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陈美英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3********410

陈美英

主任医师

三明市第二医院 临床心理科

可处方
99%
好评率
2689
接诊人数
0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焦虑症有哪些表现?如何应对焦虑 ?

原创:陈美英 福建三明市第二医院 心理科 【典型案例】 案例1:年近30的小易,在政府机关工作。2个月前一次开车途中突然出现心慌、呼吸困难,感觉自己快不行了,立即将车停在旁边,呼救,送入急诊科。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120次/min。约半小时缓解。1个月前休息时再次出现上述情况,感恐惧,打开窗户呼救,再次送入急诊科。此后患者怕出门,担心再次出现上述情况,渐不敢单独开车,外出需家人陪伴。 案例2:24岁的小桑,在汽车厂当工人。1年前患者在一次乘公交车过程中,突然感到胸闷、心悸、气短,遂害怕是心脏病发作,强行恳求司机让其下车。从此害怕乘车,症状逐渐加重,以至于现在不敢乘公交、出租和火车飞机,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 这究竟是怎么一种疾病呢?其实,他们都患上了焦虑症。 【专家答疑解惑】 一、焦虑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焦虑症,即通常所称的焦虑状态,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最突出的症状是焦虑,是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神经症。大多发病于青壮年期,以40岁以前发病为多见。这种病很普遍,无论何时,人群中的患病人数超过15% 。 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 二、焦虑症的病因 焦虑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认知过程、不良生活事件、生化、躯体疾病等均有关系。焦虑症的发生一般和素质有关,大多数病人平时较为敏感,易于着急和担忧,容易惊慌失措,容易产生不安全感。 三、焦虑症发作的诱发因素 焦虑症的发作通常都有诱发因素,最容易引起焦虑的原因是配偶及亲人死亡,其次是婚姻不和谐及离婚。感染、外伤以及手术等躯体因素也可诱发焦虑症。一个人所受的心理刺激越多越容易发病。 四、焦虑症常有哪些不舒服? 焦虑症指一种内心紧张,害怕,不安的体验。焦虑状态时,人往往心神不定、烦躁易怒、紧张、坐立不安,有恐惧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下降、难以入睡、失眠,甚至有灾祸降临的不详预感。伴随的身体症状有:头晕、头痛、口干,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出汗、面色苍白或潮红、血压升高、恶心呕吐、尿急尿频,性功能障碍及女性月经失调等。有的甚至有面肌抽动或肌肉跳动、不停地往返徘徊、捶胸撞头。 五、焦虑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焦虑症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急性焦虑症和慢性焦虑症,其临床表现不尽一致。 急性焦虑,又称惊恐发作、惊恐障碍。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几乎跟正常人一样,而一旦发作时,患者有一种说不出的内心紧张、恐惧感。急性焦虑者,起病突然,发作时可出现极度恐惧、紧张、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瞳孔扩大、大汗淋漓、晕眩昏厥、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心跳极快、四肢发麻、甚至不能控制地全身发抖出汗,病人惊恐万分,犹如大难临头、死亡将至,有濒死感或失控感的验。一次发作一般10分钟达到高峰,持续20至30分钟,常会突然发生,自行缓解。急性焦虑常常突然发作,发作时意识清楚。 急性焦虑极易误诊为心脏病发作。在突然发作时,患者往往拨打“120”急救电话,去看心内科的急诊。尽管患者看上去症状很重,但是相关检查结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诊断不明确。发作后患者仍极度恐惧,担心自身病情,往往辗转于各大医院各个科室,做各种各样的检查,但不能确诊。既耽误了治疗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慢性焦虑,又称广泛性焦虑。主要表现为:(1)情绪症状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患者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2)植物神经症状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3)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慢性焦虑症病人常处于持续的焦虑状态中,可几个星期或更长,在这段时间内病人有或轻或重的焦虑症状,如常为些小事而苦恼、自责,对困难过分夸大,遇事常往坏处着想,常无病呻吟,对躯体不适特别关注。 六、正常人的焦虑和焦虑症有什么区别呢? 正常人在面临重大事件时,如因病住院、等待手术、参加考试或紧张的人际关系等矛盾都会产生焦虑反应,这些反应是继发性的焦虑,一般随着问题的解除,焦虑症状也随之消失,它并不属于焦虑症范围。焦虑症病人的焦虑常为一些小事而紧张不安,或者虽然事出有因,但反应过重,如焦虑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为病理性的焦虑。 七、如何应对焦虑? 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惊恐发作时首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在发作期效果不佳。心理治疗主要有:支持性心理治疗、松弛治疗、心理教育、认知行为治疗、合理情绪疗法、催眠疗法等。 治疗焦虑症的关键是患者要学会放松自己紧张的情绪。大部分人在处于焦虑时,会发生某部位肌肉紧绷的现象。通过深呼吸、多运动松弛肌肉,自我疏导、自我催眠、自我放松、自我反省、转移注意、自我调节法,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自信心。 运动并保持睡眠充足是减轻焦虑的最有效方法。多运动可消除烦恼及控制紧张与焦虑的情绪。另外,经颅磁刺激疗法、营养与饮食疗法、按摩、洗热水澡、听音乐、生物反馈疗法、芳香疗法等对治疗焦虑症也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简介】陈美英系三明市永安总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现为福建省首位临床心理专业主任医师、福建省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援助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心理援助协会副会长、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省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评专家、三明市委组织部报告团宣讲员、永安市关工委报告团成员、永安市法院人民陪审员。 擅长: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青少年心理卫生、心理测验。对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失眠症、双相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多动症、抽动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临床工作20余年,接受唐登华、张仁川等督导,时长超过500小时,个案咨询超过10000个小时,团体辅导500多个小时,讲座超500场。 积极参与2006年8月福建省首次组织的桑美特大台风 、“5.12”汶川大地震、 “5.8”泰宁特大泥石流等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被授予“福建省援川医疗队先进个人”、“四川省彭州市荣誉市民”,新华网、CCTV、凤凰台等先后进行报道。 2019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20年7月被授予“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荣誉称号。

