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沈海涛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6********452

沈海涛

主治医师

定边县妇幼保健院 小儿内科

可处方
99%
好评率
1.2万
接诊人数
3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乙肝疫苗 接种小常识

乙肝疫苗 肝疫苗对身体来说属于异物,所以打完乙肝疫苗后,身体会出现正常的免疫反应,此时会让胳膊有红肿、热痛等不适症状;如出现了局部过敏时,也会有这种症状出现;在打疫苗时操作不当,打完疫苗后护理不当、局部感染等,也会导致胳膊红肿。 由于我国的乙肝发病率比较高,再加上患有这种疾病后很难治愈,所以现在出生后的宝宝都会定期打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疾病的出现。有些宝宝在打完乙肝疫苗后,打针的部位又红又肿,新手爸妈往往会感觉惊慌失措,那么,打完乙肝疫苗胳膊红肿怎么回事呢? 1、正常的免疫反应 对于机体来说,乙肝疫苗属于一种异物,所以打完乙肝疫苗后,身体就会对这种异物产生一些免疫反应,此时胳膊上常会有红肿、热痛等不适症状,还可能会伴随着低热症状出现。这种情况一般不用特殊处理,慢慢的可以自行缓解;如果红肿症状严重,也可以在打完针 48 小时内冷敷,48 小时后热敷,促使红肿、硬结等尽快消退。 2、局部过敏 打完乙肝疫苗后,胳膊出现红肿症状,并伴随着明显的瘙痒感,还要警惕是否出现了局部过敏,最好能及时就医。如果确诊是过敏引起的,可以应用一些抗过敏的药物,可以让红肿、瘙痒症状逐渐消失。 3、打疫苗时操作不当 如果医务人员经验不足,在打疫苗时选择的注射部位肌肉偏少,打针的时候角度不合适,打的太浅等,会影响机体对疫苗的吸收;打疫苗的时候,打在了小血管上,出现了少量出血等,都会伴随着胳膊红肿等不适症状出现。短期内不要让胳膊负重,必要时制动,过一段时间这种局部不适反应就会慢慢的消退。 4、局部感染 打完乙肝疫苗后,要注意保持针眼处的干燥、卫生,防止感染。如果不注意,让针眼处沾水,可能会引起感染;针眼处被污染,让细菌入侵,也可能会引起感染。这会打疫苗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不适症状,甚至还会化脓。此时最好及时就医,选择热敷、理疗、按摩或者药物治疗等,缓解不适症状。

沈海涛

住院医师

定边县妇幼保健院

114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手足口病认识

每年进入5-7月,让家长谈之色变的手足口病又会流行起来。最近医院也开始陆续接诊到这类患儿,但是不少家长对这些疾病还是一知半解,甚至理解错误,以至于耽误了宝宝的治疗。之前分别介绍(点击下方标题即可看到详细内容): 1、家长们注意啦!又到手足口病高发期,应如何预防? 2、【手足口病】疫苗、预防、护理攻略一篇搞定! 3、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家长们快为宝宝们做好防护吧! 4、【提醒】手足口病秋季高发期来了!父母们一定要知道的防护知识! 今天小编就再来科普一下相关知识。让家长们知道如何预防手足口病;万一孩子得了手足口病,不知道在家里要呆多久,要怎么和其他孩子隔离,家里怎么消毒,要怎么处理孩子的玩具等。下面我们就这些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来谈一谈! 手足口病,其实就是病毒感染,大家不要认为患有手足口病了就非常严重了。手足口病分为轻症和重症两种,大部分手足口病都是轻症(与一般感冒差不多,只是外在表现差别),重症的非常少(合并严重并发症)。大家可以把手足口病看做成流感一样的疾病就行了,一般都没事,极少严重的会死亡。但若是重症手足口病时孩子会非常快的出现精神改变(激惹、萎靡),呼吸急促、费力等症状,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死亡。 遇到这种情况,立即去医院,交给专业人士处理。 手足口病 如何传播? 要想知道怎么预防手足口病,我们要知道疾病是怎么传播的,这样,切断传播途径后,就能很好的预防了。呼吸道分泌物(鼻涕)、口水、大便、皮肤的疱疹里面都有病毒。这些含有病毒的物质接触过的地面、墙壁、玩具可能有病毒附着,当然也有传染性。当健康的孩子经口摄入这些病毒,比如玩了有病毒的玩具之后吃手;或者患病的小朋友拥抱时,碰到了皮肤上的疱疹,之后吃手;或者直接舔到有病毒附着的玩具、墙面等,都会导致发病。另外,部分病毒可以经过呼吸道传播,如果患儿打喷嚏时,健康的孩子正好吸入了病毒,也会导致得病。 手足口病 能传播多久? 目前研究发现,口水、鼻涕里的病毒,通常在感染后4周内逐渐消失,大多存在3周左右。大便中的病毒,多持续存在感染后的4-6周内,但最长可能会持续存在到感染后数月。 在出现症状的1周内,传染性最强的,这时病毒最多、毒力最强。 在出现症状前和一周之后的时间里,也有传染性,但随着 病毒的排出体内和死亡,传染性较弱。 家里怎么消毒啊? 肠道病毒对75%的酒精不是很敏感,对漂白剂(次氯酸钠)敏感;56摄氏度30分钟可以灭活,所以,针对不同的物品,采用以上方法中适合的即可。 怎么预防 手足口病? 1.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养成洗手习惯,饭前便后,接触可能污染物后都要洗手)、勤换洗衣物。 2.不要和手足口病人亲密接触,比如拥抱,分享玩具、餐具等。 3.不要在疾病高发季节,带孩子去人群拥挤处玩耍。 4.家庭成员回家后应及时洗手、洗脸、换衣服后接触家里的宝宝 下面来看 一图读懂丨儿童手足口病防控

