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发表人:主治医师耿巧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显著增加,有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病人80%死于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人既要严格控制血糖,还要强化控制血压。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在130/85mmHg以下,首选ACEI、ARB类药物。利尿剂易引起低钾血症,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均影响糖代谢,不作为首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疾病介绍: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有些糖友体检时才发现,原来自己不止血糖高,血压、血脂,尤其是血压的升高更为明显。

     

    为什么会这样呢?只是因为三高不分家,它们都是同一个妈妈生的,妈妈的名字叫“代谢综合征”

     

    得代谢综合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胰岛素抵抗。由于有同样的致病因素,糖友很容易变成“高人”。 那如果遇道血压增高,我们有没有办法改善呢?

     

    如果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一天3次测量上肢血压,均 ≥ 140/90 mmHg,那么就是高血压了。

     

     

    糖尿病与高血压会相互加重

     

    ①高血糖时,血液变粘稠,“糖毒性”让血管壁易受损,这让动脉失去弹性而变得僵硬,血管阻力增加,从而血压升高。若糖尿病损害了肾脏,血压升高则更加明显。

     

    ②如糖友身体肥胖、吃得太咸、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和体力活动不足,得高血压的可能性又进一步增加。

     

    ③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并存,使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风险明显增加。

     

    ④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如糖友血压超过 120 / 80 mmHg 即应调整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所谓民以食为天,我们可以通过食物起到控制血压的作用,诺诺推荐大家几种蔬果,帮助大家控制血压。

     

    适合高血压糖友吃的蔬果

     

    芹菜

     

    芹菜是人们餐桌上的一种低热量高纤维的绝好蔬菜。芹菜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P、叶酸、胡萝卜素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芹菜具有平肝清热、祛风利湿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可在服用降压药物的同时,辅以芹菜食疗,这对平稳降压颇有益处。

     

    苦瓜

     

    也叫凉瓜,是人们夏季用来清暑祛热的常见蔬菜。苦瓜中的苦瓜苷和苦味素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苦瓜含有大量的清脂素,可以减肥瘦身;苦瓜所含的生物碱类物质,有利尿活血、消炎清热、清心明目的功效。

     

    另外,苦瓜中的苦瓜苷和类似胰岛素样物质,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

     

    洋葱

     

    很久以前,洋葱就被用来治疗糖尿病。到了今天,医学证明洋葱确实能够调节血糖,而且不论生食还是熟食都同样有效。

     

    洋葱内含有类似降糖药物的化学成分,具有刺激胰岛素合成和释放的作用。有研究证实,洋葱具有对抗肾上腺素的作用,能舒张血管,降低血压。

     

    芦笋

     

    又名石刁柏、龙须菜,被称为“蔬菜之王”。芦笋以嫩茎供食用,质地鲜嫩,风味鲜美,柔嫩可口,营养价值很高。

     

    中医认为,芦笋味甘性寒,归肺、胃经,有清热解毒、生津利水的功效,可用于糖尿病高血压的辅助治疗。

     

    柚子

     

    柚肉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类胰岛素成分,有降糖、降脂、减肥、美容等功效。经常食用,对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硬化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此外,柚子含有生理活性物质柚皮苷,可降低血液的黏滞度,减少血栓的形成,故而对脑血管疾病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常吃这些食物对高血压有好处,那么,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哪些方面呢

     

    做好这些细节,为降压助力

     

    • 避免肥胖:体重尽量接近理想值,理想值(kg)= 身高(cm)-105,男性腰围宜<90 cm,女性腰围宜<85 cm;
    • 限盐: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 6 克,已患高血压者不超过 3 克;
    • 戒烟限酒;
    • 注意生活细节:避免屏气运动或排便时用力过度,引起血压波动;保证睡眠,舒缓心理压力;
    • 监测血压:没有发生高血压的糖友,每月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将控制在 130 / 80 mmHg 以下。

  • 有许多糖友在治疗糖尿病的时候,只盯着血糖,认为血糖达标就万事大吉,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

     

    千万别忘了,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一起统称为“三高”,他们常常聚积在一起捣乱,许多糖友不单单是血糖高,血压、血脂、血尿酸也高,简直堪称“高人”了。

     

    有了高血糖就更容易得高血压,这就像你如果爱吃鸡翅,就很可能会喜欢可乐一样,因为高血糖和高血压是一根藤上的两个苦瓜。而高血压反过来,又可以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血压过高,沉默的“杀手”

     

    过高的血压,容易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让人们闻之色变的心肌梗死、脑溢血、中风等疾病的发生,都和血压控制不好有关。

     

    如果花了大力气控制血糖,结果忽视了控制血压,引起心血管疾病,实在是得不偿失。

     

    高血压的表现不明显,所以,要发现高血压需要糖友定期测量血压,及早发现才能尽早治疗。

     

    血压过高,并发症也悄然降临

     

    由于过高的血压可以损伤血管,糖尿病的许多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与高血糖和高血压相关。

     

    特别是已经发生糖尿病肾病的糖友,如果血压控制不好,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加快,更容易发展成尿毒症。

     

