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哪类老人更容易摔倒?一张“跌倒风险图”提前评估

哪类老人更容易摔倒?一张“跌倒风险图”提前评估
发表人:京东健康

一次不经意的跌倒,对老人伤害力有多强?

 

轻则引发骨折,重则导致长期卧床,失能、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一系列并发症……

 

目前,跌倒已是全球第二大伤害死亡原因,每年约有68.4万人死于跌倒。在我国,跌倒也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

 

 

为预防老人跌倒,近日一项新研究绘制“跌倒风险图”帮助老人自测评估。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按照5个风险因素,针对性地分别给出预防建议。

 

受访专家

北京老年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陈雪丽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 康琳

 

本文作者 | 生命时报记者 张健

本文编辑 | 任琳贤

 

一项关于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跌倒疾病负担的研究显示,过去3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明显上升,80岁及以上老年人是跌倒高危人群。

 

近日,葡萄牙埃武拉大学研究人员在《BMC公共卫生》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从5个方面绘制了一份“跌倒风险图”,老人们可对照自测评估。

 

点击放大查看↓

制图:王傅佳

 

1.平衡能力

得分越低,跌倒风险越高

 

平衡功能是维持人体行走、站立等姿势和安全的重要能力,和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和前庭功能等密切相关。平衡功能下降是导致跌倒的重要因素。

 

研究人员使用富尔顿高级评定量表对参与者的平衡能力进行评估,发现平衡分数每增加1分,跌倒可能性下降5.1%。

 

富尔顿高级评定量表

 

测量所需设备:秒表、约30厘米尺子、笔、凳子、泡沫板。
 
 

 

平衡得分的临界值为33分,得分越低,跌倒风险越高:

 

  • 32~33分为跌倒中风险;

 

  • 30~31分为跌倒高风险;

 

  • <30分跌倒风险非常高。

 

如果评估发现平衡能力开始下降,建议老人多练习几个动作提高:

 

  • 两个脚并排站立;

 

  • 前后脚错半步站立,一只脚的脚尖挨着另一只脚的脚掌;

 

  • 脚尖对脚跟站立。

 

所有动作争取一次站立10秒以上。

 

 

此外,踮脚、拉伸、太极拳、八段锦等都有助于增强肌肉和提升核心功能,增强平衡功能。

 

2.身体成分

主要看瘦体重和脂肪体重

 

肌肉和骨骼对维持人体平衡、预防跌倒十分重要。评估身体成分主要看两个指标。

 

瘦体重

 

即减去脂肪后身体质量。研究发现,瘦体重的临界值为44公斤,体重每增加1公斤,跌倒可能性就会下降2.6%。瘦体重与跌倒风险的关系如下:

 

  • 42~44公斤属于跌倒中风险;
  • 39~41公斤为跌倒高风险;
  • <39公斤跌倒风险非常高。

 

瘦体重里骨骼和肌肉占比最大,瘦体重越高,说明骨骼肌肉越强。与瘦体重相似的指标还有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和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四肢骨骼肌肉的重量/身高的平方)。

 

70岁以上老人体重指数<20kg/m²就属于消瘦型,跌倒风险增加。

 

女子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5.4kg/m²,男子≤7.0kg/m²,属于骨骼肌少,跌倒风险也会增加。

 

瘦体重也能反映出老人营养状况,如果低于正常范围的体重,体重越低,可能反映老人营养状况越差,骨质疏松风险相对越高,跌倒风险和骨折几率大大增加。

 

脂肪体重

 

即体脂百分比,临界值为37%。研究人员发现,超过临界值后,每增加1%的脂肪体重,跌倒可能性增加2.7%。脂肪体重与跌倒风险呈以下关系:

 

  • 37%~38%就上升到跌倒中风险;
  • 39%~42%为跌倒高风险;
  • >42%的跌倒风险非常高。

 

 

 

肥胖会增加跌倒风险,很多胖人老了以后体重没往下掉,脂肪比例却上升,说明肌肉比例相对减少了,一旦跌倒很危险。

 

老人太胖太瘦都不好,增肌减脂最重要,建议培养以下饮食习惯:

 

要摄入充足营养,尤其是足够蛋白质。肌肉生长离不开蛋白质,要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牛奶、蛋类和肉类。

 

调整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每天可吃一把坚果,多吃些红薯等杂粮。

 

充足的维生素D及含抗氧化物的蔬果,如藕、油菜、豇豆、菠菜、甜椒、豆角、胡萝卜、卷心菜等,都可以有效增强肌肉力量。

 

3.身体活动

每天至少步行2小时

 

身体活动,以能量代谢当量MET来计算,涵盖步行(3.3MET)、中等活动(4.0MET)和剧烈活动(8.0MET)。

 

当身体活动>2800MET-分钟/周,跌倒风险最低,相当于每天步行2小时;

 

剧烈体力活动每增加100MET-分钟/周,跌倒的可能性增加3.5%。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老年人非常健康,进行剧烈身体活动并不会增加跌倒风险;如果不太健康,剧烈运动就会增加跌倒风险。

 

研究还发现,每天每增加1小时久坐时间,跌倒可能性就增加13.3%。久坐时间与跌倒风险呈如下关系:

 

  • 久坐时间为4~4.4小时,跌倒中风险;

 

  • 久坐时间为4.5~5小时,跌倒高风险;

 

  • 久坐时间>5小时,跌倒风险非常高。

 

退休、长时间刷手机等使得很多老人活动量明显减少,身体一下子就衰弱下来。两周身体活动量不足,肌肉就开始流失了。老年人一定要动起来,这是预防跌倒的一个重要措施。

 


对此,建议老年人运动时遵循以下原则:

 


不要仅限于散步,最好做适量的有氧运动结合局部耐力训练。

 

患慢性病老人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选择运动项目,无基础疾病人群建议进行中、低强度运动,强度以运动时稍微有点气喘但又能和别人正常交流为宜。

 

每周运动至少3次,每次30~40分钟,包括前后各5分钟的热身和放松。

 

