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段超

医生头像
执业证:1414********848
99%
好评率
2797
接诊人数
6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湿气的本质是什么?寒湿与湿热如何鉴别?如何调理

不管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去看中医,经常会听到一个词“湿气”,很多人不能理解,到底什么是湿气。湿气是中医的术语,西医是没有湿气的说法的,不过湿气重导致的疾病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涵盖了西医各个系统的疾病,那么下面给大家讲解一下中医如何认识湿气(包括湿气的本质、湿气的危害、湿气形成的原因)、湿气有哪些表现以及湿气可以导致哪些疾病、寒湿与湿热的鉴别。 一、中医如何认识湿气: 生理状态下人体内有很多的津液,津液包含非常的广泛,除了脏腑所藏的精和运行于血管中的血,其他人体内的液体都称为津液,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并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津液有滋养肌肉、皮肤、五官、筋脉、骨节、脏腑、脑、髓等的作用,所以津液对于人体非常的重要。津液运行正常可以起到滋养人体的作用,一旦津液运行失常,就会聚集在局部成为湿气,所以湿气的本质就是运行失常的津液。 上面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湿气,下面来讲讲湿气的有什么危害,一方面湿气的形成消耗了人体正常的津液,从而导致的人体津液的亏虚而使机体失去滋养;另一方面湿气形成之后会阻滞局部的经络,从而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影响了局部经络和脏腑的正常功能。 下面再来谈谈湿气形成的原因,因为只有知道了湿气形成的原因,才能做到预防湿气的生成,以及为治疗湿气提供明确的方向。想知道湿气形成的原因,首先得知道正常津液的代谢过程,津液的代谢比较复杂,涉及了多个脏腑的共同参与,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提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 这句话是对津液代谢比较经典的论述,提到了津液主要来源于饮食,先后通过了胃、脾、肺、膀胱等脏腑,从而使津液输布于人体全身,五精并行指的是五脏均参与了津液的代谢;《黄帝内经》还提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进一步明确了脾在湿气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黄帝内经》还提到:“肾者水脏,主津液”,明确了肾在津液代谢中的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在津液的代谢和输布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脏器是肺、脾、肾;另外肝主疏泄,对调控全身气机顺畅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气行则水行,所以肝在津液代谢过程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湿气的形成往往和肺、脾、肾、肝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很大关系。 以上所说的主要是湿气形成的内在原因,外在原因就和饮食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长期居住阴冷潮湿环境、饮食油腻、熬夜、运动少、淋雨涉水都是湿气侵入人体的外在原因。 二、湿气重的表现以及湿气可以导致哪些疾病: 湿气由于可以影响局部经络、气血的运行,所以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局部气血不通、脏腑功能失调,根据湿气停留部位的不同,可以表现为不同症状和疾病,所以湿气的表现可谓千变万化。 1. 湿气停留于脑:《黄帝内经》形象的描述为“因于湿,首如裹”,首就是头的意思,裹就是被什么东西包裹的意思,提示湿气停留于脑部可以出现头脑像被东西包裹一样沉重、紧绷不适,并可伴有头晕、头痛、容易犯困、总想睡觉、失眠等。对应西医的疾病常见有血液粘稠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等。 2. 痰湿停留于肺:可以表现为咳嗽咳痰(痰常常比较粘稠),喘气,喉中痰鸣。对应西医的疾病常见有支气管炎、慢阻肺等。 3. 痰湿停留于心:可以表现为心慌、胸闷。对应西医的疾病常见有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4. 湿气停留于脾胃:可以表现为胃胀、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大便粘、口臭等。对应西医的疾病常见有胃炎、肠炎、肠道功能紊乱等。 5. 痰湿停留于经络、肌肤、关节:可以表现关节疼痛、僵硬,水肿,皮肤出油多,皮下脂肪多,肢体困重等。对应西医的疾病常见有关节炎、肾炎、肾病综合征、肥胖等。 6. 痰湿停留于胞宫:可以表现为月经不调、白带多、小腹痛,甚至不孕。对应西医的疾病常见有多囊卵巢综合症、盆腔炎等。 7. 痰湿停留于咽喉:可以表现为咽喉异物感。 除以上表现之外,湿气重多为厚腻苔,脉弦或滑或濡。以上为湿气重的典型表现,除以上表现之外古代医家还记录了一些湿气重相对少见的表现,也不能忽视。 如《黄帝内经》记载:“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指长期接触水或居住在潮湿环境中的人,会导致湿气侵入肌肉,导致肉痿,表现为肌肉麻木无力。《黄帝内经》还记载:“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指湿热可以导致肌肉抽搐和无力。 《黄帝内经》还记载:“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干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首先提到了吃的太油腻容易生湿,并且可以发为消渴(多对应西医的糖尿病),这句话也对部分糖尿病患者从脾湿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湿气可以导致口干,不过湿气导致的口干多是渴而不多饮,此特征可以与其他原因导致的口干相鉴别。 三、寒湿与湿热的鉴别: 湿气与寒气相结合称为寒湿,湿气与热气相结合称为湿热,寒湿与湿热治疗有着很大的区别,湿热祛湿的同时需要配合清热泻火的药,寒湿祛湿的同时需要配合温阳散寒的药,所以将寒湿与湿热区分开来是非常重要的。 寒湿除了以上湿气重的表现外,还有怕冷,遇寒关节疼痛加重,或遇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痰多为白色清稀的,小便清,舌苔白腻,脉多缓、紧。 湿热除了以上湿气重的表现外,还有怕热,遇热出汗多,口干口苦口臭,大便臭秽,大便有排不干净的感觉,小便黄赤,或有尿频尿急尿痛,小腹胀痛,或黄疸,容易烦躁,手足心发热,舌苔黄腻,脉数。 不过临床中有一部分人并不是单纯的寒湿或湿热,而是寒湿与湿热错杂的情况,这种治疗起来就相对更困难一些。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149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遗精的原因及辨证分型

