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黄疸在中医上来讲主要是因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或者病后,导致湿邪困遏脾胃,壅塞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或者血败不华于色,引发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其中目睛黄染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黄疸的病位在脾胃肝胆,其治疗大法是化湿邪,利小便。
黄疸分为阳黄和阴黄,对于阳黄的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菌陈是清肝胆湿热、退黄疸的名药。用“三味茵陈茶”可以更好地除湿热肝胆、退黄,比单味茵陈茶保健效果更佳。
小时候有一年当地流行某种肝炎,所以家家户户去野外、山上挖菌陈。也就从那个时候知道了菌陈对于肝湿的作用,可以利湿退黄。长大了行医在肝胆病方面,我也经常选用菌陈。
前段时间接诊了一个患者,肝胆湿热黄疸。患者来诊时,病人以身黄、脘腹痞满、纳呆呕恶为主症,并且患者自述胁肋剧痛,痛彻肩背,呕恶严重甚则呕逆胆汁者,位在胆并及于肝,证属胆热瘀结;并且对阳黄进一步辨湿热孰轻孰重。患者以发热重,胸腹热满,按之灼手,口干苦思饮,烦渴不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边红紫少津,苔黄,脉弦数为主症者,为热重于湿。综合黄疸色泽变化、患者精神状态及全身情况判定,确诊为肝胆湿热引起的黄疸,采用清肝利胆的治疗措施。湿热基本清除则以健脾和留佐以清疏为法,恢复期养肝健脾和胃为主,现固疗效。
用甘露消毒丹化裁。药用藿香叶、白豆蔻、清半夏、石莒蒲、生薏仁、菌陈、木通、黄岑、连翘、赤芍药、郁金。本方以石菖蒲、藿香、白豆蔻、薏仁、半夏芳香化浊,开泄气机,燥湿畅中,健脾利湿,同时配合菌陈、黄芩、连翘、木通清热利湿退黄。清理上中下三焦湿热同时可清热解毒,赤芍、郁金或营开郁。利胆退黄、方中芳香化浊、清热利湿解毒之品相配伍中,均佐以轻清宣透之品、宣上、畅中、导下以治中、浊化湿利,热清毒解。本方为治湿热交阻,弥漫三焦,气机不利,清浊混淆,且混热井重或湿重于热证之良方。
肝胆湿热之热重于湿者,极易导致瘀热互结,腑气不通而耗伤阴液,治疗应在清热通腑、活血化瘀的同时,重视护阴,重用生地,并加入玄参、麦门冬养阴之品;湿重于热者,湿遏阳气易致湿郁而热炽,必用赤芍、郁金活血解郁,以利湿邪清除。肝胆湿热期以清利肝胆为主,湿热基本清除则以健脾和胃佐以清疏为法,恢复期养肝健脾和胃为主,现固疗效。
之后,患者治疗一个多月,病愈出院。《黄帝内经》上记载,三味茵陈茶,保肝胆、退黄,所以患者临走前,我建议他平常喝点“三味茵陈茶”来保肝胆、退黄。
三味茵陈茶
原料:茵陈20克、夏枯草15克、车前草10克
制作方法:将茵陈、夏枯草、车前草一起入瓷杯或玻璃杯中,充入沸水,浸泡10分钟,即可饮用。每天一剂,随限随泡
养生功效:清热、退黄、利胆
菌陈能清利湿热,为治黄之专药。菌陈茶功效有显著的消热利湿、清肝利胆、降血压等作用,对湿热黄疸、黄疸型肝炎、胸胁胀痛、胆囊炎、胆石症、高血压、心烦失眠、头晕、目眩等有明显效果。
夏枯草行肝气,开肝郁,清肝、散结、利尿;清肝明目:用于肝热目赤痛,及肝阳上亢之头痛、目眩(如高血压病)等,与菌陈、夏枯草合用共奏清热利湿、退黄、利胆作用。
车前草也是清肝热,利水道的佳品。《本草》中记载,车前草:“明目者,以清肝热,如金底抽薪,非因泄水之功也。”《本经》:“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这些都阐述了车前草清肝利胆、除湿的作用。
与菌陈和夏枯草同用,可以有很好的清热、退黄、保肝胆、利水作用。适合预防黄疸,或辅治黄疸疾病。
本节养生要点提炼
① 知道肝胆湿热肋痛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
② 学会配制“三味茵陈茶”来清肝胆湿防、退黄。
作者 | 肝胆外科罗大夫
文章首发于 | 肝胆外科罗大夫
黄疸是因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可致皮肤、黏膜、巩膜、结膜、体液等黄染。
血清胆红素仅轻度升高,无皮肤、巩膜等黄染时,为隐性黄疸。血液中仅胆红素增高,而胆汁酸正常,为高胆红素血症,因胆红素代谢紊乱所致。
血液中仅胆汁酸增高,而胆红素正常,为胆汁淤积或淤胆,是胆汁的生成或排泌障碍,使胆汁成分向肠内排泄过少并在血内潴留所致。血液中胆红素、胆汁酸均增高,为淤胆性黄疸。
黄疸可分为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与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其中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包括溶血性黄疸、非溶血性黄疸(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喂乳性黄疸、暂时性家族性新生儿黄疸、肝炎后胆红素增多症等),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包括家族性黄疸、肝细胞损害引起的黄疸、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外胆道梗阻所致黄疸。
一、黄疸的治疗药物