陈美英

主任医师

三明市第二医院

155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

原创:陈美英 三明市第二医院 心理科 平日里,经常会有人说自己 ”抑郁“ 了,可以说,每个人都曾有过抑郁的体验,但并不都是“抑郁症”。 抑郁,和喜怒哀乐一样,是一种正常的情绪状态,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抑郁不等于抑郁症,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通过一些化解途径较容易解决。而抑郁症则一种心理病症。从心理健康上来说,情绪低落不一定是抑郁症,但是抑郁症一定会情绪低落。 对抑郁症和抑郁的区分,法国专家让.德雷是这样说的:抑郁症是一种疾病,是与身体痛苦相似的精神痛苦。它会消耗我们的精力,让人们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了无生趣地活着,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三低”: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精力减退。 如何理解抑郁症的“三低”表现呢?情绪低落,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总是闷闷不乐,即使遇到涨工资、中大奖之类的好事也高兴不起来,一天中多数时间里无法高兴,或经常无原因的想哭。其次,就是兴趣下降,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严重时丧失原来的爱好和嗜好。如以前爱唱爱跳、爱旅游的兴趣爱好都没有一点的热情了。第三就是精力减退,也就是人显得特别累,一点精神都没有,甚至莫名其妙地出现一些身体不适感。以上的这些状况在抑郁症患者身上完全有可能出现,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千万不要误认为是闹情绪。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 1.情绪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疲乏无力,缺乏愉快感,整天高兴不起来,抑郁、悲伤、容易哭泣。 2. 长期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而不稳,尤其是容易早醒,也就是睡眠的最后一次觉醒时间明显提前。 3. 身心疲惫。没有明显原因的持续疲乏感,总是感到劳累,即使不做事也常常觉得疲劳,不想活动,休息后也难以复原。 4. 躯体不适。身体各种不舒服但医生又检查不出具体毛病。患者常常感到头部闷痛、胃肠不适、胸闷憋气、肢体乏力等。 5、思维和注意力困难。感到自己变笨了,头脑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理解力显著降低,甚至丧失,听不懂他人的话,学习或工作效率下降等。 6. 情绪波动大。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看什么都不顺眼,经常因一点小事而发火,过后又后悔,易发脾气。 7、常自责,或有内疚感,感到对不起家人,自信心下降,自我评价过低,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做得不够好。 8. 经常想到死,有自杀倾向。经常有活着没有意思的念头,经常用小刀割腕自残,甚至有自杀行为。 9、严重时可出现幻觉和妄想。即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感到周围人在议论自己,甚至想迫害自己。 以上情况超过二周,则应引起注意,考虑是否得了抑郁症,应及时去医院精神心理科寻求专业的诊治,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陈美英

主任医师

三明市第二医院

146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父母健忘,警惕老年痴呆症

原创:陈美英 三明市第二医院 心理科 【咨询台】 近一年来我妈妈做事经常丢三落四,做菜时已放过盐了,却不知道放过没有;明明锁了门出去,半路上却又觉得门没锁,这是怎么一回事? 我妈经常找不到回家的路,有好几次都是好心的邻居把她送回家的,为什么会这样? 我爸二年前开始记忆力下降,常忘记了自已现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时候,也不能正确说出自己有多少岁,有几个子女,甚至把我妈当成儿女而大闹笑话,是不是老年痴呆了? 我爸爸现在连老婆、女儿都认不出来了,甚至连穿衣、洗脸这样的日常事情也不会做,不会主动进食,吃饭要像喂小孩一样,还乱拉大小便,经常产生幻觉,时常攻击家中镜子中的影像,家里人真拿他没有办法,能不能给他安乐死啊…… 【典型案例】 案例1:患者女,67岁,高中文化,高血压病史10余年,既往突发脑卒中1次。2年前开始记忆力下降,反应变得迟钝,智能减退,言语功能下降,讲话无序,唠里唠叨,刚吃完饭后就忘记,说没吃饭,记不住孙子的名字,把子女错认为别人,难以胜任简单的家务劳动,不能正确回答自己亲人的名字与年龄,饮食不知饥饱,外出后找不到家门,性格也有改变,有行为幼稚、不知羞耻等异常表现。经常吵闹要回家,时有情绪不稳和吵闹行为,在家乱翻东西。家人送她到医院检查后,最后确诊为老年痴呆症。 案例2:黄某,男,75岁,退休前为中学老师,进行性行为异常、记忆力下降2年。 患者2年前出现反复提问,找不到自己的东西,不再理财、购物。容易发脾气,经常怀疑老伴有外遇,常常尾随老伴,固执不听劝告,认为家里人要赶自己出去,有时半夜起床和老伴吵架。不分场合与陌生人交谈隐私,唱歌。个人卫生习惯变差。近1年会把扔到垃圾桶的东西再捡起来吃;不能静坐,有时玩弄自己生殖器。家人赶紧把他带到医院诊治,颅脑MRI示:双侧额、颞叶萎缩,双侧海马体积缩小,其余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经检查后家人大吃一惊,黄老师竟然得了老年痴呆症。 【专家答疑】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同时伴随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据估计,我国现有600万左右老年性痴呆,其中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接近4.8%,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7.2%,1.3亿60岁以上的老人中,10%有轻度认识障碍,当中有15%可能发展成老年痴呆,平均生存期为5.5年。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人数,位居世界各国之首。老年痴呆症是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成了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因此,要加强宣教,让大众懂得尽早识别老年痴呆症。 所谓的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萎缩。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或逆转疾病进展的治疗药物。 老年痴呆病主要病因有三种:①阿尔茨海默病。过去称为“早老性痴呆”。②多发梗死性痴呆。过去称为“脑动脉硬化性痴呆”。③其他原因所致的痴呆。包括脑肿瘤、脑外伤、感染、中毒和代谢障碍引起的老年期痴呆疾病。 与其他躯体疾病不同,很多人把老年人健忘、变懒、有幻觉等表现,看做是“老糊涂”,并不在意。据调查显示,仅有20%的老年痴呆患者就医,很多老年痴呆患者被发现时,已处于晚期。 晚期痴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对自己有害的事情没有认知,如不知道热水会烫伤自己、不知道电能电人等,需要家人陪护,生活质量下降,给社会和家庭增添了巨大的负担。 当怀疑自己或家人有痴呆的早期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多方面的检查,尤其是神经心理学方面的检查。若能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痴呆病程是可以得到有效的延缓的。 老年痴呆症的预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饮食均衡,避免摄取过多的盐分及动物性脂肪。 第二,适度运动,维持腰部及脚的强壮。手的运动会促进脑的活力。 第三,避免过度喝酒、抽烟,生活有规律。 第四,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和肥胖等生活习惯病。早发现、早治疗。 第五,小心别跌倒,头部摔伤会导致痴呆。高龄者必要时应使用拐杖。 第六,对事物常保持高度的兴趣及好奇心,可增加人的注意力,防止记忆力减退。 第七,要积极用脑,预防脑力衰退。 第八,随时对人付出关心,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找到自己的生存价值。 第九,保持年轻的心,适当打扮自己。 第十,避免过于深沉、消极、唉声叹气,要以积极开朗的心情生活。

