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科普)你的孩子易怒,频繁发脾气吗? ——小心患上了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小王(化名)是一个初一学生,刚刚从老家转到新的城市读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他感到不适应,经常动不动发脾气。父母、老师尝试跟他沟通多次无果,多说几句就很不耐烦,生气骂人有时候甚至摔东西。小王的父母回忆道,小王从小脾气就比较暴躁,一点点事情不如意就发脾气,易怒。近半年来,在学校里常常跟同学起冲突发脾气,但是尚且可以控制。在家里情况更为严重,发脾气的时候常常摔门砸东西。小王在父母的要求下,前来精神科就诊。 看了小王的情况,我想很多对心理学、精神病学感兴趣或者了解的朋友一定在内心对这个初一的孩子有一个自己的专业判断。也许你会说,他可能是有品行障碍吧;或者你会觉得他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今天,我想跟大家讨论的是另一种新的可能性——小王可能患上了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 相比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也许对大家比较陌生。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一起来聊聊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DMDD)。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DMDD)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DMDD)是DSM-5新增加的一个疾病名称,是发生在儿童青少年(6-18岁)时期的一种以极端易怒心境和频繁强烈的脾气暴发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它是抑郁障碍的一种类型。研究发现DMDD在儿童青少年中的发生率为0.8%至3.3%(Bruno et al., 2019)。 199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代,当时的心理专家把儿童出现的非发作性易怒,易激惹归于双相障碍(BPD),导致儿童双相障碍的诊断率持续上升(Moreno et al., 2007; Olfson, Blanco, Liu, Moreno, & Laje, 2006)。但是这也引起了一部分专家的怀疑,究竟那些严重的非发作性易怒,易激惹是双相障碍的一种还是焦虑、抑郁的生理过程。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组将“严重的、非偶发性的易怒和脾气爆发、以及高度的易激惹”定义为严重情绪失调(severe mood dysregulation,SMD),并与依据DSM-4诊断的典型的BPD比较研究和跟踪随访。研究发现SMD与BPD在家族史、性别发布、结局以及病理生理机制等方面存在不同。在DSM-5中,专家们将SDM改为DMDD,将其作为一种针对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诊断类型。其主要特点是持续、慢性的易怒和频繁的脾气爆发。 DMDD的诊断 那么临床上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孩子(6-18岁)患了DMDD呢?一般来说,要符合以下一些标准。 图片 △DMDD的临床诊断标准 DMDD的鉴别诊断 DMDD通常与其他精神疾病合并症的发生率很高,并且这种共存现象也延伸到成年期(Copeland et al., 2013, 2014)。大多数诊断为DMDD的患者还存在至少一种其他合并症,主要是对立违抗性障碍(ODD)、品行障碍(CD)、多动性障碍(ADHD)、双相(BD) (Freeman et al., 2016)。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诊断的难度。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把这些疾病进行区分。 目前,临床上使用多种药物在治疗儿童青少年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研究表明,兴奋剂可以降低ADHD青年的攻击性( Connor, Glatt, Lopez, Jackson, & Melloni, 2002)。不同类型的兴奋剂可以增加或降低ADHD青年的易怒性(Stuckelman et al., 2017)。由于稳定情绪的药物锂可有效治疗成人躁郁症,尽管尚未显示出在缓解DMDD症状和体征方面优于安慰剂,一些医生已将其用于治疗DMDD。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以用于治疗抑郁和焦虑障碍。早期的易怒发怒可以发展为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从而导致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作为一个潜在的治疗易怒性的方案(Vidal-Ribas, Brotman, Valdivieso, Leibenluft, & Stringaris, 2016)。 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也可以发挥很大的疗效。例如,青少年的辩证行为疗法(DBT) 旨在治疗情绪失调,自杀念头,行为和非自杀性自残(Melhum,2014; Rathus&Miller,2002)。 抑郁青少年的人际心理治疗(IPT-A),重点在于改善抑郁症状,同时改善人际关系(Mufson, Weissman, Moreau, & Garfinkel, 1999; Mufson et al., 2004)。针对情绪和行为失调的人际心理治疗(IPT-MBD; Miller et al., 2016)是IPT-A的改编版,其重点在于减少爆发和易怒,同时增强人际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情绪意识。