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引起
- 血培养分离出致病细菌是诊断的金标准
-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
简介
新生儿败血症从狭义的方面来说主要是指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它是由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等病原菌侵入新生儿的血液循环系统,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导致的一种全身性的炎症反应。本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表现为少吃、少哭、少动、面色欠佳、发热或体温不升、四肢凉、体重不增长或增长缓慢、黄疸等一系列全身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各系统感染和损伤的症状和体征。败血症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重大疾病,如果能够早发现、早诊断、及早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及时处理休克、酸中毒、低氧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大部分患儿预后情况良好。
症状表现: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既可能有少吃、少哭、少动、面色欠佳、发热或体温不升、四肢凉、体重不增长或增长缓慢、黄疸、休克等全身表现;还可能有各系统的表现,比如:腹胀、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表现;少尿、肾功能衰竭等泌尿系统表现;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休克等心血管系统表现;呼吸困难、呼吸暂停等呼吸系统表现。当新生儿出现以下症状时,应高度怀疑为败血症:
- 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发生黄染,有时是败血症的唯一表现;
- 肝脾大:一般出现较晚,表现为轻度到中度的肿大;
- 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
- 休克:皮肤呈大理石样花纹,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血压下降,尿少或无尿。
诊断依据:
- 败血症的确定诊断需要具有临床表现并符合下列任意一条:
- 血培养或无菌体腔液培养出致病菌(可导致人体患病的细菌);
- 如果血培养培养出机会致病菌(正常情况下不会使人体患病的细菌),则必须在另一次(份)血,或无菌体腔内,或导管尖端培养出同种细菌。
- 败血症的临床诊断需要具有临床表现并且具备以下任意一条:
- 非特异性检查结果异常的项目≥2条。
- 血标本病原菌抗原或DNA检测阳性[1]。
新生儿败血症有哪些类型?
新生儿败血症根据发病时间可以分为:
- 早发败血症
- 晚发败血症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本病虽然是由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等病原菌引起的,但并不具有传染性,也不是传染病。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发病率占活产儿的1‰~10‰,病死率为5%~10%。胎龄越小、出生时体重越轻,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极低体重儿发病率和病死率更高[2]。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想要治愈新生儿败血症,需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处理并发症。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陈念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江苏省人民医院
余更生
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李小龙
副主任医师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