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心脏病主要以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如病情严重为终末期患者,则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目标
通过规范化治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痛苦,预防冠心病、脑出血、高血压肾病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一般治疗:
出现心衰时调整体位(主要采取高枕卧位,急性左心衰时应取坐位,并将下肢下垂),减轻心脏负荷:控制盐的摄入,心功能差时限饮(限制水的摄入,因大量饮水会使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监测电解质,以免因控盐造成低钠血症。
药物治疗
1.ACEI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适用于多数左心射血分数<40%的无禁忌症患者,代表药物为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此类药物除了具有降压疗效,还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不良反应有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停药后即可消失。高血钾患者、双肾动脉狭窄患者以及妊娠期妇女禁忌[5]。
2.ARB类(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适用于部分ACEI不能耐受患者,代表药物为氯沙坦、缬沙坦等。主要作用为在降压的同时达到靶器官保护的目的。不良反应有头晕、恶心,严重者可导致过敏、休克,一旦发现应立即就医[5]。
3.钙通道阻滞剂
(1)氨氯地平
适用于高血压,稳定型心绞痛和变异性心绞痛。肝功能不全时,血浆半衰期延长,应慎用。对肾功能损害者可采用正常剂量,妊娠妇女仅在非常必要时使用,哺乳期妇女用药应暂停哺乳。
4.硝酸脂类
扩张小静脉,降低回心血量,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如单硝酸异山梨酯。其副作用为头痛、腹胀、皮疹。
5.利尿剂
(1)呋塞米
为强效利尿剂。注意低血钾的副作用,监测血钾。
(2)氢氯噻嗪
适用于水肿性疾病,高血压,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肾石症,常与保钾利尿剂合用。可因抑制尿酸排泄引起高尿酸血症,长期大量应用可影响糖、脂代谢。
手术治疗:
1.植入机械泵
(1)适用人群:高心病终末期,合并心脏跳动节律和频率异常者。
(2) 优点:纠正心脏跳动节律和频率的异常,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3) 缺点:术后可能出现比如气胸、心肌穿孔等并发症;花费大;日常需要多加注意避开磁场区域。
2.心脏移植
(1) 适用人群:合并顽固性心力衰竭者。
(2) 优点:改善心力衰竭临床表现,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3) 缺点:存在移植排斥反应,术后需不定期服用免疫抑制剂。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治疗。因无法去除诱因,所以无法治愈,只能长期药物治疗控制病情进展。若病情严重时,可考虑手术短期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 如果心脏结构的改变尚处于早期阶段,通过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可逆转或延缓心脏的病理改变,但不能使心脏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 若治疗效果不佳或未接受正规的治疗,则可能造成病情恶化,出现其他并发症(如心、脑、肾的损害),严重危害生命。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
需要复诊。因该病无法治愈,血压若没控制好预后也很差,所以平时需严格注意观测病情并终身随诊,频次1个月~3个月一次为宜。
童传凤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李星锐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吴双
主治医师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