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夜惊症

夜惊症

就诊科室:

儿科 神经内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夜惊症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夜惊症要怎么治疗

出现了夜惊症的情况,要注意排除身体器质小的因素,一般无需刻意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发育成熟之后,再排出了主要的心理因素,夜惊情况就会逐渐消失了。当出现夜惊症状时,如果白天没有异常,最好可以继续观察,在夜惊发作时不宜频繁唤醒,过度惊动,一般这种情况持续几分钟之后就可以继续睡觉了,之后对。这种症状也不会有明显的记忆。主要白天避免过度兴奋,劳累,合理安排生活消除影响睡眠不安的各种因素,养成按时睡眠的好习惯。少数情况可以应用一些苯二氮卓类药物帮助治疗。

 

主治医师赵金坤

155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夜惊症怎么治疗

出现了夜惊症的情况,要注意排除身体器质小的因素,一般无需刻意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发育成熟之后,再排出了主要的心理因素,夜惊情况就会逐渐消失了。

当出现夜惊症状时,如果白天没有异常,最好可以继续观察,在夜惊发作时不宜频繁唤醒,过度惊动,一般这种情况持续几分钟之后就可以继续睡觉了,之后对。这种症状也不会有明显的记忆。

主要白天避免过度兴奋,劳累,合理安排生活消除影响睡眠不安的各种因素,养成按时睡眠的好习惯。少数情况可以应用一些苯二氮卓类药物帮助治疗。

主治医师赵金坤

153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夜惊

小儿夜惊多在入睡后的 0.5~2 小时出现,常见于 2~10 岁,表现为在入睡后突然坐起,尖叫直视,双目大睁,自言自语,躁动不安,面露惊恐;而且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面色苍白;少数甚至下床行走(梦游现象),对周围的事情则毫无反应,对父母的安抚、拥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1 分钟或数分钟后缓解,继续入睡,夜惊被叫醒后显得意识混乱,次日不能回忆。

经常夜间惊醒,尖叫,面部表情恐怖,醒后对夜惊发作的内容完全遗忘。如果伴有起床走动,为梦游症。确诊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是多导睡眠图。

主治医师刘晓兵

126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常见的睡眠障碍及危害

 

儿童及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良好睡眠可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与神经系统发育、记忆存储功能密切相关。 各种睡眠障碍疾病导致睡眠时间及质量不足,常与多种精神疾病伴发,会影响儿童及青少年身体健康、智力发育,导致情绪、认知和社会心理问题。美国睡眠医学会推荐:4 ~12月婴儿推荐睡眠时间为12 ~16h/d(包括小憩,以下相同);1~2岁儿童为 11~14h/d;3~5岁儿童应定期睡眠10 ~ 13h / d;6 ~ 12 岁儿童为9~12h/d;13~18岁青少年为8~10h/d 。  失眠是最常见的儿童睡眠障碍疾病,儿童中失眠发生率约 15% ~ 30% ,当伴有神经发育问题时发生率可高达30% ~ 80%。

 

图片

0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儿童睡眠相关呼吸障碍中的最常见类型,但是常常被家长们忽视,他们觉得孩子睡眠很好,但不知道的是这种疾病导致的夜间间断缺氧,导致儿童智力下降,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面部发育出现问题(感觉越长越丑,形成医学上的腺样体面容)。儿童发病率为1%~5% ,部分由扁桃体肥大引起。OSA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所有患儿均需临床观察及随诊,严重者需及时治疗。打鼾是该病最常见表现,根据美国儿科学会修订指南建议,多导睡眠检查及专家意见评估是OSA的初筛手段。