    那么,糖友应该如何对付高血压呢?我们只要掌握以下3字诀就好啦。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最新标准,糖友的血压应该控制在 130 / 80 mmHg以内。还没有发生高血压的糖友,做好预防很重要,主要包括这几点:

     

    控制钠盐的摄入

     

    每天钠盐的摄入量不超过 6g,大约是一个啤酒瓶盖大小量(如下图)。你一定会说:天呐,这么少!怎么可能做到?没关系,如果觉得菜里面盐少了没有味道,可以使用醋或者无盐的香料来调味。

     

    糖友每天应摄入的量

     

    除了限制食盐,许多调味料里面盐也不少,比如,酱油、各种酱菜、番茄酱等,所以要合理利用调味料。

     

    有些食物含盐也比较多,咸蛋、熏肉、腌鱼、咸菜、霉豆腐等,也要少吃。还有些食物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藏盐大户“,比如薯片薯条、方便面、香肠、饼干等。

     

    所以糖友尽量不要吃这些深加工类的食物。

     

    适当多吃蔬菜

     

    蔬菜中富含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因为钠摄入过多而增高的血压,一般推荐糖友每天可以吃半斤各种蔬菜。

     

    戒烟限酒

     

    吸烟可以造成血管收缩和血管内皮的破坏,升高血压,大幅增加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会增加糖尿病许多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眼病的发生风险。

     

    所以,不论是为了控制糖尿病还是预防高血压,糖友都应该戒烟。

     

    我们常常说,由于酒精可能诱发低血糖、增加能量摄入,对于得了糖尿病又被高血压找上的糖友,就更应该戒酒。酒精可以升高血压,酒喝得越多,得高血压的几率越大。

     

    在血糖控制好的前提下,实在要喝酒,需要限制饮酒量:如果喝的是葡萄酒,男性小于 100~150 ml,如果选择啤酒,男性小于 400 ml,喝白酒的话,男性要控制在小于 50 ml(1 两)以内。

     

    糖友每天喝啤酒、葡萄酒和白酒的量(只选其中一项)。

     

    女性要减半,孕妇不要饮酒。关于糖友如何饮酒大家可以看看:喝酒能降血糖?是不是以后可以多喝酒?你得弄懂这4大注意事项

     

    适量运动

     

    经常进行适量的运动,不仅对控制血糖有益,对于降低血压同样有好处。

     

    比较推荐的运动包括: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广播体操等。建议每天运动 30 分钟,每周累计 150 分钟。

     

     

     

    糖友高血压治疗,需要分阶段。

     

    对于血压超过 120 / 80 mmHg,但没有达到 130 / 80 mmHg 糖友的,需要按照以上方法调整生活方式,做好预防工作。

     

    如果在调整了生活方式的情况下,血压仍然反复 ≥ 130 / 80 mmHg,可以考虑开始用降压药物治疗。如果收缩压 ≥ 160 mmHg 时,必须服用降压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有很多种类,一般医师会结合病情选择,糖友需要做的,是按照医嘱,按时按量吃药。

     

     

    与血糖控制一样,糖友们的血压控制也是因人而异,具体的控制目标需要医生确定。

     

    一般来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压需要控制在 130 / 80 mmHg 以内。

     

    较年轻、得病时间短或者出现蛋白尿的糖友控制目标更加严格,需要降至 120 / 70 mmHg 以下。

     

    如果年龄大于 65 岁,为了保证心脑血管的血液供应,血压目标值可适当放宽至 150 / 90 mmHg。

     

    总而言之,只要做到以上 3字诀,就可以最大程度上预防或控制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很实用的方法噢,快分享给有需要的人吧。

  • 高血压患者往往会合并糖尿病,据统计,我国门诊高血压患者中,24.3%的患者合并糖尿病诊断,这其实不难理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都与生活方式有关,当一个人缺乏锻炼、抽烟喝酒时往往都是容易发生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值得关注的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对心血管等组织器官往往都有损伤作用,这样就导致患者双重打击,往往会导致严重心脏病或脑中风等疾病。

     

    因而同时发生高血压和糖尿病时,选择合适降压药物让血压保持达标状态非常重要:建议目标为130/80mmHg,老年或有严重冠心病者目标140/90mmHg。对于收缩压(高压)在130-139mmHg或舒张压(低压)80-89mmHg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尝试3个月的非药物治疗:1)低钠饮食2)均衡膳食3)控制体重4)戒烟限酒5)增加运动6)减轻精神压力。经过非药物治疗3个月,血压仍未达标的,应选用药物治疗,那么到底哪些药物适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呢?