陈美英

主任医师

三明市第二医院

146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揭开躁郁症的面纱----躁郁症的识别与治疗

原创:陈美英 三明市第二医院 心理科 【导读】当前很多人对抑郁症、焦虑症有了更多的关注,但却很少人认识躁 郁症。躁郁症,也称之为“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有些看似很正常的人却在遭受着躁郁症痛苦的折磨,严重者经常复发甚至自杀。和抑郁症相比,躁郁症较难以治愈。早期识别、早期确诊与积极的治疗,是提高躁郁症疗效的关键。 躁郁症并不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但我们对它的认识和了解还太少。躁郁症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终身性疾病。那么,到底什么是躁郁症呢?让我们用下面的案例来揭开躁郁症的面纱。 一、【典型案例】 案例1:患者,女,26岁,职员。兴奋、话多与悲观、消极念头交替出现1年。一年前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小音开始逐渐出现整天兴高采烈,夸夸其谈,好吹嘘:“我太厉害了,最近脑子越来越灵光了。”在说话时表情愉悦,洋洋自得。爱管闲事,在单位常常主动到其他科室帮别人擦桌子、倒水,但是工作时不能专心,做事虎头蛇尾,干了半截又到别处帮忙。领导批评她时,她也满不在乎,反而向领导吹嘘:“没关系。”在家也闲不住,不停打扫卫生。特别爱花钱,乱买东西,可买回来以后根本就不用。进食尚好,但睡眠比平时明显减少。每天只睡2-3小时,但精力充沛,脾气急躁,家里人必须都听她的,稍不如意就向家人发脾气。最近2个月来情绪不佳,经常有消极想法,诉脑子反应慢,记忆力减退,觉得自己拖累家人,是一个累赘,睡眠差,觉得周围人都在用异样的眼神看她,瞧不起她,要家人不要管她,不肯接受治疗。 案例2:患者,男,18岁,学生。2年前高考失利后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没有愉快感,不想说话,动作迟缓,疲乏无力,入睡困难,早醒,没有胃口,自觉脑子笨,觉得前途暗淡,经常对身边的同学说“活着真没意思”。但不到2个月小田却完全变了。他变得非常自负常为一点小事和人争吵,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的,逢人都打招呼,自我感觉特别好,自觉思维非常敏捷,说话时眉飞色舞,意念飘忽,口若悬河、经常在别人面前吹嘘:“我很聪明,最近脑子特别好使”。可不到半个月他仿佛从天堂突然又跌进了地狱,整天闷闷不乐,不与人说话,别人和他说话也不搭理,悲观失望,自责,想死。因为这种状况反反复复,小田感觉很痛苦,经人介绍来到医院就诊。 这究竟是怎么一种疾病呢?其实,他们都患上了严重精神紊乱的一种形式----双相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 二、躁郁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躁郁症,又称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一样,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它是一种以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通常在15~24岁发病,其病因尚不明确,是一种严重的、持久的、情绪上下波动的心理疾病。因为躁郁症它较高的自杀、自伤和伤人率,所以躁郁症是按照重性精神病来管理的。 由于躁郁症的病情比较特殊,人们可以通过以下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躁郁症:患者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明显的心境高涨与情感低落,其中心境高涨至少持续一周以上,情感低落至少持续两周以上,并且高涨与低落是以混合或者交替的方式出现。该病一般呈周期性波动,每次发作后病情可缓期,间歇期间精神活动完全正常,一般不表现人格缺损。 躁郁症临床症状复杂,发作形式多样,兼有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两种主要表现,可在同一病人间歇交替反复发作,也可以一种状态为主反复发作。其特征是一阵阵疯狂和抑郁交替发作。患者的情绪总是不受控制地在“躁”与“郁”之间转换、摆荡,像坐过山车一样情绪忽高忽低,又像坐在翘翘板忽上忽下,病人常常处于不正常的躁狂激动状态,心境高涨的是时候会兴奋激动,一味地表现自我,精力旺盛,喋喋不休,对一切都充满激情,甚至可以24小时不休息或者不睡觉。情绪低落的时候会非常的悲观,或昏睡、或颓废抑郁,对自己和生活感到绝望,不修边幅,不愿见任何人,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为抑郁症、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所以要注意区分。 三、如何鉴别躁郁症? 1、抑郁症。一般躁郁症患者在轻躁狂发作的时候,往往情感高涨,精力旺盛,自我感觉良好。患者常常会和医生说:我前一段感觉特别好,不管做什么效率都特别高,你能让我恢复到那个时候的好状态吗?然后当他们处于抑郁的时候就会说:我很痛苦,什么事都做不了,浑身难受,活着真没有意思。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躁郁症与抑郁症治疗原则不一样,应加以鉴别。两者有一些相同的部分,其中包括持久的情绪低落、感到空虚、对以前活动丧失兴趣,经常性哭泣、注意力下降、精力不足、负罪感、感到绝望无助、失眠、社交退缩,自残等。但是也有跟抑郁症不同的,躁郁症一般发病年龄较早,具有周期性,发病期有过度的兴奋,伤人毁物,心境的快速变化,发病间歇期状态完全正常。 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躁郁症会有躁狂或者轻躁狂的状态。具体表现为情绪的高涨或者易激惹,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有的时候他们感到非常的幸福,甚至自我陶醉。部分患者会易怒,脾气非常暴躁,人际关系紧张,看什么都不顺眼,遇到一点小事都可能会与人发生冲突。 2、青春型精神分裂症。躁郁症还需要与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相鉴别。两者虽然都在青年期起病,表现为兴奋话多。但后者常有行为怪异、语言错乱、思维与情感不协调等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不协调的表现,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损。而躁狂发作是在情感高涨的基础上出现的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行动情感和环境协调一致。 四、患了躁郁症该怎么办呢? 早期识别、早期确诊、积极的治疗是治疗躁郁症的关键。由于躁郁症患者在轻躁狂发作时情感高涨、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一般不会主动就医;而到了抑郁发作就诊时又容易忽略之前的躁狂症状,因此这部分患者常被漏诊或被误诊。双相情感障碍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得其在最终获得确诊之前往往会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物质滥用等。双相障碍是一种终身的、慢性情感障碍,因误诊率高(美国69%、欧洲30%)、不依从性高、反复发作等特点,为临床诊治工作增加乐难度。据统计有三分之一的躁郁症患者,从首次发病到最终确诊,一般需要8到10年的时间。由于躁郁症患者很容易伤人或者自伤,绝大部分患者需要及时住院治疗。 五、如何治疗躁郁症? 治疗躁郁症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举。 躁郁症需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主要采取综合性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专业系统的心理治疗,以提高疗效,改善治疗依从性,预防自伤自杀,防止病情复发,提高社会功能。 1、药物治疗。在发病期药物治疗一定要遵循"足量、足疗程"的治疗原则。治疗疗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治疗。鉴于躁郁症反复发作的特点,足量足疗程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急性期痛苦,改善远期预后。患者应该长期服用锂盐、卡马西平、丙戊酸等心境稳定剂进行治疗。 2、物理治疗。严重兴奋躁动者可以采用改良电抽搐治疗,加快控制病情。 3、心理治疗。不管是躁狂和抑郁发作阶段,还是缓解期。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可提高病人对自己疾病的认识,了解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加强医患之间的合作,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治疗取得更好的疗效。 经药物治疗已经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一定要做持续的心理治疗。如果不进行心理治疗,在临床治愈后患者仍会处于情绪波动的状态中,复发率极高。有统计说90%的患者会复发,有超过一半的患者可能会死于自杀。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疗法和家庭治疗。 六、除了专业的治疗以外,患者及家属可以做些什么呢? 1、家庭支持。要想有效的预防复发,家庭支持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成员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人之间要好好说话,不要和说刺激的话语,要鼓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并保证充足的睡眠,积极配合治疗。 2、注意季节变化。在季节变化的时候,尤其是深秋到第二年春季开春,这段时间是躁郁症的抑郁高发期,要提防患者出现自杀行为。夏季是躁狂的高发期,需要的是减少刺激,避免鸟氨酸,精氨酸这类可能加重病情的食物。

