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的治疗目前没有特效药,主要以内科治疗(药物治疗)和病因治疗为主。早诊断、早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
治疗目标
祛除病因,控制临床症状,延缓肝衰竭进展,防治并发症。
药物治疗
1.护肝药物:
(1)抗炎护肝药物:甘草酸制剂(如复方甘草酸单铵、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不良反应常见血压升高、水肿、尿量减少等。
2.促肝细胞再生类药物:
(1)多烯磷脂酰胆碱:直接影响膜结构使受损的肝功能和酶活力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常见胃部不适、软便、腹泻等。
(2)促肝细胞生长素:修复损伤的肝脏细胞并促进肝细胞再生。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疼痛、皮肤潮红、皮疹、低热等。
3.解毒类药物:如谷胱甘肽,激活多种酶,促进脂肪、糖和蛋白质的代谢。不良反应有皮疹、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4.抗氧化类药物:
(1)双环醇:减轻炎症损伤,抑制干细胞凋亡,稳定肝细胞膜。不良反应有头晕、皮疹、腹胀、恶心等。
(2)水飞蓟:保护肝细胞膜完整性,提高肝脏代谢及抗氧化能力。不良反应较少,可能会有轻度腹泻症状。
5.利胆药物:
(1)腺苷蛋氨酸:有助于防止肝内胆汁淤积。不良反应有胃灼热感、腹痛疼痛等,一般症状较轻微。
(2)熊去氧胆酸:增加胆汁分泌,抑制胆固醇合成。不良反应有腹泻、便秘、头痛、头晕、瘙痒等[1-5]。
病因治疗
1.病毒感染致肝损伤:首选无干扰素(副作用较大,患者不耐受)的治疗方案。
(1)核苷酸类似物:适用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肝炎病毒感染者,抑制病毒复制。常见药物有恩替卡韦、拉米夫定等。口服方便,抗病毒活性强,常见副作用有头痛、疲劳、眩晕、恶心、腹痛、食欲减退等。
(2)阿昔洛韦:适用于其他病毒(如疱疹病毒)感染患者,常见副作用为注射部位炎症、疼痛、刺痛、皮疹、瘙痒、荨麻疹等。
2.药物性肝损伤:治疗前应追溯患者6个月内所服用的药物(包括西药、中药、中成药、保健品等)。
(1)N-乙酰半胱氨酸:适用于对乙酰氨基酚过量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呛(剧烈咳嗽)、呼吸困难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2)青霉素G:苄青霉素,适用于毒蕈中毒的患者,使用后可能会引起皮疹、皮炎、哮喘发作等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出现幻觉、昏睡。
(3)水飞蓟素:适用于毒蕈中毒的患者,不良反应有轻度腹泻。
3.妊娠合并肝衰竭:妊娠会加重肝脏负担,一旦出现妊娠合并肝衰竭(起病急,病死率高),建议患者立即终止妊娠,必要时采用人工肝支持治疗或肝移植治疗。
4.肝豆状核变性:可使用硫酸锌等锌剂进行排铜治疗,不良反应常见恶心、呕吐、便秘等。严重者可用人工肝支持治疗改善病情[1-5]。
手术治疗
- 人工肝支持治疗: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一个体外装置,将患者血浆与新鲜血浆置换,帮助患者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性代替肝脏的部分功能,使患者的肝脏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也可为后续肝移植争取时间。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李氏非生物型人工肝系统。常见不良反应有血压降低、出血、凝血、继发感染、过敏等。
- 肝移植:将健康的肝脏移植到患者体内,适用于经药物治疗和人工肝治疗后仍呈不可逆转的重症肝衰竭患者,应尽早考虑肝移植治疗。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乏力、发热、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排异反应。
中医治疗
中医采用解毒凉血利湿、截断逆挽(滋肝、健脾、温阳、补肾等)、顾护脾胃等治疗原则,根据患者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具体用药方案需专业中医师制定[4]。
其他治疗
- 休息:肝衰竭是消耗性疾病,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减轻肝脏负担,待病情稳定后再下床进行适当活动。
治疗周期
本病需终身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的患者可控制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若不及时治疗,导致肝功能持续恶化发展至晚期,病死率较高。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
需要复诊。病情进展快的患者需住院治疗;病情控制较好的患者出院后需定期到院复诊,具体复诊时间遵医嘱。
李博
主任医师
中医消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裴书飞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南阳市中心医院
孙平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