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杨宁
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水肿、贫血等情况,应考虑是否存在糖尿病肾病的可能。
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发病5年后才会发生糖尿病肾病,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即可伴有糖尿病肾病。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即应进行肾脏病变的筛查,以后每年应至少筛查 1 次,包括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血肌酐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 mg/g为尿白蛋白排泄增加。
在3-6个月内重复检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次中有2次尿白蛋白排泄增加,排除感染等因素即可诊断白蛋白尿。检测血清肌酐,使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CKD‐EPI)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当患者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¹·(1.73m2)⁻¹,可诊断为下降。这种筛查方式有助于发现早期肾脏损伤,并鉴别其他一些常见的非糖尿病性肾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杨宁
慢性肾脏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其中由糖尿病所致的病变,称为糖尿病肾病。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糖尿病患者持续存在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增高和/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其他原因造成的非糖尿病肾病往往存在以下情况:
1、活动性尿沉渣异常,如出现血尿、蛋白尿伴血尿、管型尿。
2、短期内肾小球滤过率迅速下降 。
3、不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特别是对患有1型糖尿病的患者。
4、短期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迅速增高或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
5、顽固性高血压。
6、其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或体征。
对于糖尿病肾病与普通肾病区别的金标准为肾脏穿刺活检,糖尿病主要引起肾小球病变,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和 K- W结节等,是糖尿病肾病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杨宁
糖尿病肾病会导致尿毒症。对于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如果不能接受到合理的治疗,随着病情的进一步进展,最终会导致出现终末期肾病。此时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 ml/(min.1.73m2),患者会逐渐出现尿毒症各种症状,如恶心、呕吐、胃纳差、皮肤瘙痒、口氨臭味、水肿等情况。
一旦出现尿毒症的情况,患者就需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加重肾脏损害的因素进行积极的治疗,有效的控制血糖、血压及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将血糖控制在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7%,对于有低血糖发生风险或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或认知障碍等,建议糖化血红蛋白不高于8%~8.5%;血压控制靶目标为不超过130/80mmHg;甘油三酯小于1.7毫摩尔每升,总胆固醇小于5.2毫摩尔每升,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1.0毫摩尔每升,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1.3毫摩尔每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2.6毫摩尔每升。通过以上治疗方式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到尿毒症期。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杨宁
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即应进行肾脏病变的检查,以后每年应至少筛查1次,包括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血肌酐,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建议完善眼底检查,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情况,是糖尿病肾病诊断和筛查的有用指标。
相对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5年后才会发生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即可伴有糖尿病肾病,因此需要就诊时即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存在糖尿病肾病的情况,则建议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完善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查,并使用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浆白蛋白,从而全面的掌握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情况。并可行眼底检查、超声心动图、血管多普勒超声、外周神经病变等检查,全面评估糖尿病肾病患者是否罹患心脑血管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等。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杨宁
糖尿病肾病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全肾,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等。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分为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肾脏病理检查即肾脏穿刺活检,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糖尿病主要引起肾小球病变,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和 K- W结节等,是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糖尿病还可引起肾小管间质、肾微血管病变,如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出球动脉透明变性或肾微血管硬化等,这些改变也可由其他疾病引起,在诊断时仅作为辅助指标。
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有白蛋白尿和通过血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虽然病理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金指标,但并不推荐糖尿病患者常规行肾脏穿刺活检,临床上多以尿白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患者糖尿病肾病的情况。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杨宁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糖尿病密切相关,因此预防糖尿病肾病最初的手段就是对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
成年高危人群包括:
1、有糖尿病前期史;
2、年龄≥40岁;
3、体重指数≥24 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5、缺乏体力活动者;
6、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
7、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
8、有黑棘皮病者;
9、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
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mmol/L和/或甘油三酯>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药物治疗者;
