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痰湿是百病之源

痰湿是百病之源
发表人:李守霞

痰湿主要指的是水液停留在身体内,一般来说出汗、小便、呼吸等等都会把身体里的水分排出,如果排不掉,又不能被机体所吸收,会停留在机体里。

中医脾主运化水液,患者脾胃虚弱时,运化水液的功能减弱,这些水液留在身体里,不能被代谢,就会形成痰或者湿。

患者出现痰或者湿,多是因自身脾胃虚弱所导致,会对身体水液代谢造成影响,致使机体出现痰湿。健脾和胃,保护好脾胃,才能是减少痰湿产生,才能祛湿化痰。

湿是一个统称,泛于肌表,患者会出现湿疹、水泡等湿气重的表现。

痰湿上扰,蒙蔽清窍,会出现头晕、头沉、嗜睡、脑血栓、脑出血等疾病。

痰湿体质的人,血液往往处于粘稠状态,而且体重超标,这也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的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痰湿蕴脾会导致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出现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

痰湿淤积肝胆,影响肝胆的疏泄功能,会导致胁肋胀痛、嗳气、腹胀、口苦等症状,慢性肝炎、胆囊炎、胆囊结石、脂肪肝等疾病都与肝胆湿热重有关系。

湿热积于下焦,容易导致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炎、结肠炎、便秘、腹泻、尿酸高,女性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男性慢性前列腺炎、阴囊潮湿、阳痿、早泄、遗精等。

痰湿下注会导致关节疼痛、下肢麻木沉重、下肢静脉血栓、下肢静脉炎、脚凉等。

患者需注意一点,肺气不足、肺阴虚或感冒发烧出现的痰,并不属于痰湿的范畴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痰湿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痰湿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如今的生活已不再像以前食不果腹,或者只是追求温饱那样简单了,酒足饭饱是常态,尤其晚上还时不时地去宵夜,肥甘厚腻的东西吃多了,加上平时又缺乏运动,长胖又成了常态,放在现代来说就是三高,以前这类人叫做膏粱之人。中医上还有句话叫做胖人多痰,痰在体内待久了,它既可以是病理产物,又会变成病因,造成其他的疾病。

     

     

    每个典型的病,都有它相应的方子进行治疗。《医方集解》记载:“治痰通用二陈。”意思就是说因痰而致的病症都可以用二陈汤来治疗。名医盛文纪就曾治疗过这样一例疾病。

     

    吴地有一位训导,突然觉得头疼,而且有发热恶寒的症状,最开始当做外感病治疗,后来又有医生把此病当做风邪侵袭治疗,有热便退热,见病人头痛便止痛,但症状不轻反而加重,后来又换了个医生,把此病当做气虚治疗,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到了人事不省、饮食不进的地步。后经人介绍找到了盛文纪。

     

    盛文纪到后诊察了一番,然后又了解了生病以来的诊疗经过后对其家人说道:“病人几次差点因为误治而丢掉性命啊。他的病症原本是因为‘痰裹食’而发,之前的医生并没有追寻疾病发作的病因,都是见热退热,见痛止痛,差点酿成了大错,应当先去其滞。”于是便开了二陈汤,并加了一味大黄。叫病人的家属,赶快去抓药煎药,让人连续给他喂药直到晚上。

     

    到了晚上病人左眼略微动了动,这说明病人郁滞的肝气略微疏散了些,只要病人大泄便有生还的可能。到了半夜时分,病人腹中突然出现了肠鸣声,左眼果然睁开了,后来病人又泄了许多污秽物,有的就像卵状物,用竹刀剖开卵状物,即可看见里面的东西是痰包裹的面食。由此可见病人的种种症状都是因为痰裹食所导致的,如果不细心追究病因的话,根本没法知道病人的真正病因。排完后,病人便感觉浑身轻松,感觉身上的郁结之气已经疏散,身体内的津液也得以流通。没过多久就想吃东西。

     

     

    这一病例在当时许多医者中流传,每逢遇到盛文纪便问他是如何得知训导此次患病是因为“痰裹食”。盛文纪总会不厌其烦地解释到:“训导是北方人,长期居住在吴地,北方人喜欢饮酒吃面食,吴地的潮湿气候和长期饮酒均能助湿,湿能伤脾,脾为后天之本,脾土一亏,则百病交作,有这样的病便需要服用这样的药,还有什么值得疑问的。”问的人每每听后,便对盛文纪赞赏有加。

  • 痰湿体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当人体脏腑出现阴阳失调和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时,便很容易形成痰湿体质,痰湿体质也被称为迟冷质,多由饮食不当或疾病困扰所导致。俗语常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足见痰湿难以调养,但其实只要用对方法,并长期坚持调和湿气,也可以达到去痰去湿的目的。那么,改善痰湿体质有哪些方法呢?这6大妙招,只要长期坚持其中一二,便会奏效。

     

     

    痰湿体质的患者一般比较难耐炎热,如果平时出汗比较多,一定要及时补水,可以缓解体内的燥热之感。同时,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长期喝冷水,否则会给人体脾胃带来较大负担,影响其脏腑功能的运转,从而会加剧痰湿症状。

     

    日常生活中多吃些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蔬菜、水果类食物,可以很好地预防痰湿体质,同时也可以缓解痰湿症状。比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洋葱、枇杷、大枣、薏苡仁、红小豆等食物,痰湿体质的患者不妨多吃一点。此外,痰湿体质的患者不要吃过甜或是过于油腻的食物,否则会加大对人体脾胃的损伤,尤其是夏季人们喜爱吃冷饮,这一类食物进入体内后易化为痰湿,还是少吃为妙。

     

     

    居住的环境过于潮湿,容易造成湿邪侵袭,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对已经患有痰湿体质的患者,更应避开潮湿的居住环境,需要保持空气的流通,否则会加重病情。同时,长期居住于潮湿的环境,还易诱发各种疾病,如风湿病和关节炎症。因此,要注意居住环境的改善,平时不要长时间待在房间中,要注意保持空气的流通,以免空气中的湿气加重,要做好除湿的工作。

     

    平日阴干的衣物,容易滋生各种霉菌、病毒等微生物,会有一股难闻的臭味,长期穿着这种衣服不仅会诱发各种疾病,更会加重患者的痰湿体质。比如因淋雨没有晒干的衣服、阴雨天清洗没有干透的衣物、被子床单未定期换洗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导致衣物中的湿气顺着皮肤进入人体,不但容易感冒,还会加重痰湿。

