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尚无法彻底治愈。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急症处理、输血、化疗、骨髓移植等,不少患者可长期存活。
治疗目标
抗白血病治疗的目标,是使患者迅速获得完全缓解(CR),也就是白血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外周无原始细胞,无髓外白血病,骨髓三系造血功能恢复,原始细胞<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1.0×109/L,血小板≥100×109/L。理想的CR为初诊时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异常指标均消失。
急症治疗
1.清除过高的白细胞:适用于当循环血液中白细胞数>100×109/L时,患者可产生白细胞淤滞症,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反应迟钝、言语不清、颅内出血等,病理学显示白血病血栓栓塞与出血并存,会增加患者早期死亡率,也增加髓外白血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应紧急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清除过高的白细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一般不推荐),同时给予水化和化疗。
2.化疗前短期预处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用地塞米松(10mg/m2)静脉注射,急性髓系白血病用羟基脲1.5~2.5g/6h(总量6~10g/d)口服,约36小时,然后进行联合化疗。需预防白血病细胞溶解诱发的高尿酸血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凝血异常等并发症。
3.防治感染:由于白血病患者常伴有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因此免疫力降低容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此时,患者宜住层流病房或消毒隔离病房。可使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缩短粒细胞缺乏期,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老年、强化疗或伴感染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4.成分输血支持:严重贫血可吸氧、输浓缩红细胞,维持Hb>80g/L,但白细胞淤滞时不宜马上输红细胞,以免进一步增加血黏度。血小板计数过低会引起出血,需输注单采血小板悬液。为防止异体免疫反应所致无效输注和发热反应,输血时可采用白细胞滤器去除成分血中的白细胞。为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前应将含细胞成分的血液辐照,以灭活其中的淋巴细胞。
5.防治高尿酸血症肾病:由于白血病细胞大量破坏,特别在化疗时更甚,血清和尿中尿酸浓度增高,积聚在肾小管,引起阻塞而发生高尿酸血症肾病。因此应鼓励患者多饮水,最好24小时持续静脉补液并保持碱性尿。在化疗同时给予别嘌醇(每次100mg,每日3次),以抑制尿酸合成。
6.维持营养:白血病系严重消耗性疾病,特别是化疗、放疗引起患者消化道黏膜炎及功能紊乱时,应注意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患者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必要时经静脉补充营养。
药物治疗
1.靶向治疗:
(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或达沙替尼,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适用于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可使完全缓解率提高至90%~95%。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推荐持续应用至维持治疗结束。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的治疗,也可使患者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2)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可使约90%的CD19阳性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获得完全缓解。
2.糖皮质激素:适用于鞘内注射化疗,通常与甲氨蝶呤、阿糖胞苷联合使用,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和治疗。
手术治疗
1.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治愈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至关重要,可使40%~65%的患者长期存活。适应证为:
(1)复发难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完全缓解2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完全缓解1期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如细胞遗传学分析为Ph+染色体、亚二倍体者;MLL基因重排阳性者;WBC≥30×109/L的前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WBC≥100×109/L的T淋巴细胞白血病;获完全缓解时间>4~6周;在完全缓解后巩固维持治疗期间微小残留病灶持续存在,或仍不断升高者。
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年龄小于60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不良组。
放射治疗
1.颅脊椎照射:常与鞘内注射化疗,和(或)高剂量的全身化疗联合使用。鞘内注射的药物是化疗药物如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和糖皮质激素,全身化疗是甲氨蝶呤、阿糖胞苷,适用于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但需要注意,颅脊椎照射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引发其他肿瘤、内分泌紊乱和大脑病变。所以,目前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多先使用早期强化全身化疗和鞘内注射化疗。而颅脊椎照射,只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时的挽救治疗。
2.睾丸照射:常与全身化疗(如甲氨蝶呤等)联合使用,用于防治睾丸白血病。即便是只有单侧睾丸发病,也要进行双侧照射和全身化疗。
化学药物治疗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诱导缓解化疗方案