沈海涛

住院医师

定边县妇幼保健院

113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下列情况可以接种疫苗

对尘螨、食物(鸡蛋、花生、海鲜、芒果)、花粉、酒精、青霉素、头孢或者其他药物过敏者。 患有心脏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血管病、心肌炎、主动脉夹层等)、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非急性发作期者。 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 药物控制稳定,血压低于 160/100mmHg 的高血压病患者。 药物控制稳定,空腹血糖≤13.9mmol/L,无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 服用稳定剂量左甲状腺素(优甲乐),甲功 T3、T4 与 TSH 正常。 稳定期慢性湿疹患者。 病情稳定、无需药物维持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 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症状不明显的患者。 慢性肝炎非治疗阶段,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口服药治疗阶段,肝功正常、病情稳定。 其他情况 非活动期肺结核患者。 脓疱型以外的银屑病患者。 稳定期白癜风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非急性发作期,无明显咳喘患者。 强直性脊柱炎无急性疼痛表现,且炎症指标无明显异常者。 抑郁症药物控制良好,生活工作如常者。 病情稳定的精神疾病患者。 正在使用各种降糖药物包括注射胰岛素者。 病情稳定、无需药物控制病情的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患者,在病情稳定时可以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 恶性肿瘤术后恢复良好,不再进行放化疗者; 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药物;艾滋病患者、HIV 感染者,建议接种灭活疫苗或重组亚单位疫苗(这些需要斟酌,建议放在其他情况部分)。 阴道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感染,无发热,处于非治疗阶段患者。 单纯腹泻每日不超过三次,无发热者。 曾经做过支架、搭桥及安装起搏器手术,术后恢复正常者。 器官移植术后,恢复良好,体征平稳者。 脑卒中治愈者,或有后遗症(且病情稳定、血压控制平稳)者。 阑尾炎术后、人工流产术后,身体恢复良好,无其他不适者。 骨折等外伤,未发生感染和发热者。 月经期、备孕期、哺乳期,可以接种。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男性不存在因备孕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问题。 侏儒症。 轻、中度缺铁性贫血,不伴有其他症状者。 吃保健品或服用保健类中药者。 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患者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者。

