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尤其擅长药物加心理治疗治疗强迫症、抑郁症、焦虑、惊恐障碍等,对分裂症、抽动症、多动症、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有独到之处。
暂无
姚传斌线下门诊排班
具体排班以医院号源信息为准
周一
4/13
周二
4/14
周三
4/15
周四
4/16
周五
4/17
周六
4/18
周日
4/19
上午
下午
晚上
临床心理科患友问诊
  • 你好

    总交流次数

    2

    医生回复次数

    2
    患者:

    男 6个月19天

展开更多

临床心理科科普文章
  •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 孙 洁

      门诊中经常有患者问早泄是不是因为包皮过长引起的,还有些直接把包皮过长和早泄画了等号。但实际上,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不明确。

      国外有项研究,他们对20名志愿者进行了包皮切除手术。通过手术前后的比较发现,这些志愿者们的同房时间和射精控制能力并没有明显变化。所以,虽然过长的包皮敏感性略高,但和男性早泄的发生没有太大关系。

      当然,也有研究认为,包皮环切可以延长射精时间。例如国内一家医院对83名包皮过长的早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其中一半患者接受了包皮环切术治疗,另一半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心理治疗加药物),发现包皮环切术治疗的患者总体有效率达94.1%,而接受常规治疗的有效率只有44.8%。

      那么,为什么两个研究会有巨大差异呢?其实,很多治疗有效的报道没有对早泄患者进行区分,先天性和后天性的手术治疗效果是否一样也不清楚,而且可能会把偶然出现的满意效果计入到疗效评价当中,造成干扰。正如前面提到的,射精和精神、心理、内分泌多种因素有关,包皮过长和包茎的患者很多都伴有焦虑抑郁的情绪,这些情绪会降低5-羟色胺的功能,而这种物质充足才可以抑制射精冲动而延长同房时间。包皮切除后,这些情绪消失,早泄也就好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延长射精时间的药都是抗抑郁类药物的原因。

      中医认为早泄的发生与心、肝、肾的功能失调有关,而情绪因素对这些脏腑的影响相当密切。小别胜新婚,久未相见的爱人首次同房的时间往往很短,而后面就恢复正常了;情欲旺盛,经常抱有性幻想和淫邪念头的男性往往也不能够有效地控制射精,这都和情绪心理因素影响到心神,进而导致了脏腑功能的失调有关。心神安定,性生活才能控制自如,所以中医治疗早泄多从“补肾涩精安神”着手。

      可见,精神情绪因素是早泄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包皮切除手术的疗效可能更多的是解除了造成感染的因素、缓解了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而且效果并不确切,很多研究都否定了它对早泄有治疗作用。因此,包皮切除治疗早泄的方法并不靠谱。当然,如果确实存在包茎,或者包皮过长引起包皮龟头炎反复发作,进行包皮环切是非常必要的。▲

  • 一些人年纪大了,睡得越来越不好。

     

    看电视的时候打个盹,或者早醒、起夜之后,就很难再回到睡梦中。数据显示,中国老人失眠率高达60%。

     

     

    如何判断自己的睡眠是否健康,怎样找回一夜好眠?《生命时报》采访专家,为你整理了12个助眠方法,总有一个能帮到你。

     

    受访专家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  叶京英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张丽霞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李凯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处主治医师  邹琪

     

    一张表测测你的睡眠质量

     

    测试者可根据最近2周自身情况选出最符合的选项,得分相加就是总分。

     

     

    0~7分:没有显著失眠。

    8~14分:轻度失眠。

    15~21分:中度失眠。

    22~28分:重度失眠。

     

    如果每周至少3晚发生失眠并持续超过1个月,失眠严重指数评分超过10分,应及时到老年医学科、神经内科、全科医生处进行睡眠状况全面评估。

     

    12个“快速入睡”的方法

     

    很多老人认为失眠是自然衰老造成,其实失眠还受药物、行动不便、昼夜节律紊乱和基础疾病影响。

     

    睡眠不足,白天就会感觉疲劳、精神不振、注意力下降和情绪不佳。

     

    长期饱受失眠困扰,会使人沮丧、焦虑甚至发展为抑郁症,还会导致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如果你总是睡不好,可以尝试下面这些科学助眠的方法。

     

     

    1.478呼吸法

    美国亚利桑那州综合医学中心创建者安德鲁•韦尔医生发明了一套呼吸法——478呼吸法,对助眠和减压有很好的效果。

     

    舌尖顶住上颚;闭上嘴,用鼻子吸气(数4下),保持住气息(数7下),然后用嘴呼气(数8下),重复4遍。

     

    2.冥想式呼吸

    心绪烦乱时,应冥想呼吸8~10分钟。英国神经科学家、冥想专家凯瑟琳•克尔研究发现,把注意力与呼吸的起伏联系起来,能放松肌肉,消散负面情绪。

     

    3.睡前2~3小时禁食

    晚餐吃得太饱或睡前吃东西,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加,给肠胃带来负担。

     

    4.睡前2小时禁体育锻炼

    运动会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影响睡眠质量。睡前可做些和缓的伸展运动,让身心慢慢平静下来。

     

    5.睡前1~2小时冲澡或泡脚

    泡澡可以升高体温、放松肌肉,建议在睡觉前1~2个小时泡澡,这样睡觉时体温刚好下降,带来浓浓睡意。

     

    睡前用温热的水(40℃~42℃)泡一泡脚,对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多有好处。

     

    6.保持卧室温度清爽宜人

    适宜睡眠的最佳室温在15.6℃~22.2℃,可以在睡觉时候注意开窗通风降温。


     
    7.选择舒适的床品

    选用排汗、透气材料制成的床品,如纯棉、毛织品、丝绸、竹纤维和亚麻等。

     

    聚酯、合成缎等材料无法排出湿气,会越睡越热。床品的材料应该摸起来顺滑、舒适。

     

    如果对灰尘或霉菌过敏,则应选用抗过敏原的床垫和枕套,并经常清洗。

     

    8.保持黑暗无光

    研究表明,入睡前和睡眠时暴露于光线之下,褪黑激素分泌会受到抑制,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若窗户漏光或习惯睡懒觉,可安装遮光窗帘;如果休息空间无法做到完全遮光,也可选择戴眼罩睡觉。

     

    9.控制体重

    肥胖的人会因咽喉的腺样体肥大,导致阻塞气道,进而影响睡眠,下巴短者更易中招。

     

    国际内分泌学会一项新研究发现,减轻超标体重不但有益健康,而且有助于改善睡眠,提高警觉度。体重至少减轻5%的成年肥胖者,睡眠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10.爱打鼾,换个枕头侧着睡

