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常向东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3********674

常向东

主任医师

上海市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 临床心理科

可处方
99%
好评率
1.3万
接诊人数
5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不要让生命背负学习的代价

最近看到大连某理工大学通报一名硕士研究生在实验室自缢身亡的事件,心里也久久不能平静。说实话,非常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新闻,毕竟曾经也是一个很有朝气与活力的年轻人,有美好的前途、有鲜活的人生。但现在都已化为乌有。可惜呀! 在我的门诊中,也诊治过一些研究生同学,有硕士、有博士,有男有女。当然他们的困惑主要还是来自于学业压力,尤其是毕业论文的发表,感觉难度非常大。还有的同学对未来的前途很是迷茫,有的是情感上的困扰,有的是经济压力,还有来自家庭的一些压力等等。之前看过一篇研究,显示的是随着学生层次的递增,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也随着增大。现在高校对研究生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学习本身的难度也在增加,对学生本人来讲,也必须面对很多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一些事情。可能短期能承受,但若压力持续存在,或强度过大,超出本人承受力,就会导致个体出现一系列心身反应,严重者甚至有自杀风险。这个理论就是“一般适应综合征”的一些观点。 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学子们该怎样去积极应对呢?简单提供一些小方法。 1、积极认知。告诉自己,压力随时都会有,每个人都会有。作为个体不应该逃避压力,而要积极去面对。学习本身是很辛苦的,会遇到一些阻力与困难。但告诉自己,遇到困难也不要怕,应鼓起勇气去面对,去解决困难。记住“有志者,事竟成。” 2、勇于接受现实。社会大环境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个体只能去适应环境,调节自我。首先,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虚心求教,刻苦钻研。其次,学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好与导师、同学等的人际关系。真诚待人,不得罪人,学会说话,尽量世故一些。再次,遇到较大的外界压力时,要学会迂回前行,而不是硬碰硬或者退缩。必要时求助于朋友,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不畏惧失败,在哪跌倒,在哪爬起。 3、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当发现自己在生活中精力下降、心不在焉、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时,应引起足够重视。可能是压力过大所致的心身障碍的表现了。应及时去看心理医生,让心理医生做出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千万不要走极端或钻牛角尖,那是最不可取的。 4、必要时的自我放松。在闲暇时,唱唱歌、打打牌、打球、游泳、旅游等都是较好的自我放松方式。 记住,学习可以放弃,但生命决不能轻言放弃!

常向东

主任医师

上海市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

144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改善性冷淡的小方法

xing,本来是与生俱来,本来是一种美好的体验,本来是两情相悦的爱的表达……可是,有一部分人却体验不到xing的欢愉了,甚至讨厌它,回避它,究其原因,原来TA们出现了性冷淡的问题。如何改善性冷淡的状态呢? 1、当然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一个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TA身上就会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更容易受到伴侣的欣赏与爱慕。 2、适当减压。当下,很多现代人普遍感受到来自工作、家庭、经济、子女、自身等多方面的压力,真的是“yali山大”。巨大的压力之下,会让人变得缺少xing趣,性冷淡也是家常便饭了,久而久之,亲密行为都被忽视掉了。所以,减压是当务之急。比如,树立可行的工作目标,平衡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赚钱,不好高骛远,不盲目攀比,对子女教育不急不躁,努力让自己不断进步等。 3、学会浪漫与幽默。浪漫与幽默绝对是夫妻或伴侣间升温的润滑剂,一束充满花香的玫瑰、一句沁人心脾的打情骂俏、一个充满诱惑的眼神、一桌充满食欲的晚宴,都暗示着你的小心机…… 4、人老心不老。有的人说我的年龄上来了,可能力不从心了。当然这是一种理由,但又不是合理的理由。老当益壮,老骥伏枥,老有所为,所谓夕阳红,一样会有欢愉! 5、认知的调整。在很多人心目中,把xing想的很龌龊,很低级,这是非常偏面的理解。实际上,xing,伴随我们人的一生,是高级的情感表达,我们要好好珍惜它,热爱它,享受它……用这样的理念去思考,也许就会有一丝激情留存在心中。

