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刘庆雨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2********467

刘庆雨

主治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精神科

可处方
98%
好评率
659
接诊人数
0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心智成熟的10大标志,你具备几个?

你是真的 30 岁, 还是心里的 10 岁小孩在原地打转? 今天跟同事拿饭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前面的女生可能等了外卖员比较久,嘟嚷着抱怨:“没有到达就不要说谎呀,我很忙的” 、“害我等那么久” 、“我就是生气,我要投诉你”... 外送员赔着笑脸解释,她才作罢。 当时我跟同事说:“这个女生心智不太成熟的样子,明明很小事。” 同事反问我:“那换作是你,你会怎样做?” “就算不高兴,忍住拿呗,毕竟他也不容易。” 同事笑说:“你认为心智成熟就是让自己难受,成全他人?” 我一时语塞,细想之下,很多人应该都跟我一样: 认为心智成熟,就是能够理解别人的难处,忍住释放负面情绪,然后作出「合适」的回应。 这种成熟,在「非亲密关系」中最常见: 同事有事麻烦自己,哪怕不想,还是笑着答应; 公司要周六开会,明明不爽,还是会附和; 熊孩子来家里捣乱,碍于自己是大人,忍着说没关系... 这样的人,在职场上是「情商高」、在家里是「懂事」,仿佛活得成熟而体面。 但是,那些“哪怕”、“虽然”、“碍于”后面的「我不愿意」又流到哪里去了呢? 很多时候,它们爆发回流到了最亲近的人中: 试想,你历经外卖迟到、无端变多的工作、周六的加班噩耗后; 回到家,发现孩子不愿意吃饭, 此时的你耐心尽失,情绪向家人爆发出来... 这样的情景,是否不陌生? 这是因为,很多人不是真的心智成熟,而是因应场景需求,戴上了「心智成熟」的面具。 当本来的「我」出来,就会释放「我不愿意」的暴力。 后来跟咨询师同事聊起时,我才知道,这是心智能力中「自我共情」弱的表现: 30 年来,我遇事都不会先把自己感受放在第一位,不能接纳自己心底的感受并作出真实反馈。 这样的我,不像真的 30 岁,更像心里住了 3 个 10 岁的小孩。 了解你的心智能力 武志红老师说:“心智化,是能客观地理解、接纳自己与他人心理活动的一种综合能力。” 换言之,心智成熟是几个维度得分之和,不能单一而论。 然而,有很多人理解的心智成熟,都是片面而压抑的。 他们追求的,更多是一个稳定、得体的面具,而没有在真正接纳自己、共情自己。 这样做,就算身处在一片褒义声中,人也不会快乐。 心理研究证明,心智化水平越高的人,亲密关系越稳固、幸福感越强。 如果你风评良好,但时常不开心,亲密关系也屡遇障碍,那么你就要反思一下: 你是真正心智成熟的人吗? 还是只是按照世俗的定义,戴上了成熟假面? 在心理学上,评估一个人心智是否成熟,细分了 10 个维度,例如: 自我概念能力:指肯定自己,对自己存在的一种感知能力; 同理心能力:指能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想法; 自我反思能力:指可以通过思考,推测自己内心的感受以及感受背后动机的心理状态能力。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45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从生命历程角度认识性心理发展

