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如果您被医生告知同时患有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不要诧异,因为这两种疾病有着紧密的联系。
心脏只需为人体做好一件事:为身体泵送血液。对此,心脏需要保持规律跳动,同时还需要有健康的心肌。
若发生心房颤动,心脏的上腔室(心房)会出现不同步的现象。它们无法产生稳定节律,而会像果冻那样不停颤动。
若患有心力衰竭,心肌会变得非常无力,无法泵送足够的血液,这样身体便无法获得所需的氧气。
心房颤动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而心力衰竭则会增加心房颤动的风险。如若同时患有两种疾病,其症状比单独任何一种更为严重。
心房颤动如何导致心力衰竭?
如果患有心房颤动,心脏跳动速度会比平常快,即使是在休息时也会如此。由于心脏大多数时间都在颤动,而不是搏动,最终只有相当于正常水平的一小部分的血液被泵出心脏。它们之间的差异就像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一个是慌忙、短暂地不停动作,一个是长时间地稳定泵入气体。
心房颤动也可能引起肺部液体的积聚。富含氧气的血液在被输送回心脏前停留在肺内。此时身体无法从肺部获得足够的富氧血液,即使获得了充足的富氧血液,由于心脏搏动速度过快,也无法将血液很好地泵出去。
心跳过快,或是不规则的心跳,可能会损害心肌。
这些都是导致心力衰竭的诱因。即使心脏努力运作,非常努力的运作,也无法使身体获取所需的足够氧气。
心力衰竭如何导致心房颤动?
反过来也是如此,心脏节律由电信号控制。想要这些信号正常工作,要保证心脏组织是健康的。
但是,心力衰竭实际上会使心房拉伸过度,使心脏组织变厚,或者留下疤痕。这些改变可能会干扰电信号,使心律变得混乱,导致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单独发生心房颤动或心力衰竭的情况非常普遍。不过,也有许多患者同时患有两种疾病,医生尚未彻底了解其中的原因。可能的一个原因是,许多因素会同时增加两种疾病的风险。
无法控制的风险。有些事是无法改变的,如:
•年龄。年龄越大,患心房颤动或心力衰竭的几率越大。同时患有两种疾病的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
•基因。关于这一方面,仍有待大量研究证实,但是,一些基因差异可能会影响患心力衰竭或心房颤动的风险。
•性别。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这两种疾病。
心脏病。若同时还有其他心脏病,患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几率会进一步升高:
•冠心病。斑块在冠状动脉中沉积,减少心肌血流量。
•心肌病。会损伤心肌。
•心脏瓣膜问题。例如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
•心肌炎。心脏肌肉肿胀、炎症。
其他疾病状况。其他健康问题也可能会增加风险,例如:
•糖尿病。糖尿病会增加冠状动脉疾病和高血压的风险。
•高血压。长时间的高血压会使心脏组织变厚,变得无力、僵硬。
•肥胖。肥胖常常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甲状腺功能亢进。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会导致心跳过速。
•睡眠时呼吸暂停。可能会导致睡眠期间含氧量降低,影响心脏节律。
吸烟与饮酒。单就吸烟而言,它会增加所有类型心脏病的发病率,包括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若本身就存在其他患病风险,情况会更加危险。
长时间过量饮酒会导致心肌无力。对于一些人来说,酒精会诱发心房颤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房颤又成为心房颤动,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还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是心内科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也是老年人非常容易罹患的一种疾病。房颤的危害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房颤最大的危害是什么?怎样预防这种危害?今天咱们来一起学习和讨论一下。
一、房颤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最大的危害便是心房内血栓形成尤其是左心耳的血栓形成。这主要是因为房颤以后,患者的心房率非常高,进而导致心房内形成涡流,而这正是血栓形成的一个良好温床,当左心耳内血栓形成以后,一旦脱落便会发生脑栓塞等各种各样的血栓性疾病。这也是房颤最大的危害。
二、所有的房颤都会形成血栓吗?