常向东

主任医师

上海市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

144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大学生“手机控”的利与弊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科技的日新月异,智能手机已经十分普及,大学生已成为智能手机使用的主力军。作为智能手机本身无可厚非,它就是一个工具,一个时代产物,但是使用者在对它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好与坏的不同结果。 经常会听说到这样的场景:在大学课堂上,很多大学生不认真听课,而在专注玩手机游戏、在聊天、在看抖音、在听音乐等;在自习室里,有大学生也不认真看书,一直在玩手机、听音乐;在寝室里,更是大学生玩手机的最佳场所,不管白天黑夜,可以一直玩个通宵,第二天就在寝室继续睡大觉,旷课成为家常便饭……笔者在之前的一次心理咨询门诊诊疗中,就遇到过一位大三的女生,因为痴迷于手机游戏,导致多门功课不及格,也没告诉父母,面临着被退学的风险。 对于大学生而言,在使用智能手机过程中,利的一面是:(1)大学生可以利用手机进行上网学习知识、阅读最新的资讯等;(2)可以通过手机内的通讯软件,如手机微信、QQ等进行实时沟通与对话,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3)在闲暇时,可以打打手机游戏,看看小视频,休闲放松等。 但凡事均有利有弊。在手机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它的弊端也显而易见。(1)长时间玩手机可导致手机依赖。手机依赖也称为“手机成瘾”,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是指重复地使用手机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其中包括手机关系成瘾、手机娱乐成瘾、手机信息搜索成瘾三种类型。(2)长时间玩手机可导致抑郁、焦虑、社交恐惧、孤独等心身问题的发生。(3)长时间玩手机可造成颈椎骨质增生、眼睛的视疲劳、失眠等。 手机依赖的形成原因 (一) 客观因素: 1、手机自身的特点。如手机功能的多样化、软件的丰富、手机通讯的便捷性等因素,使手机成为大学生的必备工具之一。久而久之,让人爱不释手。 2、人际沟通方式的改变。以前人们沟通主要是以面对面交谈、写信、打电话、发短信等来进行,而现在人们可以通过手机QQ、微信等软件,来进行语音、留言甚至视频通话来操作,并且是免费的,不论距离多远都可以实施沟通,非常的便捷。 3、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学生多数都是住校,已经开始了独立的生活,学习上也更多地依靠自觉。但是对于自控力较差、独立性较差的同学来讲,易受到手机的诱惑,从而导致其不思进取、玩物丧志。 (二 ) 主观因素: 1、大学生心身发展的因素。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思想开放、学习能力强、对新事物接受快,尤其对智能手机的学习与使用可能产生痴迷心理。 2、从众心理的影响。人总是生活在的群体之中,每个群体的成员与成员之间都会相互影响,大学生这个群体也不例外。如果大学生群体里有 95%的人在玩手机游戏,那么余下5%的不玩游戏的大学生就很有可能被边缘化。为了避免自己被边缘化,加上在群体的无形压力下,这5%的同学也被迫玩起了手机游戏。这就是从众心理。 手机依赖的矫治 1、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大学生应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大学是人生的一个起点,不应有混日子的心理,而是要继续努力学习,学有所成,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2、大学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鼓励大学生积极展示自我,加强人际交往,提倡正能量。使大学生在校园里有集体荣誉感、归属感。 3、大学生自身应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将更多的时间精力花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而不是仅仅在游戏中娱乐自我。如跑步、打球、唱歌、跳舞、下棋、美术、武术、瑜伽等都是较好的兴趣爱好。 4、大学生应加强自我管理,自觉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合理使用手机,培养正确的手机使用习惯,科学合理地规划好学习和娱乐的时间,要养成健康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摆正手机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位置,自觉抵制手机所带来的诱惑,尽可能降低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5、大学应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及时帮助有问题的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对于已达到严重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必要时可转介到精神卫生中心进行诊治。