    枕头不要太高,10~12厘米为宜,差不多是拳头的一个半高度。爱打鼾的人最好侧睡,以减轻颈部对气道的压迫。

     

    中国人打鼾的比例是15%左右,而在打鼾者中每5个就有1个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出现打鼾、白天嗜睡、夜尿增多、起床时头痛等症状的人,应该及时到医院排查疾病。

     

    11.防控慢性病

    疾病、疼痛会影响到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及时间。

     

    积极治疗基础病,比如咳嗽、心悸、呼吸困难、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病和精神系统疾病等,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12.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思虑过多、被迫退休、与社会隔离、担心睡不好等心理因素也容易导致失眠。每天睡前,应该自我调整情绪,排出心中的烦恼,为好觉打下基础。

  • 夜半哭声

     

     对小孩子来说,哭闹是家常便饭,家长对此也早已做好了应对,掌握了各种“哄娃妙招”。

     

    但总有一些时候,孩子的“哭闹”有点不大对劲——

     

    比如,5岁的小樱桃最近就好像有些奇怪:有好几天夜里,睡着睡着就突然惊叫一声坐起来,大哭大叫、呼吸急促、出了很多汗,有时候还会说一些大人听不懂的话,特别奇怪的是,对周围好像完全没反应,大人怎么哄都好像没听见一样,只能等几分钟后他自己恢复,重新睡过去。第二天早上起来问,却好像完全不记得一样。而且不止一次,已经持续了好几天了,实在令人感到难以解释。

     

    家里老人说,这可能是什么“脏东西”在作祟,还打算要找“神婆”来给孩子看看。

     

    但孩子爸妈都表示不信,于是来问Dr.京,其实这很有可能是“夜惊症”

     

     

    夜惊症

     

    所谓“夜惊症”,是睡眠觉醒障碍的一种。顾名思义,也就是睡眠周期的转换过程出现了障碍——

     

    我们知道:人类的睡眠过程分为“非快速眼动期(NREM)”与“快速眼动期(REM)”,整个睡眠过程中,二者会交替出现,而夜惊症就通常发生在非快速眼动期。

     

    通过文章开头的描述,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同属睡眠障碍类疾病,夜惊症与梦魇、梦游、等有点像。通常,如果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那基本可以断定为夜惊症:

     

    常见于4~12岁的孩子。在排除其他疾病(如癫痫)的情况下,孩子在入睡2~3小时后突然表现出惊醒,哭泣、尖叫,通常还会伴有出汗、心跳加快,但本人却似乎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对周遭毫无反应,持续时间约10分钟左右,第二天早上还回想不起来。

     

    如果情况和以上描述类似,那很有可能就是夜惊症。当然,最终的诊断还是需要去医院咨询医生。

     

     

    儿童夜惊症的发作,通常有以下这些诱因:

     

    首先是遗传因素:约一半的夜惊症儿童有家族史,即父母当中的某一方也存在过这种情况。

     

    还有环境因素:如家庭环境方面,家人关系比较紧张;又如睡眠环境比较差,室内温湿度过高或过低等,都可能是诱因之一。

     

    不过最常见的,还要数心理因素:比如孩子看到或听到了比较刺激或恐怖的事,或者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或恐吓等。小孩子通常不像成年人那样会有很强烈的焦虑,所以像这些能引起强烈心理刺激的事也就成了夜惊症最常见的诱因。

     

    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

     

    如前所言,夜惊症常诱发于心理因素,而“心病还须心药医”,所以此病通常应当从心理方面入手——

     

    医生方面,最好能够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清楚相关的心理知识,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而作为家属,保证孩子睡眠环境的安静、舒适,平时也应该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并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采取健康、平等的观念,特别是不要打骂,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过大压力。在孩子太小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恐怖片、恐怖故事,或是风格比较另类、刺激的文艺作品。如果在夜里偶然遇见孩子发作,那也不必感到恐惧,也不必叫醒,安抚孩子继续入睡继续。

     

    通常来说,在排除了心理方面的可能诱因之后,夜惊症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到了青春期基本就会完全恢复。

     

    而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比如发作过于频繁、程度过于强烈,甚至影响到了白天的正常生活的话,可考虑短期内服用一些抗焦虑的药物,如阿普唑仑。不过前提是不要自行服用,而应该严格遵循医嘱。另外也要避免长期用药,否则有可能产生药物依赖。

     

    但归根结底,尽量保证孩子心情的轻松、愉快,才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之道。

     

    这不只是为了避免睡眠障碍,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谢薇薇.老年人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
    [2]梁小利;杨玲娜;曹俊;付梦雪;李燕;林琴.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
    [3]滕丽新;王健瑜;赵娟;王国威;卫丽;黄希庭.中国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 当代人最难戒掉的东西,不是烟酒、也不是奶茶,可能是「熬夜」。

     

    36氪发布的《2021年轻人熬夜报告》显示,80.1%的年轻人认为“晚于0点后睡”就算熬夜。

     

    即便这八成年轻人知道熬夜的“时限”,仍有69.1%的人拖到0点后才舍得睡觉。

     

    同时,在「最爱熬夜行业」排行榜中,自由职业者排第一,互联网、金融行业排在第二、三位。

     

     

    当你透支睡眠获取深夜限定的快乐时,身体其实已经欠下一系列“睡眠债”。《生命时报》采访专家,说清到底几点睡觉算熬夜,并教你改掉“晚睡强迫症”。

     

    受访专家

    上海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副主任 施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科主任医师 郭兮恒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高伟

     

    报复性熬夜,身体也会“报复”你

     

    长期熬夜导致睡不够或睡眠质量不佳,正一点点伤害身心健康。当你熬夜时,身体会受到哪些煎熬?

     

     

    内分泌紊乱

    睡眠不足会引起身体应激反应,使机体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分泌更多的皮质醇激素。

     

    皮质醇激素是压力的来源,容易引起血糖调节障碍、血糖增高,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皮肤变差

    一些重要的激素会在睡眠期间分泌,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褪黑素。

     

    甲状腺激素水平过低

    导致皮肤干燥粗糙,影响体温调节,导致黏液性水肿等。

     

    性激素分泌不足

    导致肌肤状态变差,女性还会增加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风险。

     

    褪黑素分泌不足

    睡眠不足导致褪黑素无法分泌,可能会导致早衰。

     

    损伤大脑

    睡眠时间不足会导致人体认知功能受损,睡眠障碍会造成健忘、恍惚、难以集中精神等问题。

     

    心血管受累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一项研究称,有睡眠障碍的女性,一天会多吃600大卡的热量,导致体重快速增加,加重心血管负担,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另一项涉近50万人的研究显示,6~9小时为“合适睡眠区间”,受试者睡眠时长不在此区间内,即使不吸烟,且没有心血管疾病遗传易感性,睡眠不足或睡太多都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削弱免疫力

    机体免疫因子多在睡觉时形成,长时间熬夜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出现疲劳、精神不振,易感冒、易过敏也会不期而至。

     

    免疫力是人体对抗癌症的天然屏障,免疫力降低会使癌症发病率升高。

     

    影响情绪

    熬夜对人情绪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有些人熬夜后次日若被迫早起,还会出现“起床气”,表现为烦躁、易怒、爱发无名火等。

     

    睡眠时长太短易导致焦虑、抑郁等,长此以往还可能诱发心理疾病。

     

    到底几点睡觉才算熬夜?

