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吴华龙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2********480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临床心理科

可处方
99%
好评率
3121
接诊人数
0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评估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 )的特征是在交流和社会互动方面的障碍,以及重复性和持续性的行为。在一般人群中患病率为 0.75%-1.1%。 ASD 的表现多种多样,患者可能有多种共病,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神经系统疾病和遗传疾病。因此,全面的评估需要包括多个专业的多学科评估,包括初级保健、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神经病学。 ASD 患者的初级护理评估对于诊断和治疗共病是很重要的。初级保健医生通常是转诊到精神科的来源,尽管转诊的原因不一定都是自闭症引起的。在我的临床实践中,几乎所有从初级护理转诊的病人都以愤怒或行为问题甚至强迫性行为为主诉。 本文向精神科医生提供 3 个 p 和助记符 SONG 来描述评估疑似或确诊 ASD 患者的多学科方法。 精神病学的评估(Psychiatric evaluation) 精神病学的评估应包括获得患者的受孕、出生、发育和社会生活的详细历史,以及他/她的遗传病史。 在我的实践中,ADHD 和排泄障碍是 ASD 患者常见的共病。考虑与日托人员、教师和辅助人员,如辅导员进行沟通,因为这样做可以帮助阐明诊断。同时,向成年家庭成员,最好是父母,询问相关信息,以帮助确定对成年患者的准确诊断。 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心理评估应包括排除智力障碍和学习障碍的测试,这些在 ASD 患者中很常见。通常用于评估 ASD 的测试包括自闭症诊断观察表(ADOS )、儿童自闭症评分量表(CARS )和自闭症诊断访谈修订版(ADI-R )。 语言评估(Speech evaluation) 语言和交流障碍在 ASD 患者中很常见,尤其是在年轻的患者中。 一项对自闭症儿童早期语言技能(第一次产生单词的年龄)和后期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在儿童期后期进行测量时,第一单词获得的年龄较早与较高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有关。因此,在言语评估后及时干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职业评估(Occupational evaluation) 大约 69%-93%的自闭症儿童和成人表现出感官症状(反应亢进、反应迟钝和感觉寻求行为)。有感官症状的患者通常在生活的多个领域受到限制。职业治疗师的早期干预可以帮助改善长期结果。 神经系统评估(Neurologic evaluation) 神经系统评估很重要,因为 ASD 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ASD 患者通常有共病性癫痫。这些患者的癫痫患病率约为 2.7%-44.4%。基线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 ASD 和癫痫之间的关系,并指导治疗。 基因检测(Genetic testing) 10%-15%的 ASD 患者患有会导致 ASD 的疾病,如细胞遗传学或单基因疾病。 与 ASD 相关的遗传疾病包括:脆性 X 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和 PraderWilli 综合征等。自闭症谱系障碍也有很强的遗传基础,具有很高的家族遗传力。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发现任何潜在的遗传疾病。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145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精神障碍患者的居家生活康复

家庭抚育人们成长、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是让人们获得休息放松、重新出发的地方,而精神障碍患者因为生病,原来的个人需要将因此改变,所以家庭生活也必须随病情恢复需要,再做一些调整。 居家生活康复 生活正常化、结构化 精神障碍患者因症状变的比较懒散,不注重自己的外表,常躺在床上不想活动。家人可以一起与患者讨论并列出“日常活动表”,列出起床、吃饭、休闲活动、睡觉等作息时间,并一起鼓励坚持执行。白天安排活动,避免患者无所事事、胡思乱想,以及出现白天睡觉的情况,以重新建立生活秩序。 鼓励患者参与社会生活 患者生病后容易变得敏感、社交退缩、人际关系不佳,家人必须协助患者重建社交生活圈。可以试着从家庭本身做一些调整,设置家庭意见箱,选固定的时间举行家庭会议,讨论家庭事务,进行意见交流和分享心情。同时维持原有的家庭生活习惯,如全家人共同在餐桌就餐,共同参与周末的户外活动,生活习惯并不因患者生病而改变。由慢慢邀请患者熟识的朋友进入其生活圈,并随时与患者讨论,逐步拓展患者的社交生活。 凡事有计划 患者因为生病,承受压力的能力较病前降低,所以家庭生活宜建立一套秩序,以利其遵行,并避免突发状况发生。如果家庭生活无可避免的面临一些改变时,如家庭成员之一结婚、退休,必须事先与患者讨论,通过事先演练、分享计划,再建立生活秩序与设立清楚期望的步骤,减少患者无所适从的情形出现。 培养患者的责任感 循序渐进的让患者自行照顾自己,进而让患者知道自己对家庭的责任与贡献。生病的人总是得到更多的呵护和关心,久而久之易形成依赖的性格。鼓励患者自立,培养患者自我负责的生活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居家生活康复目标。家人可以观察患者目前拥有的能力,鼓励其继续发挥,与患者讨论进一步的计划,协助其分项逐步完成。 培养规律性的复诊习惯 精神障碍一般要长时间的门诊治疗,家人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服药习惯,减少疾病复发的风险。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144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社交恐惧有哪些表现?

