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小细胞肺癌用这个药化疗时要当心副反应,可导致严重血细胞降低

小细胞肺癌用这个药化疗时要当心副反应,可导致严重血细胞降低
发表人:

王先生是个晚期小细胞肺癌病人,一周前,二线应用伊立替康+洛铂方案化疗第1周期。应用伊立替康第 6天后出现腹泻,反复排水样便,数分钟一次,整个人都要虚脱了。更严重的是,血常规提示白细胞0.7×10^9/L,中性粒细胞0.04×10^9/L。患者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6℃。后紧急收住院治疗。

之所以出现这么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在于化疗药伊立替康。

伊立替康也叫开普拓,是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能够引起DNA双链断裂。它对大多数的癌症都具有有效的抗癌活性,它是最普遍的化疗处方药物之一,尤其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小细胞肺癌的重要药物,也用于胃癌、食管癌、卵巢癌等其它肿瘤的治疗。伊立替康的不良反应较为特殊,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均可能为致死性不良反应,急性胆碱能综合征也是伊立替康较为特殊的不良反应。有20%患者采用以伊利替康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能导致严重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腹泻,毒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不能耐受此药治疗的关键。

同样的药物,为何有些人会有显著不良反应?与基因有关!

CPT-11是一无活性的前药, 需经羟酸酯酶的活化转变为其活性代谢产物SN-38而发挥效用。活性SN-38的主要清除途径是通过肝脏UGT1A1的糖基化作用转变为无活性的SN-38G,后者通过尿液、胆汁排出。研究发现UGT1A1的表达是高度可变的,由此引起不同患者间SN-38糖化反应的速率相差最高达50倍。

UGT1A1基因启动子区具有一定多态性,其不典型TATA盒区域中包含了5-8个TA重复序列。其中以含6个TA重复序列的基因型最为常见。随着TA重复序列数目的增加,UGT1A1表达下降。

在CPT-11治疗中,UGT1A1*28等位基因的存在导致活性代谢产物SN-38的显著增加,从而发生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几率显著增加。如果UGT1A1*28 [TA]6/[TA]6为野生型,活性最强,发生不良反应几率最低,UGT1A1*28 [TA]6/[TA]7为杂合子突变型,活性降低;而UGT1A1*28 [TA]7/[TA]7为纯合子突变型,活性最低,发生不良反应几率最高。虽然中国人UGT1A1野生型携带率高于白种人,但是我们仍不能忽视伊立替康的不良反应。

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CPT-11的包装上注明该药容易使UGT1A1*28基因纯合子患者产生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并且叮嘱临床医师慎重考虑给药剂量。

除了 UGT1A1*28基因之外,UGT1A1*6基因多态性同样与CPT-11 不良反应有关,UGT1A1*6仅在亚洲国家分布,UGT1A1*6基因包括GG型(野生型)、GA型(杂合型)和AA型(突变型),GG型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最低,用药时可以使用常规剂量,GA型其次,用药时使用常规剂量,但要注意观察,而AA型最高,用药时需要减少剂量。

从以上案例及分析提示UGT1A1基因型的检测可用于临床预测与CPT-11相关的严重毒副作用的发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肺Ca?疾病介绍:
肺腺鳞癌,是指同一肺癌组织中,既有鳞癌成分,又有腺癌成分,且两种成分比例均超过了10%的原发性肺癌,是一种特殊的非小细胞肺癌。该病的发生可能与吸烟、职业、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咯血、胸痛、体重减轻等。治疗上,因其具有肺腺癌、肺鳞癌双重恶性生物学行为特征,与单纯的肺腺癌或肺鳞癌相比,其具有更高的恶性程度、更强的侵袭性,并且较早出现淋巴和血行转移,从而使得患者生存率低,预后较差,放化疗效果也较差,目前手术仍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也是唯一能使患者治愈的方法[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上周,医院呼吸科收治了一名特殊的患者,40岁女子廖某,因“反复干咳、气促2周”来医院诊治,胸部CT检查结果令医生大吃一惊,结果显示两肺大面积间质性改变,入院诊断为间质性肺炎。

    更令医生奇怪的是,廖某的抽血检查显示感染性指标和风湿免疫性疾病指标均为阴性,基本排除了感染和结缔组织病引起的肺间质性改变,而且廖某也没有家族史和病史,最后医生通过再次详细询问廖某既往史得知,原来廖某平时喜欢染发,从20岁开始就没有间断过,最多一次一个星期染发4次,平均一个月也有8-10次左右。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医生推测廖某的间质性肺病很大可能与她使用的一种染发剂有关。至于廖某的治疗,医生判断很难恢复,基本上终身需要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染发剂有什么危害?

     

    染发剂按成分可以分为3种:无机染发剂、合成染发剂和植物性染发剂。植物染发剂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或者以天然植物为原料制成的,因此其安全性最高,对人体及环境基本无害,但其价格较贵。廖某平时因为很节省,选择价格低廉的无机染发剂。

    无机染发剂价格便宜,但含有铅、铁、铜等金属离子,是通过这些金属离子渗透到头发中,与头发蛋白的半胱氨酸中的硫作用而使头发颜色改变,这类染发剂长期反复使用容易导致金属慢性中毒,会引起食欲不振、疲劳、再生障碍性贫血、高血压等,如果在肺内沉积,还可能会引起肺纤维化和间质性改变,而且早期染发多采用无机染发剂。

    合成染发剂又可称为氧化染发剂,顾名思义它主要是通过氧化剂对头发起氧化作用,氧化程度不同,头发会呈现不同的颜色。由于氧化染发剂染色持久,价格也适中,因此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染发剂。但由于氧化染色剂含有对苯二胺和对甲苯二胺,对苯二胺是大多数染发剂的过敏原,会导致部分人过敏,引发眼睑浮肿、皮肤发红或皮疹,哮喘等,长期使用还可能有致癌作用,另外还有研究显示氧化染发剂可引起肺组织出现肺气肿的病理表现。

     
    如何安全地使用染发剂?

