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PTSD):也称延迟性应激障碍,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病理性闯入、回避、警觉性增高为特征。 数日至半年内发病,大多数在一年内恢复 社会功能受损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 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梦境,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 持续的回避对既往创伤处境或活动的回忆; 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李艳丽

主治医师

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永乐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1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鉴别诊断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 症状标准: 有异乎寻常的精神创伤事件为发病的直接原因; 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 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境的回避。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一般在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罕见半年以上),符合症状标准至少 3 个月。 创伤后应激障碍—鉴别诊断 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起病在事件发生之后,病程短于 4 周。症状持续超过 4 周,应考虑 PTSD 的诊断。 抑郁症: 抑郁心境涉及较广,包括平日兴趣,日常爱好,个人前途等各方面,而无固定的应激事件,且消极、自卑或自杀企图也常见,整个临床相晨重夜轻的变化。有别于 PTSD 病人的回避行为。 焦虑症: 往往对自身健康过于忧虑,躯体主述较多,甚至有疑病倾向,而无明显精神创伤性发病因素。有别于 PTSD 病人的持续警觉水平升高。

李艳丽

主治医师

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永乐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1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PTSD究竟有多可怕?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个词,也许你并不陌生。 近两年,网络上常常出现它的身影,比如:迟到PTSD、看了某个剧后的PTSD、社恐PTSD、对某个反派角色PTSD.......通过在任意一件事后加一个PTSD,来表达自己的不喜欢,这些情况多是在玩梗,其本质并不会真正有PTSD。 真正陷入PTSD的患者,也许我们无法对他们的痛苦感同身受。 沈阳一私立学校,一名女孩因为没有参与补课,被老师辱骂孤立,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日本的真子公主因常年遭受诽谤,患上了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究竟是什么?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经历了痛苦事情后引发的精神疾病。应激性的事件有很多种,战争、地震、火灾、亲人死亡、父母离异、暴力事件等等。事件或大或小,直接经历或者间接经历都有可能引发,比如汶川地震时的救助人员就是亲眼目睹他人死亡后,间接引起的创伤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有以下几种表现—— 1.会不断体验当时的情境与感觉 比如会不由自主想起、频繁梦到、看到相关物产生消极情绪或生理反应。 2. 对创伤伴有的刺激进行回避,并且对一般事物反应麻木 比如不愿提及或回忆当时的具体情况以及感受,努力避免接触和当时事件有关的地点、时间、人、物,没有兴趣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对亲人、朋友感情冷淡等等。 3. 警觉性增高 比如,难以入睡或睡眠较浅,脾气暴躁容易被激怒,过分担惊受怕,注意力下降难以集中。 除了典型症状,还会出现于焦虑、抑郁、物质依赖等共病,且共病患者的自杀危险性会提高。PTSD的自杀率高于普通人群,为19%。不仅是心理,还会影响到身体,该病还会增加一些身体疾病的患病风险,比如哮喘、原发性高血压、肥胖等等。 总之,PTSD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所以我国有明文规定,当发生重大灾害后,在当地进行心理应激相关的救援工作。提前做好干预,有利于缓解经历者的痛苦情绪,防止PTSD。 如果患上了PTSD,身边人以及自己都不能掉以轻心,PTSD并不会自愈,为了防止病情加重,要及时干预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分为 心理疗法和药物疗法两种。 PTSD需积极治疗 心理疗法一般采用多种方式结合,会比单一的心理疗法更有效,如果你或者是家人患上了PTSD,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一般情况,医生会采用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暴露疗法:这种方法很直接,即让患者勇于面对痛苦的记忆,学会控制情绪、正视现实,这种方法有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因此需要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督和引导。 ●认知重建疗法:让患者提高思想和信念,即纠正他们错误的思维想法,换一种心态去重新面对痛苦。 ●焦虑管理法:让他了解这件事会怎么影响生活 ●小组疗法:通过扩大交往,来降低孤独感,充实内心世界。 ●药物治疗经常作为心理治疗的辅助方法:利用一些安眠镇静剂和焦虑、抑郁类的药物,来减轻症状。 电影中,展现PTSD通常会采用夸张的描绘手法,带来戏剧冲突,也就造成了部分人对PTSD存在误解。 随着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对于患有创伤性障碍的人群,Dr.京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加以重视。他们也能得到越来越多来自身边人的理解和鼓励,让他们知道,即使有PTSD也没有什么好羞耻的。 对于他们来说,身边人的关爱和支持,会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理解的、被关爱的,会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皮红英,张黎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支持[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5):49-51.DOI:10.3969/j.issn.1008-9993.2004.05.025. [2]董强利,叶兰仙,张玉堂.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危机干预[J].精神医学杂志,2012,25(1):72-74.DOI:10.3969/j.issn.1009-7201.2012.01.027. [3]秦虹云,季建林.PTSD及其危机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9):614-616.DOI:10.3321/j.issn:1000-6729.2003.09.012. [4]何跃,张洪涛.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学效应和心理康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2346-2347.DOI:10.3321/j.issn:1673-8225.2003.16.048.