沈海涛

住院医师

定边县妇幼保健院

112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发烧处理

1岁以下发热处理 一岁宝宝发热的处理需要根据发烧的热度来决定。如果腋温或者耳温低于38.5℃以下可以用物理降温,比如用退热贴贴额头和温水擦浴;如果腋温和耳温超过38.5℃以上,需要吃退烧药,比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同时结合物理降温,比如退热贴贴额头、温水擦浴,并且在吃药后半个小时和一个小时测量体温,观察体温的变化。最主要的还是要注意引起发热的原因,比如孩子有没有流涕、打喷嚏、咳嗽、咽痛,有没有呕吐、腹泻,有没有皮疹,手、足、口腔的疱疹,有没有头痛、嗜睡、惊厥 吃药一岁以下宝宝发烧所需要服用的药物如下:第一,在高烧的时候及时服用退烧药是基本的要求,如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第二,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一般可以选择阿莫西林或者头孢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第三,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一般是进行对症治疗,可以选择清热解毒抗病毒类的中成药,比如抗病毒口服液或者羚羊角颗粒,蓝芩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等。 大孩子发烧处理 大小孩发烧的时候,退烧快的方法也是比较多的,需要根据孩子的体温来决定具体的退烧方式。如果孩子的体温在38.5℃以下,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退烧,比如可以用温毛巾擦拭孩子的全身皮肤,尤其是腋窝、腹股沟、颈部等血管比较丰富的地方,擦拭的时间可以稍微长些,有利于退烧,如果孩子的手脚是冰的,说明体温还在一个上升期,应该给孩子相对多穿一点,或者把手脚搓热,促进循环。如果手脚是热的,身上也有出汗的现象,说明体温在下降的过程中,这时候就应该相对的少盖一点,以促进散热,不然如果捂得太多,反而不利于散热。或服用中成类的药物进行退烧也是可以的,比如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感冒清热颗粒或者羚羊角颗粒,退烧效果都是不错的。如果体温超过38.5℃,需要给孩子服用退烧药进行退烧,否则,很容易发生高热惊厥的现象,会对孩子的脑功能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可以给孩子服用布洛芬混悬液,间隔4-6个小时可以重复用药一次,一天用药不超过四次就可以。

沈海涛

住院医师

定边县妇幼保健院

114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下列情况暂缓接种新冠疫苗

任何原因(感冒、伤口感染、局部炎症)引起的发热(腋下体温≥37.3℃)。 痛风发作、重感冒、心梗、脑梗等疾病急性发作期。 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正在进行化疗、放疗期间。 具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胃部不适等症状者。 荨麻疹发作期,有皮肤瘙痒症状者。 诺如病毒或其它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者。 重度缺铁性贫血和(或)伴有肝脾肿大、心功能异常、或合并感染等症状者。 已知或怀疑患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者。

沈海涛

住院医师

定边县妇幼保健院

112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宝宝肠胀气

宝宝肠胀气认识 宝宝肠胀气的原因与喂养时吞入过多空气、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消化系统疾病等有关。 首先,要先辨明宝宝是否真的存在肠胀气问题。由于宝宝的腹壁肌肉发育还不成熟,却要容纳许多脏器,可能会让人觉得胀气,这种情况无需担心。但倘若宝宝出现打嗝、频繁排气、哭闹多的表现,便需要警惕真的存在肠胀气。 其次,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为宝宝发生肠胀气的生理因素。宝宝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小肠内乳糖酶含量不足,配方奶或母乳喂养时,乳糖在小肠内还没被充分消化就进入了大肠,在消化道内发酵使产气的坏菌增生形成胀气。 其次,若宝宝喝奶的时候姿势不正确,或喝得太急,都可能不小心吞进许多空气,奶瓶喂养出现肠胀气的频率较母乳喂养更高。肠胀气的发生与饮食也有关系,由于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进食奶制品、豆制品、高糖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都可能会引起肠胀气,某些乳糖不耐受的宝宝表现更为明显。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进食过多易产气的食物,宝宝喝母乳后也容易产生肠胀气。 怎么预防宝宝肠胀气? 首先,按时喂奶,避免宝宝喝奶过急,误吞大量气体,并在喂奶后帮宝宝拍嗝,助气体排出,即宝宝俯趴在家长一只手臂上,家长另一只手臂弯曲,轻轻拍打宝宝背部。此外,选择适合的奶嘴也能预防胀气,奶嘴过大也会增加误吞气体的机会。 其次,食物的选择也很重要。避免进食过量、难消化的食物,如豆制品、高糖及粗粮等,若有乳糖不耐受的宝宝,也需严格控制乳制品的摄入,或在母乳及乳制品中加入乳糖酶,降解乳糖以改善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平时可以适量给宝宝服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最后,家长可以在宝宝非进食的时间段按摩揉腹,促进宝宝胃肠蠕动。具体方法为:家长搓揉手掌,使其温热,以宝宝肚脐为中心,将手掌贴在宝宝肚子上,沿顺时针方向运动,按摩揉腹,每次时间约 5~10 分钟。注意按摩力度、频率应适中,可随时观察宝宝的反应调整力度。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在腹胀、打嗝、放屁等胀气表现外,兼见发烧、食欲下降、呕吐、腹泻等症状,建议至医院就诊。