     

    1.限制染发次数

     

    其实,头发颜色最好顺其自然,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染发也无可厚非。但染发的次数不宜过多,最好一年不超过两次,而且可以只染头发新长出来的部分即可。

     

    2.注意选用合适染发剂

     

    选用植物性染发剂当然是最安全的,如果只想把头发染黑,请记住颜色越黑的染发剂毒性越大,所以想使用永久性黑色染发剂的消费者,最好换用颜色较浅的染发剂。

     

    3.不要同时使用不同的染发剂

     

    不同的染发剂之间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使毒性增加,因此染发时应使用单一染发剂即可。

     

    4.注意自身是否适合染发

     

    如果头皮破损,或者对染发剂过敏的人,最好不要染发,以免发生毒性或者过敏反应。

     

    5.及时清洗头发

     

    染发后,要及时清洗头发,并且要多清洗几次,尽量不要让染发剂残留在头发上。

     

     

    总结

     

    染发虽然能让人变得美丽,但不能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所以医生提醒合理安全地使用染发剂至关重要,主要保护好自身健康。

    参考文献:

    [1]李星彩.染发剂烫发剂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对人体的危害[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6,23(1):47-48

  • 《我不是药神》在现实中再次上演:2018年7月25日,罹患肝癌的翟一平被上海警方刑拘,罪名是销售假药。其从国外代购国内没有的抗癌药PD1回国卖给病友,在原售价基础上加5%卖给了病友,病友通过注射治疗后发现的确非常有效。

     

    由于我国的《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未经批准或检验进口的药开始被认定为假药,代购进口药因此被定罪。这一法律规定出发点是为了保证药品安全从保护民众健康,但现实中有一定滞后性,导致很多代购救命抗癌药的群众陷入困境,造成了类似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悲剧情景。

     

     

    一、代购进口抗癌药反映了众多癌症患者的真实困境

     

    《我不是药神》电影反映的社会问题引起国人共鸣,那就是社会中的顶级上层人士,拥有良好的医疗、教育资源,就有可能免于重大疾病的威胁,因为可以购买到救命药,而大部分中低阶层劳动者,一旦重大疾病找上门来,因病致贫足以毁掉他的生活。

     

    因为工作原因我经常参加病房查房,每当看到一些本来有抢救成功希望的患者因为无力支付医药费自动出院,或者本应该去重症病房的患者因为经济原因拒绝转科室最终导致病情加重,我内心莫名感觉无助,设身处地想想,你我如果遇到重大疾病,又何以能全身而退?

     

    进口抗癌药如果有代购渠道,可能远远低于国内合法渠道的药品价格,可想而知,如何能阻止低收入群体求购这些救命药?

      
    二、我国进口抗癌药价格昂贵和购买困难的深层原因

     

    目前而言,影响我国抗癌药价格和使用的还有其它政策因素。我国特有注册审批过程也是进口抗癌药价格高昂的部分原因,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进口药品皆需要在我国重新完成三期临床试验,而这在多数国家是不需要的。美国、欧盟和日本于 1990 年在布鲁塞尔启动了“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定国际协调会议”(简称 ICH),为药品研发和审批上市制定一个统一的国际性指导标准,以便更好地利用临床、药学和药理数据资源,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加快新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开发使用。但中国未加入ICH,任何一种新药,无论拥有多么充足的全球数据,无论在国外已经安全使用了多少年,要想进口到中国就必须在国内重新进行临床试验。而这个时间一般需要 2-3 年甚至更长。

     

     

    三、期待抗癌药降价,才能杜绝非法代购抗癌药事件

     

    有人说,穷人所处的环境,将会越来越差,他们比富人更容易患病,也更容易死亡,因为贫穷,他们无法在工作之余改善自己的健康,在遭遇重大疾病的时候,很大概率只能等死。这话虽然有些极端,但确实反映了一种社会现实,就是我们的抗癌药等稀缺资源尚不足以覆盖所有同胞,如同巨大的自然灾害来临,人们有时只能自求多福。

     

    国家层面其实已经在行动,其实在今年5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院士已经表示,降低抗癌药品费用三项措施拟于5月1日后启动:进口药品实行零关税;对已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施政府集中谈价和采购;对未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行医保准入谈判。可以说,这是广大肿瘤疾病患者的福音,虽然不是说立即解决所有患者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但至少降低肿瘤药物的价格方面确实有实质性突破了。

     

    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何患者不用国产仿制药?我国自己的仿制药不降低价格提高质量?这是因为我国2016年才开始真正地开始做生物等效试验,比欧美落后了20多年,可以说,一直以来对仿制药的重视程度依然远低于应有水平。业内专家确实建议:仿制药是国民用好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的最主要的办法。

     

    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抗癌药价格问题,我们乐观期待未来的抗癌药价格会逐渐回落到一个合理区间,让类似《我不是药神》的事件不再重演!

  • 患有白血病或淋巴瘤的儿童患者,以及接受造血细胞移植(HCT)的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风险很高,感染后会进一步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感染的发生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癌症类型(例如,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细菌感染发生率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阶段(例如,诱导治疗阶段的细菌感染发生率高于巩固治疗阶段)。

     

    根据不同的研究数据, 这些患者的血液感染发生率可能超过50%,总体死亡率超过6%。与成人的情况类似,儿童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在增加,但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很大。来自39个欧洲血液病学中心的数据显示,在成人和儿童患者中,产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率为15-24%,耐氨基糖苷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率为5-14%,耐碳青霉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为5-14%。抗生素耐药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和HCT后患者的总生存率有不利影响。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细菌感染的高发率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导致 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在增加,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为了优化抗生素的使用,一些学会组织为免疫力低下的癌症患者或HCT患者制定了循证指南。不过,这些指南并不是专门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而他们在一些方面可能与成年患者不同。

     

    儿童患者的常见癌症诊断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治疗方案也不同,剂量强度多数较高。此外,儿童的合并症通常比成人少,儿童和成人的造血和免疫恢复情况也不同。此外,许多抗生素对儿童患者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作用还有待观察。所有这些因素对选择和使用抗生素进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产生重要影响。

     

    近日,《柳叶刀·肿瘤》刊登了一篇文章,阐述了在第八届欧洲白血病感染共识会议(ECIL-8)上制定的一些建议,聚焦于患有癌症或接受HCT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抗生素使用。

     

    细菌感染的预防

    ECIL-8专家组 不建议对淋巴瘤、急性白血病、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的儿童患者或HCT移植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 常规进行抗菌预防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抗菌治疗

    ECIL-8专家组建议,最初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为:

    1. 建议对 临床稳定的耐药感染风险低的患者,使用(非碳青霉烯类)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方案,或使用第四代头孢菌素。这类患者包括:没有耐药菌定植及既往感染史的患者,或在耐药病原体发生率较低的机构治疗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考虑到附带损害和耐药发生风险, 不推荐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

    2. 对于 临床不稳定的患者,即使耐药感染的风险很低,也建议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以同时使用或不使用第二种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也可以同时使用或不使用糖肽类药物。

    3. 对于有耐药菌定植或曾经感染过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的患者,或在耐药性病原体高发的地方,应根据耐药性检测结果调整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案。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感染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1.ECIL-8专家组建议,如果确定了致病的病原体,应根据该致病病原体,用较窄谱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治疗应以体外药敏试验为指导,包括可获得的最低抑制浓度。

     

