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反射性晕厥?
本病病因繁多,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由于在正常状态下,控制循环系统的心血管反射,对刺激因素出现间歇性的不恰当反应,引起血管扩张和(或)心动过缓,导致动脉血压降低及全脑灌注减少所致[3]。
各类型反射性晕厥的发病原因有:
1.血管迷走性晕厥:由多种因素刺激相应感受器后,通过迷走神经反射介导的晕厥,一般包括以下几类因素:
(1)自主神经反射失常:比较常见的学说是贝-亚反射(Bezold-Jarisch反射)。患者在受到诱因刺激时,如果发生贝-亚反射,即交感神经(主要调节心脏以及其他内脏器官的活动)冲动减弱、迷走神经冲动增强,就会导致机体心率、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系列症状;
(2)神经体液因素:有研究指出,本病患者中可见过度的神经体液反应,即在晕厥发作前或发作时,机体中血管内皮素、一氧化氮、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等水平均有明显变化,但确切的病理生理意义目前还不明确;
(3)脑血流调节异常:正常情况下,脑部血管会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来保证脑部的供血稳定。而研究发现,患者在直立位时会出现脑部血流调节异常,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本病;
(4)遗传因素:部分病例可呈现家族聚集性特点,提示本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4][5][6]。
2.颈动脉窦性晕厥:主要是由于颈动脉窦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异常增高,或外界刺激过度强烈,经舌咽神经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张力明显增加,使得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从而发生晕厥[7]。
3.情境相关性晕厥:在特定情境下(如排尿、排便、吞咽以及各种特殊检查等),不同部位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触发不恰当神经反射活动,刺激了迷走神经或其他内脏植物神经进而引发晕厥[7]。
4.非典型性晕厥:无明确病因。
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反射性晕厥?
1.血管迷走性晕厥
(1)体位因素:长时间持续站立,或由坐位快速变为直立位时,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
(2)精神心理因素: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情感刺激(比如见到血、打针疼痛等)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脑部缺血,从而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
(3)疾病因素:少部分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因,是自主神经系统疾病,如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心脏药物引起的自主周围神经病、原发性甲减性自主神经病、维生素Bl2缺乏性自主神经病所致;
(4)环境因素:环境闷热亦是本病的常见诱因之一,特别是在高温、通风不良环境下长时间站立,容易诱发本病;
(5)遗传因素:有血管迷走性晕厥家族史者:特别是一级亲属(这里主要指父母和亲兄弟姐妹)中有本病患者的人群,其晕厥的发生率较高[3][6][8]。
2.颈动脉窦性晕厥
非机械性刺激因素:头向一侧转动或衣领过紧,或颈动脉窦附近的病变如肿大的淋巴结、肿瘤、手术瘢痕等压迫颈动脉窦,进而诱发颈动脉窦性晕厥[3]。
3.情境相关性晕厥
情境因素:如咳嗽、运动等因素也可诱发本病[3]。
4.非典型性晕厥
无明确诱因[3]。
哪些人容易得反射性晕厥?
- 青少年:青少年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尚在发育中,因而比较容易出现反射性晕厥;
- 老年人:生理机能随年龄的增长发生退化,同时可患有同种慢性疾病,在遭受诱因刺激时,机体反应能力较低而容易出现反射性晕厥;
- 有反射性晕厥家族史者:特别是一级亲属(这里主要指父母和亲兄弟姐妹)中有本病患者的人群,其晕厥的发生率较高;
- 有慢性疾病或颈动脉窦附近病变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有肿大的淋巴结、肿瘤、手术瘢痕等颈动脉窦附近病变的患者,更易发生晕厥;
- 长时间站立者:这类人群更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而易患本病;
- 精神过度紧张或受情感刺激者:容易因脑部缺血而易患本病[6]。
刘佳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周波
主治医师
中医神经内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胡震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