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吴华龙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2********480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临床心理科

可处方
99%
好评率
3121
接诊人数
0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居家精神障碍患者如何保持心身健康

经过全民奋战,战“疫”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防控形势,仍不容松懈。那么居家战“疫”期间,精神障碍患者们应该如何保持心身健康呢? 谨记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 季节的变化会促使部分精神疾病复发,同时也是老患者病情容易波动的时期,患者们要用简单的方法提醒自己按时服药,不漏服药物或自行停药,尽量保持病情稳定。 要保证良好的作息。 保证每天 7-9 小时睡眠非常重要,当我们能够保证充足的睡眠时,身体和大脑会更容易从耗竭状态中恢复,免疫力也会显著提升。当睡眠因压力出现问题时,我们要及时调整并应对,比如:睡前不做剧烈运动,睡前做 15 分钟放松训练,如果连续一两周都睡不好,要及时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要保持情绪稳定。 面对各种新闻报道、实时数据、救援信息让人们本就紧张的神经变得更加敏感,我们很容易被低落无望、悲伤愤怒、恐惧悲怆、焦虑烦躁、内疚无助等情绪所挟裹,这个时候情绪的稳定就是最好的免疫力之一,只有情绪稳定了,身体才能有最好的状态去抵抗病毒的侵袭。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143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恐艾症的心理根源是什么?如何帮助患者走出来?

艾滋病恐惧症简称恐艾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艾滋病恐惧症者大多有过高度危险的婚前或婚外性行为。这些危险性行为确实会使艾滋病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同时,他们经过医疗机构的反复检查确认,并没有感染,但他们仍然非常恐惧,惶惶不可终日,导致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很多人不知道恐艾症是怎么形成的?患者该怎么办?我从精神心理多学科诊疗的实践,尤其是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的临床经验出发,谈一下我的理解。 实际上,恐艾症患者是遭受了有关可能感染艾滋病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这部分患者有过不良的性接触史,特别担心自己患上艾滋病,内心恐惧,在这种强烈的负性情绪驱动下引发了灾难化思维:他们会想象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然后引发的一系列灾难化的后果,比如自己会面临死亡,工作没了,家人和孩子也会受到牵连......越想象越恐惧,越恐惧越想象,这就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最后甚至可能进入一种类似于疾病妄想的状态。 现实中,他们也会去医院反复检查,检查结果正常,但是他会解释为感染艾滋病有潜伏期,自己还处于潜伏期,所以检查不出来。或者现有的技术检测不到等等,即使过了潜伏期,他还是这么认为,自己坚信不疑。这个时候,他已经走不出来,跟他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如果有些患者认为自己的不良性接触史是别人造成的,这种情况下可能还会去报复对方。 这个群体非常痛苦,而且不被人理解。因为他们有不良的性接触史,对家人和朋友羞于启口,也怕大众的道德谴责,用最近流行的话说就是被“社会性死亡”,所以他们压力很大。严重者最后会演变成重度抑郁发作,甚至可能出现自杀行为。 从精神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第 1,需要进行医学的检查,排除感染艾滋的可能性,这是必要的环节。 第 2,要让患者知道问题形成的心理根源,实际上是遭受了与艾滋病有关的叠加性的心理创伤。在深度催眠下进行创伤修复,才容易走出来。 第 3 个解决方案就有待医学的发展进步了。比如有一天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研发出来,这个病可以完全治愈,不再让人恐惧了。那么,恐艾症患者的恐惧感也会骤然减轻。当然,这个方案的实现可能遥不可及,远水解不了近渴。 同时,如果恐艾症患者病情严重的话,需要去医院寻求精神科大夫的帮助,通过药物减轻他们的焦虑恐惧情绪,甚至抑郁情绪,有助于病情的缓解。 作为家人,也要理解他们,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一味指责,否则只会加重他们的病情,引发不可预料的后果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146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孩子得了精神心理障碍,但不肯服药,我能偷偷给药吗?

