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饮食注意事项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与心脏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有关。本文将围绕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饮食注意事项展开,从食疗方、健康饮食、注意事项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食疗方
(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 鸡腿肉150克,人参15克,麦冬25克。将鸡腿肉和适量冷水放入锅中,文火煨开10分钟后,加入人参和麦冬,继续煨至肉烂,加入少量盐和味精,即可食用。
2. 柠檬1个,马蹄10个。将柠檬和马蹄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可食用可饮用,长期服用有效。
3. 兔肉500克,山楂5枚,食盐8克,姜、葱、料酒各10克,糖色5克、味精3克。将兔肉洗净切块,放入锅中与山楂同煮烂,加入食盐、姜、葱、料酒、糖、味精调味后服用。
4. 黑木耳15克,猪腿肉50克,豆腐2块,植物油、细盐、黄酒、酱油、米醋、蒜泥、豆瓣辣酱、花椒、辣油、味精适量。将黑木耳、猪腿肉和豆腐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熟,加入植物油、细盐、黄酒、酱油、米醋、蒜泥、豆瓣辣酱、花椒、辣油、味精调味后食用。
5. 嫩公鸡250克,料酒10克,芹菜75克,酱油、冬笋各10克,精盐适量,辣椒20克,味精少许,瘦肉汤30克,生姜0.5克,白糖0.4克,醋0.3克,豆瓣酱0.25克,团粉O.30克,植物油20克。将辣椒剁碎,芹菜切成段,姜剁成细末,冬笋切成细条;将团粉加水12毫克,兑成湿团粉;把鸡肉切成小方块,和一半湿团粉、酱油、料酒、盐等在碗里拌匀;另一半湿团粉、白糖、味精、高汤及部分酱油调和成团粉块;用热油锅,先煸鸡块,煸到鸡肉变白色,水分将干时,放进冬笋、豆瓣酱、姜等,用快火急炒,然后加放切好的芹菜,略炒一会,倒入调好的粉块,随炒随搅,等粉块熟时即成。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吃什么对身体好?
1. 清淡饮食: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少量多餐为主;可食用的有鱼类、鸡蛋清、瘦肉末、嫩碎蔬菜及水果;主食用面条、面片、馄饨、面包、米粉、粥等。
2. 补充矿物质:注意钾钠平衡,适当增加镁的摄入量。
3. 多吃有帮助的天然草药,如黑萝卜、假叶树、白屈菜、蒲公英、茴香、银杏(白果)、山楂果、蛇麻草、木贼、爱尔兰苔、山梗菜、香芹、红苜蓿、玫瑰实等。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好别吃什么食物?
1. 饮食需注意的是尽量减少维生素D的摄取。勿由高脂的乳品中获取维生素D,这类食品易促成动脉堵塞。
2. 勿喝酒及咖啡,勿食红肉、精致调味品。
3. 避免过冷、过热、过粘的食物。
未来医疗领航员
文章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预防方法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预防策略
预防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一级预防:从源头上预防冠心病及其并发症
1. 健康教育:普及冠心病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2. 控制高危因素: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高危人群,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降低高危因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二、二级预防:针对已患病人群,降低疾病复发率和死亡率
1.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减少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复发风险。
2.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可降低心率、血压,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肌梗死复发率。
3. ACEI类降压药物:如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可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肌梗死复发率。
4. 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可降低血脂,稳定斑块,降低心肌梗死复发率。
日常保养同样重要
1. 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2.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少吃油腻、高盐、高糖食物。
3.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绿色医疗倡导者
文章 阿司匹林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首选药物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是两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于这些患者而言,阿司匹林仍然是首选的药物之一。
研究表明,阿司匹林能够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早期使用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而对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阿司匹林则能够减少再梗死的风险。
除了阿司匹林之外,替卡格雷(ticagrelor)也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替卡格雷能够作为阿司匹林的替代药物,或者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然而,替卡格雷并不能完全替代阿司匹林。
美国贝勒医学院的Hani Jneid博士及其团队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论,并建议,阿司匹林仍然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一线药物。患者入院后应尽早使用阿司匹林,并尽可能长期服用。对于不能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普拉格雷、替卡格雷或氯吡格雷。对于需要接受侵入性治疗的患者,以及处于中危或高危状态的患者,建议使用双联抗血小板疗法。对于仅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或替卡格雷。
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会定期更新治疗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建议。然而,临床医生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健康驿站
文章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如何进行饮食保健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需要饮食保健的配合。以下是一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饮食保健建议:
1. **清淡饮食**: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少量多餐。可食用鱼类、鸡蛋清、瘦肉末、嫩碎蔬菜及水果等。主食用面条、面片、馄饨、面包、米粉、粥等。
2. **补充矿物质**:注意钾钠平衡,适当增加镁的摄入量。可食用富含镁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豆类等。
3. **多吃天然草药**:如黑萝卜、假叶树、白屈菜、蒲公英、茴香、银杏(白果)、山楂果、蛇麻草、木贼、爱尔兰苔、山梗菜、香芹、红苜蓿、玫瑰实等。
4. **避免高脂食物**:减少维生素D的摄取,避免从高脂乳品中获取维生素D。避免红肉、精致调味品、过冷、过热、过粘的食物。
5. **适量运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
6.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加重心血管疾病,因此需要戒烟限酒。
7.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有助于疾病康复。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饮食保健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医疗科普小站
文章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如何治疗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多见于既往有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病史的患者。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NSTEMI的治疗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一般治疗
NSTEMI的治疗首先需要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等,以维持心脏功能,防止病情恶化。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
二、再灌注治疗
再灌注治疗是治疗NSTEMI的关键,旨在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损伤。主要方法包括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
三、药物治疗
NSTEMI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2. 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可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
3. 抗心肌缺血药物:如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等,可缓解胸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
4. 抗心力衰竭药物:如利尿剂、ACE抑制剂等,可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功能。
四、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技术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主要方法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五、日常保养
NSTEMI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规律运动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六、医院与科室
NSTEMI的治疗需要在心血管内科进行。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医疗新知速递
文章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原因是什么?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原因是什么?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其发病原因与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有所不同。本文将探讨NSTEMI的发病原因,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发病原因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是NSTEMI最常见的原因。由于长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导致冠状动脉内壁出现粥样硬化斑块,进而引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甚至闭塞。
2. 斑块破裂: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阻塞,引发心肌缺血。
3. 血管痉挛:冠状动脉痉挛会导致冠状动脉血流暂时性减少,引发心肌缺血。
二、发病机制
1. 缺血再灌注损伤:NSTEMI患者心肌缺血后,当血流恢复时,容易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心肌细胞死亡。
2. 侧支循环:NSTEMI患者往往存在良好的侧支循环,有助于心肌缺血区域的血液供应。
三、临床表现
1. 胸痛:胸痛是NSTEMI的常见症状,常表现为压迫感、紧缩感或疼痛感,可放射至颈部、肩部、背部、上肢等部位。
2. 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
3.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4. 心电图改变:NSTEMI患者的心电图可表现为ST段压低、T波倒置等。
四、治疗
1. 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 抗凝治疗:如华法林、肝素等。
3. 抗心绞痛治疗:如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等。
4. 介入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五、预防
1.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
2. 戒烟限酒。
3. 适量运动。
4. 保持良好的心态。
疾病解码者
蔡丽娥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童传凤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吴双
主治医师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