图片

03

梦游、夜惊常见于学龄前儿童,梦游在3岁时的发生率为2.6% ,5岁时为5%。部分性觉醒是梦游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定向障碍,有时会感到不安,有时会从慢波睡眠被迫醒来,持续时间通常为5~15 min,也可持续数小时。夜惊常突然发生,表现为极度焦虑、恐惧和困惑,常伴哭泣或尖叫,以及自主神经活动增强证据(如换气过度、心动过速、发汗和肌动病)。夜惊常于学龄儿童,5岁时发生率达峰值(34%),7岁时最低(10% )。因夜惊和梦游与部分性觉醒属同一范畴,5岁后夜惊患儿发生梦游的的可能性是无夜惊患儿的两倍。梦游特征是起床后移动或其他复杂行为,梦游过程中可表现出困惑或茫然,眼睛常睁开,偶尔焦躁不安,可能伴有不寻常动作或发生危险伤害事件(如跌伤或坠楼)。 儿童及青少年期常见睡眠障碍(如夜 惊、梦魇与梦游症)可能被误诊为癫痫性肌阵挛或其他癫痫发作,需注意鉴别。

主治医师梁玉雕

124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孩子半夜突然惊醒、哭闹,家里老人说这是……

夜半哭声

 

 对小孩子来说,哭闹是家常便饭,家长对此也早已做好了应对,掌握了各种“哄娃妙招”。

 

但总有一些时候,孩子的“哭闹”有点不大对劲——

 

比如,5岁的小樱桃最近就好像有些奇怪:有好几天夜里,睡着睡着就突然惊叫一声坐起来,大哭大叫、呼吸急促、出了很多汗,有时候还会说一些大人听不懂的话,特别奇怪的是,对周围好像完全没反应,大人怎么哄都好像没听见一样,只能等几分钟后他自己恢复,重新睡过去。第二天早上起来问,却好像完全不记得一样。而且不止一次,已经持续了好几天了,实在令人感到难以解释。

 

家里老人说,这可能是什么“脏东西”在作祟,还打算要找“神婆”来给孩子看看。

 

但孩子爸妈都表示不信,于是来问Dr.京,其实这很有可能是“夜惊症”

 

 

夜惊症

 

所谓“夜惊症”,是睡眠觉醒障碍的一种。顾名思义,也就是睡眠周期的转换过程出现了障碍——

 

我们知道:人类的睡眠过程分为“非快速眼动期(NREM)”与“快速眼动期(REM)”,整个睡眠过程中,二者会交替出现,而夜惊症就通常发生在非快速眼动期。

 

通过文章开头的描述,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同属睡眠障碍类疾病,夜惊症与梦魇、梦游、等有点像。通常,如果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那基本可以断定为夜惊症:

 

常见于4~12岁的孩子。在排除其他疾病(如癫痫)的情况下,孩子在入睡2~3小时后突然表现出惊醒,哭泣、尖叫,通常还会伴有出汗、心跳加快,但本人却似乎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对周遭毫无反应,持续时间约10分钟左右,第二天早上还回想不起来。

 

如果情况和以上描述类似,那很有可能就是夜惊症。当然,最终的诊断还是需要去医院咨询医生。

 

 

儿童夜惊症的发作,通常有以下这些诱因:

 

首先是遗传因素:约一半的夜惊症儿童有家族史,即父母当中的某一方也存在过这种情况。

 

还有环境因素:如家庭环境方面,家人关系比较紧张;又如睡眠环境比较差,室内温湿度过高或过低等,都可能是诱因之一。

 

不过最常见的,还要数心理因素:比如孩子看到或听到了比较刺激或恐怖的事,或者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或恐吓等。小孩子通常不像成年人那样会有很强烈的焦虑,所以像这些能引起强烈心理刺激的事也就成了夜惊症最常见的诱因。

 

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

 

如前所言,夜惊症常诱发于心理因素,而“心病还须心药医”,所以此病通常应当从心理方面入手——

 

医生方面,最好能够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清楚相关的心理知识,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而作为家属,保证孩子睡眠环境的安静、舒适,平时也应该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并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采取健康、平等的观念,特别是不要打骂,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过大压力。在孩子太小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恐怖片、恐怖故事,或是风格比较另类、刺激的文艺作品。如果在夜里偶然遇见孩子发作,那也不必感到恐惧,也不必叫醒,安抚孩子继续入睡继续。

 

通常来说,在排除了心理方面的可能诱因之后,夜惊症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到了青春期基本就会完全恢复。