孩子得了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但死活不肯吃药,家长急得团团转: “医生,孩子不肯吃药,怎么办?” “医生,我偷偷把药加到孩子的饭菜、饮料里,行吗?” “医生,怎么能让孩子不知不觉地把药吃下去?” 这些都是精神科临床中非常常见的家属困惑。 这些孩子一般都是已经看过医生的,医生已经对他们下诊断并开药。有少部分可能没上过医院,而是他们的父母向医生转述孩子的病情,医生开了些药让家长带回去。当然,这里指的主要是精神科药物。 但孩子可能以前吃过药,觉得效果不佳,副作用还大;要么就是根本不相信药物,甚至不认为自己有精神心理问题。总而言之,他们死活不肯吃药,一说吃药他们就发脾气。 而且,这些孩子往往与父母的关系不良,父母说的话基本听不进去。所以父母也不敢明着硬逼孩子吃药,更不敢强制送院治疗。 可是,医生开的药,患者能说不吃就不吃吗?不吃不会更严重吗?很多父母真是进退两难,伤透了脑筋。 其实,偷偷给药不是不行,但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有些时候,家长瞒着孩子偷偷给药是比较理性的决定;但有的时候,这是一个弊大于利的,有可能引发可怕后果的决定。 下文就来详细谈一谈这个话题,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希望可以解答这部分家长的困惑。 孩子不肯吃药的原因 孩子不肯吃药的原因主要有 3 种。 第一种,他们认为自己只是有一些现实的难题和困惑,而不是所谓的精神心理疾病。“我没病,我为什么要吃药?”当然,也有可能是病耻感作怪,孩子意识到自己可能罹患了疾病,但不愿意面对和承认。 第二种,他们承认自己罹患了精神心理疾病,但他们希望先自我调整,或者寻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方面的资源。而且,现在网络信息非常发达,有的孩子自己会去查,发现精神科药物原来有很多副作用,有的孩子甚至以为吃药会把脑子吃傻掉。他们自然更不愿吃药了。 第三种,他们曾怀着希望服用过药物,但药物疗效不理想,而且副作用非常明显。尤其是发胖和记忆力、注意力下降,这是很多青少年患者非常介意的。这反而会加重孩子的情绪波动,恶化病情。所以,他们从此非常排斥药物,甚至仇恨给他们开药的医生。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精神科药物客观存在的副作用固然是原因之一,但还有很大的因素是家长和孩子都缺乏心理准备和应对,尤其是家长,总是带着孩子盲目求医。 有一些孩子随父母来找我们面诊的时候,一开始表现出来的态度非常不信任。我问他们,为什么? 他们也很坦然,说只要父母说要带他们看很厉害的专家、医生,他们就很反感。因为他们发现父母每一次都是这么说的,但每一次诊疗的效果都令人失望,尤其是一些医生开的药,吃了反而更严重了,“感觉吃了药,人都废掉了”。 当然,孩子的话有点夸张了,也不太客观。但在精神科临床上,有些用药经验非常丰富的大夫、专家,他们的用药风格确实比较“猛”,会在较短时间内把药量加到较高剂量。有可能药效还没出来,但副作用就已经非常明显了。 这些医生的用药风格不一定是不科学的,主要来自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确实,这很可能会令部分患者、家属猝不及防。 如果患者能坚持,扛过了副作用最大的阶段,后续获得了期待的药效,自然是最好。但有的患者觉得副作用困扰太大了,难以坚持。当然,就算坚持下来了,药物也不是对每一个患者都有效的。 所以,父母带孩子就医时不要一味盲目随大流,一定要提前了解就诊的医生、专家的用药风格,选择适合青少年患者的医生。至于什么医生比较合适?本文后面也会提供一些选择的技巧。 那么写到这里,可能有些家长就明白了。如果想要解决孩子不愿吃药这个问题,就要找到孩子不愿吃药的具体原因,然后针对他们对精神心理障碍、精神科药物和诊疗模式上的认知偏差,进行耐心的解释。 要做到这一步,家长必须具体以下前提: 第一,父母必须有深刻的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尽量让孩子愿意和自己沟通; 第二,父母必须积极、努力学习科学的精神心理知识,包括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的心理根源和本质,基本的精神科诊断和治疗模式,主要精神科药物的副作用和应对办法等等。 如果没有这些前提,想让孩子乖乖吃药、加快康复,这几乎难以实现。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146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精神科药物的“毒副作用”是怎么回事?