     

     

     

    1.普利类药物

     

    普利类药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英文简称ACEI,因此又称A类药物,它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阻止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阻断了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从而升高血压。常见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等。

     

    为什么此类药物首选用于糖尿病患者呢?研究表明,此类药物能够能够延缓糖尿病性肾小球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而且能增加胰岛素受体敏感度,对于血糖控制具有协同作用。如果已经有糖尿病肾病了,此类药物也非常适合。

     

    此类药物使用时注意2点,第一,注意可能发生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用药初期最常见的是持续性干咳,发生率高达20%,呼吸道症状(如:鼻炎)、支气管痉挛、味觉障碍、呼吸困难等。第二,以下几种属于普利类药物的禁忌症: 1)对普利类药物过敏者。 2)妊娠哺乳期妇女。 3)双侧肾动脉狭窄、无尿性肾功能衰竭者。 4)高血钾及低血压者。 5)限制性心肌病。

      


    2.沙坦类药物

     

    沙坦类药物和普利类药物机制上有类似之处,也是阻断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但沙坦类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结合,从这条通路发挥降压效应。常见药物有厄贝沙坦、缬沙坦、氯沙坦钾、坎地沙坦酯、替米沙坦、奥美沙坦酯等。由于沙坦类药在降压的同时可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的恶化,因此可用于糖尿病肾病,同样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选用此类降压药也能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肾病。

     

    沙坦类药物使用期间注意可能可起血肌酐的升高、血钾的升高、肝功能的减退、血管神经性的水肿以及对胎儿发育产生影响,另外,沙坦类药物可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和横纹肌溶解风险,如果服用药物期间检查血常规发现问题时,或出现肌肉酸痛一定要及时就诊。

     

    3.联合用药

     

    对于单个降压药物效果不好的,需联合用药,可在普利类药物或沙坦类药物其中之一基础上加用利尿剂、或地平类(二氢吡啶类CCB),如果合并心绞痛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而如果糖尿病同时有高尿酸血症,尽量避免使用利尿剂。再者,如果反复发生低血糖反应,慎用β受体阻滞剂,以免掩盖低血糖症状。

     

     

    最后,提醒所有高血压患者朋友,即使服用了降压药,也不能忽略非药物治疗,就是同时切记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低钠饮食,每天吃盐不超过一啤酒瓶盖。2)均衡膳食,少荤多素。3)控制体重,减肥走起来。4)戒烟限酒,这个老生常谈了,但很重要。5)增加运动,尽量步行每天超过1万步。6)减轻精神压力,以一颗平常心看淡名利,保持乐观!

  • 糖尿病与高血压都是很常见的疾病,当两者合并时,危险性更高!

     

    那么,面对种类繁多的降压药、降糖药,与普通的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相比,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该如何正确选择药物呢?又有哪些注意事项?今天一起来了解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如何选降压药?

     


    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可分六大类,下面诺诺将对每种降压药的优缺点分析一下。

     

    利尿剂

     

    代表药物: 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速尿(呋噻米)、氨体舒通(螺内酯)等。

     

    优点: 降压作用缓和,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也可用于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小剂量使用时对糖、脂肪及电解质代谢无不良影响,常与其它降糖药物搭配应用。

    缺点: 该类药物可升高胆固醇,三酰甘油及尿酸,引起低钾,故不宜首选,且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否则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以及血糖、血脂和血尿酸升高。

     

    β受体阻滞剂

     

    代表药物: 心得安(普萘洛尔)、倍他乐克(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优点: 降压作用缓和,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可用于心率较快同时伴有冠心病或心绞痛(特别是心肌梗死后)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

    缺点: 该类药物可能导致脂代谢紊乱及糖耐量异常,并可掩盖低血糖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故不宜首选,且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

     

    代表药物:心痛定、拜心同(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洛活喜)、非洛地平(波依定)、尼群地平等。

     

    优点:该药具有扩张阻力血管作用,降压效力高居各类降压药物之首。不影响糖、脂代谢,适用于中、重度高血压和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缺点:部分病人服用后会出现头部胀痛、颜面潮红、心慌、脚踝水肿及牙龈增生,又以服用短效钙离子拮抗剂(如心痛定)者最突出。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宜选用降压作用更平稳、副作用相对较小的缓释剂或长效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卡托普利(开博通)、苯那普利(洛汀新)、培哚普利(雅施达)、福辛普利(蒙诺)等。

     

    优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有较强的降压作用,而且对心脏和肾脏具有保护作用,长期应用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首选用药,尤其适合于伴有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大和心肌梗死后的高血压。

    缺点: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一般不与保钾利尿剂同用,由于这类药物会引起干咳,所以临床应用会受到一定限制。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代表药物:氯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厄贝沙坦和替米沙坦等。

     

    优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作用效果与ACEI相同,不良反应少,不引起干咳,临床已作为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及糖尿病肾病的一线用药。

    缺点:对伴有高钾血症患者禁用。

     

     

    α肾上腺素阻滞剂

     

    代表药物:派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

     

    优点:可有效地降压,对糖、脂肪等代谢无不良影响,适用于伴有前列腺增生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

    缺点: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长期应用可出现耐药现象,老年患者在应用时需小心。

     

    总之,目前公认糖尿病高血压病人应首选ACEI和ARB,但由于糖尿病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往往不是可以用一种降压药物达到效果的,估应该考虑联合应用其他降压药物。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一句,服用降压药时,可以同时服用降糖药,但请在医生的指导下遵医嘱服用,同时,还需密切关注低血压及肾功能情况。

  • 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中国至少有2亿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引起人民的重视,人们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即便如此,血压不能控制达标的比例也仍然居高不下,而正是因为高血压的控制不达标,随着高血压人群增多,导致高血压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

     

     

    那么在这些高血压合并的疾病中,到底又有多危险呢?