很多青中年男性在睡觉时不自主的有精液排出,因为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就会比较紧张。其实遗精分为生理性遗精和病理性遗精,如果是生理性遗精,属于正常现象,没必要太紧张;如果是病理性遗精,就需要治疗。再就是谈到遗精,很多人本能就会想到用一些补肾固精的药物,对于单纯体虚所致的遗精,用补肾固精的药会有帮助;但对于一些实证所致的遗精,单纯的补肾固精不仅没有帮助,反而容易闭门流寇,导致实邪不能排出,而加重遗精甚至引起一些其他的问题。所以下面就科普一下遗精相关的知识。 一、遗精的定义: 遗精是男性在青春期后,在没有性生活或手淫的情况下,睡眠过程中精液自行排出。生理性遗精,指的是因长时间没有性生活或手淫,偶尔出现精液自行排出的现象,频率为一个月 1-2 次或几个月 1 次,并且遗精前后身体未感明显不适,这种情况中医称为“精满则溢”,如《医方选要》中记载“壮年气盛,久节房事,经络壅滞而遗者;乃旷夫满而溢也”,是正常现象,不需要治疗;病理性遗精,指的是每个月遗精超过 3 次及以上,或遗精后出现小腹不适、排尿不适、腰酸痛、疲劳乏力、头晕心慌气短、阳痿早泄、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种情况需要治疗。如果在做梦的时候出现遗精,称为梦遗;如果在清醒的状态下精液自行排出,称为滑精。 二、遗精的病因: 1.中医对遗精病因的认识: 遗精多由于性生活或手淫太过频繁、思虑或焦虑过度、劳累、受到惊吓、大量饮酒、食用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所致。《证治汇补》记载:“遗精之主宰在心,精之藏制在肾,凡人酒色过度,思虑无穷,致真元下渗,虚火流行,精气滑脱”,提出酒色过度、思虑太多导致遗精;《普济方》记载:“喜怒多劳,忧愁思虑,嗜欲过度,起居不常遂致心火炎上而不熄,肾水散浸而无归,上下不得交养,心肾受病,令人遗精白浊”,提出情绪波动太大、劳累、思虑过度、欲望过度、生活起居没有规律,容易出现遗精;《黄帝内经》中记载“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提出恐惧会导致遗精。 2.现代医学对遗精病因的认识: 现代医学来说,遗精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最常见的是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所致,比如前列腺炎、精囊炎、尿道炎、包皮炎等因素所致;另外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也是导致遗精的常见原因;还有一部分遗精是由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所致。 三、遗精的中医辩证分型: 1.肾虚证: 《黄帝内经》记载:“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提出了肾脏是封藏精液的器官;《诸病源候论》记载:“肾藏精,今肾虚不能制精,则梦感动而泄也”,提出肾虚之人容易遗精。肾虚所致的遗精又分为以下三种证型,分别是心肾不交证、肾阴虚火旺证、肾阳亏虚证。 1.1 心肾不交证: 《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记载:“肾,水脏也。心,火脏也......心必得肾气以滋养,肾必得心火而温暖,如人梦遗精泄为心肾不交” 提出心肾不交是导致遗精、梦遗的常见原因。 典型表现:多是梦中遗精,多伴失眠多梦,性欲较强,心中烦热,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容易心慌,容易受到惊吓,记忆力减退,口干舌燥,小便短赤,舌红,脉细数。 1.2 肾阴虚火旺证: 肾阴虚容易生虚火,虚火扰动精室,就容易出现遗精、梦遗等情况。 典型表现:频繁遗精,精液偏黄,多伴性欲亢进,早泄,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体型偏瘦,手足心发热,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容易上火(如口腔溃疡、牙龈肿痛、长痘、咽喉肿痛等),舌质红,少苔或舌苔剥脱或镜面舌或地图舌,脉细数。 1.3 肾阳亏虚证: 《扁鹊心书》记载:“可知精之不固,由于阳气不密,肾气虚脱,寒精自出,则温补下元为得法矣”。提出肾阳亏虚容易出现遗精。 典型表现:频繁遗精,精液清稀,多伴性欲减退,勃起不坚,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容易出汗,尿频而清,口淡无味,大便软,舌质淡白,水滑苔,舌边齿痕明显,脉沉。 2.湿热内阻证: 《古今医鉴》记载:“夫梦遗滑精者,世人多作肾虚治......殊不知此证多属脾胃,痰火湿热之人多有之”;《张氏医通》记载:“脾胃湿热之人及饮酒厚味太过......多致不梦而遗泄”。《景岳全书》记载:“凡所注恋而梦遗者......因湿热之邪而梦遗者,此脾肾之火不清者也”,都提到了湿热导致遗精。 典型表现:频繁遗精,精液偏黄,多伴尿频尿急尿痛,尿灼热感,小腹胀痛,腰部胀痛,阴囊潮湿,口苦口黏口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现代医学检查多发现有前列腺炎、精囊炎等疾病。 3.心脾两虚证: 《景岳全书》记载:“有值劳倦即遗者,肝脾之弱也”;“有因用心思索过度则遗者,此中气不足,心脾之虚陷也”。 典型表现:频繁遗精,精液清稀,多伴心慌头晕,容易疲劳,失眠多梦,健忘,食欲减退,面色萎黄,畏寒肢冷,容易出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肝火亢盛证: 《张氏医通》记载:“肝热则火淫于外,魂不内守,故多淫梦失精”,提到肝火亢盛容易导致梦遗。 典型表现:多为梦中遗精,精液偏黄,多伴性欲亢进,心烦失眠,情绪暴躁,面红目赤,头胀痛,口干口苦,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以上仅仅是介绍了遗精比较常见的证型,并不能包含临床所有遗精的证型,有一部分人属于肝郁气滞证、痰湿内阻证、瘀血内阻证等,也有一些人出现同时兼有几个证型表现的,比如肾虚兼有湿热等,需要同时兼顾不同的情况,如《石室秘录》记载:“如病人梦遗者......盖肾水耗竭,上不能通于心,中不能润于肝,下不能生于脾土,以致玉关不关,无梦且遗......法当大剂补肾,而少佐以益心、益肝、益脾之品,自然渐渐成功,不止而止也”“人病梦遗者,若不补其五脏......久则不须梦而自遗”,提出同时调理五脏以治疗遗精。 且中医治疗疾病强调治病求本,不能看到遗精就只用固精的药物,如《石室秘录》记载:“人病梦遗者,若不补其五脏,而惟是止涩之......久则不须梦而自遗”,提出滥用固精药容易加重遗精;《石室秘录》还记载:“况梦遗原无止法,愈止而愈泄,不若补其阴气,纵或走泄,亦不野狼狈,何必补涩而后不走失乎”,强调调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和滥用补涩固精药的危害。当然遗精也不是完全不能用固精的药,但需要在治疗病因的基础上,少量加固精药物。 遗精的证型分布和年龄也有一定关系,一般青少年和中青年者以心肾不交、肾阴虚火旺、肝火亢盛、湿热内阻为主,中老年者以肾阳亏虚、心脾两虚为主。 遗精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人情况给予个体化的治疗。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14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中医是如何认识尿频的?