常听家长们抱怨“鸡娃们”总在最不恰当的时机询问性的问题,家长虽万般头疼,但仍不知如何回应孩子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理解充满好奇心的孩子真的很想了解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性心理问题。“我到底是充话费送的还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我到底从哪儿来的?”“我怎么会住在妈妈肚子里?”“我能不能跟她亲亲?”“男孩会有月经吗?”……为了更好的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性心理是如何发展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从出生到 2 岁 从婴儿降生的那一刻起,性就开始逐渐形成了。如同他们学习其他东西,也会通过动作、互动等方式学习性。在这一时期,父母或主要照料者对婴幼儿的抚育、爱及感情投入将为现在和未来亲密关系、爱、性关系的形成奠定基础。所有恰当形式的抚摸、拥抱都能增强亲子联结,并进一步提高婴幼儿发展亲密关系的能力。即使家长与婴幼儿无法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但在婴幼儿摆弄自己生殖器的时候,家长仍会控制不住大声批评或制止,还会告诉孩子这种行为很“丢丢”、以后不能这样做了。实际上婴幼儿自己抚摸生殖器,或者男婴在吃奶或换尿布时出现阴茎勃起,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并没有性的目的,家长们也无需为此感到担心,更多的时候顺其自然就好。 从 2 岁到 6 岁 儿童发展的飞跃和约束都发生在 2-6 岁之间,即童年早期。家庭在儿童生命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了教给孩子如何表达爱,也包括社会性别和性。到 3 岁左右,一个儿童就能敏锐地分别出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了,也开始使用父母或照料者的词汇去描述他们的性部位。在这个时期,性行为和性游戏是非常普遍的。有时孩子会玩弄自己或别人的生殖器,这是对性的好奇和摸索;有时会与其他孩子接吻、摸胸部或裆部、不穿衣服走路等,这些都是可能出现的正常现象。家长不用对此过分担心和紧张,更不要责骂孩子,否则可能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性心理的发展。扮演医生、过家家等游戏也给予了孩子们满足好奇心、探索身体奥秘的机会。一般来说,不引起害怕、羞耻和焦虑的行为被认为是健康的和适合此年龄段的。 从 7 岁到 11 岁 儿童进入快速发育期,尤其女孩的身体发育更快、变化更大,生殖器官的发展、对异性的认识在此时期依次到来。当孩子从童年进入青春期早期,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开始减少,与同龄朋友的交往增加,尤其是同性朋友。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展现出对同性伙伴的偏好,性别的社会化也开始强化。比如异性同桌间可能会出现“三八线”,女孩只跟女孩玩,男孩只跟男孩玩,形成了一种“男女授受不亲”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是同性恋,这只是他们探索、理解自身和环境的一种方式。但有的孩子可能没有发生这样的变化。如有男孩仍跟女孩混在一起玩游戏,对新衣服、女孩的事情感兴趣,不愿意跟男孩一起玩。他们的行为与自己的生理性别不符合,这时候需要家长用适当方法引导,莫要一味指责。 从 12 岁到 18 岁 更为显著的性心理变化发生在青春期阶段。在青春期,青少年的社会和情感发展核心是身份形成,形成一种有别于父母的个性和身份,这种个性化的发展也会影响性心理的发展。浪漫关系对青少年来说愈发重要,但这种关系和成年人的浪漫关系并不一样。成年人更多的是彼此照顾、相互支持,寻找婚姻伴侣,而青少年主要寻求对方给予自己的支持和认同。这些在身份、亲密关系上的变化给青少年提供了体验性的新途径,包括开放的性态度和性表达。在青春期,父母依然在很多关键方面影响着孩子。父母对性的态度是开放还是保守,如何看待青少年与异性交往等,都会对青少年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父母可以跟孩子主动恰当的讨论性相关的话题、提供性教育,青少年的性风险行为就会明显降低,可以帮助青少年更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从 19 岁到 35 岁 在这个时期,人的性生理已经发育成熟,年轻男女既享受着独立的好处,也承受着独立带来的挑战。青年人会性欲增强,渴望与异性发生性关系,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同时也有人可能会出现一夜情或者网络约会陌生人寻找性伙伴等性危险行为。如果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性行为而反复与人发生性关系感到自责、内疚等,这时候最好寻求精神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性的启发与性教育对于今日文明社会生活的意义,要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大。因此,认识一生中不同年龄阶段的性心理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最佳时机就是“在孩子问及这些问题的时候”。儿童单纯而自然地发问,不提出则已,一经提出,便应同样单纯而自然地加以答复,如此,TA 的性心理发育既不至于受阻,也不至于太早,性也不会成为孩子心中神秘的话题。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44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科普知识——IgA 肾 病

