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 表现为少尿或无尿、难治性腹水等,可很快致死
- 及时防治肝病,避免转为肝硬化可预防此综合征
简介
肝肾综合征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是由于体内血管舒张因子灭活减少,引起周围和内脏动脉扩张、肾脏血管收缩肾灌注不足、血流动力学异常、心功能不全等,最终发展为肝肾综合征。肝肾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难治性腹水等。一旦发病,可加快病情进展,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对于肝肾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肝肾移植和血液净化等综合治疗的方法。本病一般发生在肝硬化终末期,无法彻底治愈,主要治疗目的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存活期。
症状表现:
肝肾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难治性腹水等。
诊断依据:
目前最新的诊断标准由国际腹水俱乐部制定的,肝肾综合征诊断标准具体如下:
1.肝硬化和腹水诊断明确;
2.符合ICA-AKI诊断标准(血肌酐>133μmol/L);
3.停用利尿剂并输注白蛋白(1g/kg)两天无效;
4.无休克;
5.目前或近期未使用肾毒性药物;
6.无蛋白尿(尿蛋白≤500mg/d)、无微量血尿(≤50红细胞/高倍视野),肾脏超声检查正常。
肝肾综合征有哪些类型?
根据疾病进展速度可分为:
- I型肝肾综合征:属快速进展性肾衰,其特点在于肌酐含量可于2周内成倍增加超过2.5mg/dl,或肌酐清除率降低至低于20ml/min。
- Ⅱ型肝肾综合征:属慢性、稳定的进展性中度肾衰,其特点在于肌酐含量≥1.5 mg/dl,常合并难治腹水[1]。
是否具有传染性?
否
是否常见?
本病较为常见。在病史为1年和5年的肝硬化腹水患者中,肝肾综合征的发病率分别为18%和39%[1]。
是否可以治愈?
不可治愈。对于肝肾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主要需采用药物、肝肾移植和血液净化治疗等方法,本病一般发生在肝硬化终末期,无法彻底治愈,主要治疗目的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存活期。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文章 急性戊肝的并发症有哪些
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在维持健康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戊型肝炎作为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若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
1. 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是戊型肝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称为肝性昏迷。根据病程不同,可分为急性肝性脑病和慢性肝性脑病。此症表现为意识模糊、精神错乱,严重者可导致昏迷。
2. 消化道出血:戊型肝炎患者常伴有消化道出血,表现为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出血量较少时,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但长期出血会导致贫血。
3. 肝肾综合征:肝肾综合征是戊型肝炎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尿素氮和肌酐指数升高。此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4. 肝硬化:长期戊型肝炎可导致肝硬化,表现为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等症状。
5. 肝癌:部分戊型肝炎患者可发展为肝癌,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体重下降等症状。
针对戊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对症治疗等。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鲤鱼陈皮汤是一种适合戊型肝炎患者的食疗方,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取新鲜鲤鱼一条,赤小豆适量,陈皮少许,用文火煲烂即可。建议每日服食两次。
总之,急性戊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避免引发严重并发症。同时,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戊型肝炎的发生。
文章 肝肾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肝肾综合征(HRS)是一种由严重肝病引发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其特点是肾功能衰竭为功能性,无明显的病理形态学异常。
一、肝肾综合征的典型症状
肝肾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水增多、少尿或无尿、低钠血症等。由于肝硬化导致门脉高压,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腹水增多。腹水增多又进一步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肾脏灌注不足,引发少尿或无尿。低钠血症是由于肾脏保钠功能受损,以及腹水中钠离子浓度升高所致。
二、肝肾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肝肾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腹水、纠正低钠血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2. 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可改善肾功能,降低门脉压力。
3. 血管活性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前列腺素E1等,可改善肾脏灌注。
4. 肝脏移植:对于终末期肝病合并肝肾综合征的患者,肝脏移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三、肝肾综合征的预防
预防肝肾综合征的关键在于积极治疗原发肝病,控制腹水,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等。
四、肝肾综合征的预后
肝肾综合征的预后取决于原发肝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预后。
文章 肝肾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肝肾综合征(HRS)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并发症,它会导致肾脏功能衰竭。本文将详细介绍HRS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可能的预防措施。
一、发病原因
HRS常见于肝硬化、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等严重肝病。常见的诱因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放腹水、利尿过度、外科手术、感染、腹泻等。部分患者可能在无明显诱因下发生HRS。
二、发病机制
HRS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肝功能衰竭:严重的肝功能衰竭会导致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表现为肾血管收缩和肾内分流,导致肾功能衰竭。
2. 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放腹水、利尿过度等可能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引起肾血管收缩和肾功能衰竭。
3. 内毒素血症:肝硬化患者肠道内革兰阴性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内毒素,可能导致内毒素血症,引起肾血管收缩和肾功能衰竭。
4. 血管活性物质及激素失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等失衡可能导致肾血管收缩和肾功能衰竭。
5. 其他因素:胆红素升高、门脉高压、腹水等也可能导致HRS。
三、预防措施
1. 避免诱因:积极治疗肝硬化、预防上消化道出血、避免大量放腹水、合理使用利尿剂等。
2. 加强营养支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提高免疫力。
3. 积极治疗感染:预防感染,及时治疗感染。
4. 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
5.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等。
陈念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江苏省人民医院
裴书飞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南阳市中心医院
李博
主任医师
中医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