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神经发育障碍儿童行为干预科普连载5-孤独症家长应该学习的语言行为原理
语言行为原理听起来挺深奥,好像是作为家长的你可望而不可及的,其实不然,语言行为就像我们所知的其他原理一样,如果你肯付出一点点时间去学习它,你就能看到它的庐山真面目。语言行为原理是基于基本行为学原理提出的,如果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应用行为原理就好理解了。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下这个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孩子干预很有帮助的语言行为原理。 语言行为原理是 Skinner 在 1957 年根据基本行为学原理提出的,语言行为的提出刷新了人们对传统语言的认识,也受到后来很多语言病理学家的青睐。语言行为原理与传统的人们对语言的认知不同,传统语言学认为语言的产生归因于认知和生物因素,传统的语言评估注重语法、句法、词汇量、发音这些语言结构评估,忽略语言功能评估。语言行为原理则认为语言行为的产生与人类其他行为一样是受行为后果的强化逐渐形成,语言行为评估重视语言功能的评估而不在乎语言结构的复杂度。 语言的产生过于复杂,至今科学上没有定论,且对于家长实际操作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我们暂且不讨论。从评估的角度看语言行为的评估更符合孤独症儿童的需求,我们都知道会说一些话的孤独症儿童词汇量匮乏或语法的优劣并不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家长更想让孩子会用这些词汇,而不是简单的重复一些话或所说的话不符合当时的场合。从干预的角度应用语言行为原理干预更容易让孩子掌握语言的不同意义,且更可能在生活中应用和维持。 基本的语言行为原理 我们先认识一下强化这个基本行为原理,有助于您理解整个语言行为。强化就是您做了一件事,这个事的后果对您有利,在未来您更可能去做这件事不论这件事在未来会不会产生同样的有利后果。我们可以把任何人的行为按照前事 A(antecedent)/行为 B(behavior )/后果 C(consequence )去研究。 举例:饿了 A→吃馒头 B→饱了 C 语言也是一种行为所以我们再举例: 饿了 A→你说“妈妈我饿了”B→得到妈妈拿来的食物 C “妈妈我饿了”这时候具备了提要求的功能,因为在既往我说这句话的时候通常会得到妈妈拿来的食物,所以在未来我更倾向于用说这句话表示要东西吃,而不是哭闹或大声喊叫。这句话就是语言行为操作单元中的提要求(mand)。那么什么是语言操作单元? 语言操作单元 语言行为将语言按照不同的前事控制和后果强化把语言分为不同的语言操作单元。我们通过举例来直观的理解。 ①提要求(Mand) 画到树叶时需要绿色手指绿色说:“绿色”, 妈妈立刻拿绿色颜料给她 需要绿色——“绿色”——得到绿色 ②命名(Tact) 孩子看到绿色时手指绿色说:“绿色”,妈妈回答“你说的对,真棒!” 绿色颜料——“绿色”——妈妈的夸奖或肯定的微笑 ③仿说(Echoic)(复制的一种,并列的抄写和动作模仿这里不做讨论) 妈妈说“绿色”,孩子跟着说“绿色”,妈妈说“说的真好!” “绿色”——孩子说“绿色”——“说的真好!” ④转码(Codic)(包括阅读和听写) 黑板上的字{绿色},孩子阅读“绿色”,老师说“你念对了” 文字{绿色}——孩子说“绿色”——“你念对了!” ⑤交互式语言(Intraverbal) 妈妈说“你喜欢什么颜色”,孩子说“绿色”,妈妈说“绿色好啊,绿色代表生机希望” “你喜欢什么颜色”——“绿色”——“绿色好啊,绿色代表生机希望” ⑥听者反应(listening response) 即传统语言分类的接受性语言(receptive language),听到一个指令后完成一个行为。 “我要绿色”,我把绿色画笔给了你,你得到绿色画笔。 “我要绿色”——我递给你绿色——你得到的绿色笔 基于语言行为原理的训练 在 6 个语言操作单元中,提要求的前事 A 是一个事件或某种感觉,比如饿了、渴了、好久没活动了,这时候你是不是想吃东西、喝东西、起来活动活动,你想要做的事使得这件事在那一时刻对你很具有奖励作用,那么这一事件或感觉就是动机(motivation)。是的,提要求的前事就是这个叫做动机的东西。这是提要求与其他语言操作单元不同的地方。那么提要求的后果就是你当时感兴趣的事或东西,在用语言表示之后你恰巧得到了这个东西,所以提要求对你来讲是不是很诱人啊。