此外,抗阻训练可增加老年人股四头肌肌力及耐力,有效预防老年人跌倒及发生骨折。


老人在家可练习“勾脚抬腿”动作——坐在凳子上或床边,抬腿并用力勾脚尖,感受大腿肌肉紧张,坚持抬腿5秒,放松2秒,换另一边重复进行,每天练习50~60次。

 

 

4.健康状况

将慢病和损伤控制在3种以内

 

该研究探究了跌倒与26种慢性病及身体损伤的关系,包括不自觉漏尿、经常头晕、足部问题、视力差、听力问题等。

 

有3种慢性病或身体损伤的老人,跌倒就上升到中风险,此后每增加一个状况,跌倒可能性会增加11.9%;4~5种属于高风险;>5种的风险非常高。

 

最值得老年人警惕的是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病、帕金森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某些药物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及不适症状。

 

 

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双膝骨关节炎、腰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骨关节病,它们会造成慢性疼痛,使老人主动减少活动,造成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增加跌倒风险。

 

同时,疼痛本身也会让很多患者在行动时更易发生跌倒,提醒老年人重视营养不良引发的肌少症、贫血等问题。

 

5.环境危害

居家适老改造很重要

 

研究指出,增加跌倒风险的环境危害有34种,包括:

 

室内危害(照明不佳、地板湿滑、地毯松散、电话线、其他物体、梯子、台阶陡峭、没有墙壁,没有楼梯扶手、难以接近餐具和可移动桌子的厨房、没有浴缸扶手的浴室、淋浴间和卫生间以及浴缸或淋浴间没有防滑垫、床太高或太低)

 

户外危害(照明不佳、人行道不平坦、街道、小路、维修工程、障碍物、地面湿滑)、动物和鞋类。

 

研究发现,周边环境的危险因素与跌倒风险呈如下关系:

 

达到5个时,跌倒风险上升至中风险;

 

6~8个为跌倒高风险;

 

>8个的跌倒风险非常高。

 

越熟悉的环境,老人越容易发生跌倒。有数据显示,在老年人意外跌倒原因中,居家环境因素占比85%。

 

家庭适老化改造十分重要,建议对照上述环境危害做好几方面改善:

 

改造厕所门槛

 

不少老旧小区的卫生间都有一个几公分的门槛或台阶,老人容易绊倒,建议改造为平面。

 

居家防滑装修

 

浴室、厨房等地面做防滑,及时清理水渍,床头、卫生间要安装辅助扶手,卫生间用坐便器。

 

安装夜灯

 

客厅或走廊安装小夜灯,保障起夜走路安全。

 

鞋要合脚

 

拖鞋、运动鞋要合脚,避免鞋码过大或鞋底长久磨损而不防滑。

 

家中物品摆放简洁

 

不要堆放杂物,柜子高度适中,电话线、插线板不要随意放在地上。

 

避免放置打滑物品

 

不要放置小地毯、门口地垫等容易打滑的物品,大块地毯也要注意边角翘起,防止老人跌倒。

 

动作慢

 

老人平时在家做事要讲究缓一点,不要因电话、门铃响而行动过快,早上起床不要过猛,不要一条腿站着穿裤子。

 

政府协助改造社区环境

 

政府和社区要积极对社区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及时处理不平、湿滑道路,完善社区安全设施。▲

 

本期编辑:张宇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滑倒或摔倒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滑倒或摔倒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根据目前的临床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大概有30余万人死于摔倒意外事件中,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占据了一半人数[1]。而在我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摔倒也成为了老年人死亡的头号杀手。一旦出现老年人摔倒事件,要注意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避免对老人造成二次伤害。

     

    处理方式一:防挪动

    老人在家摔倒后,很多家属都会慌慌张张的去扶或者搬动,想着赶紧把老年人从地上弄起来,其实这种方式是很危险的。

    大部分老人摔倒后容易出现骨折,这个时候盲目移动,可导致骨折错位,错位的骨刺容易刺伤周围的血管和神经,造成严重的损伤。还有些老年人摔倒后会出现意识不清、昏迷的表现,这个时候老年人的大脑可能出现了损伤,比如常见的脑出血,这个时候随意搬动,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所以我们在发现老人摔倒后,在不明确病情的情况下,不要第一时间想着赶紧去扶,也不要随便挪动老人家的肢体。

     

    处理方式二:紧急处理

    那么老人摔倒后,我们难道就束手无策吗?当然不是!老人在家里摔倒后,我们可以对伤情进行一个初步的评估,然后来决定怎么处理。

    如果老人摔倒后,仅仅是擦破了皮肤,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情况,这个时候可以缓慢地把老人扶起来,有些老人如果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等磕碰伤,可以适当采用冷敷的方法进行消肿止痛缓解,然后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排除可能存在的隐患。

    如果老人摔倒后,无法移动,特别是局部骨骼出现异常疼痛和活动受限,可怀疑存在骨折的现象,这个时候老人家因为疼痛可能极为痛苦,还会存在焦虑烦躁的情绪,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冷静,注意安抚老人情绪,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医师上门处理[2]

    部分老人摔倒后,可出现昏迷、呕吐等严重症状,这个时候家人或周围人群可将患者头部侧向另外一边,可防止呕吐物的反流,进而引发窒息,然后拨打急救电话,在需要搬动患者时,可以在急救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正确姿势,如托住患者头部、胸部、腰部、臀部,还要注意动作缓慢而平稳[3]

     

    处理方式三:消除摔倒隐患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防患于未然很重要,导致老年人在家里摔倒的原因较多,我们需要及时将这些隐患给消除掉,避免老人再次在家里摔倒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家庭环境不良是导致老年人在家里摔倒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需要及时进行个化的家居环境改造。如浴室湿滑的地板、边角尖锐的家具、起身没有搀扶的把手等,这些都是导致老人摔倒的隐患。在改造家居环境过程中,可以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合理增加扶手,特别是在厕所、床边等;其次将浴室进行干湿分离处理,可减少湿滑的现象,家具尽量简化,主要以圆滑和柔软材质为主[2]

    老年人的基础疾病也是导致摔倒的主要病因之一,想要预防老人再次出现摔倒的现象,则需要尽快将这些基础疾病给控制好,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在急性发作期的时候,都可导致患者出现头晕、躯体失衡等现象,进而引发摔倒。这类老人家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控制,对防止摔倒具有积极的作用。

     

    结论:老年人摔倒是很常见也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老年人处于危险中,所以一旦出现老年人摔倒意外,要注意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保证老人家有一个安全幸福的晚年。

     
    参考文献
    [1] 任万杰.老人摔倒的紧急施救[J].解放军健康, 2018(2):1.
    [2]居家(养护)老年人跌倒干预指南[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8,16(03):32-34.
    [3]吴毅.老人摔倒 别乱动[J].家庭医药,2010(07):46.