黄疸治疗药物主要有白蛋白、苯巴比妥、益生菌制剂、丙种球蛋白、降胆酸类药物(如熊去氧胆酸、还原型谷胱甘肽、S-腺苷蛋氨酸、茴三硫)及中成药等。
二、黄疸治疗药物的选用
①胆汁淤积综合征/高结合胆红素血症
高结合胆红素血症是肝胆功能障碍的表现,可致生长发育迟缓、脂类和维生素吸收不良,严重者发展为胆汁性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治疗药物可选用茵栀黄口服液、熊去氧胆酸(UDCA)、苯巴比妥。
②母乳性黄疸
通常发生于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足月儿多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可能与新生儿胆红素肝肠循环增加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异常等有关。治疗药物可选用茵栀黄口服液、清肝利胆口服液、益生菌制剂等,其中清肝利胆口服液可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加速其分解和排泄,可作为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常规用药;益生菌制剂可促进新生儿正常肠道菌群的建立,加速肠道内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排出体外,并可降低粪便黏度,促进胃肠蠕动,利于肠道中的胆红素排出。苯巴比妥因其有神经抑制作用,可引起新生儿嗜睡、反应差等不良反应,一般不建议使用。
③感染性黄疸
黄疸合并感染时,可抗感染,重症感染若需增强免疫功能可使用IVIG。脾氨肽口服冻干粉通过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新生儿抗感染能力,而降低感染发生率,可用于辅助治疗。
④肝细胞性黄疸
常见疾病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及严重感染所致的肝损害等,常有恶心、呕吐、纳差等消化道症状等。治疗药物可选用抗菌药物(抗感染)、保肝药物(如甘草酸类制剂、还原型谷胱甘肽、中成药等)。
⑤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
常见疾病有病毒性肝炎(淤胆型)、药物性肝病、妊娠期复发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治疗药物可选用熊去氧胆酸(UDCA)、糖皮质激素、苯巴比妥等。其中糖皮质激素可保护肝细胞内亚微结构,增加微细胆管的胆汁流量,抑制毛细胆管的通透性,减轻水肿,促进胆汁合成和分泌,还可促进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苯巴比妥可增加肝细胞膜通透性,使血流中的间接胆红素进入肝细胞,也可使胞浆液中的受体γ蛋白增加,将胆红素摄入肝细胞并转运至滑面内质网进行结合,并可诱导肝内酶的活性,使滑面内质网增值,加速间质胆红素代谢为直接胆红素。
参考文献:
[1]徐采朴等.黄疸的分类及鉴别诊断[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3,8(4):193-196
[2]新生儿黄疸规范化用药指导专家建议[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7):105-108
[3]池肇春.黄疸的鉴别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35,113
[4]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1
[5]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8(5):402-405
[6]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2015)[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7):481-483
[7]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3[J].中国肝脏病杂志,2013,5(1):53-62
[8]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10):734-735
[9]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2):152-160
[10]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6):447-450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只要进过育婴室,你就会发现许多小宝宝的皮肤和眼球都是微微泛黄的,这就是新生儿黄疸。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这就跟长痱子一样,很快就好,不用担心。
大多数新生儿都会不同程度地患上这种病,这是由于一种叫做胆红素的黄色色素在血液中大量出现,并在皮肤中沉积所造成的。胆红素的多少,可以通过采集新生儿的足跟血来测量。
新生儿黄疸有两种类型:正常的(生理性黄疸)和不正常的(病理性黄疸)。
婴儿出生时,体内往往携带了多于正常需求的红细胞。这些多余的红细胞就像一个个鼓鼓的小圆饼,里面充满了黄色的色素,即胆红素。当这些红细胞被体内的废物处理系统弄破时,胆红素就被释放出来。
