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解黏多糖的酶缺乏导致的罕见遗传性疾病
- 多系统受累,可致畸、致死,预后与分型有关
- 本病治愈率低,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积极治疗后可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
简介
黏多糖贮积症,是一组复杂的、进行性、多系统受累的溶酶体病,为罕见病的一种,是由于降解酸性黏多糖(亦称糖胺聚糖)的酶缺乏所致,不能完全降解的黏多糖在溶酶体中贮积,从而发生的一系列病变。常见症状包括面容异常(逐渐变丑,如面中部变扁、头大、前额突出等)、体格发育畸形(短躯干畸形、爪形手、鸡胸、脊柱后突等)、智力障碍(智力落后、攻击行为)、耳聋、视力下降和脏器功能损害(心力衰竭、脑水肿)等。黏多糖贮积症以酶替代治疗及对症治疗为主,可尝试进行造血干细胞细胞移植。患者预后与具体分型相关,经过积极治疗,患者面容、视力、听力、关节畸形、智力发育、心、脑等重要脏器病变等可得到缓解和改善,发病晚、症状轻的患者可存活较长时间,重型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也可得到较大提升。如未积极治疗,发病早、症状重的患者多在10~20岁时死亡,甚至不足10岁。
症状表现:
黏多糖贮积症患者常见症状有面容异常(逐渐变丑,如面中部变扁、头大、前额突出等)、体格发育畸形(短躯干畸形、爪形手、鸡胸、脊柱后突等)、智力障碍(智力落后、攻击行为)、耳聋、视力下降和脏器功能损害(心力衰竭、脑水肿)等。
诊断依据:
黏多糖贮积症的诊断金标准为酶学分析,通过酶学分析可明确机体缺乏酶的具体种类,从而做出疾病及具体分型的诊断。
黏多糖贮积症有哪些类型?
根据溶酶体酶缺乏的具体种类分为7型:
1.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缺乏α-L-艾杜糖苷酶
- ⅠH
- ⅠS
- ⅠH/ⅠS
2.黏多糖贮积症Ⅱ型:缺乏艾杜糖醛酸硫酸酯酶
3.黏多糖贮积症Ⅲ型
- ⅢA:缺乏类肝素-N-硫酸酯
- ⅢB:缺乏α-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
- ⅢC:缺乏乙酰辅酶A:α-氨基葡糖苷乙酰转移酶
- ⅢD:缺乏N-乙酰氨基葡糖-6-硫酸酯酶
4.黏多糖贮积症Ⅳ型
- ⅣA:缺乏半乳糖-6-硫酸酯酶
- ⅣB:缺乏β-半乳糖苷酶
5.黏多糖贮积症Ⅵ型:缺乏芳基硫酸酯酶B
6.黏多糖贮积症Ⅶ型:缺乏β-葡糖苷酸酶
7.黏多糖贮积症Ⅸ型:缺乏透明质酸酶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本病为罕见病。黏多糖贮积症患病率约为1/100,000,亚洲人群中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者最多,但缺乏大样本流行病学数据[1]。
是否可以治愈?
- 本病不可治愈。黏多糖贮积症患者预后与具体分型相关。
- 经过积极治疗,患者面容、视力、听力、关节畸形、智力发育、心、脑等重要脏器病变等可得到缓解和改善,发病晚、症状轻的患者可存活较长时间,重型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也可得到较大提升。
- 如未积极治疗,发病早、症状重的患者多在10~20岁时死亡,甚至不足10岁。
是否遗传?
是,本病属于遗传病。黏多糖贮积症Ⅱ型为X连锁遗传外,其余皆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是
谭艳华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吉林市人民医院
王志宏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陈复琼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