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看到或闻到血液而产生的意识及躯体过激反应
- 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心悸等症状
- 多数可自行缓解,若反复发作需进行相关治疗
简介
晕血症又称为血液恐怖症,顾名思义是指害怕见到血液,看到新鲜的血液就会突然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心悸等症状,严重者可继发面色苍白、口唇麻木、四肢冰冷、血压下降甚至晕厥。通常发生在静脉采血、受伤出血等情境下,是一种较少见的精神心理障碍,属于特殊恐惧症的一种,因刺激导致自主神经协调功能紊乱而引起。治疗时需要结合药物、心理等治疗方法共同干预,且本病需要尽早治疗,病程越长,治疗效果就越差,可能会在某一次病发时发生脑震荡、窒息等严重后果。
症状表现:
晕血症是患者看到新鲜血液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表现,常有头晕目眩、恶心、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面色苍白、口唇麻木、四肢冰冷甚至突然意识丧失、晕厥。
诊断依据: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可以初步诊断,再结合心理测验进行评估(包括焦虑自评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等),必要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磁共振)排除其他疾病。
晕血症有哪些类型?
本病无特殊分类。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国内研究认为,晕血症的发病率占普通人群的3%~20%,其中21~50岁的中青年比较常见。国外研究认为,本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最高,可达3.3%,而50岁以上的女性发病率为1.1%,男性发病率为0.7~0.8%[1]。
是否可以治愈?
本病较难治愈。晕血症是否能治愈目前尚未明确,通常经过积极的治疗,可以控制症状,若发展为慢性,则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是否遗传?
是。由于恐惧症有较为明显的遗传因素,而晕血症属于恐惧症的一种,因此,晕血症也可能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文章 女生晕血来月经怎么办?
对于晕血症的女性来说,月经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因为血液的存在可能会引发她们的晕血反应。那么,晕血症的女性在月经期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晕血症的成因。晕血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属于恐惧症的一种。它主要表现为对血液、受伤或医疗操作的极度恐惧。这种恐惧可能会导致患者在面对相关情境时出现晕倒、恶心、出汗、心跳加速等症状。
对于晕血症的女性来说,月经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加重晕血反应。因此,月经期间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
2. **保持良好的休息**:充足的休息有助于缓解身体疲劳,减轻晕血反应。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3. **保持饮食均衡**:月经期间,女性的身体需要更多的营养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应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铁、钙、蛋白质等营养素的食物。
4. **避免情绪波动**:情绪波动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加重晕血反应。因此,应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5. **就医咨询**:如果晕血反应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咨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除了以上几点,以下方法也可能有助于缓解晕血症:
1.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帮助患者逐渐克服晕血症。
2. **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法,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轻晕血反应。
3.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抗焦虑药物来缓解晕血症状。
文章 血液恐惧症怎么治疗
血液恐惧症,又称为晕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恐惧症,主要表现为患者在看到血液时会出现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冷汗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意识丧失。
在临床治疗中,针对血液恐惧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平卧休息:当患者出现晕血症时,应立即将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异物和分泌物。
2. 糖水或开水:给予患者饮用一些糖水或开水,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
3. 吸氧:在医疗条件下,可给予患者小流量吸氧,以缓解症状。
4. 心理治疗:对于严重的血液恐惧症患者,可进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
5. 脱敏治疗:通过逐步接触血液,使患者逐渐适应,减轻恐惧症状。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外,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自我调理:
1.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2. 适当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 避免接触血液:尽量避免接触血液,减少恐惧症状的发生。
4. 寻求支持: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 流血后头晕恶心出汗怎么回事
出血后出现头晕、恶心和出汗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和相应的应对措施。
1. 晕血症
晕血症,又称血液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对血液、注射等情境感到极度恐惧,从而导致头晕、恶心、出汗等症状。晕血症的治疗主要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等;药物治疗则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2. 脑供血不足
出血会导致血液流失,从而引起脑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头晕、恶心、出汗等症状。对于脑供血不足,应及时就医,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3. 贫血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贫血可能导致头晕、恶心、出汗等症状。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以及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4. 低血糖
出血会导致血糖下降,从而引起头晕、恶心、出汗等症状。对于低血糖,应及时补充糖分,如饮用糖水、吃糖果等。
5. 感染
出血可能导致感染,从而引起头晕、恶心、出汗等症状。对于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总之,出血后出现头晕、恶心和出汗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若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张东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北京医院
刘佳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周波
主治医师
中医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