京东健康

102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复杂创伤C-PTSD

一、 什么是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 谈到创伤,通常更为人所熟知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个体在经历重大灾难性事件后所形成的一种精神障碍,事件通常指的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单一事件,比如自然灾害(地震、洪水、飓风)、目睹了暴力事件,发生了交通事故等等。 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常见的是长期、慢性的创伤,比如家暴、校园欺凌、性侵,这种长期的创伤由于其隐蔽性,很难被其他人知晓,但这种长期的创伤所带来的伤害却是远胜于单一事件所带来的。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2018 年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 11 版)》(ICD-11)中,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被作为一种独立的精神障碍被首次提出。 复杂性创伤应激障碍就是由这些长期、慢性的创伤发展而来。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又称为复杂性创伤障碍、复杂性创伤后遗症等,是一种由于对(几乎)无法逃离的状态下长期重复的人际创伤的反应发展而成的精神障碍。 C-PTSD 与精神病症的创伤理论相关,一般与以下情况有联系:长期的性暴力、心理暴力和情感忽视、物理暴力和忽视、长期的亲密关系/恋爱中暴力、绑架和人质经历、苦劳役、奴隶制受害者、人口拐卖受害者、黑心工厂工人、战俘、集中营幸存者、土著儿童寄宿学校(加拿大一种充满暴力残酷的学校,土著儿童被迫就学)幸存者以及邪教和类似邪教的组织的逃脱者。任何含有囚禁元素的情况,任何使受害者缺少可行的(或当事人认为可行的)逃跑方法的情况,都可能导致复杂性创伤后遗症类症状,这可能包括:长期的恐惧感,一文不值感,无助无力感,以及个人身份和自我的毁坏。 患有 C-PTSD 的成年人有些是从童年时期就开始经受着长期的人际创伤,而非成年后开始遭遇的(虽然也有成年后持续遭受)后发情形。这些早期的伤害打断了患者对自我和他人之间健康的意识建立及形成。因为常常遭受来自依附对象(例如养育者、年长的兄弟姐妹等)加注于患者个人身体和身心情感上的痛苦或忽视,患者个体心理上可能发展出一种对于自身确有某种本质上的瑕疵的意识上的错误认知,以及对他人严重不可信赖的自我警惕意识。这样的生存情形往往逐渐演化为患者成年后生活中与他人交往的普遍自信缺失的模式,心理学上将其称为不安全型依附。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也展示出持久的人格紊乱,且有存在很大的再次受害的风险。 研究者建议用于诊断 C-PTSD 的六种症候群:情绪和冲动控制、注意力和知觉改变、自我观念变化、与他人关系的变化、身心症(心理引起的生理疾病)。这些方面的感受可能包括:情绪的变化,比如长久的低落抑郁,长久的自杀倾向,自残行为,爆炸性或压抑的愤怒(可能在二者之间切换),冲动或压抑的性行为(可能在二者之间切换);知觉的变化,比如对创伤性事件失忆或记忆的超常,短期的解离状态,人格解体(消失自我感或失去现实感),重新体验过去经历(以侵入性的 PTSD 症状形式,或者以无法自拔的反复思考形式);自我观念的变化,比如无助、无力感,主动性的瘫痪,毒性耻辱感,负罪感,自我怪罪,污秽感,以及自己和其它人类完全不同的感觉(可能包括一种特殊感,完全的孤身一人感,没有任何其他人能懂的信念,或非人类身份的感觉等等);对施暴者的观念的变化,比如对与施暴者的关系的执念(包括对复仇的执念),判定给施暴者不现实的完全权力(但是当事人的判定可能比临床人士的更现实),理想化或自相矛盾的感恩之情,与施暴者之间有特别或者超自然关系的感觉,接受施暴者的价值和观念系统,接受施暴者的合理化说明;与他人关系的变化,比如孤立和撤退,亲密关系的打断,重复寻找救助者(可能与孤立和撤退互相切换),固执的怀疑和不信任,以及重复的自我保护失败等等。 意义系统的最大变化,会突然失去曾经维持的信仰,没有了希望、绝望的感觉等等。 二、复杂性创伤应激障碍产生的原因 根据 Herman 的观点,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形成可能具有以下两种过程: 一种是创伤事件使个体长期处于无助、无力的状态,他们丧失了对周围人的基本信任感,产生被抛弃、被驱逐的感受,因而这种疏离感与隔绝感扩散至之后的关系之中。 另一个过程则是指个体在长期经历创伤后,他们在心理上是一种“被囚禁”的状态,致使其的生活长期处于失控之中,这一个过程主要是对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认知的破坏,解释的是关于症状中负性自我评价。 关于核心症状中情绪的部分,研究者提出,情绪的观察与表达是需要通过学习获得的技能,早期经历创伤的个体,其情绪感受常常是被忽视、或是错误命名的,因此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是被破坏的。 三、复杂创伤的核心特征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有许多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同的症状,包括侵入性的记忆或闪回、抑郁、焦虑、回避和性格变化。然而,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者还有一些特殊的症状,包括: 1、受损的情绪调节方式 许多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者被诊断为依恋障碍,他们难以调节自身情绪,会长期陷入被遗弃的恐惧当中,面对压力事件会非常容易退缩。 2、消极自我概念 他们更容易感到无助和羞耻感,感到自身是毫无价值的。例如,一个人即使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依然认为自己是无价值的,一切只是运气。 3、人际困难 在人际关系当中很容易出现问题,没有办法维持长久的关系,很难在关系中信任对方(通常与持续、重复或多种形式的创伤曝光相关)。 4、对犯罪者的痴迷和对犯罪者改变看法 例如,一个性虐待幸存者可能会在施虐者是“邪恶的”和“爱我的”之间来回徘徊,并可能继续与施虐者产生不健康的纠缠。 5、情绪闪回 患有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可能会重复体验 Ta 在创伤事件中感受到的情绪,而不是回忆侵入创伤事件本身,这在压力时期尤其常见。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在与伴侣发生小争执时开始哭泣或感到恐惧。 面对复杂性创伤应激障碍,我们能做些什么? 四、面对复杂性创伤应激障碍,我们能做些什么? 由于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在症状表现上本身就有差异,因此对二者的干预也是不同的。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常使用的暴露疗法,对于治疗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是不适用的。 由于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长期、反复的人为事件所导致的,人际的创伤是非常伤人的,又经过了时间的累积,一般很难自愈,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在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中,除了需要帮助个体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还需要帮助其重建自主感、控制感、学习情绪调节等技能以及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模式等。 针对专业心理咨询师,2012 年国际创伤应激研究学会发布了适用于成人群体的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指南,提倡通过阶段化干预的模式对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群体进行治疗。共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稳定化阶段 主要在于帮助个体建立安全感,同时训练个体的相应技能(例如:情绪识别及表达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这一阶段能够帮助个体获得安全感与掌控感,能够具备一定的特定技能与自我效能去面对后面创伤处理阶段可能出现的不适,同时使后面的阶段更加有效。 第二阶段:创伤处理阶段 此阶段主要针对创伤相关的记忆进行工作,通过暴露、叙事等方式帮助个体适应在安全环境下面对创伤经验,重建对于创伤的认知,将创伤经历整合到生命历程之中。 第三阶段:巩固与促进转化阶段 这个阶段治疗师主要帮助个体巩固在治疗中习得的情绪、社交等技能,并且能够将这些内容应用于更广阔的现实生活中,以处理和应对新的挑战,同时,第三阶段也是一个补充阶段,需要排查在进行干预时可能忽略的其他心理问题。 总而言之,你必须认识到,你在关系中遇到的麻烦可能不是你的伴侣或是你目前状况的错,而是前几年甚至几十年发生的事件造成的。 即使你有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幸福、健康的关系也是可能的。你可以选择和你的咨询师一同面对并等待它痊愈。