社交恐惧与普通紧张的区别。 1、存在与他所处环境不相称的恐惧。 社交恐惧的紧张更容易出现,并且在特定的环境中一定会出现。比如有一位患社交恐惧的人只要他跟女性说话,就一定会感到害羞,满脸通红(赤面恐惧),甚至嘴笨的说不出两个连续的字,手脚就像有了自己的意识把他们放在哪里他们都不愿意。更别提眼神的对视了(对视恐惧)。这种过度的紧张在精神医学中叫做焦虑,而对特定事物的焦虑就叫做恐惧,就像社交恐惧就是对一切社交活动感到恐惧。 2、存在不受自己意识控制的身体上的不舒服。 我们判断紧张到底是不是疾病,除了要有焦虑的情绪外还要看这个人感到紧张时同时具有心慌,出汗,头晕,眼花或者呼吸急促等一系列无法自控的表现。 如果这两条你同时拥有,并且感受到这种情况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你的生活,那么小心,你已经步入了神经症这个大的范畴了。 3、他们会用一切手段回避社交活动。 比如上面举的例子,这个人羞于跟女孩子说话,可能很多人都有不好意思跟异性接触的时期,但是大部分人能够适应,并且在不断的接触中学习,平安度过这段短暂美好而单纯的时光。 而有的人因为过度的紧张,不断的回避与人交流,恐惧在公共场合说话,避免一切面对老师长辈这样的权威角色,他们不能够在生活中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可能持续很多年,直到住院治疗。 发现两者之间的区别了吗?社交恐惧的人会尽最大的努力回避他所害怕的社交活动,即便对于他来说很重要的交流。 4、上面的 3 条特点要同时具有而且超过至少 6 个月。 而且以上这种不必要的恐惧、回避要持续很长时间,至少要超过 6 个月我们才能能说这个人可能生病了哦。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144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老年睡眠疾病有什么表现?

1. 失眠 一周至少 3 个晚上,不少于 3 个月,在老年人中多发,可由躯体或精神疾病的共病或行为因素造成。考虑到老年人服用的镇静催眠药的副作用,首选非药物治疗。 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平均每小时 5 次以上,现在更多的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例如肥胖型高血压。因此,需要行病因治疗。除此之外,冠状动脉疾病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也是其原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神经精神症状。治疗上可用正压通气及改变生活方式,如控制血压、减肥、禁酒、禁安眠药等。 3. 不宁腿综合征 患此病的高危因素有高龄、缺铁、社会地位低、躯体精神疾病共病、帕金森病及尿毒症。药物治疗首选多巴胺激动剂,抗惊厥药、苯二氮卓类、阿片类等易引起严重的副反应。非药物治疗可进行锻炼、睡眠卫生、咖啡量的限制等。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146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意志活动缺乏,还伴有负性认知模式、注意力降低、自残自杀的消极观念或行为等症状。据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抑郁症终身患病率为 6.9%。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报道,全球约有 3.5 亿患者,每年因罹患抑郁自杀的人数高达 100 万,在全球疾病负担中位居第二。抑郁症一直以来都是不可忽视的全球问题。 近年,儿童抑郁症逐渐走进公众视野,电视新闻里青少年因情绪问题而自杀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实早在 2014 年《世界青少年健康报告》上就指出: 2012 年全球约有 130 万青少年死亡,15-19 岁为高风险阶段;自杀是全球青少年的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抑郁症,对一生精神健康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大多数中国父母对此现象的认识并不深刻。在精神科门诊,可以看到很多未满 18 岁的青少年都是独自就诊,问其原因,大多回答“父母根本不会理解,只会说是我自己想多了”,更有甚至“爸妈不想陪我过来”,亦是虽有父母陪同,但当精神科医师给出“抑郁症”的诊断后,父母嗤之以鼻,完全当笑话来看待,“我的孩子才这么小,怎么可能得抑郁症?”是大多数父母一个无法理解的问题。 关于抑郁症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可能是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精神病学家在《我的孩子得了抑郁症:青少年抑郁家庭指南》里指出:我们的精神世界受到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学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这种内在关系很难完全梳理开,一者会影响另一者,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加工过程和影响作用使两者之间交织在一起,无法分开。而心理因素究竟是怎样影响儿童,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呢? 美国临床神经心理学家在《自驱型成长》中提出:因为新时代的生活削弱了孩子原本具备的压力应对机制。