房颤一旦出现,只要房颤的时间够长,几乎所有的房颤都会形成血栓。这也是为什么房颤的患者,预防血栓性疾病,就成为房颤并发症预防的重中之重。血栓在患者左心耳内不脱落几乎没有什么风险,但血栓一旦脱落就会导致栓塞性的并发症。这也是房颤血栓并发症的危害之处,可怕之处。
三、怎样预防房颤的血栓并发症?
既然房颤的血栓并发症如此之多,那么怎样预防房颤的并发症呢?抗凝治疗是预防血栓并发症的一个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常用的抗凝药物主要有华发林和新型抗凝药物。其次,左心耳封堵是一个患者无法抗凝时的次选方法之一。但无论哪种方法,都是在房颤无法恢复为窦性心率时代一个选择,如果能够预防房颤的发生,绝对是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最好方法。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房颤,全称心房颤动,是心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房颤是一种老年人常有的一种疾病,因为房颤和年龄的关系呈现正相关。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也就是说,年龄越大,房颤的发生概率也就越高。所以有人也说房颤是一种老年病,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房颤呢?
一、预防原发病
能够引起房颤的原发病有很多,比如常见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等,所以,预防房颤的最主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积极预防这些原发病,因为这些都是使得房颤发作的主要因素,所以,能够减少房颤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减少风心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相关心律失常并发症。就会减少房颤的发生。
二、减少烟酒刺激
房颤还和抽烟饮酒等不良习惯有关,有报道显示,抽烟和饮酒,不仅仅增加房颤的发病率,还会增加房颤的相关不良并发症。所以,房颤病人戒除烟酒,似乎更有意义。其次不仅仅是烟酒,一些刺激性的饮料等,也会使得房颤的发病率增高。
三、避免情绪刺激
加班熬夜、精神紧张、喜怒哀乐等情绪刺激,也会导致房颤的发生,因为情绪的变化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和张力升高,这些都是房颤容易发生的一些诱因,避免这些诱因,可以减少房颤的发病率。
四、其他原因
比如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等,也会诱发心房颤动,所以,避免水电解质紊乱,避免严重干扰,或者是水电解质紊乱以及感染后,预防房颤的发生也尤为重要。
当然,即便发生了房颤,也不需要过于紧张,我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或者对因的治疗,不管是控率还是控律,都会有适合你的房颤的治疗方法。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你!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房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不同地区患病率及发病率也不同,亚洲人群房颤患病率及发病率均低于北美及欧洲地区。目前多国的临床研究表明,房颤的总发病率约为1%,并呈上升趋势。房颤的发生与年龄相关,年纪越大,房颤的发病率越高。
一、房颤患者心律与正常人有何异常?
心律正常时,心房和心室以一定的频率(一般是60-100次/分),规律的激动和收缩,以保持心脏正常泵血功能。一旦发生房颤,心房的激动频率高达300-600次/分,且激动传导杂乱无章,心房失去正常的收缩,不但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或加重心衰,还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即可引起中风等并发症;据统计,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生率高达常人的7倍。房颤者,尤其是发生初期,心率往往比正常窦性心律时快而不规则,因此患者常有心慌、自觉心跳快且不规律,脉搏不整齐等不适,也可以表现为不典型的胸闷、气短;但也有部分患者房颤时心室率不快,尤其是慢性房颤者;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直至因为心衰或者出现中风就诊,才发现心房颤动。
二、房颤的症状有哪些?
房颤在心室率不快时可无任何症状,在心室率快时,如心室率超过150次/分,可出现相应器官的病变症状,如头部可出现供血不全的症状,心脏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发病时症状可轻可重,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发病持续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心悸、乏力、胸闷、脉搏不规则、胸痛气短或者头昏目眩、思维迷糊等。
其他症状表现为房颤在心率快时可引起脑供血不全,可出现眼睛黑蒙、一过性意识丧失等,诱发心肌缺血时可导致心绞痛的发作。如果房颤导致心衰,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后更加明显,严重时在平卧、坐位时也会出现喘憋。如房颤患者的心房壁有血栓形成并脱落时,则会出现血栓栓子栓塞器官等相应的症状。
三、房颤的并发症有哪些?