李刚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65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创伤后反复愤怒和痛苦,不是因为蠢,是因为害怕忘记凶手

提及创伤,相信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经历过大大小小不同的创伤。有人此时此刻,听到这两个词,会开始愤怒,有人会开始痛苦,有人会进入反复地强迫思维,去加速回忆,去反复演练创伤的开始到结束以及避免甚至报复的可能…… 是不是你常常会听见,某些不太专业只信奉理论的所谓的心理专家去告诉你:不要去反复的回忆你的创伤,那是愚蠢的表现。你必须快速地忘记去释怀,去感恩那些伤害你的人,又或者,你可以不原谅,但请你远离…… 每当看到这样的毒鸡汤,不管这样的咨询师是来自什么的样的学历、教育或者哪怕大师级别,我还是想感同深受地问一句:“请你告诉我,怎么让你的大脑精神去做到自动跳开创伤、远离创伤,或者自动性地选择遗忘、然后还不原谅,还能做到感恩?” 你当有一双无形的手可以像挑开神经一样可以去挑开我们的大脑神经吗? 一般说这样的心理咨询师,一定是没有很好地处理过创伤,甚至是不知道如何处理创伤,仅仅通过所谓科学的理论知识来告诉你所谓的答案。 世间万千的人类,每一个人经历的创伤不同,每一个人所经历的人不同,情感不同,对待创伤的方式就更不同。怎么可能做到远离、跳开、不想?尤其是给你创伤的人,可能是你最亲密关系,或者是你比较熟悉的人! 举一个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非常小的创伤: 一个刮着大风的天气,一个 00 后的姑娘,她的电动车不小心吹倒了。她瘦弱的身体非常吃力地将电动车扶起了一半,但是因为太过于瘦小,风太大了,她提不起车。原本两耳就不太闻窗外事的我,突然间动了恻隐之心,傻了般跑得去帮她把车扶了过去。 当我像个傻子般扶车的时候,她结果自己却把手放开了,然后指使我该怎么扶车,还让我小心一点她的车。 我连连点头,还在等待着她的一句谢谢的时候,结果,车扶好了,她一句谢谢也没有,扶着车就扬长而去…… 这个画面,让我想到了我的童年,妈妈因为被爸爸骂得非常的厉害,然而我好心帮妈妈去顶撞爸爸,结果我被爸爸一巴掌一巴掌打在脸上,妈妈面无表情地看着我,还喝令我向爸爸道歉…… 原本这个姑娘的事件,不过就是一个无知陌生人的事件,但是就是这么巧合地激发了我原生家庭的童年创伤。 事后,我心中有一丝丝的不是滋味,一直在想像着那个女孩被风吹走的画面,直到她发出求救的呐喊,才感受到一丝丝的痛快。 然而,即使是这样,我的创伤还是没有消失,那一天,我的潜意识,骂了我一天的蠢猪。觉得我像个傻比一样,做些浪费时间,还吃力不讨好,关键还被别人像狗一样耍的画面。 我整整因为这件事情愤怒了一天。第二天,我的潜意识又开始因为我的愤怒在咒骂我是一个在小事上斤斤计较的笨蛋,就一件这么小的事情,还足以让自己生气了这么长的时间,想起来晚上觉都睡不着。 我也试过所谓专家的话,去尝试忘记这件事情。忘记这段痛苦,然而,我再次非常痛苦地以失败告终。 我越想去忘记这件事情,就越有一个声音去大声地咒骂我:就一个那样的人类,你都没有办法对付,这样的人还能让她去继续祸害人间,你就是一个蠢货。你当时就应该把她的车抛在一边,你甚至可以不要去理她。你总是这样,你就是强烈地讨好型人格!! 这个声音越是强烈,我的强迫思维就越严重。 我唯一能安抚自己情绪的,是这个时候,我的大脑另一个治愈的声音告诉我:没有关系,你是一个善良的人,下一次,我们不需要再这样主动、好心了。 这之后,我的注意力转移后,又出现了一到两次,因为旁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冷漠走开后,我的创伤才得以修复。 但这仅仅是修复。 是的,反向报复是可以迅速修复你的创伤的。因为这样,你的潜意识和意识之间会有一个达成公平的共识,你的创伤会得以修复。 其实,修复的过程,包括我反复痛苦的过程,是因为我的大脑让我一定要记下这个冷漠的凶手,同时我的潜意识希望我成为一个不要乱多管闲事的人。 是的,创伤发生的过程,虽然会留给我们痛苦,但是,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但是,修复仅仅是修复,并不能再深层的治愈我的童年创伤。