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

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简称:中山市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中山市埠湖医院,中山市心理卫生中心

公立 二级医院
医院介绍

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山市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是中山市唯一市级直属的非营利性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毗邻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故居。医院始建于1958年,副处级建制,核定病床800张,改扩建工程已完成勘察及设计,预计2019年初开工建设,建成后医院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医院现有在编工作人员352名,编外工作人员78名。其中医学博士学位5名,硕士学历以上人才52名,高级职称70名。聘请多名国内业界知名专家作为我院首席专家,形成了专业全面、梯队合理的专科人才队伍基础。我院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精神科)、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心理学教学基地、广东省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基地,近两年完成珠海、中山两地80余名非精神卫生专业临床医师及公卫医师的转岗培训及考核工作。我院率先在全省开展精神科医师多点执业,目前,已在中山全部镇区均开设了精神心理科门诊;我院还加入华南地区精神心理专科联盟,同年牵头成立了中山地区的精神心理专科联盟,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山市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单位、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精神病人回归社会“杰出贡献奖”、中山市先进集体、“十一五”期间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先进单位、市卫生系统卫生管理先进单位、“争创医德医风示范单位,争创人民满意医护人员”活动优秀单位,“百姓信赖的精神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等。特色科室:精神康复科(联系电话:85529931),目前有2000平方米的治疗场地,涵盖三个功能区域,包括康复治疗部、艺术行为治疗中心和MECT室;其中康复治疗部配置有精神康复领域医疗的物理治疗设备和康复设施,开展的治疗项目包括:经颅重复磁刺激治疗、计算机认知系统训练、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多感律动音乐治疗、特殊工娱治疗、松弛治疗、综合作业治疗、以及多种中医传统疗法项目,多维度、多靶向改善精神患者的症状,促进病情的痊愈。此外,为满足高功能群体的康复需求,开设“艺术行为治疗中心”,含音乐舞动治疗室、工艺美术治疗室、心理剧治疗室及家庭治疗室,可接待儿童期到老年期、不同功能需求患者的康复需求。另设有120平方米的MECT室,配置电休克治疗仪3台,日均最大可执行30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为急重症精神患者提供高效、快速的治疗条件。中医科(联系电话:89989001),推进中医适宜技术在精神科的应用,打造以多种中医治疗手段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的全新服务领域。目前主要开展针刺、艾灸、耳穴压豆、隔物灸、子午流注低频治疗等5项中医理疗项目,主要收治睡眠障碍、抑郁症、应激反应、焦虑症、强迫症等轻型患者。作为我院首个全陪护病房,更是广东省精神专科医院少有的中医住院部科室。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精神科)、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心理学教学基地、广东省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基地,近两年完成珠海、中山两地80余名非精神卫生专业临床医师及公卫医师的转岗培训及考核工作。自2015年底,我院率先在全省开展精神科医师多点执业,目前,已在中山全部镇区均开设了精神心理科门诊,备案多点执业医师有25名。2017年10月,我院签约加入了华南地区精神心理专科联盟,同年牵头成立了中山地区的精神心理专科联盟。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精神病人回归社会“杰出贡献奖”,中山市先进集体、“十一五”期间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先进单位、市卫生系统卫生管理先进单位、“争创医德医风示范单位,争创人民满意医护人员”活动优秀单位,“百姓信赖的精神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等。2013年情感障碍团队在中华医学会组织的双相情感障碍知识竞赛中获得全国总决赛季军,2014年早期干预团队参加中国精神科医师协会组织的精神分裂症病例分析比赛中获得全国总决赛冠军。2017年-2018年,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市属事业单位绩效考评中连续两年考核优秀。中山市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坐落于逸仙湖公园内,环境优雅,占地面积458.9平方米,建筑面积1684平方米,可扩建至2000余平米。于2017年底正式投入使用,主要负责全市人民心理障碍的预防控制,心理咨询及治疗及心理危机干预等一系列工作,目前已开通了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为全市人民提供心理科研、教学、宣传、培训和监测等一条龙的心理健康服务。“立足中山,面向珠江三角洲,放眼全国,为社会提供优质、完善、满意的医疗服务”是我院一贯的奋斗目标。

