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期话题:冬天晨跑,会爆血管吗?
出镜嘉宾:北京博爱医院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 杨威
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康复、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脏支架及搭桥术后心脏康复,高血压及康复,心律失常诊断及康复,高脂血症等诊疗及康复,各种心血管疾病康复指导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本期话题:心律失常患者可以进行大体力劳动吗?
出镜嘉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 主任医师 田颖
擅长领域: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心脏病患者院外健康管理。缓慢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治疗猝死和恶性心律失常的除颤器植入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快速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房扑和室早,室速)的导管消融治疗。
本期话题:老是打呼噜,不会是高血压了吧?
出镜嘉宾: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 副主任医师 王宁
擅长领域: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本期话题:每天该什么时候测血压呢,测几次呢?
出镜嘉宾:北京博爱医院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 杨威
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康复、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脏支架及搭桥术后心脏康复,高血压及康复,心律失常诊断及康复,高脂血症等诊疗及康复,各种心血管疾病康复指导。
本期话题:高血压真的会损伤肾脏吗?
出镜嘉宾:北京医院肾病内科 主任医师 吴华
擅长领域:血液透析、急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动脉狭窄、狼疮性肾炎等、各种泌尿道感染、肾小管间质性肾病、急性肾损伤、慢性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本期话题:静脉曲张都有哪些危害?
出镜嘉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郭宏杰
擅长领域:下肢静脉曲张的射频消融微创日间手术;VenaSeal粘合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不需要肿胀麻醉);下肢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腿部溃疡的介入射频消融治疗;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下肢静脉血栓的腔内介入溶栓、吸栓、取栓或支架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规范化用药策略;(腹)主动脉瘤微创手术。颈动脉、四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栓塞)。各种复杂疑难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自体血管及人造血管)。各种周围血管损伤或侵犯(如肿瘤侵犯)的血管重建手术。
本期话题:血压降得越快越好吗?
出镜嘉宾:北京博爱医院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 杨威
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康复、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脏支架及搭桥术后心脏康复,高血压及康复,心律失常诊断及康复,高脂血症等诊疗及康复,各种心血管疾病康复指导。
本期话题:气的睡不着?
出镜嘉宾: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 副主任医师 王宁
擅长领域: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本期话题:高血压每天只能吃二两饭吗?
出镜嘉宾:北京博爱医院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 杨威
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康复、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脏支架及搭桥术后心脏康复,高血压及康复,心律失常诊断及康复,高脂血症等诊疗及康复,各种心血管疾病康复指导
本期话题:阵发性心慌很快就过去?小心突发脑卒中!
出镜嘉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 主任医师 田颖
擅长领域: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心脏病患者院外健康管理。缓慢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治疗猝死和恶性心律失常的除颤器植入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快速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房扑和室早,室速)的导管消融治疗。
视频简介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闫炀
一些冠心病表现的病人,就像有心绞痛,有心前区不适,年龄在50岁以上,经常抽烟,情绪容易激动或者职业高危因素,一些压力非常大的一些职业,对于这些人群来说都可以去做一些冠状动脉造影方面的检查。
孕期吸烟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早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吸烟不仅会增加女性不孕不育的风险,还会对男性后代成年后的生育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女性吸烟或被动吸二手烟,会导致卵子质量下降、卵子数量减少,从而增加不孕不育的风险。此外,孕期吸烟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等风险。
男性吸烟也会对生育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吸烟会导致精子数量减少、精子活力下降、精子形态异常,从而增加不育症的风险。