压力应对机制是指当个体遇到危险时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在新时代的生活中,持续不断的慢性压力和疲劳输出,使儿童越来越感受到压力感和焦虑感,最终会引起抑郁的发生。即使这样的压力并不来自于重大的生活事件,但潜移默化的慢性压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导火索。孩子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实则与物质条件并无必然联系,即便在富裕的硅谷,也有百分之五以上十的高中生报告自己的抑郁程度处于中度到重度的水平。 原生家庭对儿童情绪的影响至关重要。当一个家庭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爱的支持时,孩子就像一颗小草,失去了养分,难以茁壮成长。在那些整日争吵的家庭,或是父母缺乏沟通的家庭,孩子的处境就会更加艰难。当她们遇到困难时,难以得到求助和支持,最终导致了抑郁的发生。然而,父母过度的溺爱或是“以爱之名”的自我感动式付出,也将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负性影响。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付出更像是一种无孔不入的控制,把他们压制到窒息。看似是为了爱,实际上会让孩子感到极为的无力和的痛苦。因此,在孩子的生活中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家庭系统是治疗的关键。与其说是为了治愈一个孩子,实则更需要推动的是一整个家庭,只有让家庭内部关系得到改善,才能让治疗变得有意义。真正的去理解孩子,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他们的痛苦,给予他们适当的关心和鼓励支持,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当我们感受到痛苦时,我们无法忽视它的存在。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他们也一样能够感知到情绪,却更难找到排解的方式。洞察孩子的心理,我们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146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人格障碍的表现

表现 1:“老好人”形象 在人际关系中,“迎合型人格障碍”的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往往是一个“老好人”,但是人际关系未必就一定很好,因为和这样的人相处时间久了可能会感到不舒服。 与这样的人相处,一开始是很容易的,“老好人”通常对同事、对朋友都很热心,表现得善解人意,也喜欢帮助别人,有点什么好处也总是让着别人,显得特别大公无私、替人着想。 但是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他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或者感谢,假如没有得到这些,那“老好人”的内心会非常痛苦,也会有愤怒,只不过这愤怒他只是让自己知道,不会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介意,“老好人”总是用对自己不好的方式对别人好。 表现 2:自我牺牲去成就别人 除了在一般的人际交往关系中,“迎合型人格障碍”在婚姻等亲密关系中也比较常见。 “迎合型”的人有可能在婚姻中过分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去取悦伴侣,以此证明自己对伴侣是非常有帮助的人。 在这种婚姻关系中,伴侣很难不去不断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感激之情———你对我是多么好!我是多么感激你!你为我做出了这么多牺牲,你是一个多么好的爱人! “迎合型”的人在婚姻中对伴侣通常都是非常宽容的,无论伴侣做了多么出格的事情,“迎合型”的人都可能去忍受和说服自己。 但是这种忍受和说服与真正的宽容是有区别的,真正的宽容是允许伴侣犯错,并且敢于去面对错误进行沟通和处理,是一种真正的接受。 而“迎合型”的人的所谓“宽容”,其实是根本不给对方一个承认错误的机会,哪怕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也不敢去面对存在于伴侣之间的未处理的愤怒与内疚等冲突,反而是回避自己内心的痛苦,用压抑自己情绪的方式“抹煞”双方沟通的可能性,长此以往便会形成婚姻中的问题。 表现 3:巧妙控制 “迎合型”的人和人建立关系的方式是“讨好”,这种“讨好”在刚开始交往的时候可能会给人一种很舒服、很愉快的感觉,但久而久之,与“迎合型”的人工作或生活在一起,便会越来越感觉到不舒服,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说不出来,但总感觉到被对方用一根无形的绳子在牵着走,会越来越感到是一种束缚而不是舒服,因为总是要感激、总是觉得亏欠对方、总是要做些什么,否则便会感到内疚。 举个例子,在亲子关系中,孩子更多地从养育者身上感觉到这一点,比如最常听见的一些话:我们都是为了你……没有良心的东西……假如不是因为你,我早就…… 在类似上述这种表面上的迎合与自我牺牲的背后,是一种让人窒息的控制。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143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社交恐惧到底是什么?