上一篇文章谈到了每天小便多少次算尿频,以及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了尿频常见的病因有哪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之前的文章),今天这篇文章谈谈中医对尿频病因病机的认识,只有理解了中医对尿频病因病机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指导中药、针灸等方法治疗尿频。 首先我们来看看古代的权威医书和名医是怎么认识尿频的: 《黄帝内经》记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本段阐述了体内水液代谢的过程,明确提出了水液代谢与脾胃、肺、肾、膀胱密切相关,当然五经还包括心与肝,尿液是水液代谢的产物,所以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出现异常都可以导致尿频。 《黄帝内经》:“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提出了尿频的主要病位在膀胱。 《黄帝内经》:“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提出了感受风寒之人出汗之后又吹风,出现了尿频和排尿不畅的情况。 《黄帝内经》:“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提出了中气不足会导致小便的问题,包括尿频。 《诸病源候论》:“小便数者,膀胱与肾俱虚,而有客热乘之故也。肾与膀胱为表里,俱主水,肾气下通于阴,此二经既虚,致受于客热,虚则不能制水,故令数,小便热则水行涩,涩则小便不快,故令数起也”。提出了尿频可以由肾和膀胱亏虚加上感受热邪所致,表现为尿频和排尿不畅。 《金匮要略》:“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消渴指的是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多类似现代医学的糖尿病,这里提出消渴病尿频可以用肾气丸,肾气丸是温补肾气的基础方,提示肾气不足是导致消渴尿频的常见原因,即使没有消渴,单纯的肾气虚所致尿频用肾气丸也有良好的效果。 《脾胃论》:“脾胃之虚,倦怠嗜卧,四肢不收……大便不调,小便频数”,提出了脾胃亏虚,会出现尿频并伴有神疲乏力,大便稀溏。 总结一下,尿频临床既可以见于实证,也可以见于虚证。 实证多见于下焦湿热,湿热蕴结于下焦,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从而导致膀胱约束不利而出现尿频。如果湿热久结,没有及时治疗,会影响局部气血的运行,从而出现瘀血与湿热互结,所以对于久病往往需要加活血化瘀的药物。现代一些名老中医认为肝气不舒、肝郁化火也是导致尿频的常见原因。 虚证多见于肾气亏虚,无力气化,封藏失职,不能制约,从而出现尿频;也可以见于气虚下陷,固摄无力,从而出现膀胱气化不利,不能制约,从而出现尿频。 后面会继续谈到尿频的中医分型论治和常用治疗尿频的中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64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哪些体质的人容易尿频?中医如何调理尿频?

前面两篇文章谈到了尿频的常见病因,包括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于尿频病因的认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之前的文章),今天谈谈哪些体质的人容易尿频,每种体质的人具体有哪些表现,该如何调理。 1. 下焦湿热: 分析:下焦有湿热,会影响膀胱正常的气化功能,导致尿频的出现;且湿热久留,未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影响气血运行和伤及正气,出现瘀血和体虚的情况,从而出现湿热夹瘀、夹虚的复杂情况。 典型表现:尿频尿急尿痛,或尿灼热感,或小腹胀痛,或排尿不畅,且多伴有口苦、口粘、口臭,久则伴口干舌燥,或口渴但不想喝水,或大便粘滞不畅,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 常用代表方:八正散加减治疗。 常用中药:瞿麦、萹蓄、灯芯草、大黄、车前子、栀子、蛇舌草、败酱草、泽泻、滑石、蒲公英、土茯苓、苦参等;若夹瘀可以加丹皮、赤芍、丹参、川牛膝、桃仁、泽兰、王不留行等;若夹气虚可加黄芪、党参、白术;若夹阴虚可加熟地、山茱萸;若夹血虚可加当归、白芍;若夹阳虚可加淫羊藿、肉苁蓉等。 2. 肾气亏虚: 分析:肾主水液,助膀胱气化,如果肾气亏虚,则气化无力,从而出现尿频。 典型表现:尿频,尿不尽,尿无力,严重者尿失禁,小便清亮,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或性功能减退,或面色无光泽,或记忆力减退,或头晕目眩,或耳鸣,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尺脉弱。 治疗原则:温补肾气。 常用代表方:金匮肾气丸、缩泉丸加减。 常用中药:制附子、肉桂或桂枝、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益智仁、乌药、桑螵蛸、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补骨脂等;合并湿气可加车前子、猪苓、薏苡仁等。 3. 肾阴虚火旺: 分析:肾阴不足,同样气化功能会减弱,虚火下扰,也容易出现尿频。 典型表现:尿频,尿黄,或尿无力,或尿灼热感,或尿痛,腰膝酸软,或口干舌燥,或大便干结,或手足心发热,或身体燥热,或心烦失眠,或口腔溃疡,舌红少苔,或舌苔剥脱,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补肾阴,清降虚火。 常用代表方:知柏地黄汤加减。 常用中药:熟地、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知母、黄柏、淡竹叶、女贞子、五味子等。 4. 