     

     

    痰湿体质的患者,体型一般都比较肥胖,因此经常感到身重和疲倦,也更加不爱运动。然而越是不动,身体就会越懒,反而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一直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越是痰湿体质的患者,越应该保持适量的运动,活动量逐渐增加,疏松的皮肉才会逐渐变得结实,不仅可以改善肥胖的体型,还可以调理体内的痰湿。

     

    “痰湿”本就是中医专用术语,因而我国中医自古以来就整理了很多具有祛痰除湿的药材,比如常见的白术、附子、黄岑、半夏等。同时,我国中医认为,痰湿体质的产生与脾、肺、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因而需要多注重调补脾肺肾三脏,还需查明病因。若因脾不健运,可选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若因肺失宣降,可选二陈汤;若肾虚不能制水,可选金匮肾气丸。找准病因,方能对症下药。

  • 按:痰湿体质非常常见,主要是现在的生活条件改善了之后,很多人各种饭局不断,长期饮食肥腻甜食过多,胃肠化生痰湿,或者痰湿无法正常代谢排出,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痰湿的根源也在脾胃及阳气,今天,郑医生带大家一起了解相关知识。

     

     

    一、患者问:痰湿常见有哪些表现?痰湿是怎么形成的?

     

    郑医生答:痰湿多见于肥胖人群,常表现为腹部肥满、皮肤油腻、大便粘滞、口中粘滞、容易犯困、嗜睡懒动、身重、胸闷痰多、舌苔白腻等症状;痰湿体质的人,更容易患上肥胖、高血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因此要养生调养,才能防范于未然。

     

    如果居住环境潮湿,或是饮食不节制,常饮生冷肥腻、饮酒过多等,容易损伤人体的脾胃和阳气,进而导致痰湿的产生。

     

     


    二、患者问:为什么说“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

     

    郑医生答:第一,痰影响人体的气血运畅,所谓痰阻胃肠,阻碍气血经络,会出现四肢麻木、胸闷、腹胀、恶心、反胃等问题。

     

    第二,痰能影响水液代谢,痰湿体质的人,多会出现皮肤松软、臃肿、腹胀等问题,是因为痰饮、痰湿、水湿停留在人体的皮肤、脏腑之间,导致出现的症状。

     

    第三,痰容易蒙蔽心窍,痰是浊物,而心神清灵,如果痰浊蒙蔽心窍,便会出现胸闷头晕、精神不振、心烦失眠、甚至心神错乱等问题。

     

    第四,痰可以跟火、瘀、湿等夹杂存在,这些致病因素,在人体不同的部位发病,便表现为该部位的症状,变化多端,病症也错综复杂。

     

     

     

    三、患者问:常说“脾为生痰之源”,中医如何解释?

     

    郑医生答:痰湿多数是因为脾胃亏虚,或者饮食不当造成,脾胃的运化不好,湿阻胃肠化生痰饮,形成体内的病理性代谢产物,日积月累形成痰湿体质。

     

    过度的饮食超过胃肠的消化能力,也是导致痰湿的原因之一,比如油脂类、奶类、酒类、生冷饮食、蔬菜水果、糖类饮料摄入过多,这些容易阻碍体内的正常的津液输布,妨碍脾胃功能,所以会导致痰湿,这种体质的人,也经常会伴有身体困重、小便混浊、皮肤油腻、身体肥胖、胸闷咳痰、大便粘滞。

     

    因此,保持健壮的脾胃,使饮食水谷能够正常运化,杜绝痰湿化生的根源,保持大小便通畅,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利于体内的水湿的排泄,以防止痰湿形成。

     

    平常健脾利湿,照顾脾胃,戒生冷肥腻油脂类,尽量少喝酒,可使用陈夏六君丸、二陈丸等方药,能强健脾胃化痰祛湿。

     

     


    四、患者问:对于痰湿体质,中医有什么调理方法?

     

    郑医生答:中医所说的痰,更多是说“无形之痰”,而不是老百姓所理解的咳嗽咳痰的“痰”。

     

    有形之痰,是平常咳出来的,多数是咽喉气管部位的病理产物,是看得见的;中医说的“无形之痰”是不能用肉眼观察得到,是脏腑代谢产生的病理产物,是由津液代谢障碍,水湿停聚而成。

     

    这种痰湿病理产物,凝聚体内阻塞经络气血,引发各种疾病及症状的发生,一些常见的疾病和症状,比如血管硬化、肿瘤、乳腺增生、肥胖、脂肪瘤、恶心呕吐、头昏眼花、精神障碍、睡眠不安、身体困重,很多就是痰湿作祟,有“百病多由痰作祟”的说法。

     

     

    中医治疗痰湿,尤其要重视“脾、肺、肾”三个脏器的综合调理,温阳健脾和胃是化痰的根本,顺气化痰理肺是解决一些实际的症状,肾阳和脾阳相生,适当的温补肾阳是脾阳气健旺的基础;通过调补脾肺肾三个脏器,是解除痰证的重要基础。

     

    中医祛痰湿的经典配方是二陈丸,主要药物是半夏、陈皮、茯苓等;这个方子多跟其他方子配伍或加减,能治疗不同的症状的痰湿问题。

  • 脾湿和痰湿,都是中医的说法,脾湿是中医常见的常见证型之一,而痰湿,指的是人的体质的症状,两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脾湿


    脾湿,也叫中焦湿热,指的是脾胃受湿邪困阻,表现的一系列症候。


    分型:脾湿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又分为寒湿和湿热;虚证,又分为脾气虚和脾阳虚两种。


    原因:多由于人体元气不足、脾失健运、饮食不节、水湿内阻、痰浊内生等引起。


    主要表现: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全身浮肿、小便短赤、脘腹痞闷、头身困重、食欲不振、口中黏腻不爽,痰涎壅盛,大便溏泻不成形,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等症状。


    治疗原则:健脾化湿


    常用中成药:中成药有归脾丸、健脾丸、六君子丸、木香顺气丸、藿香正气丸、平胃散、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等等。