     

     

    一.高血压合并外周血管疾病

     

    血压升高最终损害在心脑以外的地方主要是血管,全身各个地方的动脉血管需要长期耐受较高的血压的情况下,更容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而血管内皮损伤,长期的血压升高,使得血管变的更硬、更脆、更易破裂,所以合并外周血管疾病会让你出现间歇性陂行,患病肢体冰凉,疼痛等等,严重的可能会需要截肢。

     

    二.高血压合并心脏疾病

     

    高血压容易导致冠心病。其实,不仅仅是冠心病,血压长期升高,会造成心室肥厚。因为血压的产生主要靠左室收缩形成,而血压升高使左室射血的阻力增大,从而导致导致心肌肥厚,心肌肥厚久了,导致心脏射血功能障碍,最终会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等。

     

     

    三.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伤脑,主要也是伤害了脑血管。我们刚才讲到,在长期血压升高的情况下,压力增大和血管变硬变脆更容易发生破裂,从而发生“脑出血”。其次,长期高血压所引起的脑部血管粥样硬化,会导致脑梗死的发生。又或者是颈部或其他部位斑块过大脱落导致脑栓塞的发生。

     

     

     

    四.高血压合并眼部疾病

     

    高血压和眼睛有神马关系呢?高血压可损害眼部血管、视网膜、视神经、眼底等等,从而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失明。高血压导致病人的眼部血管变脆、变硬、变得斑块横生,使得血管弹性极差,也就使得“变化”的血管更容易发生血管破裂、血管堵塞、狭窄等飞来横祸,导致视力障碍。

     

    五.高血压合并肾病

     

    高血压伤“肾”,长期的血压升高可能会使肾脏血管受损,而且长期压力升高会使得蛋白溢出,破坏肾脏滤过体系,从而导致蛋白尿等症状的发生。而高血压肾病反过来加重血压高,高血压与肾病又相互影响,高血压加重肾脏负担,肾脏疾患加剧血压升高。所以高血压肾病严重者会出现肾衰竭!

     

    六,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对大血管的冲击最为明显,主动脉夹层便是高血压最为严重的并发症,长期的血压升高以及其他因素,使得大动脉血管内皮撕裂,从而导致夹层,夹层破裂恐怕是所有医生最怕遇见的噩梦!

     

    当然,高血压还会合并其他疾病,但无论那种疾病,都是有轻有重,所以防患于未然,我们还是早点把血压控制好!

     

     

    因为,任何一种并发症和合并疾病都不是我们想要的!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哪个更可怕?要我说都很可怕,高血糖和糖尿病都是常见慢性疾病,二者除了对身体的伤害之外,还要各种忌口,这对于某些“吃货”来说可能更为“可怕”。下面就具体说说高血压和糖尿病到底可怕在哪儿?

     


    高血压的病因及可怕之处


    高血压是“富贵病”之一,而且发病率越来越高。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并且在早期并没有任何显著性的征兆,因此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上了高 血压。

     

    血压是怎么形成的呢?


    血液在人血管内流动过程中会对血管内壁产生压力,此种压力就称为血压。当人体心脏发生收缩时,此时血管内壁受到的压力叫做收缩压,当心脏的收缩达到了极限,心脏便会出现舒张,舒张过程中血管内壁受到的压力便称为收缩压,而舒张压和收缩压就是判断高血压的标准。所以正常情况下人本身就是有一定的血压的。


    为什么有些人血压会高呢?有哪些危害呢?


    有些人血压会高是因为由于种种因素,某些人群的血管弹性变的比正常血管低了,脆性也会增加。因此血管对心脏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血管内壁压力的缓冲能力变差,血压升高,进而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病症。再者,血管的脆性增加,血压过高的话就可能会引起血管的破裂而导致一系列可怕后果,如脑出血,脑血栓,脑梗死等。此外,高血压还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和眼底出血等后果。

     


    糖尿病的病因及可怕之处


    糖尿病也是“富贵病”之一,而且发病率也不低,且呈年轻化趋势,也是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


    糖尿病是怎么来的?


    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其根本原因就是胰岛素的绝对不足或者相对不足。胰岛素是什么?胰岛素是人体本身胰腺分泌的一种物质,是用来调节人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除了胰岛素,人体还有一种物质叫做胰高血糖素,其作用和胰岛素截然相反,是用来升高人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因此如果胰岛素含量不足的话,或者利用不了,人就会换上所谓的糖尿病。


    糖尿病的危害


    可能大家都听说过,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有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会导致眼部视力下降,严重的话会失明。


    糖尿病足如果没及时发现和治疗,到后期大部分都是需要截肢的,而且截肢的患者大部分会因为感染而死亡;糖尿病肾病到后期会导致终末期肾病,和尿毒症差不多,也是很难治的一种病,不换肾的话就需要透析治疗,但是肾源和费用都是大问题。


    最后总结: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可怕的疾病,到后期会导致一些列可怕的后果,因此都是需要及时治疗的。终身服药是必须的,还要注意合理饮食,积极锻炼。许多初期的高血压和高血糖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可以有效的控制,甚至不需要用药。

  • 肾性糖尿病需要注意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注意尿液变化、饮食调整、定期检查等。

    1.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对于肾性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因为高血糖会加重肾脏损害。应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等综合手段来控制血糖水平。