中山市南朗镇田边正街80号
0760-85529701;0760-85529716
医院科室
推荐医生
陈贻华
陈贻华

主任医师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抑郁、焦虑、强迫、双相障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老年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余金鸣
余金鸣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成瘾医学
容东环
容东环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待补充
周强
周强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失眠,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社交恐惧症,亲子教育等精神心理问题的治疗,尤其擅长心理治疗。
章杰
章杰

住院医师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生物学治疗
张世宁
张世宁

主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您的私人心理教练,基于你的情况给出个性化建议。擅长睡眠,婚恋,感情受伤,多动症,学习障碍,青少年心理问题,抑郁,焦虑,强迫,社交,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同性恋相关等问题。
高玉峰
高玉峰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抑郁症
黎超荣
黎超荣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物质依赖等
患者评价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玲清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健明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泽刚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问诊记录

展开更多

科普文章
  •  

     

    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的兴起和发展,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比例逐年上涨,据《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83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94.9%,上网听音乐和玩游戏仍是未成年人主要的网上休闲娱乐活动,占比分别为64.8%和62.5%。

     

    预防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为此,史上最严游戏限时令近日正式出台,未成年人每周仅能玩3小时。

     

     

    预防游戏成瘾,共护青春心灵

     

     

     

    防止游戏沉迷

    我们可以怎么做?

     

    玩游戏是正常的行为,但过度沉迷会导致游戏障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需要多方合力,作为其中关键一环,家长要怎么做呢?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高质量的陪伴,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游戏使用习惯。

     

    其次,丰富的日常活动、可持续的兴趣爱好、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让孩子“有事”可做,不至于只能选择玩游戏打发时间。

     

    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不沉迷于手机、网络及游戏,这是最好的预防手段。

     

    如果能做到以上三点,可以有效降低孩子沉迷游戏的风险。

     

    如果孩子长期沉迷游戏无法自拔,影响到正常的人际关系、学习和生活,应及时去正规专业的医疗机构求助,帮助孩子回归生活正轨。

     

  •  

     

    前言


    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同学们度过了史上最长寒假,也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网络学习。由于外出活动的限制、与同学朋友联络、上网课等需要,学生们接触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网络信息的时间大大增加。

     

    这也让家长、老师们感到忧心:

    孩子会不会因此沉迷网络,影响学业?

    孩子会不会看到一些暴力血腥或色情等不良信息?

    孩子会不会遭遇诈骗或结识不良网友?

    ……

     

    以上的担心在现实生活中也时有发生,更有些未成年人因过度使用网络、不恰当使用网络发生各类型的悲剧。因此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网络,值得我们重视!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强制”往往是无效的

     

    “到时间了,怎么还在玩游戏?!”

    “吃饭玩,睡觉玩,手机有那么重要吗!”

    “再玩游戏,我就把手机砸了!把网断了!”

    ……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玩手机、游戏,就如临大敌,动辄便严厉打骂孩子,这些强制性言语、行为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很多孩子迫于父母的压力,偷偷摸摸地去玩,甚至养成了欺瞒父母、偷钱、逃课等不良习惯。

     

    其实,网络、手机已经成为孩子的“天然生存环境”,从出生父母拿出手机发朋友圈时,孩子已经跟网络、手机产生 “关系”,网络是他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渠道之一,通过网络加深他们跟周围人的关系,而其中的手机游戏更是成为孩子跟他人互动的模式之一。

     

     

     

    合理使用网络,“疏”比“堵”更重要

     

    01以身作则


    家长要以身作则,当孩子的榜样,要想孩子不多玩游戏手机,家长自己就不该做“低头族”。

     

    02倾听与鼓励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爱和鼓励,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注意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提供自己的建议,而不是“要求”和“训诫”他们,同时营造温暖关怀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内心健康,对游戏的依赖就会减少。

     

    03看见孩子的进步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孩子有所改善、进步后要多加赞扬,在他们受挫后也要及时给予鼓励,他人的鼓励和肯定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尤为重要。

     

    04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如音乐、画画、运动等,也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当孩子有感兴趣的事情可做,沉迷游戏或其他不良嗜好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05培养孩子的目标意识和自律能力


    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仍然有限,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制订手机电脑的使用计划、时间表,把具体的时间、场合、细节、违约责任等规定清楚,家长和孩子双方认可后签下协议。

     

     

     

    成瘾问题,需及时就诊治疗

     

    假如,你发现孩子玩游戏真的“过度”了,可能就要考虑孩子是否游戏成瘾了。

     

    如何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游戏成瘾 ?