 

而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比如发作过于频繁、程度过于强烈,甚至影响到了白天的正常生活的话,可考虑短期内服用一些抗焦虑的药物,如阿普唑仑。不过前提是不要自行服用,而应该严格遵循医嘱。另外也要避免长期用药,否则有可能产生药物依赖。

 

但归根结底,尽量保证孩子心情的轻松、愉快,才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之道。

 

这不只是为了避免睡眠障碍,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谢薇薇.老年人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
[2]梁小利;杨玲娜;曹俊;付梦雪;李燕;林琴.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
[3]滕丽新;王健瑜;赵娟;王国威;卫丽;黄希庭.中国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京东健康

109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是夜惊症?

夜惊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睡眠障碍,也称为惊恐夜惊症。它通常发生在儿童的深度睡眠期间,表现为儿童突然惊醒,大声尖叫、哭泣或喊叫,出现强烈的恐惧或焦虑感。此时,儿童的心率和呼吸急促,可能会出汗或颤抖。夜惊症的持续时间一般较短,通常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儿童在惊醒后可能会感到困惑和疲惫,但不会有明显的记忆或后遗症。

夜惊症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一些研究表明,夜惊症可能与儿童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关,也可能与睡眠环境、睡眠姿势等因素有关。

目前,治疗夜惊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方法包括使用安眠类药物或抗抑郁药物等,但这些药物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包括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改善睡眠环境、减少兴奋性的活动等。此外,家长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避免过度刺激和惊吓,以有助于缓解夜惊症的症状。

总的来说,夜惊症虽然对身体不会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但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和情绪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您的孩子有夜惊症的症状,请及时向医生咨询,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主治医师胡晓宇

63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夜惊会发烧吗 ?

夜惊常见于临床上的夜惊症,一般不会导致发烧的现象,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突然惊醒、强烈情绪反应、群集性发作、身体活动等。

1.突然惊醒:夜惊发作时,孩子通常会在睡眠中突然惊醒,出现意识障碍。

2.强烈情绪反应:孩子可能表现出极度的恐惧、惊恐或紧张情绪,可能伴有哭泣或尖叫。

3.群集性发作:夜惊可能会在一个晚上发生多次,每次发作持续几分钟到十五分钟不等。

4.身体活动:夜惊发作时,孩子可能会出现身体不协调的运动和动作,如坐起来,挣扎,握紧拳头等。通常不会有任何意识和注意力,不会与周围环境互动。

一旦出现以上异常表现,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治疗。

医联媒体

41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夜惊症是怎么引起的 ?

夜惊症也称为睡惊症,是非快眼动睡眠觉性障碍的一种,目前病因未明,主要考虑为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导致。

1.心理因素:比如患者看到或者听到恐怖的事情,以及受到严厉的批评或者恐吓,突然和父母分离、发生意外等,都可导致惊吓、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而引发夜惊症。

2.遗传因素:夜惊症可能和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患者大多有家族史。

3.环境因素:患者的睡眠环境比较差,或者灯光刺激、生活环境恶劣等,都可导致夜惊症的出现。

此外,强体力劳动、睡前看恐怖电影等,都可诱发夜惊症。如果夜惊症比较严重,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医联媒体

41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夜惊症是怎么回事?

夜惊症是指在夜间睡眠中出现的极度恐惧和惊恐的动作,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神经系统发育、营养供应、心理状态等因素有关。

1.神经系统发育:大脑神经供应不足、大脑发育异常以及大脑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差,都可能导致夜惊症。

2.营养供应:如果孩子摄入的营养元素不足,会导致体内钙缺乏,使交感神经和肌肉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引起夜惊症。

3.心理因素:精神紧张和不安也是夜惊症的诱发因素。过度兴奋、过度玩耍或观看恐怖电影等都可能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影响,甚至出现噩梦,进而导致夜惊症。通常随着孩子的成长,夜惊症会逐渐减少,大多数在青春期前后会停止发作。

如果夜惊发作频繁,建议咨询医生,以寻求进一步的建议和治疗。

医联媒体

39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11岁孩子半夜惊醒说胡话,冒冷汗,手脚冰凉怎么办?

