关于中国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达到了397万,这大概是一个小城市的常住居民数量。
2001-2011年短短十年时间,中国急性心梗患者的住院率就增加了4倍之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支架放置率也大幅增加。
中国目前的医疗体系是倒金字塔形的,我们大部分的患者并不是在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而是在等待病情恶化,等待住院,等待手术。
到底是哪些环节出问题了呢?
治疗方案不恰当
中国的某些医院似乎很喜欢让患者使用“先进”的医学技术,来辅助诊断和治疗患者。
例如冠状动脉造影,这种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一项全国性研究显示,在三级医院中,有63%的低风险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但是这项检查一般都是在患者有了一定的冠心病表现之后,才建议病人做的。
对于一些情况比较轻的病人,应当是先开具运动处方,给出日常运动建议,病人可以通过合理运动,来控制心血管疾病,避免情况恶化。
在某些地方,冠状动脉造影还被作为常规体检的一部分。一项针对152家医院进行的全国性调查显示,95%医院会将冠状动脉造影用来筛查无冠心病症状的病人,甚至有些医院还将其作为一项常规健康检查。
再来看看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
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口服抗凝药(比如法华林)能够显著降低房颤以及卒中的风险。
但是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抗凝药物治疗的使用率却很低,只有11%的房颤患者在就诊时接受了口服抗凝药治疗,相比之下,欧美国家抗凝药物治疗的使用率达到了60%以上。
目前医生对于抗凝药的使用十分谨慎,因为担心出血,而且需要定期监测。
但是,对于患者来说,抗凝药物治疗远远是利大于弊的,而且法华林价格低,对于患者经济压力来说也比较小。希望在将来,医生和患者们都能够重视起来,增加抗凝药的使用场景。
抽烟、喝酒、不运动
大部分人都难逃“延迟满足”定律,什么意思呢,就是明明知道吸烟不好,但还是忍不住会去吸烟。
中国有超过3亿烟民,他们消费了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香烟。据估计,吸烟每年导致超过100万人的过早死亡。
目前看来,中国的控烟成果并不好。在世界范围内,位列倒数。
相较而言,中国的烟草税价格还是很低的。
2015年,中国实行了第四次重大的国家烟草税改革,每包卷烟的总税率提高到55%,要知道,欧美、日本等国家卷烟的税率为70%。
在公共场所控烟方面,目前也只有北京和上海通过了控烟法。
有高血压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戒烟,戒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恶化的基础,。
其实,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的,其中包括:均衡饮食,适度饮酒,避免吸烟,积极运动,不饮酒。
逃不过“延迟满足”定律,目前也仅仅只有1%的中国人做到了以上的生活习惯。
基层医疗体系管理能力有限
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不能只靠患者自己,而是应该通过基层医疗体系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健康监测并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如果基层医疗体系做好了患者的健康管理以及检测的工作,就能够控制好心血管疾病,做到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对于患者来说,也能够减轻经济压力。
然而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基层医疗体系很难实现这个目标。
一个是社区医院模式的问题,中国的初级卫生保健系统直到2009年才开始启动,专业过关的社区医生实在是太少了,在数量多达2亿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面前,可谓是杯水车薪。
二是社区医院也没法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以基础的降压药为例,在2016年至2017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近2/3的社区医院没有储备齐全四类基础的降压药,甚至有8%的卫生服务中心没有储备任何降压药物。
社区医院力量有限,因此即便是一些小毛病,许多人宁可选择去距离更远、排队更久的公立医院就诊。
但是,目前公立医院存在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医生们都很忙。
目前中国大部分的患者量,主要还是由公立医院承担的。但是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本身就很大,又哪里有经历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监测和健康管理呢?