脑卒中:房颤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4~5倍,有20%的几率致死,60%的几率致残,应引起重视。
心衰:由于房颤时导致心排血量减少25%或更多,导致心脏的负荷增高,心衰的发生率增高。
心肌梗死:房颤患者心肌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同时房颤有增加患者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
心衰全称为心力衰竭,患者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扩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等进行治疗,以改善病情。
1.利尿剂:利尿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可促进尿液的产生和排泄,控制体液潴留,促进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溶质的排出,以改善病情,常用药物有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
2.β受体阻滞剂:临床常用β受体阻滞剂有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可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长期应用可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3.扩血管剂:常用扩血管剂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等,多在急性左心衰发作时使用,以扩张血管,减轻症状。除上述药物外,患者还结合自身病情使用坎地沙坦、地高辛、多巴酚丁胺等进行治疗,建议及时就医检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生活中注意休息,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充足。
在心内科门诊遇见过这样一患者,来医院时是因为感冒来的医院,并且是在家吃了好几天的感冒药症状不见好转,所以才来的医院。经过医院的检查,医生诊断为是流行性感冒。
这时患者说拿给我取些药我回家吃吧,然而医生会建议患者在医院观察2-3天看看病情控制的进展如何,此时的大部分患者会特别恼怒:他们觉得不就是得了流感吗,还要住院观察,是不是医院想坑我们患患者?
俗话说“不知者无罪”,医生会耐心的告诉患者,有时得流感后可能会引发心肌梗死,为了预防患者出现心肌梗死,所以才让患者住院观察2-3天,确保没有心肌梗死的风险才让患者出院。有些患者听从医生的安排,但是有些患者还是觉得医生在欺骗、恐吓消费者。医生劝说无果,只能让患者自行出院了。
其实,根据最新的呼吸系统的研究发现,流感或者肺炎造成的感染有一定的可能会引起心肌梗死或者中风。其中,发现呼吸道中的流感病毒和肺炎链球菌病毒的感染会诱发心血管疾病。
1、流感病毒感染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炎性细胞激活,造成斑块破裂从而堵塞血管,引发心肌梗死。
2、患者突发感染后,炎性因子的释放造成冠状动脉里的血液浓度升高,变得粘稠,导致血液流动速度变慢,从而容易形成冠状动脉血栓,导致血管堵塞引发心肌梗死。
3、感染引起机体的发热、炎症都会造成人 体心跳加快,当心跳超过正常心率时会造成心脏的超负荷运转,导致心脏的严重缺氧,从而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引发心肌梗死。
可见,流感不能再认为是单纯的疾病了,所以大家要注重流感的预防与治疗,也要注重心肌梗死的预防。
第一,为了预防肺炎链球菌病毒感染,年纪大的老人可以接种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
第二,对有急性感染的患者,采用服用降脂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第三,目前还有种治疗方法,就是采用抑制血小板活化的药物对所有急性感染患者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是不是都有效果目前不确定,需要后期的继续研究。
房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房颤的并发症,如心衰、脑卒中、冠心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同时与患者原发性疾病、年龄、身体素质都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脑栓塞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非房颤患者高。房颤治疗能减少房颤发生的频率,很难根除房颤,但是随着技术的提高,经过心内科系统的治疗后,房颤的复发的几率也越来越低。导致房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及脑卒中。