    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和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临床情况不稳定或以前有耐药病原体定植或感染史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1.如果患者在发病时临床情况不稳定(例如,有败血症或败血性休克的迹象),并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后病情稳定,建议 不改变初始治疗方案,即使血液或其他培养物仍为阴性。

     

    2.如果患者在发病时临床情况稳定,是根据已知的耐药菌定植或耐药菌感染史选择了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案,则应在72-96小时后考虑初始治疗方案的降级,包括:

    - 如果是联合用药,停用任一氨基糖苷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粘菌素或任何直接针对耐药革兰氏阳性病原体的抗生素;

    - 对于最初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改用较窄谱的抗生素(例如,非碳青霉烯类的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方案)。

     

    对不明原因发热、临床情况稳定、以前没有耐药性病原体定植或感染史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即没有临床或微生物学感染),在静脉注射抗生素≥72小时后,如果患者自发病以来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在24-48小时内不再发热,甚至可以在出现血液学恢复迹象之前,只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监测,就可以考虑采取降级治疗:

    低风险患者或部分高风险患者可以改用口服抗生素;在低风险患者或部分高风险患者中,停止所有经验性抗生素方案。

     

    未来的研究重点

    ECIL-8专家组确定了未来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全球范围内出现的 细菌耐药是一个重大问题,迫切需要新的抗生素和治疗方案的出现。幸运的是,抗生素管理已经进入儿科肿瘤学领域,靶向和非靶向的抗菌治疗已经显示出临床获益。

     

    需要进行临床试验, 以确定哪些患者的抗菌预防益处超过潜在不良反应,并确定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风险低患者的特征,对这些患者初始进行门诊管理和口服抗菌治疗是可行和安全的。对此, 需要进一步开发和评估用于诊断和监测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需要比较不同的降级治疗策略(如改用口服抗生素或停止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并对口服抗生素治疗的最佳方案和持续时间进行评估。此外,早期降级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必须在细菌感染高风险患者中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Lancet Oncol. 2021;22(6):e270-e280.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卢秀玲,毕业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在某知名医学网站担任医学总编辑,负责过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等多个频道的内容产出。
  • 癌症是世界上死亡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尤其是肝癌这种疾病,发病率也趋于癌症之首。而且肝癌在早期不容易被人们发现,一旦发现就已经到了晚期,所以朋友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肝癌的措施,注意饮食习惯。


    现在很多朋友因为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在很多的时候我们特别容易患上某些疾病,当患上疾病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总会感觉到不舒服,例如当不幸患上肝癌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总是感觉到浑身无力,以下小编给各位朋友介绍“总疲惫头晕要小心肝癌远离肝癌要少吃伤肝药。

     

    总疲惫头晕要小心肝癌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累,做运动,或忙于工作,身体会感到很累,毕竟凡人的肉体,我们会觉得累,即使它是由身体也感到疲劳。但如果你经常感到疲倦,并在睡眠后,疲劳的感觉,并没有摆脱它,那么你必须更加注意,也许这是肝癌的信号。


    事实上,早期肝癌患者,其中最明显的现象是,总是感觉很累,这是因为人体在食物摄入的食物,热量不仅会被胃肠道吸收,同时一部分将被肝脏吸收和储存,维持肝脏正常操作。


    如果肝脏受到癌症的影响,那么肝脏的功能就会被破坏,储存的肝功能就会被破坏,那么身体的能量也就不支持了,就像一辆没有油的汽车,会经常感到疲劳。

     

    远离肝癌要少吃伤肝药

     

    伤肝药

     


    像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它包含了一个产品叫泰诺的活性成分对身体是有害的。泰诺会破坏肝细胞。这种药物的问题是,他们的副作用和疗效是互补的,如果你采取他们,这是很难避免的结果。唯一的办法是减少药物的量到一个安全的措施,如果你吃的越多,那么你需要去医院看医生。;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请不要在喝酒后的48小时内服用,它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如果你必须接受小数量的方法可以减少副作用。


    以上就是小编给各位朋友介绍;总疲惫头晕要小心肝癌远离肝癌要少吃伤肝药;,肝癌这个疾病的发生也不是立即就能形成的,它是一点一滴由于人们的不注意所致的,所以我们大家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

  • 中草药,可能在很多朋友的眼中代表着纯天然,无刺激,比西药安全。但是其实古人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即使是中草药也存在一些毒性作用比较强的药物。今天笔者就跟大家介绍一种因肾毒性和致癌被全球多个国家禁用的药物: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

     

     

    马兜铃酸:肾毒性还致癌

     

    马兜铃酸其实指的不是一个中草药,而是一个有毒化合物,可能存在于一些特定的中药材中。这个物质为什么被各国禁用,主要就是因为它的毒性,毒得十分彻底。主要有以下几点毒性:

     

    (1)肾毒性

    有一种疾病叫做“中草药肾病”,就跟马兜铃酸有关,它在很小的剂量就可以对患者的肾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大剂量甚至可以直接引起肾衰竭。所以也是中草药化合物中赫赫有名的肾脏杀手,甚至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还发出马兜铃酸草药引起肾病的警告。有的人认为吃得少就没有问题了,而研究表明摄入马兜铃酸草药20年后仍可检测到其代谢产物。所以有学者认为,马兜铃酸这类致癌物并无安全剂量可言。

     
    (2)致癌

    马兜铃酸及其化合物可以引起特殊基因突变并且诱发细胞癌变,而且这个已经有人类研究作为依据,也就是说不仅仅只是动物实验的证据。所以在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已经将马兜铃酸列为1类致癌物,是最高级别的致癌物。到了2012年,所有马兜铃酸类物质(马兜铃酸、含有马兜铃酸的化合物及植物)都被升级为1类致癌物。

     

    除了上面说的马兜铃酸,还有日本的一个中药副作用案例:1994年1月~1999年12月报道了因小柴胡汤颗粒的副作用发生了188例间质性肺炎,其中22人死亡。结果津村顺天堂1997年破产,2000年津村顺天堂社长津村昭被判刑3年。一个药方可使一个企业兴旺,又可使其灭亡,实在值得引以为戒!