    若以脾虚为主,导致湿浊内生,表现大便稀、食欲差,舌淡,可选用参苓白术散。


    如脾阳虚为主,如胃脘部冷痛,可选用附子理中丸。


    如以湿重为主,表现为苔白厚腻口腻,伴有感冒症状,可选用选用藿香正气。


    因为脾湿分为不同的类型,所以临床具体服用药物时,需要辨证准确,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调理方法:


    改善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饮食清淡营养易消化,多吃山药、薏苡仁、红小豆、莲子等食物,煮粥煲汤。


    规律作息,不熬夜。适当进行运动,每天快走或者慢跑40-60分钟,每周不少于五次,长期坚持,多多排汗。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久住湿地,经常晒晒被褥,保持家里干燥通风。


    还可以配合艾灸、拔罐的方法来祛湿,主要穴位包括足三里穴、中脘穴、脾腧穴、胃腧穴、阴陵泉穴等等。

     


    痰湿


    痰湿,是指人体体质的一种症状,即痰湿体质,其中,痰和湿均为身体里的病理性代谢产物。


    原因:中医认为,痰湿的形成与肺脏、脾脏和肾脏等三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其中以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是最为突出的,因为脾主运化水湿,肺为储痰之器,所以,痰湿的症状表现,主要会与脾、肺相关。


    主要表现:体型肥胖,四肢易浮肿,咳嗽咳痰,痰白质稀,量多易咳,口淡不渴,胃纳不佳,头身重困,容易出汗,舌体胖大,舌质淡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治疗原则:化痰止咳,运脾化湿


    常用中成药:中成药有归脾丸、健脾丸、木香顺气丸、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金水宝等等,而方剂可予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


    调理方法:


    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吃寒凉、太甜和太咸的食物,容易生痰,不吃肥甘厚味,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降低。


    多吃一些蔬菜和新鲜的水果,可以多吃海带、冬瓜,适当吃点生姜、干姜等辛辣食物。


    .避免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经常做运动,比如慢跑、散步、游泳、太极拳等。减轻体重,改善体质。

     


    脾湿和痰湿有何区别?


    从中医的角度,脾湿属于病因,可以引起不同的证型,而痰湿则是一种病症名,是指人体体质的一种症状,是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调后所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


    从上面的病因、主要表现等也可以看出来,脾湿与痰湿,两者还是有所不同的。


    但相同的一点都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很大关系,所以才会有诸多相同的症状,比如浮肿、头身重困、舌苔白腻等等临床表现,比较难完全区分开,一般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及表现,对症用药。

  • 湿疹,也称为特应性皮炎,从刚刚出生的婴儿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会长。

     

    发病原因是多种因素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外界有害物如细菌、真菌等入侵皮肤。

     

     

    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北方气候相对干燥的月份,也是湿疹好发的时间。湿疹反反复复,瘙痒难耐。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教你科学阻断湿疹,防住这种难忍的痒。

     

    受访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简丹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赵作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皮肤性病科主治医师 王奔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主治医师  李萌萌

     

    湿疹不是因为湿,秋冬季更猖狂

     

    湿疹的名字里,虽然有“湿”字,其实根本不是“湿”引起的,相反是因为“干”。

     

    皮肤是人体的屏障,由于空气、环境等多种原因导致皮肤屏障破坏后,经皮水分丢失增加,皮肤会变得干燥、脆弱,从而产生湿疹、炎症等问题。

     

     

    目前研究表明,湿疹的发病与遗传、环境、感染、免疫异常以及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等有关。

     

    根据皮损表现,湿疹分3种: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

     

    急性湿疹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渗出、结痂等,可循序出现,也可2~3种同时出现。

     

     

    一些人出现湿疹觉得痒就去抠,结果加重了病情,进展成下面两种类型的湿疹:

     

    • 亚急性湿疹,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抠的话还容易出现糜烂;
    • 慢性湿疹,长湿疹的皮肤浸润增厚,变成暗红色。

     

    湿疹伤害的不只是皮肤

     

    出现湿疹,可以用干净的冷毛巾在患处进行冷敷。如果患处没伤口,可用保湿霜暂时缓解瘙痒;如果患处有破损,可用碘伏、聚维酮碘等消毒,并坚持使用医生开具的药。

     

    湿疹并不是单纯的皮疹而已,应该积极治疗,阻断过敏进程。它除了对皮肤的破坏,还会牵连身体其他机能:

     

    诱发过敏

    湿疹作为过敏进程的起始,部分患者可以后续出现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特应性疾病。

     

    损害睡眠

    患者可因皮疹、严重瘙痒导致睡眠缺失。通常60%的湿疹患者有睡眠障碍,在疾病发作期这个比例可上升到83%,还会因饮食限制损害生活质量。

     

    影响心理健康

    湿疹严重影响小儿的发育及心理健康,抑郁症在儿童及成人湿疹患者的发病率较高。最近的报告表明,湿疹还可能与多动症有关联。

     

    可能危害心脏

    湿疹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在美国皮肤病大会上,皮肤科医生西尔弗伯格•乔纳森提醒,湿疹还可能会危害心脏,甚至引发心脏病。

     

    湿疹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控制症状,一旦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湿疹反复发作,怎样才好得快?

     

    湿疹容易反复,与这类人群皮肤缺乏稳定牢固的防护墙有关。

     

    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药能够根治湿疹,患者能做的是减少湿疹复发,控制湿疹向严重程度进展。

     

     

    因此,在日常洗脸和洗澡时,都应格外注意和加强护理。

     

    01洗澡不超过10分钟

    为避免湿疹复发,患者洗澡时不能用温度太高的水,时间也不能太长,最好别超过10分钟。

     

    02使用温和的中性浴液

    洗脸、洗澡都不需用去角质产品。不建议用搓澡工具,可用手来打泡沫。

     

    洗澡时的清洁产品应选择低敏无刺激的,且不用每次都用。避免使用含有色素及香料成分的沐浴产品。

     

    03洗澡后3~5分钟涂保湿霜

    洗澡后,用柔软的浴巾轻轻拍干水分,而不是用力擦拭。稍稍抹干后,在3~5分钟内给皮肤涂上润肤膏,防止水分流失。涂好润肤膏后待皮肤吸收,再穿衣服。

     

    04选择棉制品衣物

    穿衣着装选择棉制品衣物,以宽松为宜,由于部分患者对羊毛过敏,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羊毛衣物。新衣服最好使用柔化剂清洗后再穿着,避免刺激皮肤。

     