其实我们体内每天都在进行这种程序,但我们的皮肤不会变黄,这是因为我们的肝脏——体内主要的过滤器官一把这些多余的胆红素处理掉了。
新生儿的肝脏还没有成熟到能处理胆红素的程度,所以这些黄色的色素就沉积在皮肤上,让婴儿的皮肤变黄了。
一般情况下,婴儿出生三四天后皮肤开始变黄,这是正常的黄疸。只要宝宝体内的“胆红素处理系统”逐渐成熟起来,让多余的胆红素逐渐变少,黄疸就自然消失了。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两周,不会对宝宝产生伤害。
不正常的黄疸通常出现得更早,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就会出现。这是由于婴儿体内太多的红细胞被过快地破坏掉了。如果太多胆红素被释放出来(用医学术语来说就是“胆红素水平过高”),这些多余的胆红素可能会造成脑部损伤(在现代医疗的预防与治疗下,这种情况已经很少出现了)。
只要婴儿是足月出生、十分健康的话,即使是这种不正常的黄疸,也不太会对他产生伤害。但对早产儿或者生病的新生儿来说,如果出现不正常的黄疸,则需要引起父母和医护人员足够的重视。
不正常的黄疸通常是由于母亲与婴儿的血型不相容引起的,比如母亲是O型血,而宝宝是A型或者B 型:或者母亲是Rh阴性,而宝宝是Rh阳性(为了防止出现Rh溶血症,母亲在怀孕最后一个月以及生产后都会立即注射抗Rh免疫球蛋白)。
在怀孕时,母亲的血液会进入胎儿的血液,如果胎儿的血型碰巧与母亲不同,战争就会在胎儿的血液中爆发:胎儿的红细胞誓死抵抗从母亲那儿来的外来抗体,这场战争必然会导致许多红细胞牺牲,胆红素也就被释放出来,从而迅速形成了黄疸。
医生会通过采血来检查胆红素水平和黄疸值。如果胆红素水平低,则基本无碍,不用担心。
如果胆红素水平很高而且上升太快,医生可能会需要对宝宝进行治疗,让宝宝喝更多的液体借以冲淡多余的胆红素。医生还会把宝宝放在蓝光箱中接受蓝光治疗,以溶解皮肤上多余的黄色色素,让它从尿液中排出,减少血液中的胆红素。
医生还可能会选择一种更亲近宝宝的解决办法——毯式黄疸光疗仪。
宝宝被裹在一张毯子里,毯子内侧的治疗灯发出的光线能溶解胆红素,降低宝宝的黄疸值。用这种方法治疗黄疸,你可以在宝宝治疗时抱着他,给他喂奶,而不是让他孤零零地躺在有机玻璃做的小箱子里照着蓝光。
这种新式治疗法效果非常好,常常能缩短治疗时间,让宝宝早日出院。
如果宝宝出现了黄疸(大多数宝宝都会出现),你一定要请教医生,确认是哪一类的黄疸,再来决定你用不用担心。以我的经验来说,父母的忧虑值通常高于婴儿的黄疸值。在照顾新生儿时,父母的忧虑值和婴儿的黄疸值一样需要重视,应及时诊断并加以治疗。
想象一下下面的情形:宝宝足月出生,出现了正常的(生理性)黄疸,他很健康,血液中也找不到造成黄疸的因素,只是看起来黄黄的。当医生看到宝宝的“黄色标志”后,就会把宝宝从妈妈身边抱开,放在蓝光箱里。蓝光治疗会让宝宝很困,并且有点脱水。而且,与妈妈分开会让宝宝不想吃母乳,这样宝宝就只能用奶瓶喝配方奶了。
少了宝宝的频繁吮吸,又没有宝宝在身边对泌乳产生刺激,妈妈的乳汁也很快减少了,而这个时候宝宝正需要更多的热量和液体来排出胆红素。(研究表明,与水和配方奶相比,母乳能更有效地帮助宝宝排出多余的胆红素,也许是因为母乳有通便的效果,可以让宝宝的大便量增多。)
这种情形应该尽可能少出现。医学界普遍认为吃母乳的宝宝比较容易出黄疸,但就我的经验来说,只要以正确方法采用母乳喂养,宝宝出黄疸的几率并不比喂配方奶的新生儿高。
但是,按固定时间喂奶并且将妈妈和宝宝分开,确实会让许多吃母乳的宝宝出黄疸,这是因为限制时间的喂奶无法让宝宝得到足够的热量。这种黄疸是环境造成的,不是因为你的乳汁,而是因为喂母乳的方法不对。以下这些方法将教你如何控制宝宝的黄疸,让母乳喂养有一个好的开始。
遵循成功喂母乳的好建议,尤其是在刚开始频繁喂奶的时候。向专业人士进行咨询,这将有助于减少黄疸的产生。母乳中含有充足的水分和热量,有助于宝宝排出体内多余的胆红素。
咨询医生,了解宝宝的黄疸是哪一种。如果宝宝很健康,黄疸也是正常的(我称之为没问题的黄疸),不用担心,多分泌一些母乳就可以了(担心会让妈妈的乳汁减少)。
不要忽视昏昏欲睡的宝宝。黄疸有时候会让宝宝昏昏欲睡,想睡的宝宝吸母乳不像以往有力气,这样就使黄疽更严重了。
如果你的宝宝黄疸出得很严重,就需要接受蓝光照射,有时还需要进行静脉注射,借此来排出多余的胆红素。这个时候,你要继续给宝宝喂母乳,除非医生不允许。
有一种很少见的黄疸,叫做“母乳性黄疸”(与前面说的那一种黄疸不同)。
在新生儿接受母乳喂养并出现严重黄疸的病例中,母乳性黄疸的比例小于l%。对于母乳可能会加重黄疸的症状,或者减慢黄疸排出速度的原因,现在我们了解到的还很少,生物学上的原因也不清楚。
如果你的医生怀疑你的宝宝有母乳性黄疸,就会要求你在12 - 24个小时内停止喂母乳,如果宝宝的胆红素水平很快地下降了20%,说明医生的诊断可能就是正确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只要宝宝的胆红素并不是很高,许多妈妈还可以继续喂母乳。但如果医生通知你停止喂母乳几天,你就要每隔3个小时挤出母乳,直到恢复母乳喂养为止。
但是通常情况下,不需要给一个有黄疸的宝宝停止母乳喂养。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老年人黄疸的原因比较多,难以确定存活时间。老年人黄疸,有可能和肝炎,胆管炎,肝癌、胰头癌等病因有关,这些疾病有些可以治愈,有些病死率比较高,存活时间难以判断。