意识是下一次有一个新的创伤导向一样会再次扎向我的童年原生家庭的画面。真正治愈我这件事情,让我不再冷漠的,是有很多很多次:我因为出门手上拿了很多垃圾,被门夹在了中间不能动弹,我被一名 80 岁的大爷返身回来帮我拉开了门; 我因为扶着电动车上不了坡,路过的中学生停下车帮我把车扛了起来; 因为手上拿了太多东西,下雨天东西掉了一地,很多小学生合力帮我把我掉的东西全捡了起来…… 这之后,我不再去计较之前那段创伤,也不再会因为我帮助了别人,别人没有谢谢我之后,我折射到我童年的创伤。相反,我不再因为我的奉献,别人的冷漠,而我选择了创伤,再到冷漠的传递。 我想要表达的是,我的那段冷漠的创伤被治愈了。这个治愈是指,不会通过一段新的创伤、投射到童年类似的深层创伤。同时,还可以依然选择善良和温暖。这个过程称为:治愈。 不过也仅仅是那段事件的创伤。而治愈的过程很复杂,也非常漫长。 它的发生到演变是:强迫思维——痛苦——愤怒——报复——被 N 份爱传递——治愈; 所以,绝对不是所谓心灵鸡汤上那简简单单的一句:远离、温暖又或者原谅。这中间是有一个过渡的桥梁的。一个人从创伤到治愈的中间,一定是要经历报复、经历被炽热的爱。这当中,少了其中一个环节,可能就会有人被报复反噬,甚至可能会做出更加极端的行为,或者说,从此一生选择冷漠。 而这段看似这么小的创伤,看似这么地痛苦,不是因为我们比较蠢,也不是因为我们很懦弱,是我们的大脑潜意识,在反复的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这个冷漠的人,不要忘记这个凶手,一定要让对方付出代价,被社会毒打。但是,对于陌生人我们又再没有办法去给到对方教训,就会产生自我攻击,从而到深层攻击。只有当你发现,这个社会也就只有这一两凶手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大多数的人是带着爱意,甚至你也这样被爱过的时候,你才会得到救赎和治愈。 创伤后最大的后遗症,不是痛苦和强迫思维,而是报复后的自我反噬。这段反噬如若没有得到治愈,就会形成更加深层的创伤,甚至会形成绝对化糟糕极致的情绪,有的人便一辈子陷在了此处。 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囚犯,因为被诬陷关在了牢中 40 年,等他放出来的时候,已经 80 岁了。他死的时候,上帝问他,有什么心愿? 他说,他非常痛苦,因为他被诬陷了 40 年,直到死,也解不开。 上帝长叹了一口气对他说:“你确实非常地痛苦,80 岁了,这 40 年,你还在抱怨,还在痛苦,直到死也没有忘记。原本,这 40 年,你可以在牢中实现很多理想…… 他听了上帝的话,含着眼泪离世了…… 是的,创伤确实让我们非常痛不欲生,给我们制造创伤的凶手是那样的可恨,更重要的是,我们也永远得不到报复之后的快感,或者不报复对方后的自我救赎。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自我治愈创伤呢? 第一步:劝你放下是不可能的,所以第一时间去报复是可以的。但是这种报复,希望你只给自己一招致对方命脉的快速方式。因为报复的时间、次数过长,你会上瘾,同时你会被反噬。报复之后要立即对自己说放手; 比如,像我遇到的那件小创伤,我的第一时间选择的报复就是:学会冷漠 比如,像遇到外遇出轨的创伤女性,第一时间选择的报复就是:争取离婚后或婚内财产价值最大化,以法律的途径向小三索要赔偿和名誉损失足以; 第二步:转移注意力,开启新的生活。创伤后的报复,会产生极速的快感,但快感之后,大脑会分泌反噬的思维。所以,报复这件事情,不能上瘾,必须立即学会转移注意力,开启一段新的生活。 第三步:找可以疗愈你的人和事。在生活中去接触可以疗愈你的人和事,记下来,如果是有和创伤相同事件疗愈你的人和事更要记下来,一般接触相同疗愈的人事三次以上,你的创伤可以基本修复。远离会折射你类似创伤、或童年创伤的人和事; 最后,我想要告诉每一个来访者,创伤发生的第一步,一定要学会接纳自己。就是接纳自己不是一个愚蠢的,反应慢的、嘴笨的、报复力执行力不够的人。你应该去告诉自己,当你反复无法忘记创伤的过程,是在成长,是在记住凶手的过程。是一种勇敢和自愈的前期过程。 祝每一个来访者,都轻松踏过人生每一个阶段血肉模糊的创伤,迅速地开启生命新的启程! 作者:心理咨询师曾妍