    05涂抹保湿霜量要大

    好多患者药擦了,保湿霜也用了,湿疹还是没有缓解,多半是因为保湿霜没擦够。

     

    湿疹的保湿治疗不等于平时的护肤,不是挖硬币大小的量涂均匀就可以,而是需要擦大量温和无刺激的保湿霜。

     

     

    孩子每周至少用100克,大人每周至少用250克,每次都需把保湿霜厚厚地涂在湿疹皮肤处才能达到保湿效果。

     

    至于为什么需要这么大量,原因很简单——皮肤干燥表明皮肤屏障功能破坏了,就像出现了裂缝,过敏原、细菌等会乘虚而入,通过厚涂保湿霜就能把裂缝堵上,恢复屏障功能。

     

    06合理使用激素药

    国内外的临床经验已经证明,对于中重度湿疹患者来说,合理选用外用激素药膏是首选疗法。

     

    激素药物的副作用通常是在长期大量的口服后才能出现,且不良反应局限于皮肤,主要表现为皮肤变薄或色素沉着。

     

    另外,即使不用激素药膏,恢复期的湿疹部位皮肤在也可能会出现色素沉着,因而并不一定都是激素造成的色斑。

  • 经常感觉浑身无力,脸色总比别人差,动不动就拉肚子,其实你可能是被湿气缠上了。对每个人来说,五脏六腑都各司其职,各有用处,但大家最重视的,往往都是心脏、肝脏、肺脏,而脾脏却总是被大家忽略。

      


    脾脏,主管人体内的“气”,气通顺了,体内的毒素才能顺利排出,疾病不会轻易打扰。脾胃功能的好坏,对一个人的健康也有很大影响,也会直接反映在我们脸上。脾脏健康,人就会面色红润,气血充足,而脾胃功能虚弱,人也会有气无力,体虚体寒。

     

    所以在面对脾脏功能下降的时候,我们不能大意,要把调理脾胃提上日程。

     

    脾虚是什么意思呢?

     

    脾主运化,我们每天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喝进肚子里的水,都要通过脾脏的运化功能传达到身体各处,让人体充分吸收营养,而脾虚则是脾脏功能失常的表现,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身体也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

      
    脾胃虚弱,身上会有这些变化

     

    1、舌头胖大,舌苔厚腻

     

    舌头对于我们而言,不只是品尝食物,分辨味道的工具,还是反应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因为当脾胃功能失常的时候,津液运行不畅,我们的舌头上就会出现一层厚厚的舌苔,舌头的体积也会变大,同时还会伴有口腔异味。

     

    2、小肚子变大

     

    没有人希望自己有小肚子,即使再不修边幅的人,也会在意自己的身材。但我们也经常见到有些人,明明身体非常匀称,肚子却十分胖大,这种“局部肥胖”的原因,可能就是湿气在作祟。脾胃虚弱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运化不利,消化功能异常,食物囤积,腹部胀满。

      
    3、下肢浮肿

     

    可能有的人觉得身体浮肿只不过跟水喝多了有关,但如果你控制饮水量后,浮肿现象还是没有得到改善的话,就应该好好想想了,可能是脾脏出了问题。脾主水运,当脾脏功能失常的时候,体内的水分就无法顺利排出,积存在体内,造成水肿。

     

     

    脾有“三怕”,早知早受益

     

    1、脾怕“湿”

     

    长期生活在空气潮湿的环境下,脾会渐渐受损,因为脾本身就有运化水湿的功能,但在潮湿的环境中,脾脏自身难保,就更不用说去运化水湿了。而且很多人平时喜欢吃一些油腻、生冷的食物,这些食物也会间接加重体内的湿气,从而给脾脏带来更重的负担,时间久了,脾也会越来越虚。

      
    2、脾怕“冷”

     

    我们说到养生,都会强调避开生冷寒凉食物,多注意保暖,追求养生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轻易吃寒食、喝冰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也不敢久吹空调、电扇。这是因为脾脏最怕的就是“冷”,寒气入侵人体,首先伤害的就是脾脏,若想保护脾胃健康,就要保证身体的“温暖”,避开寒凉刺激性食物。

     

    3、脾怕“郁”

     

    有人觉得情绪是人之常情,释放出来才能消散,但很多人往往不会科学地排解情绪,长时间处于负面情绪当中。思虑过度、忧愁过度都是最伤脾的行为,因为长期处于这种心境下,肝气郁结,会限制脾脏发挥作用,从而损害脾胃的健康。所以大家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脾不好的人,做对1事,能健脾祛湿,恢复健康

     

    多吃“二果”

     

    1、赤小豆

     

    对于脾虚的人来说,赤小豆是非常有名的健脾养胃食材,很多人都喜欢在煮粥的时候加入此物,用以排湿排寒,补益脾胃。赤小豆中含有皂碱和纤维素,在润肠通便的同时,还能利尿消肿。

     

    2、薏仁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薏仁有消水肿的功效,但却在喝薏仁水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出薏仁的“威力”。其实薏仁是需要先在锅中炒熟的,再用开水煮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

      
    若想健脾祛湿的效果翻倍,还可以在熬制赤小豆薏仁水的时候,加入大麦、橘皮、红豆等食材,能抵消薏仁的寒性,更加温和地调理脾胃。每天早晚喝一杯,脾胃会慢慢恢复健康。

  • 阵阵秋风吹来,天气骤然转凉。中医认为,此时湿邪容易乘虚侵入身体,产生咳、痰等痰湿疾病。

     

     

    中医说的“痰”和西医说的“痰”是一件事吗?《生命时报》采访专家,详细解释“痰”到底是什么,并教你如何化痰。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二区主任医师 王世东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副主任医师 韩 东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情报研究部副研究员 蒲昭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李庆云

     

    痰,分有形和无形

     

    中医学所说的痰,是身体水液代谢异常形成的。水液,即水分,人体摄入水分后,要通过阳气使其“气化”,运输、分布到五脏六腑,保证人体的正常运行。当水液代谢异常,人体就会表现出许多病症,“痰”就是其中之一。

     

    这里的“痰”,既包括我们通常说的、由呼吸系统分泌的、可咯吐而出的、有形可见的痰液,如黄痰、白痰、泡沫痰、血痰等;也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时,停积或流窜于脏腑组织之间的“无形之痰”。

     

    痰最爱藏在肺脾肾

     

