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由药物毒性作用导致心肌损害的一种疾病
- 以下肢水肿、胸闷胸痛、气短等为主要表现
- 以停用致病药物为主,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简介
药物性心肌病是由药物毒性作用导致心肌损害的一种疾病。该病多由抗肿瘤药物、某些治疗精神病的药物、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等所致,多见于长期药物治疗者及药物过敏体质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水肿、胸闷胸痛、气短等。药物累及心脏者主要是对心肌的损害,少数药物也可累及心包和心内膜。此外许多损害心脏的药物也同时引起其他器官的不良反应。本病治疗以停用致病药物为关键,如不及时停用,可引起不可扭转的后果。
症状表现
本病常见下肢水肿、胸闷胸痛、气短、呼吸急促等心功能不全表现。
诊断依据
依据患者曾服用某些药物,如抗肿瘤药、抗精神病或抗抑郁药,服药后出现下肢水肿、胸闷胸痛、气短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征象,又不能用其他心脏病解释,结合辅助检查可诊断为本病。
1.服药史:发病之前服用心肌毒性药物,且之前无心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血液学检查血清酶学增高,有助于诊断药物所致心肌病,血药浓度测定有助于诊断某些药物过量或中毒。
3.辅助检查:
(1)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心腔扩大,左室球形变,室壁动度减低,相对室壁薄,瓣口开放幅度小。
(2)心电图:心室肥厚,电轴左偏或者右偏,同时伴有心肌缺血的情况;表现为ST段压低,或者T波倒置甚至低平等,有助于诊断。
(3)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对于药物引起的心肌改变、心脏功能评估有一定的帮助。
(4)心导管检查、心内膜心肌活检:对诊断药源性心肌病、心肌炎有一定的价值。
药物性心肌病哪些类型?
无
是否具有传染性?
否
是否常见?
本病不常见,主要见于长期服用心肌毒性药物的患者,部分过敏体质患者发生药物性心肌炎也有报道[5]。
是否可以治愈?
该病可以治愈,及时停用致病药物,同时加以对症治疗,患者可以痊愈,否则可能会造成心肌的不可逆损害。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文章 4类药物容易引发心肌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各种药物,这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其中,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心肌病,这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药物性心肌病是指由于药物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引起心肌损害产生心肌肥厚和(或)心脏扩大的心肌病变。广义上讲,任何由于药物直接或间接的心肌毒性所导致的心脏病变,无论是因药物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而引起的心肌除极和复极的异常或各种心律失常,或心肌的收缩性因药物的毒性作用而受到抑制进而诱发或加重的心力衰竭,或因对某种药物过敏而导致心肌炎,均可称之为药物性心肌病。
以下几种药物容易引发心肌病:
1. 过敏性药物:如磺胺类、青霉素类等,主要因药物过敏导致心肌炎症。
2. 抗寄生虫药物:如依米丁、去氧依米丁、氯喹、锑剂等,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的氧化磷酸过程,引起线粒体损坏,导致心肌炎症或出现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3. 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环磷酰胺、正定霉素等,会对心肌和微血管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导致心肌细胞炎症变性、坏死、间质水肿等,其毒性作用和药物剂量、用药时间相关。
4. 抗精神失常药:如氯丙嗪、甲硫达嗪、三氟拉嗪、三环抗抑郁药、锂剂等,这类药物可直接抑制心肌,导致心肌收缩性减低和心室应激性增高。
为了预防药物性心肌病,我们应该:
1. 在使用药物前,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副作用。
2. 如有药物过敏史,应告知医生,避免使用过敏药物。
3. 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4. 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肌病。
运动与健康
文章 药物性心肌病症状诊断
药物性心肌病症状诊断
一、症状
1. 抗肿瘤药
药物性心肌病是由某些药物引起的心脏病变。其中,抗肿瘤药物是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例如,柔红霉素和阿霉素等药物,可通过增加氧自由基产生、干扰线粒体能量代谢等方式对心肌造成直接损伤,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甚至引发心衰。此外,这些药物还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如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甚至因室颤而猝死。
2. 抗精神病和抗抑郁药
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也可能导致药物性心肌病。例如,氯丙嗪等药物可能引起低血压反应,甚至休克。此外,这些药物还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等。
3. 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负性肌力作用,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此外,这些药物还可能导致致心律失常作用,甚至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
4. β受体阻滞药
β受体阻滞药可通过抑制心脏β受体,降低心率和血压。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药,如比索洛尔、卡维地洛尔、美托洛尔等,不仅可以减少住院率,还能降低病死率。
5. 钙离子拮抗药
钙离子拮抗药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对心肌产生负性肌力作用,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二氢吡啶类药物如硝苯地平可增加心率,而维拉帕米等药物可能导致心动过缓。
6. 其他
非类固醇消炎镇痛药和麻醉药物等也可能导致药物性心肌病。
二、诊断
药物性心肌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特点:患者曾服用过某些药物,如抗肿瘤药、抗精神病或抗抑郁药等;在服药后出现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等征象;且这些症状不能用其他心脏病解释。
医疗故事汇
文章 药物性心肌病疾病病因
药物性心肌病,顾名思义,是由于药物使用不当或长期用药导致的心脏疾病。这类疾病常见于使用抗肿瘤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心血管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等。其中,阿霉素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都是药物性心肌病的常见类型。
药物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直接毒性:某些药物如阿霉素、柔红霉素等,会直接对心肌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导致心肌细胞炎症、变性、坏死及间质水肿,最终形成纤维性改变。
2. 代谢异常:一些药物会抑制心肌细胞的氧化磷酸化,导致线粒体损害,如阿霉素、柔红霉素等。
3. 抑制心肌收缩性:抗抑郁药、β受体阻滞药和钙离子拮抗药等药物,会抑制心肌收缩性,导致心室应激性增高。
4. 影响心肌电生理特性:药物会干扰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心肌除极和复极的改变,或心肌应激性增高。
5. 药物相互作用:多种药物并用可能导致药物相互作用,从而增加心脏毒性。
6. 过敏:某些药物对高敏个体可引起过敏性心肌炎或心肌心包炎。
7. 其他:二性霉素B、三环类抗抑郁药等药物也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心肌病变。
健康百科
童传凤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李圣耀
副主任医师
中医心内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吴双
主治医师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