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揭秘高血压治疗中的7大误区

揭秘高血压治疗中的7大误区
发表人:疾病解码者

在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而高血压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血压不仅会导致冠心病、中风、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还可能使患者致残或死亡。然而,中国有2亿高血压患者,但他们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非常低。这部分原因在于医生,部分原因在于患者本身。以下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犯的7个错误。

首先,许多人认为如果他们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服用抗高血压药。然而,高血压会不断损害身体,可能导致心肌肥厚和动脉硬化等问题。因此,及早干预至关重要。

其次,某些患者在接受高血压药物治疗时忽视了饮食控制、运动和体重管理。这样做不仅不能有效控制血压,还可能增加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和糖尿病的风险。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需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管理。

第三,许多患者错误地认为,避免使用“好药”可以在将来留有更多的治疗选项。实际上,“好药”指的是长效的抗高血压药,而不是最强的降压药。例如,硝苯地平片虽然降压效果好,但作用时间短,容易引起血压波动,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选择长效的抗高血压药是更明智的选择。

第四,初诊高血压患者应该进行一些基本检查,包括心电图、生化全套和尿常规。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高血压的危险性,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第五,家庭自测血压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血压情况。虽然门诊一次血压测量不能反映全天的血压情况,但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压变化。然而,过于频繁的自测血压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焦虑情绪。

第六,高血压治疗需要持之以恒。患者不应随意减少药物剂量,以免引起血压波动。夏季血压可能会低一些,但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是必要的。

最后,某些患者希望在短时间内(如2-3天)将血压降至目标值。然而,这种做法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是危险的。我们希望患者的血压在2-3周内逐渐降至目标值。根据病情不同,目标值也不同。过高、过低和血压波动都是有害的。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症,需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合适的药物治疗来管理。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和进行适当的运动都是有效的管理方法。只有这样,高血压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2型糖尿病疾病介绍: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分型之一,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引(即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起血糖水平升高而导致。由于本病多见于成人,常在40岁以后起病,因此又叫做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喝水多、吃饭多、尿多和体重减轻。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本病目前无法治愈,患者需终身治疗。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治疗和日常管理至关重要。其中,运动管理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围绕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管理展开,从运动的目的、推荐的运动方式、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运动的目的

    1. 降低血糖:运动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2. 控制体重:运动有助于消耗热量,减少体内脂肪积累,有助于控制体重。

    3. 改善心血管功能: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4. 增强免疫力:运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二、推荐的运动方式

    1. 快步走:每天30分钟,每周5次,每次3000米左右,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

    2. 游泳:游泳是一项全身运动,可以锻炼全身肌肉,降低血糖。

    3. 骑自行车:骑自行车可以锻炼下肢肌肉,降低血糖,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

    4. 慢跑:慢跑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血糖。

    5. 羽毛球、乒乓球:这些运动可以锻炼上肢和腰腹肌肉,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

    三、注意事项

    1. 运动前应进行充分的热身,避免运动损伤。

    2. 运动过程中应监测血糖,避免血糖过低或过高。

    3. 运动强度应适中,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糖波动过大。

    4. 肥胖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关节负担。

    5. 心脏病患者应选择低强度的运动,如慢步走。

  •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农业基地,然而,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一些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本文将针对东北地区常见的肝癌、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等高发病进行介绍,并提供相应的防治建议。

    一、肝癌

    东北地区肝癌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当地水质、土壤等因素有关。预防肝癌,首先要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黄曲霉毒素等;其次,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吸烟、不饮酒等;此外,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肝功能检查,也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手段。

    二、糖尿病

    东北地区糖尿病发病率约为9.7%,与高盐、高脂的饮食结构有关。预防糖尿病,首先要改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其次,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最后,要进行适当的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

    三、高血压

    东北地区高血压发病率约为25%,与遗传、饮食、体重、精神等因素有关。预防高血压,首先要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心态;其次,要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及时发现高血压症状;最后,要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控制血压。