IgA 肾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肾小球肾炎,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 20%-40%,任 何年龄均可发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约 15%~40%的 IgA 肾病成人患者在 10 年 后会进展成终末期肾病。 IgA 肾病是免疫反应性疾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有 IgA 沉积为特征。本病诊断主要根 据有血尿或蛋白尿等肾炎表现,肾脏病理检查显示有 IgA 免疫复合物沉着。 血尿是 IgA 肾病的主要症状,往往在感冒感染后出现,血尿可见于感染的同时或 48-72 小时内出现, 血尿常在数天内好转,可完全消失或转为显微镜血尿,而在再感染时复发。 蛋白尿是 IgA 肾病的另一个临床常见症状,起病时患者可有轻度蛋白尿(<1g/24h),但是以肾病综 合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和出现晚期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则会出现大量蛋白尿(>3.5g/24h), 持续性的大量蛋白尿是 IgA 肾病预后不良的一个因素。起病时即有高血压者不多见,往往在疾病恶化的过程中出现高血压,并且随着病情进展高血压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高血压加速了患者肾功能衰竭的速度。 一、病因 病因不明,原发性 IgA 肾病,由肾脏本身疾病引起。继发性 IgA 肾病由肾脏以外的疾病引起,如紫癜性肾炎、HIV 感染、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肿瘤、麻风病、肝脏疾病、 家族性 IgA 肾病等。 二、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后可转为镜下血尿,可伴有腹痛,腰痛,肌肉痛或低热,部分患者在体检时发现尿异常,为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镜下血尿,少数患者有持续性肉眼血尿和不同程度蛋白尿,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 三、检查 1.免疫学检查: 50%的病人血清 IgA 水平升高。37%~75%病人测到含有 IgA 的特异性 循环免疫复合物。 2.尿液检查:蛋白尿定量和分型对 IgA 肾病病情判断、估计预后很重要。蛋白尿<1g/24h 者常为轻微及病灶性系膜增生为主。中~重度蛋白尿多为弥漫性系膜增生,常伴新月体 及肾小球硬化。血尿:尿 RBC 形态呈多形性,提示血尿来源是肾小球源性。 3.肾功能检查:血肌酐上升到 1.5mg/dl(132.6umol/L)多为病情进展。GFR<20ml/min 时,病理改变属Ⅲ级以上。 四、诊断 IgA 肾病的诊断必须要有肾活检病理,必须要有免疫荧光或免疫组化的结果支持。 其诊断特点是:光镜下常见弥漫性系膜增生或局灶节段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可见系 膜区 IgA 或以 IgA 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这是 IgA 肾病的诊断标志。 五、治疗 临床根据病人不同表现及病程,采用不同措施,目的是保护肾功能,减慢病情进展。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合并高血压时选择使用 ACEI/ARB 种类的降压药。 六、预后 老年患者、起病年龄较大者、持续性镜下血尿伴有蛋白尿、有肾功能不全、IgA 肾病患者有高血压,特别是难于控制的严重高血压、肾病分期三期以上预后较差。 七、预防 1.适当休息,适当的锻炼是必要的。 2.增加抗病能力,避免受凉,减少感染的机会,一旦出现各种感染,应及时控制感染。 3.IgA 肾病防治的饮食:饮食以清淡为主,宜多吃水果、蔬菜及优质高蛋白食物。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44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原来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有“保质期”

孩子最需要的,永远是父母的陪伴。 身为父母,我们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孩子有多么渴望我们的陪伴。 《奇葩说》有个辩题,如果爸爸一周陪孩子少于 12 个小时,将被剥夺爸爸称号,你支持吗? 当正方辩手傅首尔说出儿子的立场时,全场动容: 我不敢支持正方。如果爸爸做不到,孩子就没有爸爸了。 孩子宁愿有个挂名爸爸,也不愿没有爸爸!我们为什么不努努力,让他有个实实在在的爸爸呢? 节目还随机采访了几个孩子。 让他们先选择一件最喜欢的玩具,再考虑,是想要这个玩具,还是想让爸爸陪一天?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选择了要爸爸陪着。 只有一个孩子,选择了一个足球,因为“爸爸喜欢踢足球,这样就可以和他一起玩了”。 图片 孩子的要求从来就是这么简单,父母的一次陪伴,便可心满意足。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世界之路的人。 父亲不该只是一个称呼,一个背影。 孩子也不该在一次次“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的无助呐喊中成长。 图片 父母缺席,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龙应台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她去拜访一个朋友,与朋友在院子里聊天的过程中,朋友的大女儿回来了。 那时,她看到的这个年仅 18 岁的女孩,手里拿支烟、穿着“新潮”,露出肚子,身上还有刺青。身旁的男朋友,同样也是抽烟、纹身。 两个人窃窃私语、有说有笑,对家里面的客人完全不在意。 图片 龙应台想起,自己第一次见这个女孩子时,她才 8 岁,是个能把清酒上的“日本清泉清酒”和“樱花图”,寥寥几笔,轻松画出来的姑娘。 没想到,十年之后,一个孩子的人生轨迹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她曾劝说女孩的父母培养她这方面的才能,但总被一大堆的理由搪塞过去——忙、再等等。 她不禁感慨: 原来父母跟食物一样,是有“有效期”的。 记得一期节目里,演员陈学冬谈起自身经历。父母离异,从小就被寄养在亲戚家,他和父亲关系一直水火不容。 在“父子”角色扮演里,他直言: 小时候你不管我,现在凭什么来管我? 小时候你不养我,现在凭什么让我养你? 图片 孩子在年幼的时候,是最需要父母的时候。 这个时候如果孩子不被陪伴,不被关心,等 Ta 长大了,再想教育,就已经来不及了。 图片 什么是高质量陪伴? 身为父母,我们都会尽量抽时间来陪孩子。 可是,我们中又多少能够做到高质量陪伴呢? 身为一个二胎全职妈妈,我常常被生活的琐碎折磨得精疲力竭,在陪娃时难免会力不从心。 平时,女儿喜欢做各种小手工,我就源源不断地给她买各类手工书和材料。这样一来,女儿就不会缠着我,我也可以冠冕堂皇地陪在她身边玩手机。 偶尔女儿扭头问,“妈妈,你可以陪我一起玩吗?” 我会敷衍地说,“妈妈好累,找爸爸去”。 图片 直到一次,我们一起捏橡皮泥,当一个个并不精美的小动物摆满桌子时,女儿兴奋地跳着拍手,“妈妈,我们真是太棒了”! 那时,孩子脸上带笑,眼中有光。 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曾经对孩子的陪伴仅仅只是“陪着”而已。 所谓高质量陪伴,就是需要你把自己的频率调到和孩子一样。 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 角色不同,心态自然也不同。 当我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的世界时,才发现愉悦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我自己。 图片 原来陪伴是相互的。 后来,我们一起折纸,一起用旧台历做风铃,一起用树叶做装饰画,再裱入雪糕棒做好的相框中,一起用刷子用烟花...... 我们一起和这些“伟大的艺术品”拍照留念,发到亲友群炫耀。 图片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 虽说养育注定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离别,但陪伴的时光永远熠熠生辉。 我愿时光未老,你还需要,好好地陪在你身边。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44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抗精神病药常见副作用的处理