(1)VP方案:由长春新碱和泼尼松组成的“VP”方案,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基本化疗方案。可使50%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获完全缓解,完全缓解期3~8个月。但要注意长春新碱会引发末梢神经炎(引发感觉迟钝、麻木感)和便秘。
(2)DVP方案:由长春新碱、泼尼松再加蒽环类药物如柔红霉素等组成,可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提高至70%以上,但需要警惕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
(3)DVLP方案:由长春新碱、泼尼松、蒽环类药物再加门冬酰胺酶或培门冬酶,是目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采用的诱导方案。门冬酰胺酶或培门冬酶可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但是要注意主要副作用为肝功能损害、胰腺炎、凝血因子及白蛋白合成减少和过敏反应。
在DVLP基础上加用其他药物,包括环磷酰胺(CTX)或阿糖胞苷(Ara-C),可提高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和无病生存率。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强化巩固化疗方案
强化巩固治疗主要有化疗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两种方式,目前化疗多采用间歇重复原诱导方案(如DVLP方案),定期给予其他强化方案的治疗。如使用高剂量甲氨蝶呤(HDMTX)、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6-MP)和门冬酰胺酶。强化治疗时化疗药物剂量宜大,不同种类要交替轮换使用以避免蓄积毒性。甲氨蝶呤的主要副作用为黏膜炎,肝肾功能损害,故在治疗时需要充分水化、碱化和及时亚叶酸钙解救。
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维持化疗方案
口服6-巯基嘌呤和甲氨蝶呤的同时间断给予VP方案化疗,是普遍采用的有效维持治疗方案。
4.白血病复发化疗方案:常使用原诱导化疗方案(如DVLP方案)药物,或含有高剂量阿糖胞苷的联合方案,或者选择没用过的化疗药物,进行再次诱导治疗。所谓复发,是在完全缓解后,在外周血重新出现白血病细胞,或骨髓原始细胞>5%(除外其他原因如巩固化疗后骨髓重建等),或髓外出现白血病细胞浸润,多在完全缓解后两年内发生,以骨髓复发最常见。
5.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诱导缓解化疗方案
(1)3+7方案:由蒽环类药物和标准剂量的阿糖胞苷组成。其中最常用的是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的IA方案,和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的DA方案,可使60岁以下患者的总完全缓解率达到50%~80%。适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者。
(2)全反式维A酸联合蒽环类方案:使用全反式维A酸联合蒽环类药物,适合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诱导缓解,全反式维A酸可促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剂量为20~45mg/(m2.d)。
砷剂小剂量,能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大剂量,能诱导其凋亡。全反式维A酸联合蒽环类的基础上加用砷剂(如三氧化二砷),能缩短达完全缓解时间。
(3)HA方案:即高三尖杉酯碱联合阿糖胞苷,用于诱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完全缓解率为60%~65%。
(4)双诱导方案:使用全反式维A酸联合三氧化二砷双诱导,适用于低中危组和不能耐受蒽环类药物者。要警惕可能会出现分化综合征,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在治疗后快升高,出现发热、肌肉骨髓疼痛、呼吸窘迫、肺间质浸润、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体重增加、低血压、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一旦出现上述仍一表现,应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吸氧、利尿,可暂停全反式维A酸。
6.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诱导后化疗方案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至少需要鞘内注射化疗药物3次。获得分子学缓解后可采用化疗、全反式维A酸以及砷剂等药物,交替维持治疗近2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率不到3%,对初诊时白细胞偏高,伴髓外病变、M4/M5的患者应在完全缓解后做脑脊液检查并鞘内预防用药至少1次,以进行筛查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7.阿糖胞苷:适用于年龄小于60岁的预后良好的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预后较好者。经药物化疗后复发者,可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最严重并发症是小脑共济失调,发生后必须停药。皮疹、发热、眼结膜炎也常见,可用糖皮质激素常规预防。
治疗周期
治疗后完全缓解好者,维持治疗2~3年,无复发迹象可停止治疗;如果出现复发,则需要延长治疗周期,再次治疗诱导完全缓解。
治疗后不能达到完全缓解者,可更换治疗方案,如条件允许可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后效果如何?
- 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9岁且白细胞<50×109/L并伴有超二倍体或t(12;21)者预后最好,80%以上患者能够获得长期无病生存甚至治愈。
- 如L3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高剂量、短疗程充分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治的强化治疗已大为改观,50%~60%的成人患者可以长期存活。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若能避免早期死亡则预后良好,多可治愈。
- 急性白血病,若不经特殊治疗,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短者甚至在诊断数天后即死亡。
多长时间复诊?
治疗期一般建议1个月复诊1次,至2~3年病情控制稳定后,可改为3~6个月复诊1次。
王虹
副主任医师
血液科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新月
主任医师
血液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丁辉
主任医师
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