     

    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最新《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简称ICD-11)》诊断标准,需满足以下三点:

     

    1.对玩游戏的控制能力受损(比如开始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场合等)。

     

    一旦玩起来就很难停下来;或被迫停下来后感到不舒服,这些不舒服会使孩子想方设法再次去玩游戏。

     

    2.玩游戏的重要程度高于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

     

    孩子可以少吃饭、少睡觉、少外出,就是不能减少游戏,对其他事情也没什么兴趣,游戏几乎成为他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3.即使出现了负面影响,仍旧无法停止游戏。

     

    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已经明显受到损害,比如学习成绩下降、工作业绩下降、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紧张等,但是患者仍在继续游戏。

     

    如果上述的游戏行为和其他特征已经持续12个月以上,那么孩子可能真的存在游戏成瘾的问题,就要及时就诊治疗了。

     

  •  

    用手机玩游戏的娱乐方式在未成年人中已相当普及,有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各学历段未成年网民玩手机游戏的比例均在五成以上。家长想让孩子远离游戏是非常困难的。

     

    “手机游戏”仿佛成为一颗定时炸弹,成为了不少父母最关注、最担忧的隐患。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孩子们有好几个月都在家里上网课,用手机变得“理所当然”。

     

    今年上半年前来心理卫生中心就诊的患者中,未成年人占总就诊数的8成,在问诊、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就诊的未成年人基本都有玩游戏,里面大部分都存在过度使用手机、沉迷游戏的情况。

     

      小杰的故事  

     

     

    小杰被父母带来就诊时,正在读初一,沉迷游戏已经有大半年。

     

    一直以来小杰的学习成绩都不太好,虽说每天上学,但在课室里就像行尸走肉一般,不听课、也不做作业,就懂得趴在桌子上睡觉。可是一旦拿起手机玩游戏,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全神贯注,像打了鸡血一般,通宵都没问题。

     

    因为玩游戏这个问题,父母想尽了一切办法,威逼利诱样样做足,只要他不玩游戏,能多看书、学习、写作业,就什么都答应,但小杰就是停不下来,父母为了阻止他玩游戏,最后只能没收手机、断网、断电。小杰无法忍受没有手机、游戏的日子,只好半夜偷溜到同样玩游戏的同学家,逐渐夜不归宿、不上学。

     

    爸爸很忙,妈妈又没办法,当忍无可忍时就去同学家他拖回来,打他,甚至曾经在街上大打出手。现在小杰还小,能拖回来,但每次回来都是人在心不在,直接拒绝跟父母沟通,父母觉得十分沮丧。

     

    小杰曾说过让人深感悲凉的一句话:

     

    “我看到他们就觉得恶心。”

     

    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让这一家人像“仇人”一样彼此怨恨?

     

     

    游戏成瘾   

     

     

    是否每一位玩游戏的或者沉迷游戏的孩子都是游戏成瘾呢?

     

    我们来看看《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关于游戏成瘾的诊断标准:

     

    1、对玩游戏的控制能力受损(比如开始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场合等)。

     

    一旦玩起来就很难停下来;或被迫停下来后感到不舒服,这些不舒服会使孩子想方设法再次去玩游戏。

     
    2、玩游戏的重要程度高于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

     

    孩子可以少吃饭、少睡觉、少外出,就是不能减少游戏,对其他事情也没什么兴趣,游戏几乎成为他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3、即使出现了负面影响,仍旧无法停止游戏。

     

    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已经明显受到损害,比如学习成绩下降、工作业绩下降、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紧张等,但是患者仍在继续游戏。

     
    如果上述的游戏行为和其他特征已经持续12个月以上,那么你的孩子可能真的存在游戏成瘾的问题,就要及时就诊治疗了。

     

    在日常的接诊或者是做心理治疗的孩子中,要达到这个诊断的还真的不多,更多是过度使用游戏。

     

    其实很多研究或是临床观察提示,存在游戏成瘾倾向的人往往合并其他问题,比如抑郁、焦虑、社交障碍、注意力缺陷障碍等等。

     