    2.控制血压:严格控制血压可以降低肾脏损伤的风险。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合理的降压措施,如饮食控制、适量运动、药物等。

    3.注意尿液变化:肾性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尿液的变化,如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能是尿路感染等肾脏疾病的表现,应及时就医检查。

    4.饮食调整:饮食中应注意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减轻肾脏负担。同时,应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肉等。此外,严格控制饮食中盐的摄入也是必要的。

    5.定期检查:肾性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肾脏问题。同时,也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尿常规、血糖、血压等。

    日常生活中,还应适量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助于延缓肾损害的进展。适量饮水,以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建议肾性糖尿病患者,严格遵医进行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 1、一次空腹血糖正常就不是糖尿病

    一次的空腹血糖正常并不意味着你是安全、没有糖尿病,首先如果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升高,也属于糖尿病。其次这次血糖正常,可能就是你胰岛拼命努力分泌胰岛素的结果,而且很有可能,在努力出这么个健康结果之后,胰岛就进入虚弱甚至衰竭状态,从此开始血糖升高了,之前的一次血糖正常不能代表之后也正常,甚至可能是最后一次正常了,尤其是当你具备肥胖、三多一少症状时候。而且大部分中国人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看是否为糖尿病需要做糖耐量实验结合糖化血红蛋白。

         

    2、早期阶段糖尿病不需药物治疗

    糖尿病发病早期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状态,称为糖耐量低减或空腹血糖受损,也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糖尿病早期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大多通过体检发现血糖升高。

                       

    早些年治疗指南中鼓励采用生活改变来治疗,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达到标准体重来控制血糖。一般观察3-6个月,血糖不达标后才开始药物治疗。这种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大部分人不能达标,而且可能延误胰岛细胞恢复时机。

                           

    新版糖尿病治疗指南提出一旦确诊糖尿病就需积极药物治疗,以防糖尿病病情快速发展,针对药物控制血糖无效的病例,推荐加用基础胰岛素,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听信广告宣传、他人经验

    目前医药保健市场关于糖尿病的药品、保健品种类繁多,抓住患者怕得病、怕终生用药的心理,打着特效、根治幌子的各种虚假广告铺天盖地,抓住患者想试一试、大不了再到医院治疗心态,导致患者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间、血糖大幅波动,甚至病情加重。正规的药物、医院是不让做广告的。

                       

    还有部分人或是利益驱使、或是心态作祟,到处宣传自己或谁谁就是糖尿病,吃了某个药物病救治好了,也许他当时就不是糖尿病,只是一过性血糖异常;或者他根本就没有糖尿病,只是误导患者。糖尿病根据每个人分型不同、阶段不同,治疗不一样的。

               

    4、血糖降得越快越好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在不发生显性、隐性低血糖情况下,血糖控制越低越好,为防治远期并发症。但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升高是渐进的过程。在发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发现时,血糖持续在很高水平,有些人可能数年都没有正规治疗,对于现阶段高血糖水平有一定耐受性,部分患者会误认为自身的血糖的升高是短时间出现,急于在短时间内将至正常血糖水平,而应用过量降糖药,导致自身无法耐受正常人的血糖水平,出现严重低血糖症状,甚至带来生命威胁。

                

    5、症状不明显就无需用药

    针对糖尿病的诊断、病情判断和治疗主要依据静脉血糖水平,症状只是疾病一种表现,很多患者明确诊断糖尿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认为只要自身无不适症状,就意味着血糖控制良好,全凭着感觉自行停药或加减剂量,不做血糖监测。

                

    实际上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并不完全平行,部分患者即使血糖水平很高,也无明显症状。这种凭借症状、自我感觉、自我治疗所带来的风险、危害甚至大于持续性的高血糖,同事带来发生冠心病、蛋白尿、白内障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6、相同作用的降糖药合用 

    药物的联合应用是临床常用方法,目的是达到治疗目标,减少大剂量单一药物的不良反应,但相同作用的降糖药合用相当于单一品种药物超剂量应用,会造药物不良反应、毒性增强而带来严重不良后果。

                 

                

    7、胰岛素会“成瘾”

    胰岛素是人体内存在的正常激素,缺乏胰岛素的糖尿病病人是需要外源性的补充,血糖控制稳定后据病情可以减量,甚至有的病人可改服口服药物。一旦确认为缺乏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不能控制好血糖的糖尿病病人,都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其目的是防止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那种认为一旦用上胰岛素就会“成瘾”的想法是没有根据的。

            

    8、单纯依赖药物

    糖尿病规范治疗,称之5驾马车:

    • 糖尿病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增加关于糖尿病的知识,并掌握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方法,需要患者和家属密切配合;
    • 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各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饮食的原则,要控制总热量,同时要营养均衡,合理分配主食和副食;
    • 运动治疗,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减轻体重;
    • 血糖监测,通过血糖监测有助于了解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变化,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 药物治疗。不难看出,药物治疗只占到一小部分。囯际糖尿病联盟提岀单纯应用药物并不能很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有效健康教育、饮食调节、适度运动、自我监测对糖尿病患者更为重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然而,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糖尿病并非一蹴而就的,它存在一个被称为“糖尿病前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血糖水平已经超过正常值,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那么,对于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来说,他们的血糖还能恢复正常吗?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糖尿病前期并不等同于糖尿病,它是一个警告信号,提示我们需要采取行动来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在这个阶段,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甚至可能恢复到正常范围。

    那么,如何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降低血糖水平呢?

