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现为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皮肤瘙痒,恶心
- 各类人群皆可发病,肝、胆、胰腺病患者多发
- 对因治疗,良性多预后良好,恶性预后差[1]。
简介
梗阻性黄疸,即外科性黄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肝外或肝内胆管机械性梗阻,导致胆汁经胆道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受阻,胆道内压力增高,胆汁经肝细胞和毛细胆管逆流入血窦(一种毛细血管)、窦周,引发胆汁淤滞、胆红素反流入血,产生黄疸。
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厌食﹑恶心、乏力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体重减轻、消瘦、贫血等症状。该病需要明确病因,在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引流胆道,缓解胆道内压力。以便缓解黄疸症状,降低疾病并发症和死亡率[2]。
症状表现:
主要症状有: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厌食、恶心、尿液颜色加深,大便颜色呈白陶土色等,一般轻者患者出现腹痛、发热及黄疸,伴有严重感染时,导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会出现剧烈腹痛、高热、黄疸、精神异常及休克。恶性病因患者会出现体重减轻、消瘦、贫血等症状。
诊断依据:
临床医师除根据患者症状、病史、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进行诊断。
梗阻性黄疸有哪些类型?
基于梗阻部位的分型,梗阻性黄疸可分为:
- 肝外梗阻性黄疸
- 肝内梗阻性黄疸[2]。
是否具有传染性?
否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梗阻性黄疸主要见于患有胆道良性疾病(结石、炎症)患者,或既往有肝、胆、胰腺恶性肿瘤史患者。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对于良性病变(结石、炎症)所致的梗阻性黄疸,通常可一次性治愈,且复发率小;但恶性疾病(肝胆胰腺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疾病通常反复发作,需多次治疗。
是否遗传?
否。但有肝病家族史人群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3]。
是否医保范围?
是
裴书飞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南阳市中心医院
李博
主任医师
中医消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方霖
主治医师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