临床选择抗精神病药时,必须给予副作用以特殊的关注,因为此类问题明确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常常是治疗依从性的决定性因素,有时可能导致患者被迫换用疗效相对较差的药物。 近日,权威精神药理学家Stephen M. Stahl及其合作者于Acta Psychiatr Scand.发表综述,通过回顾最新证据,围绕抗精神病药最常见的几类副作用——体重增加、药物所致帕金森氏综合征(DIP)/静坐不能、镇静的处理分享了新见解及临床建议。以下简要介绍重点内容: 图片 基于最新证据的核心建议 除疗效之外,基于副作用选择抗精神病药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如病情允许,应尽可能优先选择对代谢影响小的抗精神病药;优先级最高的是氨磺必利、阿立哌唑、依匹哌唑、卡利拉嗪、卢美哌隆、鲁拉西酮、齐拉西酮,奥氮平和氯氮平优先级最低。 使用奥氮平或氯氮平时,应充分考虑早期联用二甲双胍。如条件允许,也可以考虑使用奥氮平/阿片受体拮抗剂samidorphan复方制剂(相比于单用奥氮平而言),以预防体重增加。 各种「锥体外系反应」(EPS)不应混为一谈,而应具体区分药物所致帕金森氏综合征(DIP)、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TD),以针对具体患者开展针对性的、恰当的治疗。选药是避免运动副作用的关键。 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DIP,但不要过度治疗。完全不要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静坐不能或迟发性运动障碍。降低抗精神病药剂量或可改善DIP及静坐不能,但对TD没有帮助。 联用多种具有抗胆碱能效应的药物,尤其是在奥氮平、氯氮平、氯丙嗪的基础上联用抗胆碱能药物时,须警惕肠梗阻及认知副作用的可能性。 使用具有明显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以及在抗精神病药基础上联用其他镇静药物时,须当心。 不要忘记询问患者有无性功能副作用;如果患者有这方面的问题,则应提高处理这些问题的优先级。 (点击图片后可放大) 表1 有关代谢副作用的新见解与建议 图片 表2 有关运动副作用的新见解与建议 图片 表3 抗精神病药三类副作用的风险分级 (同一风险级别按首字母排序)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43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社会心理学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之间的一门中间性、边缘性的学科。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 EA Ross )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大纲与资料集》,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D )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这两本书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 1.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的、并互有影响的主体反应。社会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即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心理活动。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境有关,而且与其过去形成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 2.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行为,它包括群体的决策行为、建设性及破坏性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竟争等。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3.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分为三个层面:微观的个体层面、中观的群体层面、宏观的社会层面。在个体层面,如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动机、社会学习等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在群体层面,如群本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等,以及个人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从众、社会助长与情化)车社会层面,如风俗、时尚、阶级、阶层及民族的心理特征、国民性等。具体而言包括: (1 )表现为个体现象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心态。如社会认知、态度、需要与动机、自我等。 (2 )表现为人际相互作用现象的交往与人际关系,如人际沟通、人际吸引、人际关系等。 (3 )表现为个人与群体相互作用现象的社会影响。如从众行为、社会助长,去人格化等。 (4 )表现为微观群体心理现象的社会心态。如群体凝聚力、士气、心理气氛等。 (5 )表现为宏观社会现象的非系统化社会心理倾向,如传统、风俗、时尚、国民性等。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44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三、卡特尔的特质论