对于语言发育期的儿童来讲同样诱人,所以所有的语言操作单元中,儿童最先出现的肢体表示、发出的音或说出有意义的词就是提要求。孩子第一次发出有意义的音“嗯嗯”“啊啊”是在要他看见的感兴趣的东西,孩子第一次叫“妈妈”不是在向你表示“我会叫妈妈了”,而是在说“妈妈抱抱”、“妈妈吃奶”等。所以在教孩子时候提要求也是我们最先应该练习的语言操作单元。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孤独症儿童通常都存在问题行为,哭闹、打人、大声喊叫,这些问题行为除了部分是自我刺激行为,多数为提要求,是的你没听错,问题行为也可以是提要求。语言行为定义的语言可以是任何形式。孤独症儿童因为语言发育落后,不能通过正常的语言表示要求,多数会偶发出现问题行为,往往在问题行为时家长会给予关注、好玩的、喜欢的活动等,这些就强化了问题行为,长此以往孩子问题行为越来越强烈和多样。所以早期训练孩子正确的提要求不仅可以提高孩子语言能力,更能减少问题行为,而问题行为的减少可以给其他的语言操作单元(命名、听者反应、对话等)训练创造机会,减少家长的照护负担,更能使孩子融入同龄儿童的游戏活动,使孩子能在更少限制的教育环境下接受训练。 提要求练习需要我们先确定孩子的强化物,就是孩子见到后想要的东西,只有孩子对一个东西有动机才能进行提要求训练,如果孩子没有言语能力我们需要仿说的辅助,如果孩子没任何仿说能力,我们需要先练习仿说能力(后面会提及)。孩子在想要一件东西没有合适的表示时候,我们仿说辅助孩子“拿拿”,孩子仿说“拿拿”后立刻把目标物给孩子,这里的仿说辅助需要逐渐撤除,比如我们可以一次一次地降低仿说的音量,直到只示范口型,最后撤除辅助。 仿说的练习需要先把强化物跟一个声音配对,配对多次后这个声音也对孩子起到强化的作用,然后逐渐撤除强化物,一般能诱发孩子出现模仿发音。如:模仿动物叫声游戏,如孩子喜欢鸭子。配对:家长拿着鸭子玩具+“gaga”→把鸭子给孩子玩,该过程反复多次。练习:拿着鸭子+“gaga”→孩子发“gaga”→把鸭子给孩子玩。当然这里的把鸭子递给孩子也应该逐渐减少,直到孩子能在不接受强化物时候也能持续的仿说。仿说不能过度的训练,在具备几个仿说词汇后就应该马上训练提要求、命名等能力,避免孩子过度仿说。 命名、听觉反应、模仿等的练习也分别都有特定的训练方法,后续的文章中会分别介绍,这里先请大家先了解提要求训练程序。 基于语言行为原理的评估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语言行为评估是语言行为-里程碑评估和安置计划(VB-MAPP)。是 Sundberg 博士开发的针对孤独症儿童和其他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系统评估,该评估覆盖能力处于 0-4 岁的儿童,分为三个板块:里程碑、障碍和安置评估。包括提要求、命名、仿说、对话、听者技能、动作模仿、独立玩耍、社交和社会性游戏、视觉感知和样本配对、语言结构、集体和教室技能技能的评估。 如果说里程碑评估是一个孩子能力的评估,那么障碍评估是与其相辅相成的阻碍技能进步的缺陷评估。孩子的障碍越少进步越快,所以障碍评估是不可回避的,这也是一般的评估所缺乏的部分,是 VB-MAPP 评估的优势。 安置计划是综合评估里程碑技能和障碍之后判断孩子目前适合的教学环境,是进行一对一高度结构化的教学、小组课教学还是早期融合教育。好多家长都想问孩子可否上正常幼儿园,这个评估就能通过客观的评估给我们解答。 但 VB-MAPP 评估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 VB-MAPP 存在天花板效应,它最多能评估能力符合 4 岁孩子的水平,使其在应用范围受限。另外 VB-MAPP 尚未完全汉化,存在一些评估条目不符合汉语习惯和语法规则。 总之,基于语言行为的干预和评估给从事孤独症及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干预的老师带来新的干预思路,也能帮助各位家长实施家庭干预。目前我们天津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在门诊即可提供 VB-MAPP 的评估和语言行为家庭干预家长指导,如果家长对家庭干预存在困惑,不知如何下手,不知家庭干预是否规范,对语言行为原理存在疑问都欢迎来我科咨询。
辛庆刚
主治医师
天津市儿童医院
484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