沈海涛

住院医师

定边县妇幼保健院

111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疫苗小知识

疫苗接种时间表 一类疫苗(计划内疫苗,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属于免费疫苗,是从宝宝出生后必须进行接种的。) 出生时:卡介苗、乙肝疫苗(基础) 一个月:乙肝疫苗(基础) 两个月:脊灰疫苗(基础) 三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四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五个月:百白破疫苗(基础) 六个月:乙肝疫苗、A 群流脑苗(基础) 八个月: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基础) 九个月: A 群流脑苗(基础) 1.5-2 岁: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加强) 3 岁: A 群流脑苗(加强) 4 岁:脊灰疫苗(加强) 6 岁:百白破疫苗(加强)、乙脑疫苗、A 群流脑苗(加强) 二类疫苗(计划外疫苗,是自费疫苗。可以根据宝宝自身情况、各地区不同状况及家长经济状况而定。应在不影响一类疫苗情况下进行选择性注射。要注意接种过活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脊灰糖丸】要间隔 4 周才能接种死疫苗【百白破、乙肝、流脑及所有二类疫苗】) (1 )A+C 群流脑疫苗: 3 周岁注射 1 针次,6、9 周岁各加强一针。 (2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3 )麻腮风疫苗: 1.5-2 周岁注射一针,基础免疫后 4 年加强 1 针。 (4 )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是 2 岁时注射 1 针,4 年后加强 1 针。灭活疫苗 1-16 岁接种 2 针,间隔 6 个月,16 岁以上接种 1 针。 (5 )水痘疫苗: 1-12 岁接种 1 针次。 (6 )B 型流感嗜血杆菌苗(Hib 疫苗): 2、4、6 月龄各注射一次,12 月龄以上接种一针即可。 (7 )流行性感冒疫苗: 1-3 周岁每年注射 2 针,间隔 1 个月。3 周岁以上每年接种 1 次即 三类计划免疫外疫苗最好接种 麻风腮三联疫苗(MMR ) 麻风腮三联疫苗接种后可同时预防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三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疫苗已经在国内外使用多年,并被家长接受。一般在宝宝满 1 周岁就可接种第一针。 水痘疫苗 水痘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尤其是在儿童中,经常在幼儿园、小学中爆发流行。对感染水痘的宝宝,只能采取隔离措施,因此,预防水痘最理想的方法是接种疫苗。宝宝满 2 周岁时,可接种水痘疫苗。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常规接种水痘疫苗。 Hib 疫苗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简称 Hib,5 岁以下儿童,尤其是 2 个月-2 岁的婴幼儿很容易被传染。由于国内普遍存在抗生素滥用的现象,使得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上升,感染后比较难诊治。所以,避免宝宝患病的最好方法是及早免疫预防,所用的疫苗是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又叫 Hib 疫苗。宝宝满两个月就可以接种 Hib 疫苗。 以下疫苗特定人群可考虑接种 流感疫苗 对 7 个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抵抗疾病能力差的宝宝,一旦流感流行,容易患病并诱发旧病发作或加重,家长应考虑接种。 肺炎疫苗 肺炎是由多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单靠某种疫苗预防效果有限,一般健康的宝宝不主张选用。但体弱多病的宝宝,应该考虑选用。 甲肝疫苗 甲肝疫苗用于预防甲型肝炎。目前主要采用国产的减毒活疫苗和进口的灭活疫苗,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 岁以上的宝宝可以酌情接种。 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是 3 个月~2 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能避免宝宝严重腹泻。 接种疫苗须知:要在孩子身体状况好的时候进行 接种前要先测体温,若有发烧要推迟接种、未完全恢复健康前暂缓注射,但应在病好后及时补接种。 接种后,当天不要洗澡,也不能让孩子太疲劳。 属过敏体质者,应向医生反应。 极个别孩子可能会高烧,可请医生看看,给予对证治疗。 以下情况是不能在期间注射疫苗:如孩子正在发烧,患有急性传染病、哮喘、风疹、湿疹等疾病或有心脏病、肾炎及肝炎等疾病时,暂时不要打预防针。 孩子腹泻时不要吃小儿麻痹糖丸,等病好后两周才能补吃。 有癫痫病史及药物过敏史的儿童不要进行预防接种。 接种前必看:接种疫苗的禁忌 (1 )卡介苗禁忌:早产的宝宝、低出生体重的宝宝(出生体重小于 2500 克)、难产的宝宝应该慎种。正在发热、腹泻、严重皮肤病的宝宝应缓种。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心、肾疾患,免疫功能不全的宝宝禁种。 (2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禁忌:服苗前一周有腹泻的宝宝,或一天腹泻超过 4 次者,发热、急性病的宝宝,应该暂缓接种。有免疫缺陷症的宝宝,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的宝宝禁用。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可服液体疫苗。 (3 )百白破疫苗禁忌: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有抽风史的宝宝,严重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4 )麻疹疫苗禁忌:患过麻疹的宝宝不必接种。