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每个家庭里都会有那么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往往这些精力比较充沛的孩子是处于三到六岁阶段。在三到六岁这个阶段是儿童探究世界最旺盛的时期,这时候他们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同时语言动作,思维等方面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清理充沛活泼好动,总是让大人忙的不可开交,有的时候成人已经累瘫在地,但他们还是仍然蹦蹦跳跳,吵闹不止。为什么小孩子的精力要比大人旺盛呢?主要是由于他们身生理特征所导致的,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生理特征
小孩子精力旺盛的首要原因是由于他们的生理特征所导致的。儿童的身体是处于这样一个阶段:累的快,恢复的也快。这主要是由于儿童的细胞代谢功能比较高,比成年人要活跃。而且儿童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会让他们时刻停不下来。而且相比于成人的骨头来说,小儿的骨头无机盐和有机物各占1/2,这就会让他们的骨头韧性强,硬度小,容易发生变形。即使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摔了无数次,也不会出现骨折的现象。
遗传因素
除了生理特征所造成的宝宝精力旺盛之外,遗传因素也是导致儿童精力过剩的原因之一。有的孩子天生生下来就可能分泌过剩比普通孩子要高出几倍的肾上腺素,我们都知道肾上腺素是可以提高神经的兴奋度,使人们的精力充沛。那些天生肾上腺素就比较旺盛的儿童他们就会非常的活泼好动。这种由遗传因素所导致的精力旺盛对于儿童的发展也不是什么坏事,因为有科学的研究发现,活泼好动的孩子他们心理承受压力往往比较高,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有很强的信心同时可以想办法解决问题,有助于发展他们健康的人格。
不排除一些病理原因
除了以上两种正常原因所导致的儿童精力旺盛以外,家长们还需要注意的一点特殊的情况就是病理性的原因。这种病理性的原因就是儿童有可能患了多动症。患多动症的儿童行为冲动,不分场合的捣乱。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在任何场合任何地点都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比如面对学校的一些规定,他们不能很好的遵守,经常在课堂上扭动不停,擅自离开座位也是常事。同时多动症的孩子还容易惹是生非喧闹插嘴话多,以此引起别人的注意。而那些处于正常范围内的好动的儿童在一些正规的场合往往能控制住自己,他们做事有计划有安排,不会找乱无章。
活泼好动的小孩儿是让人非常喜欢,但也是让人非常头疼的一种类型。这类的小孩儿可能天生就情商比较高,招人喜欢。他们在面对问题和挫折时有很强的承受能力,而且拥有聪明的智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也不排除一些病理性多动症的儿童,这些儿童就需要家长能提早发现采用正确的方式帮助他们及时的治疗疾病,千万不要用讽刺,辱骂和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样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一些家长以为,抑郁症只是现代社会中大人们易患的疾病,自己的孩子还是个学生,怎么也得了这种病呢?其实抑郁症不分年长年幼,这些年更趋向低龄化,在大、中、小学生中都较为多见,而且又各有特征,与非病理情绪行为具有相似性,往往令人难以分辨。家长、老师及非专业人员,倘若发现孩子有下列情况,并持续了一定时间(3个月以上),脑子里就该多一个问号:他们是否患了抑郁症?