除此之外,认知行为疗法(CBT)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十名患有DMDD的青年参加了CBT的严重易怒性初步试验,以探讨可行性和潜在疗效(Kircanski, Clayton, Leibenluft, & Brotman, 2018)。调整CBT以解决严重的烦躁;目标包括教导年轻人如何容忍被误认为具有威胁性的线索,并减少与情感有关的行为爆发。初步试验的数据表明,从治疗前到治疗后DMDD患者易怒性评分显着降低(Kircanski et al., 2018)。 除了药物与心理治疗外,还有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改善和治疗儿童青少年的DMDD。研究表明,易怒的年轻人比不易怒的年轻人更容易将歧义面孔误解为敌对行为(Hommer et al.2014),因此提出了一种针对DMDD的新形式的治疗方法,即解释性偏见训练 (interpretation bias training, IBT)。使用Morph的方法对高兴和愤怒图片进行合成,根据不同的比例生成14张图片。如果被测的人在第5张合成照片是高兴的,第6张合成照片是愤怒的,则以这个为基准往后移两张,让他认为第6、7张合成照片是高兴的。通过这种反馈,让他更倾向于认为模棱两可的图片是高兴的 (Stoddard et al., 2016)。(本人出境给大家拍了一组图片,最两边分别是高兴和难过的表情,中间经过特殊软件生成一系列变化的 目前,临床上使用多种药物在治疗儿童青少年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研究表明,兴奋剂可以降低ADHD青年的攻击性( Connor, Glatt, Lopez, Jackson, & Melloni, 2002)。不同类型的兴奋剂可以增加或降低ADHD青年的易怒性(Stuckelman et al., 2017)。由于稳定情绪的药物锂可有效治疗成人躁郁症,尽管尚未显示出在缓解DMDD症状和体征方面优于安慰剂,一些医生已将其用于治疗DMDD。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以用于治疗抑郁和焦虑障碍。早期的易怒发怒可以发展为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从而导致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作为一个潜在的治疗易怒性的方案(Vidal-Ribas, Brotman, Valdivieso, Leibenluft, & Stringaris, 2016)。 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也可以发挥很大的疗效。例如,青少年的辩证行为疗法(DBT) 旨在治疗情绪失调,自杀念头,行为和非自杀性自残(Melhum,2014; Rathus&Miller,2002)。 抑郁青少年的人际心理治疗(IPT-A),重点在于改善抑郁症状,同时改善人际关系(Mufson, Weissman, Moreau, & Garfinkel, 1999; Mufson et al., 2004)。针对情绪和行为失调的人际心理治疗(IPT-MBD; Miller et al., 2016)是IPT-A的改编版,其重点在于减少爆发和易怒,同时增强人际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情绪意识。除此之外,认知行为疗法(CBT)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十名患有DMDD的青年参加了CBT的严重易怒性初步试验,以探讨可行性和潜在疗效(Kircanski, Clayton, Leibenluft, & Brotman, 2018)。调整CBT以解决严重的烦躁;目标包括教导年轻人如何容忍被误认为具有威胁性的线索,并减少与情感有关的行为爆发。初步试验的数据表明,从治疗前到治疗后DMDD患者易怒性评分显着降低(Kircanski et al., 2018)。 除了药物与心理治疗外,还有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改善和治疗儿童青少年的DMDD。研究表明,易怒的年轻人比不易怒的年轻人更容易将歧义面孔误解为敌对行为(Hommer et al.2014),因此提出了一种针对DMDD的新形式的治疗方法,即解释性偏见训练 (interpretation bias training, IBT)。使用Morph的方法对高兴和愤怒图片进行合成,根据不同的比例生成14张图片。如果被测的人在第5张合成照片是高兴的,第6张合成照片是愤怒的,则以这个为基准往后移两张,让他认为第6、7张合成照片是高兴的。通过这种反馈,让他更倾向于认为模棱两可的图片是高兴的 (Stoddard et al., 2016)。(本人出境给大家拍了一组图片,最两边分别是高兴和难过的表情,中间经过特殊软件生成一系列变化的图片)。 好了,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今天的重点内容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是发生在儿童青少年(6-18岁),一般在10岁之前可以观察到初次发病。主要的特点是持续的易怒心境和严重频繁的脾气爆发。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往往与很多精神疾病(ADHD、ODD、BPD)共病,与注意进行区分。 目前对于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治疗,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推荐使用青少年的辩证行为疗法(DBT)、抑郁青少年的人际心理治疗(IPT-A)和认知行为疗法(CBT)。研究证明,这些心理治疗方法对于解决儿童的易怒心境与脾气爆发有一定的效果。
余倩
主治医师
北京师范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169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