曾妍

三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37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知识和信息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是面临和遭遇了极端创伤性事件的受害者的普遍反应。许多不同类型的事件都可以导致 PTSD ,这些创伤性事件包括车祸,被强暴或在暴力犯罪中受害,遭受躯体或性虐待,遭遇灾难诸如洪水、爆炸或目击他人死亡。 罹患 PTSD 的个体会表现出以下 三个主要类型的问题或症状∶ 1. 再体验创伤。 包括频繁的回忆、恶梦和闪回,这些再体验形式使当事人感觉似乎创伤性事件正在又一次重现。每当 PTSD 患者看到或听到能让他们回忆起创伤性事件的信息时,痛苦和可怕的记忆就会重现。 2. 回避。 因为回忆起发生过的一切是痛苦的,所以 PTSD 患者试图努力不去想到它们。他们也竭力躲开能让自己回想起痛苦记忆的相关人物、地点或事情。他们经常感觉到麻木不仁或与他人脱离和疏远的感觉。他们中的部分人转向过度使用酒精或药物来麻醉自己的痛苦感受。 3. 躯体应激的征兆。 包括睡眠障碍、整天感觉易激惹和愤怒,注意力不集中和紧张感或警觉感。 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 当一个人遭遇了创伤,所发生事件的记忆在大脑里面与事件发生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信息相联接。过后、相似的视觉、听觉、嗅觉或其他感觉信息就会引发创伤性记忆和相关情绪再一次涌出。 导致创伤性记忆重现的第二个原因是,个体具有弄清楚和理解自己究竞发生了什么事情的需要。创伤性事件通常使个体开始怀疑他们曾经拥有的信念,例如 : " 这个世界基本上是安全的,坏事情不会找上我自己 " 等。为了满足理解创伤的需要,他们不得不对其进行思考。但是正是这种思考引发了创伤性记忆和感受的重现,因此他们又试图努力阻止这种思考为了找到对发生事情的理解和获得平静的心态, PTSD 个体通常最终处于在回忆和努力忘记之间来回摆荡的心理状态。 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展过程如何 ? 大多数人在经历创伤性事件之后就开始表现出 PTSD 症状。这些人中有大约一半的人在三个月内的症状自行好转。其他一些人的症状可能持续好几年。还有一些人在经历创伤性事件之后好几年才开始出现 PTSD 的症状。 认知行为治疗是如何起效的 ? 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创伤性的痛苦记忆和情绪,帮助患者在某种程度上理解发生的事情,以便让患者继续他们的生活。首先,治疗师将教会你一些简单的练习来帮助你减轻焦虑水平。然后,治疗师将会使用安全的方式,通过重新讲述你所经历的故事来帮助你面对痛苦的记忆内容。一开始,你可能会发现一些过去的痛苦感受也许会重新出现。然而,你越是这样做,情绪的痛苦程度就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小,就会越来越让你获得平静的感觉。你的治疗师也会帮助你更加现实地去思考发生在你身上的遭遇,以及它们对未来的意义。 许多研究发现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帮助 PTSD 患者取得明显的好转,而且大约 2/3 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不再符合 PTSD 诊断。这些研究的对象既包括战争老兵,也包括遭受强暴、躯体攻击、童年虐待、政治暴力和交通事故的受害者。 治疗将持续多长时间 ? 针对 PTSD 的心理治疗持续多长时间取决于患者遭受了多少种创伤和创伤的严重程度、以及目前症状的严重程度和你现实生活中存在多少其他的问题对于那些经历了单一创伤性事件的受害者,通常 12 ~ 20 次的治疗是足够的。大部分治疗的时间是 45 ~ 50 分钟,但是有些治疗可能需要 90 分钟。 使用药物有帮助吗 ? 在治疗 PTSD 的过程中,单纯的药物治疗通常是不够的。然而,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是有效果的。你的内科医生或精神科医生会建议你使用那些可能对你有帮助的药物。 作为患者应该做到什么 ? 如果你目前正在滥用药物或酒精,或者如果你目前面临生活中的重大危机,你最好不要先开始针对 PTSD 的心理治疗。你的治疗师首先可能会帮助你处理这些问题,然后再帮助你处理 PTSD 的各种症状另外,你所需要做的是愿意来尝试心理治疗,而且愿意每周花一些时间来练习你所学习到的技能。