病毒性肝炎因为肝细胞的损伤,可以有黄疸、纳差等症状,多数肝炎经过积极治疗可以获得改善,治愈后对患者可以有明显纳差、乏力、黄疸等症状,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多可以控制病情,对寿命影响不大。慢性肝炎存活时间可以从数年到数十年不等。重症肝炎,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可以在数周内危及生命;
急性胆管炎通常会有寒战、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发现及时,经过药物和手术治疗,也可以治愈,对寿命影响不大;
多发生在慢性肝炎后,可以有黄疸、腹痛、腹水等症状,一旦确诊,病程多在半年到 5 年之间;
胰头癌早期不易发现,晚期预后不良,是比较常见的老年人黄疸原因,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无痛性黄疸,晚期胰头癌患者存活时间多不超过 1 年。老年人出现黄疸,多提示病情比较严重,需要及时住院治疗。
农民出身的我并没有多少种地的细胞,所以我平常很少养花或者草。有一天媳妇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棵植物,让我去楼下弄点土养活着。我按照媳妇的交待,弄了整整一盆土,浇上水之后把那棵植物种上了。大约一周后,我无意间看到这棵植物,竟然神奇般地活了并且还长了一些。只是长时间没有浇水,有点蔫儿。再过一段时间看到这棵植物的时候,已经长出盆外了,看着厚实的叶片,突然对这棵植物有了莫名的好感,从那之后我经常去浇水。
后来才知道,我养的这棵植物叫垂盆草,是一种经常用的中药。垂盆草是景天科景天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岩石、山沟阴湿地里,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见。由于垂盆草叶小,形似鼠牙,故别名为鼠牙半枝莲,但称为半枝莲的尚有唇形科的开头草,所以就用“垂盆草”称之。
垂盆草,多为野生,全草入药,夏、秋二季采收。本品性甘、淡、凉。归肝、胆、小肠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淋病,泻痢,肺痈,肠痈,疮疖肿毒,蛇虫咬伤,水火烫伤,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及湿疹,带状疱疹等病症。是治疗急、慢性肝炎的常用中药。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垂盆草对损伤的肝细胞有修复保护作用,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逐步恢复肝功能。
垂盆草是民间常用中草药,对于水火烫伤,可用鲜草洗净捣汁外涂。痈肿初起,刻煎汤内服,也可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起到消痈退肿的。垂盆草善解蛇毒,为民间治疗毒蛇咬伤的常用药品。
(附:垂盆草,中药名。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干燥全草。甘、淡,凉。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
生理特性:垂盆草,多年生肉质草本。其茎纤细,长可达500px以上,部分节上可见纤细的不定根。3叶轮生,叶片倒披针形至矩圆形,绿色,肉质,长1.5~70px,宽0.3~17.5px,先端近急尖,基部急狭,有距。气微,味微苦。喜阴湿环境,较耐寒。常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向阳山坡、石隙、沟边及路旁湿润处。)
很多爱美的人士,对脂肪可谓是望而却步,所以很想要保持良好体型的人,生怕吃多了脂肪让自己变胖。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多人对脂肪的第一印象是猪油。认为猪油全是脂肪,不敢吃。然而,只是她们对猪油的误解而已。猪油要是能说话的话,肯定会说,“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一提到猪油,就想到脂肪,一提到脂肪,就想到胖。这大约的确是一些爱美人士的连锁反应。但是她们并不知道,我们祖祖辈辈大多都是吃猪油长大的,也没多少人胖的不行。尤其是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猪油还是一种食疗良药,更是一种治病良药。
在小时候,对猪油的印象最深刻的是,用猪油炒玉米饭,那诱人的味道,可能至今难忘。但是那个时候,我清楚的记得,到冬天的时候,手上经常裂口,裂口出血后,冷风一吹,有一种钻心般的痛。但是那个时候,爷爷就会取一些猪油,在火上烤热后,擦在裂口上,没过几天就好了。那时候觉得,这猪油可神奇了。
其实,猪油在《本草纲目》中就有比较全面的记载。在《本草纲目》中,猪油被称之为“豕脂膏”。李时珍认为,猪油味甘,性微寒,无毒,具有“解地胆、亭长、野葛、硫磺毒,诸肝毒,利肠胃,通小便,除五疸、水肿,生毛发”等作用。
猪油尤其对保护皮肤,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早在《本草经集注》中就有猪油“悦皮肤,作手膏,不皲裂”的记载。在《十便良方》中记载,将猪油炼过,冷却后涂患处,可以治疗冬月唇裂。在《千金方》中记载,用猪油放在热酒中洗手,可以治疗手足皲裂。想必一些爱美的女士,也担心冬天手足皲裂吧,而猪油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护手霜啊!