1.儿童抑郁症:
主要见于小学生,年龄范围在7-12岁之间。诱发因素有:在学校受到某些小挫折和委屈,听见父母吵架,有的女生发病在月经初潮阶段。
特殊表现:(1)情绪悲伤。变得经常哭泣,产生一些奇怪的念头,如“妈妈不要我了”,“老师不喜欢我了”,“没选上班干部”,“没得到小红花”,“我以前做过某某错事”等,有时会突然说出“活着有什么意思,死了算了”这种不着边际、令人费解的话来。(2)行为退缩。较长时间不去上学,对学校有种说不清理由的回避。无论家长如何做工作,孩子就是举步维艰。有的孩子也为耽误了课程着急,答应明天一定去上学,但到时还是不能去。(3)抑郁躯体化。孩子变得体弱多病,经常诉说头痛、胸闷、腹痛,不愿进食等,做检查没发现什么问题,按躯体疾病治疗或吃些补养品也不管用。
2.少年抑郁症。
见于初中学生,年龄范围在12-16岁之间。诱发因素有:自尊心受挫,家庭教育方式不良,父母离异,痴迷上网等。
特殊表现:(1)过分自责。当一两次考试成绩下降,别人超过自己时,就持续郁郁寡欢,脑子钻进“自己很差,以后周围的人会瞧不起我”的牛角尖中,任凭家人如何劝说,始终不能从痛苦中摆脱出来。(2)情绪偏激。经常发脾气,见什么都烦。吃喝拉撒睡等生活节奏变得缓慢和杂乱无章,无论家长指出的对否,总是以对抗的姿态加以反驳。(3)心理闭锁。变得孤僻,无言无语,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与家人谈话交流,其内心想些什么,为何这样,说也说不清楚。(4)节食减肥。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原本体重正常却偏要减肥,每天三餐小心谨慎,斤斤计较,当减得面黄肌瘦、无法学习时也不思悔改,抑郁与厌食形成恶性循环。
中医一再提醒:肝一旦出了问题,全身上下都会发出“警报”。肝是全身的将军之官。肝若不好,全身都会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
1、脸:面部多黄斑、色斑,且爱出油。
2、心:肝不好,人就容易情绪失控,经常烦躁、易怒、爱生气。
3、眼: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常会干涩爱流泪,眼屎特别多。
4、口:肝不好,解毒的功效就会下降,常会出现口苦口臭的症状。
5、手:肝不好的人,血管经常异常舒张,掌心容易发红,指甲则易断。
6、睡:肝火旺盛的人,容易失眠多梦,且经常早醒。醒了以后,很难再次入睡。
7、便:肝不好的人,胃肠经常会受到影响,容易大便干结,尿尿发黄。
8、腹:肝是身体的重要消化分泌器官,它所分泌的胆汁,是消化脂质、蛋白质必不可少的物质。
为什么别人看起来总是精神抖擞,眼睛也炯炯有神,身体没有异味,更没有口臭,而你却整天无精打采,哈欠不断,还经常放屁,嘴巴臭烘烘,爱发脾气,眼睛容易干涩,浑身疲劳,失眠多梦,凌晨还容易自然醒。
这其实就是肝火旺盛的表现,经常这样的话,可能你的肝出“问题”了,要赶紧去降降肝火了!
肝功能不好的人群身体表现症状是多方面的,平时不要酗酒,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地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的素质。
肝脏要富养,别让你的肝太辛苦!肝“怕”4件事,劝你少做:
1、肝怕熬夜——熬夜会消耗肝血,影响肝细胞活性;
2、肝怕生气——生气会伤害肝脏疏泄功能,致使肝气郁结;
3、肝怕油腻——可能会让脂肪存积,增加脂肪肝出现;
4、肝怕喝酒——加大肝脏代谢负担,有损伤肝脏的物质(乙醛)出现。
春季养肝,谨记以下4点:
1、 饭后要有运动时间,不要久坐;
2、 要注意饮食均衡,多吃绿色蔬菜;
3、 保持充足休息时间,23点以前入睡;
4、 注意水分的补充。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1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对于初为人母的妈妈们来说,有时候,宝宝的一些“不合理”的行为,让妈妈们很困惑,不能理解,就想要去矫正宝宝的行为。殊不知,这都是宝宝正常发育的表现,如果自作主张去抑制宝宝的行为,反而会害了宝宝,比如,下面这几点,妈妈们就应该注意。