     

     

    既然中药也可能有肾毒性甚至还会致癌?人们为什么会有中药没有副作用的概念?一方面,和历史有关,古人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只知道效果好不好,并不怎么关注毒副作用;再者,中药处方是由多种药材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即便是单味药材,里面含有的成分也有数十种甚至更多,即使出了副作用,由于古人根本无从知晓药品里面的成分是什么,自然也不知道会有哪些成分导致的副作用,甚至认为是疾病本身发展导致的症状。

     

    最后,必须指出,本文并非是刻意说中草药不安全,而是要指出,中草药有如同“青蒿素”一样的精华,也有类似“马兜铃酸”这样的糟粕。希望大家通过了解马兜铃酸,从而了解到中草药不同的一面,能够更客观辩证地看待中草药,也希望我们的祖国医学能够更科学,给人们在带来疗效的同时避免毒性反应。

  •  

    第一,抗肿瘤化疗药物

    抗肿瘤化疗药物通过阻止形成或直接破坏癌细胞生长繁殖过程中所需要的某些重要营养物质, 如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等,使癌细胞停止生长。但目前所使用的抗恶性肿瘤药物的选择性不高, 在抑制或杀伤癌细胞的同时, 对于骨髓、淋巴、皮肤等生长旺盛的正常组织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细胞减少是用药中一种常见的毒性反应。除影响白细胞外, 抗恶性肿瘤药也能抑制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小板。

     

    第二,解热镇痛药物

    顾名思义,这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药理作用的药物,同时还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这类药物除了典型的胃肠道反应外,还可以诱发过敏反应,目前有研究认为,此类药物引起白细胞减少的主要机制为变态反应所致,也有观点认为其可直接抑制骨髓,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吲哚美辛、布洛芬、氨基比林、安乃近、保泰松等。

     

    第三,抗生素

    目前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抗生素以氯霉素最多见,影响可分为与剂量有关的可逆性骨髓抑制,常见于血药浓度超过25mg/L的患者, 临床表现为贫血,并可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与剂量无关的骨髓毒性反应,常表现为严重的、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者可有数周至数月的潜伏期,不易早期发现。另外,青霉素类、链霉素、多黏菌素类、磺胺类、四环素类等也可引起白细胞减少。

     

    第四,抗结核药物

    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这些药物都有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具体机制为抗结核药物进入人体内成为半抗原,与粒细胞蛋白结合后形成全抗原,在体内产生抗体,当再次用药时,大量粒细胞被凝集破坏,造成白细胞下降,其中粒细胞下降更为明显。

     

    第五,抗甲状腺药物

    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抗甲状腺药物有硫氧嘧啶类和甲巯咪唑,其中硫氧嘧啶类药物又包括甲基和丙基硫氧嘧啶,目前抗甲状腺药物导致白细胞减少的机制还不明确。

     

    第六,抗疟药物

    常见的抗虐药物有氯喹、伯氨喹、乙胺嘧啶等,这些药物除了可以治疗疟疾外,也可能抑制骨髓,引起白细胞减少。

     

    第七,降血糖药物

    甲苯磺丁脲,为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通过选择地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发挥降糖作用,不良反应为可能抑制骨髓,导致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发育不良、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第八,抗惊厥/癫痫药物

    临床常用的此类药物包括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等,这些药物都有可能导致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减少,多在用药1~3周内出现,因此在治疗中应及时查血象。其他症状有巨细胞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等,多与叶酸的代谢受影响有关。

     

    第九,降血压药物

    卡托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I)抑制剂,临床上医生比较重视的是卡托普利引起的咳嗽,卡托普利导致白细胞减少的几率相对降低,造成白细胞减少的主要机制可能与药物本身的骨髓抑制作用和药物所诱发的变态反应有关。

    第十,免疫调节药物

    临床常用的有左旋咪唑、吗替麦考酚酯等,这些药物都有可能导致骨髓抑制,其中吗替麦考酚酯导致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7%~35%,包括贫血、白

    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其中以贫血和白细胞减少最常见。

     

    第十一,抗精神药物

    包括氯丙嗪、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由氯丙嗪引起的白细胞减少一般发生在用药的前几周。氯丙嗪引起的这种不良反应比其他作用更强的抗精神药(如奋乃静、三氟拉嗪)更为多见, 且各药之间有交叉敏感性。其发生率约在0 .07 %。如果停药及时, 多可恢复,发现过晚则病死率可高达40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患有白血病或淋巴瘤的儿童患者,以及接受造血细胞移植(HCT)的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风险很高,感染后会进一步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感染的发生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癌症类型(例如,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细菌感染发生率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阶段(例如,诱导治疗阶段的细菌感染发生率高于巩固治疗阶段)。

     

    根据不同的研究数据, 这些患者的血液感染发生率可能超过50%,总体死亡率超过6%。与成人的情况类似,儿童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在增加,但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很大。来自39个欧洲血液病学中心的数据显示,在成人和儿童患者中,产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率为15-24%,耐氨基糖苷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率为5-14%,耐碳青霉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为5-14%。抗生素耐药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和HCT后患者的总生存率有不利影响。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细菌感染的高发率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导致 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在增加,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为了优化抗生素的使用,一些学会组织为免疫力低下的癌症患者或HCT患者制定了循证指南。不过,这些指南并不是专门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而他们在一些方面可能与成年患者不同。

     

    儿童患者的常见癌症诊断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治疗方案也不同,剂量强度多数较高。此外,儿童的合并症通常比成人少,儿童和成人的造血和免疫恢复情况也不同。此外,许多抗生素对儿童患者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作用还有待观察。所有这些因素对选择和使用抗生素进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产生重要影响。

     

    近日,《柳叶刀·肿瘤》刊登了一篇文章,阐述了在第八届欧洲白血病感染共识会议(ECIL-8)上制定的一些建议,聚焦于患有癌症或接受HCT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抗生素使用。

     

    细菌感染的预防

    ECIL-8专家组 不建议对淋巴瘤、急性白血病、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的儿童患者或HCT移植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 常规进行抗菌预防。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抗菌治疗

    ECIL-8专家组建议,最初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为:

    1. 建议对 临床稳定的耐药感染风险低的患者,使用(非碳青霉烯类)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方案,或使用第四代头孢菌素。这类患者包括:没有耐药菌定植及既往感染史的患者,或在耐药病原体发生率较低的机构治疗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考虑到附带损害和耐药发生风险, 不推荐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

    2. 对于 临床不稳定的患者,即使耐药感染的风险很低,也建议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以同时使用或不使用第二种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也可以同时使用或不使用糖肽类药物。

    3. 对于有耐药菌定植或曾经感染过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的患者,或在耐药性病原体高发的地方,应根据耐药性检测结果调整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案。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感染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1.ECIL-8专家组建议,如果确定了致病的病原体,应根据该致病病原体,用较窄谱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治疗应以体外药敏试验为指导,包括可获得的最低抑制浓度。

     

    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和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临床情况不稳定或以前有耐药病原体定植或感染史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1.如果患者在发病时临床情况不稳定(例如,有败血症或败血性休克的迹象),并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后病情稳定,建议 不改变初始治疗方案,即使血液或其他培养物仍为阴性。

     

    2.如果患者在发病时临床情况稳定,是根据已知的耐药菌定植或耐药菌感染史选择了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案,则应在72-96小时后考虑初始治疗方案的降级,包括:

