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刘庆雨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2********467

刘庆雨

主治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精神科

可处方
98%
好评率
659
接诊人数
0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有两种方式应付本我的威胁:或阻挡冲动,使其不表现为有意识行为;或干扰本我冲动,使其降低强度或转向他方,这就是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有两个共同特征:第一,都是在无意识水平进行的,即当事者本人并不知道自己在以之自卫;第二,它们都伪装或歪曲事实,从而减轻个体的焦虑和罪恶感 弗洛伊德列举了很多种防御机制,如压抑、替代、认同、投射、反向形成、合理化等 1.压抑: 压抑是一种最基础的防御机制,因为任何别的防御机制的产生都要以它为先决条件。压抑是自我通过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水平来降低焦虑的一种方法。对本我中的先天成分的压抑称为基本压抑,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也可以是来自个人,对后天生活中痛苦经验的记忆压抑称为真正的压抑。在两种情况下,自我都把产生焦虑的思想潜伏在无意识中 2.替代: 替代是精神发泄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它,本我的欲求得到间接的发泄。自我可以用一个有效的对象替代无效的对象,用不产生焦虑的对象或活动替代引起焦虑的对象或活动,所有本能冲动,甚至包括死本能冲动都可能被替代,自我毁灭的冲动可以被攻击他人的活动所替代;直接攻击父亲或母亲的冲动可以被毁坏家里东西或别人的东西的活动所替代 3.认同: 弗洛伊德把认同看成是自我将环境中的现实对象与本我对满足需要之物的想象相对应的过程。弗洛伊德也把认同这一词用来描述人通过接受模范人物的行为、风格和特征来增强自己的趋向。例如,年轻的妇女常模仿电影明星的装束、发型和行为风格。 4.投射: 为了防止因意识到不好的特点、思想或行为而产生的焦虑,个体通过投射这种机制把它们加以压抑,并看成是别人身上具有的东西。“我考试不及格是因为我笨”,自我通过投射机制,把那句话改变成:“考题太偏了,”通过这种对事实的无意识歪曲,个体就不会感到焦虑。 5.反向形成: 无意识中的真实思想以它的相反形式在意识中呈现出来。例如,一个内心讨厌抚养孩子的母亲可以变成一个对孩子过于关心、照顾的人,弗洛伊德认为,强调情感的程度是区别真实感情和反向形成的一个线索。一般的反向形成中,个体倾向于过度表露和强调自己的感情,他们的感情表露带有夸张的色彩 6.合理化: 通过这种机制,自我为那些引起焦虑的思想或行为提出正当的理由或合理的依据。例如,“酸葡萄”效应 7.7 )退行: 当一个人面临危机时,他通过退行的机制返回到他较早的发展阶段,以此来回避现实危机和困难。例如,一个儿童在母亲生了小弟弟时,他又重新尿床、咬手指等等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43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顺应不良的起因

罗杰斯认为,心理顺应不良的全部原因在于自我和经验间的不协调,即一个人的知觉到自己与他的实际经验有了差距。比如,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乐于助人的,一旦他遇到自己不愿帮忙或不能帮忙的情境,这个人就处于一种不协调的状态之中。 在罗杰斯看来,不协调的根源在于价值条件的作用。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对爱、尊敬、同情、关怀这一类情感的需要,称为积极关注的需要。但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有时儿童只有作出社会赞许的行为,其关注需要才能得到满足。比如,小孩子只有听老师的话,才能讨老师的喜欢。这些使个体体验到积极关注的条件,叫做“价值条件”。价值条件使人们被迫否定自己对经验的体验而迎合他人的标准,这就造成了自我和经验间的分歧。个体以价值条件为依据,调整个人行动的过程,称为内摄价值过程。内摄价值过程与机体估价过程是恰好相反的。后者使个体趋向健康成长;前者造成个体的经验和自我的不协调,引起顺应不良。且价值条件形成,人为了维持自我和经验间的一致,就歪曲和拒绝认识与其不一致的经验,也就是说,不能准确地进入符号化的阶段。这个过程就是罗杰斯所谓“防御”。这样,个体就否认了很多本来有益于自身成长的经验,并引起心理上的焦虑和内在的混乱状态。比如,罗杰斯举过一个本来成绩很好但自我评价极低的学生的例子,他虽然经历了一次次得到高分的经验,却将其歪曲为“老师搞错了”,或“只是这一次运气好”,并变成持续不断的焦虑来源,因为人人都经历社会化过程,所以不协调在每个人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有在不协调达到很严重的程度时,顺应问题才会出现。另一种不协调状态,即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不致。罗杰斯认为,这种不一致实际也源于自我和经验的不一致。两者只是不同角度。在他看来,两者的不一致是同步的。在对不协调的根源的论述中,可见罗杰斯的教育观与斯金纳试图用奖赏控制人类行为是相对立的。罗杰斯提倡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这个思想,是他的教育实践和心理治疗的核心。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44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其他理论概念