一、房颤患者需要定时复查
房颤患者一旦出现心悸、乏力、气短不适,应该复诊。如果房颤患者转复窦性心律后在家没有不适症状,但摸脉搏发现不齐也应尽早复诊。如果房颤患者在家更换房颤的药物治疗方案或停用药物后再次应用时,也应到医院进行复诊,在心内科医生指导下再次规范用药。平时即使没有任何症状及体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心内科体检。
定期体检,做好监测,如做心脏彩超,了解心脏的功能及心室、心房的大小;复查心电图了解自身心率及心律的情况,以及有无缺血的情况等;定期复查凝血象,尤其是应用抗凝剂华法林时。
二、房颤患者的日常护理
房颤大多数是由于心脏性疾病所引起的,一定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养成维护心脏健康的生活习惯,要保持劳逸结合,心情愉快,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卧床休息时要采取半卧位,避免左侧卧位。了解口服房颤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减少引起心率增快的因素,如咖啡、浓茶、饮酒等。极治疗能引起房颤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衰、冠心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长时间静坐及过度运动会增加房颤的发病率,要适当运动。
特殊注意事项:注意房颤药物治疗时药物的副作用,对于应用抗凝剂治疗时要做好房颤的卒中的评分及出血风险的评估。此外,抗凝治疗对于有瓣膜病并置换金属瓣的房颤患者只能使用抗凝剂华法林。
三、房颤的日常预防
房颤的预防包括没有出现房颤时对房颤的预防,以及出现房颤,但经过治疗后房颤已经转为正常窦性心律后,需要预防房颤的复发。
1.早期筛查:心电图的检查是早期诊断房颤最有利的手段,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该检查。
2.预防措施:在生活方面,要减少喝咖啡、浓茶,少吃巧克力,禁烟,少喝酒,因为这些可以导致心跳加快。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过劳、过累,减轻体重,有助于减少房颤发生的几率。对于高血压及心衰患者,应用ACEI及ARB类药既有助于该类疾病的控制,也有助于房颤的预防。同时对于导致房颤的原发性疾病要积极的干预治疗,有助于防止或延缓房颤的发生。
房颤,又称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发生率和很多因素有关,但和年龄是呈现正相关的,年龄越大,其发生房颤的概率也就越高。
科学的讲,房颤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心律失常;通俗地讲,就是心房的心肌细胞通过折返等原因,使得其自律性超过窦房结,从而使得心脏乱跳的一种疾病。房颤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和永久性心房颤动。
怎样识别房颤呢?
一、通过症状
房颤患者可有心悸不适等症状,尤其是阵发性房颤,患者来到医院行心电图的时候,已经是正常的窦性心律,但根据患者发病时突发心慌等情况,可以考虑患者阵发性房颤的可能。
二、通过听诊
房颤患者的听诊特点尤其具有特征性,“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是房颤患者心脏听诊的标准答案,也是特征性改变,通过听诊可以考虑患者房颤的诊断。
三、通过心率和脉率
房颤患者的心率大于脉率,是因为房颤患者的心跳中,有一部分是无用功,也就是其虽然有心脏跳动,但射血较少,未形成一次对外周血管的冲击,从而没有出现脉搏跳动,从而可以轻松考虑房颤可能。
四、通过心电图
其实,房颤的诊断,以上三点只能是考虑患者房颤,如果患者有发病时的心电图,我们可以轻松的诊断房颤,也就是说,房颤的确诊,是需要有心电图证据证实的,否则,我们也仅仅只能是猜测。有时候,如果患者发病时心电图正常,我们甚至需要带动态心电图来抓患者发病时的心电图来确诊房颤。
五、通过其他检查
比如心电监护、比如心脏彩超等,我们都可以看到患者心脏跳动时的不规律,从而判断患者房颤。
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实,如果发病时有心电图,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的诊断患者房颤了,最简单的诊断方法就是——心电图!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张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心内科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是窦性心律患者的5倍以上,所以,房颤抗凝可预防心源性卒中,也是房颤治疗的关键。
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需是目前抗凝的常规方法,也占据了抗凝治疗的大多数,心源性卒中也随着抗凝大幅度减少。
对于房颤引发的血栓,我们预防有哪些方法呢?