中气不足: 分析: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同样会出现气化不利而出现尿频。 典型表现:尿频,尿不尽,尿无力,小便清亮,气短乏力,容易犯困,或小腹下坠感,或食欲减退,或大便稀溏,或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疗原则:补益中气。 常用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中药: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菟丝子、益智仁、山药等。 5. 肝气郁滞: 分析:肝经巡行于阴部,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异常也容易导致尿频。肝气郁滞时间久容易合并瘀血。 典型表现:尿频尿急,小腹胀满,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或胸闷,或胁肋胀满疼痛,或口苦,或喜欢叹息,或食欲不振,或失眠多梦,脉弦。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 常用代表方:柴胡疏肝散或柴胡桂枝干姜汤或逍遥散加减。 常用中药:柴胡、白芍、枳实、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茯神、桂枝、干姜、黄芩、牡蛎、五味子等。如果合并瘀血可加王不留行、桃仁、川牛膝、丹参、赤芍、丹皮、泽兰等。 以上仅列举了5种常见导致尿频的体质和证型,临床遇到的问题不都是典型病例,经常会出现多个证型兼夹出现的情况,所以具体诊断和运用中药调理需要在中医指导下进行。 后面还会继续分享尿频的常用中药讲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64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每天小便多少次算尿频?尿频原因有哪些

有时候感觉自己小便次数多,但具体每天小便多少次算尿频呢?一般情况下,人白天小便3-6次,夜间睡眠过程中不起夜排尿或排尿次数不超过1次,每次尿量有300-500毫升,属于正常。排尿次数增多,而且每次排尿的量减少,但一天24小时总尿量正常者属于尿频。比如每天白天小便8次以上,每次尿量只有100-200毫升,24小时总尿量1000-2000毫升就属于尿频。 尿频分为生理性尿频和病理性尿频。如果喝水很多,或精神比较紧张,或天气比较寒冷较少时出现的尿频,属于生理性尿频,此种尿频不需要治疗。如果是泌尿系统感染或其他疾病导致的尿频,属于病理性尿频,就需要及时的治疗。 病理性尿频主要见于以下原因: 1.感染性尿频:多表现为尿频而每次尿量较平时减少,是最常见导致尿频的原因,多伴有尿急、尿痛、尿灼热感,尿常规检查提示炎症,常见疾病有尿道炎、前列腺炎、膀胱炎; 2.多尿性尿频:多表现为排尿次数和24小时总尿量均增加,常见疾病有尿崩症、糖尿病、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 3.神经性尿频:多表现为尿频而每次尿量少,一般不伴有尿急、尿痛等不适,尿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常见疾病有癔症、神经源性膀胱; 4.膀胱容量减少性尿频:多表现为尿频持续不缓解,普通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每次小便量较前减少。常见疾病有膀胱占位性病变、妊娠子宫增大或卵巢囊肿压迫膀胱,还有膀胱结核等; 5.尿道口周围病变:多表现为尿道旁腺囊肿,尿道口息肉或处女膜伞等刺激尿道口引起的尿频。 如果伴有血尿,就需要非常注意,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上谈到了尿频的常见原因,但由于临床的复杂性,尿频也可以见于其他原因,具体尿频的原因需要咨询专业医生并行相关的检查才能明确诊断,诊断明确才能针对性的用药。 后面还会谈到尿频的中医辨证论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63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肾虚具体如何分类?不同肾虚分别如何调理?

前面一篇文章谈到了肾虚和肾功能异常的区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前面的文章,今天这篇文章探讨一下肾虚具体如何分类,不同肾虚分别如何调理。 由于肾虚是中医的说法,现代医学并无肾虚的说法,所以必须得先了解中医肾脏具体有哪些功能,才能进一步区分不同的肾虚。中医认为肾脏主要有以下功能: 1. 肾有藏精的功能,精是人体很重要的物质基础,可以起到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滋养多个脏腑的功能,且精血同源,所以肾精不足的人常常会合并血虚; 2.肾其华在发,头发的生长同样离不开肾精的滋养,所以肾虚的人容易出现头发干枯、脱发; 3.肾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所以如果肾虚,会出现耳鸣、耳聋、大小便失调(如腹泻、便秘、尿频、尿不尽、尿无力等)的情况; 4.肾主骨生髓:所以肾虚会出现骨痛、骨质疏松、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脑为髓海,肾虚同样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反应变慢等情况; 5.肾主生长发育:从出生至青少年阶段,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都和肾精是否充足息息相关,所以肾虚会出现生长发育的迟缓; 6.肾主生殖:男性肾虚会出现性功能减退、精子质量下降甚至不育;女性肾虚会出现月经不调,甚至不孕; 7.肾主水:肾脏和体内水液代谢有很重要的关系,肾虚会出现水肿和痰湿的生成; 8.肾主纳气:肾虚会出现气短,呼多吸少的情况; 9.肾内寄元阴元阳,为脏腑阴阳之根本:故将肾脏称为先天之本,如果肾阴肾阳亏虚,会导致体内多个脏腑出现阴阳失调的情况; 10.