1、啃手啃得太起劲
相信妈妈们应该都见过这个画面,宝宝经常会咬自己的手指头,甚至是只要自己能够得着的东西都会塞进嘴里去啃。这时候,大多数妈妈肯定就要出手制止了,认为这个习惯太不卫生了,万一把病菌吃进肚子里怎么办。
其实,大可不必,宝宝的这种行为其实是口欲期的正常表现,是宝宝开始用嘴巴来感知世界,感受身边事物的途径。如果,妈妈强行制止,就会破坏宝宝的探索思维,还会让宝宝变得焦虑。
正确的做法是,妈妈做好宝宝的手部清洁,不要刻意去阻止,让宝宝可以尽情的去探索、认识世界。
2、乱扔东西
有的妈妈会抱怨,宝宝的脾气是越来越大了,经常会乱扔东西,把自己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自己也是很苦恼。
妈妈们不用担心,这其实是一种好事,为什么这么说呢,随着宝宝的长大,他身体的各个器官也在迅速的发育,而宝宝乱扔东西正好是宝宝抓握能力的一种训练,同时,这种扔东西的行为还能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呢,是宝宝正常发育的一种表现。
不过,为了宝宝的安全,妈妈可以给宝宝提供一些不易碎的玩具,来满足宝宝喜欢扔东西的需求。
3、怕见生人
很多宝宝一看到生人的脸,就开始哭闹,这其实是宝宝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并不是一件坏事情。所以妈妈们不要在这个时候怪罪自己的宝宝哭闹了,也不要认为他们性格不好,就开始开导、教育宝宝不要认生。
对于这种情况的正确处理方法,就是不要刻意的去强求宝宝接近陌生人,只需创造人多的环境,让宝宝慢慢适应即可。
当然,宝宝虽然还有一些我们不能理解的行为,但是我们要相信存在即合理,只要妈妈们掌握正确的育儿知识,就能及时解读宝宝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啦!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我有个小患者同时有鼻窦炎、扁桃体与腺样体肥大,合并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我就对他采取,中药调理配合雾化的方式。一年后,这个小患者的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就完全治愈了,腺样体从堵塞90%缩小到50%,也不打呼噜了,呼吸非常通畅。治疗结果是挺不错的,但这个过程啊其实比较曲折反复,中间有段时间孩子父母以为症状消失了就不治疗巩固,结果又复发,找我复诊后,我反复叮咛才又坚持下来。消除症状其实用不了太久,但要真正解决病根、调理体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三天打鱼两天晒,家长累孩子也受罪,所以家长不能看到孩子状况稍微好转就掉以轻心。
很多家长可能想不到宝宝腺扁体肥大,还会导致听力下降。有的宝宝年龄小,当他听力下降的时候,不会说不会表达,可能只是表现在最近这段时间不认真听讲了,或者电视机的声音越开越大等。等家长发现的时候宝贝已经得了分泌性中耳炎了。那当孩子得了分泌性中耳炎了又该怎么办呢?
大部分分泌性中耳炎是有自愈倾向的,如果分泌性中耳炎是无症状,也就是没有感染、没有变应性疾病、也没有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的话,大多数是可以在3个月内自行缓解的,即使是持续3个月以上也不需要过多干预,但是有30%~40%的儿童会复发,且5%~10%的患儿病程可持续1年或更长时间。
我们要以定期观察预防感染恶化为主。定期观察,是为了确保鼓膜的完整,因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有时,可能会伴有鼓膜炎症。其实,对于没有语言或学习障碍风险的儿童来说,观察一段时间的潜在危害非常小,虽然在中耳积液消退前患儿可能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形,但这也都是正常现象,父母与孩子在对疾病有充分认识的情况下,就不会过度担心了。