1.新型抗凝药物
新型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达比加群等。因服药后药理作用可预测而不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且相关研究证据表明,新型抗凝药物在预防卒中方面不劣于华法林,而且药物和食物相互作用更少,起效和失效快,所以新型抗凝药物被寄予厚望。但目前上市的新型抗凝药物价格不菲,也影响了其在患者中的应用。
2.房颤射频消融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非外科手术治疗技术,它可以通过介入射频消融的方法将引起快速心律的异常心脏电传导通路破坏掉,大多数房颤可以经过射频消融治疗得到根除。房颤消失之后其产生血栓的环境消失,血栓随之消失,从而达到预防卒中的目的。但其有相对适应症和禁忌症,且因开展技术要求较高,仅限于国内较大心脏中心可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3.内科介入左心耳封堵术
左心耳结构独特,是一个带钩的长管状结构,因其独特结构以及内膜面丰富的肌小梁决定了其结构内容易造成血流淤滞,从而形成血栓,研究显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房血栓90%以上存在于左心耳,而通过内科介入封堵左心耳可消除其形成血栓的场所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房颤患者由血栓栓塞而引起的卒中风险,所以,左心耳封堵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治疗新选择,但因其刚刚起步,有待于更多的临床证据支持。
4.外科途径封堵左心耳
外科途径封堵左心耳机制和内科相同,因其创伤较大,所以单纯为封堵左心耳的外科手术尚未开展,多见于患者需要行心脏外科手术同时封堵左心耳,故常在心脏大手术时被提及。
当然,为何华法林抗凝仍然备受推崇,主要还是其临床证据最足,相关临床试验最多,也是最为经济适用的方法。而其他相关方法,随着相关试验证据的越来越多,相信其成功推广或者应用也指日可待。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心房颤动是心脏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心律失常。
根据其发生的频率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偶发性的、频发性的也有永久性的房颤,针对不同的房颤我们在临床上治疗起来也是有所不同的。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对于房颤的患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药物来进行治疗以及选择这些药物的原因。
对于新发的发颤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立刻进行转复,首选的是要静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果不能转复的可以再静脉点滴,一般经过治疗可以达到转复的目的。新发房颤,可以直接用药转复房颤,比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等。这些药物根据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静脉输液治疗;如果能在发病48小时内转复成功那么就可以改成口服的长期服用;如果不能在48小时内转复,或发现房颤的时候,已经超过48小时,那就不能直接转复。需要抗凝3周后转复,再抗凝四周;常用的抗凝针剂是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
如果是老年伴有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的永久的房颤患者要长期口服控制心率的药物,同时房颤的患者容易形成血栓,因此要口服一些抗凝的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但是抗凝药物有出血的风险,因此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时候要注意检测凝血功能等指标,防止出血现象的发生。如果药物不能控制的可以选择射频消融术来进行治疗。
其次房颤患者还容易引起心力衰竭、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因此在服用上述药物的同时,还可以服用一些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不仅可以对控制房颤起到一定的作用,还可以有一定的保护心脏的作用。
再次对于房颤的患者来说除了要服用药物来进行治疗以外,还要注意在生活中进行调理,避免情绪激动、劳累等容易诱发房颤的因素出现,这对于预防房颤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的改变,多见于老年人,与年龄和基础疾病有很大关系,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
引起房颤的原因
引起房颤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心脏器质性病变和非心脏器质性病变两种,器质性病变主要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等多种原因,其中以风湿性心脏病最为多见。非器质性病变也会引起房颤,最常见的原因是预激综合征的患者,预激综合征的患者由于旁道不应期较短你,从而引发房颤,并且一般心率在180次/分以上,严重影响心排出量。
另外,其他系统性疾病比如红斑狼疮、白血病等,或者严重感染、洋地黄中毒、情绪过度激动、吸烟酗酒等都有可能引发房颤。
如何诊断
房颤的诊断比较简单,心电图即可确诊,但对于很多一过性房颤的患者来说,在有心慌、心悸等临床症状的同时做心电图检查更有意义,另外心脏彩超对房颤的病因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房颤的危害
1、心率过快引起心慌不适,且因心脏收缩活动失去协调性,每次跳动泵出的血量减少,诱发血压下降、心绞痛,甚至心力衰竭。
2、心房收缩活动失去规律性,心房内血流紊乱,容易有血栓形成、附着,血栓脱落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可导致体、肺循环栓塞,引起脑梗死、肾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者外周动脉栓塞,致残、致死率高。
3、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增快可导致心功能受损,心力衰竭,增加死亡率。如果伴有其他心脏病如冠心病,就会加重心脏病的症状,如反复发作的心绞痛,尤其会加重心力衰竭。
所以房颤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治疗以消除病因,维持窦性心律为主要原则,可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射频消融术等多种方式。
总之,房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但也不是所有的房颤都需要治疗,对于年轻人因为熬夜、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短暂性房颤,对患者进行教育,改善生活方式就可以治愈,无需用药。对于持续性房颤的患者,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手段。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常常担心是否能够得到根治。事实上,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房颤是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得到有效控制的。
药物治疗是治疗房颤的主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美托洛尔等,它们可以控制心室率,减轻症状。同时,还需要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以预防血栓形成。
除了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手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该手术通过射频电流破坏心房内的异常电活动,从而消除房颤。术后患者仍需服用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房颤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过度劳累和熬夜,有助于预防房颤复发。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引发房颤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机制复杂。正常情况下,心脏通过心脏传导系统产生有序的电信号,使心脏规律地收缩和舒张。而心房颤动则是由于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导致心房收缩不协调,从而引起心悸、气短等症状。