     

    沉迷游戏的背后  

     

     

    1、沉迷游戏,逃避现实困难

     

    很多孩子把上网、玩游戏当做是逃避的途径,当遇到涉及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等方面的困难和责任时,他们又无法处理就会选择沉迷在上网、游戏中。短期内,未成年人通过游戏、网络减压,暂时忘记自己遇到的困扰,然而过度使用后,又会增加新的问题,如引发的亲子矛盾、影响学业等,这些恰恰是他们最初想要摆脱的困扰。

     
    2、沉迷游戏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缺“爱”的家庭

     

    在我们临床观察中,沉迷游戏的未成年人往往都面临着家庭关爱缺失、亲子关系不良、亲子矛盾不断、孩子内心的需求不被重视等问题。在家中、亲子关系中无法得到的情感关爱,孩子们就可能将情感寄托于游戏里,在游戏中释放自己的压力,与此同时,他们沉迷于游戏的概率也会大幅度上升。

     
    3、游戏的吸引力

     

    假如你的人生简单而不折腾,完全由你控制,允许你犯错,甚至还允许你反复重来,直至你觉得完美为止,轻松地获得成就感、存在感,你喜欢这样的人生吗?自由而富有色彩。

     

    这就是游戏的特点。

     

    (1)游戏很简单、易操作;

    (2)游戏可以反复重来;

    (3)在游戏中可以轻松获得成就感、存在感。

     

     

     孩子沉迷游戏  

      家长怎么办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供高质量的陪伴

     

    家庭氛围好的话,游戏往往只是孩子放松和娱乐的手段。而家庭氛围紧张家庭,父母往往习惯于用指责、讽刺、说教等方式去要求孩子。

     

    父母充足的陪伴与关爱,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孩子对于游戏的依赖。但此时,或许不少家长心中都会产生一个疑问:我都陪着孩子了,为什么他还沉迷游戏呢?

     

    在疫情期间,大家都只能在家里待着,按常理来讲,父母孩子彼此间拥有一个难得的沟通机会,但我们发现,正是居家学习办公期间,亲子间的矛盾更是激发了,因为手机、游戏引发的矛盾剧增。可能我们都要反思,是不是目前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并未让孩子感受到陪伴与重视呢?

     

    2、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很多父母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者家庭关系出了问题。大多数前来就诊的家庭,父母都会反复说“是游戏的问题”或者是“孩子的问题”。如果父母与孩子一直都处于对立面,还怎么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呢?

     

     

    沉迷游戏的现象的出现,里面包含了社会、家庭、个人等因素,要缓解这种现象,首要的是要耐心!也许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

     

    其次,如果家庭教育也能发展出游戏吸引人的特点,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会更愿意接近父母,而不是沉迷游戏呢?

    (1) 简化要求、期待;

    (2) 及时反馈;

    (3) 准确了解孩子内心需求、情绪变化;

    (4) 减少指责说教,心平气和地沟通;

    (5) 允许犯错、多给机会尝试;

    (6) 积极认可鼓励。

     

    3、共同制定计划,引导孩子树立良好游戏观念

     

    在制定计划前,父母要全面了解孩子玩的游戏,例如玩的是什么游戏?玩到怎样的程度了?游戏类型是什么?是单机游戏还是网络游戏?喜欢自己一个人玩,还是喜欢约上朋友一起玩,还是喜欢跟陌生人玩?等等。如果身为父母,对孩子玩的游戏都不了解,还怎么跟孩子沟通关于游戏计划的事呢?

     

    家长与孩子制定游戏计划时,有两点需要注意。

     

    (1)要注意灵活调整玩游戏计划

     

    当孩子玩游戏超出了规定的时间,不要强制他停下,因为有些游戏每一局的结束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游戏类型限定局数或者时长;若这次超出时间太多,可以跟孩子协商后,下个时间段的游戏时间就相应减少等。

     

    要根据情况实时变动,例如周末的游戏时间可以多于平常,在实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不合适的地方也可以灵活调整计划等。

     

    (2)要坚持原则实施游戏计划

     

    千万不要根据父母自己的心情来决定孩子的游戏时长。若孩子在规定时间结束后仍然不愿停止,并且没有说明原因无故哭闹,父母也应当在不伤害孩子的前提下按原则行事。孩子的哭闹很可能是试探家长底线的表现,想让孩子明确规则的重要性,就需要父母坚持计划。