正在发热或有活动性结核的宝宝,有过敏史(特别是对鸡蛋过敏)的宝宝禁用。注射丙种球蛋白的宝宝,间隔一个月后才可接种。 (5 )乙型脑炎疫苗禁忌: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有脑或神经系统疾患,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种。 (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禁忌:脑及神经系统疾患(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过敏体质,严重心、肾疾病,活动性结核病的宝宝禁用。发热、急性疾病的宝宝可缓种。 (7 )乙肝疫苗禁忌:肝炎,发热,急性感染,慢性严重疾病,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8 )甲肝疫苗禁忌: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免疫缺陷,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宝宝,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接种后注意观察:分清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 正常反应 局部反应如轻度肿胀和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宝宝屁股上出现硬结就是吸附制剂接种后常见的现象。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一般发热在 38.5℃以下,持续 1~2 天均属正常反应。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喂水、并注意让宝宝多休息即可。如果宝宝高热,可服用退烧药,可以做物理降温、吃些富有营养又好消化的食物、多喂水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 异常反应 局部感染、无菌性脓肿;晕针、癔病;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遇到晕针、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让宝宝平卧、头部放低、口服温开水或糖水;与此同时立即请医生作紧急对症处理。出现皮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应用脱敏药。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表现为接种后很短时间内宝宝面色发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呼吸困难、甚至神志不清、抽风等。此时一般医生会立即给宝宝进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同时给激素和脱敏药观察治疗。 如何处理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通常接种疫苗后,宝宝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皮疹、发烧等。 对轻微腹泻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只要注意给宝宝多补充水分,及时更换尿布,保证充足的休息,两三天就能复原。如果宝宝腹泻严重,并持续 3 天以上都不见好转,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有的宝宝在接种灭活疫苗后 6~24 小时会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其中大多数在 37.5℃以下,仅有少数疫苗如百白破疫苗可引起 38.5℃左右的发热,一般持续 1~2 天,很少有 3 天以上者。接种减毒活疫苗,如麻疹疫苗、麻风腮疫苗、水痘疫苗等接种后的发热反应是由疫苗病毒轻度感染所引起的,出现发热反应较晚,一般在 5~7 天开始有短暂的发热。这种发热消失也快,1~2 天可退烧。疫苗不同,接种疫苗后的发热反应发生率也不同,轻微发热一般不需处理,只要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感染。体温较高者,应该去医院作对症处理,必要时要补液。 在接种疫苗后无其他原因而出现的皮疹当中,以荨麻疹最为多见,一般在接种疫苗后数小时以至数日发生。特殊皮疹,如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于接种后 5~7 天出现稀疏皮疹,一般 7~10 天消退。麻疹疫苗引起的皮疹非常轻微。水痘疫苗接种后 12~21 天中常见有丘疹、水泡或疱疹出现,一般不多,约在 10 颗以下,不会结痂。经治疗均可痊愈,预后良好。 卡介苗:临床资料显示,卡介苗接种后较为常见的合并症是化脓性淋巴结炎,发生率约为 0.5%~4%,多与卡介苗菌种、剂量、孩子年龄、接种途径及接种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关。如果发炎的淋巴结肿大不超过 1 厘米,属于正常反应,不必处理。如果肿大超过 1 厘米,且发生软化,又不能自行消退,可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做局部抽脓。如果局部已经破溃流脓,可撒上异烟肼粉,再用消毒纱布包扎,同时口服异烟肼,剂量按每天每公斤体重 8~10 毫克计算,疗程约 1~3 个月。切忌用不卫生的方法挤压或随便切开排脓。 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后常常出现发热与局部反应,约有 2%~6%的小儿接种后发热达到 39℃或以上,5%~10%打针局部明显红肿或疼痛,持续 48 小时以上。个别严重者还会出现惊厥或神经系统症状(此类孩子以后复种不可再用百白破三联疫苗,应改用白破二联针,因为神经系统反应通常由百日咳菌苗所引起),出现高热者可服退烧药,出现惊厥及神经系统症状者应及时就医。 麻疹疫苗接种:一般很少出现严重反应,约有 5%~15%的孩子在接种 6 天后开始发高烧,持续可达 5 天以上,最好请医生处理。