常向东

主任医师

上海市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

146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生命之殇——1例初中生生命陨落的思考

近几天,一则新闻事件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事件大致是2020年9月17日,武汉某初中一名初三学生因为和其他两名同学在教室玩扑克被老师发现后,老师把三位同学家长请到了学校来商谈这件事的处理。这名同学的母亲在学校五楼走廊里打了该名同学2个耳光,几分钟后这位同学突然跳楼导致身亡。反复看了那个小视频,能深深感受到那个母亲心中的怒火,打骂式的教育方式也不分场合,重重的耳光把孩子的自尊打的荡然无存。孩子母亲也许没有想到,孩子会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作为回报。是偶然还是必然?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人犯错了,到底该怎样去面对?自尊重要,还是生命重要?...... 今天也以一种双重身份——心理医生及家长,来表达一下自我的一些观点。疏理一下这个事件,很平常的一件小事——学生在学校玩扑克,违反了校规,老师找家长,希望家长出面教育,家长也教育了,都没有问题。但是回过头来看,假如各个环节能做出一些调整是不是会更好? 站在老师层面,老师的辛苦是公认的,确实一个班那么多学生不太好管理,老师的情绪状态也经常会受到学生们的影响,但是是否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能调整一下,比如这几名学生犯的也不是什么大错,能不能不直接请家长到学校,私下和家长去沟通协商?在教育学生的语气语调上,能不能缓和一些?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教育过程中能不能多考虑一下同学们的可接受度?等等。 站在家长层面,要知道孩子的教育也是天长日久的一种累积,孩子有错分是什么错误,小小不然的错误值得家长动那么大的肝火吗?家长的打骂式教育,孩子接受得了吗?这里大家也许都知道,马斯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需要层次论”。其中就谈到尊重的需要。在第4个层级,是比较高的一种需要。这种尊重,有尊重别人,也有被别人尊重的双重含义。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讲,对尊重的需要要求的是非常强烈的。作为老师、家长,平时是否给予了孩子们这种尊重的需要呢? 站在学生层面,对于这名同学来讲,有错在先,但也许自认为也不是什么大错。家长教育在后,家长过激的言行深深地刺痛了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在那一瞬间出现应激反应,没有充分考虑到行为的后果,以生命来作为犯错后的结局,代价不可谓不大!多数人都会说,孩子的心理素质太差了。也许是,也许不是。但平时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怎样做的呢?家长也好、学校也好,真的了解孩子们的心理感受吗?在追求学习成绩做为第一要务的当下,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能跟得上这样的节奏吗?本人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医生,心理咨询门诊也经常会接诊这样的青少年患者,他们的心声,家长、老师能听得到吗?他们无助时,拿着小刀一刀刀地划着自己的手臂,一滴滴的鲜血在排解着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他们不愿意让别人看到他们的真实心理。因为他们说,别人要是知道他们这样,会说他们太矫情了,他们就是弱者......而不是理解他们、帮助他们,相反让他们更无助、更受伤......而我们心理医生以专业的力量也只能帮得了他们一时,却不能帮助他们长久,有时也深深地感觉到些许无奈......就像急救那样,每个人都可以学会,都可以成为一名急救者。但愿心理知识也能够得到更多层面的普及,大家在日常生活之中以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各种问题,能理性面对,心态平和,那该多好! 期望这样的悲剧越来越少!期望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尊重别人,学会理性面对问题,让每个人都有尊严的活着!

常向东

主任医师

上海市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

146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识别轻躁狂病人?

在临床上,正确识别轻躁狂病人对鉴别是抑郁障碍还是双相障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很多人觉得这只是一种高兴的情绪表达而拒绝求医。 一般来说,轻躁狂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 如睡眠少、动力足、精力盛、自信心爆棚、工作动机增强、俨然一位社会活动家、体力活动增多、计划多、想法多、不害羞、不压抑、比平时话多、极端高兴的心境、过度乐观、爱开玩笑、打闹多、笑声多、思路快;还有的人会表现出旅行多、开车鲁莽、花钱多、乱购物、愚蠢的商业行为或投资、好冲动、不耐心、注意力容易被转移、性欲增强、对性的兴趣增加、吸烟多、饮酒多、吸毒等。 以上表现可以明显地被别人所观察到,而感到有些诧异。但对自己的影响也不是很大。但诊断还是要基于医生的专业评判。

常向东

主任医师

上海市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

144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

在临床上,会有哪些因素容易导致个体出现焦虑障碍呢? 1、焦虑障碍家族史:焦虑障碍具有家族聚集性,即存在某种程度的遗传性。不同焦虑障碍的遗传度约为30%-40%。 2、儿童期、青春期焦虑障碍病史、个性过于内向或过分害羞、早年不良的教育方式等。如父母的过度保护或过度严厉等。 3、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创伤事件,如早年遭遇过性侵、虐待、校园欺凌等。 4、女性、未婚、离异、丧偶、教育程度低、失业、低收入等。 5、共病抑郁障碍等。

常向东

主任医师

上海市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

146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焦虑情绪、焦虑症状、焦虑障碍的区别

在临床上,焦虑情绪、焦虑症状、焦虑障碍很多人不能很好地进行区分,这里简介一下。 焦虑情绪是一种较常见的情绪表达,多表现为紧张不安、急躁、担忧的情绪状态。一般情况下,对个体的影响有限,可为一过性,会很快缓解。 焦虑症状:当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客观事件或处境不相称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则为病理性焦虑,临床上称为焦虑症状。焦虑症状可分为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精神症状是一种提心吊胆、恐惧、忧虑的内心体验伴有紧张不安;躯体症状是指在精神症状基础上伴发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亢进症状,如心悸、气短、胸闷、口干、出汗、肌紧张性震颤、颤抖、颜面潮红、苍白等。 焦虑障碍是指在没有脑器质性疾病或其他精神障碍的情况下,以精神和躯体的焦虑症状为主要特点的一组神经症。具有紧张、担忧、畏惧的内心体验、回避的行为反应、认知、言语和运动功能受损及各种相关的生理反应特点,给其本人及家庭造成严重的功能损害和痛苦。具体可分为惊恐障碍、广场恐惧、社交恐惧、特定恐惧、广泛性焦虑障碍、分离性障碍等。