    中医认为,痰湿的产生主要受脾、肺、肾三大脏腑影响,故有“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之说。

     

    肺为贮痰之器

    肺部痰证最易被人察觉和感受,可分为热痰、燥痰、寒痰及湿痰。

     

    • 热痰表现为咳吐黏稠黄痰并伴有热象;
    • 燥痰量少而黏、咳吐不利、口鼻干燥;
    • 寒痰、湿痰均表现为痰液清稀量多,灰白有沫。

     

     

    脾为生痰之源

    脾虚生痰或寒湿困脾往住是内外邪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多以运化功能障碍为特点,临床可分为痰热犯胃、痰浊中阻、痰瘀内结三种类型。

     

    • 痰热犯胃表现为恶心呕吐、胃脘胀痛等;
    • 痰浊中阻表现为不思饮食、腹胀腹泻、体倦身重;
    • 痰瘀内结表现胃脘疼痛,日久不愈,或吞咽困难等。

     

    肾为生痰之本

    中医认为,人体最重要的阴阳二气寄藏于肾,肾主水液开关,开阖不利,则水湿内聚为痰,故治痰从肾着手可防止痰湿再生。

     

    临床可分肺肾气虚型和肺肾阴虚型,前者兼见浮肿畏寒、腰膝冷痛,后者多兼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看痰能辨疾病

     

    有经验的呼吸科医生往往可以根据痰液的量、性状、颜色及气味进行疾病判断。

     

     

    !透明黏痰

    可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患者。前者发病时间多在一周以内,后两者往往反复发作,有数月甚至数年的咳痰史。

     

    由于气管、支气管内的腺体肥大,引起分泌物的量增加,且黏液分泌细胞增多,痰液黏稠度增加。

     

    !脓性黏痰

    常见于化脓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患者。大量炎性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后死亡形成脓液,同时又有大量黏液分泌物相混而成。

     

    支气管炎及肺炎初期,痰液由稀薄泡沫转脓性。细菌性肺炎,痰液常呈黄色黏稠;肺炎链球菌肺炎,痰液可为铁锈状;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痰液为绿色;肺阿米巴感染,痰液呈棕褐色并带腥臭味;克雷伯菌肺炎,痰液为砖红色、胶冻样。

     

    !痰中带血

    由于气道充血水肿,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出血。长期痰内带血或伴有胸痛、消瘦,特别是长期吸烟者,要警惕肺癌。黑色血痰见于陈旧性出血,如伴胸痛、呼吸困难要警惕肺栓塞可能。

     

    支气管炎,痰中带鲜红血丝,常见于支气管炎。肺水肿,心功能不全患者夜间或劳累后咳出血性泡沫样痰,可见于肺水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常出现鲜血痰,多由病灶侵犯血管引起。

     

    !大量脓痰静置时分层

    多见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急性感染期,痰量可达数百毫升,痰液可分为泡沫黏液、脓性分泌及坏死组织沉淀物。如痰液有恶臭气味,则提示可能合并厌氧菌感染。

     

     

    !拉丝黏痰

    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患者,痰呈白色透明,黏稠不易咳出,可拉成长丝。多见于免疫力下降人群。

     

    !大量水样痰

    多见于肺炎型肺癌患者,每日均可咳出100毫升以上的水样痰液,静置后可分两层,表面泡沫层和底层水样层,如患者出现逐渐增加的水样痰,务必及时就诊。

     

    需要注意的是,如出现以上所提到的各种异常痰液情况,请及时来医院就诊,完善痰液相关细菌、真菌、病毒以及肿瘤相关检查,在疾病初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深秋养生,先化痰

     

    深秋,咳嗽咳痰的人很多,在中医看来,痰是引发多种疾病的因素。

     

    痰流注于经络,会阻滞气机,导致肢体麻木;停留在胃部,阻碍胃气和降,可出现恶心呕吐;阻痹在心脉会引起胸闷心痛;阻滞于咽喉,嗓子会有异物感。

     

    因此,深秋强身健体,需从化痰开始。

     

    药物治痰

     

    二陈汤是祛痰的经典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组成,可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如有咳嗽、咯痰量多、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均可加减使用此方。

     

    痰证因脾虚不运所致,患者会出现胃虚食少、便溏、面色萎黄、四肢乏力等表现,当以健脾为主,可选六君子汤加减。

     

    按摩祛痰法

     

    丰隆、天突、云门等穴位有宣肺止咳、化痰散结的作用,日常可以尝试按摩穴位帮助祛痰,每次按3~5分钟,每日2次。

     

     

    日常防痰

     

    经常咳嗽痰多或痰湿体质的人,注意以下几点有助防痰排痰:

     

    避免风寒湿侵入,不要久居湿地;饮食宜清淡,不要过食油腻,少吃甜食,少喝冷饮;适量运动、晒晒太阳,可提升阳气,有助肺气舒张,消散痰饮和湿气;烟易伤肺、酒易生痰,最好戒除或尽量少抽少饮;常吃些薏米、赤小豆、芡实、山药、冬瓜等健脾的食物。

     

    最后提醒,痰证表现复杂,临床有寒痰、热痰、湿痰、燥痰等之分,使用以上方法调理前最好请医生辨证一下体质。

  • 要理解经方学派说指的痰饮病,就必须将水湿痰饮看成是一个整体,它们都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我们可以将它们看成是“湿” 的凝聚程度越来越深的过程。

     

    我们可以将这四者统一称之为“水毒”,处于无形弥漫,但患者会感到身体重着者,为“湿” ;湿聚之为“水”;积水成渊,则为“饮”;饮凝聚则为“痰” ;痰进一步固态化则为老痰。

     

     

    水毒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各种病因导致的寒邪入里,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证脉并治第十二》谈到“心下有留饮”时,一条判断标准即是:其人背寒冷,如手大。


    在水停留于心下滞而不去时,触摸心后,人的背部,就出现如手掌大小般的冰冷。此时,冰冷是水湿痰饮的外相,寒邪是水湿痰饮的根。

     

    弦脉是典型痰饮病的外相之一,《痰饮咳嗽病证脉并治第十二》即言:脉双弦者寒也。脉偏弦者,饮也。


    这儿是说,左右两手脉俱弦,代表有寒。这是因为水饮弥漫,导致阳气被抑,于是左右两手均呈现弦脉。一侧脉弦者,亦为淡饮水毒所致。

     