    - 如果是联合用药,停用任一氨基糖苷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粘菌素或任何直接针对耐药革兰氏阳性病原体的抗生素;

    - 对于最初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改用较窄谱的抗生素(例如,非碳青霉烯类的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方案)。

     

    对不明原因发热、临床情况稳定、以前没有耐药性病原体定植或感染史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即没有临床或微生物学感染),在静脉注射抗生素≥72小时后,如果患者自发病以来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在24-48小时内不再发热,甚至可以在出现血液学恢复迹象之前,只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监测,就可以考虑采取降级治疗:

    低风险患者或部分高风险患者可以改用口服抗生素;在低风险患者或部分高风险患者中,停止所有经验性抗生素方案。

     

    未来的研究重点

    ECIL-8专家组确定了未来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全球范围内出现的 细菌耐药是一个重大问题,迫切需要新的抗生素和治疗方案的出现。幸运的是,抗生素管理已经进入儿科肿瘤学领域,靶向和非靶向的抗菌治疗已经显示出临床获益。

     

    需要进行临床试验, 以确定哪些患者的抗菌预防益处超过潜在不良反应,并确定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风险低患者的特征,对这些患者初始进行门诊管理和口服抗菌治疗是可行和安全的。对此, 需要进一步开发和评估用于诊断和监测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需要比较不同的降级治疗策略(如改用口服抗生素或停止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并对口服抗生素治疗的最佳方案和持续时间进行评估。此外,早期降级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必须在细菌感染高风险患者中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Lancet Oncol. 2021;22(6):e270-e280.

  • 文章首发于 | 胡大一大夫公众号

     

    1、什么时候用药?

     

    根据以往医生经常的建议或过去指南建议,很多患者习惯于晨起后服药。但很多患者都有凌晨的血压“晨峰”,即一早5~6点出现血压高峰。也有些患者夜间血压也高。因此,这些患者应晚饭后睡前服降压药。

     

     

     

     2,要关注,别过度。

     

    近年来专家们天天讲,指南也反复说,要有效预防卒中,就要保持24小时血压平稳下降。这在理论上没错。但在实践中出了问题。一些老年人,退休后,很重视保健,每天频繁测血压,甚至每一到两个小时就测一次,甚至夜间还起来测。血压一波动就紧张。去问医生,有些医生就给患者开上一瓶作用快的降血压药,如卡托普利。有的老两口都有血压高,每一小时互相测血压,越测越紧张,越紧张越高,一瓶100片卡托普利不到一周就含服一空。这就是一种“血压焦虑症”。服降压药的种类越来越多,剂量越来越大,因为用了3-5种降血压药,血压仍然波动,因而在前一时期被误导过度治疗,接受了肾功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术后血压波动依旧。

     

    我劝说过不少老年高血压患者改变了自测血压的行为。提出“要关注,别过度!”血压不但很快平稳了,需用的降血压药的种类和剂量大幅减少。如要想知道自己血压是否24小时平稳下降,可必要时做一次24小时的动态血压监测,而不要自己在家过于频繁地测血压。 

     

    3、高压(收缩压)不高,

    低压(舒张压)高,

    脉压小,怎么办?

     

    这种情况多见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他们到医院门诊最常问的问题是“哪种降血压药降低压更有效?“实际上,所有降血压药都既降高压也降低压。不存在哪种药比哪种药降低压更有效。这些患者往往肥胖,很少运动,吃的过多,有的大量喝酒,睡觉打鼾,过度娱乐熬夜等。关键是要管住嘴,迈开腿。饭吃八成饱,日行万步路,限酒,控制好体重,保证充足睡眠。才能更好发挥降血压药物的降低压效果,甚至可能减停药物,拉开脉压,保持血压正常。

     

    4,单纯收缩压升高。

     

    高压(收缩压)高,低压(舒张压)不高,甚至低,脉压大,多见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降血压药物没有单降收缩压,不影响舒张压的药物。但降血压药物对血压下降的幅度取决于用药前基础血压升高的程度。用药前血压越高,降压药对血压降得越明显。因此,对老年人单纯的收缩压升高,降血压药对收缩压下降明显,对舒张压影响较小或很小。而收缩压增高是卒中最大的危险。不要因过度顾虑舒张压下降,而不敢用降血压药控制好收缩压。高龄(80岁以上)老年人的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可以,但如降至140mmHg以下,自我感觉良好,也更好。

     

    5、常年血压90/60mmHg,

    甚至有时80/50mmHg是低血压吗?

    需不需要治疗?

     

    如能常年保持这种血压水平,是正常的。不是低血压。这种血压水平的人卒中风险更小。不需用药,无需治疗。有时这些患者有乏力、头晕、心悸……症状,容易归因于“血压低”,实际与血压关系不大,很可能与睡眠不足,焦虑/抑郁有关。

     

    6、与精神情绪相关的血压升高。

     

    我经治过一些患者,平时血压从来不高,但遇到情绪激动或焦虑急性发作时,血压突然升高。因为交感神经兴奋,伴有心率加快、出汗,在一些初诊医生处,首先被怀疑嗜铬细胞瘤,一通检查,一无所获。于是给患者开上一瓶降压起效快的短效降血压药,嘱咐患者血压高时来上一片。不但治标不治本,反而有的患者用了这种降压药后血压降的过快过低,心悸头晕更重。双心医学对高血压的治疗非常重要。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早醒和睡眠呼吸暂停都会导致血压波动。

     

     

    7、血压高了,不要“讳疾忌药”。

     

    一些中青年发现血压高,对服降血压药有顾虑,怕吃上了,停不下来。尤其无明显症状时,更对用药有抵触情绪。实际上,现在临床上使用的降压药,安全有效,副作用可控。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长期坚持用药。如果初次发现高血压,血压增高程度不重,收缩压介于140-150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在90-100mmHg之间,又有肥胖,缺少有氧运动,大量饮酒,有意愿改变自己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吃动两平衡,控制体重,能使体重先从原有基础上减10%。可先不用药,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如六个月后血压仍高,应开始用药。改变生活方式需要一个过程,我建议这些中青年患者不要抵触用药,可一边用药,一边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的效果出来了,再尝试可否把药物减量。停药的可能性也并非不存在,我己有这种经治的病例。但如初诊时血压已达到或超过160/100mmHg,应及早用药,同时改变生活方式。

     

    8、有些高血压患者冬季寒冷时血压更高,

    夏季血压会低一些。

     

    可根据血压变化,调整药物种类的多少或剂量,夏季可适当减量或减少种类。

     

    9、高血压患者如同时有糖尿病(这种情况很常见)

     

    除了认真控制血压和血糖,既使化验单上显示坏胆固醇在参考范围内,没有向上指的箭头,也应同时服用小剂量他汀。

     