此外,由于市场驱动的卫生改革,医护人员诊疗服务的定价比较低,反而是药品和相关检查服务的价格高,这就意味着,医生和护士的诊疗水平以及诊疗服务,反倒成了次要的。
想要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现长期监控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就现状来说,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患者就诊难,医生看病累,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患者就诊时和医生沟通也就三分钟,有问题也没法多问,因为后面还有一堆人等着。需要调整用药方案,或者病情有变时,也没法儿及时回到医院请教医生,因为三甲医院、专科医院挂好真的不容易。
医生日常工作繁重,希望救治更多的患者,但是时常无能为力。
打破这个僵局,需要技术的参与,“互联网+心血管疾病”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京东健康建立心脏中心的初衷也是来源于此。
由京东健康牵头,将全中国的好医生集合起来,组建成心脏中心,为全国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服务。
心内分中心为患者提供用药建议和康复指导,患者的情况能够随时反馈给医生,及时得到解决。
双心医学分中心则是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帮助,患者开心了,身体上的问题也会缓解很多。
心外分中心为的是给需要手术的患者提供手术方案建议,帮助联系线下医院。
预防和康复分中心是为了给术后的患者提供康复指导。
这份事业的意义在于,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不仅能够提高就诊效率,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解约医疗支出,也算是京东健康为广大患者们尽一份绵薄之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已经成为医疗服务的新模式。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这种模式不仅提供了便利的就医方式,还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首先,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可以大大缩短就医时间。传统的就医流程需要患者排队挂号、等待医生诊断,整个过程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一整天。而在线上问诊平台,患者只需几分钟就能与医生进行视频或文字交流,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其次,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医生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健康状况,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健康信息和专业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此外,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还可以降低医疗成本。相比于传统的就医方式,线上问诊的费用通常更低,且不需要患者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往医院。对于一些居住在偏远地区或行动不便的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福音。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就医方式。对于一些复杂或紧急的病情,仍然需要患者亲自到医院就诊。同时,患者在使用线上问诊服务时,也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安全,避免泄露个人健康信息。
总的来说,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就医方式。只要我们合理利用这项技术,相信它一定会成为改善心血管健康的有力工具。
我从小就体弱多病,经常因为各种小毛病去医院。最近这段时间,我的胸口总是闷闷的,偶尔还会痛。起初我以为是工作压力大,休息一下就好了。但是,情况并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严重。有时候我甚至会感到呼吸困难,整个人都很疲惫。
我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于是决定去看医生。由于疫情的原因,我选择了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医生很耐心地听我描述了症状,并要求我拍摄舌像以便更好地进行辨证论治。通过对话,我了解到自己的情况可能与肾虚有关,医生给我开了一些药,并且告诉我要注意饮食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自己的情绪变化对身体的影响。有一次我和老公吵架,整个人都很沮丧,胸口的不适感也随之加剧。所以我开始尝试通过冥想和深呼吸来缓解压力和焦虑。同时,我也调整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多吃一些补肾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我的症状有所改善,胸口不再那么闷痛,整个人也精神了很多。
血管堵塞,尤其是心脏血管堵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从而使得血流速度减慢,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那么,面对心脏血管堵塞,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心脏血管堵塞的常见原因。除了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也是导致心脏血管堵塞的重要因素。因此,预防心脏血管堵塞,首先要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
1. 健康饮食:保持饮食清淡,少吃盐、少油、少糖,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要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避免高胆固醇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压、血脂,改善心血管功能。
3.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要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损伤血管,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要戒烟限酒。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
除了生活方式的改善,对于已经发生心脏血管堵塞的患者,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1.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降血脂药物等,用于改善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2. 介入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导管将支架植入狭窄的血管,恢复血流。
3. 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将血管桥接到狭窄的血管处,恢复血流。
总之,心脏血管堵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我们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性爱是人类生理和心理需求的重要体现,然而,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房事后吸烟对身体的危害极大。