    沉脉也常见于痰饮病,金匮亦言: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此时沉脉的原因是脾失运化阳痹阻。

     

     

    总之寒邪入里,阳气被抑,是痰饮病的成因,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则是治疗痰饮病的大法。当然,以温药和之,不是说,只能用温药,水湿停滞,阻滞气机,易生瘀和热,病邪会逐步呈现寒,热,瘀并见的非常复杂的状况。所以,使用温药的同时依然可以兼用寒药,以温药和之,这个“和”即有“兼用”之意。温药是打底的,可以兼用清热,泻下诸药。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此法,我以自己最近经手的一个医案为例:患者,女,60余岁,生意人,咳嗽1+周,白天咳嗽多,晚上咳嗽少,呈阵发性咳嗽。痰多,痰色偏黄。舌淡苔稍厚,舌中黄,余黄白相间。脉沉。询问之,不怕冷,稍口干。遂以下方治之:茯苓24克 、炙甘草12克、 炒白术15克、 桂枝12克、蜜枇杷叶12克、 黄芩12克、 前胡12克、 浙贝母12克、蜜款冬花1克 、蜜紫苑12克 、蒲公英12克、 干姜6克、仙鹤草12克。患者三剂后愈。

     

    此方即由苓桂术甘汤打底。苓桂术甘汤,犹如朝阳,药性温和,与宛若烈日的附子剂不同。茯苓味甘平,能健脾,是利水渗湿第一要药。桂枝配茯苓助阳化气,淡渗利水。桂枝此药必用,但其量应该随患者身上的热象加减之。有一分热,减一分桂枝。炒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补胃气和守胃气。

     

    苓桂术甘汤最擅去一身之湿,特别是那种无形弥漫的湿,这湿极轻,弥漫于颠顶,会导致人头晕目眩,前面我曾写过,用苓桂术甘汤驱散雾霭,治疗痰饮所致的头晕目眩,效果极佳。

     

    此方化痰稍逊,但适合用于做治疗痰饮病的“打底方”,是治本之策,若我们把无形弥漫的湿视为“海”,那么痰就是海上的“冰山”。暖风拂过大海,冰山也会松动。一般来说,化湿用白术,茯苓,泽泻;去清痰用半夏,天南星;化老痰用全瓜蒌,或瓜蒌仁,贝母。需要注意的是,贝母,瓜蒌味苦寒,治痰的同时,需配温药,如干姜,生姜。

     

    后面是三个药对。款冬花,紫菀,润肺下气,止咳化痰;蜜枇杷叶与前胡同用,清泄肺热,降气化痰;蒲公英与黄芩同药,清热,解毒,燥湿;久咳多致咽喉充血,遂再加仙鹤草以收敛止血。

     

    以这个常见的病案为例,就是为了彰示《金匮要略》中“以温药而和之”,以温药打底随证配伍它药的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1. 总体特征:是指水液内停、痰湿凝聚,以体型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粘滞重浊为主要表现特征的特质状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眼胞浮肿,神倦懒动,嗜睡易困,身重如裹不爽,口中黏腻或甜,喜食肥甘,小便混浊,大便溏软而粘,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或妇女白带过多。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易患疾病: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2. 调养方法

    1 ) 饮食调养: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多食冬瓜、海带、葱、萝卜、金橘、芥末等具有辛温燥湿、淡渗利湿和化痰散结作用的食物。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少饮酒,最好不饮酒。

    2 ) 起居调摄:居住环境宜干燥而不宜潮湿,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衣着应透气散湿,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在湿冷的气候条件下,应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受寒淋雨,不要过于安逸。

    3 ) 运动:因体形肥胖,易于困倦,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运动锻炼。

    4 ) 情志调摄:保持心境平和,及时消除不良情绪。节制大喜大悲。少思虑。

    5 ) 中成药推荐:平胃丸、二陈丸、参苓白术丸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在各种偏好上,南北之间的争斗从未停止,豆腐脑吃咸的还是甜的、粽子吃肉的还是枣的......就连洗澡用不用搓澡巾,都能引发一场激烈的争论。

     

    南方人:“搓澡巾是什么,我这么干净用的着搓吗?”

    北方人:“不用搓澡巾的洗澡那能叫洗澡吗?试试你就知道了”

     

    当一根根泥条在搓澡的实践中显露出来,被水流冲刷走,你感觉浑身通透大呼过瘾。但是,Dr.京想提醒大家:长时间不洗澡,肉眼可见的脏确实能搓出泥条。但若是天天洗澡还能搓出“泥”,那可能不是真的泥,而是皮肤组织。

     

     

    搓澡搓的不只是泥

     

    我们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每一个部分又包含多种附属器和细胞。在皮肤最最最表层的是表皮中的角质层,一般由 5-20 层已经死亡的扁扁的细胞构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去角质”中的角质。

     

    为什么每天都能搓出泥?

     

    因为角质层细胞间的特殊连接已经消失了,所以很容易脱落,这也给了我们搓掉它的基础。像脚后跟部位的角质层就特别厚,可达到50层,我们容易搓,而且搓掉的也多。另外,之所以每天都能搓出“泥”则是因为皮肤表皮层的代谢更新,每28天表皮就会全部更新一次,于是每一天都有新的角质层细胞产生和脱落。

     

     

    搓掉的泥到底是什么?

     

    当忙碌的一天结束时,氤氲的热气中,搓澡搓下来“泥条”是包含了灰尘、皮脂、微生物和脱落角质层细胞的“不纯泥”。然而,搓泥一时爽,搓完火葬场,红彤彤的皮肤火辣辣疼都是小事,破坏了皮肤屏障才是要注意的。

     

    搓坏了皮肤屏障可不是件小事

     

    皮肤可以防止外界有害因素损伤我们的器官和组织,也能阻止体液、营养物质的丢失,所以它有着隔绝人体和外界的屏障功能,你搓掉的角质层就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角质层是皮肤的保护伞

     

    角质层致密坚韧,能防护摩擦、挤压等机械性损伤,也因为它的电阻小所以对电损伤也有防护作用。另外,在化学性刺激的防护、微生物的防御作用、防止营养物质丢失等方面,角质层的抗酸、抗碱、半透膜性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r.京举个例子,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从皮肤丢失的水分在200-500ml(不算显性出汗),如果角质层全部丧失的话,丢失的水分将增加10倍以上。