     

    4、让游戏成为亲子互动的桥梁

     

    在孩子提出玩游戏的需求时,尽量选择一款多人游戏,与孩子合作共同享受游戏乐趣。除了电子游戏,其实还可以选择“桌游”的多人游戏,或者利用家里空间创造一些亲子游戏。既可以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获得他的信任;又可以让孩子知道我的父母是懂游戏的,而不是只会限制他。

     

    5、父母需要了解自己的压力,接纳自己的焦虑情绪

     

    如果我们对生活过于紧张,孩子也会无形中感到特别紧张,因为孩子年幼,因为经验不足,孩子可能会躲避。

     

    了解、认识、承认自己的生活有很多的压力,有很多的焦虑,有很多的不足,允许我们对未来有很高的期待,也允许我们在生活里犯很多的错误。

     

    不要要求自己做100分父母,做到60分及格即可,降低要求期望带来的过度不安,减少压力引发的焦虑,不要将自己焦虑压力的部分转移到教育孩子中去,共同面对,帮助孩子积极面对压力和挫败。

     

     

    不断地磨合调整,

    积极寻找最适合彼此的相处方式,

    父母抱着想要跟孩子好好相处的决心,

    就能成为孩子最信任的“引路人”。

     

  •  

    什么都做不好,我很没用

     

     

     

    心理援助热线能帮你

     

    中山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中山市未成年人心理援助热线)自开通以来,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为受到各类心理问题困扰或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市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咨询与干预服务。热线有3条坐席,接听人员由7名全职接线员组成,12小时轮班制。

     

    三年来,热线总接听量达到13042通,其中未成年人来电2667通,高危来电287通。其中:精神心理问题咨询占来电的44%;情感两性问题咨询占14%;子女教育占13%;人际关系咨询占8%;学习问题咨询占7%;工作问题咨询占6%;其它咨询占8%。

     

     

     

     
    我想谈一谈,可以吗?

     

    孩子厌学不想读书,逼急了又害怕孩子做傻事……

     

    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多困扰,要是有个人能理解我该多好……

     

    漂一族的我,要在这个城市扎根,怎么就这么难……

     

    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重担压得我透不过气……

     

    在未来的日夜里


    中山市心理援助热线


    会一直陪伴在你身边


    在你有需要的时候

     

    在你愿意多说一点的时候

     

    请及时拨打


    0760-88884120


    中山市心理援助热线

     

    用心倾听每一个声音

     

  •  

    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居家健身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最近,“刘畊宏女孩”火遍社交网络,引发全网挑战“本草纲目毽子操”,

     

    有网友笑称:最近的心情调节器,就是每晚做“刘畊宏女孩”。

     

    要知道,运动可能是调整情绪性价比最高的方法,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精神压力,疏泄负能量,产生积极的自我感觉,缓解宣泄不良情绪,让人身心愉悦的同时还能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
    但是,运动最大的痛点就是:

     

    无法坚持……

     

    如何做到有计划有策略又有效地运动呢?你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去考虑:

     

    1.提升运动动机;

    2.降低运动任务的难度;

    3.制定强化运动行为的强化机制;

    4.寻找监督或支持,远离诱惑的环境;

    5.保持良好的状态;

    6.有效预防行为失败。

     

     

     

    提升运动动机

     

    要想做成一件事,动机和决心很重要,它能有效地推动我们去做这件事。因此,第一件事就是充分地想明白并且要回答:我为什么要运动?

     

    把所有的理由,如运动的好处、不运动的坏处,按重要顺序全部写下来,用大一些的字体写到“运动”任务下边。然后再打印几份贴在日常生活的显眼之处,时刻提醒自己。

     

    同时,每天早中晚进行有“情感”地复习。

     

     

    制定详细有效的运动策略

     

     

    设定具体目标,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运动,降低运动难度。

     

    运动如果只有决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方法有效,而且要做的任务不会太难,任务太难了,不少人很快就坚持不下来了。

     

    每个人的特点不一样,生活环境不一样,运动的难易程度不一样,喜欢做的运动类型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也不一样。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个专业的健身教练。