    四、甲状腺疾病

    东北地区甲状腺疾病发病率较高,可能与水质、饮食等因素有关。预防甲状腺疾病,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摄入过多的碘;其次,要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及时发现甲状腺疾病;最后,要避免过度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

    五、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表现为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预防亚健康状态,首先要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最后,要进行适当的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六、防治高血压方案

    高血压是东北地区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以下是一些防治高血压的建议:

    1.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2. 饮食调整: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多吃蔬菜水果。

    3. 适量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4.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6.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高血压症状,进行早期治疗。

  •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研究表明,超过90%的脑卒中与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有关。因此,预防脑梗死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1.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和服用降压药物(如ACEI、ARB等)可以有效控制血压。

    2. 管理高血脂:高血脂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梗死风险。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脂,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3. 糖尿病管理:糖尿病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如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血糖。

    4. 房颤治疗:房颤易导致血栓形成,引发脑梗死。抗凝药物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5.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发现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并进行早期干预。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也有助于预防脑梗死。

  • 在医学领域,疾病诊断与治疗一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如同婚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疾病的治疗也需要医患双方通力合作。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日常保养建议,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治疗高血压的关键在于控制血压,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ARBs等。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控制、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调整。

    糖尿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会导致血糖升高,引发多种并发症。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等。常用的药物有胰岛素、磺脲类药物、DPP-4抑制剂等。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保持饮食均衡,进行规律的运动。

    除了高血压和糖尿病,还有许多其他疾病需要关注,如冠心病、哮喘、关节炎等。针对不同疾病,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患者也需要关注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等,以降低疾病风险。

    总之,疾病的治疗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患者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积极参与治疗过程,同时也要关注日常保养,提高生活质量。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疾病的关键。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糖尿病患者并非不会发生低血糖。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低血糖的敏感性降低,更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

    案例分析:张先生是一位80多岁的糖尿病患者,病史已有30多年。他一直控制着自己的血糖,饮食清淡,规律运动。然而,有一天,他在吃完早餐后不久,突然感到头晕、乏力,甚至出现意识模糊。家人急忙将他送医,经检查发现他的血糖仅为1.9mmol/L,属于严重低血糖。

    医生解释说,张先生的低血糖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 老年人代谢减慢,对低血糖的敏感性降低,即使血糖较低,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

    2. 张先生可能存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

    3. 饮食控制过于严格,导致摄入热量不足,引发低血糖。

    为了避免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以下措施值得注意:

    1. 定期监测血糖,及时发现血糖异常。

    2. 饮食要均衡,避免过度控制热量摄入。

    3. 规律运动,增强体质。

    4. 了解低血糖的症状,如头晕、乏力、出汗、心慌等,一旦出现症状,要及时处理。

    5. 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注射胰岛素。其中,皮下注射是最常见的胰岛素注射方式,许多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注射。那么,在家注射胰岛素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首先,患者需要了解自己需要注射的胰岛素剂量。市面上常见的胰岛素注射液规格有10毫升和3毫升两种,每毫升含有的胰岛素单位数也不同。因此,患者在注射前一定要仔细核对胰岛素的含量,避免因剂量计算错误导致低血糖或高血糖。

    其次,患者需要学会使用不同类型的注射器。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两种注射器用于胰岛素注射:普通注射器和胰岛素笔式注射器。普通注射器需要根据胰岛素注射液的浓度进行单位换算,而胰岛素笔式注射器则无需换算,操作更为简便。

    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也是非常重要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腹壁、上臂外侧、臀部和大腿外侧等部位进行注射。不同的注射部位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速度,腹壁吸收最快,上臂外侧次之,臀部和大腿外侧吸收较慢。为了避免局部组织对胰岛素的吸收能力下降,患者应定期更换注射部位。