陈美英

主任医师

三明市第二医院

145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身体东痛西痛,竟是抑郁症作怪

原创:陈美英 福建三明市第二医院 心理科 在门诊,常常会有这样的患者,他们老是说自己头晕、胸闷、肠胃不好,身上东痛西痛,看了好多医院,做了很检查,也吃也不少药,但总不见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典型案例】几经折腾才查出病因的“浑身疼痛” 二年前,童阿姨从自己热爱的幼儿园教师岗位上退休了。本来性格开朗、爱唱爱跳爱旅游的她却时常感到头晕目眩,肩背部肌肉疼痛,逐渐地,全身肌肉都酸痛起来,浑身不舒服,到综合医院骨科、神经内科多次求诊,生化、免疫、心电图、肌电图、CT、核磁等等多种检查都做了,各项检查均没有发现身体有任何生理上的毛病。但浑身疼痛依然疼痛,医生只好给她开了药,但服用了后仍然没什么明显效果。 见她整天抑郁寡欢,什么事也不想做,连平时最喜欢的事都打不起精神,丈夫特意带她去海南旅游,想通过轻松的旅游生活让她感到开心一点,谁知开心的旅游生活却丝毫提不起她的兴趣,更无法帮她解除疼痛带来的痛苦,她依然感到全身肌肉疼痛,真想一死了之。 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童阿姨来到了我的心理科诊室。满脸忧伤的童阿姨哭丧着脸对我说,退休后本应享清福的自己为何会遭受着病痛的折磨,是不是前辈子造了什么孽呀。一年多来,浑身乏力、疲劳、头痛、头晕目眩、后脑勺发木、咽喉堵、胸闷、背部酸痛不适、四肢发麻疼痛、失眠,食欲减退,情绪低落,爱哭泣,不愿见人,总觉得活的太累,见什么都烦,经多家医院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多种治疗亦无效,因此情绪更加低落,丈夫也时常请假陪自己到处求医,反复检查自己的疼痛问题。她想,疼痛的问题解决了,心情也就好了,一切就能回到正常。然而,往返于各家综合医院进行的各种检查,结果都和以前一样没有任何异常,而全身肌肉疼痛的问题持续困扰着她。由于疼痛日渐加重,不能忍受,多家医院治疗仍无效,而更感悲观绝望,焦虑恐惧,惶惶不安,以为患了“不治之症”,真想一死了之。这究竟是得了什么怪病呢? 童阿姨总唠叨过去的事情,认为自己过去做的事不对,“我现在算什么人呢,在家不会干家务活,整天东痛西痛哪里都不舒服,做米饭煮菜都常常弄不熟了,活着真没有意思啊,脑中反复出现跳楼自杀的想法,但又想跳楼自杀后名声不好,会影响孩子的前途,希望去医院打一针,想“安乐死”。 会谈中医生发现童阿姨起病时就有情绪低落、无愉快感、头痛、失眠,有时在上床2-3小时也不能入睡,且逐渐出现食欲明显下降,体重减少,疼痛加重,故考虑童阿姨是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隐匿性抑郁症。医生的诊断结果让她十分的惊讶:我怎么会得抑郁症呢? 经过一段时间得心理治疗及抗抑郁药物的系统治疗,童阿姨情绪明显好转,躯体疼痛的症状也很快得以缓解,她得心情非常愉快,又重新找回爱唱爱跳爱旅游的美好生活。 【专家答疑解惑】 隐匿性抑郁症是指在抑郁发作中,有显著的躯体症状与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而缺乏相应的躯体疾病可以解释,躯体症状甚至掩盖了情绪症状。1970年首次被命名。隐匿性抑郁容易被混淆,在成人不典型抑郁中最常见。 隐匿性抑郁成人多见,发病年龄大多在36~64岁,尤以中年女性为多。男女比例约为1:2。这种病人阅历很多,已经被社会化,会顾面子、顾形象,或顾业绩、顾前途、顾他人的评估,症状会被隐匿。 隐匿性抑郁病人具有功能症状和躯体症状, 而心理症状不明显。其躯体症状各种各样,其中以消化系统、心血管症状和疼痛症状最为常见,其次是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或持续的各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胃部不适、恶心、无食欲等,易误诊、漏诊,直至发生自杀行为才引起重视。 隐匿性抑郁容易被混淆。国外报道该病误诊率高达50%,国内误诊率也很高。易误诊为其它疾病,如血管性头痛、胃痛、甲状腺功能亢进、关节炎、神经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在隐匿性抑郁症的自杀患者中,症状大多以关节、肌肉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或酸痛不适为主,也可表现为乏力、慢性疲劳、头晕目眩、四肢沉重或头胀。 据 统计,在综合医院、基层医院中,不典型抑郁60%没有被识别,95%得不到治疗,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因此,应该学会识别隐匿性抑郁症,以预防自杀企图和自杀。在临床上如果遇到症状繁多、原因不明的躯体不适或不能治愈的躯体不适为主的疾病者,同时伴有强烈的自杀观念,应考虑隐匿性抑郁症的可能,及时去医院心理科就诊才能得到有效和准确诊疗的机会,重现美好生活。