     

    如果觉得找教练麻烦也可以参考一下我的例子:我希望通过运动减肥5斤。

     

    首先,把目标细化:为了降低难度,我计划每个月减肥1斤,计划5个月完成目标,每周的目标是减肥130克;

     

    其次,设置具体方法:我的方法是管住嘴迈开腿。在管住嘴方面:家中不放任何零食,做好每周的食谱和食量,在煮饭的时候就提前进行限制;在迈开腿方面:我每天晚上饭后19:30到附近有不少人走路的地方进行快走3公里。

     

    最后,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运动量,并形成习惯。

     

     

    给自己制定运动行为

    的强化机制

     

    你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每天、每周和每月的考核表,对自己设定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评,考核表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

     

    过程考核内容为你每天是否完成需要做的任务,结果考核是每周是否实现了运动目标。

     

    本身填写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监督,成功完成任务也是一种内部强化。

     

    当然,你也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些另外的奖励措施,如果完成了,就给予自己一定的奖励,但记得:若你的运动目标为了减重,那就要避免奖励自己吃大餐之类哦。

     

     

    寻找监督支持,远离诱惑环境

     

     

    有不少朋友可能觉得完全靠自己的意志力可能难以成功,这时你就需要改善你的环境,让环境因素促进你的行动。

     

    你可以给自己找一个有效的监督者,比如:家人,让他们每天对你进行监督、考核和提醒;也可以找一些想运动减肥的同伴,共同运动,相互支持。

     

    此外,你需要远离诱惑的环境和人,比如:避免去逛美食街,避免和喜欢吃的人经常在一起,避免能抢你运动时间的活动,比如:玩游戏、玩手机等。

     

     

    保持良好的状态

     

    良好的状态是保证我们成功完成任务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安排自己的生活内容,去除不必要的事情,提升自己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在给自己布置运动任务的同时,需要避免安排很多其他事做,抢占你的精力和时间。比如:有人在白天给自己安排了很多事做,白天累了,状态不好了,该运动的时候就动不起来了。

     

     

    有效处理行为失败和不顺利

     

    不少朋友刚开始执行得挺好,但有一天没有做到自己的目标或任务,很快就灰心丧气了,然后又把计划束之高阁。

     

    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总有不顺利和没能完成目标的时候,但一定要提前设置好预案提醒自己,鼓励自己坚持,避免骨牌效应。

     

     

     

    周 强


    副主任医师

     

    心理治疗师

     

    医学硕士,从事临床心理工作近10年,经过认知行为治疗及家庭治疗的系统培训,擅长行为矫正、焦虑抑郁、社交恐惧的治疗及压力管理。

     

  •  

    本期内容:网瘾少年背后的心理”秘密“

     

    各位老师、家长的孩子是否有在玩游戏,你们会为此而担忧吗?甚至还会怀疑:我的孩子是不是有游戏成瘾,针对以上的疑问,我们开始今天的正式授课,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跟大家讲述今天的课程:1,游戏=精神鸦片?2,游戏成瘾的危害;3,游戏成瘾的原因分析;4,如何预防游戏沉迷?5,如何治疗?

  •  

     

    小杰的故事

     

    “医生,马上就要高考了,我完全静不下心学习,每天都很烦躁,成天想乱七八糟的事,上课听不进去,也不想做题了,怎么办啊?”

     

    小杰(化名)是今年的高考生,近一周觉得莫名的烦躁,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做题时易发呆,浑身懒洋洋的,近三天还出现了失眠的状况,临近高考的他感到十分紧张、担忧。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考前紧张和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大部分考生能把考试压力转化成动力,也有部分考生出现了紧张焦虑的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听不进课、失眠等状况。

     

    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我们一起来看看。

     

     

    考前紧张一定是坏事吗?