     

    简单来说,晚上该睡觉的时候不睡,就算熬夜。好睡眠不必一味追求早起,在本身拥有健康睡眠的情况下,早睡早起是个非常好的作息习惯。

     

    但对于习惯晚睡的人来说,熬夜更像是一种“睡眠时间后移”。

     

    比如,工作加班到很晚、写作业过晚,第二天就该多睡一会儿;上班族上夜班,早上要补充睡眠;老人在晚上很难形成连续的高质量睡眠,反而在早晨睡得最香。

     

    比起关注熬夜的“时间起点”,对身体而言,更重要的是睡眠时长睡眠质量

     

     

    如果一定要给熬夜加个限定时间,从内分泌角度和生物节律来说,23点后睡觉就算熬夜。

     

    由于人体自我修复活动大都在凌晨3点以前进行,因此23点~3点这段时间的睡眠质量尤为关键。过了这段时间,即使补睡的时间再长,也难以弥补熬夜带来的损失。

     

    3点自测睡眠质量

     

    大家可通过以下3点来评估自己的睡眠质量,以尽早发现是否有睡眠问题。

     

    睡眠的时间

    即每天是否能在晚上某个固定时间(一般为11点左右)开始陷入困顿状态,转而进入睡眠。

     

    睡眠的时长

    即能否每晚睡够7~8个小时(青少年和成年人)再自然醒来。婴幼儿需要10小时以上,老年人一般睡够6~7小时就可以。

     

    睡醒后的感受

    即精神充沛还是无精打采。

     

    当其中任何一条不满足时,都需引起警惕,长期存在问题时,要到医院睡眠科就诊。

     

    怎样远离晚睡强迫症

     

    报告显示,在熬夜原因方面,超六成年轻人自我诊断为:自律性差报复性晚睡。因客观因素导致的不得不熬夜,并不是晚睡的主要因素。

     

     

    当你意识到该睡觉了、但却迟迟不肯睡,就是晚睡强迫症的典型特征;在心理学上,晚睡强迫症也是“拖延症”的一种。

     

    培养睡前仪式感

    睡前用特定行为取代强迫性晚睡的行为,包括洗漱、做面膜、泡脚、洗热水澡、听一些舒缓轻柔的音乐、室内光线充分调暗等。

     

    准备睡觉时,请关闭手机和电脑;不妨读一本“一打开就犯困”的书来助你入睡。

     

    让卧室暗下来、静下来

    入睡前和睡眠时暴露于光线之下,褪黑激素分泌会受到抑制,进而影响睡眠质量。遮光窗帘和戴眼罩睡觉,都是不错的选择。

     

    将卧室的声音控制在40分贝以下,如果卧室靠近马路、繁华地区,可以换上较厚的窗帘隔绝噪音。睡前一小时可以听听白噪音,比如瀑布声、小雨声等。

     

     

    固定上下床时间

    睡眠节律也可以理解成“生物钟”,即睡眠-觉醒的规律,可以通过固定的上床、下床时间进行训练。

     

    晚睡强迫症患者或失眠者,建议上床时间为晚上11点左右,下床时间为早上6点左右。

     

    用好白天的时间

    对很多人来说,夜晚是难得的独处时间,可以自在地做自己享受并喜欢的事。由于不想这份快乐结束得太快,就只能把睡眠时间往后延。

     

    这其实也在提示,白天有太多“不得不”做的事,压抑了许多自由和惬意。

     

    白天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定一个时间适当放松,也许就不需要在晚上寻找平衡了。

     

    学会聪明补觉

    长期要熬夜加班的人,平时要在作息上更注意,将伤害降到最小。

     

    前一天睡得太晚,早上如果必须按时起床,中午可以适当小憩30~60分钟。如果想比平时多睡一会儿,建议第二天晚上早睡而不是早晨晚起。▲

     

    本期编辑:徐梦莲

  •   睡不着怎么办?吃安眠药?数羊?何不求助食物呢?生活中有几种食物效果可比“安眠药”还好哦!不仅能补充营养,还能让你睡个好觉。

    青年 女 失眠 睡觉 睡眠 床_15400817_xxl

      1. 香蕉

      香蕉实际上就是包着果皮的“安眠药”,它除了含有丰富的复合胺和N-乙酰-5-甲氧基色胺之外,还富有能使肌肉放松的镁。

      2. 奇异果

      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每天食用两颗奇异果,就可以将睡眠品质提高百分之四十!睡眠障碍的产生与中枢神经过度唤起、交感神经过敦鹚奋或是与压力导致荷尔蒙大量分泌有关。奇异果中含有丰富的钙、镁及维生素C,有助于神经传导物质的合成与传递,此外,它还含有其它水果中极为少见的钙质,具有稳定情绪及抑制交感神经的作用。

      3. 桂圆

      夜宵吃水果既不利于消化,又因为水果含糖过多,容易造成热量过剩,导致肥胖。尤其是入睡前吃纤维含量高的水果,充盈的胃肠会使睡眠受到影响,对肠胃功能差的人来说,更是有损健康。但如果睡眠不好,可以吃几颗桂圆,它有安神助眠的作用,能让你睡得更香。

      4. 小米

      小米在所有谷物中含色氨酸最为丰富,晚餐主食中加些小米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有利于提高进入脑内的色氨酸数量。中医认为,它具有健脾,和胃,安眠等功效。食法:取小米适量,加水煮粥,晚餐食用或睡前食用。

      5. 牛奶

      睡前喝杯温奶有助于睡眠的说法早已众人皆知,因为牛奶中包含一种色氨酸,它能够像氨基酸那样发挥镇静的功效。而钙能帮助大脑充分利用这种色氨酸。

      6. 核桃

      是一种很好的营养滋补食物,已证明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因此常用来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具体吃法是配以黑芝麻,捣成糊状,睡前服用15克,效果非常明显。