除了对生育能力的影响,孕期吸烟还会增加婴儿患呼吸道疾病、哮喘等疾病的风险。此外,吸烟还会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增加患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为了母婴健康,建议准备怀孕的女性和孕妇尽早戒烟,男性也应尽量避免吸烟和被动吸二手烟。
此外,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戒烟咨询等方式,帮助吸烟者戒烟,降低孕期吸烟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近年来,猝死事件频发,让人们谈之色变。然而,除了不良生活习惯,药物使用不当也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提醒,以下六大类药物使用不当,极易引发猝死,切莫掉以轻心。
一、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利多卡因等,通过调节心脏电生理活动,改善心律失常症状。但若使用不当,如过量服用,可能导致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严重后果,甚至引发猝死。
二、抗抑郁症药
抗抑郁药如丙咪嗪、阿米替林等,通过阻断神经信号传导,缓解抑郁症状。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心律失常,引发猝死风险。
三、抗疟药
抗疟药如氯喹、奎宁等,用于治疗疟疾。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动过缓、血压降低,甚至引发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危及生命。
四、强心苷类药物
强心苷类药物如地高辛、西地兰等,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等疾病。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洋地黄中毒,引发心律紊乱、传导阻滞等严重后果,危及生命。
五、平喘药
平喘药如氨茶碱等,用于治疗哮喘。但若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引发猝死。
六、电解质平衡调节药
电解质平衡调节药如氯化钾等,用于治疗电解质失衡。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引发猝死。
因此,我们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遵医嘱,切勿自行随意用药。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悲剧发生。
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然而,对于心血管病人来说,扫墓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健康风险。本文将为您介绍心血管病人在扫墓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做好自我保健。
一、心血管病人扫墓需注意的风险
1. 寒冷刺激:清明时节正值春寒时节,气温较低,心血管功能对温度变化敏感,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 情绪波动:扫墓过程中,情绪波动较大,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3. 疲劳:长时间的扫墓活动可能导致身体疲劳,加重心脏负担。
二、心血管病人扫墓应准备的急救药品
1. 麝香保心丸: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可迅速缓解症状。
2. 硝酸甘油:适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可迅速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
3.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预防血栓形成。
三、心血管病人扫墓保健建议
1. 保持稳定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可适当进行深呼吸、冥想等放松训练。
2. 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可适当休息。
3. 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食物,以清淡为主。
4. 遵医嘱用药:坚持服用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麝香保心丸等。
5. 定期体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四、心血管病人扫墓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1. 选择阳光充足、气温适宜的时间扫墓。
2. 选择交通便利、环境舒适的地点扫墓。
五、心血管病人扫墓注意事项
1. 佩戴心脏病标志:在衣物上佩戴心脏病标志,以便他人了解您的病情。
2. 随身携带急救药品:确保随时可用。
3. 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避免长时间步行或乘车。
4. 佩戴保暖衣物:避免受凉。
5. 陪同人员:尽量有家人或朋友陪同。
近年来,心脏猝死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杀手。许多知名人士因心脏猝死而离世,令人惋惜。以下列举了一些因心脏猝死而辞世的名人:
1. 王小波:
1997年4月11日,著名作家王小波因心脏病猝死,终年45岁。
2. 梁左:
2001年5月19日,著名喜剧作家梁左因心脏病突发在家中去世,终年44岁。
3. 吉姆·坎塔卢波:
2004年4月19日,麦当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吉姆·坎塔卢波在凌晨死于心脏病突发,终年60岁。
4. 杨迈:
2004年4月8日晚,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因心脏骤停在京突然辞世,终年54岁。
5. 古月:
2005年7月2日,特型演员古月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终年68岁。
6. 高秀敏:
2005年8月18日,著名喜剧小品演员高秀敏在家中突发心源性猝死去世,终年46岁。
7. 马季:
2006年12月20日上午9点,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先生在家中突发心肌梗塞去世,终年72岁。
8. 叶利钦:
2007年4月23日,前苏联总统叶利钦因心脏病加重在莫斯科突然去世,终年76岁。
9. 侯耀文:
2007年6月,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心脏病突发去世,终年59岁。