    首先,饮食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我们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我们应该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而选择富含膳食纤维、低糖、低脂肪的食物。此外,定时定量的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运动也是降低血糖的有效方式。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

    再次,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长期的压力和焦虑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我们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最后,定期检查血糖也是必要的。只有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才能及时采取措施来控制它。

    总的来说,对于糖尿病前期的人来说,他们的血糖是有可能恢复正常的。然而,这需要我们积极地改变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定期检查血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防止糖尿病的发生,保持健康的生活。

  •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高血糖水平,这通常是由于身体不能有效地使用和/或产生胰岛素。糖尿病的诊断是一个严谨的过程,涉及多项血糖测试,其中餐后2小时血糖测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将探讨餐后2小时血糖的意义及其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作用。

    首先,了解血糖水平如何受到食物的影响是重要的。当一个人进食后,消化系统将食物分解成包括葡萄糖在内的多种营养物质。葡萄糖随后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水平上升。在健康的个体中,胰岛素会被释放来帮助细胞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这样血糖水平就会下降。然而,在糖尿病患者中,这个过程可能受损,导致餐后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餐后2小时血糖测试,也称为餐后葡萄糖耐量测试(OGTT),是通过测量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来评估个体的糖代谢状态。这个测试可以揭示身体在摄入葡萄糖后处理血糖的能力。对于糖尿病的诊断,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其他健康机构建议的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应低于140毫克/分升(mg/dL)。如果血糖水平在140至199mg/dL之间,这可能表明存在糖耐量受损(IGT),这是糖尿病前期的一种状态。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达到或超过200mg/dL,这通常被视为糖尿病的一个诊断标准。

    进行餐后2小时血糖测试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提供关于个体胰岛素分泌和血糖调节能力的直接信息。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胰岛素抵抗性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这对于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管理至关重要。此外,餐后高血糖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风险因素,因此,即使在没有糖尿病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的餐后血糖水平也是重要的。

    除了餐后2小时血糖测试之外,医生通常还会使用其他几种测试来诊断糖尿病,包括空腹血糖测试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试。空腹血糖测试测量的是经过至少8小时的禁食后的血糖水平,而HbA1c测试则反映了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一个长期指标。

    在进行诊断时,医生会综合考虑这些不同的测试结果,以及患者的症状和家族病史等信息。如果有必要,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重复测试或其他补充测试来确认诊断。

    最后,重要的是要强调,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管理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如心脏病、中风、肾病、眼病和神经损伤等。因此,如果有糖尿病的风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家族史或前期糖尿病的迹象,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和健康。快走作为一项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受到广泛欢迎。然而,你知道吗?即使每天走1万步,如果出现以下四种征兆,也可能无法达到养生的效果。

    首先,如果没有流汗,说明你的快走并没有达到最大心跳率的60-75%,这个数值被认为是有效的减肥心率,也是理想的运动心率。

    其次,如果一边走路一边还能说话,说明你的强度远远不够。建议可以尝试加快步伐,或者采用快慢交替走的方式,这样既可以消耗更多的热量,还不容易导致老年人受伤。

    第三,如果一直坚持快走却没有看到成效,可能需要改变运动方式。例如,可以尝试慢跑或快跑,或者联合其他运动,增加运动量。

    最后,如果快走完后不累、不酸痛,反而可能表示强度不够。建议可以尝试走坡路,这样可以锻炼到腿部和臀部肌肉群,同时还能增强心血管功能。

    总之,快走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方式,但也要注意正确的运动方法,才能达到养生的效果。

  • 妊娠糖尿病,顾名思义,是指在妊娠期间出现的糖尿病。根据病因不同,妊娠糖尿病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妊娠前就已经患有糖尿病的孕妇,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是在妊娠期间才出现糖尿病的孕妇,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据统计,妊娠糖尿病中,GDM患者占比高达80%以上,而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20%。

    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孕妇来说,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妊娠高血压、早产、胎儿发育异常等风险。对于胎儿来说,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胎儿畸形、巨大儿、低血糖等风险。

    那么,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应该如何饮食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些孕妇喜欢吃零食,边看电视边吃东西,不知不觉间摄入了大量的食物,这种习惯非常不好,容易造成营养过剩。肥胖孕妇要注意饮食规律,按时进餐,最好选择一些能量低的食品。例如,芭儿饼干就是一种适合孕妇食用的低能量食品,它富含膳食纤维,原材料都是五谷粗粮,不含蔗糖,营养健康,还能维持血糖在一定的水平。

    2. 多吃蔬菜水果。主食和脂肪摄入量减少后,往往会有较强的饥饿感,这时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注意要选择含糖分少的水果,既能够缓解饥饿感,又能够增加维生素和有机物的摄入。睡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要让自己饿着,否则第二天血糖容易反弹。饿的时候可以吃两块芭儿饼干,加一杯牛奶,有助于睡眠。