1、“毒副作用”的由来 人的机体十分复杂,目前科学没有弄清楚的地方很多,因此往往一个药物除了针对患病的地方有效之外,也会影响到其他的方面,而这些影响表现出来,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副作用”。 2、不存在“完全无毒副作用”的药 是的,客观地说,任何一种药物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副作用”的。由于科学技术所限,目前人类还没有制造出完全没有副作用的药物。 因此,任何号称“纯天然”打着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幌子的药物,都是江湖郎中的假药,不要因为过于追求无毒副作用,而陷入险境。想想,如果真有这么神奇的药,那为什么反而正规大医院里没有呢? 3、“副作用”真的很可怕? 不用怕,你的身体能够自动调节与处理。人体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肝脏、肾脏等器官,能够代谢排泄药物,并有一定的修复能力,一般情况下,正常服药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多大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一定要遵照医嘱的剂量服药的原因,因为这是保证“正常服药”、将副作用减到最低的前提。 倘若肝肾功能欠佳,或者比较在意,也可以在服药期间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指标,达到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的目的。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143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十个抑郁症复发的迹象

1、注意力分散:在学习工作中总是表现的心不在焉,短期或长期记忆丢失、记忆力下降、犹豫不决、计划组织能力下降、找词困难、思维迟缓、判断力下降。 2、睡眠变化:如果你的睡眠发生改变,比如变的嗜睡或者是整夜整夜的睡不着,或整夜躺在床上从天黑等到天亮。 3、觉得自己没有价值:那种自我憎恨、自我厌弃的感觉又重新回来了,你无法控制的讨厌自己甚至觉得自己如果不在了大家都能过得很好。 4、体重突变:在没有刻意的节食或者是增食的情况下,体重莫名其妙的减轻或增加。如果你有抑郁症的话一定要注意自己食欲和体重的变化。 5、容易疲劳:你是否每一天都觉得自己很疲惫?什么都不做也会觉得疲倦,工作学习效率。 6、思维迟缓:感觉自己的脑子像压着一块石头,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都变得很困难,并且影响到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7、容易发怒:一点小事情就能把你的“暴脾气”激发出来。可能在别人眼里面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你就“暴跳如雷”。 8、抗拒人际交往:不想说话,不想和别人交流,只想自己一个人待着房间里。你会觉得和朋友交流是一件费心费力的是事情。 9、身体莫名疼痛:什么事情都没做却会觉得自己的背部、胸部、胳膊、胃部等身体其他部位莫名的疼痛,抑郁症很多时候就表现为身体上的不适。 10、偶有自杀的念头:想要通过自杀来摆脱抑郁的痛苦。 很多患者由于担心“上瘾”而停药,通常来说,抗抑郁药物,只要是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来服药,是不会导致“上瘾”的。上瘾最重要的特征是无法离开和对身心造成伤害,而抗抑郁药物都是可以在病人病情稳定且巩固后、通过逐渐减量的方式彻底停掉的。另外,抗抑郁药物虽然有一定的副作用,但都是可以控制的,可以让医生通过调整用药方案将副作用降到最低,且副作用都会在彻底停药后彻底消失。 规范、足量的治疗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巩固期的治疗尤为重要,可以降低将来复发的概率,所以,一定要不可擅自停了治疗,并坚持做康复训练,这样才能早日恢复健康。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144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应对抗精神病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五个应对办法: 1、调节情绪,理性面对:不要过于紧张、焦虑、担忧,深吸几口气,听听医生怎么说,平静下来,告诉自己,副作用没有那么可怕,即使再可怕,也并不比疾病本身可怕,仍然要服药治疗的; 2、详细了解,有备无患:记住自己所服的药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是什么,以及各自的应对措施是什么,做好充分准备,比如由于可能存在潜在或显著的镇静作用,服用所有抗精神病的药物均避免开车、或从事高空作业等高危工作,且用药期间禁止饮酒; 3、遵从医嘱,坚持服药:开始服药后,人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药物,因此最开始时反而是不良反应最明显的时候,医生也往往选择让患者通过逐渐增加药量的方式来开始服药,一般来说,坚持住服药最初那段时间(通常是 2-4 周),待身体逐渐适应药物后,药物的不良反应会逐渐减轻,至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水平,有些甚至会消失; 4、如有变化,及时沟通:但倘若出现了意料之外的不良反应,或者感觉不良反应难以承受,则可以与医生沟通,请医生调整用药,减少剂量,或者联合其他药物,或者替换为其他药物等。注意一定要遵从医生的医嘱去调整,切不可自行调整,容易造成病情不稳定,疾病复发; 5、养成习惯,定期复诊:大多精神疾病都需要长期服药,在服药过程中,病情会产生变化,逐渐好转,或者反复,而药物也是需要随着病情的变化而调整的,都需要患者定期与自己医生复诊,方便医生知道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145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预防抑郁症的复发?