社交恐惧,也许你早就听说过这个名字。还记得你都从哪里得到与他有关的信息的吗?是电视剧,电影还是小说、新闻?或是你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人?亦或是你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好啦,不要自己吓唬自己,下面让我带你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社交方面的障碍吧! 神经症的特点 在精神障碍的诊断中有一大类的疾病,因为具有共同的特点——容易紧张、焦虑,被叫做神经症,比如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等。社交恐惧也包含其中,当然也是以紧张为主要的临床表现,不过这种紧张焦虑只出现在他要与人交流的时候。 社交恐惧的症状 患有社交恐惧的人在与人交流时会感到尴尬,局促不安,没有缘由的担心别人耻笑自己,他们不敢在别人的注视下做任何事情,甚至不敢靠近别人,即便是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他们也要退避三舍。 被迫与人交流是他们最痛苦的事情。比如有的人害怕见自己的老板,有的学生见到老师就紧张,有时他们也知道没有必要这样,但还是控制不住的坐立不安。 与普通紧张的区别 说了这么多,也许你会想谁都会紧张啊,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在社交恐惧中所表现的紧张与我们平时表现出的紧张是不同的。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143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得了抑郁症需要终身服药么?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在药物治疗时间上,应因人而异,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复发次数、临床表现、病程、既往史、家族史,生活背景等,以及疾病本身的特点来确定,特别强调的是在抑郁症治疗时间上具有个体化差异的特点,一般来说一半以上的抑郁障碍患者在疾病发生后 2 年内会发生复发。 因此,在治疗上我们要坚持足量足疗程的治疗原则进行分期治疗,即可分为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及维持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一般是 8-12 周的时间,这个时期主要是控制、消除患者在急性期的抑郁症的相关症状,尽量使患者达到临床痊愈,同时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急性期治疗之后进入到巩固期的治疗。巩固期治疗主要是保持疗效,继续消除残留的抑郁症症状,帮助抑郁症患者恢复社会功能;这个时期要维持原来的药物治疗剂量和服用方法不变,治疗 4-9 个月的时间。 巩固期结束之后进入维持期治疗。维持期治疗主要是预防抑郁症的再次复发,帮助患者回归到社会中去。维持期治疗的时间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是 2-3 年,但是对于多次反复发作或者说残留症状比较多,对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大的,我们都是强调终生服用药物治疗。 对于首发抑郁症的患者,总体疗程约半年到一年以上需要规律服药,绝大多数病人经过半年到一年以上的系统治疗可逐渐缓解,此时可考虑停药或减低药物应用剂量,但对于一些症状易反复发作,且症状比较严重的抑郁患者来说,需要长期,甚至需要终身服药。 另外,考虑到复发风险的因素,在停药之前必须到医院专科就诊,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如擅自停药,极易导致疾病复发。 例如: 一例反复发作的患者,患者为女性,26 岁,在她 3 岁那年,因父母离异,后来又因母亲患抑郁症自杀,便一直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在她 14 岁的时候,因情绪异常而就诊,被确诊患有抑郁症,经大约 3 年左右时间的治疗,症状改善,情绪较稳定,该患者就停药了。3 年后因参加高考,患者无论从社会层面上还是家庭层面上,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渐渐的患者发现有复发的迹象,之后又重新开始服药,重新服药后,效果并不理想,发作症状越来越明显,且发病程度越来越重,后来开始加量服药,也偿试着联合治疗,大约服药 4 年,病情较稳定,但始终不敢停药。后来 21 岁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子开始考虑谈婚论嫁的问题了,在谈朋友时,出现第一个问题是担心对方知道自己吃药,且有病耻感。二是觉着症状控制的较好,停药试试吧。结果,症状又出现反复。目前坚持服药 5 年没有复发。此时患者很难接受的是,“难道我要终身服药吗?”其实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有这样的担心,总是担心会吃一辈子的药,那么得了抑郁症真的需要终生服药? 其实不可质疑的是抑郁症的复发率较高。那么首先我们应该严格执行抗抑郁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原则。有临床研究数据显示:首次抑郁发作的患者,第一次断药,大约有 50%复发的可能;第二次断药,复发率约 70%~80%;第三次断药复发的几率是百分之百。发病的年龄越大,复发次数越多,再次复发的危险性也越高。首次抑郁发作治愈后应维持治疗至少 6 个月,在第 2 次发作痊愈后应维持治疗 2~3 年;而出现第 3 次发作时,应考虑终生服药。 其次,我们还要知道,药物治疗是可以预防抑郁症的复发。如果坚持规范用药治疗原则,在用药治疗的基础上,抑郁症的发作也会越来越少,症状也会越来越轻的。当然存在个体差异,这也不是绝对的,还要结合病人的年龄、发病次数、病情严重程度、有无家族史、药物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等综合考虑。吃药过程中也有部分患者再次发病,此时称症状复燃。所以要坚持科学的治疗,如果觉得身体不适要立刻寻求医生的帮助来终止病情的波动。 