陈美英

主任医师

三明市第二医院

145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容易被误诊的焦虑症

原创:陈美英 三明市第二医院 心理科 在综合医院,无论在门诊还是在病房,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不少这样的患者,他们有着与现实状况不相符的持久性或阶段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明显的胸闷、胸痛、心悸等各种各样躯体不适的症状,但做各种相应的检查,却找不到与症状相符的器质性疾病或者原发的器质性疾病,且自我症状与疾病严重程度不相符。患者常因不适的躯体感知或伴有其他躯体症状而于发病的第一时间就诊于综合医院的急诊科、神经内科、心血管科、消化科等。由于目前大部分医生对本病缺乏认识, 多按躯体疾病查治,往往极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甲状腺功能亢进、颈椎病脑供血不足等疾病。 【典型案例】极度恐惧紧张,原来是焦虑症 小王是一家合资企业的部门经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因销售业绩不佳,他的心理压力剧增,心情烦躁,经常失眠。一个多月前的一个夜晚,他半夜突然惊醒后感到极度恐惧、紧张、大汗淋漓伴有明显的胸闷、气短、窒息感、头晕,心痛,胸前区压榨感、心跳加快,颤抖,有濒死恐惧和失控感等痛苦体验。120出诊送到医院急诊科,应用硝酸酯类、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疗效不佳,仍有较频繁发作,但发作间歇期精神、体力基本正常,除因害怕再次发作外,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不同程度焦虑、失眠。 经心电图、血生化全套项目、血尿常规、胸部X线以及心脏多普勒超声等多方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此后,他一直闷闷不乐,反复出现明显胸痛、发作性胸闷, 在1个月内有了3次惊恐发作的经历,每次发作就急忙就诊于急诊科、心内科。他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十分痛苦,总害怕再发作,反复到医院进行各种检查却没发现任何的问题。几经周折,最后辗转到医院的临床心理科门诊,医生诊断他为惊恐发作,给于抗焦虑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病情稳定,随访半年未复发。 一、 焦虑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焦虑症即通常所称的焦虑状态,全称为焦虑性神经症。它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 焦虑症最突出的症状是焦虑,是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种神经症,这种病在国外很普遍。我国诊断的神经衰弱中,有相当一部分在西方国家也被诊断为焦虑症。发病于青壮年期,以40岁以前发病为多见。 焦虑状态时,人往往易怒、紧张不安,有恐惧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下降、难以入睡、失眠;伴随身体症状,头晕、胸闷、心悸、呼吸急促、疼痛、出汗、消化不良、肠胃功能紊乱。焦虑是一种心理现象,适度焦虑是有益的而过度焦虑则会成为一种疾病。 一般被认为的焦虑可细分为不同的病症,如惊恐障碍、社交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广泛焦虑、强迫症,但他们都有一些相同的症状。一般将焦虑分为两种类型: 急性焦虑,又称惊恐发作;慢性焦虑,又称广泛性焦虑症。其临床表现不尽一致。 急性焦虑者,起病突然,患者有一种说不出的内心紧张、恐惧感。发作时病人可极度恐惧、紧张、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瞳孔扩大、大汗淋漓、晕眩昏厥、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心悸,剧烈的心跳甚至感到“心脏跳到嗓子眼”,大小便紧迫感,四肢发麻,甚至不能控制地发抖出汗,病人惊恐万分,犹如“大难临头”或“死亡将至”、“失去自控能力”的体验, 有濒死感。一般10分钟达到高峰,持续20至30分钟。常会突然发生,自行缓解。患者 在 1个月内至少有 3次惊恐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 1个月。 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竞争的加剧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压力之下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若是性格敏感、又过分注重自身变化,就特别容易出现“急性焦虑”,这种疾病近年来呈快速增长趋势,以中青年人居多。 急性焦虑者其症状与心梗阻、心绞痛很像,发作时 患者会感到莫名的恐惧,由于还伴有心脏 疼痛、胸口憋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常常给人一种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假象。常易误诊为心脏病等急性躯体疾病。如果病人常常出现心脏突然疼痛、全身大量出汗,甚至极度恐惧、紧张、呼吸困难,心跳极快甚至感到“心脏跳到嗓子眼”,到医院检查,心脏却没问题,就要考虑由于“高压”引起的急性焦虑。 慢性焦虑者,较急性焦虑更为常见,与外界不相称的紧张不安、恐惧惊慌的情绪,伴有躯体不适的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是一种自己不能控制的,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患者的社会功能常常受损,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病程至少已6个月。 焦虑症轻的患者,常常不能面对各种社交场合失去朋友,容易丧失学习、工作、升迁机会。严重者可影响家庭关系,甚至可以导致功能残疾。 二、焦虑症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1、心脏疾病:惊恐发作时出现的胸痛、心悸、出汗等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通过查体、发作时间、诱发因素及心电图检查可以鉴别。值得注意的是二尖瓣脱垂时可伴惊恐发作。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伴发的焦虑症状,经过治疗,焦虑症状随甲状腺功能的恢复而改善。持续存在的焦虑,应考虑为慢性焦虑症。 3、癔症:癔症的情感发作易与惊恐发作相混淆,前者具有浓厚情感色彩,哭笑无常,情绪多变;后者以强烈而不能自控的焦虑、紧张为主要特征。 4、抑郁症:常伴有焦虑。抑郁症以情绪低落、兴趣索然,自我感觉不良、自我评价低,能力降低及消极观念等为主;焦虑症则以预感到未来不幸或实际不存在的威胁将至而紧张、恐惧。 焦虑症易误诊为: 1. 心肌炎:但没有心肌酶谱的改变 ;2. 阵发性心动过速:原因不明;3. 心脏神经官能症;4. 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5. 更年期综合征;6.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包括心脏、胃神经症、各器官神经症;7. 神经衰弱。 三、焦虑症应如何的治疗? 目前焦虑症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措施为药物治疗,主要为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类)和抗抑郁药物。传统的抗焦虑药物为苯二氮类,如劳拉西泮、阿普唑仑。虽然苯二氮类是治疗焦虑的常用药, 但由于这类药物可以引起过度镇静、易成瘾、容易出现戒断症状和精神运动性损害等,已经不作为一线药物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安全性较好的新型抗抑郁药,即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 焦虑症的治疗还可积极辅予心理治疗。①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要以同情的心情去关心体贴患者,对疾病的性质加以科学的解释,使患者认识疾病的本质,解除其心理负担,增强治疗信心。②精神分析治疗:因为精神分析学把焦虑症的起因归结为压抑的无意识冲突,所以,焦虑症的精神分析治疗,就是帮助患者领悟出他们内在心理冲突的根源。③行为治疗:如放松训练、系统脱敏技术。④认知治疗:改变患者的认知方式。⑤鼓励病人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包括听轻松音乐、打球、跳舞,能迅速减轻焦虑。