面对抑郁症的复发,你该怎么做? 患有抑郁症,深知抑郁症的痛苦。面对它的复发,很多时候又感觉无能为力,一次次的想放弃。但是,我们要坚持,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能随意放弃。坚信,抑郁症是可以治好的,你会发现,经过你的积极努力,病症就会慢慢消失,心情也会豁然开朗。 图片 抑郁症复发后还能治好吗? 由于抑郁症的反复发作,很多患者感觉没有了治好的希望,就不积极治疗甚至放弃治疗,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们必须积极的去面对它,接纳它,一点点慢慢的去治疗它,相信一定是可以治好的。但是,治好的前提是,你必须要坚持,而且要积极配合医生,自己也要自我调节,比如,多看看心理方面的相关科普知识,坚持运动,多出去和朋友见面,这些都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因此,坚持专业精神心理科医生治疗加自我治疗,是可以治好抑郁症的。 图片 已经复发了,是否需要终身服药? 如果说你是第 2 次复发了,可能你需要维持的时间会更长一点。指南上会提到 2~3 年的这样一个概念。但是对于反反复复复发,一减药、一停药状态就不好。对于这样的患者,建议大家要跟你的医生去讨论。如果你真的遵循了很科学的,很正确的停药方法,但停药了复发了,那这个时候证明你停不了药,你可能就是先天缺一点什么东西,需要去补充一下,我们就坦然接受就好了。 但是,临床发现更多复发的人,需要反复用药的人,其实是因为他改善了以后,他就想像感冒发烧一样快速地把药停掉。这就是私自停药或自行减药,这个时候就很容易造成复发。 “伤筋动骨 100 天”,但是 100 天的时候你会把拐杖扔掉吗?一定不会。你会今天试着少拄两下,明天试着再少拄两下,慢慢地你发现可以走了,再把拐杖彻底扔下。抑郁症也一样的,改善我们抑郁情绪的药就像拐杖一样,绝对不能突然扔掉。如果拐杖突然扔掉,你再拐一次,你的腿一定是伤得比原来重,你一定需要拄更长时间的拐杖,所以抑郁也是一样。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143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概率有多大?