    注射前,患者需要将胰岛素从冰箱中取出,待药液温度接近室温后再进行注射。同时,患者需要确保注射操作的卫生,使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和注射器。注射时,患者需要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以45度角刺入皮下,推注药液。注射后,不要按揉注射部位,以免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总之,在家注射胰岛素时,患者需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定期更换注射部位,并注意注射操作的卫生。这些注意事项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 腔隙性脑梗死:了解疾病、预防和治疗

    腔隙性脑梗死:了解疾病、预防和治疗

    近年来,腔隙性脑梗死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许多老年朋友在体检时发现自己的脑部存在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灶,不禁心生恐慌。那么,腔隙性脑梗死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

    一、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动脉,由于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因素的影响,血管壁发生病变,最终导致管腔闭塞,形成小空腔。这种小空腔被称为“腔隙”,故称为腔隙性脑梗死。绝大多数腔隙性脑梗死发生在直径为100-200微米的小动脉,病灶一般在3-4毫米大小,位于脑功能的静区,没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二、腔隙性脑梗死的常见原因

    1.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是导致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血管壁容易受损,增加腔隙性脑梗死的风险。

    3. 动脉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逐渐硬化,弹性下降,容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

    4.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逐渐老化,容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

    三、腔隙性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

    1.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2. 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降低腔隙性脑梗死的风险。

    3.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降低腔隙性脑梗死的风险。

    4.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于有腔隙性脑梗死风险的患者,可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5. 抗凝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考虑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6. 介入治疗:对于血管狭窄的患者,可行介入治疗,改善脑部血流。

    总之,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我们应重视其预防和治疗。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等因素,可以有效降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在临床上,糖尿病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一种与情志抑郁密切相关。以下将详细介绍情志抑郁型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健措施。

    情志抑郁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与心理因素有关。患者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状态下,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进而引发糖尿病。此外,家族遗传、饮食不当、缺乏运动等因素也可能诱发此病。

    情志抑郁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一般糖尿病相似,如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乏力等。但该类型糖尿病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在生气、郁闷、焦虑或紧张等情绪波动时,血糖水平会明显升高。

    逍遥散加减是治疗情志抑郁型糖尿病的有效方剂。逍遥散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功效,能够调节内分泌系统,降低血糖。在服用逍遥散的基础上,患者还需配合西药治疗,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等,以控制血糖。

    为了更好地控制情志抑郁型糖尿病,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情绪。
    • 合理膳食,控制饮食总热量,限制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 定期监测血糖,了解病情变化。
    • 遵医嘱,按时服药。

    情志抑郁型糖尿病的治疗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通过合理治疗和日常保健,患者可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是指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血液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或者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如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也被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尽管冠心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研究表明,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被称为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血脂异常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2. 高血压: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3. 吸烟: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血液黏稠度,同时还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4. 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会导致血脂异常、高血压等问题,从而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5. 年龄和性别:冠心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除了以上主要危险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危险因素,如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肥胖、遗传、长期口服避孕药、血中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增高、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胰岛素抵抗增强、病毒、衣原体感染等。

  • 胰岛素作为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在临床应用广泛。然而,部分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后,血糖仍无法达到理想水平。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如饮食控制不当、药物剂量不足、胰岛素抵抗等。本文将探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常见原因包括:

    1. 饮食控制不严格:患者进食不规律、过量或摄入高糖食物,导致血糖波动。

    2. 药物剂量不足:部分患者可能因药物剂量不足而无法有效控制血糖。

    3.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典型特征,导致胰岛素作用减弱。

    4. 胰岛素注射技术不规范:注射部位选择不当、注射深度不足等因素影响胰岛素吸收。

    5. 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长期高血糖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严格控制饮食: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2. 调整胰岛素剂量: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确保血糖稳定。

    3. 改善胰岛素抵抗:通过运动、控制体重、调整生活方式等方式改善胰岛素抵抗。

    4. 规范胰岛素注射技术: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确保注射深度,提高胰岛素吸收率。

    5. 定期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