陈美英

主任医师

三明市第二医院

146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揭开焦虑症的面纱

原创:陈美英 三明市第二医院 心理科 【典型案例】 案例1:患者,女,38岁,公务员。2个月前一次开车途中突然出现心慌、呼吸困难,感觉自己快不行了,立即将车停在旁边,呼救,送入急诊科。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120次/min。约半小时缓解。1个月前休息时再次出现上述情况,感恐惧,打开窗户呼救,再次送入急诊科。此后患者怕出门,担心再次出现上述情况,渐不敢单独开车,外出需家人陪伴。 案例2:患者,男,29岁,工人。1年前患者在一次乘公交车过程中,突然感到胸闷、心悸、气短,遂害怕是心脏病发作,强行恳求司机让其下车。从此害怕乘车,症状逐渐加重,以至于现在不敢乘公交、出租和火车飞机,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 这究竟是怎么一种疾病呢?其实,他们都患上了焦虑症。 正常人的焦虑和焦虑症有什么区别呢? 正常人在面临重大事件时,如因病住院、等待手术、参加考试或紧张的人际关系等矛盾都会产生焦虑反应,这些反应是继发性的焦虑,一般随着问题的解除,焦虑症状也随之消失,它并不属于焦虑症范围。焦虑症病人的焦虑常为一些小事而紧张不安,或者虽然事出有因,但反应过重,如焦虑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为病理性的焦虑。 焦虑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焦虑症,即通常所称的焦虑状态,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最突出的症状是焦虑,是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神经症。焦虑症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急性焦虑症和慢性焦虑症,其临床表现不尽一致。 急性焦虑,又称惊恐发作、惊恐障碍。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几乎跟正常人一样,而一旦发作时,患者有一种说不出的内心紧张、恐惧感。急性焦虑者,起病突然,发作时可出现极度恐惧、紧张、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瞳孔扩大、大汗淋漓、晕眩昏厥、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心跳极快、四肢发麻、甚至不能控制地全身发抖出汗,病人惊恐万分,犹如大难临头、死亡将至, 有濒死感或失控感的验。一次发作一般10分钟达到高峰,持续20至30分钟,常会突然发生,自行缓解。急性焦虑常常突然发作,发作时意识清楚。 急性焦虑极易误诊为心脏病发作。在突然发作时,患者往往拨打“120”急救电话,去看心内科的急诊。尽管患者看上去症状很重,但是相关检查结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诊断不明确。发作后患者仍极度恐惧,担心自身病情,往往辗转于各大医院各个科室,做各种各样的检查,但不能确诊。既耽误了治疗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慢性焦虑,又称广泛性焦虑。主要表现为:(1)情绪症状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患者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2)植物神经症状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3)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慢性焦虑症病人常处于持续的焦虑状态中,可几个星期或更长,在这段时间内病人有或轻或重的焦虑症状,如常为些小事而苦恼、自责,对困难过分夸大,遇事常往坏处着想,常无病呻吟,对躯体不适特别关注。 焦虑症的病因和发作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焦虑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认知过程、不良生活事件、生化、躯体疾病等均有关系。焦虑症的发生一般和素质有关,大多数病人平时较为敏感,易于着急和担忧,容易惊慌失措,容易产生不安全感。 最容易引起焦虑的原因是配偶及亲人死亡,其次是婚姻不和谐及离婚。感染、外伤以及手术等躯体因素也可诱发焦虑症。一个人所受的心理刺激越多越容易发病。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举 治疗焦虑症,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惊恐发作时首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在发作期效果不佳。心理治疗主要有:支持性心理治疗、松弛治疗、心理教育、认知行为治疗、合理情绪疗法、催眠疗法等。 治疗焦虑症的关键是患者要学会放松自己紧张的情绪。大部分人在处于焦虑时,会发生某部位肌肉紧绷的现象。通过深呼吸、多运动松弛肌肉,自我疏导、自我催眠、自我放松、自我反省、转移注意、自我调节法,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自信心。 运动并保持睡眠充足是减轻焦虑的最有效方法。多运动可消除烦恼及控制紧张与焦虑的情绪。另外,经颅磁刺激疗法、营养与饮食疗法、按摩、洗热水澡、听音乐、生物反馈疗法、芳香疗法等对治疗焦虑症也有良好的疗效。

陈美英

主任医师

三明市第二医院

145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人前欢笑,人后哭泣……谈微笑型抑郁症

原创:陈美英 三明市第二医院 心理科 【导读】当前在白领中悄然流行的“微笑型抑郁症”,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患者如同在抑郁的心境表面蒙上了一层微笑的面纱。人前强颜欢笑,人后孤独寂寞,隐匿性很强,不容易被发现。那么,关于“微笑型抑郁症”,您了解多少呢? 上周末,我遇见了一个月前在同学集会中爱唱爱跳的老同学小宁。她神情憔悴,满脸忧伤,我心里一惊:“你怎么啦?” 小宁未开口就流泪了:“我姐姐突然走了……” “啊……怎么回事?”我惊诧不已。 小宁的姐姐小可有个幸福的家庭,结婚十多年来与公婆和睦相处,夫妻恩爱,儿子在重点大学读书。她待人和气,无论是在左邻右舍还是同事的面前,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热爱本职工作,勤奋好学,积极肯干,经常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多次被评为先进。在人们眼里,大家都认为小可是个最幸福、最快乐的人,但谁也不会料到这么幸福的她竟会自杀身亡。 小可走了,人们扼腕叹息。她留给家人的是无尽的痛苦和悲伤。在人们的震惊中,家人也试图想找到她轻生的原因。终于,在她的日记中,家人发现“郁闷”一词频频出现。其中,她在最后一篇日记上写着:“独自一个人时,我终于可以不用再痛苦地压抑自己了,终于可以不用再强颜欢笑对别人了,终于也可以不用再那么虚伪了。我真的要走了,活着真没意思。” 小可走了,人们在痛心之余不禁要问:小可为什么要走?她究竟是因为什么才走啊? 其实,小可患上了“微笑型抑郁症”。 “微笑型抑郁症”, 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属于抑郁症类别,是少部分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患者如同在抑郁的心境表面蒙上了一层微笑的面纱。人前强颜欢笑,人后孤独寂寞,隐匿性很强,不容易被发现。 “微笑型抑郁”大多发生在那些高学历、高身份、高工资、高事业心的成功人士中。他们中有高官、老板,也有专业技术人员,在人们的印象中,他们各方面都表现得游刃有余,能力强大似乎不容置疑。但事实上,他们和普通人一样,也有郁郁寡欢、唉声叹气、痛苦徘徊的时候,在他们坚强的外表下往往掩盖着一颗无比虚弱的软弱之心。 微笑型抑郁的人,他们表面上若无其事,时刻都面带微笑,给人一种开朗、热情的假相,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感到极度痛苦、压抑和悲哀。其实,他们的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于应对家人、应对社交、应对工作等需要而违心地强作欢颜。他们的微笑常常是“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礼节的需要”、“尊严和责任的需要”、“个人前途的需要”才去微笑。在他们身上,硬扛着压力,"微笑"过后常常是更深刻的孤独和寂寞。 “ 微笑型抑郁症”,隐匿性很强,不容易被发现。他们的共同点是受“面子”观念的束缚,不愿意向他人倾诉、不愿意放弃“尊严”,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微笑抑郁症”具有隐蔽性,不易被人察觉,所以目前就诊率低,但其后果可能比普通抑郁症更加严重。这样的患者如果不主动寻求治疗,很难发现其患病。 抑郁症的诱因与遗传、压力、人际关系等因素有关。随着秋季的来临,光照时间减少,夜间时间增长,就我的门诊量而言,目前抑郁症患者较夏季有上升的趋势。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患抑郁症是种耻辱,其实,它像伤风感冒一样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如果您或家人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持续疲乏、注意力涣散、入睡困难、早醒等症状时,应通过倾述、转移注意力、积极运动等方式自我调节,若超出自己的调整范围,应立即就医,抑郁症是完全可以治疗的,请要有信心!