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它对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约有一半的躁郁症发病于青少年阶段,提早发现,才能对病情做控制。若父母双方都有病史,孩子罹患的比率是 50%,父母单方有病史,罹患比率则约 15%到 20%,有家族史者须特别当心。 一般而言,躁病的发病年龄约在二十岁与二十五岁之间,郁病的发病年龄则大约在三十至三十五岁左右。躁病与郁病发作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通常若不加以治疗,躁病的症状可能持续三至六个月,郁病症状,可能长达六至九个月。发病年龄多在 20 岁左右,但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度高达 80%,因此有双相情感障碍家族史的人比正常人更容易患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可遗传获得,因此有双相情感障碍家族史的人要比正常人群患病率高 10%。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美国的数据表现双相情感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 1%到 3%。一般越发达的国家,发生双相情感障碍的几率越大。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144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褪黑素不是失眠治疗首选

助眠类保健品有这大的市场,归根结底,还是它真的切中了我们的痛点,睡不着睡不好。 确实,有不少研究显示,服用褪黑素在加速入睡、保持睡眠和倒时差方面有微弱效果,但之前关于褪黑素的研究,大多是动物实验,目前学界认为,普通褪黑素治疗失眠的临床证据有限,尚无一致性结论,不推荐将其作为普通成人失眠的常规用药。 (最新《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对褪黑素的说明) 失眠这么流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它是我们每个人能直接感受和描述清楚的症状,但失眠患者千千万,背后原因各不同。如果首先去分析失眠背后的原因,想办法消除,吃褪黑素也治标不治本。 很多医生发现,门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是单纯的睡眠问题,会被单独诊断为失眠,更多的是其他疾病的继发症状,跟其他疾病共病,而且导致的失眠表现也有所不同。失眠共病最多的是焦虑障碍,焦虑患者的失眠往往表现为睡眠保持差,也就是很多人说的睡眠质量不好,经常会半夜醒来;失眠在抑郁中也很常见,最典型的症状是早醒,早上四五点甚至更早就醒了,醒了起不来又睡不着;另外,失眠还可能在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障碍患者中出现,或者由肿瘤带来的慢性疼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引起。 有一些则单纯是心理行为问题造成。比如一些年轻人经常加班,到家已经 11 点多,躺在床上又觉得白天这么累,不好好玩一下都对不起自己,于是拿起手机刷个小视频,打会儿游戏,一折腾到两三点,时间长了,身体已经习惯这么晚的入睡时间,这么短的睡眠时长,褪黑素根本拉不回来。 失眠问题是很复杂的,有的人是入睡困难,有的人是睡眠维持差,有的人是早醒,有些人是睡眠浅,有些人是睡眠时长过少影响白天工作,等等各种表现,最好在被医生诊断为失眠后,在医生的帮助下分析自己失眠的具体原因,再看看该怎么治疗,不要上来就自己吃褪黑素。 而且,褪黑素的主要作用是辅助调节时差,对于睡眠质量、早醒、睡眠时长果断等问题的改善作用,并不显著,如果你的失眠主要表现为这些症状,就完全不建议使用褪黑素了。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146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药物存在副作用,为什么人还是要继续吃药?

1、“副作用”并不可怕 一种药物经过研究、开发、试验、上市,到抵达医院药店最终到患者手中,是需要经过层层把关的,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这种副作用是否在人体正常情况下的调节范围之内。 也就是说,如果本人肝肾功能正常、也是严格按照医嘱规范服药,一般情况下,即使出现不良反应,也都是轻微的、可控的。 2、药物的“副作用”与疗效的关系 是药三分毒”这话大家都听说过,但我们之所以能容忍“毒”、即副作用的存在,是因为药物本身拥有不错的治疗效果的基础,两相权衡取其轻,为了较好的药物治疗,可以容忍不太大的副作用。 因此,如果一种药物无论怎么调节,副作用就是非常大,并且治疗作用非常低,那么通常情况下这种药物是不会批准上市的。即,大家能在市面上买到的上市的药物,通常是不会存在这种情况的。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1439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254条记录共26页
...
吴华龙医生寄语
从业10余年,对精神心理科常见病,如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社交恐惧症,神经衰弱,强迫症,抑郁症,躁狂症,物质依赖,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老年性精神病,人格障碍等疾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
吴华龙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22952 次
总文章 254 篇
在线服务患者 2866 次
患者评价 1168 个
获得锦旗 0 个
入驻时间 2020-08-17 09:42:38
吴华龙医生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2866 人
随访中的患者 127 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