      7. 蜂蜜

      蜂蜜中的葡萄糖、维生素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神经紧张,促进睡眠,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睡前一杯蜂蜜水,可以帮你舒缓情绪,提高睡眠质量。睡觉前喝一勺蜂蜜即可,用凉开水冲泡更好。

      8. 杏仁

      大杏仁中含有丰富的能镇静神经的色氨酸和松缓肌肉的矿物质镁,能帮你提升睡眠质量。如果想让口感更丰富,你还可以将“大杏仁+生花生+葡萄干”制成混合坚果食用。

      很多营养专家都推荐美国大杏仁为夜间零食,不仅因为它食用方便、有明显的饱腹感,还因为美国大杏仁中的细胞壁结构会屏蔽人体对脂肪的吸收,能防止你发胖。

        相关阅读:失眠和心理病是难兄难弟
                  失眠焦虑更年期了!适度补充雌激素
                  研究称常上社交网站会失眠

  • 苹果,生活中很常见的可以用于减肥水果的首选,但时我们都知道它是含有丰富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一种水果,并且它的含钙量也高,可以代谢掉体内的多余盐分,那么我们煮熟的苹果有什么营养价值呢?它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变化呢?

     

     

    作用

    1. 补血

     

    如果是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可以多吃煮熟的苹果,因为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它对铁的吸收有很好的作用。

     

    2. 保养肌肤

     

    苹果大量的镁元素可以增加肌肤的弹性,使肌肤看起来更有光泽。

     

    3. 可以保护心脏

     

    苹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果胶、多酚类抗氧化物都是可以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因此每天吃苹果是可以预防心脏病的一个措施。

     

    4. 治疗便秘

     

    我们都知道生苹果是可以预防便秘,但是熟苹果是可以减少腹泻的。因为苹果中含有丰富的物质,例如果胶,膳食纤维,鞣酸等,有收敛作用的鞣酸,对肠道的分泌起到减少的作用已达到止泻。还有一种起两个作用的果胶,没加热时它是软化大便并且有缓解便秘的作用,但是它加热的时候就会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同时膳食纤维也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5. 宁神

     

    苹果中也含有大量的磷和铁,具有安神助眠,养脑补脑的作用并且很容易被吸收。在研究的表明中,苹果的气味是可以影响人们的心理,是一种可以治疗抑郁和压抑感的良药。

     

    6. 美白

     

    保持血糖的平稳是因为苹果中含有的微量元素铬和胶质,同时也可以降低胆固醇。苹果中对肠道蠕动有促进的作用是膳纤维,而且也含有丰富的铁,锌等元素,会让皮肤看起来更有光泽,可以达到美容减肥的效果。

    注意

    1. 苹果核不能吃

     

    有少量的有害物质氢氰酸是在苹果核中含有的,它如果大量的沉淀在体内的话可以造成头晕,头痛等现象,如果严重的话可以造成昏迷的现象。所以对于经常爱吃苹果核的人群要注意不要在吃了。

     

    2. 不要吃打了蜡的苹果

     

    许多苹果在生长得过程中,就会有很多会使用生长素等物质,因此苹果皮就有残留的有害物质是可以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3. 晚上不宜吃苹果

     

     

     

    很多人都习惯晚上吃 苹果,但是晚上吃苹果是对身体没有好处的。

     

  • 一、富含松果体的食物

     

    富含松果体的食物之所以能改善睡眠,是由于人的睡眠质量与大脑中一种叫松果体素的物质密切相关。

     

    夜晚,黑暗会刺激人体合成和分泌松果体素,它会经血液循环而作用于睡眠中枢使人体产生浓浓睡意。天亮时,松果体受光线刺激就会减少,使人从睡眠状态中醒来。

     

    研究发现,进入中年以后,人体内的松果体素会逐渐减少,40岁时为青年时的四分之一;50岁时为六分之一;60岁时会降到十分之一。

     

    因此,中老年人可以通过补充富含松果体素的食物来促进睡眠。这类食物包括燕麦、甜玉米、番茄、香蕉。

     

    二、对抗咖啡因的食物

     

    茶的兴奋作用会影响睡眠。

     

    因此,如果白天饮茶较多影响睡眠,可在睡前用几克酸枣仁泡水喝,或用酸枣仁与大米煮粥,睡前喝一小碗。酸枣仁中含有酸枣仁皂甙A、酸枣仁皂甙B、桦皮酸、桦皮醇及3种甾醇类物质,它们可降低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从而对抗由咖啡因引起的睡眠不佳。

     

     

    三、抑制5-羟色胺的食物

     

    如果白天经常犯困,而晚上睡眠不安稳,可以在睡前吃一块馒头或面包。因为这类人群在日间分泌的色氨酸较多,色氨酸会转化为5-羟色胺,5-羟色胺有催眠作用,会导致犯困,而到了晚间体内的色氨酸却不足,难以安然入睡。

     

    因此,夜间吃一些馒头、面包,能提高体内色氨酸的含量,人也就容易入睡。

     

    四、调节神经的食物

     

    如果长期摄入锌、铜不足,那么一段时间后,人体就会由于缺乏这两种微量元素而影响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及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常处于兴奋状态,因而辗转难眠。

     

    在这种情况下,晚餐时多吃一些富含锌、铜的牡蛎、鱼、瘦肉、虾、鳝鱼等食物,能有效改善神经衰弱症状,保证良好睡眠。

     

    五、奇异果

     

     

    睡眠障碍的产生与中枢神经过度唤起及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有关,或是受压力荷尔蒙大量分泌的影响,而奇异果由于含有丰富的钙、镁及维生素C,有助于神经传导物质的合成与传递,尤其是钙,更具有稳定情绪及抑制交感神经的作用。

     

    将黄金奇异果与牛奶、蜂蜜、冰块等一起打成夏季冰饮,不但有利于人体对果籽中维生素E的吸收,还有增加皮肤弹性的功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刚出生的时候,我们几乎都是睡着的状态,所以对于刚生下来的毛毛有一种通俗的叫法—“三个月睡虫”。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会睡了,尤其是当自己变成65岁以上的老年人之后,觉就变得越来越少,有时白天明明没有睡觉,还是会整晚整晚的失眠,甚至要靠安眠药来维持睡眠。

     

    那么,今天笔者就来聊一聊,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晚应该休息多久呢?怎样做可以改善自己的睡眠质量呢?

     

     

    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晚应该睡多久呢?

