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院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简称:北大六院,北医六院,北京六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院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微循环障碍会引起哪些疾病?

微循环障碍,这个听起来有些抽象的医学名词,实际上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人体微循环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重要桥梁,负责将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同时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回到血液中。微循环障碍,就像一条拥堵的交通要道,不仅影响器官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疾病。 那么,微循环障碍究竟会引起哪些疾病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 神经系统疾病:微循环障碍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中风、偏瘫、老年性痴呆等。 2. 心血管疾病:心脏微循环障碍会导致心肌缺氧,引起胸闷、心慌、心绞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梗塞。 3. 呼吸系统疾病:肺部微循环障碍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引起胸闷、气短、咳嗽、哮喘等症状。 4. 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微循环障碍会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引起腹泻、便秘、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状。 5. 内分泌系统疾病:内分泌器官微循环障碍会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乳腺炎等症状。 6.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脏、生殖器官微循环障碍会导致肾炎、肾衰、盆腔炎、月经不调、前列腺炎等症状。 由此可见,微循环障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为了预防微循环障碍,我们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等。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也是预防微循环障碍的重要措施。

医疗故事汇

18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男人心理障碍致使红杏出墙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男性,他们不惜因出轨而受处分、不得不调动工作或降职降薪。但他们为何总也不接受教训,屡教不改呢?这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层次的心理障碍。 这些男性往往具有以下心理特征: 1. 缺乏自信,对自尊的丧失特别敏感; 2. 追求完美,为自己设置了过高的标准; 3. 对生活充满理想化,即使遇到小小的挫折也会感到痛苦不堪; 4. 情绪波动时,倾向于放纵自己,而非冷静分析问题; 5. 存在严重的儿童期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障碍导致他们无法正确处理婚姻关系,容易陷入出轨的漩涡。为了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增强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2. 引导他们调整心态,接受现实,降低期望值; 3. 提供心理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内心困扰; 4. 加强家庭沟通,增进夫妻感情; 5. 培养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总之,面对心理障碍导致的出轨问题,我们需要从心理、情感、家庭等多方面入手,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建幸福人生。

家庭医疗小助手

19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我对男人的感觉已经麻木

  专家观点:   首先,我们要理解,感情和婚姻并不是一场比赛,也不是一场购物,不能仅仅以分数来衡量对方。真正的感情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的基础上的。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没有人是完美的。在寻找伴侣的过程中,要学会欣赏对方的优点,包容对方的缺点,这样才能建立长久的感情。   此外,我们也要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明确自己想要的伴侣是什么样的。不要盲目追求外在条件,而是要注重内在品质。   最后,我想说,不要因为年龄而感到焦虑,也不要因为单身而感到自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找到合适的人需要时间。相信自己,相信爱情,你一定会遇到那个对的人。   专家建议:   1. 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值得拥有幸福。   2. 多参加社交活动,拓宽交友圈。   3. 学会倾听和表达,提高沟通能力。   4. 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5. 学会独立思考,不要盲目跟风。

健康百科

19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是什么诱发精神性早泄的?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男性面临的精神压力不断增大,导致早泄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泄不仅影响性生活满意度,还可能引发婚姻危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男性出现精神性早泄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1.婚前性行为:青年时期婚前性行为,由于紧张、兴奋,导致射精过快,婚后难以改变。 2.性交突然中断:使用体外射精避孕,过分紧张导致提前射精。 3.性交次数太少:长时间未发生性交,性需求强烈,容易早泄。 4.性知识缺乏:对性器官有神秘感,缺乏性知识,易紧张恐慌。 5.手淫史:长期手淫,形成快速射精的条件反射。 6.夫妻关系不融洽:对妻子畏惧、自卑、敌意,或妻子有生殖道炎症,导致早泄。 7.居室环境差:两代或三代人同居一室,性生活过于匆忙。 8.对性生活过度担忧:担心性生活损害身体,反而导致早泄。 除了以上原因,以下因素也可能导致早泄: 1.心理因素: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2.生理因素:前列腺炎、龟头炎等生殖系统疾病。 3.药物因素:抗抑郁药、抗高血压药等药物副作用。 4.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 针对早泄的治疗方法包括: 1.心理治疗:缓解心理压力,建立自信。 2.药物治疗:使用抗早泄药物。 3.物理治疗:使用性功能康复仪器。 4.手术治疗:选择性阴茎背神经阻断术。 5.中医治疗:中药、针灸等。 总之,早泄的病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改善生活质量。

