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北京市昌平区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八街社区卫生服务站人格障碍是一种精神心理障碍,指人格具有明显偏离正常的特征,且相应的行为方式根深蒂固,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通常给人以“与众不同”、“格格不入”的特异感觉。,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人格障碍患者亲属中的人格障碍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人格障碍的同病率高达67%,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则为31%。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遗传度约为0.69,表演型人格障碍的遗传度约为0.67。 部分人格障碍的行为特征具有攻击和冲动的特点,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这种攻击倾向的遗传可能性在成人中为44%~72%。 神经生化因素 边缘系统的γ-氨基丁酸能、谷氨酸能、胆碱能环路的过度反应可能介导情绪的不稳定,个体对环境情绪刺激反应和敏感性增加,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可能与之相关。 杏仁核过度反应、前额叶抑制降低可能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冲动攻击性阈值较低相关。 前额叶皮质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活性降低,可能与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的认知缺陷有关。 病理生理因素 有观点认为人格障碍是大脑发育成熟延迟的表现。脑电图研究证明,人格障碍者的双亲中,脑电图异常率较高。50%人格障碍者的脑电图显示有慢波出现,与儿童脑电图近似。 大脑皮质成熟延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格障碍患者冲动控制和社会意识成熟延迟。 胎儿及婴幼儿感染、营养不良 孕期感染、中毒,胎儿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充分蛋白质、脂类和维生素的供应,导致婴儿大脑发育不成熟。 出生时或婴幼儿时期的脑损伤和病毒感染等传染病,导致婴儿大脑发育不成熟。,脑,近年来精神药物的发展对很多精神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但目前仍未发现对人格障碍有特效的药物。临床实践证明,尽管药物不能改善人格结构,但作为改善某些症状的对症治疗并非无益。,人格改变 人格改变是由躯体疾病、精神障碍、颅脑损伤等各种疾病所引起的人格异常,人格改变出现在上述各种疾病之后,患者患病前的人格特征在正常范围之内。 人格障碍患者在患上述各类疾病之前即存在相应的人格障碍特征。 其他精神障碍 某些精神疾病与人格障碍具有一些类似表现,如偏执型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表演型人格障碍与分离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与强迫障碍等。 主要鉴别点 各类人格障碍通常起病较早,且特征症状有一惯性的特征,没有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的区分,也没有明显的应激因素作为前因。 人格障碍患者的异常表现与其人格特征的融合是根深蒂固的,生活各个领域均受到持续影响,且通常是终身影响。 与强迫障碍、分离障碍不同,人格障碍患者受症状困扰、引发的痛苦并不强烈,自知力水平相对较低(但仍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其他精神障碍的某些典型症状通常不会出现在人格障碍中,如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强迫障碍的部分典型强迫观念等,也可据此进行鉴别。 精神分裂症 边缘型人格障碍存在更多的自杀未遂、身份认同障碍和短暂的精神病性症状(以幻觉、妄想为主),但没有典型的、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可据此与精神分裂症鉴别。 转换障碍(癔症) 癔症型(表演型)人格障碍可出现情感或行为上的明显改变,但其改变并非无意识。 癔症患者在癔症发作时无意识,行为不受自我控制,且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痛苦,可据此鉴别。,无,为确诊人格障碍,患者(或家属)除需提供多方面的详细病史外,可能需要接受以下检查或评估: 脑部影像学检查:排除脑部的器质性疾病。 临床访谈:通过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形式,医生直接向当事人提问或通过知情者了解有关情况或信息,评估当事人的人格特征。 神经心理检测:主要是人格测定,一般使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国际人格障碍检查、DSM-Ⅲ-R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查、DSM-Ⅳ人格障碍检查等工具。,。

王猛
true 王猛 主治医师
好评率:- 接诊量:- 平均响应:-
中医中药,适宜技术治疗儿科,疼痛科,内科胃肠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患友问诊

我最近总是数次数刻意的数一定的数,很不放心。平时和我一起上学回宿舍的朋友也不怎么和我说话,感到有点焦虑而且没胃口。快生理期也会手抖,可能是又快生理期了焦虑更严重了。请问医生我可能得了什么病?

接诊医生:
  
2024-09-15 12:37:56

患者因回避型人格障碍来咨询医生,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低等抑郁症状。医生询问了患者的症状和经历,发现症状可能与从小的经历有关。医生建议进行系统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患者女性20岁

接诊医生:
  
2024-09-15 12:37:56

孩子厌学、内向、不愿与人交往,情绪激动,疑似心理问题。患者男性13岁

接诊医生:
  
2024-09-15 12:37:56

我在恋爱关系中总是感到冷淡,男朋友希望我能更主动地参与他的生活,但我更喜欢独处,这是否是回避型依恋的表现?

接诊医生:
  
2024-09-15 12:37:56

家人最近两个月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整天呆在卧室,天黑也不开灯,不让家里人进房间,语气烦躁,不打扫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是否有可能是社交回避症状?

接诊医生:
  
2024-09-15 12:37:56

我有强烈的逃避心理,看到电话心跳加速,伴随食欲不振、烦躁和拒绝与人沟通等症状,是否是心理问题?我也会对身体的伤痕产生舒适感,家人认为我只是想逃避问题而装的。请问医生,这是什么情况?

接诊医生:
  
2024-09-15 12:37:56

我看到尖锐的东西就会想眯眼睛,已经持续了几年,经常感到紧张或焦虑,特别是在工作中,想知道有没有什么药物可以帮助我控制这种反应,听说过认知行为疗法(CBT),想了解更多信息,患者信息:未提供。

接诊医生:
  
2024-09-15 12:37:56

回避型人格,弟弟伤害,情绪崩溃,胸闷气短。患者女性21岁

接诊医生:
  
2024-09-15 12:37:56

我从小就有恐惧感,白天一个人在家也会害怕,最近亲人离世后更严重了。有人陪伴时就不怕。这种情况影响了我的日常生活,无法正常入睡和集中精力工作。请问医生这是什么问题?患者女性27岁

接诊医生:
  
2024-09-15 12:37:56

长时间打游戏,控制不住,感到焦虑、悔恨、忧虑和压力。患者男性34岁

接诊医生:
  
2024-09-15 12:37:56
科普文章

展开更多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