     

  • 摔一跤,对老年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件年轻人眼中的平常小事,一旦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可能关系生死。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每年有30余万人死于跌倒,其中一半是60岁以上老年人。

     

     

    在我国,跌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且年龄越大,因跌倒而伤亡的风险越高。

     

    在什么样的地点,老年人更易摔倒?哪些时间是摔倒高发时段?《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教老人在跌倒时将伤害最小化。

     

    受访专家

    美国运动科学院院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 朱为模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老年病科主任医师 李海聪

     

    警惕人生中的“最后一摔”

     

    老人跌倒常被称为“最后一摔”。李海聪这样解释:

     

    • 老人跌倒后容易骨折,若头部着地,还会导致脑外伤出血,大多需要卧床静养,身体活动减少容易诱发下肢静脉血栓、肌肉无力、食欲下降、消化道疾病等;
    • 老人伤口愈合相对慢,容易引发感染,造成二次伤害;
    • 有些老人还会因跌倒而“性情大变”,出现焦虑、失眠等问题,甚至不配合治疗。

     

    美国数据显示,20%~30%的跌倒老人会遭遇中重度损伤,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死亡。

     

    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2015~2018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数据后发现,老人跌倒后,中重度损伤占37.21%,经门/急诊治疗后,22.49%的老人需要住院继续治疗,0.92%死亡。

     


     

    老人跌倒具有高发生率和高致残率,不仅给老人自身带来不便,对其家庭和社会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负担。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等7家机构联合发布的《老年人防跌倒联合提示》呼吁,全社会都应重视跌倒对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严重威胁。

     

    老人跌倒有个风险排行

     

    尽管摔倒发生在一瞬间,但引发它的条件却有迹可循。

     

    最容易跌倒的时段

     

    上述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跌倒/坠落的男女性别比为1∶1.37;

     

    一天中,跌坠发生以白天为主(82.29%),高峰时间段为8∶00~10∶59(29.94%),其中10∶00~10∶59时段病例数最多(11.91%)。

     

     

    李海聪分析,之所以10∶00~10∶59最易摔倒,可能与老年人通常会在这一时段进行休闲活动、做家务等有关。

     

    需要提醒的是,起夜时的跌倒同样不可忽视。随着身体衰老,脏器功能减弱,老人起夜次数增多,再加上腿脚不利索,半夜起来容易迷迷糊糊,身体较难保持平衡,跌倒几率大大增加。

     

    最容易跌倒的地点

     

    发生地点以家中(56.41%)、公路/街道(17.24%)、公共居住场所(14.36%)为主,且年龄越大,在家中发生跌坠的比例越高。

     

     

    从上述数据来看,家中、公共居住场所等是老人跌倒频发的地点。近期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的一项前瞻性研究也佐证了这一点。

     

    该研究通过分析739名老年人的数据发现,老年人由于身体虚弱、老年病发病率高,识别和避免环境危害的能力降低,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其中,楼层设计不合理居首位,增加老年人150%的跌倒风险。例如,老人极易在楼梯拐角处或上下台阶时发生腿软,导致意外跌倒。

    照明不良和扶手不合适,分别会增加老年人101%和88%的跌倒风险。小区照明设备损坏,或家中灯泡功率较小,都会使老人不能及时察觉跌倒危险。

    房间缺少扶手,或扶手粗细不适合、错误安装等,也会影响老人的正常活动。

     

    在诸多跌倒因素中,环境是最易改变的。

     

    跌倒后最容易受的伤

     

    跌坠造成的受伤性质前三位分别是挫伤/擦伤(42.17%)、骨折(31.79%)和扭伤/拉伤(14.62%),女性跌倒后骨折比例高于男性。

     

     

    受伤部位主要是下肢(31.38%),其次是头部(22.46%)、躯干(20.71%)和上肢(18.75%),男性头部受伤比例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加,上肢受伤比例逐渐减少,头部受伤比例逐渐增加。

     

    “老人跌倒后,即使受伤部位相同,损害程度也会有差异。”李海聪表示,一般来说,撞击头部容易发生脑出血、脑震荡、脑水肿等,需要做颅内CT检查;如果摔到胯骨、髋骨、骶骨等部位,极易发生股骨颈骨折等,需要卧床护理,康复周期较长;如果伤及四肢,轻者会出现淤青、局部肿痛,重者也存在骨折和关节损伤风险。

     

    这些因素让老人“站不稳”

     

    在导致老人跌倒的生理因素中,步态稳定性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是主要原因。

     


     

    李海聪认为,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易引起眩晕,使老人平衡能力下降,这是疾病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点。

     

    其次,突发脑梗塞、冠心病、胸痛、早搏、心脏瓣膜病、窦房结病变等也是常见原因。视力模糊、听力受损等会直接影响老人对障碍物的判断。

     

    此外,不当使用镇静药物、精神类药物、心血管药物等,或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也会增加老人跌倒的风险。有研究显示,若老人同时服用4种及以上的药物,或刚开始服用一种新药的2~3周内,跌倒几率会明显增加。

     

    一旦跌倒,请记住两个动作:1.拉扶住身边的固定物;2.用手撑地,这是降低伤害的有效方法。

     