陈美英

主任医师

三明市第二医院

145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良好睡眠  健康人生 

原创:陈美英 三明市第二医院 心理科 【导读】据最新报导,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 月异,生活节奏的日益加速,资源竞争的日趋激烈,国民中诸多群体的睡眠正遭遇着空前危机。狐网近期发起的“3.21睡眠日”调查中,25%参与网友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66%网友自觉睡眠质量不高。而参与调查者中有51%是年龄在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睡眠障碍实在不容小觑! 大家一定有这样的体会,睡眠好的时候你会觉得心晴特别舒畅,睡眠不好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为什么会这样呢?健康与睡眠密切相关,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良好的睡眠。那么,你关注过自己的睡眠吗? 3月21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世界睡眠日。 当今社会,人们的健康意识空前提高,“拥有健康才能有一切”的新理念深入人心,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人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白天有说有笑,晚上睡个好觉。因此“世界睡眠日”的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提醒人们要关注睡眠健康及质量。 一、我们为什么需要睡眠? “别追了,我们投降,先让我睡会儿。”这是战争片里的台词。为什么这些慌不择路、朝不保夕的逃兵们,最需要的却是一场酣睡呢? 众所周知,睡眠是人类健康所必需的,甚至比饮食还要重要。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一个健康人能忍受饥饿长达3个星期,但只要3天不睡觉,就会变得坐立不安,甚至难以继续日常活动。重视睡眠问题对保持健康非常关键。一个成年人每天睡眠时间为7-8小时,方能保持机体内的稳定状态,并恢复旺盛的精力,从而进行日常的工作或学习。有数据显示,如果睡眠质量欠佳,短期内容易导致暴饮暴食、加速衰老、诱发感冒、记忆力减退等,时间较长,长期发展下去往往给人们带来烦恼和各种不适感,容易引发心脏病、糖尿病或中风。 二、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睡眠呢? 睡眠是每昼夜规律性的生理状态,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人的一生中睡眠时间占去生命的1/3时间,通过睡眠可以使人体的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人在睡眠中活动减少、意识受抑制,但可被唤醒。 三、什么是睡眠障碍? 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态,包括难入睡、睡眠不深、睡后易醒、自觉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入睡、醒后感到不舒或疲乏、或白天困倦等。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三次持续一月以上。 睡眠障碍分类:急性睡眠障碍、亚急性睡眠障碍、慢性睡眠障碍。主要根据发病病程进行分类。小于1月是急性,超过6月慢性,介于1-6月间为亚急性。如果急性睡眠障碍处理不好会转化为亚急性或者慢性。 四、如何识别睡眠障碍? ①入睡时间大于30分钟;②多梦、恶梦; ③早醒; ④睡了之后第二天仍感觉精力不充沛。因 为你想得到深睡眠少,浅睡眠多。甚至头昏、混混沉沉的。 五、影响睡眠因素有哪些? ①环境因素、睡眠环境,天气寒冷、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②躯体疾病、身体不舒服,如夜尿次数多。 ③生物钟改变,如旅行时差、长期熬夜。 ④心理因素、家庭、社会因素、压力大、酒精或药物的使用、焦虑、抑郁等。 六、失眠危害有哪些? 1.影响身体健康。 ①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②导致记忆力下降,甚至痴呆; ③对儿童影响生长发育。因为生长激素是在夜间分泌; ④导致身体不适,头昏、乏力等; ⑤甚至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2.降低学习(工作)效益。 3.导致安全隐患发生。 七、何为高质量睡眠 如果睡醒后,你对睡眠感到满意,自我感觉良好,头脑清醒,疲劳解除,精力充沛,效率提高,就是达到了深度睡眠的效果。所以说,保证7小时~8小时睡眠时间只是一个平均值,睡眠时间是因人而异的。 如果仅睡了5、6个小时,上述标准达到了,说明是高质量的睡眠,因为你的深度睡眠时间足够保证了睡眠质量。反之,即使睡了9、10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达不到上述标准,也表明睡眠质量不好。那种认为自己睡眠时间少就是失眠,因而忧心忡忡,惶惶不安的看法,显然是跌入了睡眠误区。 八、高质量睡眠的判断 1、入睡快,在10分钟左右入睡。 2、睡眠深,呼吸深长而不易惊醒。 3、无起夜或很少起夜,无惊梦现象,醒后很快忘记梦境。 4、起床快,早晨起床后精神好。 5、白天头脑清楚,工作效率高,不困倦。 九、高质量睡前忌讳 1、忌饱食。晚餐七八成饱即可。睡前不要吃东西 ,以免加生胃肠负担。 2、忌饮浓茶与咖啡 晚上不要饮用浓茶、咖啡等食品,以免因精神兴奋或尿频影响正常的睡眠。 3、忌喝酒。喝酒好像可以帮助人入睡,但是实际上是不正确的。酒在代谢的过程中会破坏我们下半夜睡眠。 4、忌噪音。不少人因为经常处在某种噪声中,习惯成自然,适应了这种不良的环境。其实这对睡眠是不利的,会减少深度睡眠时间。睡觉的环境应尽量避免噪音干扰。 十、如何把握科学的睡眠? 1、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 一个人要有好的睡眠状态,关键要调整好自己生物钟。所谓生物钟,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要有规律,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定时,饮食适度,保持心理稳定状态,情绪安定,劳逸结合,培养业余生活兴趣和适当的文体活动,顺其自然,运用自我调节的方法,改善睡眠情况。失眠者,多是生物钟发生紊乱造成的。 2、睡眠姿势以右侧睡为好 睡眠姿势一般认为以右侧睡为好,原因有三:一是人的心脏位置在左侧,向右侧睡觉,心脏受压较小,可以减少人体对心脏的压迫;二是胃通向十二指肠以及小肠通向大肠的口部都向右侧开,向右侧睡有利于胃内容物顺利运行;三是肝脏在右侧,向右侧睡可以保证肝脏充足供血,对于食物的消化吸收极为有利。 3、选择适宜的枕头 一般认为枕头的高度,必须与人的一侧肩膀的宽度相仿。成人约为10厘米,儿童减半,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健康。 4、最好的床还是木板床 睡木板床可以保持脊椎基本上处于正常生理状态。如果长期睡软床,脊柱周围的韧带和椎间各关节的负荷增加,生理弧度加大,久而久之,将会引起腰背肌劳损而发生疼痛,或使原有劳损的症状加重。木板床也不是越硬越好,硬床上最好铺以一定厚度的软垫,有舒适保健之功效。 5、保证睡眠的黄金段 最好在晚上10之前睡觉,最晚别超过11点。晚上9-11点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晚间11点至凌晨1点,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人的睡眠黄金段,在午夜零时至三时,这个时间如没有特殊情况,要让睡眠得到保证。原因在于在这个时间段,人的生理反应,包括体温、呼吸、脉率以及全身代谢都降到最低,肾上腺素及副肾皮质激素,其分泌也是处于最低值。因此,从神经激素的周期来看,午夜零时至三时是最有效率的睡眠时间。 6、提倡开窗睡眠 睡眠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开窗睡,可以提供充分氧气。开窗睡觉,视季节不同而应有所调整。夏天可以完全打开;严寒冬季,可开气窗或侧窗,同时盖好被褥,不让冷风直接吹到身上,可以防凉。 7、睡前洗脚如吃补药 每晚临睡前洗脚、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腿部供血不足和静脉回流障碍;可以解除疲劳,改善睡眠;可以养心明目,延年益寿。睡前泡脚的方法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时间20-30分钟为宜。 8、提倡关灯睡眠 关灯睡眠,有着科学的道理。经研究,灯光会抑制人体的一种名叫褪黑素的激素分泌。褪黑素的分泌,可以抑制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使血压下降,心跳减缓,劳累一天的机体可以得到休息、缓冲和恢复。 9、各个年龄段的睡眠时间 一般认为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次数也越多。儿童、学生睡眠要保证8小时以上,年轻人、中年人以6—8小时为好,70岁左右睡眠时间为6个小时,到70-80岁,大约5个小时即可。 10、不提倡“储备式睡眠” 生活中,经常出现一种情况,即一段时间很忙,睡眠时间较少,一般称之为“欠觉”,这些人往往采取补觉方法,即等空闲下来以后,采取猛睡的方法,进行连续10多小时乃至20多小时的深度睡眠。偶尔大补觉可以起到补充睡眠的作用,但如果长期这样下去,效果不好。因为长期睡眠不足对身体健康不利,体力透支、免疫力下降,严重的还会引发疾病。对于比较繁忙的人而言,可以采取分段式睡眠法,即中午争取休息一会儿,工作间隙利用时间适当小憩。