分泌性中耳炎的日常注意事项,大家要注意听哦,日常的防护对宝宝来说是很重要的哦。
家长应该主动学会中耳炎的相关知识,积极预防并治疗鼻及鼻咽部相关疾病。对于经常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有鼻咽部相关疾病的宝宝,一定要定期进行耳鼻喉的体检,10岁以下的孩子要定期进行筛选性声导抗检测。对于处于哺乳期的婴幼儿,如果家长采用母乳喂养婴儿的方式,那宝宝患分泌性中耳炎的风险就会低一些,且喂养时间越长风险越低。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咳嗽根据痰液分泌的情况,又可以分为干咳和痰咳,干咳以镇咳治疗为主,而痰咳则以祛痰为主。而大多数药物都是以祛痰止咳药为主,针对干咳的药有哪些呢?干咳是怎么引起的呢?同为干咳,不同人的症状也不尽相同,有的干咳无痰,有的伴有咽痒咽痛,有的又伴有喉中鸣响,进而引发哮喘。实际上咳嗽老是不好,吃了各种止咳药,甚至打了针也屡屡无效,大多是用错了方法!咳嗽也分好多种类型,只有对症下药才有效。
吸烟
症状:经常吸烟的人很容易咳嗽。但如果咳嗽变得频繁或者有咳血,需要立即上医院检查。
原因:吸烟会刺激气道引发咳嗽,从长远来看,这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标志,包括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
治疗:戒烟。戒烟后94%的咳嗽都会减轻或者完全消除。
药物引起的咳嗽
症状:时断时续的干咳,经常在晚上更严重。
原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一种控制高血压的药物,会导致20%的患者发生慢性咳嗽。
治疗:如果咳嗽恰好在刚开始服药时发生,建议更换其他降血压药物。
病毒引起的咳嗽
症状:也就是感冒。
原因:身体感染病毒后,引发咳嗽是很正常的。由于病毒经过鼻腔和咽喉进入到人体,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发炎。
治疗:口服止咳糖浆,以促进呼吸道的分泌物排出。如果还同时伴随有鼻窦炎,可搭配类固醇喷鼻剂。
百日咳
症状:无法控制的咳嗽,并发出鸡鸣样吸气吼声。
原因:高传染性疾病,百日咳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为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传播,5岁以下儿童易感性最高。
治疗:口服布洛芬能缓解喉咙疼痛,但婴儿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最高,因此需要密切监控。
哮喘
症状:慢性咳嗽,主要是夜里咳嗽不止,有时会气喘和呼吸急促。
原因:夜里咳嗽不止通常是哮喘的第一迹象,特别是儿童。同时,咳嗽也是哮喘恶化或者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标志。
治疗:原则和典型哮喘一样,主要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口服茶碱类药物或β2受体兴奋剂。
胃灼热
症状:在饭后或者夜里醒来时的干咳,嘴巴中常伴随一股酸味。
原因:胃灼热或者胃酸倒流,都会刺激咽喉,引发咳嗽。通常是由暴饮暴食引起。
治疗:可口服雷尼替丁,减少胃酸分泌。需叮嘱顾客睡前两小时不要吃东西,躺卧时垫一个枕头,都可以帮助防止胃酸回流。
胸部感染
症状:干咳、有绿痰,再加上感冒后发烧。
原因:胸部感染或者急性支气管炎都会引起咳嗽。
治疗:口服扑热息痛缓解发烧,多喝水。
心脏病
症状:持续咳嗽、喘息,加上疲劳、呼吸急促以及液体潴留。
原因:心脏衰竭时,液体会积聚在肺部,导致持续性咳嗽。
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防止液体堆积,β受体阻滞剂可减缓心率。