心房颤动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血栓、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房颤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自身情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与医生充分沟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由于房颤的发作类型和个体差异较大,因此治疗房颤时并没有所谓的首选药物。
房颤的治疗目标主要包括:转复窦律、维持窦律、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栓塞等。针对不同的房颤类型和个体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首发的快速型房颤和阵发性房颤,可以考虑使用转复窦律的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奎尼丁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窦性心律。
对于持续性房颤或永久性房颤的患者,控制心室率是关键。倍他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钙离子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是常用的药物。
此外,由于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较高,因此需要积极进行抗凝治疗。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进行运动等。
总之,治疗房颤需要个体化方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慢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慢房颤患者的心房收缩不规律,可能导致心房内形成血栓,进而引发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慢房颤患者,药物治疗是基础。其中,抗凝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抗凝药物可以降低血液凝固性,预防血栓形成。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在使用抗凝药物时,需要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3之间,以确保药物疗效的同时,避免出血风险。
除了药物治疗,慢房颤患者还可以选择其他治疗方法。例如,左心耳封堵术可以预防血栓脱落导致脑卒中等并发症;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心脏起搏器治疗可以解决心室率过慢的问题;介入治疗可以治疗阵发性或部分持续性房颤;外科除颤可以治疗部分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的患者。
此外,慢房颤患者的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应避免食用油腻、高盐、高脂的食物,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激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同时,服用华法林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防止华法林过量造成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总之,慢房颤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同时注重日常保养,以降低疾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去年秋天,我因为房颤问题找到了一位位于北京海淀区的中医心内科医生。这位医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天,我带着之前在医院做的检查报告和用药记录来到了***医生的诊室。他首先仔细地询问了我的病情,然后根据我的症状,为我进行了中医辨证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不仅耐心倾听我的描述,还细心地为我分析了病情,并给出了专业的治疗建议。他告诉我,我的房颤问题可以通过中成药进行调理,并开具了稳心颗粒和天王补心丹的处方。
在用药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关心。他定期询问我的病情,并根据我的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在他的指导下,我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
如今,我已经在***医生的治疗下,恢复了健康。他不仅让我在身体上得到了康复,更让我在心理上得到了安慰。我为能遇到这样一位好医生而感到幸运。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利。不仅节省了我的时间和精力,还让我得到了专业、贴心的医疗服务。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如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等待着与医生的线上问诊。屏幕那头,***医生微笑着向我问好,温暖的声音让我倍感安心。
我向***医生详细描述了我的病情,自从患上了持续性房颤,我的生活仿佛被蒙上了一层阴影。房颤让我时常感到心慌,而且最近我发现胸口有些闷,有时还会有疼痛的感觉。
***医生耐心地倾听着我的描述,不时地点头,然后详细询问了我的心率、用药情况以及是否有其他疾病史。在得知我目前正在服用利伐沙班,并且心率控制在89次/分时,***医生表示这个心率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为了更准确地评估我的病情,***医生建议我做一个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在得知我没有做这些检查时,***医生再次强调了它们的重要性。
在讨论了我的症状后,***医生告诉我,虽然目前我没有心梗的症状,但仍然需要关注我的病情。他建议我继续服用利伐沙班,并联合使用倍他乐克来控制心率。此外,他还提醒我要注意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休息,并戒烟戒酒。
在与***医生的交流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他的专业和耐心。他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给予了我很多心理上的支持。这让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信心。
虽然线上问诊无法完全替代面对面的诊疗,但通过与***医生的交流,我感到自己离健康又近了一步。
阵发性房颤,作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让许多患者和家属感到担忧。那么,阵发性房颤是否可以自愈呢?答案是:部分可以,但并非全部。
阵发性房颤,顾名思义,是指心房颤动发作的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7天,且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终止。这种类型的房颤,由于发作时间较短,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患者可以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阵发性房颤并非一劳永逸,它有可能会反复发作。对于偶尔发作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心室率,缓解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对于阵发性房颤频繁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无法完全控制症状。此时,射频消融手术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射频消融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电极导管在心腔内释放射频能量,破坏心房内的异常电活动,从而消除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的成功率较高,且术后恢复较快。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其次,要均衡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蛋黄、动物内脏等。此外,患者还应注意情绪管理,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阵发性房颤的治疗需要患者、医生和家属的共同努力。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患者可以通过合理治疗和日常保养,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阵发性房颤部分可以自愈,但并非全部。对于频繁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阵发性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征是心脏房颤动突然发作,随后自行恢复。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包括引发中风和心力衰竭的风险。