11、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
12、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
13、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等情况。
筛查如发现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的糖尿病前期状态,应积极采取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糖等措施,预防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杨宁
糖尿病肾病的确诊主要分为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
临床诊断依据主要为糖尿病患者持续存在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增高和/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随机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 mg/g为尿白蛋白排泄增加。在3-6个月内重复检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次中有2次尿白蛋白排泄增加,排除感染等因素即可诊断白蛋白尿。检测血清肌酐,使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CKD‐EPI)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当患者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¹·(1.73m2)⁻¹,可诊断为下降。
肾脏病理诊断被认为是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金标准。糖尿病主要引起肾小球病变,通过肾脏穿刺活检观察到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和 K- W结节等,是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虽然病理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标准,但不推荐糖尿病患者常规行肾脏穿刺活检,仍多以临床检测结果对糖尿病肾病进行诊断。
视频简介: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作者:西安市第三医院 肾病内科 副主任医师 高祎
主要内容: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的患者一旦发现血糖的升高,就去可以做24小时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或者在门诊做随机的尿蛋白肌酐比,当超过它检测的正常范围的时候,提示可能出现的一些早期的肾脏损害。
视频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肾内科 副主任医师 赵新菊
慢性肾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可能出现的症状有水肿、高血压等,当发生并发症后可以出现身体倦怠、食欲不振、头疼、恶心、水肿、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贫血、骨骼脆弱等,但多数慢性肾病患者,在发展到后期才会出现症状,在自觉症状出现时,可能已经有很大的风险,会发生心脏病或者脑卒中,严重的时候可能还需要进行透析治疗,因此通过每年的健康检查,可以发现慢性肾病是至关重要的。
慢性肾病可以通过尿检和血检早期发现蛋白尿和血清肌酐值的任意一项出现异常,就可以诊断为慢性肾脏病,但为了不漏诊和误诊,建议将两项检查都加入体检项目。尿检主要检查是否存在蛋白尿、血尿,因为慢性肾病导致过滤血液的肾小球受损,容易在尿液当中检测到,原本不应该在尿液中出现的蛋白质,尿蛋白的结果在“1+”以上时,就会怀疑存在慢性的肾病。如果是“-”则代表是正常,有的患者可能还会有“±”,此时是偏向于正常,是可疑的意思,需要定期复查。
血检是检查血清肌酐值。肌酐是体内新陈代谢废物的代表物质,如果肾功能健全,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但如果肾功能下降,在血液中蓄积的量会增多,通过肌酐值我们能够推算肾小球滤过率值,肾小球滤过率在60以下时,如果持续三个月以上,考虑为慢性肾脏病,另外还应该定期监测泌尿系超声。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中日友好医院 肾内科 主任医师 杨彦芳
糖尿病不会引起肾小球肾炎。
糖尿病肾病好发于中老年,肾病综合征常见于病程五到十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早期可以出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以后逐渐地发展成大量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的表现。早期的糖尿病肾病没有任何症状,只是体检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如果不控制的话,尿蛋白越来越多,就会出现尿中泡沫、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血肌酐增高、肾衰竭,直至尿毒症。一般来说,五年的糖尿病病史,连续两次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同时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指南明确指示,从发现糖尿病开始,就要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至少每年检查一次,如果尿蛋白比较多的话,需要增加检测次数,同时还要查肾功能、肾脏彩超等,早发现、早治疗完全可以避免肾衰竭的发生。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肾内科 副主任医师 马强
早期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现肾衰竭:
第一、应该加强对高危因素的监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肾小球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接触肾毒药物。
第二、定期检查。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等等。
第三、光因素C。光因素C不受年龄、性别和其他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且能够早期筛查出肾脏受损,是反映肾功能的理想指标。
第四、β2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不受饮食、性别等因素的干扰,往往在血肌酐升高之前就已经出现异常,也能够早期反映肾功能的情况。
第五、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尿中泡沫增多,晨起时眼肿,晚上脚肿,双腿无力,容易感冒,血压突然升高,眼睛看不清东西,面色黄或者是贫血,腰部不明原因的疼痛,夜尿增多等情况,那要多加注意。必要的时候要及时到医院,查尿常规和肾功能。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特点是肾脏功能逐渐恶化,最终可能导致肾衰竭。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糖尿病肾病的病因
糖尿病肾病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肾脏损伤。血糖升高会损伤肾脏的微血管,导致肾功能逐渐下降。此外,高血压、高血脂等也是糖尿病肾病的常见诱因。
二、糖尿病肾病的症状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常见的症状包括:
1. 蛋白尿:尿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质,是糖尿病肾病的典型症状。
2. 血压升高:肾脏受损会导致血压升高。
3. 疲劳、乏力:肾功能下降会导致体内毒素积累,引起疲劳、乏力等症状。
4. 腰痛、水肿:肾脏受损会导致腰部疼痛、下肢水肿等症状。
三、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方法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方法:
1. 尿常规: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
2. 血常规:检测血液中的肾功能指标。
3. 肾脏B超:观察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四、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 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方式控制血糖,减缓肾脏损伤。
2. 降压、降脂:控制血压和血脂,减轻肾脏负担。
3. 中医治疗:通过中药调理,改善肾脏功能。
4. 西医治疗:根据病情,采用药物治疗,如ACE抑制剂、ARB类等。
五、糖尿病肾病的日常保养
1. 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方式控制血糖。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3.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尿常规、血常规、肾脏B超等检查,监测病情。