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与膀胱互为表里经脉,通过经脉紧密联系,膀胱有贮存和排泄尿液的功能,所以肾虚会出现小便异常,如多尿、少尿、尿频、尿不尽、尿无力、遗尿、尿失禁等; 11.腰为肾之府:肾虚多会出现腰部不适,如腰酸、腰空无力、腰隐痛等。 肾病以虚证多见,实证少见,常见的肾虚可以分为4种证型,分别是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亏虚、肾气虚。下面就来讲讲这4种证型的典型症状和常用治疗方药有哪些: 1.肾阳虚证: 分析:肾阳为一身阳气的根基,有温煦全身的作用,肾阳虚多由于先天体质不足、年高久病、房事过度、长期熬夜、劳累过度、过服寒凉药物或食物、久居阴冷之地所致。 典型表现:腰膝酸软无力,畏寒肢冷,下肢更明显,容易疲乏;或肢体冷痛,或腰隐痛;或尿频而清,夜尿多,或小便无力,或小便量少;或颜面、四肢浮肿;或大便稀溏甚至腹泻、腹胀;或心慌气短,喘咳痰鸣;面色苍白或发黑;舌质淡或胖,苔白或水滑;脉沉迟无力,尺脉尤弱。或性欲减退;男性可见勃起不好、早泄、滑精;女性可见月经不调、宫寒不孕、白带清稀量多。 常用代表方:右归丸加减。 常用中药:制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等;如果腰膝酸软明显,可加炒杜仲、续断、补骨脂等;疲乏明显可加红参、黄芪、炒白术等;尿频、夜尿明显可加益智仁、乌药、桑螵蛸、覆盆子、五味子等;浮肿明显,可加车前子、茯苓、猪苓、泽泻等;大便稀溏或腹泻,可加补骨脂、炒扁豆、炒白术、茯苓、莲子、煨肉豆蔻、芡实等;气短明显,可加补骨脂、五味子、红景天、黄芪、党参等;喘咳痰鸣可加橘红、苦杏仁、厚朴等;性欲减退或男子性功能减退,可加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女子月经不调,可加艾叶、当归、川芎等。 2.肾阴虚证: 分析:肾阴是人体一身阴液的根基,具有滋养、濡润全身多个脏腑的功能,如果肾阴亏虚会出现多个脏腑出现滋养的情况,而且肾阴还有制约阳气的作用,如果阴虚不能潜藏阳气,就会出现阳气过于亢盛的表现。肾阴虚多由于先天体质不足、年高久病、房事过度、长期熬夜、劳累过度、过服辛辣温燥药物或食物、久居干燥炎热之地所致。 典型表现:腰膝酸软无力,口干舌燥,喜欢喝凉水,或腰酸痛;或燥热,手足心发热,烦躁失眠;或形体消瘦;或盗汗;或面红;或大便干结;或小便短少;或头发干枯、脱发;舌质红少苔,或舌苔剥脱,脉细,尺脉尤弱;男性可见性欲增强,容易勃起,遗精,早泄;女性可见月经量少甚至闭经,或崩漏。 常用代表方: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加减。 常用中药: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枸杞子、龟甲、鳖甲、女贞子等;如果腰酸腰痛明显,可加怀牛膝、桑寄生等;口干舌燥明显可加麦冬、天花粉等;燥热、手足心发热明显,可加知母、黄柏、地骨皮等;盗汗明显者可加桑叶、龙骨、牡蛎、浮小麦等;大便干结明显者,可加生地黄、玄参、麦冬等;烦躁失眠明显者,可加栀子、炒酸枣仁、柏子仁、龙齿等;脱发明显者,可加墨旱莲、侧柏叶、松针等;性欲太旺,可加知母、黄柏、莲子心等;遗精、早泄,可加芡实、金樱子、龙骨、牡蛎等;月经量少可加当归、白芍、川芎等。 3.肾精亏虚证: 分析:肾精主要和人体生长发育、生育功能有关,所以肾精亏虚会出现骨、脑、头发等失去滋养,生长发育迟缓,生育机能下降,成人早衰等。肾精亏虚多由于先天体质不足、年高久病、房事过度、长期熬夜、劳累过度所致。 典型表现: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身高较同龄小孩矮,囟门闭合较同龄小孩迟,骨骼萎软无力,智力较同龄小孩差。成人可表现为腰膝酸软,疲乏无力;或健忘,容易发呆,动作迟缓;或脱发,头发干枯;或耳聋、耳鸣;或牙齿松动;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尺脉尤弱。或性欲减退;男性可见精子质量下降,甚至不育;女性可见闭经,不孕。 常用代表方:五子衍宗丸加减。 常用中药: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肉苁蓉、熟地黄、黄精、龟甲等;腰膝酸软明显者可加炒杜仲、续断、怀牛膝;疲乏无力明显者可加黄芪、党参、白术等;脱发,加女贞子、墨旱莲、桑葚子等;耳鸣加磁石、山茱萸等。 4.肾气虚证: 分析:肾气有固摄的作用,如果肾气亏虚,会出现小便、精液、月经、白带、胎儿不能固摄的表现。肾气亏虚多由于先天体质不足、年高久病、房事过度、长期熬夜、劳累过度所致。 典型表现:腰膝酸软,乏力倦怠;或耳鸣耳聋;或尿频而清,夜尿多,或遗尿,或尿无力、尿不尽;或气短、呼多吸少;或自汗;舌质淡,苔薄白或水滑,脉弱,尺脉尤弱。男子可见滑精、早泄;女子可见月经淋漓不尽,白带清稀量多,或容易滑胎。 常用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常用中药:制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等;如果腰膝酸软明显,可加炒杜仲、续断、补骨脂;如果乏力倦怠明显,可加黄芪、党参、白术、升麻等;如果耳鸣明显,可加五味子、磁石等;如果尿频明显,可加桑螵蛸、益智仁、乌药;如果气短明显,可加黄芪、党参、红景天、五味子、补骨脂等;如果自汗明显,可加黄芪、白术、龙骨、牡蛎等;滑精、早泄,可加龙骨、牡蛎、金樱子、芡实、沙苑子等;月经淋漓不尽,可加黄芪、白术、海螵蛸等。 上面详细介绍了肾虚四种常见证型的典型表现、常用代表方和常用中药。不过临床常常遇到多个证型兼夹存在的情况,单一典型证型的人比较少见,所以具体诊断和用药还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特别对于基础病较多、高龄、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切勿自行用药。 后面还会介绍更多肾虚方面的知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63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腰痛是肾虚了吗?腰痛的原因有哪些?