数字健康领航者

19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关注!性侵儿童案件发案上升

近年来,儿童性侵案件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2010年9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两个月审查批捕案件统计,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案件在各类案件中高居第二位,占案件总数的23%,所涉罪名为强奸、猥亵儿童等。 这些性侵案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犯罪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多为熟悉关系。 嫌疑人多为外地来京务工中青年男性,利用监护人对被监护的未成年女孩或男孩疏于监护管理、被害人独自一人在外玩耍的机会进行侵害。 侵害时间多发生在中午或傍晚家长、监护人忙于处理家务的时间,嫌疑人寻机采用强拉硬拽、恐吓、欺骗等手段,将女孩儿带至其住处、公园树林或方便实施侵害行为的无人之地进行短时间的猥亵。 例如,41岁的犯罪嫌疑人郑某在某建材城打工,因涉嫌猥亵儿童罪被依法逮捕。案发当晚,郑某谎称自己会变魔术,诱骗邻居两名3岁和4岁的女孩到自己居住的某村出租房内,对她们进行猥亵。 性犯罪社会危害性十分严重。行为人通过性犯罪极端侵害行为,不仅直接侵害未成年幼女的身体,而且严重损害被害人心灵。这种身心的损伤后果往往是隐性、长久的,有的将会影响被害人一生。 鉴于目前性侵害案件不断发生的情况,家长和学校就应当对其进行性知识及其性保护教育。应当根据孩子的年龄及个体特点,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或便于孩子理解的其他方式,告诉孩子一些必要的性生理知识和自护知识。如: “裤衩和背心”覆盖的部位不允许别人触摸;也不允许他人用性器官接触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同时自己也不触及别人这些部位。 要在父母能看得见、听得见的地方玩耍,或与较多同学、小伙伴一起游戏,不要一个人外出行动;不要单独与异性在任何地方相处等等。 家长要教育和帮助孩子从小建立预防性侵害的自护意识、安全意识,以有效避免遭受性侵害和其他不法侵害。 目前,海淀检察院正将近年来办理的性犯罪常发易发案例编辑制作成展板,计划在各个学校、街乡开展巡展。

医疗数据守护者

19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孩子“偷”钱 你会怎么办?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偷拿父母的钱是许多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种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复杂因素。   一、儿童偷钱的原因   1. 欲望与冲动:孩子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时期,对各种事物充满兴趣,容易受到外界诱惑,产生冲动行为。   2. 缺乏自律:孩子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难以抵制诱惑。   3. 家庭教育缺失:家长过于溺爱或忽视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4. 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同伴关系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孩子的行为。   二、应对儿童偷钱的方法   1. 理解孩子: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心理,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偷钱的原因。   2.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 创设良好环境: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避免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4. 适当引导: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金钱,让孩子明白金钱只是生活的一种工具。   三、预防儿童偷钱的方法   1. 家长要做好榜样:家长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加强沟通:家长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   3. 教育孩子理财: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零花钱。   4.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

AI医疗先锋

18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理疾病困扰人们 专家呼吁正确看待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因心理疾病就诊的人数逐年上升。其中,学生、教师、医生、会计、单位领导、企业老板、中层干部以及媒体从业人员等群体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由于面临学习竞争、升学竞争、青春期各种问题,青少年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容易陷入心理困境。许多家长忽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由于工作压力过大,许多教师存在心理障碍,甚至患上心理疾病。 “留守”女性心理问题也值得关注。由于丈夫长期不在身边,她们容易陷入孤独、沮丧、抑郁的情绪中。 专家呼吁,人们要正确看待心理疾病,及时就诊,不要讳疾忌医。同时,社会也要对心理疾病患者多些关爱。 对于心理疾病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也非常重要。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家庭治疗等。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维护心理健康: 1.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适当进行运动,释放压力。 3. 学会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4.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拓宽社交圈子。 5. 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等。

精准医疗探秘

17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孩子交际欲望的表现与指导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围绕孩子交际欲望的表现和指导展开,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一、孩子交际欲望的表现 1. 喜欢与人互动:孩子喜欢与家人、朋友或陌生人交流,主动寻求互动的机会。 2. 喜欢分享:孩子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等物品,享受与人分享的乐趣。 3. 喜欢提问: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向他人提问,寻求答案。 4. 喜欢倾听:孩子愿意倾听他人的讲话,关注他人的感受。 5. 喜欢表达:孩子喜欢用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二、如何指导孩子培养交际能力 1.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鼓励孩子,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与他人交往。 2. 提供社交机会:多带孩子参加聚会、活动等社交场合,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社交技巧。 3. 教会孩子沟通技巧:家长可以教孩子如何礼貌地与人打招呼、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等。 4.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关心他人的感受。 5.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家长要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不要害怕犯错。

癌症防治先锋

16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防止“被精神病”?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精神疾病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其中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然而,很多人对于精神疾病的认知仍然存在误区,导致“被精神病”的现象屡见不鲜。 那么,什么是精神疾病?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如何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权利?如何防止“被精神病”的现象发生?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一、精神疾病的定义与分类 精神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精神活动障碍,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异常。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症状表现,精神疾病可以分为轻性精神疾病和重性精神疾病。 轻性精神疾病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等,患者通常有自知力,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症状并寻求帮助。 重性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患者通常没有自知力,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二、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精神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通过询问病史、观察症状、进行心理测试等方式进行。 精神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等来控制症状。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家庭治疗等,通过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改善人际关系等方式来治疗疾病。 三、精神疾病患者的权利保障 精神疾病患者享有与普通人相同的权利,包括人格尊严、人身安全、受教育、劳动、医疗、隐私等权利。 《精神卫生法》规定,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等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不受侵犯,享有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四、如何防止“被精神病”的现象发生 1. 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消除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偏见。 2. 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精神疾病的治疗水平。 3. 建立健全精神疾病患者的权利保障机制,防止“被精神病”的现象发生。 4. 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医疗星辰探秘

17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我国精神疾病患者达1600万人

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我国精神疾病患者数量逐年上升。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精神疾病患者已达到1600万人,其中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患者占据了绝大多数。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特点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等。焦虑症则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不安、心慌意乱等症状。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思维混乱等症状。 针对精神疾病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等。心理治疗则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家庭治疗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外,日常保养也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 在我国,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任重道远。医院和科室应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治疗水平;社会各界也应关注精神疾病患者,消除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为他们创造一个温馨、包容的社会环境。

智慧医疗先锋者

171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200条记录共20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