     

    有些老年人说,我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就再怎么睡都睡不着了;而有些老年人则感觉,每天入睡非常困难,早上又醒得早,长此以往,就觉得头痛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是情绪异常烦躁、免疫力下降导致容易生病等等不良后果。

     

    研究表明,无论处于何种年龄段,都应该每天保证7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这对于身体各项机能下滑的老年人来说尤其重要。

     

    当然,这也并非绝对。如果您已经建立了一个非常规律的生活习惯,也没有各种疼痛等疾病的困扰,并且拥有非常好的睡眠质量,即使只睡5个小时,您也依然会觉得精力充沛!


    怎样做可以改善自己的睡眠质量呢?

     

    (1)睡前饮食习惯

     

    一定要注意睡前两小时不进食,如果一定要吃,注意不能吃辛辣食品、酒、咖啡等兴奋大脑的食物,睡前尽量不喝水,以免起夜影响睡眠,可适当喝热牛奶,既能补钙又能使老年人更快的入睡。

     

    (2)睡前泡热水脚

     

    泡脚可使身体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有助于畅通气血,改善睡眠质量。

     

    (3)适当运动

     

    运动不但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还能使机体更容易获得深度睡眠。

     

    (4)远离不良习惯

     

    远离影响睡眠的坏习惯,比如,爱玩游戏、爱刷手机,可以睡前把手机放在离自己远点的地方,床头放一本书,看上半小时,保证你昏昏欲睡。

     

     

    结语

     

    总而言之,睡眠是我们最好的休息方式,只有睡好了才能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因此不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应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从而将身体维持在一个最佳状态!避免因为工作或娱乐而熬夜,这是前提!在此前提下,对于具体要睡多长时间,其实还是要根据自身状态来确定,因为确实存在个体差异,只要自己醒后能精力充沛,那个时间就是最适合的。

  • “做了一个晚上的梦,没有睡好”。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人一个晚上最多做5次梦,与梦纠缠的时间不会超过2小时,所以安睡时间并不少。可以说不是做梦影响睡眠质量,而是身体上或精神上的原因影响了睡眠质量,让人记得梦境,感觉自己经常、频繁做梦。

     

    做梦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只要睡觉,就会做梦。大脑会对梦进行处理和记忆筛查,人在梦中以右大脑半球活动占优势,而醒来后则以左大脑半球占优势,在人体24小时昼夜活动过程中,醒与梦交替出现,才可以达到神经调节动态平衡。说自己不做梦的人,只是忘了而已。

    同时,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人的注意力、情绪和认识活动有较明显的调节作用,所以做梦有利于身体健康,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入睡困难还老做梦,白天更累,不妨试试这5招

     

    很多神经衰弱或精神压力过大的人往往入睡困难,好不容易睡着了又被恶梦惊醒,清醒后又很难再度入睡,大脑得不到休息,导致白天昏昏沉沉、无精打采,甚至还会由梦产生疑病症和焦虑症。

     

     

    不妨从生活中改善,试试这五招!

     

    1. 不在工作时间睡觉,不在睡觉睡觉工作

     

    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晚上按时睡觉,早上准点起床,周末也别打乱作息,克制住赖床、睡回笼觉的念想。白天再困也不要躺下睡觉,以免晚上睡不着,打乱睡眠周期。

     

    2. 床的作用是睡觉 

     

    床就是睡觉的地方,看书、玩手机等行为不要在床上进行。

     

    困的时候再上床躺下,如果睡不着,就去另一个房间转转,尽可能减少醒着躺在床上的时间,从精神上告诉自己,床是用来睡觉的,慢慢的,你进入卧室看到床只会想到——睡觉。

     

     

    3. 睡前不要接收太多刺激信息 

     

    下午3点之后,拒绝咖啡和浓茶,晚餐也不要吃太饱。睡觉前1小时,不要叫大脑太兴奋,比如玩竞技类游戏,看搞笑综艺等等。锻炼一下有助于睡眠,但注意最好选择在早晨或晚饭后,不要在睡前运动。

     

    4. 听音乐洗澡,让身心放轻松 

     

    睡前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先洗(泡)一个热水澡有助于身心的放松。

     

    不要试图用酒精助眠,酒精虽然会缩短你的入眠时间,但会使睡眠变浅。浅睡眠时间若延长,半夜醒来的几率会很高,使睡眠变得断断续续。

     

    5. 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卧室的光线要暗,可以尝试给窗帘加遮光布;卧室要安静,可以试试降噪耳塞;卧室的温度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热,在18.~22℃是最舒适的睡眠温度;床垫不要太松软,枕头选自己觉得舒服的,当然也要考虑腰椎和颈椎的健康...在不伤害腰椎和颈椎的健康下,躺着怎么舒服就怎么来。

     

    事实上,只要进行正规的治疗,失眠等睡眠问题是可以治好的,药物也可以随着病情的稳定逐渐减少到彻底停掉,如果因为害怕吃药治疗,以致于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得不偿失。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很多家庭亲子关系紧张,尤其留守家庭或者父母忙于事业的家庭更为严重。

     

    亲子关系紧张,甚至破裂的的原因有很多,有社会因素,现在出去打工已经是在农村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还有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不懂孩子成长的心理规律,缺乏家庭教育知识和做父母的智慧。

     

    这类家庭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往往是比较矛盾的。可以说,既爱又恨,爱恨交加。

     

    爱,是因为父母生养抚育了他们,给他们钱花,恨,是因为孩子成长有很多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时刻,这时候他们很需要父母,而这时候父母去那里了?

     

     

    孩子虽然理智上能理解父母为了这个家挣钱去了,但感情上是有埋怨和委屈的!并且这些负面情绪是有记忆,另外因为相距甚远,情感交流很少,有的学生说他和父母打电话几年了就那几句,还没有打,就知道说什么,都能背出来!

     

    所以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了,不交流感情就会疏远!

     

    那么如何改善这种亲子关系呢 ?

     

    一,家长方面

     

    首先,家长要认识到孩子成长是有关键期的,家长错过孩子成长关键期的三年,可能要用10年,30年,甚至一辈子来弥补!

     

    其次,爱是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和孩子之间形成一定的甚至深厚的感情基础,家长是没有教育指责孩子的权利的!

     

    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孩子对家长是有情绪的,并且这种情绪大多是负面的,比如说委屈,指责甚至恨!

     

    当家长教育,指责,控诉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学习时,孩子想的可能是:爸爸或者妈妈您不要管我,当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到哪里去了,现在出现问题了,又来管我?!我不需你管!

     

    甚至有的孩子在潜意识里面,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就是要出现问题,我就是不好好学习,我就是要学坏,你们让我不舒服,不疼爱我,我也让你们痛苦,他们甚至以自己的前途为代价来报复父母!

     

    再次,家长不在孩子身边,但爱可以伴孩子左右!