    3.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每天的饮食要平衡,对谷类、蔬菜、水果以及油脂类的食物要合理摄取,不要过分偏食,影响体内营养的摄入。

    4. 保证每天吃一个鸡蛋和一袋牛奶,这样可以有效地补充体内氨基酸,增强孕妇体内对营养的有效吸收。

    5. 注意对豆类和肉类食物的食用,不要因为担心长胖而减少对它们的摄入。

  • 2019年5月28日至6月1日,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京交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本次京交会以“开放、创新、智慧、融合”为主题,聚焦科技、文化、健康、商务等服务领域。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贵州主题省代表企业之一,亮相京交会贵州馆,展示了其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创新成果。

    朗玛信息展区内的拉雅血糖测试仪、39互联网医院远程问诊、39健康网医疗咨询等应用,成为全场亮点。拉雅血糖测试仪操作简便,数据准确,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便捷的血糖监测工具。39互联网医院远程问诊平台,让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39健康网医疗咨询则提供专业的医疗知识普及和健康咨询服务。

    朗玛信息借助京交会平台,积极拓展智慧医疗市场,推动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公司旗下子公司拉雅科技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伊朗、阿尔及利亚、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达成合作意向,开展医疗服务贸易。

    29日上午,贵州省商务厅主办的“大数据引领贵州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专题推介会在京交会主会场举行。朗玛信息副总裁田丹先生进行企业推介,并发表主题演讲,介绍了朗玛信息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高速发展,医疗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重要组成部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朗玛信息将继续坚持医疗本质,抓住机遇,为中国互联网医疗事业贡献力量。

  • 近年来,妊娠合并糖尿病(GD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母婴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进行GDM的诊治,我国发布了首个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以下将重点介绍该指南的四大亮点。

    一、全面系统的诊断流程与GDM诊断标准变更

    指南强调,对所有孕妇在首次产检时进行空腹血糖检查已变为常规。若空腹血糖大于7mmol/L、餐后血糖大于11.7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大于6.5%,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合并妊娠。若首次产检空腹血糖处于正常范围内,应在孕24-28周进行OGTT实验,以获得更准确、更及时的结果。

    二、个体化的监测方案与控糖目标更新

    指南指出,孕妇的血糖管理应具有个体化方案。医生应根据患者不同的血糖水平,选择使用末梢血糖或动脉血糖进行监测。妊娠糖尿病患者应将空腹血糖控制在3.3-5.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5.6-7.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同时,应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并注意监测甲状腺功能、血脂和血压。

    三、综合治疗方案与及时起始胰岛素治疗

    指南强调,妊娠糖尿病患者应进行综合管理,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在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若血糖控制不佳,应及时开始胰岛素治疗。此外,指南还提出了终止妊娠的时机,包括无需胰岛素治疗且血糖控制达标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PGDM和GDM、以及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或既往有不良产史者。

    四、产后随访

    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应逐渐恢复到孕前水平,并按原方案执行。产后应关注是否需要注射胰岛素、是否按照糖尿病管理、以及血糖是否恢复正常。建议在随访时进行OGTT试验,并在下次怀孕前再次进行OGTT或空腹血糖检查。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代谢功能,还会导致性功能障碍。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性功能障碍并非由性生活本身引起,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首先,心理因素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性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的疾病困扰、焦虑、抑郁等情绪都会影响患者的性功能。此外,糖尿病患者的激素分泌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性激素水平下降,进而影响性功能。

    其次,微血管病变和神经损伤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性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会导致生殖器官供血不足,从而影响性兴奋度;神经损伤则会导致感觉减退,影响性快感。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性功能障碍,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药物治疗则可以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改善微血管病变等方式改善性功能;生活方式干预则包括控制血糖、戒烟限酒、适度运动等。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性生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
    •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
    • 遵医嘱,按时服药。

    总之,糖尿病患者要积极面对性功能障碍问题,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合理的保养,提高生活质量。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除了血糖控制困难外,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就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足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可能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那么,糖尿病足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本文将为您揭开糖尿病足的神秘面纱。

    一、糖尿病足的病因

    1. 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的神经末梢容易受到损害,导致足部感觉减退,使得患者在受伤后难以察觉,从而加重病情。

    2. 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容易受到损害,导致血液供应不足,使得足部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容易发生溃疡和坏疽。

    3. 细菌感染:由于足部皮肤破损,细菌容易侵入,引发感染,加重病情。

    二、糖尿病足的症状

    1. 足部疼痛、麻木或刺痛感

    2. 足部皮肤颜色改变、溃疡、坏疽

    3. 足部感染、脓肿

    三、糖尿病足的治疗

    1. 严格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关键。

    2. 抗生素治疗:针对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3. 切除坏死组织:对于严重感染和坏疽,需要切除坏死组织。

    4.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促进伤口愈合。

    四、糖尿病足的预防

    1. 严格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2. 定期检查足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3.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受伤。

    4. 穿合脚的鞋袜,避免挤压和摩擦。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病毒感染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外在因素之一。