刘川平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21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理创伤的定义、分类和心理治疗(持续更新中)

创伤是对 极端 压力事件的反应 (比如:地震,战争和谋杀事件等), 其影响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但 是是可以治愈的 。 创伤性事件可以 发生 在任何年龄,并对你的身心健康产生持久 的 影响。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但有一些常见的原因,许多人在创伤后应激症状上也有相似之处,如焦虑、闪回和睡眠中断。 医学界对什么构成创伤存在争议。随着研究人员和治疗师的了解越来越多,关于创伤定义的讨论也在不断演变。 通过适当的治疗和社会支持,特别是通过创伤治疗,许多人可以克服这些负面影响,体验到生活质量的改善。 一 什么是创伤? 创伤指的是你 经历了 到有害或威胁生命的事件 ( 身体或性侵、暴力或事故 ) ,通常表现为震惊、否认以及身体、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 , 它对你的心理、身体、情感、社会或精神健康产生持久的不良影响。但它也可以涉及对反复事件的反应,如持续的情感虐待或童年忽视。 并不是每个经历创伤事件的人都会有长期影响。大约20%经历创伤事件的人会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还有许多人可能会有亚临床的创伤后应激症状。 二 复杂创伤 反复发生的创伤事件会产生累积的影响,这被称为复杂创伤 , 复杂创伤通常与童年创伤相关 , 早期的创伤经历会对你的 三观 、自我 价值、未来的人际 关系 和亲密关系 留下深刻的印记。 创伤 对身心 影响是什么? 在极度 的 压力下,身体和心理会变得不堪重负,启动神经系统的战斗、逃跑或冻结反应。创伤后应激的症状是你被压倒的神经系统的后果 —— 你的身体和心理无法完全处理正在发生的创伤事件。 三 创伤后常见的症状: 创伤后的常见症状包括: 侵入性思维,包括闪回或噩梦 避免让你想起创伤的事物,包括人、地方或物品 高度警觉,或非常意识到危险 容易受到惊吓或 “ 紧张 ” 被提醒你创伤的触发因素激活,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 自我认知的变化,如认为自己 “ 坏 ” ,或感到过度的内疚或羞耻 容忍度低,意味着你容易感到不堪重负或难以控制情绪 创伤压力也会出现在你的身体健康中。身体症状被称为躯体症状,可能包括: 慢性疼痛 睡眠问题 胸痛 头痛 慢性疼痛 四 创伤的原因和类型 创伤与其说是事件,不如说是你对事件的反应 , 但有些事件比其他事件更有可能导致创伤,以下事件可能导致创伤: 医疗创伤 性创伤 家庭创伤 难民创伤 创伤性悲伤 恐怖主义和暴力 亲密伴侣暴力 灾难创伤 童年忽视 Jed基金会是一个保护青少年和年轻人情感健康并预防自杀的非营利组织,将创伤分为三类: 情感创伤:创伤性事件给我们留下的感觉。以在自己身体中感到不安全为特征,情感创伤会改变我们的脑功能并导致一种普遍的绝望感。 复杂创伤:一系列创伤事件可能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次级创伤:也称为代理性创伤,次级创伤指的是目睹创伤。目睹创伤事件会影响你的情感健康,并且值得支持、同情和关怀。 五 “ 大 T” 和 “ 小 t” 创伤 一些临床医生将创伤分为 “ 大 T” 和 “ 小 t” 事件 , “ 大 T” 创伤通常与 PTSD 相关,包括战斗和性侵。 “ 小 t” 创伤可能涉及重大生活变化、情感虐待或欺凌。 但将创伤经历分为这些类别是有争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复接触 “ 小 t” 创伤可能会造成与接触 “ 大 T” 创伤一样多的情感伤害,特别是在童年时期和复杂创伤的情况下。 所有的情感伤口都值得同情和支持,所有导致伤害的事件都需要验证和支持。 与创伤相关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哪些? 创伤与各种健康状况有关,包括: PTSD 并不是每个经历创伤的人都会发展为 PTSD ,但大约 20% 的人会符合诊断标准。 六 解离性障碍 解离是对创伤的常见反应。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说法,90%的解离性障碍可能与创伤有关。解离性障碍包括: 解离性身份障碍 解离性健忘症或解离性神游 去人格化/现实感丧失障碍 七 边缘性人格障碍 根据2021年的一项研究,在 30% 到 90% 的病例中,边缘性人格障碍( BPD )与童年的虐待和忽视有关。 八 抑郁症 以缺乏精力和无价值感为特征的抑郁症是创伤的常见反应。 九 焦虑障碍 焦虑的症状,如恐惧感和恐慌感,常与PTSD症状重叠。当你面对让你想起创伤的事物时,可能会出现焦虑。一些人可能会发展出与创伤相关的焦虑障碍。 十 如何从创伤中恢复 以创伤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是恢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认知行为疗法(CBT) 认知加工疗法(CPT) 延长暴露疗法(PE) 他们还有条件地推荐眼动脱敏与再处理疗法( EMDR )和叙事暴露疗法( NET )。 如果你正在寻找心理健康支持, Psych Central 的 “ 如何找到心理健康支持 ” 资源可能会有所帮助。 除了传统的心理治疗,表达艺术,如创意写作或戏剧,可以帮助治愈创伤 根据2019年的一项研究,表达性写作可以提高对创伤的抵抗力。许多经历创伤的人发现很难实践自我照顾和自我同情。 创伤治疗师可以与你合作,提高这些领域的技能,这可以对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持久的影响。 心理教育也可以帮助你理解你的症状,这可能是迈向治愈的主要一步。 阅读来自领先专家的创伤治愈故事可以赋予你力量和灵感。