最近,江苏常州一名5岁男童经常鼻塞,总是张着嘴睡觉。
家长看广告买来了“封口贴”,希望孩子能闭上嘴睡觉,结果事与愿违,孩子的嘴不仅没有闭上,反而因为被“封了口”而导致呼吸更加困难,差点造成窒息而引发悲剧。
医生诊断后发现,男童之所以张嘴睡觉,是腺样体肥大导致的。
这位家长之所以狠下心来给孩子“封口”,可能是担心长期张嘴呼吸,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颜值。家长的这一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孩子张嘴睡觉(医学上称为口呼吸),嘴巴不断打开以帮助呼吸时,下颌和舌头位置的改变通常会导致面部拉长和上牙弓狭窄。
因此,当幼童的牙齿开始萌出时,可能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它们,而且嘴唇经常无法在它们前面闭合,会使上门牙向前移位,缩短了上唇,形成上唇短厚翘起、牙龈因长期开口干燥而出现色素沉着、牙齿排列不整齐、因咬合不良导致龅牙(即人们常说的凸嘴)等外观。
所以,如果不是天生或遗传的凸嘴,小时候很漂亮,越长越丑,变成了凸嘴,那可能就是张嘴睡觉造成的一个后果。
凸嘴是一种典型的“腺样体面容”。
儿童腺样体肥大明显时,会阻塞后鼻孔,导致鼻塞、不能吸气,睡觉时只能张嘴呼吸,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凸嘴,下巴后缩,唇厚,缺乏表情等面容。
腺样体肥大除了会降低孩子的颜值,还可使胸廓变形,出现鸡胸;甚至可能导致发育不良,身材矮小,也会影响到智力的正常发育。
其实,凸嘴的原因除了遗传,也不仅仅是腺样体肥大引起的。
2021年发表在《BMC Oral Health》的论文《Effects of mouth breathing on facial skeletal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口呼吸对儿童面部骨骼发育的影响: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指出:
口呼吸是一种替代鼻腔呼吸的呼吸方式,其病因复杂。
口呼吸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的口腔习惯或鼻塞引起,包括但不限于腺样体/扁桃体肥大、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或鼻窦炎。
此外,口呼吸可能与呼吸道过敏、气候条件、不良的睡眠姿势、母乳喂养有关。
而给孩子贴封口贴的做法实在不可取。虽然封口贴让孩子睡觉时闭上了嘴巴,但存在缺氧甚至窒息等严重隐患。
据了解,市场上目前有上百种各式各样封口的产品,价格集中在10元至40元之间。
“改变呼吸习惯从小开始、睡前轻松一贴安心睡眠、不过敏,适合宝宝的肌肤”的广告语,让家长们颇为心动,有些家长就在没有经过医生确诊的情况下,自作主张给孩子买回来并使用了。
Dr.京建议家长观察到孩子张嘴睡觉后,不要盲目购买一些产品,而应尽早搞清楚孩子张嘴睡觉背后的原因。
尤其是2至10岁的幼儿,宝宝如有长期流鼻涕、鼻塞、咳嗽、抠鼻子、打喷嚏、睡眠打鼾、张嘴呼吸等问题时,家长除了应考虑是鼻子出了问题外,还应考虑腺样体肥大等因素,尽早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接受检查,弄清孩子张嘴呼吸背后的真正原因,请医生有针对性地给出解决方案。
早发现就能早预防,避免孩子的颜值一路走低。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你是否曾经希望自己能“睡得像婴儿一样”?如果你知道了婴儿真实的睡眠方式,就不会这样想了。当我们想到婴儿睡觉的样子时,脑海中浮现出的一定是一副宁静、安详的画面。但是真正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看一下。
在夜里,所有的人——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会经历许多不同的睡眠阶段和循环。下面我们先来说说你是如何入睡的,然后是你的宝宝,通过对比来发现二者的不同之处。