    把坏胆固醇降到2.6mmol/L以下。这比仅降压降糖能更大幅度减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在这里再提醒一下,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没有高血压,坏胆固醇也不明显增高,也应服小剂量他汀。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没有糖尿病,但吸烟,查尿有微量白蛋白尿,颈动脉有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坏胆固醇不高,也需服用小剂量他汀。

     

    10、高血压病的控制不能仅限于药物,

    也需要慢病防控的五大处方。

     

    药物处方、运动处方、心理睡眠处方、营养处方和戒烟限酒处方。

     

    原发性高血压病虽有些家族史,但源头上还是生活方式病。

  • 报道显示,在1945年开始大规模生产青霉素后的2年内,患者开始出现对青霉素的耐药,自那时起,众多抗生素都出现了耐药性。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是主要原因。如果不加以管理, 预计到2050年将有近1000万死亡是由于耐药感染。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对癌症患者的诊疗会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感染在癌症患者中很常见,他们依赖有效的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癌症患者抗生素治疗无效会增加败血症发生率、败血症相关死亡率和败血症相关诊疗费用。英国最近的一项研究称,46%的肿瘤科医生担心,由于耐药性感染的出现,化疗将变得困难。

     

    2021年9月21日,著名肿瘤学期刊《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影响因子:508.702)刊登了一篇文章,着重介绍了 抗生素耐药的ESKAPE病原体感染的管理和预防策略(ESKAPE是由数个细菌名称的首字母组成,包括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属)

     

    抗生素耐药与癌症患者的结局

    抗生素耐药对癌症患者有不利影响,因为癌症患者依赖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感染。随着现代癌症诊疗策略的成功,癌症患者的存活率有所提高,但目前的治疗方法仍然使得这些患者容易受到感染。Teillant等人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 在化疗后感染中,26.8%的病原体对处方中的标准预防性抗生素方案存在耐药性

     

    多项研究表明,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对癌症患者的结局有广泛影响。Bodro等研究者报告说,与其他细菌病原体相比,耐抗生素的ESKAPE病原体感染的癌症患者,其菌血症(25% vs 9.7%)、转移性感染(8% vs 4%)和早期病死率(23% vs 11%)显著增加。与抗生素耐药性感染相关的风险因素包括 患者的合并症、先前的抗生素治疗、有导尿管和尿路感染源

     

    在109名接受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中,分析了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患者的30天总生存率。在由耐多药细菌(MDR)引起的感染患者中,生存率明显低于非MDR引起的感染患者。最近的许多研究支持 抗生素耐药与恶性血液肿瘤和实体瘤患者的不良结局存在相关性。在一家儿童三级医院开展的研究显示,2010年到2014年,在有血液恶性肿瘤且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患儿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感染相比碳青霉烯类敏感性感染,前者的菌血症持续时间更长(3.8天vs 1.7天)、入住ICU风险更高(44.4% vs 10.1%)、死亡率更高(33% vs 5.8%)。

     

    预防抗生素耐药的策略

    抗生素预防性使用是预防癌症患者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下发生感染和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常见做法。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情况下,患者很容易出现发热(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提示可能存在感染。癌症患者中,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死亡率可高达11%,在严重败血症情况下可高达50%。

     

    根据一些研究的结果, 预防性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以减少发热、潜在感染、住院率和总死亡率。但这些益处必须与以下情况相平衡:接受长期抗生素的癌症患者有可能发生抗生素耐药性感染。既往使用过抗生素已被认为是一些癌症患者发生抗生素耐药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在肿瘤学领域, 对一些癌症患者使用喹诺酮类药物预防的总体使用策略或持续时间仍然存在争议,因为一些研究显示,其并未能降低总体死亡率,并增加了耐药感染的发生率。

     

    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的发生,为癌症患者或手术患者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了机会。美国癌症协会和NCCN为防止癌症患者感染提供了一些指导意见,包括教育患者和护理人员学习良好的日常实践,以防止感染的发生或早期发现感染。

     

    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领域是认识到抗生素耐药性存在着地域差异。对抗生素的耐药经常起源于一个地区,然后扩散到其他地区。例如,1987年在欧洲发现了耐万古霉素肠球菌,10年内,它已经占据美国住院患者中血液感染相关肠球菌的25%以上。Arcilla等人在201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1847名来自荷兰的旅行者中,有34.3%的人在国际旅行期间感染了ESBL肠杆菌,并有在家庭中传播的例子。

     

    抗生素治疗所需的持续时间并不明确,在肿瘤学领域一直存在争议,导致抗生素疗程过长,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使用存在差异。应进行全面研究,制定明确的指南,确定抗生素的最佳使用时间,从而减少抗生素在肿瘤科的过度使用。例如,万古霉素就已被证明是不合适的经验性抗生物治疗处方。

     

    美国传染病协会发布的发热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指南指出, 不建议将万古霉素作为发热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初始抗生素治疗方案。此外,这些指南还强调了在没有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情况下停用万古霉素的重要性。

     

    当患者病情稳定或确定了致病菌后,应考虑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或停止使用。在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中,早期停止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已被证明是安全的,新出现的数据表明, 继续使用经验性抗生素直到中性粒细胞计数完全恢复是不必要的。在患有癌症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高风险患者中,抗生素降级和停药策略已被证明是可行的,可明显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管理

    抗生素管理是指以最佳剂量和持续时间选择最佳的抗生素治疗,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感染的最佳临床效果,同时尽可能减小毒性,且对后续耐药性的影响最小。

     

    抗生素管理对癌症患者和/或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尤为重要,这些人容易发生严重感染,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需接受多个疗程的抗生素治疗。这些患者最有可能从抗生素管理中受益,因为既往使用过抗生素是发生抗生素耐药性感染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如上所述,抗生素耐药性感染的癌症患者比抗生素敏感性感染的患者预后更差。Rosa等人评估了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抗生素管理相关的患者结局,特别是血液恶性肿瘤和实体瘤患者的死亡率。研究表明, 坚持抗生素管理与患者死亡率降低存在相关性。然而,根据Pillinger等人在2020年发表的综述,癌症患者群体经常被排除在抗生素管理的研究之外,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不同管理策略对这一患者群体的广泛影响。

     

    参考文献:

    CA Cancer J Clin. 2021 Sep 21. doi: 10.3322/caac.21697.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卢秀玲,毕业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在某知名医学网站担任医学总编辑,负责过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等多个频道的内容产出。

  • 国内第一个PD-1类抗癌药物上市,历史性突破!

     

    2018年6月15日,对中国的肺癌患者而言,这一天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因为就在这一天,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了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nivolumab injection)上市!