猪油可谓是对女人格外钟爱,比如对于女性的赤白带下,就有作用。孙思邈认为,用炼猪脂30毫升,酒50毫升,在火上煎煮至沸腾,然后分三次喝下去。还有,妇人产后虚汗,可以用猪油、姜汁、白蜜各100毫升,煮沸十次,每次服用10毫升。而在《圣惠方》中记载,产后胞衣不下,可以用猪油一两,水一盏,煮沸七次,服之当下。
猪油对于黄疸也是母爱泛滥的感觉,对于黄疸、谷疸、酒疸、黑疸、女劳疸等五疸以及五疸导致的水肿,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在《肘后方》中记载,五疸黄汗如黄柏汁,用猪油一斤,炖热后服用。也许这种方法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但在古代中医的眼里,它的确是一种养生治病的良品。
猪油还有治疗小便不通的作用,比如《千金方》中认为,可以用“猪脂一斤,水二升,煎三沸,饮之立通”。在《食医心镜》中记载,猪油还可以治疗上气咳嗽,用猪油四两,煮沸一百次,切细,拌上酱油、醋,食用。还有,民间有用猪油涂擦漆疮止痒的验方。
当我们看到了猪油的这么多妙用的时候,是不是立刻会对以前谈之色变的猪油又肃然起敬了呢?其实,猪油的使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不仅食用营养价值高,而且还有很高的养生防病价值。也不要武断的认为,猪油会导致脂肪增多,从而不敢食用。其实,猪油、植物油,都各有各的好,只要用对了,就没啥问题了!
胆红素升高的病因比较多,需根据胆红素的类型做进一步分析。
胆红素升高,导致皮肤、巩膜黄染,称黄疸。根据胆红素升高的类型不同,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三大类型。
溶血性黄疸:一些药物,或者输入异型血液,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明显升高诱发黄疸,可伴有或者不伴有结合胆红素轻度升高。肝细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疾病,导致肝细胞破坏,肝细胞不能有效转换血液中的游离胆红素,同时肝细胞内已经合成的结合胆红素释放入血,游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都有明显升高。阻塞性黄疸:胆结石、胆管炎、胰头癌等疾病,可导致胆道堵塞,影响胆红素释放,血液中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伴或者不伴有游离胆红素的升高。
出现皮肤、巩膜、尿液明显发黄,应及时到肝胆科就诊,必要时转血液科。
现在特别流行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现在已经用到了新生儿身上了,看,现在居然有一种婴儿专用的头盔,2.8万元变美婴儿头,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头型,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一开局就比别人先迈一步,这简直是胡闹,这种婴儿头盔个人并不推荐。
佩戴23小时,定型帽
这一种“头盔”,是一种石膏头模,这一种石膏头模的推广语的大概意思是:为了孩子有一个完美的头型,哎呀,这个方法真的非常不可取,大家千万不要这么折腾小孩子,我们哪怕再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不能这么折腾孩子的脑骨发育呀,这是大家都要注意和重视的。
这个石膏头模还建议佩戴非常长的一段时间,我们睡枕头,相信不少人都会选择一个软的,舒服的枕头,这样有助于入眠,你说,这么一个小婴儿,弄个石膏头盔带那么久,而且小婴儿是整天都需要睡觉的,真让人心疼。
儿科医生提出
这种做法,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来说,非常不好,孩子的脑骨正在发展,我们刻意地进行改变,改造,这无疑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而且孩子的脑骨他会正常发展,我们这样一折腾,如果不幸把孩子的脑骨掰弯了,那不是后果更加不可想象吗?