刘梅珠

心理治疗师-中级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15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安慰剂治疗9种精神障碍的不同转归:一项系统性回顾及荟萃分析

以下内容来源于pubmed。 Differential Outcomes of Placebo Treatment Across 9 Psychiatric Disord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bstract Importance: Placebo is the only substance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across common psychiatric diagnoses, but comprehensive cross-diagnostic comparisons are lacking. Objective: To compare changes in placebo groups in recent high-quality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RCTs) across a broad spectrum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adult patients. Data sources: MEDLINE and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were systematically searched in March 2022 for the latest systematic reviews meeting predetermined high-quality criteria for 9 major psychiatric diagnoses. Study selection: Using these reviews, the top 10 highest-quality (ie, lowest risk of bias, according to the Cochrane Risk of Bias tool) and most recent placebo-controlled RCTs per diagnosis (totaling 90 RCTs) were selected, adhering to predetermined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Data extraction and synthesis: Following the Cochrane Handbook, 2 authors independently carried out the study search, selection, and data extraction. Cross-diagnosis comparisons were based on standardized pre-post effect sizes (mean change divided by its SD) for each placebo group. This study is reported following the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Epidemiology (MOOSE) reporting guideline. Main outcome and measure: The primary outcome, pooled pre-post placebo effect sizes (dav) with 95% CIs per diagnosis, was determined using random-effects meta-analyses. A Q test assess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s across diagnoses. Heterogeneity and small-study effects were evaluated as appropriate. Results: A total of 90 RCTs with 9985 placebo-treated participants were included. Symptom severity improved with placebo in all diagnoses. Pooled pre-post placebo effect sizes differed across diagnoses (Q = 88.5; df = 8; P < .001),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dav = 1.40; 95% CI, 1.24-1.56) and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dav = 1.23; 95% CI, 1.06-1.41) exhibiting the largest dav. Panic disorder,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ocial phobia, and mania showed dav between 0.68 and 0.92, followed by OCD (dav = 0.65; 95% CI, 0.51-0.78) and schizophrenia (dav = 0.59; 95% CI, 0.41-0.76). Conclusion and relevance: Thi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ound that symptom improvement with placebo treatment was substantial in all conditions but varied across the 9 included diagnoses. These findings may help in assessing the necessity and ethical justification of placebo controls, in evaluating treatment effects in uncontrolled studies, and in guiding patients in treatment decisions. These findings likely encompass the true placebo effect, natural disease course, and nonspecific effects.

京东医生

16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17岁女孩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经历过亲戚猥亵和男友分手,寻求帮助

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我坐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咨询室里,对面是一位严肃的医生。我,一个17岁的女孩,刚刚从一场噩梦般的经历中醒来。 “你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医生的声音听起来很专业,但透着一丝关切。 “我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但内心却像被撕裂了一般。 医生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他问我:“哦,是什么样的情况让你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 我深吸了一口气,开始讲述我的故事。我情绪非常不好,睡觉感觉睡不醒,很多次自杀的念头,可以盯着一个地方发呆好长时间,晚上失眠,对以前喜欢的东西现在都不感兴趣了,情绪暴躁,不喜欢吃饭。 医生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头,然后问我:“这种状况有多久了?” 我回答:“可以三天不吃饭,也不饿,五六天了。之前没这么严重。” 医生又问:“你是男还是女?多大了?” “女,17。”我回答。 “这些症状和月经有关系吗?”医生继续问。 “没关系,是月经之后。”我回答。 “有发生什么事吗?”医生关切地问我。 我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说出来:“有被亲戚猥亵,男朋友要分手。” 医生的表情变得严肃,他问我:“详细的说说吧。” 我详细地描述了那可怕的经历,以及男朋友要分手的消息。医生告诉我,如果打字太慢,可以发语音,但我还是选择了文字。 “被猥亵之前也经常是大半时间心情低落,因为学习不好也想过自杀,还在读高中?刚刚毕业,被猥亵之后更是经常想自杀。”我继续说。 “有没有告诉家长?”医生问我。 “这种情况要告诉家长。”我回答。 “想自杀没有告诉家长?”医生追问。 “想自杀,但是我知道我不能自杀。”我回答。 “被猥亵告诉家长了?”医生问。 “告诉了,但是…… “但是什么?”医生问。 “一到晚上就做噩梦,不敢闭眼。”我回答。 “男朋友好像有别的女朋友了。”我继续说。 “猥亵到什么程度?”医生问。 “没碰到身体,隔着衣服,但是我就是心里有到坎过不去。”我回答。 “我的一些思想比较保守。”我解释道。 “可以去做心理咨询。”医生建议。 “多少钱啊?”我担心地问。 “贵吗?”我继续问。 “……”我沉默了,我知道我没有钱。 “让你父母陪你去。”医生建议。 “父母忙着工作。”我回答。 “那需要多少钱啊?”我再次问。 “怕她们担心。”我回答。 “想自杀,但是我知道我不能自杀。”我重复道。 “或者可以报警,寻求法律援助。”医生建议。 “不用了。”我回答。 “都说对我的名声不好。”我解释道。 “而且他家还有个孩子。”我继续说。 “我很喜欢他家的孩子。”我补充道。 “是农村还是城市?”医生问。 “农村。”我回答。 “在工作的地方,所有人都会偏向他。”我解释道。 “只有我的父母,我的姐妹信我。”我继续说。 “哪个地方的?”医生问。 “当时是天津。”我回答。 故事到这里,我沉默了。我知道,我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但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我最后说。