    早在20世纪初,就有研究报道腮腺炎病毒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随后,柯萨奇B4病毒也被发现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感染这些病毒后,可能会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细胞受损,进而引发糖尿病。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夏末、秋初和冬季较高,这与柯萨奇B4病毒的流行季节相吻合,提示病毒感染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此外,病理学研究也证实了病毒感染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柯萨奇B4病毒和脑炎心肌病毒感染小鼠后,其胰岛组织会出现细胞浸润、变性及坏死等病理改变,与I型糖尿病的胰岛病理改变相似。

    尽管病毒感染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证实,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和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目前,针对病毒感染引起的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除了病毒感染,其他外在因素,如饮食、生活方式、环境污染等也可能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因此,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改善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总之,病毒感染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外在因素之一,了解其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 寒冷的冬季,很多人都会出现赖床的情况,民间有‘冬三月睡不醒’的说法,导致越睡越困。然而,过度睡眠并不能缓解疲劳,反而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导致越睡越困的原因。从西医角度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心脏病、慢性肝病、贫血、糖尿病等都可能导致白天精神不佳,出现困倦的情况。中医认为,久卧伤气,导致人体气机运化不畅,气滞血瘀,水谷精微不得输布,身体虚弱疲倦。

    长期卧床会导致肺气、脾气、心气、肾气的不足,从而产生一系列亚健康甚至疾病状态。例如,肺气虚会导致呼吸不畅、易感冒;脾气虚会导致消化不良、肌肉无力;心气虚会导致心悸失眠;肾气虚会导致腰膝酸软、精力不足。

    为了避免越睡越困,我们需要积极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至关重要。其次,根据自身体质特点,适当调整饮食和运动,增强体质。例如,气血不足者可适当食用补气养血的食材;阳虚者可食用温补食物;痰湿体质者可食用利湿健脾的食物。

    此外,适当运动也是缓解疲劳的有效方法。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提高睡眠质量。总之,冬季赖床并非好事,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糖尿病,作为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除了直接影响血糖水平,糖尿病还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其中,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更是备受关注。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首先,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神经病变。这种病变主要影响周围神经,患者常常出现对称性小腿或下肢疼痛,严重时甚至累及运动神经,导致肌张力降低。此外,植物神经的受累还可能导致泌汗异常、体位性低血压、尿潴留、顽固性腹泻等症状。

    其次,眼部病变也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进行眼科检查至关重要。

    此外,2型糖尿病还可能导致肾脏病变。肾小球硬化症、肾动脉硬化、肾盂肾炎等疾病,都可能对肾脏功能造成损害,甚至导致肾功能不全。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尿液变化,以及血压、水肿等症状。

    心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另一大并发症。心肌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都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下肢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也可能导致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坏疽等症状。

    最后,皮肤感染也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皮肤化脓性、真菌感染等疾病,都可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总之,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降低并发症的风险,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糖,定期进行各项检查,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演变成严重的疾病,甚至癌症。口腔溃疡、乳腺增生、糖尿病就是其中的代表。本文将围绕这些疾病展开,探讨它们的危害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口腔溃疡:不可忽视的“小病”

    口腔溃疡是生活中常见的病症,很多人认为它只是小病,不需要特别治疗。然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何悦提醒,口腔溃疡如果长时间不愈,可能是口腔癌或其他肿瘤的信号,应及时就医。

    如何判断口腔溃疡的良恶性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1. 溃疡的愈合时间:良性溃疡大多能在数天到数周内自行愈合,但可能会在口腔其他部位复发;恶性溃疡则长时间不愈,超过一个月未愈合的溃疡就可能有癌变倾向。

    2. 溃疡的外形:良性溃疡形态规则、边缘清楚、触之柔软且疼痛明显;恶性溃疡面积较大,形态不规则,边界凹凸不平,底部不平,摸起来较硬,有时不太痛。

    3. 全身情况:良性溃疡的全身表现较少;恶性溃疡可能会伴随颌面部及颈部的淋巴结肿大或粘连,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唇舌麻木等症状。

    4. 药物使用:良性溃疡的治疗效果较好,而恶性溃疡对药物的反应较差。

    胃肠道息肉:警惕癌变的隐患

    许多胃肠道肿瘤都是由息肉恶变而成的,尤其是结肠腺瘤性息肉,癌变率更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姚礼庆提醒,胃镜和肠镜检查是及时发现胃肠道息肉及肿瘤的最佳方法。

    以下人群要格外重视内镜检查:

    1. 不明原因上腹疼痛者

    2. 大便隐血试验结果为阳性者

    3. 相关肿瘤标志物明显增高者

    4. 有肿瘤家族史者

    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癌的潜在风险

    乳腺增生性疾病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患有囊性乳腺增生的女性得乳腺癌的机会是健康人群的数倍。中医认为,乳腺增生性疾病是可以逆转的。

    患有乳腺增生的女性平时应该尽量保持心情舒畅、少生气、少动怒。在饮食上要尽量不吃或少吃可能含有较多雌激素的食物,如人工喂养的鸡、鳝鱼、甲鱼及防止女性衰老、养颜的保健品等,同时还需控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糖尿病:癌症的“帮凶”

    糖尿病虽然没有明显的不适,但如果血糖长期控制得不好,它的并发症会严重危害健康。糖尿病患者得癌症的几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易患的癌症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子宫内膜癌等。这与糖尿病患者中肥胖症发病率高有关,也与高血糖有关。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