    用手撑地往往损伤的是腕关节,顶多导致尺骨远端或桡骨远端骨折,造成的伤害以及治疗护理的难度比臀部着地要小得多,基本不会发生致命并发症。

     

    老年人跌倒后,可自己先试着挪动身体,检查四肢有没有知觉,然后分别借助腿和背部力量平移,弓起腿翻身,侧身用手跪立,再找支撑物站起。整个过程需谨慎缓慢,不能自行勉强行动,还要尽力呼叫求救。

     

     

    其他人发现老年人跌倒,不要急着扶,先看其意识是否清醒,意识不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意识清醒,要询问老年人对跌倒的记忆,以及身体各部位的感受,如果没有任何身体不适,可缓慢扶起。

     

    防跌要“对症下药”

     

    不少人可能认为,老人跌倒主要因为脚滑,事实上,滑倒只占了3%左右,“重心转移错误”导致的身体不稳及障碍物引起的绊倒才是“罪魁”。

     

    加强肌肉力量

     

    李海聪建议,老人须加强肌肉力量训练,特别是下肢肌肉,提高平衡力,还应多在能力范围内快走、慢跑,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朱为模建议,老人防跌还应加强核心力量训练。

     

     

    “作为下半身与上半身的连接点,核心(腰腹部)肌肉的力量会直接影响举起、伸展、转向和弯曲的功能。”朱为模解释,核心力量不足会导致人前倾、后仰或左右失衡,致使跌倒风险大增。

     

    老人可以通过臀桥、靠墙下蹲、抬起脚后跟等动作提升腰腹部和臀腿部力量,身体条件较好的老人也可以尝试平板支撑。

     

    此外,已有多项研究表明,经常打太极拳能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反应速度和动作效率,从而减少发生突发事件时老人跌倒的可能性。

     

    填补身体的“营养空白”

     

    营养方面,李海聪建议老人根据自身基础疾病合理规划饮食。

     

     

    比如,营养不良者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适当吃些鸡蛋、瘦肉等食物;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要坚持低盐、低油、低糖饮食原则,以防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

     

    平时尽量不抽烟喝酒,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活动时注意力更集中、精力更充沛。

     

    家中要做适老化改造

     

    家中是发生老人跌倒最多的地方,因此关注居家适老改造尤为重要,增加一些简单的辅具就能在关键时刻“拉”老人一把。

     

    • 应根据老人的行为习惯设置扶手和栏杆,尤其是淋浴区和马桶附近;
    • 在门口增设高度适合、带有扶手的换鞋凳;
    • 消除门槛及地面高度差;
    • 将厨房、卫生间等易湿滑房间的地面更换成防滑材料;
    • 选用安全稳定的洗澡椅,并采用坐姿沐浴;
    • 在卧室通往卫生间等常用过道添加感应灯;
    • 选择高度适宜的床,并在床边设置易伸手摸到的台灯等。

     

    瑞典曾专门打造适合老人居住的“银发公寓”,可供社区设计者借鉴:

     

    住宅走廊宽敞,出入口都设置了坡道及自动门,便于使用助行器、轮椅的老人行动;楼梯有清楚的颜色设计,会在第一阶及最后一阶加强色彩提醒;楼梯间有自动感应的照明设备。

     

    慢下来才能“稳住”

     

    除了穿舒适的衣服和鞋子外,高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提倡一个“慢”字,即转身、转头动作慢,起身、下床速度慢,行进与外出也要慢。

     

    李海聪最后提醒,老人若不慎跌倒,一定不要急于起身,以防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伤害。无论受伤与否,老人都要及时告诉家人或医生。

  • 相信这个问题是很多人的疑惑,二者功效相似,都是心内科的“救命药”,心绞痛患者常备药。但二者又有很大区别,包括使用、人群、保存和成分等四方面的区别:

     

    使用区别

     

    发生心绞痛时,硝酸甘油舌下含服1片(0.5mg),如不见效,可再含服1片,最多可连续服3次,间隔5分钟。舌下含服起效快,用水吞服起效慢且药效降低,失去急救作用。胸闷时或者胸前不适时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急性发作可先服4粒,加速吸收,可嚼碎再舌下含服,十分钟不缓解,可酌情再用,最大量10~15粒。如速效救心丸无效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人群区别

     

    硝酸甘油通常给冠心病和心绞痛在急性发作时使用,5分钟以内可见效。硝酸甘油长期使用会出现耐药,如果作为急救使用,推荐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通常给患有心绞痛的人群,以及潜在高危人群使用,出现心绞痛先兆症状时,即要使用,所以要随时携带。如果要作为预防长期使用,推荐速效救心丸。当表现出严重低血压或心动过速时,建议换为速效救心丸。

     

    保存区别

     

    硝酸甘油需要密封避光保存,虽然有效期为3年,但如果经常的开盖,很可能在4~6个月就失效了。速效救心丸,含有川芎、冰片等,含有芳香族易挥发物,能行气活血,所以药物有效期比较短,通常就1年。所以这两种救命药,为了保证急救效果,还是建议定期更换新日期的药品。

     

    成分区别

     

    一中一西,西药硝酸甘油,药理学作用非常明确,主要作用是迅速使外周血管扩张,减轻心脏负担。速效救心丸则不同,除了川芎和冰片外,其他成分还不够明确,药理作用也不明确,但是它能行气、活血、止痛,能改善血液微循环状态。从临床使用情况来看,速效救心丸的不良反应少一些。

     

     

    以上就是这两种药的区别,要记住一点:服药后症状无缓解,立即就医!胸痛胸闷超过20分钟,就有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 2020 年 6 月 28 日,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宣布,带状疱疹疫苗「欣安立适」(英文名 Shingrix)在中国正式上市,用于 50 岁及以上成人预防带状疱疹。这时,离去年 5 月份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刚好一年多一点,它也是我国首批快速引进的 48 个境外已上市“临床急需新药”之一。

     

     

    先看看带状疱疹疫苗这个新药能做什么?