     

     

    澡堂搓澡小心感染皮肤病

     

    大力、频繁的搓澡后,角质层被一层层搓掉,老旧的再到新生的。再下手狠一点的话,角质层以下的皮肤结构也会被损伤,由此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皮肤问题,像是皮肤干燥、起干纹、不耐摩擦、变敏感等。

     

    此外,你可能认为在家的搓澡是没有灵魂的,在澡堂的搓澡有了灵魂,但容易感染皮肤疾病,破坏的皮肤屏障抵御不了微生物的进攻,传染性软疣等皮肤病可能借着搓澡巾就落地生根了。

     

    所以啊,想让皮肤变得滑嫩白皙,靠搓是实现不了的,为了一时的舒爽惹上困扰一生的皮肤问题多不值得,寻求个正确的洗澡方式才靠谱。

     

    如何正确洗白白

     

    让皮肤清洁是保障我们健康的基本条件之一,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习惯和方式。Dr.京查阅了《中国皮肤清洁指南》等权威资料,总结了保护皮肤的洗澡方式,大家快把洗白白的要点都记下来。

     

    1 选择合适的沐浴产品

     

    根据个人喜好选用沐浴液、浴盐、浴皂等,沐浴液性质更温和,适合中、干性皮肤;浴盐、浴皂更适合油性的皮肤。

     

    2 控制洗澡的时间

     

    可以根据天气、体力活动的强度和个人习惯适当的调整,一般情况下每2天一次,炎热的夏天和喜爱运动者可以每天一次,每次沐浴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不宜超过20分钟。

     

     

    3 洗澡的水温

     

    水温以皮肤体温为准,夏季可低于体温,冬天可略高于体温,大致在40℃就好。

     

    4 洗澡方式

     

    以清洁为目的时,最好用流动的水淋浴;以放松或治疗为目的的可以用盆浴,一般也要先淋浴后再进入浴缸更好。

     

    5 搓澡方式

     

    放弃搓澡巾吧,用手或者柔软的棉质毛巾轻轻擦洗就足够了,避免用力搓揉、或用粗糙的毛巾、尼龙球过度擦背。

     

     

    6 注意避免的情况

     

    空腹、饱食、酒后、较长时间体力和脑力活动后不要马上洗澡,避免大脑供血不足和晕倒等情况的发生。

     

    7 特殊人群要小心

     

    孕妇、婴幼儿、老人因为身体的原因,根据各自的特点调整洗澡的频率、水温、洗澡时间等。

     

    洗澡是一件能让人全身心放松的事,但不当的洗澡方式却可能让各种问题找上门。铁打的汉子也有一抹柔情,再粗糙的皮肤也经不住砂纸的打磨,所以不要觉得自己皮糙肉厚就可劲儿搓澡,再用力再频繁的搓也是搓不下二两泥的,Dr.京建议在搓澡的时候不要太用力哟。

     

    如果有小伙伴有皮肤干燥、皮肤瘙痒方面的问题,或者想了解更多保护皮肤的内容,可以通过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

     

    最后祝大家的皮肤都吹弹可破、像刚剥了皮的鸡蛋一样嫩滑~

     

    作者 | Dr.京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那天,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了这家线上医院。我住在吉林白城市,那里离大城市有些远,但互联网医院让我感受到了便捷的医疗服务。

    我找的是中医内科的***医生,她听起来和蔼可亲。我向她详细描述了我的症状,包括痰湿、心肾不交、心火旺、大腿内侧潮湿、肚饥左右腹部偶尔隐痛、多梦、阴囊偶尔痒等。

    ***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没有打断我。她问了我很多问题,包括我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还特别关注了我的用药情况。她说,我的症状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需要综合考虑。

    她给我开了一个中药方,并详细解释了每一味药的功效。她还提醒我,在服用中药的同时,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关心。她定期询问我的病情,并根据我的反馈调整治疗方案。她还告诉我,如果症状没有改善,要及时复诊。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的症状明显好转。我非常感谢***医生,她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专业的医疗服务,还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高效。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医院会为更多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   陈皮,作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和药材,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备受关注。那么,陈皮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神奇的功效呢?本文将为您揭开陈皮的神秘面纱。

      一、陈皮的来源与特点

      陈皮,又名橘皮、柑皮、红皮等,是柑桔类水果的果皮经过干燥处理所得。其特点在于皮干燥后可放置陈久,因此得名陈皮。陈皮具有独特的苦味和橘子的清香,常被用于烹制各种美食,如“陈皮牛肉”、“陈皮鸡丁”等。

      二、陈皮的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陈皮味辛苦、性温,具有温胃散寒、理气健脾的功效,适用于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等症状。现代研究表明,陈皮中含有大量挥发油、橙皮甙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排除肠道积气、增加食欲等作用。

      三、陈皮的食疗应用

      陈皮在食疗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陈皮食疗方:

      1. 陈皮蜂蜜炸鸡翅

      将鸡翅用盐、料酒、花椒腌10分钟左右,炸至金黄色后捞出。锅中放入葱、姜、辣椒炒香,加入陈皮、冰糖、开水炖5分钟,再加入青豆、枸杞煮1分钟即可。

      2. 陈皮蚝油火腿酱

      将陈皮浸泡、切丝后,用高温花生油慢火油泡,加入瑶柱、火腿、原晒虾干、干葱混合油泡30分钟,再加入蚝油、精盐搅拌均匀即可。

      3. 陈皮萝卜老鸭煲

      将陈皮、青萝卜、老鸭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煲沸,再改为文火煲约两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葱、姜即可。

      四、陈皮的适用人群与禁忌

      陈皮适用于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等症状的人群。但需要注意的是,陈皮偏于温燥,有干咳无痰、口干舌燥等症状的阴虚体质者不宜多食。此外,鲜橘皮不具备陈皮那样的药用功效,且表面可能残留农药和保鲜剂,因此不建议用鲜橘皮代替陈皮。

      五、结语

      陈皮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材和药材,其药用价值不容忽视。了解陈皮的来源、功效、食疗应用以及适用人群和禁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陈皮的健康效益。

  • 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助理可能会辅助医生了解我的病情,方便医生更快的给我诊疗建议,感谢您的配合!问诊已开始,本次问诊可持续2天。

    医生:你好

    患者:你好

    医生:怎么样好点么

    患者:乏力好点么

    医生:稍微好点

    医生:大便怎么样

    医生:困倦?

