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治疗
梗阻性黄疸主要由不同病因引起胆道阻塞所致的疾病,疾病治疗根据不同病因,选择不同疗法。一旦明确诊断,需尽早治疗病因,进行胆道引流,减轻胆道内压力,消除黄疸,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 熊去氧胆酸:治疗三个月可增加胆汁酸分泌,减少血清胆红素,改善肝血管受损,促进胆汁排泄。常见副作用是腹泻,偶有患者出现便秘、头晕、头痛等症状。
- 免疫调节治疗: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等。可促进胆红素和胆汁的排泄,改善体内胆红素分布,使患者体内胆红素减少,黄疸消除。副作用有:情绪改变、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
- 瘙痒的治疗:可补充脂溶性维生素、钙和维生素D。
手术治疗
-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往胆总管里注入造影剂,判断结石、肿瘤病变位置,并通过手术将结石取出,排入肠道。此方法常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对于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梗阻性胆汁淤积的患者,可明显延长生存时问、提高生存质量。该方法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但胆管影响较小,不会导致胆汁丢失,可缓解胆道梗阻,减轻黄疸。副作用易造成胆道感染[6]。
-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局麻后在皮肤穿刺点进行穿刺,使导管进入胆管或十二指肠,扩张梗阻的胆管,排出胆汁。主要适用于阻塞性黄疸。其退黄、减压速度快,且创伤性相对小,成功率高,疗效显著、迅速,可做长期胆汁引流。副作用可造成导管阻塞、导管内溢血。
- 其他外科手术:主要适用于肝外胆管梗阻,如胰头癌或壶腹周围癌行惠普尔手术(一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取石和T管引流,不仅可以解除黄疸,还可以去除造成梗阻的病因。但大多数患者由于病灶大,累及血管周围不宜进行根治性治疗[4]。
中医治疗
中药制剂有利胆退黄、降酶作用。常用中药有柴胡、白芍、虎杖、茵陈、黄连、黄柏、红景天、大黄、丹参、甘草等;常用方剂包括大柴胡汤、茵陈蒿汤等[6]。
治疗周期
对良性梗阻性黄疸,解除病因后,一般即可治愈。但对病因不明确或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由于病因难以根除,需接受长期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经过规范有效治疗后,患者梗阻症状改善,胆道通畅,黄疸缓解,即可恢复正常生活。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损伤肝、肾器官,引起肝硬化、内毒素血症、肾功能损害,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
良性疾病(炎症、结石)所致的梗阻性黄疸,一般可一次性治愈,且预后良好,建议每半年行一次肝胆脾胰超声检查。对恶性疾病(肝胆胰腺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可能复发,需遵医嘱定期复诊。
推荐医生
裴书飞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三甲
南阳市中心医院
胃炎(531例)
胃肠功能紊乱(476例)
专业擅长:擅长胃炎 腹泻,便秘,肝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反流性食管炎,肝硬化,营养不良等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
好评率:99%
接诊量:94699
李博
主任医师
中医消化科
三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慢性胃炎(9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4例)
专业擅长: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痛、腹胀、腹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慢性糜烂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臭、十二指肠溃疡、习惯性便秘、炎症性肠病、幽门螺杆菌、打嗝反酸、胆囊炎、胆结石、肠息肉、消化不良、食积、胃下垂、肿瘤预防及康复。对于妇科身心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等疾病也具有丰富经验。
好评率:99%
接诊量:1109
方霖
主治医师
消化内科
三甲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病毒感染(90例)
胃肠功能紊乱(75例)
专业擅长:食管炎、胃炎、肠炎,食管溃疡、胃溃疡、肠溃疡,结肠炎等消化系统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内镜下操作、治疗,娴熟运用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肠道肿瘤,在萎缩性胃炎、炎症性肠病的诊治上有独特见解。精通内镜下操作、治疗(至今独立完成胃、肠镜近6万例,双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千余例),以及内镜下早期癌、息肉或粘膜下肿物切除术(ESD或隧道技术);贲门失迟缓症POEM术。
好评率:99%
接诊量:14577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