     

    带状疱疹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是后遗神经痛,严重时痛感甚至超过分娩痛或慢性癌痛,且因为持续时间较长,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表明,人们患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并发症的风险在 50 岁以后会增加,几乎所有 50 岁及以上成人都曾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但在 85 岁及以上人群中,大约二分之一的人会患带状疱疹,可见病毒随年龄增长而重新激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但带状疱疹在前驱期无皮损仅有疼痛时诊断较为困难,且目前带状疱疹治疗方法不能完全消除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可能,因此接种疫苗才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措施。在全球 18 个国家和地区的临床试验中,Shingrix显示出高达 90% 以上的带状疱疹保护效力,有效降低了 50 岁及以上人群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所以带状疱疹疫苗有望能减轻大众们的痛苦。

     

    带状疱疹疫苗接种后多久能起效?

     

    欣安立适的常规接种程序需要接种两次,间隔 2-6 个月,接种方式为肌肉注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欣安立适的两次接种方案会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但具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起效,对每个人来说可能不一样,这取决于实际身体状况。

     

    研究显示,在50至69岁的成年人中,接种两剂的欣安立适对预防带状疱疹的效果为 97%;在7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效果为 91%。在 50 至 69 岁的成年人中,接种两剂的欣安立适对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为 91%;在 70 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有效性为 89%。

     

    带状疱疹疫苗的保护能有多久?

     

     

    研究显示,在7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在接种疫苗后的四年内,欣安立适的保护率仍然很高(超过 85%),可见欣安立适提供的保护能长达 4 年。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没有其他疫苗对70岁和80岁的人有如此表现,这样的结果与儿童疫苗接种的结果相当。

     

    但研究者康宁汉姆教授则认为它将持续更长时间,他们正在计划评估疫苗在未来 10 年内的疗效,并对结果非常乐观。并且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也会增加,因此,在老年时期对带状疱疹进行强有力的保护非常重要。

  • 阿司匹林肠溶片属于非甾体类药物,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常用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中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人群中,罹患消化道疾病的概率占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人的15%,而且因为口服阿司匹林所导致的消化道出血等情况也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增多而变得非常常见!

     

     

    所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那是不是老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就对身体有好处呢?

     

    这个问题其实全面的来看,肯定有的人吃了有好处,有的人吃了有坏处。那到底那些人应该吃,那些人不应该吃呢?

     

    事实是,除了需要吃的人群外,任何一类人群,如果没有必要而服药,其获益肯定小于风险,因为所有的药物都有副作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一个百年老药,其在民众中的知晓度也一直居高不下,有褒有贬,各说由衷,我们今天就来看看——那些人需要吃阿司匹林肠溶片!

     

     

     

    在“2014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关于阿司匹林的描述是这样的:冠心病患者如无用药禁忌症,所有患者均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佳剂量范围为75-150mg。

     

    什么意思呢?就是只要你是冠心病,只要你还能继续口服阿司匹林,只要没有口服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等理由,都应“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这里的长期可解读为终身。这也是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所以冠心病患者,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均应终身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二级预防比较简单,那一级预防中,那些人需要吃阿司匹林呢?也就是那些人需要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呢?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分会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抗血小板治疗专家共识”认为:

     

    合并以下3项及3项以上危险因素的无明显心血管病个体,其10年以上心血管病风险≥10%,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1.男性≥50岁或女性绝经期后;

     

    2.高血压;

     

    3.高胆固醇血症;

     

    4.肥胖(体重指数≥28kg/m2);

     

    5.早发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男性≤55岁或女性≤65岁发病;

     

    6.糖尿病;

     

    7.吸烟。

     

    我们可以理解为:如果你符合了3项以上,您就是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重要选择对象了!当然,并不是绝对,只是理论上讲服用要比不服用更好!这些都是建立在没有阿司匹林禁忌症的基础上的。

     

    当然还有一项是这样描述的:合并慢性缺血性肾病的高血压病患者也是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适应症。

     

     

    所以,只有上边描述的病人才需要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如果不是上述的这些情况,单纯的为了口服阿司匹林预防冠心病,那么可能就适得其反了。

     

     

    最后,这里笔者讲到的仅仅是以冠心病为例,除了冠心病,需要口服阿司匹林的疾病还有很多,比如脑梗死、其他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等等。但是,即使不是冠心病而是其他疾病,其也有相对应的口服药物的标准,也不是一概而论的单纯以“年龄”为是否口服药物好坏的标准。

     

    口服阿司匹林是否有好处,还需要以客观标准来衡量!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说起辅酶Q10估计没有多少人知道吧,但是它对于人体来说确实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参与人体的呼吸,而且还可以保持细胞的完整性。辅酶Q10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和一些肉类中,人体也可以产生这种物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合成辅酶Q10的量在不断减少,而且我们的很多生命活动都在消耗这种物质。今天我来分享一下辅酶Q10的相关知识。

     


    1.辅酶Q10有什么作用?


    延缓人体衰老:目前有一种理论认为人之所以衰老是因为我们体内产生的氧自由基对我们的遗传物质、蛋白质、脂质等产生损伤,而辅酶Q10可以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可以维持线粒体细胞的完整性,而且还能增强人体抵抗外界有害因子的损伤,这一系列的措施都有助于延缓衰老。


    防治心脏病:如果人体缺乏辅酶Q10的话,那对于心脏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因为辅酶Q10可以促进心脏肌肉的代谢,可以提高心肌的功能,从而有效降低心脏病的猝死率。


    缓解疲劳:辅酶Q10可以增强线粒体的功能,而线粒体可以为人体提供足够多的能量,服用这种辅酶后,人的精力和体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可以横扫疲劳;实际上也有不少的运动员也在服用这种辅酶,从这也能说明它的作用和效果。


    提高人体免疫力:上面说了,辅酶Q10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它的这种能力可以说比维生素E强接近50倍,从而能增强人体的应激能力,提高免疫力。

     


    2.辅酶Q10虽然好,但是有些人是不能服用的:


    一些未成年人是不适合服用的,因为会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另外对于备孕、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妇女也是不能吃辅酶Q10的,因为这对婴幼儿的发育不利;此外对于这种辅酶过敏的人也是不能吃的。


    可能很多人觉得过敏不就是起皮疹、皮肤瘙痒吗?能会有什么危害?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对的,确实大多数的过敏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危害,但是如果过敏厉害了,它会使咽喉部充血、水肿,这些增大的组织可能会堵塞呼吸道,从而引起窒息而使人死亡。


    最后小结:辅酶Q10对于中年人来说可以延缓衰老、防治心脏病、缓解疲劳和提高免疫力。

  • 肠镜检查时候不是啥时候都要喝水,乱喝水有可能导致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及时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一些病变和息肉,预防肿瘤,减少以后结肠癌发生的一项重要检查!它是经肛门将肠镜循腔插至回盲部,从黏膜侧观察结肠病变的检查方法。目前,临床上,肠镜是诊断大肠粘膜病变的最佳选择!