     

    现在网络很方便,家长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即使不知道说什么,孩子最起码知道父母心理是有他/她的!

     

    其实父母可以给孩子说说自己生活,社会的见闻,或者新闻,也可以问问孩子的学习生活,但孩子说到父母不爱听的内容的时候,尽量做到接纳,让孩子感觉的安全和被接纳,孩子的心门慢慢就会向父母打开!

     

    父母也可以多给孩子送些礼物和用品,不要总是给钱,钱不能代替礼物和用品!你们之间有距离,但心可以无间隙!

     

    最后,假期是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时期,好好把握,多给孩子满满的爱,多交流,理解孩子。

     

    总之,家长在教育这样的孩子之前,首先要先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要多给孩子爱,关心,理解,多进行沟通,交流,少教育,指责!有耐心些,多等等孩子,等孩子慢慢长大,慢慢理解父母!

     

    二,孩子方面

     

    首先,希望孩子们要理解,没有家长不爱孩子的,他们在外面其实挺牵挂自己的孩子的,孩子可以问问父母,他们心理有没有你的位置!

     

    其次,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你的父母,不是教育学家也不是心理专家。

     

     

    他们不是不爱你,只是不知道如何去爱。更不懂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有关键期的。很多父母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他们没有经验,没有当父母的知识,不知道当父母的智慧,他们没有学习如何当父母!

     

    所以很多父母虽然爱孩子,却不会爱,甚至以爱的名誉在伤害孩子!而对孩子来说成长的关键几年,对于父母来说和他们以前一样是他们努力拼搏赚钱的几年!请不要以教育学家或者心理专家的水平来要求他们。

     

    再次,多和父母联系,其实父母是想知道孩子的消息,接到孩子的电话是比较开心的。多和自己的父母聊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的父母不善于表达,但他们爱孩子的心是一样的。利用假期和父母好好相处,了解、理解父母的生活。

     

    最后,带上爱和感恩成长! 

     

    如果孩子总是埋怨自己的父母,孩子的心会经常被委屈,痛苦指责等不良情绪包围。

     

    其实最痛苦的人是孩子自己,而不是别人!如果不知不觉的想报复自己的父母,其实最终报复的是孩子自己,孩子是让父母痛苦了,但最终孩子自己要来承担很多不良后果。

     

    比如没有考上大学,养成了很多坏习惯,比如抽烟,上网成瘾,没有责任感的等!这些孩子的人生将陷入更大的悲哀,和痛苦当中!

     

    所以希望孩子们带着爱和感恩成长吧,爱和感恩是化解一切痛苦和负面情绪的良药!

     