那是一个普通的夜晚,我家的孩子突然从床上坐了起来,脸色苍白,浑身冒冷汗,手脚冰凉。他嘴里念念有词,却听不清楚说的是什么。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这可是我们全家从未有过的经历。

孩子这种情况其实从四岁就开始了,但那时候并不频繁,我们也就没太在意。后来,前两年倒是一直挺平稳的,没想到最近又频繁了起来。我赶紧给孩子量了体温,还好,没有发烧。

我立刻想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那是我之前偶然了解到的,听说医生专业,服务又好。我赶紧打开手机,预约了医生的视频咨询。

医生很耐心,他问我孩子这种情况多久了,我回答说从四岁就开始了。医生又问最近有没有频繁,我说是的,最近确实比较频繁。医生又问有没有做过检查,我告诉他四岁的时候做过核磁共振,脑袋没问题。

医生建议我给孩子做一下视频脑电,看看有没有睡眠相关疾病。我问他这种吃龙牡壮骨颗粒有效果吗?他说有可能,但最好还是到医院检查一下。

我有些犹豫,毕竟孩子已经这么晚了,而且我也担心医院的排队和检查流程。医生却很坚定地说,有必要,因为症状变得频繁了。

我最终还是决定带孩子去医院。那天晚上,我抱着孩子,心里充满了焦虑和不安。到了医院,医生详细询问了孩子的症状,又给孩子做了各项检查。最后,医生告诉我们,孩子患的是夜惊症。

听到这个结果,我如释重负,同时也有些疑惑。医生解释说,夜惊症是一种睡眠障碍,孩子会在睡眠中突然惊醒,出现说胡话、冒冷汗、手脚冰凉等症状。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需要及时治疗。

医生给孩子开了一些药物,并告诉我们如何帮助孩子改善睡眠。回到家后,我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孩子的症状逐渐好转。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如果实在不方便去医院,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这里,我也要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是它让我和孩子及时得到了治疗。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的话,你们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夜惊症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夜惊症是一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在深度睡眠中突然惊醒,伴有恐惧、出汗、心跳加速等症状。多见于儿童,尤其是4-12岁的孩子。 推荐科室 儿科或神经内科 调理要点 1.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2. 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3. 可以尝试使用龙牡壮骨颗粒等中药调理; 4. 如果症状频繁或严重,应及时就医,可能需要进行视频脑电等检查; 5. 在医生指导下,可能需要使用抗焦虑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

医者荣耀

6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127条记录共13页
...
快速问医生
推荐医生
张淑芳

副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三甲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抑郁状态(23例) 焦虑症(21例)
专业擅长:从事精神和心理工作二十余年,目前在睡眠障碍病房工作,擅长各种睡眠问题的诊治,尤其是睡眠问题与心理因素、睡眠与情绪的关系,既往有长期的心理治疗工作和培训的经历,带领的团队擅长将药物治疗结合心理干预、物理治疗等并灵活运用于临床工作,帮助缓解各种睡眠问题,促进所有睡眠问题的心理康复和社会康复。
好评率:99% 接诊量:4118
汤珺

主任医师

青少年儿童心理科

三甲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多动症(122例) 情感障碍(31例)
专业擅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孤独谱系障碍(孤独症,自闭症),抽动障碍(抽动症),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等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常见疾病。
好评率:99% 接诊量:9838
高学正

主治医师

精神科

三甲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焦虑症(87例) 抑郁状态(78例)
专业擅长:心理咨询与治疗,三甲医院工作。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产后抑郁症、失眠、强迫症、贪食症、厌食症、癔病、社交恐惧症、恐艾症、新冠后遗症等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治疗。 善长针对儿童多动症、抽动症,青少年的厌学,阳光型抑郁症、神经衰弱,游戏成瘾,手机成瘾,戒烟、戒酒,暴食,空心病、自残、拖延症的心理问题的治疗。 对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康复、再就业、重返社会有独特的理解。
好评率:99% 接诊量:15694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