一)卡特尔的创新之处 多变量方法卡特尔认为多安量方法可以克服临床法和实验室二变量法的局限性,同究许多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用统计方法对结果做严格的推证 2 搜索人格研究资料的三种来源卡特尔认为可以从三个途径获得人格的研究资料: 生活记录材料(Ldta ):这是由实际生活中获得的素材,包括日常情境中记录的事件,如参加过什么社会团体,发生过多少起事故,起居时间如何等 问卷资料( Q-data ):研究对象本人的自我报告,卡特尔认为问卷资料可以提供两方面信息,本人的真实情况和自我修饰程度,后者可从主试专门设计的某些问题中推断,利用其结果可以对被试整个作答情况进行修正 客观测验材料(OT-data ):指投射测验和被试在进行心理实验或测验时所表现出的反应,如反应时,注意广度、皮肤电阻等。卡特尔认为 OT 材料是人格研究最好的材料来源;卡特尔研究的一项重要假设是分析这三种来源的资料,所得的特质应该相同,因此,在实际研究当中,这三者的研究结果是可以互为补充的。通常,开始一个研究先从收集 L 材料着手,以其结果逐渐缩小实验情境,作为收集 Q 材料和 OT 材料程序的依据 3.因素分析 卡特尔为心理学引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是把许多测量项目汇集成组群的统计步骤,其基本要点在于相关的概念,彼此之间相关很高的项目被归结在同一因素中,而彼此之间较低或无相关的项目被分成不同的因素。 (二)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卡特尔人格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区分了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从而为心理结构的分类和数量测量开辟了道路表面特质是指特质原来的集合。比如,人格问卷中的每个项目,都表明一种表面特质。卡特尔认为表面特质的聚类分析只能将一些表面的现象总结在一起,而因素分析所抽取的是表面的相同现象后面的内在共通因素,这种共通因素叫做根源特质,它是人格结构最重要的部分,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根源特质控制着表面特质聚集的情况,每种表面特质都来自种或多种根源特质,而一种根源特质能够影响多种表面特质。表面特质是根源特质的表现 (三)特质的测量和分类学 在卡特尔及其同事几十年的努力下,用大量取样和因素分析的方法确认了 16 种根源特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优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这 16 种各自独立的因素即根源特质,它们普遍存在于各年龄和社会文化环境不同的人身上,每个人的人格特征不同,就是由于这 16 种人格因素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不同而决定的 16 格因素的发现对人格的测验和分类学提供了可能性和理论依据,著名的《卡特尔十六人格因素量表》,就是卡特尔设计用于测量人格特征的自我报告量表。该量表已在心理学界和有关领域广泛应用,如用于预测学业成败、职业选择等等。 (四)评价 卡特尔将因素分析应用于人格研究领域,对于心理学的定量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对于分类学和测量的重视,在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史上有重大的影响。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44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四、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分裂之后,建立起自己的人格理论,他称之为个体心理学 (一)早期理论器官缺陷与补偿 阿德勒理论发展的早期,他认为对器官缺陷和生理自卑的补偿,是人格的原初动力,他 指出人很容易受器官疾病的损害,疾病会使器官的发展受到阻碍,发展程度低于正常水平。如 果某些人生下来就视力差,某些人胃功能不健全等等,这些身体上的缺陷给人生活带来种种困 难,限制人能力的发挥,因而必须通过某种方式加以解决。个人可以通过加强缺陷器官的活动 来促进它的发展,或者通过发展其他器官的机能来弥补它。而且一个人还可以因对生理缺陷 的过度补偿而使缺陷的器官达到超水平的发展。例如曾经非常虚弱的人,后来成为出色的运 动员;小时候的口吃者,通过苦练后来成为演说家,都是过度补偿的例子 (二)中 后来,阿德勒将强调的重物学意义上的生理缺陷转移到心理的“自卑感”。于是补偿和过度补偿的概念既是针对实际的生理缺陷,又是针对主观上的自卑感。 不管有无器官上的缺陷,儿童由于必须依赖人生活,总有一种自卑感。这种无力和自卑的 感受刺激儿童,使他们产生了获取力量克服自卑感的强烈愿望。阿德勒认为有自卑感并不是 坏事,因为只要是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卑。实际上,自卑感是所有个人成就背后的主要推动 力。一个人有了自卑,他就想做成某些事来克服它。成功之后,有一个短时间的满足,但是,当 看到别人的成就时,他又感到自阜,又驱使自己争取更大的成就,由此不断往返,永无终结 自卑感可以促进人发展,起积极作用,但也可能起消极作用,使人产生神经症。一个人被 自卑感所压倒,一点也不能去追求成就,这时的自卑感就成了发展的障碍,那么这个人在阿德 勒看来就有了自卑情结 (三)后理论一追卓越 健康人一旦体会到自阜感,就会力求补偿此不足而获得优越感,并力求完善。因此,阿德 勒理论后期阶段把力求优越作为人格的首要动力,并进一步从强调个人优越转向强调社会优 越和完善。阿德勒认为“力求优越和完善”来自于先天遗传,所有人出生时就具有了这种东西 阿德勒相信追求卓越对人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如果一个人过分注重自己的优越 而忽视了别人或社会的需要,那他就可能产生优越情结。这样的人倾向于支配别人、轻视别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45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三)人际交往改善技术