    它可以让你的世界洒满阳光,和快乐同行,和成功相伴!爱和感恩可以帮助你摆脱情感上没有父母陪伴和爱的情感的缺失,和遗憾!从而开启快乐,开心,最终成功的人生!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临床心理科推荐医生
    张淑芳
    三级甲等可开方
    张淑芳:https://cont.jd.com/doctor/267811144549
    副主任医师
    擅长: 从事精神和心理工作二十余年,目前在睡眠障碍病房工作,擅长各种睡眠问题的诊治,尤其是睡眠问题与心理因素、睡眠与情绪的关系,既往有长期的心理治疗工作和培训的经历,带领的团队擅长将药物治疗结合心理干预、物理治疗等并灵活运用于临床工作,帮助缓解各种睡眠问题,促进所有睡眠问题的心理康复和社会康复。
    擅长: 从事精神和心理工作二十余年,目前在睡眠障碍病房工作,擅长各种睡眠问题的诊治,尤其是睡眠问题与心理因素、睡眠与情绪的关系,既往有长期的心理治疗工作和培训的经历,带领的团队擅长将药物治疗结合心理干预、物理治疗等并灵活运用于临床工作,帮助缓解各种睡眠问题,促进所有睡眠问题的心理康复和社会康复。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3250
    立即咨询
    卢和丽
    三级甲等可开方
    卢和丽:https://cont.jd.com/doctor/247310781307
    副主任医师
    擅长: 失眠症、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人格障碍等疾病及婚恋等心理问题的心理治疗。
    擅长: 失眠症、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人格障碍等疾病及婚恋等心理问题的心理治疗。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2109
    立即咨询
    王一浩
    三级甲等可开方
    王一浩:https://cont.jd.com/doctor/371213683617
    主治医师
    擅长: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少年、成人精神心理问题的诊治
    擅长: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少年、成人精神心理问题的诊治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117
    立即咨询
    程明
    三级甲等可开方
    程明:https://cont.jd.com/doctor/273011261878
    主任医师
    擅长: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失眠症、心理障碍等疾病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
    擅长: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失眠症、心理障碍等疾病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2068
    立即咨询
    左静
    三级甲等可开方
    左静:https://cont.jd.com/doctor/252410895801
    副主任医师
    擅长: 抑郁、焦虑、睡眠障碍、亲子关系、婚姻家庭治疗、早期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精神疾病的后期康复
    擅长: 抑郁、焦虑、睡眠障碍、亲子关系、婚姻家庭治疗、早期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精神疾病的后期康复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396
    立即咨询
    侯大勇
    三级甲等可开方
    侯大勇:https://cont.jd.com/doctor/344412612934
    主治医师
    擅长: 焦虑,抑郁,青少年心理问题,以及精神心理科常见病诊治,如躯体疾病所致相关精神障碍、老年期精神障碍、成瘾类如酒精、网络等。
    擅长: 焦虑,抑郁,青少年心理问题,以及精神心理科常见病诊治,如躯体疾病所致相关精神障碍、老年期精神障碍、成瘾类如酒精、网络等。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511
    立即咨询
    王晓良
    三级甲等可开方
    王晓良:https://cont.jd.com/doctor/255410945530
    副主任医师
    擅长: 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焦虑障碍,睡眠障碍,强迫谱系障碍,物质及非物质成瘾等诊断及治疗
    擅长: 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焦虑障碍,睡眠障碍,强迫谱系障碍,物质及非物质成瘾等诊断及治疗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561
    立即咨询
    余世鹏
    三级甲等可开方
    余世鹏:https://cont.jd.com/doctor/326512388001
    主治医师
    擅长: 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躯体化障碍、强迫症、惊恐发作、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酒精依赖、儿童情绪障碍等精神心理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 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躯体化障碍、强迫症、惊恐发作、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酒精依赖、儿童情绪障碍等精神心理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5488
    立即咨询
    刘雷
    三级甲等可开方
    刘雷:https://cont.jd.com/doctor/274611274922
    副主任医师
    擅长: 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强迫障碍,失眠,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家庭关系如婚姻,亲子问题等心理治疗。酒精依赖,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的治疗。
    擅长: 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强迫障碍,失眠,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家庭关系如婚姻,亲子问题等心理治疗。酒精依赖,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的治疗。
    好评率:98%
    接诊人数:1697
    立即咨询
    梁玉连
    一级医院
    梁玉连:https://cont.jd.com/doctor/359713350447
    二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 擅长焦虑抑郁,强迫症,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尤其擅长青少年厌学、重塑青少年人格(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效果很好),人际关系等咨询。
    擅长: 擅长焦虑抑郁,强迫症,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尤其擅长青少年厌学、重塑青少年人格(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效果很好),人际关系等咨询。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176
    立即咨询
    张莉
    三级甲等可开方
    张莉:https://cont.jd.com/doctor/279111375205
    主治医师
    擅长: 三甲精神专科工作十余年,在常见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症等方面有自己的经验,获得中级心理治疗师资格证,为病人和家属提供心理康复!
    擅长: 三甲精神专科工作十余年,在常见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症等方面有自己的经验,获得中级心理治疗师资格证,为病人和家属提供心理康复!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773
    立即咨询
    袁家鹏
    三级甲等可开方
    袁家鹏:https://cont.jd.com/doctor/250910859705
    副主任医师
    擅长: 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躯体化障碍、强迫症、恐怖症、厌食症、贪食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酒精依赖、儿童情绪障碍、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等精神心理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 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躯体化障碍、强迫症、恐怖症、厌食症、贪食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酒精依赖、儿童情绪障碍、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等精神心理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2.1万
    立即咨询
    廖青松
    三级甲等可开方
    廖青松:https://cont.jd.com/doctor/309112096168
    主治医师
    擅长: 焦虑抑郁症
    擅长: 焦虑抑郁症
    好评率:98%
    接诊人数:913
    立即咨询
    周平
    三级甲等可开方
    周平:https://cont.jd.com/doctor/405813970479
    副主任医师
    擅长: 抑郁症、青少年抑郁症、焦虑症、网瘾、产后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广泛性焦虑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性心理障碍、应激障碍、赌瘾、创伤后应激障碍、酒精成瘾、妄想症、边缘型人格障碍、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强迫症、惊恐障碍、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洁癖、恋物癖、社交恐惧症、幽闭恐惧症、恐艾心理、躯体症状障碍、恐高症、拖延症 1.青少年(儿童)厌学心理咨询,网络(游戏)成瘾心理治疗,考试焦虑、亲子关系、人际沟通、自我伤害等情绪行为问题,成人职场压力及婚姻恋爱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2.失眠,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精神和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3.注重心身疾病的综合诊疗方案,药物干预、物理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
    擅长: 抑郁症、青少年抑郁症、焦虑症、网瘾、产后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广泛性焦虑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性心理障碍、应激障碍、赌瘾、创伤后应激障碍、酒精成瘾、妄想症、边缘型人格障碍、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强迫症、惊恐障碍、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洁癖、恋物癖、社交恐惧症、幽闭恐惧症、恐艾心理、躯体症状障碍、恐高症、拖延症 1.青少年(儿童)厌学心理咨询,网络(游戏)成瘾心理治疗,考试焦虑、亲子关系、人际沟通、自我伤害等情绪行为问题,成人职场压力及婚姻恋爱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2.失眠,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精神和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3.注重心身疾病的综合诊疗方案,药物干预、物理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43
    立即咨询
    梁宝
    三级甲等可开方
    梁宝:https://cont.jd.com/doctor/279211396835
    主治医师
    擅长: 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心理治疗
    擅长: 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心理治疗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703
    立即咨询
    范新刚
    三级甲等可开方
    范新刚:https://cont.jd.com/doctor/340612586605
    副主任医师