1.社会兴趣阿德勒人格理论显著的特征是强调人格的社会方面。与弗洛伊德不同,德勒认为人类由子社会的要求,可以控制性和攻击的自然本能。阿德勒把人类的和谐生活、有互友好的要求称为社会兴趣。在他看来,社会兴趣是个体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他认为每个人在一生中必须解决三个重大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个充分发展的社会兴趣。 2.生活风格阿德勒将人格的个别差异用生活风格来概括。在阿德勒看来,每个人追求卓越,解决环境中问题的方式都是独特的,其区别在于生活风格。个体的生活风格是两种因素相结合的结果,一种因素是个体内在的虚构目的,另一种是环境的作用。由于人的内在自我及其结构不同,个体的生活风格也是独特的。阿德勒还认为,出生顺序和童年经验对生活风格的个体差异的形成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3.创造性/创造性自我被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是阿德勒理论对人格心理学的最大贡献。阿德勒认为,遗传和环境提供了创造性自我塑造人格的原材料,而个体运用这些原材料的独特方式即创造性自我。换言之,他认为人们面对生活提供的许多可供选择的可能性,个人完全可以对自己的发展作出选择。 (五)评价 重视社会因素对个人精神生活的影响。创造性自我的概念,对人本主义的观点有很大影响。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45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二)自我强化

班杜拉对强化的进一步发展在于"自我强化"的观点。 自我强化是指个体根据内在的行为标准和对环境强化的预期进行自我称赞或自我责备,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这样,班杜拉就将强化的概念扩展为三类:环境的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扩展的强化概念已与行为主义原初的强化概念性质不同。强化并不是刺激反应之间的机械联结,而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其中包括个体经过概括化的一般的行为准则。这时不仅是环境因素影响行为,行为本身的结果也会通过个体的评价而影响行为。这就是自我强化标准的发展和认识过程。 自我强化使人类能逐步形成满足延迟能力,即为追求更长远的利益而牺牲眼前的奖赏。自我强化还可以解释人类的道德行为。这种过程使人们能够调整、控制自身的行为,制订计划,导向目标。这里,计划是一个强调认识意义的概念,它使人们超越眼前强化环境的影响,或引导人们在许多奖赏之间建立优先次序。我们注意到计划、目标这类强调主动性、控制性的心理结构,代替了"反应"这样一个受限制的无目的的结构单位。 自我强化的发展和认识过程体现了个体情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种交互作用包括对于环境事件结果的评价、情境辨别,对于自身应付能力的评价,对情境的参与,以及调整行为转向目标的过程。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43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三、符号互动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 符号互动论是主张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中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特别重视与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源于美国学者詹姆斯和米德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最早使用符号互动术语的是布鲁默。有学者把符号互动论分为两派一是芝加哥学派(布鲁默、库利、米德、杜威等),另一是艾奥瓦学派(库恩、威因斯坦等)。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现代的主要代表人物 基本假设 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其意义为基础的。 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于事物自身中。 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主要观点 心智、自我和社会是密切关联的三种结构和现象,三者形成、维持与发展都以使用符号及符号相互作用来实现。如果某人没有使用符号的能力,那么其心智与自我乃至社会则处于混乱之中,即失去存在的依据。语言是心智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能使用语言这种符号系统。人际符号互动是通过自然语言进行的。人通过语言认识自我、他人与社会。 心智活动是人在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掌握与运用符号并通过符号相互作用而产生与展起来的,它既是社会过程的内化,也是大脑赋意义于客体的外化过程。内化就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个体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号,然后用它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自我。 自我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结果。主我是主动行动者,客我是通过角色获得形成的在他人心目中的我,即社会我。行动由主我引起,受客我控制,前者是行为的动力,后者是行为的方向。 社会代表人际相互作用的组织与结构。社会与个人是通过符号相互作用来互相影响和制约的,社会通过符号相互作用来“塑造”个人,影响个人的心智与自我发展,而个人又通过符号相互作用来维持与改造社会。 行为并不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而是在行动的过程中自己“设计”的。个体在符号互动中学会在社会允许的限度内行事,在此限度内,个体可依照自己的目的行动。 个体行为受其自身对情境的定义制约。人对情境的定义,表现在个体不断地解释所见所闻,对各种事物赋予意义。这种定义过程也是一种符号互动,在个体与他人面对面的互动中,双方的身份及其意义是个重要问题,身份及其意义也存在于互动过程中。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44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六)情绪理论

1.情绪的早期学说 1)詹姆斯-兰格理论:前者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如恐惧由战栗引起;后者认为 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后人称他们的理论为外周理论 (2)坎农-巴德理论:前者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并且强调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使自主神经系统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的生理反应而产生情 绪。其理论得到巴德的支持和发展 2.情绪的认知理论 (1)阿诺德的评价兴奋学说:认为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境-评估-情绪。同一刺 激情境,由于对它的评价不同,产生的情绪反应就不同 (2)沙赫特和辛格理论:特定的情绪产生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 度的生理唤醒;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评价。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 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质中整合的结果。 (3)拉扎勒斯理论: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是人与环境相互作 用的产物。 3.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情 绪系统与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43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五)健康人格