当你不知不觉进入梦乡时,大脑开始休息,慢慢地停止大部分“工作”,使得你进入深层睡眠阶段,也叫做“非快速眼动阶段”,因为在此阶段眼球是不动的。
你现在处于沉睡状态,身体静止不动,呼吸均匀,肌肉放松,没有知觉。一个半小时以后,你的大脑开始活动,你也进入了浅层睡眠阶段,或者称为“快速眼动阶段”,因为在这一阶段,你的眼球会在紧闭的眼皮下活动。
在浅层睡眠阶段,我们会有思维活动,大脑并没有真正地休息。你可能会做几个梦,翻身,拉拉被子,甚至会醒来去洗手间,然后回来继续睡觉,重新进入深层睡眠阶段。
深层睡眠与浅层睡眠的循环几个小时就会有一次,一般情况下,一夜之中,成人会有6个小时深层睡眠,2个小时浅层睡眠。所以,尽管有时候你认为你整夜都睡得很熟,但实际上不是的。
成人可以很快地从清醒状态直接进入深层睡眠,但是宝宝不行。他们首先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浅层睡眠,才会进入深层睡眠。
宝宝该睡觉了,他的眼皮慢慢开始往下垂,在你怀里打哈欠,最后眼睛完全闭上了,但是眼皮还在跳动,呼吸仍然不均匀,手和四肢是弯曲的。
这个时候他可能会突然抽动一下,或者露出一丝笑容——我们称之为睡眠笑容,有时他的嘴甚至会做吮吸的动作。但是当你弯下身去把这个“睡着”的宝宝放在摇篮中,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开时,他醒了。
这是因为在这一阶段宝宝并没有完全熟睡,当你把他放下时他仍处在浅层睡眠状态。
接下来,再试一次。用你平时哄宝宝睡觉的办法,摇晃、喂奶、踱步都可以,但是要持续时间长一点。不久,宝宝的微笑和抽动消失了,呼吸再也越来越均匀,肌肉完全放松,之前握着的拳头也松开了,四肢自然下垂。
此时你可以安心地把他放下,走开,长吁一口气:宝宝终于睡着了。
这是婴儿在熟睡之前要经过一个长达20分钟左右的浅层睡眠期,然后才开始慢慢进入不会轻易醒来的深层睡眠。
如果你想在浅层睡眠时把他放下,他一般会醒来。婴儿的这种睡眠方式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会有“一放下就醒”的麻烦宝宝。
等到他们大一些时,就可以不经过浅层睡眠而较快地直接进人深层睡眠。你应该学会分辨宝宝的各种睡眠阶段,这样才可以在他熟睡时将他从汽车里抱到床上而不惊醒他。
如果宝宝能像成人一样睡觉,夜里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深层睡眠,那该有多好!这样对你来说可能很好,对宝宝来说可不是。想象一下,宝宝冷了,但他不会醒来“告诉”你,他需要暖和;他饿了,但不会醒来“告诉”你,他需要吃奶;他的鼻子堵住了,呼吸不顺畅,但不会醒来“告诉”你他需要你的帮助。
我们相信婴儿在前几个月比较容易醒来的睡眠模式与他们这一阶段的特点有关,在这一阶段,他们在夜里的需要是最集中的,但表达需要的能力却是最有限的。
睡眠研究人员认为,浅层睡眠对宝宝是有好处的,因为浅层睡眠时仍然可以进行思维活动。在浅层睡眠时做梦,可以为宝宝的大脑发育提供影像,这种内在的刺激增强了大脑的发育。
曾经有一次,我们正在解释浅层睡眠可以帮助宝宝大脑发育的理论时,一位疲倦的妈妈突然笑了,她说:“如果是那样的话,我的儿子将来一定超级聪明。”
具体年龄因人而异,差别很大。有些宝宝很容易入睡,但是他们睡得不沉,很容易醒:有些宝宝不容易睡着,但一旦睡着了就不会轻易地醒来,还有一些淘气鬼宝宝既不轻易入睡,也不会沉睡。
在前3个月,宝宝的睡眠习惯与他们的吃奶习惯很像,吃奶是少吃多餐,睡觉也是频繁的小睡。宝宝很少会一觉睡上4个多小时而不用中途醒来吃奶。他们并没有什么白天和黑夜的概念,通常一天需要睡上14一18 个小时。
3-6个月期间,大部分宝宝开始形成睡眠规律,白天醒的时间更长。有些宝宝在夜里可以一觉睡上5个多小时,但还是会醒来一两次。
随着宝宝的成长,沉睡时间会越来越长,浅层睡眠会减少,易醒期也随之减少,宝宝可以很快地进入深层睡眠。我们称之为“睡眠成熟”。但婴儿睡眠成熟的年龄不是固定的,不同的婴儿成熟年龄不同。
这理论听起来挺好,但为什么宝宝夜里还是经常醒昵?因为当宝宝的大脑开始好好休息时,身体却会叫醒它。
