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胖就不美了?你对肥胖的认识太少了

我是大医生·我是大医生
我是大医生
我是大医生

“不能掌控体重,何谈掌控人生”,很多人会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和他人减肥,让肥胖与“丑”、“不健康”和“自控力”紧紧联系在一起。肥胖确实会引起许多慢性疾病,但肥胖的发生并不一定因为吃得多、动得少。关于肥胖,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科学!

肥胖如何定义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通常伴有体重增加。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则将肥胖定义为可能导致健康损害的异常或过多的脂肪堆积。

作为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疾病,肥胖早在1984年就被WHO列入疾病分类名单,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达流行程度。

肥胖的诊断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在临床上主要通过对身体外部特征测量间接反映体内的脂肪含量和分布,其中以身体质量指数(BMI)最为常见。BMI定义为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2)。

目前,我国成人BMI的切点为:BMI<18.5为体重过低,18.5≤BMI<24为正常体重,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

腰围是另一个被用来反映肥胖程度的指标,且与腹部内脏脂肪堆积的相关性要优于腰臀比。

WHO建议,男性腰围>94cm,女性>80cm作为肥胖的标准,但是这一标准更适合于欧洲人;对于亚太地区人群来讲,建议男性腰围>90cm,女性>80cm作为肥胖的标准。而另有研究显示,中国女性腰围>85cm似乎是一个更合适的标准。

肥胖的分类

肥胖按照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原发性肥胖就是我们常见的“肥胖”,即能量摄入过多,导致脂肪堆积。而继发性肥胖往往是由于其他基础疾病引起,包括:肿瘤、甲状腺或性腺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症、胰岛素瘤等。

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肥胖可以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或其他疾病,包括: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痛风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疾病、哮喘、低血氧症、肿瘤等。在较严重的肥胖患者中,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

而中心性肥胖的患者要比全身性肥胖患者具有更高的疾病危险。当BMI只有轻度升高,但腰围较大者,冠心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就会上升。

汇总分析BMI与相关疾病患病率的关系显示:BMI≥24的人,患高血压的危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4倍,患糖尿病的危险是正常体重者的2~3倍。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者,患高血压的危险约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3.5倍,患糖尿病的危险约为2.5倍。

肥胖的危害不仅在于不美观,其对健康的影响之大,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相对于漂亮与否也更加重要。所以,不仅为了“美”,更为了健康,一定要好好保持身材呦。

#预防#减肥#体质指数BMI#肥胖#肥胖病#肥胖
阅读数 2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肥胖症可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肿瘤遗传、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目前我国属肥胖升高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简介肥胖症是一种以体内脂肪过度蓄积和体重超常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多为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典型症状是体重增加、腰围增加。肥胖症的存在会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肥胖症的治疗,以饮食、运动等行为治疗为主,必要时辅以药物或手术治疗,大部分经治疗后预后良好。症状表现:肥胖症的典型症状是体重增加、腰围增加。诊断依据:依据计算体重指数(BMI){BMI(kg/m2)=体重(kg)/[身高(m)]2},一般正常成年男性体内脂肪含量占体重的10%~20%,女性为15%~25%,如果男性体脂率>25%,女性>30%,可考虑为肥胖。肥胖症有哪些类型?1.根据发病机制及病因可分为:单纯性肥胖症继发性肥胖症2.根据发病年龄和脂肪组织病理可分为:体质性肥胖症(幼年起病性肥胖症)获得性肥胖症(成年起病性肥胖症)3.根据脂肪积聚部位可分为:中心型肥胖(腹型肥胖)周围型肥胖(皮下脂肪型肥胖)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我国是全世界肥胖升高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20~69岁人群的超重率(体重指数(BMI)为24.0~<28.0)和肥胖率分别是34.26%、10.98%。是否可以治愈?目前可以治愈。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式,通常预后良好。是否遗传?会。肥胖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是否医保范围?是
我是大医生·我是大医生邹大进主任医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1
0
0