陈美英

主任医师

三明市第二医院

145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揭开产后抑郁症的面纱----如何识别与应对产后抑郁症

原创:陈美英 三明市第二医院 心理科 【导读】近年来,“产后抑郁症”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起,从朋友间笑称自己“我抑郁了”,到产后抑郁症自残、自杀案例的相关报道,产后抑郁症造成的伤害是不容忽视的。产后抑郁症是妇女在生产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症状有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那么,如何及早判断是否得了产后抑郁症?当产后抑郁情绪来临时,应及时进行心理调节与干预,以增进母婴身心健康。 【咨询台---典型案例】 小巧:我生完宝宝3个多月了,老公长期在外工作没在身边,婆婆帮忙带孩子,但只要宝宝一闹我就非常烦躁,一点乐趣也没有,整天就会胡思乱想,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什么也看不顺眼,对宝宝也冷漠无情,难受时甚至会冒出可怕的念头想掐死孩子再自杀,太吓人了,我该怎么办? 小美:生完孩子半年来,家人对我百般呵护,可我却整天感到疲劳、兴趣缺乏、易激惹、难以集中注意力、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时常会不由自主地哭起来,甚至想死,不爱跟别人说话,有时候感觉自己都要崩溃了,自己想控制也控制不住,心里莫名的紧张害怕,常担心宝宝生病,甚至怀疑自己能否把孩子养大,老公和婆婆都不理解,觉得自己无理取闹。这种情况是不是产后忧郁症?我该怎么办? 我家媳妇,1月前产下了二宝男孩,大女儿已6岁聪明伶俐,真令人羡慕。可在她生完二宝后,脾气却变得十分暴躁,经常无理由发脾气,整天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缺少笑容,晚上又睡不着觉,惧怕声音和光亮,甚至说活着真没意思,常常陷于悲伤的情绪不能自拔,一不高兴就哭闹,奶水也开始明显减少,我们家里人很着急,该怎么开导她? 以上这些咨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她们都患上了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也叫产后忧郁症,是妇女在生产孩子之后,由于雌性激素改 变、社会角色转换以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心等一系列的变化。产后抑郁症是产后精神障碍中最为典型的类型之一,症状有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产后抑郁症通常在6周内发病,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 每个刚生下孩子的新妈妈,在孩子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都可能遭遇一段产后伤感、产后沮丧、产后忧郁症的经历与感受,情绪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产后抑郁症是怎么来的? 1、生物因素:产后激素水平的迅速下降导致身体的不适应。另外,产后伤口的疼痛、身体的虚弱、哺乳的不适应等都可能引起情绪上的变化。 2、心理因素:产后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相处模式的改变,导致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都可能存在适应困难,往往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引起情绪波动。 3、社会文化因素:传统的月子模式、社会普遍认为女性需要承担大部分乃至全部照料孩子责任的观点,均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困扰。 对于产后抑郁,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区别。抑郁情绪是一种感到无意义、无价值而郁郁寡欢的情绪状态,通常在一段时间后会消失。抑郁症需符合医学诊断标准,通常表现出情绪低落、精力减退、兴趣丧失和快感缺乏等症状2周以上,诊断及治疗均需要专业人士进行。 当 产后抑郁情绪来临时,我们应如何应对? 1、鼓励诉说。 当发现自己有抑郁情绪,应及时向亲近的人倾诉,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情绪疏导。产后抑郁症并不可怕,也并非难以启齿,及时寻求帮助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2、主动寻求亲人、朋友帮助,不要陷入自责。 当出现抑郁症的征兆时,要主动寻求亲人、朋友的帮助,给自己多留一些时间,到更加开放的环境去释放自己,鼓励新手妈妈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自己独自或约朋友出行,没条件的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多与别人交流,多参加社会活动、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给自己减压。 3、减少独处时间,多晒太阳,多户外活动。 当出现抑郁症的征兆时,人们首先要战胜惰性,不能总呆在家中,因为独处的时间越短,多晒太阳,多户外活动,外出呼吸新鲜空气,规律锻炼,适当做一些运动或做一些令自己愉悦的事情。比如每日腾出一小段时间外出散步、购物、喝杯饮品等,就越容易摆脱抑郁症的侵袭。 4、家人的支持很关键。 家人要尽量多去关心产妇,特别是丈夫的支持。在产后全家人容易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时,丈夫的关注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要主动帮忙分担家务和带孩子的重任,让妻子的身心都能得到真正的依靠。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请个保姆。 5、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好觉就可以预防抑郁情绪的困扰,尤其在婴儿睡觉的时候,产妇尽量休息,不要无休止地看手机、看电视。 6、 调整饮食。 坚持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多吃谷物、蔬菜和水果,勿暴饮暴食。多吃一些可以帮助人稳定情绪、消除压力和紧张情绪的食物,例如多吃富含氨基酸的食品有助于稳定情绪,对抗抑郁。豆制品、坚果以及菌类都不错,还包括黑木耳、花生、炒葵花子、南瓜子仁、杏仁、榛子、黄花菜、山药等。 7、寻求专业的帮助。 当您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持续疲乏,难以入眠或早醒,甚至有自伤自杀想法等表现持续2周以上,无法进行自我调节时,应前往专业机构寻求专业的治疗,以免导致悲剧发生。不要忌讳药物及其他治疗方式,当你无法自我调节时,这些治疗方式可能可以帮助你,让你好起来, 每个宝宝都有权利拥有一个健康的妈妈,每个妈妈都有权利享受生活和宝宝带来的幸福。不要独自忍受不良情绪的折磨,只要应对得当,产后的生活虽然依旧劳累、繁忙,宝贝和妈妈都会快乐而幸福。

陈美英

主任医师

三明市第二医院

1446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4条记录共4页
陈美英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22760 次
总文章 34 篇
在线服务患者 2254 次
患者评价 2125 个
获得锦旗 0 个
入驻时间 2020-03-31 1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