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是否能够治愈要根据疾病程度而定。疾病经治疗后的结果取决于病因。经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症状会减轻,但复发很常见[1-4]。
治疗目标[1]
去除病因、缓解症状、提高生命质量、预防复发和并发症。
药物治疗[1-4]
1.急性胃炎
(1)常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来缓解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如质子泵抑制剂(PPI)或组胺H2受体拮抗剂(H2RA)。
(2)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如:胶体次枸橼酸铋、硫糖铝、麦滋林-S、氢氧化铝凝胶、胃膜素等)促进胃黏膜修复和止血。
2.慢性胃炎
轻度患者一般不需要进行治疗。症状明显,影响正常生活者,需要进行治疗。
(1)对因治疗
①幽门螺杆菌治疗:
常用四联方案:1种质子泵抑制剂(PPI)+2种抗生素+1种铋剂。疗程为10~14天。
②伴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
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削弱或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治疗可应用促动力药和/或有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
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10 mg/次、3 次/天),莫沙比利(5 mg/次、3 次/天)等;铝碳酸镁(1 g/次、3~4次/天)可以结合胆汁酸,增强胃黏膜屏障,减轻或消除胆汁反流所致胃黏膜损伤。
③药物相关性慢性胃炎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预防和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消化道损伤的首选药物。常用的PPI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艾司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等。应避免长期服用,并注意PPI的不良反应。
(2)对症治疗
①当患者以上腹部灼热感或上腹痛为主要症状时,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或组胺H2受体拮抗剂(H2RA)、抗酸剂、胃黏膜保护剂。
②当患者以上腹饱胀、嗳气、早饱、恶心等为主要表现时,可选择促动力药物如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
③当患者出现与进食相关的中上腹部饱胀、纳差等情况时,可应用消化酶,如米曲菌胰酶片、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复方消化酶等。消化酶联合促动力药效果更为明显。
手术治疗[1]
通常无需手术,对于极少数发生癌前病变的患者,需进行黏膜下剥离术。
治疗周期[1]
急性胃炎治疗周期一般为一周左右,但因病情不同,治愈周期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胃炎患者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来进行治疗,需要配合平时的饮食生活习惯,进行长期调整。
治疗后效果如何[1]?
- 幽门螺杆菌胃炎,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可减慢胃炎发展进程;
- 若在未发生萎缩性胃炎前进行治疗,将病因根除后,胃炎可被治愈;
- 在胃黏膜出现萎缩后进行治疗,即使将病因根除,也无法彻底将胃炎治愈。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1]?
如控制较好:3~6月复诊一次; 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有中-重度肠化生或上皮内瘤变者,应定期复诊,进行内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如症状反复或者症状长期未改善,要及时就诊。
裴书飞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南阳市中心医院
李博
主任医师
中医消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方霖
主治医师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