常向东

主任医师

上海市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

145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抑郁障碍的专业心理评估量表有哪些?

关于抑郁障碍的评估一方面需要心理医生的详细问诊,另一方面,也依赖于专业心理评估量表的支持。但评估结果仅作为参考。最终诊断还是要基于心理医生对求询者的综合评判。 临床上较常使用的心理评估量表有: (1)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 共20个项目,4级评分,自评量表。 (2)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共10个项目,7级评分。除第一项为观察项外,其余均为自我评估。 (3)Beck抑郁问卷(BDI):共21个项目,4级评分,自评量表。 (4)快速抑郁症症状自评问卷(QIDS-SR):共16个项目,4级评分,自评量表。 (5)9条目简易患者健康问卷(PHQ-9):共9个项目,5级评分,自评量表。 (6)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共21个项目,5级评分,他评量表。

常向东

主任医师

上海市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

146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正确看待抗抑郁药物说明书中的“自杀风险警告”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医生,临床诊疗中也会听到部分患者或其家属的疑惑声,说某个抗抑郁药物的药品说明书中会写到,这个药会增加患者的自杀风险,这让他们对服药的安全性产生了疑问。 这个说法的背景是,2004年美国FDA要求在美国所有上市的抗抑郁药物生产厂商在药物说明书中加上黑框警示,即警告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可能与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增加相关。2007年,FDA又把年龄上限提高到25岁,尤其是治疗初期或增加药量期间,关注患者的自杀风险。 众所周知,抑郁症的症状之一就是患者可能会有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有数据显示,国内40%自杀者可归因于抑郁症。而这些自杀者中,大部分并没有接受过系统抗抑郁药物治疗。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抗抑郁药物能快速持久地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及自杀企图,其获益-风险比明显支持使用抗抑郁药物。国外的多数研究显示,随着安全性较高的抗抑郁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患者的自杀率是明显下降的。但是不同学者间的研究结论也是有较大差异的。 当下,在抗抑郁药物与患者自杀风险没有绝对定论的前提下,主流观点是医生应加强对患者合理的用药选择,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在用药早期进行密切监测,足量足疗程治疗,降低其复发风险,定期随访等。

常向东

主任医师

上海市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

146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苯二氮卓类药物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安定类药物,专业术语应叫前者,英文缩写BZDs。这类药物在临床上处方量非常巨大,老百姓一般把它们作为安眠药。临床上较常用的此类药物有:地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奥沙西泮、氯硝西泮等。 BZDs是焦虑、失眠、癫痫、酒依赖戒断等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也是某些躯体疾病和重度精神疾病患者改善失眠、焦虑、激越等症状的重要辅助药物。 BZDs多通过加强γ-氨基丁酸(γ-GABA)对GABAa受体的作用,产生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以及肌肉松弛等作用。BZDs因起效快、疗效确定、短期使用耐受性好及相对安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BZDs也存有禁忌症。如睡眠呼吸暂停、重症肌无力、药物过敏患者等禁用;有呼吸功能不全、严重躯体疾病(肝肾功能损害)、既往有酒精或物质依赖、孕妇或哺乳期女性、具有明显认知功能损害者等谨慎使用。该类药物长期使用,也会导致耐受性增加、疗效下降、依赖、撤药反应、滥用等风险。该类药物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困倦、镇静、肌力减低、共济失调等。少见副作用如眩晕、头痛、意识错乱、构音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失忆、脱抑制、宿醉等,过量服用也会有生命危险。 对于BZDs药物各级医院和网络平台均已严加监管。对于失眠症患者,BZDs不作为首选。该类药物必须由精神科医生开具处方,限量,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常向东

主任医师

上海市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

1464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43条记录共5页
常向东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89160 次
总文章 43 篇
在线服务患者 8914 次
患者评价 12234 个
获得锦旗 5 个
入驻时间 2020-02-18 11:42:17
常向东医生获得的锦旗
已获得锦旗 5 个
医德高尚
5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