1.人际交往健康的标志 (1)乐于交往:这是指交往的态度,愿意与他人交往,也清楚地知道交往对个体发展成长的积极功能。 (2)敢于交往:这是指交往的行为,主动积极与他人交往,不消极被动地等待 (3)善于交往:这是指交往的方法,了解并掌握交往的原则和方法,能与他人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 (4)具有交往的良好心理品质:自信、热情、谦虚、善解人意等 2.运用人际沟通的技巧 (1)善用语言的技巧 (2)善用三种表情,即言语表情、身体表情和面部表情 (3)善于倾听。 (4)学会欣赏与赞美 (5)具有幽默感。 (6)确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7)遵循良好沟通原则:真诚待人;平等待人:宽容待人;乐于助人 8)提高自身的修养 3.改善人际关系的具体技术 (1)敏感性训练:在团体中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交流,了解他人和自己的问题和当时的反 应,通过自我意识水平和移情能力,改善沟通技巧,增进社交能力 (2)角色扮演:通过充当和扮演某种角色,站在一个新的立场去体验、了解和领会他人 内心感受,理解自己反应的适当性,改变过去的行为方式,使自己更适合于所承担的社会角色 (3)PAC分析:又称互相作用分析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柏恩1964年提出的。P代表父 母状态,A代表成人状态,C代表儿童状态,柏恩认为,人们在互相交往中常常以不同的人 状态出现,构成了人际关系中的不同人格类型。如果交往的双方都能按对方期望作出反应,人 际关系就是“互补型”或“平衡型”,可以加深人与人的感情,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关系;相反,如 交往双方的反应呈现“非互补型”或“交又型”,容易引起冲突,导致关系恶化。通过PAC分析 可以改善人际关系。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45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躯体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

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如流行性感冒、肺炎、恶性疟疾、艾滋病等所致的。其精神症状只是原发疾病症状的一部分,因此曾将躯体感染、中毒及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统称为症状性精神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各种急、慢性感染都是引起这类障碍的原因,病原体以细菌、病毒多见。感染性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一般认为其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病原体种类不同,所引起的机体代谢的异常,脑组织的损伤,个体的差异等都可影响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为急性期最多见的症状。有些病人表现为典型的谵妄状态的特点,具有昼轻夜重的波动性。 2.幻觉症可发生于急性期,幻觉中以幻听为多见,持续时间较久,但多能自动恢复。 3.虚弱状态多见于感染的末期或恢复期,其特征是躯体或精神的虚弱或衰竭。 4.遗忘症多见于中年及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对近事识记能力减弱或丧失,保持力也减弱。 5.人格改变多见于儿童中枢神经感染后,但成人严重全身感染后也可出现人格改变。持续时间持久,多数是后遗症。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460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00条记录共30页
...
...
刘庆雨医生寄语
希望我能为你拨开黑暗中的阳光,为你打开心中的一切美好!
刘庆雨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4347 次
总文章 300 篇
在线服务患者 458 次
患者评价 560 个
获得锦旗 0 个
入驻时间 2020-02-26 11:25:1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