许多会唤醒宝宝大脑的因素,例如冷或者牙疼,会出现得越来越频繁。随着宝宝经历一个又一个“生长里程碑”(例如学会了坐、爬、走)时,他们经常会醒来练习这些刚刚学会的新技能。
而当宝宝停止晚上的“热身运动”,准备开始好好睡觉时,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与妈妈分开的焦虑,又会让宝宝醒来,再次提醒你育儿是一个全天候的工作。虽然你不能完全摆脱这种“夜间呼唤”,但随着宝宝长大,夜醒的次数总会减少。随后,家里的第二胎来到了,紧张的“夜间育儿”又重新开始了。
下面是关于宝宝睡眠模式的基本知识,爸爸妈妈可以迅速浏览一下:
1、宝宝一般都需要经过浅层睡眠才可以真正睡着,他们需要大人照顾才能入睡。
2、宝宝的睡眠周期比成人的短,而且浅层睡眠时间较长。
3、夜间宝宝有较多的易醒期,并且很难再睡着。
4、“一觉到天亮”在医学上的定义是“连续睡5小时”。
5、在6个月之前,宝宝一般一夜醒两三次;6-12个月大时,醒来一两次;1-2岁时,一夜醒一次。
6、在6个月之前,宝宝每天睡眠时间一般是14-18个小时;3 - 6个月时,一般是14-16个小时;6个月到2岁时,一般是12-14个小时。
7、睡觉前用固体食物把宝宝塞得饱饱的,并不能让宝宝睡得更久。
8、可以让宝宝和你一起睡。事实上,对很多家庭来说,和宝宝一起睡比别的安排更好,更能帮助他睡觉,也比让他自己一个人睡在摇篮里更“正常”。
9、不能强迫宝宝睡觉。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睡觉环境是使宝宝养成长期的良好睡眠态度的最好方法,频繁的哄睡不是长久之计。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小孩胃口特别好,感觉时刻都在找东西吃。三餐快到饭点的时候如果是做作业就开始会分心了,有时候还会找个借口问头题目跑过来看看煮什么,问快煮好了没。吃饭的时候也比较急,都要提醒他慢点吃,要细嚼慢咽。”但孩子总是不长个儿也不长肉,脸上、身上干巴巴的,走路没力气,总喊累,于是妈妈又担心是不是孩子吃不够,“这两天拿电子秤测量了下,一餐总量大概就能吃3两左右,再多就容易反酸。这量是不是要偏少点?想给他加量,又怕他反酸。”
因为生理原因,大部分小孩子都有胃强脾弱的现象,中医理论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营养的消化吸收是需要脾与胃配合完成的。胃强脾弱的孩子,脾运化差,胃受纳水谷功能正常,但脾的运化功能不足。这就导致了孩子食量不小,但营养的吸收、转化率很低。
因为胃强脾弱这个现象的存在,导致小孩子特别容易积食,吃的多,又消化不了,吃进去的食物变成肠胃的负担,小肚子一天到晚“闹情绪”。
胃强脾弱主要表现是饭量很大,吃东西非常快,很少咀嚼,总觉得饿。伴随的情况可能有肚子比较大,肋骨外翻,体型偏瘦,身体的肌肉较少,吃的多,大便异常,有的大便硬,有的大便不成型夹杂胃消化食物。情绪上容易烦躁,容易哭闹。睡眠不好,入睡慢,入睡后翻来覆去,容易夜醒,有的孩子还会出现盗汗。
所以,当觉得孩子不长个不长肉的时候,不要简单的以为孩子“没吃够”,给孩子一通胡吃海塞,可能根本解决不了孩子长个问题,还会让肠胃负担加重。
选择更容易消化的做菜方式:比如同样是土豆,蒸土豆泥就比炸薯条要好消化的多,我们家里做菜的时候可以多用蒸、煮的做法,少用炸、煎、炒。
少吃高油高糖高脂的食物:月饼是高油高糖高热量难消化食物的典型,同样的“积食制造犯”还有饺子、包子、汤圆、粽子等等。我们在做腺样体肥大康复的宝宝,最好就不要吃了。吃到肚子里给原本就虚弱的脾胃制造更大的负担,积食返涌就会刺激扁桃体和腺样体。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作者 | 北京天坛医院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不少家长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家宝贝能吃能喝,就是不长个呢?和同龄孩子一起玩儿,怎么矮一大截呢?是属于生理性晚长还是确实有病理性异常呢?