部分人出现腰痛后会觉得自己有肾虚了,其实这个观点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因为中医确实认为肾虚是导致腰痛的常见因素之一,很多人腰痛确实是肾虚所致,或肾虚兼有其他因素共同所致,但不能就把腰痛都归结到肾虚,有一部分腰痛并非由肾虚所致,还是需要根据不同人的情况来判断。下面就列举分析一下历代医籍是如何认识腰痛的: 《黄帝内经》记载“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椎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寒乃始……风乃至……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椎痛…… ”、“太阴司天,湿淫所胜……腰脊头项痛……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腰痛”,提到了风、寒、湿、燥等外感病邪侵袭人体,会出现腰痛的症状。 《金匮要略》记载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裹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提出了寒湿所致腰痛的典型表现为腰痛,身体沉重,腰冷,像坐在水中一样,无明显口渴,小便通畅,饮食正常,腹部沉重明显像带着五千铜钱的负重感,对于寒湿腰痛的症状描述的非常形象;并且说明了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劳动后出汗,衣服湿冷未及时更换,时间久了寒湿侵袭人体而得。这个病医圣称为肾着,意思是肾被寒湿困阻之意。提出的主方甘姜苓术汤从古至今都是治疗寒湿腰痛的代表方剂,目前临床仍有很多名老中医使用本方加减治疗寒湿腰痛。 甘姜苓术汤方:炙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注:阴虚火旺者慎用本方) 清代名医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评价本方 :“按肾着汤一方,乃温中除湿之方。此方似非治腰痛之方,其实治寒湿腰痛之妙剂也。” 《黄帝内经》记载:“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足太阳膀胱之脉......上额,交巅,挟脊,循背,抵腰中”,《伤寒论》记载:“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提出太阳伤寒可以导致膀胱经经脉不通,从而出现腰痛伴发热恶寒,无汗,身体疼痛,关节疼痛,咳喘等症状,治疗以麻黄汤为主方。 麻黄汤方:麻黄、桂枝、苦杏仁、甘草。(注:阴虚火旺及汗出较多者慎用本方) 《 黄帝内经 》 记载: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 “肾之经络……贯脊至腰” , 《医学心悟》 记载 : “腰痛 ,肾虚 ,其本也 。” 均提出腰痛和肾虚有着密切的关系,肾虚确实是临床上导致腰痛最常见的原因。 《金匮要略》记载:“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提出了治疗肾气不足腰痛的代表方,八味肾气丸,后世又将此方称为金匮肾气丸,本方从古至今皆为治疗肾气不足诸症的代表方剂,时至今日在临床仍非常常用。 八味肾气丸方: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注:阴虚火旺者慎用本方) 《黄帝内经》记载:“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腰部的肌肉、腰椎、筋脉受伤,皆会引起腰痛,所以提示平时注意不要久坐、久站和久行,且《黄帝内经》有“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的记载,所以腰痛除了与肾有关,还和肝、脾有关。 《千金方·腰痛》总结了腰痛病因:“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衰,是以腰痛;二曰风痹,风寒着腰,是以腰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腰痛;四曰鬹腰,坠堕伤腰,是以腰痛;五曰取寒,眠地地气所伤,是以腰痛,痛不止,引牵腰脊痛”。药王认为腰痛的主要原因有肾阳不足、外感风寒、肾精亏虚、跌堕外伤、卧地受寒等。 且提出了治疗肝肾亏虚腰痛的名方独活寄生汤,书中记载“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也,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从古至今,独活寄生汤都是治疗肝肾亏虚腰痛的代表方,时至今日仍在临床广泛应用。 独活寄生汤方: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干地黄、人参、甘草、当归、芍药。(注:湿热痹阻者慎用) 《千金翼方》记载:“羊肉杜仲汤,治产后腰痛咳嗽方”。 羊肉杜仲汤方:羊肉、杜仲、紫菀、桂心、当归、白术,细辛、五味子、款冬花、厚朴、附子、萆薢、人参、川芎、黄芪、甘草、生姜、大枣。(注:阴虚火旺者慎用,服药期间需停止哺乳) 《丹溪心法》记载:“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痰积”,明确提示了腰痛的常见病因。 《七松岩集》记载:“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所谓实证,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侵,闪肭挫气之所碍,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痛,当依据脉证辨悉而分治之”,明确将腰痛分为虚实,虚主要为肾虚,实是外感风寒湿或外伤后导致气血不通、痰湿内阻。 《杂病源流犀烛》记载:“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同样提到腰痛是肾虚的同时感受外邪或外伤所致。 《证治汇补·腰痛》记载:“治惟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气血”,提出补肾在腰痛治疗中的治疗作用,同时腰痛初期应该去邪通经络为主,腰痛持续久应该补肾养气血为主。 《景岳全书》记载:“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遇阴雨或久坐痛而重者,湿也;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遇诸热而痛及喜寒而恶热者,热也;郁怒而痛者,气之滞也;忧愁思虑而痛者,气之虚也;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当辨其所因而治之”,明确描述了不同原因导致腰痛的典型表现,对临床诊断腰痛的原因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医宗必读》:“《内经》言太阳腰痛者,外感六气也;言肾经腰痛者,内伤房欲也。假令作强伎巧之官,谨其闭蛰封藏之本,则州都之地,真气布护,虽六气苛毒,弗之能害。惟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则肾脏虚伤,膀胱之腑安能独足?于是六气乘虚侵犯太阳,故分别施治。有寒湿、有风、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此处谈到了肾虚在腰痛中的重要地位,肾虚是腰痛的根本原因,其他风寒湿热、外伤、气血不通、痰湿都是诱因。要理解本段话需要对内经的理论有一定了解,太阳指的就是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是经过脊柱和腰的,所以膀胱经受邪气血不通就会腰痛,而肾虚会导致人体对外邪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容易感受外邪而发生腰痛,作强伎巧之官指的就是肾脏,闭蛰封藏指的肾藏精的功能,州都之地指的是膀胱,而各种欲望太过是耗伤的重要因素。 《普济本事方》记载:“腰痛,遍药不效,乃灸肾俞而愈”,提出了艾灸也是治疗腰痛的重要方法。 综合以上医籍对腰痛的认识,可以总结出,腰痛的根本是肾虚,而感受风寒湿燥等外邪、以及情绪导致的气滞、外伤导致的瘀血都是腰痛的重要诱因。 现代医学来说,腰痛多见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腰椎骨质增生症、腰椎骨质疏松、肾结核、肾盂肾炎、肾脏肿瘤、腰椎结核、强制性脊柱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泌尿系结石、带状疱疹神经痛、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63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为什么同样的疾病,对于不同的人治疗方法却不同?