10. 张生瑜:
2008年7月22日,同仁堂股份公司董事长张生瑜因心脏病去世,终年39岁。
11. 梁薇:
2009年8月,浙江卫视当红新闻主播梁薇在出差上海期间心脏病突发去世,终年28岁。
12. 吴征:
2011年7月2日晚,凤凰网原总编辑、百视通首席运营官吴征因心脏病发作不幸去世,终年39岁。
13. 陶伟:
2012年8月27日,央视著名足球评论员陶伟心脏猝死,终年42岁。
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频率保持在每分钟60至100次之间,跳动规则有序。窦房结产生的冲动通过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依次激动心房和心室,传导时间稳定(成人约为0.12至1.21秒);冲动再通过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传导时间同样稳定(小于0.10秒)。
然而,当心律出现异常时,就称为心律失常。它包括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心律失常并不局限于节律的失常,还包括频率的异常。据统计,在我国,32.2%和44.48%的中年和老年人会发生心律失常,这一数据令人担忧。
心律失常不仅会导致心脏性猝死,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例如房颤。房颤的发病率在我国高达0.8%至1%,患者人数众多。然而,许多人对心律失常的认识不足,导致预防和诊治困难重重。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倪幼方教授指出,心脏性猝死的救治成功率较低,因此预防工作尤为重要。他建议,我们要重视定期体检,注意保健和饮食起居,控制烟酒,保证睡眠。如果发现心律失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长期定期服用药物。
目前,心律失常可以通过症状和心电图得到明确诊断。对于高危人群,预防措施尤为重要。例如,植入心脏起搏器、体内除颤器等,可以有效降低心脏性猝死的风险。然而,由于这些器材价格昂贵,许多患者只能选择药物治疗。
此外,倪教授还强调,心律失常的防治需要多学科合作。除了药物治疗,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通过综合治疗,帮助患者战胜心律失常,回归健康生活。
总之,心律失常是威胁人们健康的重大隐患。我们要提高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加强预防和诊治,降低心脏性猝死的风险,让生活更美好。
运动场本应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地方,然而近年来,运动性猝死的悲剧屡屡发生,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脆弱。那么,究竟什么是运动性猝死?它有哪些常见的诱因?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呢?本文将为您揭开运动性猝死的神秘面纱。
运动性猝死是指在运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常见的诱因包括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电解质紊乱、过度劳累等。其中,心脏疾病是导致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包括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等。
为了预防和避免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心脏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疾病。
2. 适当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3. 注意补充电解质,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4. 避免在高温、高湿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运动。
5. 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进行救治。
总之,运动性猝死并非不可预防,只要我们提高警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抗生素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抗生素的滥用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耐药性增加、不良反应等。因此,正确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抗生素的适应症。只有在感染性疾病中,且经过病原学检查证实为细菌感染时,才能使用抗生素。对于病毒性感染,如流感、普通感冒等,抗生素是无效的。
其次,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首次服用两倍剂量:抗生素进入血液,要达到一定浓度后才能发挥抗菌作用。为了迅速使抗生素发挥作用,可以在首次服药时按常规剂量的两倍剂量服药,起到尽早抗菌的效果。
2. 严格掌握适应症:凡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一种抗生素能奏效时,就不要同时用两种,以减少细菌接触药物(不对症药物)机会而产生耐药性;一种抗生素连续三天以上使用无效,即表明致病菌对该药可能已产生抗药性,应更换另一种敏感的抗生素或采取联合用药。
3. 避免长期用药: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引起人体正常菌群死亡。对于较严重的炎症,易采用大剂量短期静脉给药或联合用药,以减少长期用药。另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局部应用抗生素,也可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发生,应尽量避免。
4. 联合用药时注意配伍禁忌:联合用药时存在抗生素之间或抗生素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在不清楚使用方法前,应在医生指导下配合使用,切不可自行主张,以免发生毒副反应。
此外,在使用抗生素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更换药物或停药。
2.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皮疹、发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感染性疾病。
总之,正确使用抗生素是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只有遵循正确的用药原则,才能充分发挥抗生素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