     

    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属于PD-1免疫抑制剂,该药可用于治疗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欧狄沃的上市,开启了中国肿瘤治疗新篇章,正如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肺癌研究大咖吴一龙教授的评价:”作为第一个在中国获批的免疫肿瘤治疗药物,欧狄沃将为医生及中国经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并让部分患者实现长期生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能够成为第一个国内上市的PD-1免疫抑制剂,欧狄沃经历了大型国内临床试验的考验,也就是说,欧狄沃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认可!通过在启动的PD-1抑制剂临床研究,研究对象90%为中国人,和传统化疗药比较,使用欧狄沃后1年生存率明显提高。伴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我们很有希望看到中国第一批把肺癌变成慢性病的长期幸存者。这真的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福音!

      
    那么PD-1免疫抑制剂究竟是什么药?

     

    近年来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是肿瘤免疫疗法研究的热点,作为免疫哨点单抗药物,其应答之广度、深度、和持久性均十分罕见,是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研究的热点。

     

     

    此类药物研发成功,能够阻断肿瘤细胞内的PD-1的过度活性,要知道,肿瘤细胞的PD-1分子过度表达,会抑制免疫细胞,而PD-1免疫抑制剂能阻断这一通路,恢复免疫功能,使这些细胞能够继续杀伤肿瘤细胞。

     

    但让人非常遗憾的一点是,此药费用昂贵,一瓶2万元左右,年花费百万!这对很多家庭而言,无疑是天文数字!

     

    目前,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大力改革,为促进抗癌新药尽快上市做出了卓越努力,目前国内高发的肝癌、胃癌、食管癌等疾病的III期大规模临床试验也正在积极进行,PD-1免疫抑制剂的成功上市无疑是打响了头炮,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它激励我们把癌症变成慢性病,让我们一起努力实现这个伟大目标!

  • 那天,我焦急地拨通了互联网医院的电话,声音那头传来的是一位温柔的声音:“你好,我是肿瘤内科的***医生,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

    我告诉他我的情况,他说:“请您详细描述一下您的不适症状。”

    我讲述了我的症状,他耐心地听我说完,然后告诉我:“您的主诉是肺部无法呼吸,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肿瘤压迫肺部引起的。我会为您制定一个初步的治疗方案,请您耐心等待。”

    几天后,我收到了他的回复,他告诉我:“根据您的症状,我建议您进行以下检查:胸部X光、CT扫描等。同时,我会为您开具一些药物,以缓解您的症状。”

    我按照他的建议去医院做了检查,并按时服用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他一直保持着耐心和细致,每次回复我的问题都让我感到安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的症状明显好转。我对这位医生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不仅专业,而且非常关心患者。

    现在,我已经康复,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位在互联网医院为我治疗的医生,他的品质让我深深敬佩。

  • 那是一个寻常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安静的客厅里。我,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正焦急地等待着来自远方医生的专业建议。我的父亲,一个67岁的老者,最近被诊断出患有肺癌并伴有脑转移。他的食欲下降,有时候还会呕吐,这让我们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选择了在线问诊。通过互联网医院,我联系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肿瘤科医生。医生***的耐心和专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详细询问了父亲的病情,还就我们提供的基因检测报告给出了专业的分析。

    根据检测结果,医生***建议尝试使用奥希替尼。虽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建议,但对我来说却是一线希望。随后,医生还提到了抗血管的靶向药,如安罗替尼和贝伐单抗,作为辅助治疗的可能方案。这让我对治疗有了更多的信心。

    然而,父亲在放疗后并没有明显的好转,这让我们的心情再次沉重。医生***得知后,耐心地安慰我们,并建议我们寻求放疗科医生的意见。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们决定再次尝试其他治疗手段。

    虽然现在我们还在治疗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但医生的鼓励和专业的建议让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病魔。感谢互联网医院,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了希望。

  •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去体检,却没想到结果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打击——肺部发现了一个肿块。我感到无比震惊,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我陷入了迷茫。然而,我很快意识到,我必须勇敢面对,于是我开始在网上寻找相关信息。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我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肿瘤科医生。他首先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然后详细地解释了病情的可能性和治疗方案。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温和的态度让我感到安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医生通过线上问诊的方式,定期询问我的身体状况,并给予我详细的建议。他告诉我,虽然现在还没有发现其他地方的转移,但需要尽快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需要化疗或靶向治疗。

    在等待基因检测结果的期间,医生建议我可以服用中药进行调理,以增强体质。他还详细询问了我的饮食、睡眠、情绪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我的身体状况。

    终于,基因检测的结果出来了。医生告诉我,根据检测结果,靶向治疗可能是更适合我的治疗方案。他详细解释了靶向治疗的优势,并告诉我如何进行后续的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靶向治疗。虽然治疗过程中会有一些不适,但在医生的关怀和鼓励下,我逐渐适应了这种治疗方式。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一定能够战胜病魔。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为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这里,我找到了专业的医生,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和建议,这让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信心。

  • 那天,阳光明媚,我走进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心情有些忐忑。我是一名肺癌患者,已经三年了。在医生***的耐心询问下,我缓缓道出了自己的病情。

    ***医生面带微笑,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包括手术时间、基因检测结果、术后治疗情况等。我感受到她对我的病情非常关心,也对我的疑问一一解答。

    当我询问肺癌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治疗时,***医生认真地说,我的病情左侧有胸腔积液,需要复查是否有转移。她还告诉我,我之前做的手术和基因检测对我的治疗方案有很大帮助。

    当我听说需要接受化疗时,心中不禁有些担忧。然而,***医生的鼓励和安慰让我感到温暖。她说,中期肺癌的存活率在40到50%,只要规范治疗,我有很大的机会战胜病魔。

    经过这次线上问诊,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了信心。京东互联网医院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关怀和专业,也让我更加坚定地面对病魔。

  • 您好!那天在京东互联网医院通过线上咨询,我向医生描述了爷爷的情况。爷爷今年84岁,最近做了PET-CT检查,结果显示右下肺有肺癌,并且双肺、骨骼和肌肉都有多发转移。医生告诉我,由于病情较为严重,手术治疗已经不适合爷爷了。

    医生建议我们先进行穿刺活检,以明确病理类型。接着,他提到了基因检测和PD-L1表达水平的检查,这些都是为了指导下一步的治疗。尽管得知爷爷的病情,但我对医生的专业和耐心感到非常感激。

    在讨论治疗方案时,我提出了穿刺的风险。医生耐心地解释说,一般情况下风险并不大。然而,我仍然担心爷爷的疼痛。医生安慰我说,可以先通过口服止痛药来控制病情。当我提到止痛药已经无效时,医生又建议了外贴芬太尼透皮贴或口服吗啡,这些都是为了减轻爷爷的痛苦。

