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病大部分可以治愈,要使用降压药物快速降压,并可酌情使用降低颅内压药物,控制颅内压。
治疗目标
高血压脑病的治疗目标:发作时应在数分钟至1小时内使血压下降,原有高血压的患者舒张压应降至110mmHg以下;原血压正常者舒张压应降至80mmHg以下,维持1~2周,以利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的恢复。
病因治疗
积极对高血压脑病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对于高血压脑病的控制及恢复尤显重要。
药物治疗
1.降压药
(1)药物治疗原则:
①根据患者病情及心肾功能情况选用降压药物,以作用快、有可逆性、无中枢抑制作用、毒性小为原则。
②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血压变化,避免降压过快过猛,以防血压骤降而出现休克,导致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缺血或功能障碍如失明、昏迷、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或肾小管坏死等。
③血压降至一定程度时,若无明显神经功能改善甚至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症状,应考虑是否有脑缺血的可能,可将血压适当提高。
④老年人个体差异大,血压易波动,故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渐加大剂量,使血压缓慢下降。
⑤注意血压、意识状态、尿量及尿素氮的变化,如降压后出现意识障碍加重,尿少,尿素氮升高,提示降压不当,应加以调整。
⑥一般首选静脉给药,待血压降至适当水平后保持恒定2~3d,再逐渐改为口服以巩固疗效。
(2)常用降压药
①硝普钠:一般为静脉滴注,能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外周阻力而使血压下降,能减轻心脏前负荷,不增加心率和心输出量。但作用快而失效亦快,应在血压监护下使用,应每2~3分钟测血压一次,根据血压值调整滴速使血压维持在理想水平,本药很不稳定,必须新鲜配制,应在12小时内使用。因降压迅猛,静脉滴注过程亦应使用血压监护仪,时刻监测血压,以防血压过度下降。应避光使用,以免其遇光分解产生有毒的氰化物。
②硝酸甘油:静滴使用,要根据血压值调整滴速。硝酸甘油作用迅速,且不良反应小,适于合并有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因降压迅猛,静脉滴注过程亦应使用血压监护仪,时刻监测血压,以防血压过度下降。但硝酸甘油作用持续时间较短,应联合口服降压药使用。
③利血平:通过耗竭交感神经末梢儿茶酚胺的贮藏、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扩张血管而起到降血压作用,该药使用较安全,不必经常监护血压。但起效较缓慢、降压力量较弱,不作为首选,可用于快速降压后维持用药。
④硫酸镁:有镇静、止痉及解除血管痉挛而降压的作用,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高血压脑病,一般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所致子痫的首选药物。但应注意硫酸镁使用过量会出现呼吸抑制,一旦出现立即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缓慢静脉注射以对抗。
⑤卡托普利:舌下含服,无效半小时后可重复1~2次,有一定的降压效果。
⑥尼莫地平:多静滴使用,较安全,个别患者使用降压迅速,输入过程亦应使用血压监护仪,根据血压调整输入速度,以防血压过度下降。
2.降颅内压药物
(1)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每4~6小时1次。心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使用期间密切监控肾功能变化,注意监控水、电解质变化。
(2)甘油果糖:每日1~2次,滴速不宜过快,以免发生溶血反应,心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或禁用,其降颅内压持续时间比甘露醇约长2小时,并无反跳现象,更适用于慢性高颅压、肾功能不全或需要较长时间脱水的患者,使用期间需密切监控血常规变化。
(3)呋塞米: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滴注,1~1.5小时后视情况可重复给药。
3.镇静药
(1)地西泮注射液:这是高血压脑病抽搐的首选药物,需要缓慢静脉注射;
(2)氯硝西泮:通过静脉输液泵缓慢静脉注射,可根据抽搐控制情况调整泵入速度;
(3)苯巴比妥:肌内注射,以后每6~8小时重复注射;
(4)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
上述镇静药物在用药过程应严密观察呼吸等情况。待控制发作后可改用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等口服,维持2~3个月以防复发。
4.神经营养剂
由于脑水肿与脑缺血,故在高血压脑病急性期治疗后,可给予改善脑循环和神经营养的药物,如神经细胞活化剂:脑蛋白水解物、胞磷胆碱等。
治疗周期
本病一般为短期治疗,部分需终身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高血压脑病,大部分经过快速降压以后,在数分钟或数日内症状就会消失,因此只需短期治疗。但是部分未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者,会导致不可逆的大脑损伤,甚至造成死亡。导致大脑损伤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
多长时间复诊?
高血压脑病多为一过性发生,因此一般在快速降压、症状消失后,只需按照原有高血压病的复诊时间复诊即可。
如果再次发生了高血压脑病的症状,要及时紧急就医。
刘佳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胡震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谭来勋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