而且有带过这种石膏头盔的家长反应,孩子脑袋起了一个包,脑袋还有不同程度的凹凸,这不是祸害孩子吗?所以我们不要让心爱的孩子受罪了,这种看似华丽的东西,实际上并不是推广吸引,我们就看着广告语奔去的,这样并不适合。
头型无需矫正
第一:如果我们头型不矫正,其实到了青春期的时候也会正常的,所以不用过早担心,而且每个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稍微有一点点不相同,其实也不用过多担心,就好像有的孩子喜欢唱歌,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孩子喜欢书法一样而已。
第二:如果后天头型和同龄人实在不一样,就可能是孩子患有疾病,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了。
第三:头型异常的孩子,有可能是脑积水,又或者发育不良等等的情况,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头型和同龄人不同的时候,就能及时发现孩子有可能出现某些状况,做出调整,甚至医治,而不是纠正头型。
孩子如果使用这种“头盔”,实际上,是满足了父母的心理,但是真正对于孩子的健康,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所以家长要三思而后行,不要盲目去挑选不适合孩子发育和未来健康发展的方式去调整孩子的现状,这样会反行其道,所以,最后再次请求各位家长朋友们,一定要爱惜自己的孩子,不要让孩子受这些没有必要的罪,不然孩子长大以后,心理或者身体发生了异常,我们恐怕会一辈子后悔莫及,但是,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
及时缓解宝宝的过敏症状,对宝妈宝爸来说,肯定是首当其冲的需求~
氨基酸配方,由100%游离氨基酸组成,不含牛奶蛋白过敏原,可以帮助快速缓解过敏症状不反复,是过敏宝宝饮食回避期间的优选替代。通常来说,食用2-4周后,原来的过敏症状会得到缓解~
但如果你以为,它只会这个“本领”,那可就有点小看它咯~
氨基酸配方粉营养全面,适合长期食用
√ 氨基酸配方粉和普通奶粉一样,能够满足敏宝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面营养,也能够促进营养不良敏宝生长发育的追赶1。
√ 很多有益敏宝生长发育的关键营养成分在氨基酸配方中也会添加,只是配方粉中的蛋白质被游离氨基酸所替代,而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人体摄入的食物蛋白在体内也要分解成氨基酸被人体所吸收和利用。
√ 所以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持续食用无敏的氨基酸配方粉6个月2,期间不要着急转深度水解配方,因为免疫系统有6个月记忆,在此间反复接触过敏原,容易导致病情延长。
√ 待敏宝症状无反复,辅食添加顺利,且营养状况稳定,再尝试降级转奶深度水解配方粉持续喂养3个月3,逐步建立口服耐受,才是循序渐进稳步的脱敏方法。
妈妈:仔细查看配方表,里面还有如“DHA、MCT、核苷酸”这些营养素,对敏宝的生长发育又有哪些作用?宝宝能消化吸收这些营养吗?
氨基酸配方粉里还藏着哪些好营养?
DHA,是一种对人体非常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婴幼儿大脑和视网膜发育至关重要4。
按照来源不同,可分为鱼油来源和海藻来源,给过敏宝宝补充时,建议妈妈选择藻类DHA,与鱼油DHA相比,海藻油提取的DHA纯度更高,且更不易引起过敏,利于过敏宝宝消化吸收。
TIPS :目前市场上的婴儿营养品或配方粉如没有标识DHA来源,一般就是鱼油来源DHA。部分添加藻类DHA的氨基酸配方产品大都会有标识,妈妈可以仔细查看下~
核苷酸存在于母乳中,能够促进肠道细胞的生长发育,修复宝宝因过敏症状造成的肠道损伤5,6。母乳中主要含有尿苷酸(UMP)、胞苷酸(CMP)、腺苷酸(AMP)、鸟苷酸(GMP)、肌苷酸(IMP)等5种核苷酸,宝宝自己的抵抗力形成,也需要五种不同核苷酸的共同作用。
每种核苷酸有其独有的作用,又各尽其职优势互补,所以在目前主流的配方粉及特殊配方粉中,会以母乳为参考,添加适量核苷酸。部分氨基酸配方中,已添加这5种核苷酸,可以更好的呵护敏宝肠道。
MCT(中链甘油三脂)一般存在于母乳和椰子油中,是脂肪中易消化吸收的形式7。可以在降低敏宝胃肠道负担的同时,更好的补充能量。
部分氨基酸配方粉中的MCT(中链甘油三脂)占总脂肪的33%,确保良好的脂肪吸收率帮助敏宝保持良好的体重增长。
氨基酸配方粉无敏有营养,敏宝坚持营养管理,追赶生长,早日脱敏,指日可待~
肝内胆管结石,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了解肝内胆管结石的成因、症状、诊断和治疗。
一、什么是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发生在肝内胆管内的结石,它是胆石症的一种类型。肝内胆管结石的成因复杂,可能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道寄生虫、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二、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
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因人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
三、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结石的位置、大小和数量。
四、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包括:
五、肝内胆管结石的预防
为了预防肝内胆管结石,我们应该:
总之,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了解肝内胆管结石的成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严重者可引发高胆红素脑病、脑瘫、癫痫等严重后果。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1周内自行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则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更长。
重度黄疸可能导致高胆红素脑病,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脑损伤、智力障碍、运动障碍等后遗症。因此,对于新生儿黄疸,必须及时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
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包括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换血疗法等。光照疗法通过蓝光照射皮肤,使血液中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从而降低血胆红素水平。药物治疗则通过降低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和增加胆红素的排泄来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换血疗法则通过换血将血液中的胆红素置换出来。
除了治疗外,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家长应保持新生儿的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同时,加强喂养,保持排便通畅,有助于黄疸的康复。
如果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新生儿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的到来总是让人充满喜悦,他们的可爱模样让人忍不住想要亲吻。然而,细心的新手爸妈会发现,宝宝出生后不久,皮肤会逐渐变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新生儿黄疸”。那么,新生儿黄疸究竟是什么?它会对宝宝造成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为您揭开新生儿黄疸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天内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一种现象。胆红素是红细胞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主要由肝脏清除。新生儿由于红细胞数量多、寿命短,且肝脏功能尚未完善,容易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危害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1周左右消退,对宝宝没有明显影响。但病理性黄疸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对宝宝造成以下危害:
如何发现和处理新生儿黄疸?