平时我们去看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同一种病去看医生,医生开的药有时候却不同,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同病异治 同样的疾病,根据不同人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在中医称为同病异治,为何需要同病异治呢?因为表面上看是同一种疾病,但对于不同人,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或具体病情不同,治疗方法也需要不同。这种情况不仅仅见于中医,其实西医也是一样,就好比同是高血压,不同人去看医生,最后医生开的降压药也经常会不同。 辨证论治 中医同病异治,具体用药是以什么为依据呢?依据就是辨证论治,这个证就是所属的中医证型,证就所感受疾病的本质和根源。就好比腰痛,有的人是受凉或长期处于阴冷潮湿之地所致,这种情况就多属于寒湿影响气血运行、经络不通导致的疼痛,这时候治疗需要以疏通为主;有的人腰痛是太过劳累,房事过度,久病体虚所致,这种情况多是由于消耗过度导致的肾精亏虚,腰部经脉失去滋养所致,这时候治疗就需要以补益为主。如果不分寒热虚实,腰痛都用同样的方法治疗,往往难以有好的效果,甚至可能越治疗越严重。当然这里只是拿腰痛做了个简单的举例,所有疾病的治疗都是同样的道理,治疗用药都需要根据不同人的情况具体用药。所以没有任何一个药方,可以治疗某一种疾病的所有情况。 辨证论治方法 八纲辨证(以表里、寒热、虚实、阴阳为纲要) 脏腑辨证 六经辨证(医圣仲景的主要辨证方法)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病因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以上辨证论治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纲要和基础。只有准确的进行辨证用药才能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疗效,如果治疗方向都是错的,只能南辕北辙,治疗效果难以保证。 强调同病异治 强调同病异治,辨证论治,其实就是强调抓住疾病的根源和本质进行治疗,后面还会谈到异病同治,就是不同的疾病,为何有时候治疗方法和用药却是相同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62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寒湿、湿热、瘀血、肾虚腰痛的典型表现和调理方法

上一篇关于腰痛的文章谈到了导致腰痛的常见疾病和中医对腰痛的认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前面的文章,这篇文章谈谈寒湿、湿热、瘀血、肾虚腰痛的典型表现及调理方法。 治疗腰痛当首辨虚实,中医认为疼痛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不通则痛,另外一方面是不荣则痛。实证主要有寒湿、湿热、瘀血所致;虚证主要为肾虚,肾虚又分肾阴虚、肾阳虚、肾精亏虚、肾气虚,关于四种肾虚的鉴别前面一篇关于肾虚的文章有详细的论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还有一些是虚实夹杂的体质,在肾虚的基础上又感受了寒湿或湿热或瘀血。 1. 寒湿腰痛: 分析:寒湿侵袭人体,阻滞腰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出现腰痛,多为腰部受凉、衣物打湿未及时更换、久居寒湿之地、大量进食生冷食物所致。 典型表现:腰部冷痛且有沉重感或捆绑感,活动不利,阴雨天或天气寒冷时加重,休息后腰痛缓解不明显,或全身怕冷,或大便稀溏,或小便浑浊,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常用代表方:甘姜苓术汤加减。 常用中药:炙甘草、干姜、茯苓、白术。寒重者可加肉桂、小茴香、制附子等;湿重者可加木瓜、炒薏苡仁、苍术、独活、法半夏等;合并肾虚者可加怀牛膝、炒杜仲、补骨脂等;合并瘀血者可加川牛膝、桃仁、红花、川芎、延胡索等;疼痛重者可加川乌;如为风寒表实证所致腰痛,可用麻黄汤加减。 注意事项:制附子、川乌有一定毒性,用药需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入汤剂需久煎,需要在经验丰富医师指导下应用。 2. 湿热腰痛: 分析:湿热侵袭人体,或寒湿久郁化热,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出现腰痛,多为久居潮湿炎热之地、进食大量辛辣油腻食物或寒湿未及时治疗所致。 典型表现:腰痛伴沉重感或捆绑感,局部发热或身体燥热,暑热天气或进食辛辣油腻食物加重,部分人活动后腰痛减轻,或大便粘腻、肛门灼热,或尿痛、小腹胀痛、小便灼热深黄浑浊,或口苦口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常用代表方:四妙丸加减。 常用中药: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热重者加栀子、黄连、黄芩等;湿重者加白术、茯苓、泽泻、木瓜、萆薢、法半夏等;合并肾虚者加女贞子、山茱萸、生地黄等;合并瘀血者加桃仁、红花、丹参等;疼痛重者可加延胡索、制没药、秦艽。 3. 瘀血腰痛: 分析:瘀血阻滞经络,经络不通,出现腰痛,多由于扭伤或长时间姿势不当或久病所致。 典型表现:腰痛如针刺,疼痛部位固定,用手按压疼痛加重,白天相对较轻夜间相对较重,活动受限,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常用代表方:身痛逐瘀汤加减。 常用中药:五灵脂、当归、秦艽、川芎、香附、地龙、川牛膝、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经络不通明显者可加土鳖虫、全蝎、蜈蚣、乌梢蛇等;兼有湿气者,可加独活、木瓜、苍术等;兼有气滞者,可加柴胡、郁金;兼有肾虚者,可加桑寄生、炒杜仲、金毛狗脊、续断等。 注意事项:土鳖虫、全蝎、蜈蚣、乌梢蛇药力峻猛,且全蝎、蜈蚣有一定毒性,用药需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需要在经验丰富医师指导下应用。 4. 肾虚腰痛: 分析:腰为肾之府,肾虚不能滋养局部经脉,从而出现不荣则痛,多由于劳累、熬夜、性生活或手淫过度、久病所致。 ①肾阴虚: 腰部隐痛或酸痛或空痛,腰部或下肢无力,时发时止,口干舌燥,心烦失眠,面色潮红,手足心发热,大便干燥,舌红少苔或舌苔剥脱,脉细数。 常用代表方: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加减。 常用中药: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枸杞子、龟板胶、鹿角胶、怀牛膝。如果肾阴虚重者,可加女贞子、生地黄、白芍、当归等;合并脾虚者,可加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等;合并湿气者,可加泽泻、萆薢、木瓜等;合并瘀血者,可加丹参、赤芍、桃仁等;肾精亏虚者以五子衍宗丸为主方加减;肾虚兼外感风寒湿以独活寄生汤加减。 ②肾阳虚: 腰部隐痛或酸痛或空痛,腰部或下肢无力,时发时止,腰部发凉,热敷或按揉疼痛缓解,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全身怕冷,或大便稀溏,或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或水滑,脉沉细无力。 常用代表方:右归丸或青娥丸加减。 常用中药:制附子、肉桂、炒杜仲、鹿角胶、菟丝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肾阳虚重者,可加鹿茸、补骨脂、续断、淫羊藿、巴戟天等;合并脾虚者,可加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升麻等;合并湿气者,可加泽泻、萆薢、木瓜等;合并瘀血者,可加红花、川芎、桃仁等。肾气虚者以金匮肾气丸或参芪地黄汤为主方加减。 上面列举了中医对于腰痛的常规辨证论治思路,不过不同医生有不同经验,除了以上方剂外,还有很多方剂和中药也有治疗腰痛的作用,由于篇幅问题,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如果有比较好的治疗腰痛的药方和经验,也可在评论区留言,大家共同讨论,共同学习。 由于每个人情况不同,用药和用药剂量也会不同,具体用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特别是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高龄老人、或有基础病者,切勿自行用药。 除了药物治疗,还有一些锻炼和理疗的方法对改善腰痛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中药外敷、针灸、针刀、内热针、拔罐、刮痧、推拿、八段锦、太极、五禽戏、小燕飞、拱桥、靠墙深蹲等方法。 后面还会介绍更多疾病防治、中医中药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63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教你如何区分不同类型感冒

在季节交替,天气变化,或某种病毒、细菌流行的时候,比较容易感冒,特别对于抵抗力弱的人,经常容易出现感冒的情况,今天这篇文章谈谈到底什么情况算感冒,如何区分是哪种类型的感冒。 感冒是中医的病名,指的是感受外邪后出现以发热恶寒,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头痛头晕,肌肉酸痛,浑身乏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感冒多属于西医上呼吸道感染的范畴,是鼻腔、咽部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感冒多数为病毒感染所致,少数是细菌感染所致,所以普通感冒一般没必要吃抗菌药,如果血象等有明显细菌感染表现者才建议加抗菌药。 下面谈谈感冒的中医分型论治: 1. 风寒感冒: 典型表现:恶寒重,发热轻,咳嗽痰白清稀,鼻塞流清鼻涕,肌肉疼痛,头痛,无明显口干,喜欢喝温水,大便正常或大便稀溏,小便清,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分析:风寒感冒又分为风寒表实证和风寒表虚证,风寒表实证一般恶寒发热、头痛、身体疼痛症状更明显,且无汗、脉浮紧;风寒表虚证一般恶寒发热、头痛、身体疼痛症状相对轻一些,且有汗或汗出较多,脉浮缓。 常用代表方:风寒表实证用麻黄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风寒表虚证用桂枝汤加减;风寒兼内有寒饮咳喘明显者,用小青龙汤加减;风寒表实重兼有烦躁者大青龙汤加减;颈项僵痛明显者葛根汤或桂枝加葛根汤加减;头痛明显者川芎茶调散加减;外感风寒湿兼内有里热者,九味羌活汤加减;外有风寒内有寒湿,胃肠道表现明显者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2. 风热感冒: 典型表现:发热明显,略怕风或无怕风,头胀痛,面红目赤,咳嗽痰黄黏稠,流黄色黏稠鼻涕,咽喉干燥或肿痛,口干舌燥,喜欢喝凉水,大便正常或便秘,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 常用代表方:风热轻症兼咳嗽者用桑菊饮加减;普通风热感冒用银翘散加减;风热感冒兼咳喘明显者用桑菊饮配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3. 暑湿感冒: 典型表现:多出现在炎热的夏天,表现为发热,轻微怕风,肢体酸重或疼痛,头胀痛且沉重,咳嗽痰黏稠,鼻涕黏稠,心烦,口粘,或口渴但不想多喝水,胸闷腹胀满,或伴恶心,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小便短赤,舌苔黄而腻,脉濡数。 常用代表方: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 典型表现:经常反复感冒,稍微吹风或受凉就出现感冒,恶寒怕冷明显,伴发热,乏力困倦明显,气短,可伴咳嗽、咽喉不适、鼻塞流涕等表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而无力。 常用代表方:参苏饮加减;气虚明显,多汗者,可参苏饮配合玉屏风散加减;如果恶寒怕冷严重,属于阳虚感冒者用再造散加减。 5. 阴虚感冒: 典型表现:身体热明显,无恶寒或微恶寒,口鼻干燥,咽干咽痛,干咳,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脉细数。 常用代表方:加减葳蕤汤化裁。 感冒多数较轻,一般 3-7 天可治愈,轻微的感冒不服药多数也可自愈,对于感冒较重或抵抗力较差者需要及时用药治疗。虽然感冒多数比较轻微,但还是有少数重症,特别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惊厥抽搐,频繁呕吐,心慌胸闷胸痛喘气明显,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血压、心率较平时明显升高或降低等情况,需要及时至医院诊治。 本文主要教大家一些感冒的常识和中医对感冒的分型,具体如何用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特别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基础病较多者,切勿自行用药。 后面还会介绍一些其他疾病和中药的知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629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49条记录共5页
段超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10600 次
总文章 49 篇
在线服务患者 2113 次
患者评价 2701 个
获得锦旗 6 个
入驻时间 2018-09-13 11:10:23
段超医生获得的锦旗
已获得锦旗 6 个
医德高尚
3个
济世良医
2个
医者仁心
1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