4. 饮食调理:低盐、低脂、低糖、中等量的优质低蛋白、低钾、高纤维素的“五低一高”饮食。
尿蛋白一个加号,意味着肾脏可能出现了问题。首先,患者应尽快前往肾内科就诊,进行一系列检查,如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脏彩超等,以初步评估病情。
引起尿蛋白的常见病因包括肾炎、糖尿病肾病等。针对这些疾病,早期可以尝试使用ACEI或ARB类降压药,如厄贝沙坦等。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血压、肾功能、尿蛋白等指标变化,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尿蛋白是导致肾脏疾病进展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若得不到控制,患者可能出现水肿、感染,甚至发展为肾衰竭、尿毒症。
尿蛋白的加号指的是尿液中的少量蛋白质。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尿蛋白升高的原因。部分尿蛋白升高是由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通常情况下,经过治疗后可以完全康复。而慢性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或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导致的尿蛋白升高相对严重,因为这些疾病是慢性的。因此,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控制蛋白尿至关重要。
生理性尿蛋白较易治愈,而病理性尿蛋白较难治愈。例如,剧烈运动或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后,可能出现生理性尿蛋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休息和减少高蛋白食物的摄入,症状会逐渐缓解。在日常生活中,多喝水、勤排尿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
肾内科作为专门治疗肾脏疾病的科室,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设备。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以防止病情恶化。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总之,尿蛋白一个加号并不意味着绝症,只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合理的饮食管理对于控制病情、延缓肾脏功能恶化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糖尿病肾病饮食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
一、控制热量摄入
糖尿病肾病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体重、身高、活动量等因素,合理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选择一些低热量、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避免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甜食等。
二、限制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糖尿病肾病患者应该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肾脏负担,加速肾脏功能恶化。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克/千克体重。
三、控制脂肪摄入
糖尿病肾病患者应该限制脂肪的摄入量,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可以选择一些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油等。
四、限盐
盐的摄入量应该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避免腌制食品、咸菜等高盐食物。
五、控制水分摄入
糖尿病肾病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控制水分摄入。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浓茶等。
六、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糖尿病肾病患者应该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钙、镁、锌等。可以选择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
总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通过合理的饮食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及其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以及肾功能的情况,糖尿病肾病可以分为五期。
第一期被称为肾脏高过滤期,这一期往往不易被发现。第二期是正常白蛋白尿期,尿中白蛋白水平在正常范围内。第一期和第二期通常被称为临床前期,不易在临床上发现。
第三期是早期糖尿病肾病,通过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可以判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一般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在30到300毫克以内,这一期经过正规治疗,往往可逆。
第四期是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大于300毫克,或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0.5克以上,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异常。这一期需要积极治疗,延缓肾功能进展。
第五期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可逆,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治疗。
除了分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控制:限制蛋白质、钠盐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2.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 定期复查:监测肾功能、血压等指标。
4. 积极治疗:遵循医生建议,合理用药。
5. 保持良好心态: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会对肾脏功能造成损害,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神经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调养至关重要。
一、控制蛋白质摄入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受损,对蛋白质的代谢能力降低,因此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来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0.8克左右,肾功能衰竭期则应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0.5克左右。优质蛋白来源包括鱼、肉、蛋、奶等。
二、低盐饮食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对盐分的代谢能力降低,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导致水肿、高血压等并发症。因此,糖尿病肾病患者应遵循低盐饮食原则,每日盐分摄入量控制在2克以下。
三、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碳水化合物是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重点,糖尿病肾病患者也不例外。应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豆类等,避免高糖、高淀粉的食物。
四、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受损,可能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因此,应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钙、铁、锌、硒等。
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进食、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等。
我是一名65岁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被这个病折磨了8年。起初,我能通过口服药物控制血糖,但最近两年,情况变得越来越糟。我的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医生告诉我这是糖尿病肾病的迹象。为了改善便秘问题,我换成了沙格列汀,但血糖控制仍然不理想。饭前血糖高达10,饭后更是飙升到15。这种情况让我非常焦虑和无助。
