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别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慢性心功能不全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慢性心力衰竭概述
  • 有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应早筛查,早诊治
  • 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应及早控制原发病
  • 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高,致死率高,预后差

简介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器质性或功能性心脏疾病导致的以心室收缩或者舒张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大多数的心血管疾病都可以引起心力衰竭,主要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等,在这些疾病因素的影响下,心脏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损伤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使得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在足够静脉回流条件下,心排血量不足以满足全身代谢的需要,进而导致组织淤血或缺血。

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主要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乏力(自身体力受限)以及体液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

该病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该病发病率高、致死率高、预后差,因此早筛查、早治疗、控制原发病有助于病情的控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利尿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等)和手术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等)。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干预,病情持续,最终可导致死亡[1-2]

症状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乏力(体力活动受限)、体液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

诊断依据:

临床医师可通过询问病史、观察临床症状,进行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B型利钠肽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心肌肌钙蛋白等)以及影像学检查(X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等检查来确诊。

慢性心力衰竭有哪些类型?

根据三尖瓣结构是否异常,本病可分为:

  1. 左侧心力衰竭
  2. 右侧心力衰竭
  3. 全心衰竭[1]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通过对我国35~74岁共15518名城乡居民(估测当时心衰患者约为400万)随机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心衰患病率为0.9%。其中男性占0.7%,女性占1.0% ,女性高于男性。另外,结果还显示该病的患病率在地域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北方患病率占1.4%,南方占0.5%,城市占1.1%,农村占0.8% 。随着年龄增高,心衰的患病率显著上升。大于60岁住院患者患病率为27.15%[2-4]。 

是否可以治愈?

不可治愈。可通过系统的心内科治疗积极去除病因和诱因,对患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可行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等),改善患者的症状;若患者病情较重且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可进行手术治疗(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等),进而减缓疾病进展,延缓患者的寿命,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

是否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