    擅长: 临床心理辅导 青少年心理辅导婚姻情感咨询 焦虑抑郁强迫等各种心理障碍评估与治疗
    擅长: 临床心理辅导 青少年心理辅导婚姻情感咨询 焦虑抑郁强迫等各种心理障碍评估与治疗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414
    立即咨询
    谭剑辉
    三级甲等可开方
    谭剑辉:https://cont.jd.com/doctor/257310963612
    主任医师
    擅长: 儿童青少年发育 情绪 行为问题,成人抑郁 焦虑 睡眠问题
    擅长: 儿童青少年发育 情绪 行为问题,成人抑郁 焦虑 睡眠问题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3203
    立即咨询
    史宇
    一级医院
    史宇:https://cont.jd.com/doctor/404113949763
    二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 青少年学业障碍,亲子关系障碍,各种临床常见神经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个人成长和婚姻家庭心理咨询。
    擅长: 青少年学业障碍,亲子关系障碍,各种临床常见神经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个人成长和婚姻家庭心理咨询。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32
    立即咨询
    顾曙光
    三级甲等可开方
    顾曙光:https://cont.jd.com/doctor/404013929796
    主任医师
    擅长: 三甲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专职心理治疗师,擅长各类型情绪障碍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失眠、强迫症、贪食症、厌食症、癔病、社交恐惧症、恐艾症、同性恋等心理疾病的治疗。 善长针对青少年的厌学,阳光型抑郁症、神经衰弱,游戏成瘾,手机成瘾,空心病、自残、拖延症的心理问题的治疗。 对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康复、再就业、重返社会有独特的理解。
    擅长: 三甲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专职心理治疗师,擅长各类型情绪障碍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失眠、强迫症、贪食症、厌食症、癔病、社交恐惧症、恐艾症、同性恋等心理疾病的治疗。 善长针对青少年的厌学,阳光型抑郁症、神经衰弱,游戏成瘾,手机成瘾,空心病、自残、拖延症的心理问题的治疗。 对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康复、再就业、重返社会有独特的理解。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26
    立即咨询
    舒京平
    三级甲等可开方
    舒京平:https://cont.jd.com/doctor/281111457683
    副主任医师
    擅长: 从事临床心理学工作10余年,熟练掌握各类精神疾病与心理问题的诊治;主攻方向:认知行为治疗与东方禅修相结合的正念内观治疗。擅长:处理强迫症、神经症等焦虑谱系障碍,减轻来访者心灵与身体的苦痛;开展案例督导及正念禅修沙龙,促使领悟、自我成长。
    擅长: 从事临床心理学工作10余年,熟练掌握各类精神疾病与心理问题的诊治;主攻方向:认知行为治疗与东方禅修相结合的正念内观治疗。擅长:处理强迫症、神经症等焦虑谱系障碍,减轻来访者心灵与身体的苦痛;开展案例督导及正念禅修沙龙,促使领悟、自我成长。
    好评率:98%
    接诊人数:246
    立即咨询
    张洁
    三级甲等可开方
    张洁:https://cont.jd.com/doctor/367213595437
    副主任医师
    擅长: 副主任医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睡眠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躯体化障碍、强迫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擅长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正念疗法等技术开展个体及团体心理治疗,特别是对抑郁、焦虑、失眠、强迫等心理疾病,以及对亲子关系、婚姻家庭关系、青少年厌学、人际关系及普通人群因生活、工作等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干预。
    擅长: 副主任医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睡眠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躯体化障碍、强迫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擅长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正念疗法等技术开展个体及团体心理治疗,特别是对抑郁、焦虑、失眠、强迫等心理疾病,以及对亲子关系、婚姻家庭关系、青少年厌学、人际关系及普通人群因生活、工作等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干预。
    好评率:-
    接诊人数:15
    立即咨询
    刘世中
    三级其他可开方
    刘世中:https://cont.jd.com/doctor/250910847808
    副主任医师
    擅长: 擅长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婚姻咨询、亲子咨询、精神心理科(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症、强迫症、疑病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神经认知障碍、烟酒成瘾)、全科医学、神经科、呼吸科、消化科、感染科、急诊科等科咨询与诊疗。
    擅长: 擅长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婚姻咨询、亲子咨询、精神心理科(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症、强迫症、疑病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神经认知障碍、烟酒成瘾)、全科医学、神经科、呼吸科、消化科、感染科、急诊科等科咨询与诊疗。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737
    立即咨询
    张天燕
    三级甲等可开方
    张天燕:https://cont.jd.com/doctor/356213271703
    副主任医师
    擅长: 擅长焦虑障碍、抑郁障碍、适应障碍、强迫及相关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诊治
    擅长: 擅长焦虑障碍、抑郁障碍、适应障碍、强迫及相关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诊治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119
    立即咨询
    张宇朋
    三级其他可开方
    张宇朋:https://cont.jd.com/doctor/250810852031
    主任医师
    擅长: 睡眠障碍,各种心理问题,焦虑,抑郁,惊恐障碍,强迫症等,二十余年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
    擅长: 睡眠障碍,各种心理问题,焦虑,抑郁,惊恐障碍,强迫症等,二十余年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161
    立即咨询
    王长虹
    三级甲等可开方
    王长虹:https://cont.jd.com/doctor/338412565314
    主任医师
    擅长: 各类精神障碍的早期干预,及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的诊治,失眠、焦虑、抑郁、强迫及躯体形式障碍等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综合干预等。
    擅长: 各类精神障碍的早期干预,及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的诊治,失眠、焦虑、抑郁、强迫及躯体形式障碍等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综合干预等。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61
    立即咨询
    戚元丽
    三级甲等可开方
    戚元丽:https://cont.jd.com/doctor/286411650090
    副主任医师
    擅长: 成人与青少年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儿童孤独症、婴儿痴呆、学习困难、情绪障碍如分离焦虑症、行为障碍多动症、抽动症、品行障碍、厌食症、喂养障碍、网络成瘾、睡眠障碍。 备注:“私人医生”服务包功能已开通。 如需反复咨询或预约门诊的可以关注一下。
    擅长: 成人与青少年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儿童孤独症、婴儿痴呆、学习困难、情绪障碍如分离焦虑症、行为障碍多动症、抽动症、品行障碍、厌食症、喂养障碍、网络成瘾、睡眠障碍。 备注:“私人医生”服务包功能已开通。 如需反复咨询或预约门诊的可以关注一下。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47
    立即咨询
    刘冬梅
    三级甲等可开方
    刘冬梅:https://cont.jd.com/doctor/302811985939
    副主任医师
    擅长: 抑郁症、焦虑障碍、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青少年适应障碍、各种情绪问题、婚恋问题等各种心理疾病。
    擅长: 抑郁症、焦虑障碍、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青少年适应障碍、各种情绪问题、婚恋问题等各种心理疾病。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405
    立即咨询
    张焱
    三级甲等可开方
    张焱:https://cont.jd.com/doctor/304912001396
    主治医师
    擅长: 儿童情绪障碍,抑郁发作,双相障碍,注意力缺陷与注意障碍,亲子关系
    擅长: 儿童情绪障碍,抑郁发作,双相障碍,注意力缺陷与注意障碍,亲子关系
    好评率:99%
    接诊人数:608
    立即咨询
    李飙
    三级甲等可开方
    李飙:https://cont.jd.com/doctor/329212401749
    主治医师
    擅长: 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失眠、双相情感障碍、网络手机成瘾、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等
    擅长: 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失眠、双相情感障碍、网络手机成瘾、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等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75
    立即咨询
    王利娟
    一级医院
    王利娟:https://cont.jd.com/doctor/309312094668
    二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 1、情绪问题咨询: (如自卑、内疚、焦虑、抑郁、恐惧、愤怒、悲伤等)的情绪调节。 2、个人成长咨询: 内向孤僻、缺乏自信、敏感多疑、性格缺陷、人际关系紧张、沟通障碍等; 3、亲子教育咨询: 亲子关系不良、沟通障碍、叛逆父母、行为问题(沉迷游戏、离家出走、自虐、打人伤人)、 4、青少年学习咨询: 厌学、不愿上学、学校恐惧症、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提升 5、婚姻家庭咨询: 沟通障碍、感情不和、夫妻矛盾、性生活不和谐、信任危机、家庭暴力等; 离婚问题:离婚抉择、离婚处理、再婚、离异心理修复等; 性少数群体情绪调节; 6、职场咨询: 择业规划、工作减压
    擅长: 1、情绪问题咨询: (如自卑、内疚、焦虑、抑郁、恐惧、愤怒、悲伤等)的情绪调节。 2、个人成长咨询: 内向孤僻、缺乏自信、敏感多疑、性格缺陷、人际关系紧张、沟通障碍等; 3、亲子教育咨询: 亲子关系不良、沟通障碍、叛逆父母、行为问题(沉迷游戏、离家出走、自虐、打人伤人)、 4、青少年学习咨询: 厌学、不愿上学、学校恐惧症、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提升 5、婚姻家庭咨询: 沟通障碍、感情不和、夫妻矛盾、性生活不和谐、信任危机、家庭暴力等; 离婚问题:离婚抉择、离婚处理、再婚、离异心理修复等; 性少数群体情绪调节; 6、职场咨询: 择业规划、工作减压
    好评率:100%
    接诊人数:1272
    立即咨询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姚传斌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

    秦有
    姚传斌
    副主任医师

    已认证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 临床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