再次,我们要掌控好抗抑郁药的停药时间。如果服药之后,能起到一定效果之后,病情症状一直比较稳定,而且有好转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的减少药量。如果病情稳定在一年或者是一个发作周期以内,可以考虑缓慢的减少抗抑郁药物的药量,一般不会造成病情的波动。不过在减药的过程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自己私自停药,如果抑郁病情出现复发的迹象要考虑停止减药或者是加大治疗的力度。 另外,抑郁症患者一旦开始服药,不是一定要终生服药的。抗抑郁药物的治疗分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维持期治疗,如果我们能够遵守治疗原则,复发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会大大得以下降,痊愈的几率会明显提升。对于首次发作急性抑郁症患者来说,如果有明确的诱导因素,完全康复的病人在完成这几个阶段治疗后可以逐渐停药。当然具体的治疗周期要根据抑郁症患者的本身的情况来判断,如果抑郁症状控制快而且比较彻底,那么一个周期可以在 6 个月~1 年内终止。如果急性治疗期患者康复不顺利,减少药物剂量容易造成患者病情的波动,那么这个治疗周期可能需要持续 2~5 年。如果发作时病情严重、患者有严重的自杀行为、每次发作病程长、复发次数多、有家族病史的抑郁症患者应适当延长维持治疗的时间,直至病情完全稳定。 虽然药物的维持治疗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证抑郁症的不复发,但是可以使抑郁症的波动幅度减小,帮助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症状减轻,并且有效的预防抑郁症的复发。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有患抑郁症的可能,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增强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甚至在有些患者即使坚持维持治疗数年,仍然会出现在减药量过程中病情出现波动,那么只要用药的获益大于不良反应的风险,即使终生服药,我们也应该并值得去坚持下去的,因为积极的治疗,会使我们的生活或生活品质得到提升和稳定。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145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为什么会得社交恐惧?

以上我们说了社交恐惧症的几个特点,除了社交恐惧症之外,其实许多精神科的疾病都会造成社交方面的障碍。 这很好理解,比如抑郁症患者的心情很不好,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更别提跟别人交流了,所以抑郁症患者的社交问题表现出更多的是沉默,部分的抑郁患者虽然也会有回避社交的表现,但迫不得已与人交流时,是不会出现恐惧和心慌、出汗等表现的,更多的是不耐烦。 再如一种重性的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往往存在不能被理解的思维,没有根据的坚信有人跟踪监视自己,要杀害自己。常常凭空听到不存在的说话声。逻辑也很怪异,比如一个病人认为外面不安全,这个人用刀将妻子砍伤,为的是不让妻子外出受到伤害。 精神分裂症除了这种显而易见的怪异表现外,还有可能表现为异常的孤僻,懒散,有的人甚至数年都不洗澡。患有这种疾病的人绝大多数都很难与人正常交流,虽然精神分裂症与社交恐惧存在很明显的不同,但还是有很多人因为健康知识的缺乏耽误了治疗。 所以不是存在与人交流上的困难就是社交恐惧症,如果你觉得需要专业的鉴别,就一定要到精神科门诊寻找帮助。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144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身患社交恐惧,该怎么办?

目前恐惧症的治疗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并不是束手无策。心理加药物是世界公认治疗恐惧症的主流推荐,多项权威的调查显示经过系统的治疗大多数的人能够得到极大的缓解,很多人能够完全恢复。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是及早的发现疾病,尽早的就诊,早期的治疗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疗效。 国外恐惧症的诊出率远远超过中国,甚至十倍于我国,真的是我们中国人的发病率低吗?大概更多的是害怕周围人异样的眼光或是难以说服自己吧。就算在今天还是存在很多对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歧视。 可是如果连患者本人都觉得自己可耻又如何能够扭转现在的情况呢?可怕的不是疾病,是我们没有帮助自己的勇气。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1444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254条记录共26页
...
...
吴华龙医生寄语
从业10余年,对精神心理科常见病,如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社交恐惧症,神经衰弱,强迫症,抑郁症,躁狂症,物质依赖,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老年性精神病,人格障碍等疾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
吴华龙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22952 次
总文章 254 篇
在线服务患者 2866 次
患者评价 1168 个
获得锦旗 0 个
入驻时间 2020-08-17 09:42:38
吴华龙医生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2866 人
随访中的患者 127 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