医生会在宝宝出生后进行黄疸监测,通过观察宝宝的皮肤颜色、测量胆红素水平等方式判断是否存在黄疸。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对于生理性黄疸,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缓解:
对于病理性黄疸,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如光照疗法、换血疗法等。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然而,手术治疗创伤较大,而药物治疗周期长、副作用大。近年来,一种名为“太极顺势排石法”的胆结石自然疗法逐渐受到关注。
该疗法是一种非手术、无痛苦的治疗方法,通过中草药、海洋药物等天然成分,结合中医理论,逐步排除体内结石。具体步骤如下:
1. 清理排石通道:通过服用中草药和海洋药物,恢复肝胆功能,打通排石通道。
2. 激发排石动力:在消化器官活动旺盛的时辰,服用胆管扩张排石药物,刺激肝脏分泌胆汁,推动结石移位。
3. 维护肝胆功能:排除结石后,注意饮食,补充微量元素,保护肝胆。
4. 配合医疗手法和动作,刺激肝脏分泌胆汁,胆囊收缩,将结石排出体外。
该疗法具有以下优势:
1. 疗程短,费用低。
2. 治疗方便,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3. 无创伤,无痛苦。
4. 排石彻底,预防复发。
5. 无需忌口。
胆结石自然疗法适用于各种胆结石病症,如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等。同时,该疗法还可以预防和治疗脂肪肝、胆源性高血压、肥胖症等疾病。
新生儿黄疸是许多新手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很多家长认为只要进行光疗和药物治疗就可以解决问题。然而,事实上,新生儿黄疸的成因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新生儿黄疸的分类。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导致的,通常情况下不需要特殊治疗,会自行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则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溶血性疾病、肝胆系统疾病等,需要及时就医。
针对病理性黄疸的治疗,光疗和药物治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光疗是通过蓝光照射来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而药物治疗则是通过药物来抑制胆红素生成或促进胆红素排泄。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并不能解决病理性黄疸的根本原因。
因此,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确诊病因:首先需要明确黄疸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综合治疗:除了光疗和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其他治疗,如输血、换血、抗感染治疗等。
3. 密切监测: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日常护理:家长需要做好新生儿的日常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5. 定期随访:即使黄疸已经消退,也需要定期随访,确保病情稳定。
肝癌晚期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饮食方面需要格外注意,避免食用一些刺激性、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以下是一些肝癌晚期患者需要避免的食物:
1. 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甚至加重病情。
2. 粗糙食物:如糙米、燕麦等,这些食物不易消化,会增加胃部负担,引发恶心、呕吐等症状。
3. 油腻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会增加肝脏、胃肠道的负担,不利于病情恢复。
4. 生冷食物:如冷饮、生鱼片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
5. 酒精:酒精会加重肝脏负担,不利于病情恢复。
除了避免上述食物外,肝癌晚期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
2. 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瘦肉、鱼虾等,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
3.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4.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
5.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病情变化。
总之,肝癌晚期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格外注意,避免食用刺激性、油腻的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那天,我注意到自己的嘴皮有点发黄,心里不禁有些担心。于是,我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在平台上,我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症状,上传了照片,希望能得到医生的专业意见。
很快,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与我取得了联系。她首先询问了我的其他症状,如小便是否发黄,以及全身其他部位的皮肤是否也有黄色变化。经过一番询问,她发现我的症状可能与黄疸有关,并建议我进行血常规与血胆红素检查。
在沟通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耐心和专业。她不仅对病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还告知了我可能的检查项目和复诊的途径。这让我对医生充满了信任。
几天后,我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检查。结果证实了我的猜测,我确实患有黄疸。医生根据我的病情,为我制定了一套治疗方案。在这期间,医生一直与我保持联系,询问我的恢复情况,并给予我鼓励和建议。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高效。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负责态度让我倍感安心。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一定能战胜疾病。