全球医疗视野

3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我近两周情绪低落,想死,可能是抑郁症?

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我坐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咨询窗口前,心情如同窗外的天气,阴沉而沉重。我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向医生说出了那句让我心酸的话:“医生,我近两周情绪低落,想死,可能是抑郁症?” 医生的眼神里充满了同情,他温和地说:“您好,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我点了点头,心里却像被针扎了一般疼痛。 “怎么才能确诊是不是抑郁症?”我小心翼翼地问道。 医生回答:“最准确的方法是去您就近的精神卫生中心或综合医院心理科看一下心理科医生,做一下抑郁筛查及医生的问诊,医生会根据您的情况给出诊断和评估。” 我时常感到精神恍惚,时时刻刻都想死。医生问我:“有什么原因吗?”我沉默了片刻,然后说:“亲人去世了,被爱人抛弃了。” 医生问:“多长时间了?”我回答:“一个月。” 医生又问:“会感觉脑子反应慢吗?”我点了点头:“会有。” 我感到自己可能病了,脑子乱、想东西多。以前并不会有想赶快去死的冲动,但现在,上班也是在胡思乱想,有时候想着想着就想该怎么死才好。因为家人是自杀死亡的,我好像对活着的信念并不大了。 医生问:“感觉疲劳、累,休息不过来吗?”我回答:“是的,每天感觉好疲惫。” 医生又问:“以前喜欢的东西或者事情,现在不喜欢,也不愿干了?”我回答:“以前从来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医生说:“是的,人生毫无乐趣。”我回答:“这样的情况出现一个月了。” 我感到爱人也抛弃我了,感觉没有一点可以开心的事情了。从母亲去世开始,我就一直这样。 医生说:“感觉您还是存在抑郁的。”我回答:“以前也会有不开心的时候,但是从来不想死,现在,感觉给我个机会,我就会去死。” 医生说:“创伤后应激障碍,属于抑郁症的么?”我回答:“该怎么办?” 医生说:“您的情况需要去医院就诊看心理医生。”我回答:“会影响生活么?” 医生说:“如果不去医院的话,对您的生活工作等社会功能都会有影响的。” 医生说:“去医院会治好么?”我回答:“接受系统治疗是康复的。” 医生说:“属于重度抑郁么,我这样的?”我回答:“您的情况,临床中比较常见。” 医生说:“大概是什么情况?”我回答:“面诊形式的就诊我会给您准确的答案,现在感觉中度以上。” 医生说:“属于严重的了么?”我回答:“需要尽早就医,及时治疗的。” 我点了点头,心里充满了无奈和绝望。医生说:“早就医、早治疗、早康复。”我回答:“祝您早日康复!” 离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那一刻,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我知道,我已经迈出了寻求帮助的第一步,虽然路还很长,但我相信,只要勇敢面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的话,你们是怎么应对的呢?

医疗数据守护者

34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00条记录共30页
...
快速问医生
推荐医生
汤珺

主任医师

青少年儿童心理科

三甲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多动症(122例) 情感障碍(31例)
专业擅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孤独谱系障碍(孤独症,自闭症),抽动障碍(抽动症),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等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常见疾病。
好评率:99% 接诊量:9871
张家瑞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

三甲
天津市人民医院
焦虑抑郁障碍(913例) 精神障碍(156例)
专业擅长: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精神障碍、原因不明的躯体不适、心身疾病、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擅长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厌学、作息紊乱、亲子关系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咨询和治疗。
好评率:99% 接诊量:23069
高学正

主治医师

精神科

三甲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焦虑症(89例) 抑郁状态(78例)
专业擅长:心理咨询与治疗,三甲医院工作。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产后抑郁症、失眠、强迫症、贪食症、厌食症、癔病、社交恐惧症、恐艾症、新冠后遗症等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治疗。 善长针对儿童多动症、抽动症,青少年的厌学,阳光型抑郁症、神经衰弱,游戏成瘾,手机成瘾,戒烟、戒酒,暴食,空心病、自残、拖延症的心理问题的治疗。 对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康复、再就业、重返社会有独特的理解。
好评率:99% 接诊量:15787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