下面我们就和大家聊一聊孩子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帮助您化解疑虑,避免因为认识的误区而延误宝贝的生长发育。
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2SD)或第三百分位。引起矮小的病因很多,如鞍区疾病导致的生长激素缺乏、特发性矮小、家族性矮小、甲状腺功能低下及性早熟等。矮小症是非常复杂的内分泌疾病,需要专科医生进行全面评估,以给予恰当的健康指导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生长发育的规律
1、婴幼儿期(0-2岁)
是宝贝出生后的第一个快速生长期,年生长速度可以达25cm,此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生后第2年生长速度约为10cm/年。
2、儿童期(3岁-青春期前)
生长速度相对减缓,每年生长速度约5-8cm。
3、青春期(女孩9-11岁,男孩12-14岁)
为人的第二个生长高峰,男孩在整个青春期身高可增高25-28cm(7-9cm/年);女孩约可增加22-25cm(6-8cm/年)。
如有以下情况,则提示孩子存在生长缓慢:
(1)儿童的生长速度3岁前小于7cm/年;
(2)3岁到青春期小于5cm/年;
(3)青春期小于6cm/年。
(4)孩子低于同龄人身高曲线第15百分位需要引起家长重视,每半年监测身高增长情况,并就医咨询。
(5)低于同龄人身高曲线第3百分位应该给予治疗。
如何避免生长误区
误区1:身高是遗传决定,没法改变。
虽然身高和遗传有紧密的联系,但是遗传身高给出的是一个身高的范围,上下有8-10公分的浮动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营养、运动、睡眠、环境及针对矮小症的药物干预等而改善的。
误区2:矮小就是因为缺少营养。
有不少的家长盲目认为只要把孩子饮食调理好,孩子就一定会长高,所以这些家长们给孩子变着花样弄好吃的,结果有不少孩子体重明显增加了,但是个头却没有长上去。这类家长往往忽略了,造成矮小的原因不仅仅是营养物质的缺乏,还有一些疾病及其他因素而导致身高增长缓慢。
误区3:比同龄孩子发育早、长得快,身高就一定高。
当出现这种情况还需要注意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青春发育比一般的孩子提前出现,但也会提前出现骨骺闭合,生长年限缩短导致终身高减损;出现这种情况往往都是因为家长不了解青春发育的规律,对孩子性发育情况的变化观察不仔细,错过了最好的就医时机而导致的。
误区4:个子矮是晚长,盲目等待。
孩子的每个阶段,包括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儿期、青春期,都有这个阶段身高增长的自然规律。“小时候没长够的个子,可以通过青春期突飞猛进补上”,这种观念不一定是正确的。家长需要通过科学的观察、专业的指导决定是否治疗,以免错过了最佳时机,后悔莫及。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中医一再提醒:肝一旦出了问题,全身上下都会发出“警报”
肝是全身的将军之官。肝若不好,全身都会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
1、脸:面部多黄斑、色斑,且爱出油。
2、心:肝不好,人就容易情绪失控,经常烦躁、易怒、爱生气。
3、眼: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常会干涩爱流泪,眼屎特别多。
4、口:肝不好,解毒的功效就会下降,常会出现口苦口臭的症状。
5、手:肝不好的人,血管经常异常舒张,掌心容易发红,指甲则易断。
6、睡:肝火旺盛的人,容易失眠多梦,且经常早醒。醒了以后,很难再次入睡。
7、便:肝不好的人,胃肠经常会受到影响,容易大便干结,尿尿发黄。
8、腹:肝是身体的重要消化分泌器官,它所分泌的胆汁,是消化脂质、蛋白质必不可少的物质。
为什么别人看起来总是精神抖擞,眼睛也炯炯有神,身体没有异味,更没有口臭,而你却整天无精打采,哈欠不断,还经常放屁,嘴巴臭烘烘,爱发脾气,眼睛容易干涩,浑身疲劳,失眠多梦,凌晨还容易自然醒。这其实就是肝火旺盛的表现,经常这样的话,可能你的肝出“问题”了,要赶紧去降降肝火了!
肝功能不好的人群身体表现症状是多方面的,平时不要酗酒,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地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的素质。
老中医1个养肝小方子:准备:决明子、金银花,大枣、苦荞、蒲公英、桑叶等一起冲泡,每天2杯!春季养好肝,健健康康! 肝脏要富养,别让你的肝太辛苦!
常言道“肝不好,人易老”,好的肝脏对身体尤为重要。肝“怕”4件事,劝你少做:
1、肝怕熬夜——熬夜会消耗肝血,影响肝细胞活性;
2、肝怕生气——生气会伤害肝脏疏泄功能,致使肝气郁结;
3、肝怕油腻——可能会让脂肪存积,增加脂肪肝出现;
4、肝怕喝酒——加大肝脏代谢负担,有损伤肝脏的物质(乙醛)出现。
养肝谨记以下4点:
1、饭后要有运动时间,不要久坐;
2、要注意饮食均衡,多吃绿色蔬菜;
3、保持充足休息时间,23点以前入睡;
4、注意水分的补充。
欢迎关注不药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