     

    如今肠镜检查,虽然没有特别明显的疼痛,只有一点偶尔胀痛、隐痛和内脏痛的不适感!但如果做肠镜前,不注意,盲目进食喝水有可能导致窒息等并发症发生!

     

     

    做肠镜检查前应注意哪些?究竟要喝多少水?


    我们都知道肠里面平时有很多食物残渣、内容物,但这会影响肠镜检查视野,所以为仔细观察大肠黏膜的改变,及时发现病变,良好的视野是肠镜检查的必要保证。为了获得良好的视野,肠镜检查前都有一套规范的饮食、进水标准!

     

    饮食注意事项:做肠镜前,我们要求检查者最好前两天就开始清淡、易消化、半流质的食物。但是尽量少吃或不吃蔬菜、水果等含粗纤维的食物,正常喝水即可!到了检查前一天晚上,尽量提早进食晚餐,可吃白粥、面条等不含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注意一点:检查当天早晨起床后不能再喝水、进食!因为无痛肠镜是在全麻的状态下进行的,如这时候进食、喝水就有可能在检查中引起患者窒息、吸入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服药方法和饮水用量:肠镜检查前,最主要的就是清理肠道,临床上,我们一般要求患者检查前一天晚上提前进食晚餐,然后九点半左右,就要求服用泻药,可以口服250ml的甘露醇或硫酸镁;最后服药过了半小时后,就要求在2小时内喝完2000ml葡萄糖或氯化钠或葡萄糖氯化钠溶液,直至大便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水便为止!注意:一般服药后15—30分钟开始排便,服用药物中或喝糖盐水时候,可以经常来回走动和顺时针轻轻按摩腹部,有利于清肠效果!

     

    检查注意事项:女性月经期间不宜检查;而且重要一点:肠镜检查前,必需有家人陪伴!


    由于每个人对泻药的反应可能不一样,有的人可能只需要喝两袋,就可以很好的清洁肠道,有的人四袋可能都不够。所以要根据时刻观察大便的性状,直到大便为清水样。

  • 疝气多发生在儿童、老人身上,儿童主要是先天性缺陷,老人与后天从事粗劳动有关,腹部压力增加,特别是疝气患病的概率男性比女性多,通常很容易自我感觉,躺下的时候腹部和腹股沟疝隆起,活动时症状明显。

     

     

    包括咳嗽、提重物等造成的压力,会使腹部组织推向腹壁的薄弱点,就会感到压力逐渐增加,甚至当疝气突然变大时,患者就会感到激烈疼痛;这里说一下,疝气在治疗上多以外科手术为主,以传统手术而言,因必须将组织直接修补缝合,疼痛感较高外,复发率相对也提高,复原也须长达3至4天。

     

    这里进一步说明,因此目前有腹膜外疝气修补手术、经腹腔腹膜前疝气修补手术的方式能取代传统手术,像是全腹膜外腹腔镜修补手术,不但不须切开肌肉等,适用于各种类的鼠蹊疝气,加上伤口小且美观,患者疼痛降低,术后恢复快速。

     

     

    临床上,自去年以来,30名患者在医疗中心接受了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复;这里还补充一下,通过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复,平均住院时间只有1-2天,有望为患者接受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老人气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老人腹壁变薄

     

    老年疝患者因腹壁变薄,张力降低,年龄大,生理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肌体老化,腹壁变薄,张力降低,腹壁变薄,容易被器官所致成疝。同时,老化后人体器官组织萎缩,人体内缝隙增大,很可能器官随缝隙突出而形成疝气。

     

    老年人腹腔压力过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腹腔压力也逐渐增大,身体的功能和抵抗力也在下降。与此同时,慢性气管炎、肺病咳嗽、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习惯性便秘、腹腔内压增高、腹壁器官破裂等引起的疝。

     

    老年气症状

     

    老年疝气比较特殊,常常是由于老年人的体弱多病所致。老年疝气脱落的器官多为小肠,摸起来柔软,回来时伴有咕噜咕噜的噪音,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也有脱落的可能性。老年人发生疝气后,也会出现腹痛、腹胀、便秘、抵抗力减弱、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等症状。老年人应自觉加强腹肌锻炼,增加肌力,预防疝气发生。例如,如果你坚持练习抬腿,你可以有效地增加腹部肌肉的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便秘是临床的常见症,但很多女孩不以为然,还认为几天不上厕所是正常的。她们通常认为大便干才是便秘,其实好几天不大便、每次排便量少、排便费力等,这些情况都属便秘范畴。在上大学时,当中医内科学老师说“十男九痔”时,全班女生哄堂大笑,可当老师又说“十女十痔”时,女生再也笑不出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女性便秘发病率远高于男性,导致痔疮发病仍是女性多于男性。后来临床发现,女生便秘确实非常普遍。

     

     

    研究生毕业后,身边人总有问我,便秘怎么治,脑子里浮现出一堆方剂,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麻子仁丸、大柴胡汤、增液汤、济川煎等等,可是汤药服用、携带都不方便,而且稍有不慎,就把便秘治成腹泻了。

     