首先,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兴奋和抑制的双重作用,这可能会影响性生活的质量和体验。
其次,烟草燃烧产生的焦油中含有苯丙芘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导致阴道干涩,从而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
性生活是一项剧烈的运动,会消耗大量能量,加速血液循环。而吸烟会抑制血管扩张,导致血流速度减慢,从而影响性生活的持续时间。
此外,烟雾中的尼古丁会促使阴茎海绵体平滑肌收缩,破坏阴茎的血管,抑制血液流量,从而影响勃起能力。
性爱过后吸烟,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香烟中的有毒物质很容易被吸收到体内,对心脑血管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心绞痛和呼吸困难。
正确的做法是,性爱过后不要急于起身。可以和爱人互相拥抱,说一些甜蜜的话语,喝些水,稍作休息,让紧张的身体得到放松。此外,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肢体活动,帮助消除疲劳。
为了保护身体健康,建议性爱过后尽量避免吸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关爱自己的身体。
那天,我带着母亲来到了一家名为‘XX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平台,想为她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由于主任医生正在忙碌,我留下了联系方式,并耐心等待回复。
不久后,主任医生的助手与我取得了联系,询问了我母亲的症状和用药情况。我详细描述了母亲的症状,包括持续的时间、用药情况以及其他身体不适症状。助手医生很耐心,不断提醒我要补充相关信息,并承诺主任医生会逐一回复。
几天后,主任医生回复了我的留言。他建议我让母亲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便更准确地了解病情。我有些疑惑,于是询问了经颅多普勒检查是否也能看出问题。主任医生解释说,经颅多普勒主要检查头部血管,而颈动脉超声则是检查颈部血管。
当我将颈动脉超声的结果发给了主任医生后,他仔细查看并告诉我,母亲可能存在动脉硬化的情况,但根据现有的检查结果,没有发现非常明显和严重的问题。他为我母亲开了几种治疗动脉硬化斑块的药物,并提醒我注意服用后一个月复查肝功能和血脂。
我担心药物需要长期服用,询问了主任医生。他告诉我,由于母亲年纪较大且有斑块,建议长期服用药物。他还解释说,这些斑块有可能通过服药消失,但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复查看一下。如果斑块消失了,血脂有控制的比较好,才能考虑停药。
整个过程中,主任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让我深感敬佩。他不仅为我母亲提供了专业的治疗方案,还耐心解答了我的疑问。我感到非常幸运能够遇到这样一位负责任的医生。
2024年9月4日,22时30分,杭州市的一位30岁女性患者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进行了线上问诊。患者主诉体检结果显示血脂高,医生详细询问了患者的病史和生活习惯,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医生首先解释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是两种不同的血脂成分,代谢途径不一样,不能简单地认为甘油三酯不高就代表血脂正常。对于患者的高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医生推荐了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的治疗方案,并强调了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患者表示担心长期服药,医生则建议可以先通过改善饮食和增加运动来调节血脂水平,半年后再复查血脂情况。医生还提供了详细的饮食建议,包括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少吃油腻和含糖高的食物。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始终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给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展现了其优良的医德和专业素养。
那天,我因为工作繁忙,实在无法抽出时间去线下医院就诊,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选择了线上问诊。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我遇到了一位非常耐心、专业的医生。
医生在详细了解我的病情后,没有急于给出治疗方案,而是耐心地询问了我生活中的各种细节,从饮食到作息,从运动到心理压力。他告诉我,这些信息对于诊断和治疗都至关重要。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医生针对我的早搏症状,详细解释了可能的原因,并给出了专业的治疗建议。他告诉我,虽然我目前的心电图结果显示没有房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可以掉以轻心。他建议我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监测心率。
在询问到我关于倍他乐克和比索洛尔的使用问题时,医生耐心地解释了两种药物的区别和适用情况。他告诉我,虽然倍他乐克的副作用更大,但根据我的具体情况,他仍然建议我继续使用。同时,他也提醒我,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对心脏储备功能产生影响,需要密切关注。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的专业和耐心。他不仅给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给予了我很多心理上的支持。这让我对互联网医疗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了信心。
如今,我已经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调整,生活状态也有了明显改善。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一定能够战胜病痛,重返健康的生活。
我是一名50岁的男性,最近总是感觉胸口闷,尤其是在运动或者情绪激动时。这种感觉让我非常焦虑和恐惧,担心自己会突然倒下。于是,我决定去当地的医院进行检查。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告诉我我有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第一对角支重度狭窄。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一沉,仿佛世界都塌了下来。医生开了两种药给我,并告诉我需要定期复查。但我总觉得这两种药并不能解决我的问题,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
在搜索过程中,我偶然发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注册了账号并选择了心血管科的医生进行咨询。医生非常专业和耐心,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和生活习惯,并建议我做冠脉血管造影以进一步明确病情。虽然我之前从未听说过这个检查,但医生解释得很清楚,让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我不仅得到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省去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现在,我已经做了冠脉血管造影,结果显示我的病情确实需要进一步治疗。医生开了一些药物给我,并教我如何调整生活方式来控制病情。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帮助,让我在这个关键时刻找到了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