胆汁淤积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肝胆系统疾病,其特点是胆汁在胆管内淤积,导致胆红素升高,引起皮肤和巩膜黄染。本文将介绍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饮食保健,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食疗方
1. 金钱草败酱茵陈茶:金钱草、败酱草、茵陈各30克,白糖适量。煎汁1000毫升,加白糖适量,温服代茶饮。
2. 黄瓜藤鸡蛋饮:黄瓜藤100克,新鲜鸡蛋1个。煎煮黄瓜藤,冲服鸡蛋,每日1次。
3. 蒲公英粥:鲜蒲公英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煮成稀粥,每日温服2次,连服3-5天。
4. 利胆茶: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各30克,白糖适量。煎汤去渣,加白糖调味,每日3次,每次200毫升,连服15天。
5. 西瓜酪:红瓤西瓜14克,冻粉1.5克,白糖60克,香蕉油1滴,清水90克。煮化冻粉,凉透凝结成冻,随量食用。
6. 猪胆绿豆丸:猪苦胆10个,绿豆250克,甘草50克。绿豆装于苦胆中蒸煮,捣烂混合为丸,每日早、中、晚各服1丸,10天为1个疗程。
7. 乌梅虎杖蜜:乌梅250克,虎杖500克,蜂蜜1000克。煎汁与蜂蜜混合,冷却装瓶,每服1汤匙,饭后开水冲服,每日1次,30天为1个疗程。
二、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饮食建议
1. 保护消化系统功能:甜菜、杨梅、山药、薏苡仁、萝卜等。
2. 利胆和抗癌食品:荞麦、薏苡仁、猴头菇、豆腐渣、金针菜、海参、无花果、芝麻、沙棘等。
3. 粗粮:玉米、小米、甘薯、燕麦、荞麦等,促进胆汁排泄。
4. 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改善代谢紊乱,减低血脂和血糖。
三、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饮食禁忌
1. 限制胆固醇摄入:每日少于300毫克,限制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2. 忌刺激性或产气食品:萝卜、洋葱等,禁烟、酒。
3. 忌霉变、油煎、烟熏、腌制食物。
4. 忌坚硬、粘滞不易消化食物。
5. 忌动物脂肪及油腻食物:肥猪肉、油条等。
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承担着调节血糖、储存能量、代谢脂肪、分泌胆汁等重要功能。然而,当肝脏长期受到病毒、酒精、药物等因素的侵害时,就可能发生肝硬化。那么,肝硬化有哪些典型症状?又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一、肝硬化的典型症状
1. 黄疸:当肝脏受损严重时,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眼睛等部位出现黄疸。
2. 腹胀、肝腹水:肝硬化导致肝脏功能受损,门脉高压,腹水形成,患者常伴有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3. 肝区疼痛:肝硬化时,肝脏表面布满结节,结节压迫肝包膜,患者可出现肝区疼痛。
4. 腹泻、便秘:肝硬化影响肠道功能,患者可出现腹泻、便秘等症状。
5. 肌肉无力:肝硬化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患者可出现肌肉无力、消瘦等症状。
6. 性激素紊乱:肝硬化影响性激素代谢,男性患者可能出现乳房发育、性功能减退等症状;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不调、闭经等症状。
二、肝硬化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保肝、降酶、抗病毒等药物治疗,以改善肝脏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2. 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心态。
3. 并发症治疗:针对肝硬化并发症进行针对性治疗,如腹水、肝性脑病等。
4. 肝移植:对于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三、预防肝硬化
1.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因素,戒烟限酒是预防肝硬化的关键。
2. 预防病毒性肝炎:接种肝炎疫苗,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3. 注意药物使用: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
4. 合理饮食:保持饮食均衡,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和胆固醇。
5. 适量运动:保持适量运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由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导致。根据黄疸的成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的正常生理现象,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则可能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及时就医。
新生儿黄疸的消退顺序通常为:首先从手脚心开始,逐渐蔓延至四肢、躯干,最后是颜面部和眼睛的巩膜。因此,家长在观察宝宝黄疸消退情况时,可以先从眼睛开始观察。
以下是一些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建议:
1. 鼓励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有助于加速胎粪排出,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减轻黄疸程度。
2. 注意水分摄入:适量喂水有助于宝宝排出体内的胆红素,减轻黄疸症状。
3. 观察大便颜色:正常的大便颜色应为黄色,如果大便颜色变白,可能提示肝脏或胆道问题,需及时就医。
4. 加强皮肤护理:注意脐部及臀部的皮肤护理,防止感染。
5. 定期复查: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复查,观察黄疸消退情况。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症状,请及时就医:
1. 黄疸消退缓慢或加重
2. 宝宝精神不佳,食欲不振
3. 宝宝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