    偶然一次机会,让我找到了一个适用于老人和产妇便秘的验方。我同学的妈妈,几十年便秘,问我有没有她能吃的便秘方,我一想到之前失败的治疗经历,就说没有,可架不住我同学的力挺,就想找个安全的方法给她,即使治不好也治不坏,就说用肉苁蓉10克加6个大枣煮水喝。没想到时隔一周后,我同学请我吃饭,说他母亲的便秘大有好转,更搞笑的是他老婆产后便秘也好了!原来是肉苁蓉大枣汤口感香甜,非常好喝,他老婆就把肉苁蓉大枣汤当甜水喝了,结果产后便秘也好了。事后,我就又找人试了试,然后给几个长辈用后,反应都说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老了,身体机能下降,精血生成不足,大肠得不到滋润;女人生小孩后,失血过多,在加上哺乳耗损精血,以致阴血津液亏虚,最终都导致大肠得不到阴血的滋润,出现便秘。肉苁蓉即能补肾阳,又能益精血,还可润肠通便,非常适合老人、妇女产后精血不足的情况。大枣补气养血,血虚导致肠道干燥,气虚导致肠道蠕动无力,一味大枣气血双补,正好也能帮助排便。所以二者联用会有不错的疗效。

     

    所以老年朋友、产后新妈,如有便秘困扰,不妨试试肉苁蓉大枣汤,而且口感超好。虽然此方有很好的疗效,但还是应该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应用,因为便秘分很多种,不可能这一方“包治百秘”。

  • 手淫引起的阳痿早泄可以采取一般治疗、心理疏导,西地那非等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长期手淫会使龟头过度敏感,导致龟头炎以及前列腺炎等,因此容易引起阳痿、早泄,应该戒除此类习惯,培养积极的兴趣。

    2.心理疏导:应该接受积极的心理治疗,包括加强和伴侣的沟通和交流,必要时见心理医生,消除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

    3.药物治疗:早泄也可以选择达泊西汀延长勃起时间,伴有抑郁的患者也可以选择舍曲林等治疗。使用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等进行药物治疗,雄激素缺乏患者可以使用十一酸睾酮胶丸等治疗。建议阳痿早泄患者及时就医,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配合医生治疗,遵医嘱用药,争取最好的疗效。

  • 痫症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丧失、肌肉强直、跌倒、肢体抽搐和尿失禁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对于痫症的初步诊断,可以通过头颅MRI评估脑部结构,并使用脑电图监测脑电信号。治疗痫症时,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等是常用的手段。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减少发作风险。

  • 大S癫痫症状包括意识丧失、肌肉强直、瞳孔散大、尿失禁、跌倒发作,这些症状可能表明患有癫痫,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意识丧失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大脑功能暂时中断所致,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短暂意识障碍,可能伴有或不伴有肢体抽搐。肌肉强直可能是由于神经递质失衡或神经传导异常引起的,通常伴随意识丧失,患者会感到身体僵硬无法动弹。瞳孔散大可能由颅内压增高或脑干受损引起,属于继发性癫痫的表现之一,在意识丧失时出现,可影响视力和视野。尿失禁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膀胱括约肌失去控制而发生,多见于部分性癫痫,常在发作前出现,与排尿中枢受累有关。跌倒发作通常是因为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导致的暂时性意识丧失,此类发作往往伴随着突然摔倒,但事后不能回忆起跌倒过程。针对大S癫痫的症状,建议进行头颅MRI、EEG等检查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包括抗癫痫药物治疗,如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等。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遵循医嘱调整用药剂量。

  • 老年人跌倒是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除了我们常见的照明不足、地面湿滑等安全隐患,还有一些潜在的‘绊脚石’容易被忽视。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隐藏的跌倒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

    1. 感染与跌倒:感染是老年人跌倒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感染后更容易出现虚弱、头晕等症状,增加跌倒风险。因此,老年人应重视感染迹象,及时就医。

    2. 感觉功能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感觉功能会逐渐下降,导致对地面凹凸不平的感知能力减弱,增加跌倒风险。穿着防滑鞋垫、选择合适的鞋子可以缓解这一问题。

    3. 肌肉力量下降:肌肉力量下降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

    4. 视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视力也会逐渐下降。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确保眼镜度数合适,可以有效降低跌倒风险。

    5. 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症、老年痴呆症等神经系统疾病会影响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判断能力,增加跌倒风险。对于患有这些疾病的老年人,应加强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6. 药物副作用:一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可能引起嗜睡、眩晕等副作用,增加跌倒风险。老年人应遵医嘱,合理用药。

    总之,老年人跌倒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预防和应对。通过了解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跌倒风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 双侧额区癫痫的典型症状包括意识丧失、跌倒发作、瞳孔散大、尿失禁和自动症。意识丧失通常是由于双侧额叶皮层受损导致的神经元异常放电。跌倒发作可能是因为额叶受损影响了运动协调和平衡功能。瞳孔散大则是因为脑内神经递质释放异常,影响了瞳孔调节中枢。尿失禁是由于膀胱肌肉失去控制。自动症是大脑神经元过度同步放电导致的,表现为吸吮、咀嚼等简单动作或复杂行为模式。针对这些症状,建议进行头颅MRI、EEG等检查以评估病情。治疗主要包括抗癫痫药物治疗,如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等。患者需保持规律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并定期复诊。

  • 2024年7月4日

    一位年迈的老人

    在一次意外跌倒后,感到腰部剧痛,无法正常行走。

    老人在家人陪伴下,决定通过网络平台寻求医生的帮助。

    通过与一位专业医生的线上问诊,医生详细了解了老人的病史和症状。

    医生耐心地询问老人的生活习惯,并给出了初步的诊断和建议。

    尽管医生无法亲眼看到老人的病情,但他通过细致的沟通和专业的判断,让老人感到安心。

    医生建议老人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骨折等严重问题。

    在等待去医院的日子里,医生为老人开出了止痛药,缓解了老人的疼痛。

    老人在服用药物后,疼痛有所减轻,对医生的专业和关心表示感激。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老人和家人对互联网医疗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增强了他们对互联网医院的信任。