对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控制心室率:对于发作频繁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心室率,以避免心室过快跳动导致的心脏负担。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和洋地黄制剂。
2. 抗凝治疗:房颤患者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需要服用抗凝药物来预防中风。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和达比加群。
3. 转复心律:对于发作频繁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尝试将心律转复为正常窦性心律。常用的药物包括奎尼丁、普罗帕酮和胺碘酮。
4. 电复律: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电复律来恢复窦性心律。
5.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和电复律无效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如迷宫手术或射频消融术。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包括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等。
阵发性房颤的治疗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只有正确治疗和日常保养,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房颤,全称为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房搏动失去规律,心跳加速,常伴有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
房颤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心脏疾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饮酒、吸烟等。
房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射频消融等。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心率,预防血栓形成;电生理治疗和射频消融则是通过手术或介入手段修复心脏的电生理异常。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等,有助于减轻病情,预防并发症。
房颤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监测心率和心律,评估病情变化。同时,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
总之,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应重视病情,积极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减轻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心血管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特点为心房快速而不规则地跳动。冠心病、甲亢、心肌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更容易患上房颤。为了有效控制房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控制房颤的健康生活方式建议:
1. 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咖啡、茶、巧克力等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和药物会刺激心脏,导致心跳加快,增加房颤风险。此外,某些感冒药和过敏药也可能诱发房颤,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脏肥大,从而增加房颤风险。建议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 适当减压
心理压力过大也会诱发房颤。建议通过运动、冥想、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4.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损害心脏健康,增加房颤风险。建议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5. 控制胆固醇水平
高胆固醇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风险,加重房颤病情。建议通过饮食调整和控制体重来控制胆固醇水平。
6. 治疗潜在慢性疾病
甲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慢性疾病会增加房颤风险。建议积极治疗这些疾病,预防房颤的发生。
总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控制房颤至关重要。如果您患有房颤或存在房颤风险,请务必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持续性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的是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超过七天。这种心律失常可以由阵发性房颤反复发作发展而来,也可能是首次发作。持续性房颤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和心脏瓣膜病等。
1.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引发胸闷、胸痛等症状。心肌缺血会影响心脏的正常电传导,导致心律失常,包括房颤。治疗冠心病的同时,可以治疗房颤,若狭窄严重,可通过介入治疗解除狭窄,恢复血流,减少房颤的发生。部分冠心病患者可能因心房电活动紊乱出现原发房颤,治疗时应兼顾两者。
2. 心肌病: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容易发生房颤。扩张型心肌病表现为左心室扩大或双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导致三尖瓣和二尖瓣关闭不全,心房扩大,容易引发房颤。心肌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如按时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情绪紧张等。
3. 心脏瓣膜病:瓣膜性房颤是由于瓣膜病导致心房张力增高、心房扩大,引发房颤。瓣膜病变较轻的患者可定期观察,若出现临床表现,需药物治疗,如扩血管药物、强心药、利尿剂等。
4. 持续性房颤的治疗: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是持续性房颤的主要治疗方式。药物治疗包括抗凝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电生理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术等;手术治疗包括迷宫手术等。
5. 持续性房颤的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等,有助于预防持续性房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