    随着治疗的进行,我也开始了解更多的医疗知识。医生告诉我,根据爷爷的病理结果,我们可以考虑口服靶向药或进行免疫治疗。尽管爷爷的病情已经是晚期,但如果治疗有效,我们还有机会让他的生命延续更长一些。

    医生还询问了爷爷是否有抽烟的习惯。得知爷爷有抽烟史后,医生提醒我,这可能对他的病情有影响。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们更加关注爷爷的生活习惯,希望能够帮助他改善病情。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这次线上咨询,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关怀。他们不仅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给予了我很多心理上的支持。虽然爷爷的病情仍然严峻,但我们会继续努力,陪伴他度过每一个艰难的时刻。

  • 我的线上问诊经历

    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安静的客厅里,我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医生助理的声音。我母亲***在2023年8月2日接受了肺部手术,如今已经过了三个月,是时候进行复查了。

    我们选择了当地的医院——京东互联网医院,通过线上问诊的方式,与远在天津的***医生进行沟通。医生助理耐心地引导我填写了所有必要的病历信息,并告诉我,***医生会在休息时间回复。

    等待的过程中,我有些焦虑,但医生助理的提醒让我耐心等待。终于,在等待了22小时后,我收到了***医生的回复。医生说,母亲的肺部平扫CT检查报告没有明显问题,但左侧锁骨上区淋巴结和肝囊肿需要关注。

    看到这里,我心中一块大石头落地。虽然还有一些担忧,但医生的建议让我有了方向。***医生告诉我,每半年复查一次即可,无需立即服药治疗。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对***医生的医术和专业性深感敬佩。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优势。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医生的专业性让我对母亲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母亲的病情会得到更好的控制。

    感谢***医生,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让我在异地也能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 那天,我焦急地拨通了那家知名互联网医院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的是一个温柔的声音,告诉我我的亲戚的病例资料需要医生的详细评估。等待了片刻,电话那头的医生终于接通了。

    “您好,我是负责评估您亲戚病例的医生。请您详细描述一下他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医生的声音很专业,却又不失温暖。

    我紧张地叙述了亲戚的症状和之前做的CT检查。医生一边听,一边记录,偶尔会询问一些细节,让我感到他非常认真。

    “除了这两个CT,更早时间还做过胸部CT吗?”医生的声音很平静,但我知道他在寻找线索。

    “没有。”我回答。

    随后,我收到了一份新的CT报告,原来是一月份的。当我把这份报告发过去时,医生说:“一月份这个报告描述的很模糊,不太好确定当时是否有这些结节。”

    “可以三个月后复查CT对比一下。”医生给出了建议。

    我心中的石头暂时落下了,但新的担忧又涌上心头:“需要手术么?”我小心翼翼地问。

    “如果复查时结节还在,一般建议手术切除。”医生的声音坚定而充满希望。

    尽管心中仍有不安,但我对这位医生的耐心和专业感到由衷的敬佩。他不仅为我解答了疑问,还让我感到在这个艰难时刻,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就是我在互联网医院的一次体验,虽然只是线上交流,但医生的专业和温暖让我感到无比安心。

  • 我的线上问诊经历

    2024年8月8日,我,一个普通的肺癌患者,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开始了我的线上问诊之旅。

    那天,我预约了一位肿瘤内科的医生。当我把我的病情详细描述给他听后,他非常耐心地听我讲述,并告诉我伏美替尼可以尝试。虽然我对这个药不是很了解,但我还是决定试试。

    在用药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药物的价格和效果。我又一次联系了医生,他不仅耐心解答了我的疑问,还为我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建议。

    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让我非常感动。他总是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给我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虽然我们之间隔着屏幕,但我能感受到他的真诚和关怀。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逐渐适应了新的治疗方案。虽然路途遥远,但我对京东互联网医院充满了信任和感激。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为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这里,我可以随时随地找到专业的医生,得到及时的诊疗建议。我也要感谢医生,是他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重拾生活的信心。

  • 那是当然的,我在网上咨询了一位专业的医生。那天,我坐在电脑前,心情有些沉重,因为我的肺部检查结果不太理想,医生建议我进行基因检测。几天后,报告出来了,结果显示只有一个突变有对应的靶向药物。

    我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希望能找到一些治疗的方向。偶然间,我发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上面有许多专业的医生可以在线咨询。我决定尝试一下,于是预约了病理科的一位专家。

    记得那天是上午十点,我准时进入线上问诊的房间。医生的态度非常友好,他首先询问了我的病情,然后详细地解读了我的基因检测结果。我问他,除了那个有对应药物的突变,其他七个突变该怎么办?医生耐心地解释说,如果只有一个突变有对应的药物,那么治疗的重点就是针对这个突变。

    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医生告诉我,后续的治疗将针对这个突变进行,而化疗可能不是必须的。听到这里,我如释重负,对医生说谢谢。医生也告诉我,他们的回复仅为建议,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医生的耐心和专业。虽然只是线上交流,但我能感受到医生的用心和关怀。我真心希望,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能有更多像我这样的患者受益。

  • 那天,我如往常一样,因为身体不适,预约了线上问诊。屏幕那头,是李医生,一位在肿瘤外科有着丰富经验的医生。一开始,我就向他描述了我的症状,他耐心地询问了我一些问题。

    ‘有图像吗?’李医生温和地问道。我回答:‘是第一次做胸部CT。’

    ‘第一次做?’李医生追问。我点了点头。

    ‘没有CT。’我补充道。

    ‘您根据现在的描述能做一个基本的判断吗?’我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医生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从CT的描述看,倾向肺癌诊断。’

    我的心一沉,但李医生紧接着说:‘建议进一步检查,看是否有手术机会。’

    我追问:‘需要做什么检查?’

    ‘这个尺寸的话,是大还是小?’

    ‘中等大小。’李医生回答。

    ‘这个是良性的概率有多大?’

    ‘根据这个判断的话,侵犯胸膜吗?’

    ‘总体看肺癌可能大,不能完全排除良性。’李医生耐心地解释。

    ‘是否侵犯胸膜需要看术后大病理报告。’

    ‘需要做骨扫描吗?’

    ‘目前的话,建议做PET-CT。’

    ‘是否适合做根治手术?’

    ‘如果全身检查提示没有转移,心肺功能也可以的话,就适合手术。’

    ‘如果做手术,术后还需要做化疗或放疗吗?’

    ‘还是根据病理来决定。’

    ‘那得看术后病理情况。’

    ‘老师,根据您的经验,这种病治愈率高吗?’

    ‘这个只看一个CT报告很难评估,需要看全身的检查。’

    我默默地听着,心中充满了感激。

    ‘好的,谢谢李医生,明天先去做一个全面的检查吧。’我最终说道。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