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非过敏性鼻炎,好发于中青年人群
- 多由滥用药物所致,典型症状为鼻塞
- 需立即停用原用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可缓解
简介
药物性鼻炎属于非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发生于鼻黏膜的慢性中毒反应,多由长期、滥用鼻减充血剂导致,因此也被称作“中毒性鼻炎”、“反跳性鼻炎”或“化学性鼻炎”,长期应用利血平、新斯的明、阿司匹林、避孕药等药物也可能导致本病的发生。
药物性鼻炎患者在最初使用鼻减充血剂缓解鼻塞症状时,效果较明显。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鼻塞症状缓解效果越来越差,甚至不缓解,每日滴鼻次数显著增加。鼻部分泌物越来越多,患者可感觉双侧鼻腔越发不通气,且夜间症状较白天明显,静坐时症状较活动时明显。
治疗时患者应首先立即停用鼻减充血剂或其他引起本病的药物,并改用糖皮质激素等进行喷鼻治疗,预后大多较好,药物治疗无效者需经手术治疗[1]。
症状表现:
药物性鼻炎患者在最初使用鼻减充血剂缓解鼻塞症状时,效果较明显。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鼻塞症状缓解效果越来越差,甚至不缓解,每日滴鼻次数显著增加。鼻部分泌物越来越多,患者可感觉双侧鼻腔越发不通气,且夜间症状较白天明显,静坐时症状较活动时明显。
诊断依据:
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史(有鼻部疾病史或高血压、精神病等长期用药史)、临床表现(有鼻塞且经鼻减充血剂不缓解或缓解不明显)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前鼻镜检查、鼻阻力和鼻声反射检查、鼻内窥镜检查、鼻窦CT检查科确诊。
药物性鼻炎有哪些类型?
暂无分类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常见。本病患病率在性别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年龄上更多见于中青年人群[2]。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患者首先应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药物性鼻炎的鼻减充血剂或其他全身性药物,并通过改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需行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李杰
主任医师
中医呼吸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梁发雅
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党华
副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