沈海涛

住院医师

定边县妇幼保健院

113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下列不建议接种新冠疫苗

1.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2.既往接种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出现任何神经系统反应者。 4.对疫苗成分及辅料和制备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灭活新冠病毒疫苗辅料主要包括;磷酸氢二钠、氯化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铝。 5.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6.妊娠期妇女。 7.患血小板减少症或出血性疾病患者。 8.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 9.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病情未控制,激素用量大于每天 20 毫克,或者正在应用大剂量免疫制剂的患者。

沈海涛

住院医师

定边县妇幼保健院

112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过敏性支气管炎

过敏性支气管炎又称为过敏性咳嗽,顾名思义是由于过敏而导致呼吸道的一系列症状,主要在小儿比较高发,如果治疗不及时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对于存在过敏体质、自身体质差、气道高反应性的病人是高发人群。过敏性支气管炎都是由于气道痉挛、过敏导致的,所以无需使用抗生素。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或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局部的气道敏感,对止咳有一定的效果,联合口服孟鲁司特钠、氯雷他定、扑尔敏等。 过敏性支气管炎的特点容易感冒,长期咳嗽,有鼻腔分泌物增多。大多数继发于感冒,或者细菌感染后发病。 需要在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过敏原,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远离过敏原,以减少该病的发病次数。对于过敏性支气管炎,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治疗,比较常见的是激素的合理应用,以及支气管扩张剂,像常用地塞米松、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都可以在短期内纠正患者的症状。可以应用氨溴索等来进行排痰,可以适当的让患者多饮水,加强身体锻炼,以进行预防和减少本病的发生。 需要在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过敏原,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远离过敏原,以减少该病的发病次数。对于过敏性支气管炎,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治疗,比较常见的是激素的合理应用,以及支气管扩张剂,像常用地塞米松、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都可以在短期内纠正患者的症状。可以应用氨溴索等来进行排痰,可以适当的让患者多饮水,加强身体锻炼,以进行预防和减少本病的发生。 过敏体质改善 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和得过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发病原因的人,称之为过敏性体质。过敏性体质的调理方法有:一般调理、饮食调理、运动调理和药物调理。 一般调理:注意家居卫生、保持室内干燥通风、不要让屋内充满烟雾、避免饲养小动物。 饮食调理:在饮食和生活中都要尽量避免自己和过敏原的接触,少吃零食、小食品等。 运动调理:经常性的运动来加强自己的抗过敏能力,只有身体免疫力增强了之后过敏体质也会得到改善的。 药物调理:服用氯雷他定糖浆治疗,服用匹多莫德颗粒增强免疫力。 过敏性体质的人应该注意饮食,不要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也要少吃甜食,这些食物也许会加重过敏症状。保持室内干燥通风,不要使用厚窗帘。不要让屋内充满烟雾。避免过敏原接触,佩戴口罩,通过减少呼吸道过敏原的有力方式,改善过敏。