    患者:大便成型一天一次,粘黏

    患者:困倦

    医生:好的

    医生:发我舌苔我看看

    患者:

    医生:好的

    医生:处方详情

    医生:处方详情

    医生:处方已送达药师审核

    医生:点击卡片后您可直接预约药品,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诊

    医生:继续再服

    患者:服用期间可以喝茶吧

    医生:不要太浓,可以的

    医生:处方审核通过,您可一键预约药品,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诊。

    医生:问诊已结束

  • 那天,我如往常一样,通过互联网医院预约了一位中医内科的医生。河南焦作市的天气,总是让人难以捉摸,今天也不例外,阴沉的天空让我心情有些沉重。医生***温和的声音在屏幕那头响起,让我感受到了一丝安慰。

    我向***医生描述了我的症状:白天出汗特别严重,大汗淋漓,甚至衣服都能湿透。我还提到,吃完饭后容易犯困,舌苔也有白色。

    ***医生耐心地询问了我的饮食、生活习惯,得知我爱吃肉,饮食油腻,还经常喝冷饮,几乎不吃早餐,经常熬夜。他问我是否有乏力、口干口渴、手脚心出汗等症状,我回答都没有。

    ***医生又询问了我的体重和身高,得知我身高183cm,体重85kg,不算太胖。他还问我是否有头部不轻快、特别困的感觉,我回答有。他问我口不干,我回答喝水少,口不干,怕冷,但不重。

    根据我的症状和舌象,***医生初步考虑是痰湿内盛,津液不巡常道。他建议我可以尝试艾灸,并告诉我了几个穴位:足三里、中脘、关元、神阙、阴陵泉、丰隆、三阴交。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开始坚持艾灸,并调整了饮食和作息。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始终坚持下来。现在,我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身体状况的改善。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高效,也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的身体状况会越来越好。

  •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规律不良等原因而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比如痰湿体质。痰湿体质是中医上的一种体质类型,主要表现为早晨大便粘腻、肚子大、体乏等症状。如果您出现了这些情况,建议您及时就医,到中医科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体质辨识和调理。

    中医师在诊断痰湿体质时,会根据您的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调理方案,可能包括针灸、中药调理等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果需要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因为互联网医院目前无法开具处方。

    总的来说,痰湿体质虽然不是疾病,但如果不及时调理,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饮食以及定期体检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您能早日康复,身体健康!

  • 我的线上问诊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坐在电脑前,心情有些忐忑,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线上问诊。屏幕那头,是来自保定市中医院的杨主任,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内科专家。

    杨主任首先询问了我的基本情况,然后详细地询问了我的症状。我告诉他,我的舌苔白腻,经常感到喉咙有痰,而且很容易感到疲劳。杨主任耐心地听我讲述,并告诉我,这可能是因为我体内有寒气和湿气,需要用中药进行调理。

    杨主任为我开具了中药方,并详细解释了每个药材的作用。我了解到,这些药物不仅能清热解毒,还能健脾祛湿。这让我对治疗充满了信心。

    在用药期间,我严格按照杨主任的指导进行。每天按时服药,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渐渐地,我的症状有所改善,喉咙不再那么痒,痰也少了很多。

    杨主任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让我非常感动。他不仅为我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还耐心地解答了我所有的疑问。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带来的便利和高效。

    感谢杨主任,也感谢互联网医院,让我在家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 我在周末的时候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因为最近总是感觉口干舌燥,手脚发凉,而且睡觉时总是出汗,觉得很不舒服。我向医生描述了我的临床表现,包括痰湿、舌苔白厚、口干、手脚发凉、口干口腻口苦等情况。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然后为我提供了专业的评估和治疗方案。医生告诉我,我的痰湿较重,需要口服四妙丸和二陈丸和参苓白术散,还提醒我注意饮食和作息,我对医生的建议感到非常满意。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深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他们不仅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还能够以友善的方式与患者交流,给予患者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印象非常好,感觉自己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 那天,我如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看着手机上跳动的消息。突然,一个陌生的号码跳了出来,是一家互联网医院的邀请。出于好奇,我决定尝试一下这种新型的就医方式。

    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位医生温和的声音,他询问了我一些基本情况,并耐心地解答了我对线上问诊的疑问。我对他的专业和耐心印象深刻。

    随后,我详细地描述了我的症状,包括痰湿、舌头有齿痕、虚胖等。医生在听完后,耐心地分析了我的病情,并给出了一些建议。他告诉我,我的症状可能是脾胃虚、湿气重、内热熏蒸的表现。

    医生还为我开具了中药治疗方案,并详细地解释了药方的作用和用法。他告诉我,中药颗粒剂和中药饮片的效果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方便选择。

    在用药期间,医生还定期询问我的病情变化,并根据我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他的专业和细心让我深感安心。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专业。在这里,我不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还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关爱。

  • 我的线上问诊经历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打开了我的手机,点开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开始了我的线上问诊之旅。

    我选择了肿瘤内科的医生进行咨询,因为最近我感觉胃和胸腔有痰,而且偶尔会干咳。医生***在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后,告诉我这是中医所谓的“痰湿”和“痰毒”,建议我进行望闻问切、把脉、看舌苔等检查。

    虽然我对中医的这些术语不太懂,但医生***耐心地为我解释,并告诉我这些检查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的病情。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着微笑,让我感到很安心。

    问诊结束后,医生***告诉我,根据我的病情,他可能会开一些中药来帮助我治疗。我非常感激医生***的耐心和细心,他让我感受到了互联网医院带来的便利和温暖。

    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捷和高效,也让我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态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 在某天清晨,***携带着病痛,来到了互联网医院进行在线问诊。***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但最近却被湿热、痰多和便溏的问题困扰着,让他倍感苦恼。

    医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内科专家,他细心地询问了***的病情,并给出了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听从医生的建议,购买了医生开具的中药颗粒剂,并按时服用。

    在医生的耐心指导下,***逐渐恢复了健康,湿热、痰多和便溏等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感激地说道:“感谢***医生的精心治疗,让我重拾健康,我将继续遵守医生的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得到了及时、便捷的医疗服务,医生的专业品质让***深受感动,同时也让他对互联网医疗有了更多信任和认可。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