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于1934年,是广西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广西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疗保健的中心,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全国爱婴医院,是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主席单位、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合作单位。医院编制床位2750张,临床科室46个,病区71个,医技科室19个。2022年医院门急诊量387.83万人次,出院人数13.54万人次,手术台数7.29万台,平均住院日7.26天。医院在职职工4671人,其中博士525人,硕士1081人,高级职称975人。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0人,省部级人才60人,厅局级人才65人。医院综合实力引领广西赶超一流,2020年、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分别位列第44名、第43名,连续10年位列复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华南前三,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位列全国第81位、2021届中国顶级医院百强榜第74位。医院拥有国家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17个,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28个,广西各类重点学科31个。2021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排行榜中,36个专科位列华南区前五(共收录42个)。医院聚焦疑难危重症创新诊疗技术,在地中海贫血、肝癌、鼻咽癌等地方病及心血管疾病等高发病、常见病的防治技术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其中,地贫防治研究促进形成“广西模式”并推广全国,在“一带一路”尤其东盟国家形成广泛影响;儿童亲体肝脏移植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技术、骨与软组织再生技术、加速康复外科(ERAS)及腹腔镜技术、机器人手术等多项医疗技术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互联网+医疗”时代,医院获广西首批互联网医院牌照,率先上线了互联网医院3.0版,打造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开创双线融合服务新模式,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就医服务。医院是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有临床医学本、硕、博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和12000㎡的临床医学模拟培训中心,是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首批国家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中心“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合作单位”、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模拟医学部(广西)培训基地,负责管理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儿科学、康复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法医学等7个专业,拥有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8个国家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5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的培养培训,拥有《临床技能学》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面向本科生、研究生、住培生、专培生、进修生、护理人员等,形成集教学、培训、考试、科研一体化的临床能力培训体系,是广西及面向东盟的医学人才培养培训的核心基地。医院现有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级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1个,国家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卫健委委省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9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广西人才小高地2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及八桂学者6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5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3个。近四年获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广西科技进步奖、广西自然科学奖共计27项,其中特别贡献奖2项。医院搭建了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生态圈,与东盟国家重点医院开展友好合作,搭建了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中国-东盟远程医疗中心、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单位、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等系列平台,与东盟国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形成了鲜明特色。当前,医院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三中心一平台”,即:区域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区域高发病常见病医学研究中心、区域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区域性国际化医学合作交流平台,积极助力“健康广西”和“一带一路”建设。肝炎肝硬化(viralhepatitiscirrhosis)目前认为是由慢性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成。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丙肝,肝,美国肝病学会推荐治疗方案如下: (1)肝功能代偿的肝硬化(Child-PughA级)患者,尽管对治疗的耐受性和效果有所降低,但为使病情稳定、延缓或阻止肝衰竭和HCC等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严密观察下给予抗病毒治疗。方案如下:1)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至12周时检测HCVRNA,如HCVRNA下降幅度<2个对数级,则考虑停药;如HCVRNA定性检测为阴转,或低于定量法的最低检测界限,继续治疗至48周;如HCVRNA未转阴,但下降≥2个对数级,则继续治疗到24周;如24周时HCVRNA转阴,可继续治疗到48周;如果24周时仍未转阴,则停药观察。2)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建议治疗48周。 (2)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多难以耐受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行肝脏移植术。,1、酒精性肝硬化:既往有长期较大量嗜酒史,有酒精性肝炎史,病原学指标均阴性。病理变化:广泛脂肪变性及肝细胞内可含有酒精性Mallory氏玻璃样变。 2、血吸虫性肝硬化:既往有去过疫区及血吸虫感染史,肝炎病毒学指标阴性。病理变化:肝组织呈特异性血吸虫病性干线型纤维化,汇管区出现以嗜酸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亦可见到虫卵结节及钙化虫卵。 3、充血性肝硬化:有较长时间心衰史,尤其是三尖瓣关闭不全及缩窄性心包炎引起的心力衰竭更易出现充血性肝硬化。 4、其他肝硬化:阻塞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遗传病及化学药物性肝硬化。 5、与引起腹水或腹部胀大的疾病鉴别:如结核性腹膜炎、缩窄性心包炎等。 结核性腹膜炎有结核病史,腹痛、腹胀、腹水或(和)腹部肿块。腹水检查为渗出液,以淋巴细胞为主。钡餐检查发现肠粘连,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有助于诊断。缩窄性心包炎、肾衰有呼吸困难,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伴乏力、腹胀。查体有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心浊音界不大,心音减低,可闻及心包叩击音。X线、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导管检查有助于诊断。 6、与肝硬化并发症的鉴别:①上消化道出血:应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鉴别。可行胃镜检查以确诊。②肝性脑病:应与低血糖昏迷、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鉴别。详细询问肝病病史、检查肝脾大小、肝功能、血氨、脑电图等检查有助于诊断。③肝肾综合征:应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等鉴别。有肝硬化病史、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但肾脏无重要病理改变有助于诊断肝肾综合征。,禁忌喝酒、吃辛辣食物,1.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 (2)血清学检查 (3)其他相关检查 2.影像学检查 包括腹部超声、CT、磁共振检查等 3.肝穿刺病理检查,。

罗光汉
罗光汉 主任医师
好评率: 接诊量: 平均响应: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诊治,尤其是对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各种慢性肝病、肝硬化的诊治以及母婴传播阻断的治疗
罗光汉
罗光汉 主任医师
好评率: 接诊量: 平均响应: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诊治,尤其是对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各种慢性肝病、肝硬化的诊治以及母婴传播阻断的治疗
患友问诊

患者因丙肝寻求治疗建议,询问药物治疗和生活注意事项。患者女性

接诊医生:
  
2024-09-29 06:57:50

丙肝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两个月,病毒数量降至检测值以下,咨询用药周期和复诊时间。患者女性60岁

接诊医生:
  
2024-09-29 06:57:50

肩膀疼痛,丙肝病史,过敏体质,疑似肩周炎。患者女性

接诊医生:
  
2024-09-29 06:57:50

患者询问关于丙肝治疗的问题,包括基因分型、药物治疗和复查结果等。患者男性36岁

接诊医生:
  
2024-09-29 06:57:50

丙肝病毒,用药及真伪鉴别患者女性

接诊医生:
  
2024-09-29 06:57:50

乏力、食欲不振,丙肝患者,询问用药建议。患者女性

接诊医生:
  
2024-09-29 06:57:50

丙肝肝硬化,肝纤维化症状,用药咨询。患者女性

接诊医生:
  
2024-09-29 06:57:50

患者咨询肝功能异常是否可用葡醛内酯片治疗丙肝肝炎,医生给出专业建议和生活指导。患者女性

接诊医生:
  
2024-09-29 06:57:50

患者因甲胎蛋白轻度异常咨询医生,自述正在服用抗丙肝病毒药物,寻求专业解答和建议。患者男性36岁

接诊医生:
  
2024-09-29 06:57:50

丙肝患者,正在服用丙酮沙,对肝功能异常者是否可以使用该药有疑问。患者女性

接诊医生:
  
2024-09-29 06:57:50
科普文章

展开更多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