沈海涛

住院医师

定边县妇幼保健院

110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厌食症学习指导

现在很多小孩子都患有厌食症,患上了厌食症的小孩,食欲特别的不好,什么东西都不想吃,每次吃饭的时候家长都很头疼。而且情况严重的患儿,不仅吃不下饭,还呕吐腹泻,甚至是腹痛便血,特别折磨人。那么小儿厌食症是什么? 一、小儿厌食症是什么 小儿厌食症也叫做消化功能紊乱症,一般容易出现在 3 到 6 岁的宝宝身上,它是一种以长期食欲减退或者是食欲缺乏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患上了厌食症的小孩子,经常食欲不振,还经常呕吐,腹泻,便秘,甚至是腹痛和便血。 二、小儿厌食症的发病原因 1、患有胃肠道疾病:小孩子如果患有某些胃肠道疾病,比如说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肠炎,或者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腹泻和便秘,都有可能会引起小儿厌食症。想要治疗的话就得积极的查找病因,对症治疗原发病,原发病治好了,厌食症的症状也会改善。 2、药物副作用:小孩子在服用了某些药物之后,有可能会带来厌食的副作用,还会引起小儿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比如说红霉素类药物,磺胺类药物以及氨茶碱类药物等。另外,一些抗癌药物也会引起厌食。 3、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或者内分泌不足:孩子的体内如果缺乏了某种微量元素,也容易导致他们患上厌食症。比如说缺少锌元素,就容易厌食,此时应该要注意给孩子补锌。孩子体内的内分泌不足,也是容易导致厌食的,比如说甲状腺功能低下,其常见的症状就是厌食。 4、喂养不当: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各种的零食也越来越多,小孩子经不住诱惑,每天都会吃这些零食。平时都是高糖高蛋白的,吃多了容易导致食欲下降,另外,吃饭不定时,或者说是一次吃得过多,都会影响到孩子的食欲,导致他们患上厌食症。 怎么治疗 儿童厌食可由躯体疾病和精神因素引起。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厌食称神经性厌食,在幼儿中颇为多见,小儿进食习惯不好,不仅影响营养的摄取,而且易患不少疾病,小儿神经性厌食就是其中之一。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逐渐降低小儿食物中枢的兴奋性,引起小儿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的心理治疗主要是消除各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帮助儿童建立进食时的愉快情绪,促进胃肠道腺体的分泌功能和消化功能,增加食欲。具体方法如下: 通过解释疏导孩子不良的心理因素,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孩子在自行进食时,父母不要训斥孩子或包办代替,更不要采用强制手段让小儿进食,不让小孩子边吃边玩边看画册,也不应给小孩子多吃零食。又或者给他喝些生命阳光牛初乳,牛初乳不但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还可以治疗孩子的厌食,在选择上可以选择生命阳光牛初乳,它除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份外,更富含活性免疫球蛋白,能抑制病菌繁殖。可以调节胃肠道菌群、强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吃饭前 2 小时给他喝,但一定要坚持在饭前不给零食吃。 培养孩子进食兴趣,尽量提供孩子爱吃的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对年幼儿童,可在大人协助下尽量让孩子自己进食,增加进食兴趣,促进食欲。还可安排孩子与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共同进食,并在进餐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进食前半小时不让孩子做剧烈活动或听紧张的故事,让孩子集中精神进食。 当孩子不愿进食时,家长不必强迫进食,等孩子饥饿而有食欲时再进食。 对孩子进行鼓励和奖赏。家长可记录孩子每天的食物摄入量,这样能清楚地反映孩子进食情况,当孩子饭量增加,则给予奖赏,如带孩子郊游、看电视、讲故事等。

沈海涛

住院医师

定边县妇幼保健院

1134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115条记录共12页
...
沈海涛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72359 次
总文章 115 篇
在线服务患者 10307 次
患者评价 11761 个
获得锦旗 3 个
入驻时间 2021-08-21 10:45:18
沈海涛医生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10307 人
随访中的患者 0 人
沈海涛医生获得的锦旗
已获得锦旗 3 个
医德高尚
3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