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就诊科室:
- 若出现典型的腹痛、皮肤黄染、腹胀、呕吐、呕血等症状,优先考虑前往消化内科就诊。
- 若肿瘤破裂导致失血性休克,出现昏厥、汗出、四肢湿冷等情况,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
- 若病变早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前往胃肠外科就诊。
- 若病变性质较明确,可在医生的建议下前往肿瘤科就诊。
什么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1]?
- 出现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神志不清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应立即就医。
- 出现腹痛、腹胀、皮肤黄染、呕吐、呕血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2,4]?
1.内镜检查
内镜下可直接观察到可以肿瘤病灶,并取活检行进一步病理学检查。
(1)十二指肠镜:检查前至少6小时禁食、禁水,戒烟,检查当日空腹。十二指肠镜是诊断十二指肠腺癌的主要辅助检查,通过前置的镜头可直接观察十二指肠内层的病变部位、范围、形态,并可取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
(2)胶囊内镜:胶囊内镜为在医用胶囊内植入镜头,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通过无线内镜装置观察肠壁内病理改变,获取胃肠道影像学资料,操作方便。患者吞服后,胶囊沿消化系统下行,拍摄图像,便于医生观察。胶囊在24小时内会自动排出体外。合理利用胶囊内镜可提高十二指肠第3、4段肿瘤的确诊率。
(3)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ERCP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经十二指肠乳头向胆总管或胰管内插入造影导管,逆行注入造影剂后,在X线下显示胆系和胰形态的诊疗技术。ERCP能直视十二指肠乳头并钳取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在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诊断和姑息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4)超声内镜(EUS):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或通过内镜孔道插入微型探头,在内镜下直接观察腔内病变同时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了解病变来自管道壁的某个层次及周围邻近脏器的情况。与体表超声相比,成像更清晰。EUS可对肿瘤起源层次、淋巴结肿大和血管侵犯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可与侵犯十二指肠的外源性肿瘤相鉴别,联合细针穿刺病理学检查可提高确诊率。
2.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肿瘤大致的浸润范围、周围血管关系和邻近脏器的转移情况, 有利于肿瘤术前分期、手术切除范围的大致估计和术式的选择。
(1)多层螺旋CT(MSCT):MSCT在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其定位准确,能全面观察肿瘤的形态、密度、肿瘤强化特点、肠管及其周围结构的受侵范围,并能对有无腹膜后和腹腔淋巴结肿大、远处转移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有助于肿瘤分期和术前评估,也是术后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
(2)磁共振成像(MRI):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多角度、多参数成像、无辐射等优势。MRI可显示十二指肠各段走行和肠壁情况、是否侵犯胆管、胰腺、合并淋巴结肿大或远处转移,有助于定性诊断。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还可显示肠腔内充盈缺损以及肿瘤引发胰胆管扩张的形态和程度,从而提高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的诊断率。
(3)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将氟代脱氧葡萄糖注入人体后,通过该物质在体内的聚集,来反映代谢情况,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PET/CT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融合功能代谢与解剖形态的显像技术,是全身恶性肿瘤的一种筛查方法,可显示肠腔狭窄、肠壁增厚、占位病变以及周围淋巴结肿大和远处转移。
(4)钡餐造影:患者口服摄入钡餐作为造影剂后,进行X线检查。可对整个消化道,尤其是上消化道清晰成像。X线上消化道造影常作为基本筛查手段,可动态观察肠管蠕动情况,鉴别器质性和功能性狭窄。其影像学表现为十二指肠腔内充盈缺损,肠壁僵硬,蠕动消失,黏膜皱变形破坏。
(5)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作为一种价廉的无创伤检查,可发现晚期肿块大致范围、胆胰管扩张等征象,在病例筛选和晚期肝转移病例的诊断中仍有一定作用。
3.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内镜检查的同时,可以取下少部分典型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十二指肠腺癌的确诊最终依靠病理诊断。镜下可见癌细胞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不规则的腺体或腺样结构,细胞常不规则地排列成多层,核大小不一,核分裂像多见[4]。
4.实验室检查
(1)肿瘤标志物:血液中肿瘤标志物可升高,如CEA、CA-199,但无明显特异性。
(2)血常规:血红蛋白下降等贫血表现。
谭嗣伟
副主任医师
肛肠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杨琛轩
主治医师
肿瘤外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贾泽明
副主任医师
普通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