机能完善的人,是罗杰斯对于健康人格的描述,也是其心理治疗的目标。这些描述包括: 自我经验的开放态度: 机能完善的人把所有的经验都准确地符号化为意识,而不会否认和歪曲经验。 自我的协调机能: 完善的人的自我概念与经验能够相协调,并不断变化以同化新的经验。 机体估价过程: 完善者以实现趋向而不是价值条件来指引自己的经验和行为;也就是说,他们并不太热衷于他人的评价,而是时刻受自身向上的动机所指引。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他们会体验到无条件的自我关注,并给予他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也就是说,他们能充分地接受自我,接受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为他人所欢迎、喜欢。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44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潜意识理论

精神结构的地形学说:潜意识理论 这是弗洛伊德在其发展精神分析早期时提出的著名理论。他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三个层 次:意识一前意识一潜意识,其中意识是个体心理活动的有限外显部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 心理活动部分;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部分,它是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是可以招 回到意识中的那部分经验和记忆;而潜意识是被压抑到意识下面的、无法从记忆中招回的部 分,它们通常是被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法律所禁止的内容,包括个人原始的冲动和与本能有 关的欲望等。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心理历程在正常及变态心理机制中均占有最重要的位置和意义,它 决定了个体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也决定了神经症或其他精神障碍患者的症状。 潜意识学说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心理现象与生理现象一样,没有什么事情是偶然或碰巧 发生的,每一个心理事件的产生,都是由先前的事件所决定的,包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口误 笔误、梦,以及神经症的各种症状等。 潜意识学说本质是提出了心理活动的决定论或因果原则,即在我们清醒的意识活动下面 还存在着更为重要和有意义的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这部分心理活动的内容决定了我们的 行为特征,在心理病理状态下,决定了患者的症候特征 梦的解析》、《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病研究》等著作中的观察和论述,则可以说是弗 洛伊德为他的潜意识观点提供的证据。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被压抑的欲望经过伪装的满足 弗洛伊德为潜意识活动提供的第二个证据是日常生活中的过失,这种过失可表现为口误、 笔误、动作失误或遗忘等等,后人将这种失误称为“弗洛伊德式失误。 无意识活动的第三种产品是神经症和部分躯体疾病的症状。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43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理学的定义

对心理学是怎样一门科学,在心理学的不同发展阶段,随着心理学家对心理学认识的深人,有着不同的理解 在早期,心理学被认为是“对心理活动的研究”。提出“情绪学说”的美国著名机能主义创始人詹姆斯( William James,1880 )认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的科学,它既研究心理活动的现象,又研究这些现象产生的条件……所说的现象就是我们称之为情感、欲望、认知、推理、决定等一类的东西。” 随着 20 世纪初行为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心理学开始注重可被观察到的和可被测量的行为的研究。行为主义的鼻祖华生( ohn B Watson,1919 )指出:“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这样一个分支,它以人类行为做和说’,包括习得的和非习得的—作为它的对象。” 在美国出现行为主义的同时,德国出现了格式塔心理学派,其代表人物之一考夫卡(Kur Koffka,1925 )认为:“作为心理学的一个临时性的定义,我们可以说它的课题是对生物与外部世界接触中的行为的科学研究。” 而随着认知心理学和现象心理学的发展,各种理论流派的出现,现代心理学的定义也在发展,例如穆恩( Norman Munn,1951 )曾提到:“今天,心理学最普遍的定义是‘行为科学’,然而,十分有趣,行为’含义本身扩大了,以至现在它纳人了大量在以往被认为属于经验的东西……那些隐秘的(主观的)过程,像思想,现在被作为“内部行为’看待了。” 克拉科和米勒( Kenneth Clark and George Miller,1970 )认为:“心理学通常被定义为关于行为的科学研究。它的对象包括可观察的行为过程,诸如手势、言语和生理变化等等,以及只能被推知的过程,如思想和梦等等。” 在现代,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现代心理学既研究可观察到的外显的行为,也接受不可直接观察到的内部心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45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人格是什么?

定义及特性 人格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具有合性(即人格的多种成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攻能性(每个人因自己独特的人格,以独特的方式在环境中生存)。 人格的结构 1.气质是表现在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是先天的,受神经系统活动特性的制约,无好坏之分。一种常见的按照神经类型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来分的气质类别有:多血质(稳定而灵活)、胆汁质(不稳定而灵活)、黏液质(稳定而不灵活)、抑郁质(不稳定且不灵活)。 2.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态度是指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包括对事物的度评价、好恶、趋避等,这些态度以及表现不同态度的不同行为方式,构成了不同的性格。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有好坏之分。 人格差异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社会文化、家庭环境、早期童年经历等。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433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00条记录共30页
...
刘庆雨医生寄语
希望我能为你拨开黑暗中的阳光,为你打开心中的一切美好!
刘庆雨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4347 次
总文章 300 篇
在线服务患者 458 次
患者评价 560 个
获得锦旗 0 个
入驻时间 2020-02-26 11:25:1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