  • 我家老人最近不小心摔倒了,导致精神状态出了一些问题。我们家人非常担心,但是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于是我决定在互联网医院上进行线上问诊,希望能得到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老人的情况,并给出了很多专业的建议。医生还提醒我注意一些病人的用药问题,让我对老人的治疗更加放心。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切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关心患者的态度。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老人一定会尽快恢复健康。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跌倒的老人,此时,是扶还是不扶,成为了许多人内心的两难。这不仅关乎道德,更关乎技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正确处理跌倒事件,已经成为了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扶跌倒的老人是一种道德行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然而,仅仅有道德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以确保在帮助老人的同时,不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例如,当老人跌倒时,我们首先要判断老人是否清醒,是否需要紧急救治。如果老人意识模糊,或者有出血、骨折等症状,我们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在等待救护车到来之前,我们可以将老人放置在安全的位置,避免其再次受到伤害。

    此外,在帮助老人起身时,我们也要注意方法。如果老人意识清醒,但身体虚弱,我们可以先让老人靠坐在椅子上,然后慢慢将其扶起,避免突然的动作造成二次伤害。如果老人无法自行起身,我们可以用一只手抓住老人的手臂,另一只手扶住老人的膝盖,慢慢将其抬起。

    除了跌倒老人,医疗领域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需要我们关注。例如,在手术室火灾事件中,医护人员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是留在手术室救火,还是立即将病人转移?这背后,既有道德的考量,也有技术的限制。

    因此,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道德、技术和制度等多个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总之,面对跌倒老人,我们需要具备道德自觉和技术知识,才能在帮助他们的同时,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医疗领域中的其他问题,不断改进技术,完善制度,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 作为一名五岁小朋友的家长,我经历了一次非常紧张的事件。昨天上午9点多,我的孩子不小心摔倒,下巴撞到了桌角。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只是简单地冰敷了一下,并涂抹了药膏。但是,今天早上,当我看到孩子的下巴已经变成暗紫色时,我的心情变得非常焦虑和担忧。我立即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选择了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经过一番搜索,我找到了一个可靠的平台,并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了交流。医生非常耐心地听取了我的描述,并详细询问了孩子的症状和治疗情况。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得知孩子的下巴出现暗紫色是因为皮下出血,需要继续冰敷止血,并在48小时后进行热敷。

    医生还建议我在热敷时使用喜辽妥软膏,这种药膏对血肿消散效果很好。整个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着专业和亲切的态度,解答了我所有的疑问,帮助我缓解了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重要性和便利性。它们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还可以在关键时刻提供及时和专业的医疗帮助。作为一名家长,我感到非常幸运能够有这样的资源可用。

    儿童皮下出血的处理指南 常见症状 皮下出血通常会导致局部出现青紫色淤血,伴随疼痛和肿胀。这种情况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发生跌倒或撞击等意外事故后。 推荐科室 儿科或急诊科 调理要点 1. 在48小时内进行冰敷止血,每天三次,每次20-30分钟; 2. 在48小时后进行热敷,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左右; 3. 使用喜辽妥软膏在热敷后涂抹,促进血肿消散; 4. 注意观察症状变化,如局部明显鼓起或疼痛加重,应及时就医; 5. 给予孩子充足的休息和营养,帮助身体恢复。

  • 我是一名高血压患者,平时都很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但是,前几天我在家中喝了点酒,结果在卫生间跌倒了。虽然我当时意识清醒,但由于酒精的影响,我起不来,需要别人搀扶才能回到床上休息。我的家人非常担心,想送我去医院检查,但我却非常抗拒,甚至哭闹起来。最后,在家人的劝说下,我同意了线上问诊。

    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服务,我联系到了一位专业的医生。医生首先询问了我的血压情况,并建议我卧床休息,密切观察身体变化。由于我当时情绪激动,医生也提醒家人要注意我的情绪波动,避免刺激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的血压稳定在138/92,医生认为问题不大,但仍然建议我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健康问题。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格外小心,尤其是在饮酒后。同时,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也让我感受到了便捷和专业。虽然我最终还是需要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但医生的建议和指导让我在整个过程中感到安心和放心。

    高血压患者跌倒后的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耳鸣、视力模糊等。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推荐科室 心血管内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测量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 合理饮食,减少盐分和脂肪的摄入; 3. 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 4. 戒烟限酒,避免过度饮酒; 5. 根据医生建议,按时服用降压药物。

  • 我是老人的女儿,自从父亲去年脑梗住院后,生活就像被打乱的棋盘。他的左胳膊和左腿都不能正常活动,日常生活需要我们全家人的帮助。前几天,父亲不小心跌倒了,整个左胳膊肿得厉害,连手指和手腕都不能动弹。我们非常担心,怕他再次受伤,影响到康复进程。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想起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服务。通过手机APP,我很快联系到了一位专业的医生。医生详细询问了父亲的病情和跌倒的情况,并建议我们拍片检查是否有骨折,同时进行彩超排除血栓的可能性。虽然父亲说不疼,但医生强调了不疼也可能有骨折的风险,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

    我深深感激医生的耐心解答和专业建议。我们决定第二天一早带父亲去医院做检查。医生还提醒我们,目前不建议自行外用药物,应该先找到问题的根源再进行治疗。我们遵循医生的建议,暂时让父亲休息,使用丝巾悬吊胳膊,等待明天的检查结果。

    这次在线问诊的经历让我更加信任和依赖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它不仅节省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还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指导。我们会继续关注父亲的康复进程,并在需要时寻求在线医生的帮助。

    脑梗康复期跌倒后的应对指南 常见症状 脑梗患者在康复期可能会出现肢体活动不便、肌肉无力、肿胀等症状,尤其是在跌倒或受伤后更需要引起注意。 推荐科室 骨科 调理要点 1. 在跌倒或受伤后,及时就医进行检查,排除骨折和血栓等严重问题。 2. 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避免自行使用药物或进行不当的治疗方法。 3. 在康复期,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4. 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避免再次跌倒或受伤。 5. 定期复查,监测康复进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