     

    对于考生来说,保持适度的压力、焦虑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没有压力、焦虑,学习效率会很低,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适度的压力、焦虑可以增强内驱力,使学习效能达到最高,也能激发我们的潜能,可能会让你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接纳紧张情绪,它就不会捣乱

     

    焦虑这只“粘人的猫咪”,你越是想躲着它,它越会粘着你,粘得你没法复习、没法沉下心来做题。对待这只“粘人的猫”,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纳它,安抚它,让它在旁边乖乖地呆着不捣乱。

     

    如何缓解紧张情绪?放松训练能帮你

     

    当感到烦躁、焦虑,学不进去时,其实是焦虑通过身体发出信号,告诉你“该放松了”。休息放松也是备考的重要部分,不要担心会浪费时间,休息是为了给自己积累能量。听从身体的声音,顺势而为,只有充分休息好了,下一步的学习才能更高效。

     

    对自己的不良情绪给予关照,可通过聊天、运动、听音乐等方式宣泄不良情绪。另外,如腹式呼吸、身体扫描等放松训练,也能帮助你缓解紧张情绪。

     

    面对焦虑,与其“想”不如“做”

     

    在接纳自身焦虑情绪后,缓解焦虑的有效方法还有“做”。

     

    专注学习,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集中精力听课、复习、刷题。可以从简单、擅长的科目开始着手,让自己逐渐进入学习状态。当你真正忙碌起来时,就没时间去为那些问题感到忧虑,焦虑就会缓和,甚至消失。

     

    强化信心,记录自己的小美好

     

    每位高考生手中都有一本错题本,专门记录我们常错或是不会做的难题。其实面对高考,包括日后的人生,我们都应该拥有一本“赞美本”,记录自己每天的小美好。多认可自己的努力,多关注自己拥有的优势,逐步强化自信心,其实你也拥有很多别人没有的优点!

     

    重视高考,但不要过度夸大它的意义

     

    我们要重视高考,但不应把它过分夸大,给自己一定的弹性空间。多样的人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人生不是单选题,读大学是答案,不读也是一种答案,走点弯路、远路都是答案。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坚持朝自己的理想、目标迸发,爱护自己、尊重他人,我们的人生就不会差。为高考努力准备,坚持不放弃,剩下的顺其自然。

     

    不压抑,学会主动求助

     

    同学们,请记住:学习中如有身心不适,要积极主动求助,不带病(不管是躯体疾病还是心理困扰)学习。

     

     

    距离高考只不到5天的时间了,

    此刻的你,

    或许迫切渴望高考的到来,

    或许焦虑不安、担忧前程。

     

    请记住,

    高考只是你人生中的一次特别的经历,

    享受这段时光,

    感受坚持不放弃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

    加油!

     

  • 一、什么是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衰竭简称急性肾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特殊综合征。 肾脏生理功能急剧下阵甚至丧失、导致代谢产物堆积,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并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及急性尿毒症症状。 大多数有少尿或无尿,如能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早期采用透析治疗,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

    二、肾功能衰竭透析方法

    儿童肾脏病的替代治疗包括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目前我国仍以透析治疗为主,包括急性透析及慢性持续性替代治疗。

    (一) 、透析治疗的指征及禁忌证

    1. 急性透析指征:急性肾衰竭伴有下述症状者: 1 ) 有严重容量负荷( 肺水肿、重度高血压,左心衰)。

  • 现在有些女孩子和男孩子乳房提早发育都是普遍的现象,就是发育的时间会提早,有些小孩八九岁就开始发育了,其实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目前来说,不管是男孩子、女孩子乳头的增大,或者乳头的发育疼痛、瘙痒等等,这些情况都是可能开始发育的征兆。如果是简单的增大,或者有些是不对称的,就是会一边可能先发育,另一边再发育,都是正常的。当然只要不是有特殊异常就不怕的,但是如果有增大比较明显,特殊的异常,还是建议到乳腺的中心、乳腺专科进行检查。

  • (续前)

    3. 兴奋试验

    • (1 ) 促胰液素刺激试验

    这是胃泌素瘤患者最有价值的刺激试验。

    • (2 ) 钙激发试验

    补钙后 80%的胃泌素瘤患者钙激发试验可见胃泌素释放增加,多数胃泌素瘤患者的胃泌素浓度可显著升高,达 400pg/L 以上。

    • (3 ) 标准餐刺激试验

    标准餐由 1 片面包、200 毫升牛奶、1 个煮鸡蛋、50 克奶酪(含脂肪 20 克、蛋白质 30 克、糖 25 克)组成。喂养前 15 分钟和 0 分钟采血一次,喂养后每隔 1 分钟采一次血,直到喂养后 90 分钟采血测定胃泌素的值。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