我决定寻求在线医疗帮助,找到了李主任。通过与他的对话,我了解到需要同时关注血糖和血压的控制。李主任建议我进行眼底检查,并调整口服药物。由于我不想注射药物,他推荐了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和艾拓格列净等新型口服药物。同时,他强调了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糖尿病饮食的重要性。
对于我的血压问题,李主任建议我使用ARb类药物,如替米沙坦和厄贝沙坦。这些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还有保护肾脏的作用。虽然我不总是吃降压药,但他建议我在血压升高时及时服用。
通过这次在线问诊,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糖尿病管理的知识。李主任的建议让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信心。我将按照他的指导,调整药物和饮食,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不仅影响着患者的血糖水平,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病便是其中之一。据统计,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会患上糖尿病肾病,这种病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格外注意自身肾脏健康。以下是一些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建议:
1. 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要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肾病。
2. 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关键。患者要按时服用降糖药物,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 降压治疗: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患者要积极进行降压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4. 蛋白质摄入:糖尿病肾病患者要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可适当补充牛奶、鸡蛋、鱼、瘦肉等动物蛋白。
5. 饮食调理:糖尿病肾病患者要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少吃动物内脏、干果等高磷食物。
6. 积极治疗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常与其他并发症并存,如高血压、高血脂等。患者要积极治疗这些并发症,以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
糖尿病肾病虽然严重,但只要患者能够积极预防和治疗,仍有可能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我有糖尿病和肾病,能治好吗?这个问题困扰着我已经很久了。记得那天,我在家中突然感到头晕目眩,手脚也开始肿胀。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认为只是暂时的不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症状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到了日常生活。于是,我决定去医院做一次全面的检查。
在医院,医生告诉我我不仅有糖尿病,还有肾病。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非常震惊和无助。医生解释说,我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不佳,导致肾脏受损。这种情况很难恢复,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病情,防止进一步恶化。
医生建议我采取优质低蛋白饮食,并可以服用百令胶囊来辅助治疗。同时,他也强调了定期监测血糖和血压的重要性。虽然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但我明白这是最现实的选择。
从那以后,我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健康问题。每天都按时服药,控制饮食,定期去医院复查。虽然生活中仍然会有很多不便和挑战,但我已经学会了如何与疾病共存,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每一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代谢性疾病在人群中日益普遍,这些疾病与肾脏健康息息相关。继发性慢性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肾脏损害的重要因素。以下四种常见的不良生活习惯最伤肾:
1. 不良饮食
高嘌呤食物、高蛋白食物、高盐饮食等都会加重肾脏负担。海鲜、啤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更会诱发急性肾损伤。建议保持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2. 受凉怕冷
腰部受凉会导致肾脏血液循环不良,容易引发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建议做好腰部保暖,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
3. 长期熬夜
熬夜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肾脏功能受损。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4. 经常憋尿
憋尿会导致尿液在膀胱内长时间停留,容易滋生细菌,引发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建议及时排尿,避免憋尿。
定期体检是预防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尿常规检查可以初步筛查肾脏疾病。如果检查结果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肾功能检查和肾活检等进一步检查。
肾脏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透析、肾移植等。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肾脏健康需要我们共同呵护。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积极治疗,我们可以有效预防肾脏疾病,拥有健康的肾脏。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它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打好这场防御战,糖尿病患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积极预防和控制病情。
首先,严格控制血糖是关键。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延缓肾脏病变的发展。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格列喹酮、胰岛素等。
其次,合理饮食也是预防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措施。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蛋白、低胆固醇、低脂肪的饮食原则,避免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同时,根据病情的轻重,调整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保证营养均衡。
此外,科学规律的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同时增强心肺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血压的控制也是预防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环节。高血压会加重肾脏负担,加速病情发展。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ACEI、ARB等,这些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还可以保护肾脏功能。
血脂紊乱也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重要诱因。高血脂会刺激肾小球囊增大,使肾病加剧。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脂,将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除了以上措施,糖尿病患者还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也是战胜糖尿病肾病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