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需根据患者是否有症状、并发症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无症状患者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效果差、病情反复发作及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目标
祛除病因、缓解症状、预防复发、防治并发症。
药物治疗
保守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及并发症用药,适合症状轻微或不宜手术的患者[2-3]。
1.胆汁酸药物:熊去胆氧酸胶囊,具有降低胆固醇浓度,抑制结石形成,促进结石中的胆固醇溶解和排泄的作用。适合无临床症状或有症状但不宜手术,且胆囊功能正常、X线检查阴性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常见副作用为稀便、腹泻等。
2.助消化药:适合伴有嗳气、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
- 阿嗪米特:促进胆汁合成和分泌,增强胰酶的活性,恢复机体的正常消化功能。不适用于肝炎、肝功能障碍、胆结石引起胆绞痛及胆管阻塞患者。
- 胰酶:含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等,可以促进淀粉、蛋白质及脂肪等的消化。不良反应少,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出现喷嚏、流泪、鼻炎等呼吸道症状。
3.镇痛药:适合严重腹痛患者,临床常用解痉药,一旦无效或疼痛复发,应立即停药。
- 阿托品:抗胆碱药,解除胆囊、胆管平滑肌痉挛,缓解疼痛。副作用有口干、乏汗、心悸等。
- 山莨菪碱:抗胆碱药,缓解胆管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绞痛。副作用与阿托品相似,毒性较低。
- 间苯三酚:直接作用于平滑肌,解除痉挛。极少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
4.抗感染药:适用于合并感染的患者。医生首先会根据经验用药,常用的药物有喹诺酮类、头孢等,常见皮肤过敏、关节疼痛、水肿等不良反应。经胆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明确致病菌后对症用药。
手术治疗
若患者存在下述表现,需进行手术治疗:
- 药物治疗效果差,症状无缓解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 超声发现胆囊壁增厚(≥4mm)或病情恶化疑似癌变;
- 胆囊壁呈陶瓷样改变(胆囊壁钙化,跟瓷器一样硬且易碎);
- 合并胆囊结石,或者伴有增多、增大且胆囊功能减退或障碍改变;
- 合并直径≥1cm的胆囊息肉(癌变病率高达50%)[2-5]。
预防性胆囊切除:胆囊癌高风险人群、器官移植后出现免疫抑制者、体重迅速下降及胆囊壁增厚或呈陶瓷样改变患者,均会增加胆囊癌的患病风险,建议进行预防性胆囊切除。
手术方式:
- 微创腹腔镜手术:首选的手术方式,包括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和微创胆囊切除术。微创手术有伤口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传统开腹手术:适合病情较复杂,如胆囊结石较大的患者,或者当地医院不具备腹腔镜手术条件者,伤口相对较大,恢复慢。
中医治疗
根据患者体质及不同临床症状辨证施治,具有安全、远期疗效好的优点,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中药、中成药、针灸、耳穴、药物贴敷等治疗[6]。
其他治疗
饮食调整:饮食控制是预防胆囊炎发作和胆囊炎加重的最有效的手段,慢性胆囊炎的发病与饮食及肥胖密切相关,建议患者及时调整不良饮食习惯。
- 规律饮食:每日饮食宜定时、定量。
- 合理膳食:坚持低脂、低热量饮食,尽量少油、少盐、少调料。
治疗周期
慢性胆囊炎的治疗周期根据患者是否存在症状及并发症而有所区别。一般情况下,有症状的患者,用药1~2周,症状即可缓解;微创手术治疗患者,一周左右可以恢复生活和工作;传统开腹手术恢复时间可能需要半个月。
治疗后效果如何?
经规范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若不及时去医院治疗,可能会引起急性发作、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
需要复诊。慢性胆囊炎容易复发,无症状患者需每年进行1次复诊。手术治疗患者术后一周和四个月左右复诊,后期定期遵医嘱随访。若患者疼痛症状反复或加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裴书飞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南阳市中心医院
李博
主任医师
中医消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孙平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