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感觉可提示早期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发病突然,往往无早期症状。
怎么知道自己患有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的典型症状是受损部位疼痛,出现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如果损伤严重还会出现截瘫或瘫痪等症状。通常不同类型的脊髓损伤,临床表现也不同[1][2]。
1.脊髓震荡
是指脊髓神经细胞遭受强烈刺激而发生超限抑制(又称保护性抑制,是指当兴奋超过一定限度,威胁脊髓正常工作时,脊髓细胞就会引起抑制,使细胞得以休息),使得脊髓功能停止,但脊髓实质无损伤。临床上表现为受损平面以下肢体麻木、感觉丧失。一般经过数小时至2~3周,感觉和运动慢慢恢复,并没有后遗症。
2.脊髓休克
是指脊髓与高级中枢的联系中断以后,受损平面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处于无反应状态。临床上表现为受损平面以下肢体感觉丧失和骨骼肌张力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发汗反射消失,内脏反射减退或消失。脊髓休克是暂时现象﹐损伤后不久可逐渐恢复,一般持续约1~6周,但也可能持续数月。
3.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是指损伤平面以下存在一些感觉和运动功能并有球海绵体反射(受到刺激时,球海绵体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根据受损位置的不同,主要可分为3种:
(1)前脊髓综合征:脊髓前侧受损,并有少量后柱感觉的压力和位置觉存在,受伤平面以下无运动功能。此型损伤的预后为不完全性损伤中最差者。
(2)后脊髓综合征:常见为脊柱过伸性损伤,在老年患者常已有颈椎病,表现为上肢功能丧失,脊髓远端运动功能优于近端或同远端功能丧失表现一致,肛门周围感觉存在。
(3)脊髓半切综合征:受损一侧脊髓的运动和感觉丧失,而未受损一侧的感觉和温觉丧失。
4.完全性脊髓损伤
受损平面以下最低位的骶段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包括肛门周围的感觉和肛门括约肌的收缩运动(不出现球海绵体反射)。
5.脊髓圆锥综合征
如果是圆锥(指S3~S5脊髓段,位于L1椎节,此处脊髓末端为锥形)与腰骶神经根在同平面都受伤时,神经感觉运动障碍平面在L1神经节段。如果只是圆锥受伤,那么支配下肢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尚存,而会阴、骶区表现为鞍区(会阴部形如马鞍状区域)感觉障碍,不仅尿道、肛门括约肌瘫痪,而且膀胱逼尿肌也瘫痪,此外跟腱反射消失、肛门反射和球海绵体反射也消失。
6.马尾神经综合征
临床特点腰2以下感觉、运动障碍,大小便和下肢功能丧失,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完全性马尾神经损伤时,所有支配肛门、膀胱、会阴区和下肢的周围神经功能丧失。马尾是作为周围神经起作用的,如果神经根丝未完全断裂或毁损,就有功能恢复的可能[3]。
其他症状有哪些?
- 脊髓损伤有可能会影响到呼吸功能,出现呼吸困难、无力咳嗽等症状。
- 脊髓损伤后,皮肤血管扩张,损伤平面以下停止汗腺分泌,从而出现体温升高的症状[2]。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吗?[2]
- 深静脉血栓:由于脊髓损伤患者卧床太久不动和血循环缓慢,容易出现血栓性静脉炎,临床表现为肌肉肿痛等症状,少数患者容易诱发肺动脉栓塞(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等)。
- 泌尿系感染与肾衰竭:患者脊髓受伤后容易出现排尿障碍,使得残留在膀胱的尿液太多,容易引发尿路感染,甚至是肾衰竭。临床多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 压疮:截瘫患者皮肤失去知觉,下肢不能活动,体位变化少,受压的皮肤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从而出现压疮。临床多表现为皮肤出现水疱、溃疡等症状。
- 关节挛缩:脊髓损伤后由于四肢瘫痪造成肢体长期处于一个非功能的位置,逐渐发生下肢关节屈曲挛缩或肌肉痉挛。临床多表现为抽筋等症状。
- 异位骨化:脊髓损伤瘫痪患者的异位骨化(指软组织出现成骨细胞,并形成骨组织),好发于髖关节前方,发生率约16%~30%。表现为关节周围的肿块和被动活动逐渐减小,严重者则关节僵直[3]。
- 胃肠功能紊乱:脊髓损伤后,由于肠蠕动减慢及肛门括约肌障碍,患者常常发生腹胀和便秘,可严重影响食欲。在伤后早期可服用缓泻剂,晚期可通过训练建立反射性排便,以缓解腹胀和便秘[3]。
- 痉挛:脊髓圆锥以上的脊髓损伤属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出现痉挛性瘫痪。痉挛将影响日常活动和康复训练的进行,还可能导致患者的疼痛。因此,应当积极治疗[3]。
刘佳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胡震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谭来勋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